1、迷失的骄子
迷失的骄子
文/曾祥伍
2012年1月15日,南京的一所高校正在为即将举行的迎新年会进行最后一次彩排。霓虹灯不断地变幻着五颜六色的光,把舞台映照得炫目耀眼,令人眼花缭乱。在《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的乐曲声中,主持人肖劲出场了。他时尚新潮的衣着、帅气俊朗的面容赢得了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
然而,遗憾的是,作为学校的当红主持人,肖劲已经没有机会在一周后的正式演出中登台亮相了。因为,彩排结束后他刚卸完妆,两位警察已经恭候多时了。
23岁的肖劲是南京一所高校二年级的学生,他来自农村,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太好,这些年来读大学的费用基本上是靠他自己的边读书边打工挣来的。
尽管这样,但肖劲是一个不服输的人,凭着吃苦精神和聪明的头脑,他不仅能自食其力,而且各科成绩均十分优秀。加上他长得帅气,歌唱得好,大一下学期,在学校招聘晚会主持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令人瞩目的“人物”,眼前到处是鲜花和掌声,可谓是“天之骄子”.
当然,肖劲也有自己的苦恼。当上学校的节目主持人后,他的交际圈大了起来。每当朋友相聚,目睹别人一掷千金的潇洒,身着名牌服装的打扮,再看看自己捉襟见肘的寒酸样,肖劲的内心常常感到非常失落,甚至有些自卑。他经常试图改变自己的这一窘况。
后来,通过朋友的介绍,他在某通讯运营商南京分公司获得了一个兼职的机会。虽然这份兼职收入相对固定,但报酬并不高,与肖劲想要的差得很远。干了一个月后,聪明的肖劲发现了公司的管理上存在一个“漏洞”:顾客在开通办理该公司手机卡业务之后的2到3个月期间内,即便欠费,公司也不会对其进行停机处理。
“何不利用这个漏洞赚点钱?”肖劲有了这样的想法。开始时,他也犹豫过,他知道这样做的风险,但最终理智被欲望打败了,肖劲迈出了滑向深渊的第一步。
为了把事情做得天衣无缝,肖劲可谓是煞费苦心。他先通过网络非法购买了他人的身份证信息,再使用自己的头像照片做了一大批假的第二代身份证。之后,拿着这些假的身份证,前往南京的江宁、六合、白下、鼓楼等地的10多个该运营商的营业厅共办理了200多手机卡。然后,他再利用这些手机卡上网购买游戏点卡转卖赚钱。通过这种手段,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肖劲就获利近20多万元。
“赚”到钱的肖劲一扫从前的萎靡,开始出入高档的消费场所,换上体面的名牌服装,在女生面前出手大方,俨然一副“款爷”的派头。在人们羡慕的目光中,他的虚荣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
就在肖劲自以为高明,无懈可击的时候,江宁警方接到运营商的举报,说有一个名叫“王森”的可疑顾客,在他们那里办了六张电话卡,均已欠费多时未交费,怀疑是骗子。警方随即对这个名叫“王森”的男子展开了调查。结果发现营业厅监控拍到的“王森”照片,与他在公安人口管理系统里登记的照片不一样。接着,民警找到王森,他表示自己从未在江宁生活工作过,更没有办过一张电话卡。由此,警方判断,这是有人冒用了王森的身份证办理了电话卡。于是,警方随即成立了一个由刑警、网警部门联合组成的调查组,秘密开展侦查活动。
经过两个月的调查取证,警方终于找到了此事的始作俑者肖劲。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面对警察,肖劲无意抵赖,他低下头流下了悔恨的泪水。他说:“现在我才明白,人生就像一个舞台,要抵制住那些眩目的霓虹灯的诱惑,才不会迷失自己。”肖劲的话让所有在场的人不胜唏嘘。但同情代替不了法律,肖劲的行为已经构成了诈骗罪,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审判。
名人有言:谁若游戏人生,他将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他永远是一个奴隶。肖劲本来有一个光明无比的前途,但他没能主宰自己,在纷繁复杂的诱惑面前迷失了自我,成了欲望的奴隶,从而葬送了自己的美好人生。
2、要多独立,才能不迷失
要多独立,才能不迷失
文/从前从前有只猪
书上说阅读是一个先毁三观再造三观的过程。
我在三年前开始了认真但断续的阅读,多数是入门级别偏向关注哲学政治和社会。不知是没有慧根还是读物选择的问题,我一直不能清晰的解释三观的概念以及描述自己的三观。
直到昨天和朋友的一次聊天后,我才首次意识到刚刚已经和自己的人生观打了照面。
朋友相亲,对男方略具好感,但对方暂时不如想象中热络,整天纠结徘徊抓心挠肝。
我劝她多关注自身充实生活来转移注意力,毕竟这种事情随缘最明智。
但她说没有爱好,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只想找个男人稳定下来。身边很多女孩都怀抱此类愿想:对自己人生的某些目标设定总是因第二个人的存在而存在;认为自己人生的很多通道一定得因为另一半才能真正开启,缺乏个体的独立性与完整性。我并不鄙视此类想法,只是这种生活状态与心境顿时让我心生畏惧:我不愿这样活着!
