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到这三点,你就成熟了
做到这三点,你就成熟了
文/李思圆
每个人的一生,都伴随着诸多的感受、体会和经历。
它们或好或坏,或对或错,或让你快乐,或使你痛苦,但正是这些过程,让你一步步走向了成熟。
也许曾经的我们,年少轻狂,锋芒毕露,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慢慢学会了做一个温润、平和且安静的人。
1
一个人成熟的第一标志,就是脾气越来越小。
曾经的我们,遇到令你不愉快的事,让你为难的事,以及那些突如其来的意外和伤害,就会暴跳如雷,歇斯底里,气急败坏。
可是后来,我们渐渐学会了收敛脾气。即便内心再有情绪,也会维持基本的体面,做到谨言慎行,说话得体,行为合理。
一来,我们开始懂得,身体是自己的,如果被气坏了,吃亏受罪的也只是你自己。况且用别人犯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是不值得的。而如果跟自己较劲,更是没必要的。
二来,我们开始明白,生气既解决不了问题,还会让事态越来越糟糕。因为无论遇到再棘手的事,你都必须要去面对,而当你情绪不好时,就更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选择,还有决定。
再者,我们开始领悟,时间还有精力有限。所以没必要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纠缠不清,耿耿于怀。也不必为了那些曲解、误会和诋毁,而大动干戈,只要做到心安和坦荡即可。
其实脾气越大,越暴露出你的修为不够,格局小,境界低。
当你在社会中,摸爬滚打久了以后,就会渐渐磨平身上不该有的棱角,削平身上过度的锐气,然后心平气和地去为人处世,而不是以脾气去暴露自己的无知,浅薄和幼稚。
2
一个人成熟的第二标志,就是期待越来越少。
曾经的我们,对待任何人和事,都怀着满心的期待。
可直到我们受了委屈,栽了跟头,碰了壁以后,才发现:原来努力只是成功的必要,但不是唯一条件。你努力了可能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
所以你只管去耕耘,去奋斗,去竭尽全力,即便最终没有如愿以偿,至少你也做到了了无遗憾。
原来我们待人真诚,但对方却不一定会将心比心,甚至会还以虚情假意。所以你要降低对别人的期待,更不能高估你跟任何人的关系,因为往往期待越高,伤害越深。希望越大,失落越大。保持一颗平常心,就会减少许多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巨大的落空感。
原来,我们做善良的人,是我们应该有的品质和修养,但这并不代表,从此以后,你就不会遇到坏人坏事,甚至还有人会对你恩将仇报。
你没办法掌控别人的言行,你只能管好你自己,只要做到心中存有正气和正义,厚道做人,清白做事,做到问心无愧就好。
当你一个人,慢慢减少对别人、对结果、对外在一切的期待,就不会去纠缠、去执着、去强求,就会变得更加理性、清醒和睿智。
3
一个人成熟的第三标志,就是心态越来越好。
曾经的我们,但凡遇到点不如意之事,就容易抱怨。遇到比自己过得好的人,就喜欢去比较,遇到暂时的困境,就容易陷入低迷的状态中。
那时的我们,满身的负能量,仿佛全世界,都在跟我们作对。也没有一件让你觉得满意顺心的事。可你越去指责、去攀比、去沉沦,反而会过得越来越不顺。
于是后来,你学会了不抱怨。可以改变的,就改变。不能改变的,就接受。不去做毫无意义的内耗,既是为了及时止损,也是为了不影响他人。
你学会了不攀比。大多数时候,我们只看到了别人的甜,却看不到别人背后隐藏的苦。而幸福是一种知足常乐的感受,而非沟壑难填的欲望。
你学会了往好的方面想。其实任何事,都有两面性。 你多去关注它积极,乐观,阳光的那一面,就能吸引来同等能量的东西。
慢慢地你会明白,其实一个人过得好不好,跟他所遇到的人,所经的事,所处的环境,并没有太大关系。而是跟他的心态有关。心态不好,世界就会变得黯淡无光。心态好了,人生也就开阔明朗了。
而一个人的成熟,就是从内在的心态去自省,去调整,去疗愈,而不是从外在刻意寻求,难以觅得的安慰和帮助。
每个人,都渴望成熟。
其实当一个人本事越大时,脾气就越小,因为他们已经练就了面对一切刁难,磨难以及困难的能力,水平和实力。
当一个人境界越高时,期待就越少,因为他越来越懂得先尽人事,后听天命的道理,也越来越会去要求自己,而不是寄希望于别人。
当一个人越是达观、通透、乐观时,心态就会越好。因为他们早已培养了处乱不惊、云淡风轻、沉着镇定的好素质。
成熟其实与年龄无关,它是一种平和而热烈的心境,是一种淡然处世的修养,是一种成熟的生活方式和为人处世的态度。
愿你我,在人生之路中,活得愈加开阔,坦荡和从容!