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当被问到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时,脑中跳出来的第一个词总是“独立”。不管经济上还是精神上保持绝对的独立性,不依附任何一个人去生活。坚持挖掘自己深层的喜好,追寻对生命的热忱,在即使孤身一人的时候,也能自得其乐。
曾经看到一句话,伊壁鸠鲁说:“我把女神赐予我的一切—金钱,官位,权势—都搁置在一个地方,我同它们保持很宽的距离,使她可以随时把它们取走,而不必从我身上强行剥走”。
看完十分震撼感动,借鉴过来充当我人生观的主题。我也要把上天赐给我的一切—朋友,爱侣以及爱侣附带的金钱,社交圈,关爱,安全感等等都搁置在一个地方。我尊重并感恩所得的这些,但并不希望自己完全依赖于此。
但生活里我照样贪恋迷人的肉体,照样开出条件挑选男人,照样追求虚荣浮夸的事物,照样和所有女人一样暗自攀比。()自己的经济状况买不起名牌包,但伴侣可能负担的起;黑暗里偶尔会觉寂寞,伴侣一个拥抱就能平复;羡慕仰望的人群,也许伴侣能为你引荐,身为俗物活在俗世间,我秉持独立信念的同时却还在追求上述这些虚华。不过依然坚持一点,和所有的这些保持距离。
能负担的起米其林大餐时闭眼享受,失去时,仍然觉得路边小餐馆味道不错;能穿得起名牌服饰时留下美丽时刻,失去时,白衬衫卡其裤依旧简单潇洒;有爱人陪伴时尽情缠绵悱恻,失去时,独身一人继续做喜欢的事;婚姻里有爱情构筑的保护网,失去时,有自我的精神世界挡风遮雨。
上天将来给予我的一切,我会全看作是锦上添花。花开的时候生活更华丽,花谢之后便还原我生活的清丽本真。所有的这些自我意识只是因为我想到:命运难以预料,万一失去它们,我还有事业还有独立人格还有自我还有强大的精神世界做支撑,我的世界不至于天崩地裂,惶惶不可终日。
我不愿让自己越活越空失去自我;感受不到自己的思想与喜好;生活里只剩别人;所有思想观念只能依靠碎片化的社交网站或者闲聊所获得;只能因别的个体的存在而存在,就像一根依附在大树上的小枝干,拼命吸取别人的养分以维持生命,这姿态实在丑陋难堪。没有独立自我的人不懂得爱人,也不会有人爱。
在摸索人生观的路上,在追求独立的路上,这些观念也许存在偏差。但只要我能坚持独立的思考,做一个坚决拥护自我独立性的人,相信我不会迷失在自己的人生里。
3、比较,让我们迷失自我
比较,让我们迷失自我
前言:我们都是在比较中长大的。我们的教育认为,比较才有竞争,因而我们从进学校之后,就不知不觉变成斤斤计较的人。
一直赢的人,因为怕输而承受很大的压力;一直输的人,干脆放弃自己。
比较,看样子使我们有点进步,却在群体中遗失了自我:我们没办法在紧张的人际关系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并舒适地展现自己,开发自己的潜能。
当习惯赢的人忽然输了,他会对这个世界质疑。
然而,真正的成功并不是比较性的。
有个记者访问世界最大的连锁旅馆总裁,问他:“你十四岁就辍学出来工作,在酒店里当侍应生、洗碟子、收餐具,但你却一步一步爬到这个地位,而过去和你一起工作的人,可能还在小饭店里洗碟子、收餐具——当时你知道你会和他们差距这么远吗?”
“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总裁微笑道,“老实说,在我往上爬的路上,我真的没看到其他的人。”
他从没把跟他一起洗碟子、收餐具的同事当作比较目标,他只看见自己该走的路。如果他只想成为那堆侍应生中最好的,他现在可能还在当领班。
不要因想赢而忽略了自己的特性与道路。这是每一个真正成功的人都明白的事。
不要因为在一个小山坡上滑跤,就忘了自己原想征服珠穆朗玛峰。
恶性竞争下,失去的会“比较”多。我的朋友提供了她的生活小故事:
“我的数学一直很差,总是比其他科目少很多分,并不是我不努力,而是我确实没天分。我只好多加强背诵的科目,以填补数学一科不足的成绩。在这种‘截长补短’的情况下,我的书念得还不差。
“每个同学都知道我的数学不好。所以,当我在某次月考数学拿一百分时,每个人都以惊讶的眼光看我,好像我作了弊一样。(励志名言 )其实是我下了相当的苦心,来研究这个我还算有兴趣的数学领域。我们班上数学最好的那位同学,却在得知我拿到一百分,而她‘只有’九十七分时,当众嚎啕大哭,指责我拿一百分一定是因为老师泄题……因为我曾经在这次的出题老师那里补习过。她大声号哭,使我不知所措……
“这是国中时候的事了,但我记忆犹新;后来我到台北读书,在大学联考考上了第一志愿,却听说这位女同学大学落榜。当我返乡时,在火车站遇到她,我犹豫了一下,决定假装不认识,不要跟她打招呼,免得她问我考上哪里,然后在众目睽睽下又哭了起来!好像我哪儿对不起她似的……”
也许“比较差”只意味着,你还有“比较好”的路。现在“比较差”,不代表你以后不会“比较好”。
教练法则:人生中真正的成就感,并不是比较得来的。争长短不一定有意义。
正如绿铃子拥有比较多的水,不会比常春藤长得好,过多的水分只会使它的根茎腐朽。而青苔即使争取了太多的阳光眷顾,也不会像向日葵一样容光焕发。
比较也许免不了,但可别变成恶性竞争,那样我们会发现,失去的会“比较”多。
4、别迷失在“成功故事”中
别迷失在“成功故事”中
文/赵畅
不论是谁,都想成功;不论是谁,都想寻找实现成功的最佳途径。于是,有些所谓的经典“故事”,便粉墨登场。只是,到了后来,有的人在频频撞了南墙以后,才觉得有受骗上当之感。“‘故事’变‘事故’”,乃此之谓也。
有个读小学的孩子,尽管平日说话做事显得很机灵,可学习并不用功,于是,学习成绩不免受到影响,有一次竟还考了不及格。对此,孩子的家长不以为然,依然很自信,自信孩子智商高,以后一定会赶上去的。因为放任自流,缺乏与学校沟通,缺乏对孩子的严格教育和正确引导,孩子成绩每况愈下便成了必然的趋势。人们不禁要问:这位家长的自信,源于什么?难道仅仅是因为“智商高”?后经了解,原来,他听信了爱因斯坦孩提时的“故事”。
殊不知,这个传说中的故事是以讹传讹的产物。真实的情况是:爱因斯坦在上小学时学习成绩优异,而不是后来认为的劣等生。这个说法之所以会流行,是因为每个人都喜欢这样的故事—小时候学习不好,长大后同样可以取得伟大的成就。但是令很多家长“失望”的是,爱因斯坦12岁就开始自学微积分了。
也难怪,有识之士直言不讳:“不要痴迷于从阅读成功人士的传记中寻找经验。这些书大部分经过精致包装,很多重要事实不会告诉你,盖茨的书不会告诉你他父母是ibm董事,是他们给儿子促成第一单大生意;巴菲特的书只会告诉你他8岁就知道去参观纽交所,但不会告诉你是他国会议员的父亲带他去的,由高盛董事接待的。”是啊,当人们听完许多关键细节被故意忽略后的不厚道的“故事”后,有可能会出现“事故”—因为人们听信之,“以为从此以后自己走的路一定是正确的,即使偶遇失败,也是一时的困惑,你坚信最终还是会赢的”,这不是误人子弟吗?
一个人的成功,是基础条件、机遇希望、家庭背景、天赋经历等诸多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成功人士要重新复制自我都不可能,遑论后人一定能复制成功。真正能够复制成功的,便是自我悟彻、自我把握、自我努力。
英国剑桥大学对从本校毕业的曾获诺贝尔奖的专家进行过调研,结果显示:他们并非天才,中学时代学习勤奋努力,顺利考上剑桥;大学时代大多也是埋头学业,成绩优异;工作后,有的潜心科研,有的将科研与商业结合,但基本仍是兢兢业业,钻研不止,最终走向辉煌,名利双收。而美国一本知名杂志对各界成功人士的调研同样表明:在天赋、智慧、机遇、能力、勤奋、斗志、毅力等十几个成功要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勤奋。
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故事”,不要太相信聪明,不要相信取巧和走捷径,只须在乎自己的判断,在乎勤奋、毅力等“大道理”—“大道理是经过几千年论证的,你以为你是个例外,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