来源:温暖的女子(id:wennuan-312)
2、创业前三点须知
创业前三点须知
1、为别人打工学会如何自己做老板。
为别人打工,可以让你了解员工的烦恼,学会如何管理工作流程,平衡相互矛盾的需求。此外,还可以为你提供机会,检测自己的工作能力和预期,同时又无需冒创业失败的风险。
为别人打工时,你同时也在学习如何做一个老板。即学习如何更好地选择发展方向,如何才能有效地委托工作以及如何在与上级沟通时保持沉默。
我所接触过的“停滞不前的企业家”常说,他们完全不知道创办企业需要做多少工作;也不了解自己的工作能力。当工作量迅速增加后需要协助时,他们无法承担起因员工增加而产生的责任。许多人尝试着聘请助手,并发现自己对自主创业感到困惑。这正是因为他们缺乏管理经验。
经验:如果你做员工的时间还不够长,可能会发现自己做经理还面临着许多困难。
2、了解办公室政治使自己成为优秀的沟通者。
每个工作环境中都存在着办公室政治。是的,做个深呼吸。办公室政治为你提供大量的机会,磨练多种商业才智,例如如何影响他人。确保学会如何在不冒犯同事的前提下使自己的观点清晰、明确--这是企业成功的核心要素。
在为别人打工时,你能明白如何与办公室中最难打交道的人共事。这个过程会让人觉得不舒服,但是让可以你提前了解自己做老板时可能会碰到的人的不同性格特征。
当难缠的顾客阻碍时,你就能用一流的服务,在压力之下优雅地解决问题。
3、从长远来看,从底层观察一个企业的运作方式(而非居高临下地向下看)为你和企业提供帮助。
通过提出问题、观察周围同事和寻求新经验,你可以学到很多企业运作知识。
你不应该在工作时打发时间,而需要了解:你所在的企业如何实现盈利?
如何分配开支?
如何产生经常收益?
如何寻找客户?
在安全的环境中,坚持探索,接触决策者、创意者和预算管理者,全面了解商业模式。之后,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自己的企业中。
最大的障碍是了解如何提高销量和保持盈利--通过在为别人打工并学习,你可以避免这此障碍。
你或许还想在全面开始创业之前做个尝试。
对于许多“停滞不前的企业家”来说,自己做老板这种想法更像是一种解脱而非现实。在做出转变之前,休一两星期的假期,像自己已经开始全面经营自己的企业一样行事。自己做老板,确实意味着更多的自由,但是也意味着更多的责任、独立行事和大量、固定的办公室繁杂工作--如开发票,更换打印机色带等,而如果你是大公司的员工,这些工作都会有人替你完成。
如果最初以兼职的形式创业,你可以把这作为副业,同时使自己有时间检验运营能力并获得收入。你可以衡量自己的商业模式和决策的不稳定性,并找到高效的工作环境。
追随自己的爱好是进入未知世界的一个重大步骤,涉及自主创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令人害怕和兴奋的事。但是,为了确保这是最后一次转变,要确保已经从盈利并发展稳定的知名企业中掌握了尽可能多的商业技巧。创业者为别人打工的亲身经历对初创企业的成功具有非凡意义。
3、你和牛人之间,差了哪三点?
你和牛人之间,差了哪三点?
文/spenser
最近我发现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
我认识了某个比较牛的人,想看看更多关于ta的背景信息,随手在网上搜一搜,实名的网友一般都会给出比较肯定的评价;而有好多匿名爆料人,先是来句“这人我以前认识”,然后开始犀利点评,最后呢来句总结:ta就是运气好罢了。
每次看到这种评论,我都感到有句话说得特别对:当你比别人牛逼一点点时,常会引来嫉妒;当你比别人牛逼很多时,就会让别人仰慕。
其实,要我说,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更没有无缘无故的牛逼。很多人看上去轻轻松松就成了牛人,那是因为他们背后付出了太多,才让他们的牛逼显得不那么刻意。
1、让长处更长
牛人不牛,方式找对。
——某金融朋友总结
很多牛人并非生来脑回路迥异,相比大多数迷茫庸碌的普通人,牛人们只是做对了一件事:他们更明白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边界,他们会不断强化自己的优势,巧妙回避自己的短板,仅此而已。
做金融的人都知道,后台分析的职位,总体来说没有前台直接面向客户的职位薪酬高。但我有一个金融圈的女性朋友,她清楚地了解到与前台社交相比,自己的优势更在于数据分析。
所以她就一直和数据分析死磕,光excel运用已经是我所认识的人中最出神入化的,使用心得更是可以写出几本书。果然,到现在,她光凭这一技能的优势,就成了很多公司做商业数据分析的独立顾问。
外快赚到手抽筋。
就像罗振宇在做罗辑思维前,拼命拉来了脱不花做ceo一样,老罗深知自己擅长的是内容,所以用出色的ceo来替自己分担管理上的繁琐,自己只做扎实的内容创业者,以及外宾来访时的合影吉祥物。
人无完人,把精力放在强迫自己做不擅长的事上,和竹篮打水几乎没差。
2、你的1万小时用在哪?
找到了自己的优势,但要在这个领域优势进阶,继续要做的就是狠打狠扎。
因为最近做知识付费的项目,所以关注到了一个绘本牛人。他的作品颇具童趣和创意,很受欢迎。我和很多人一样,开始以为他是科班出身,后来才了解到,他只是因为升级当爸爸了,想给自己的孩子制作些绘本留作纪念,半路出家,画着画着就火了。
这时很多人夸赞他绘画天赋高,半路出家也能达到这个程度,对此他总是一笑了之。只有对认真和他探讨的朋友,他才会坦诚自己天赋背后的秘密:自从他决定创作以后,坚持每天练习3小时,从不间断,现在取得的一点成绩,也是坚持了四五年下来的成果。
每天几小时,坚持四五几年,这就是他区别于一般人的牛逼之处。
我们常听说的一万小时理论,说的就是持续的、刻意的、有效的练习会让任何普通人有所成就。
我前两个月写了篇文章《你的1小时能卖多少钱?》,大家看了都直呼过瘾,说自己啥时候才能像文中的人一样,以几百上千为单位来计算自己的时薪呢?
我想说的是,以每1小时计算高薪的前提,是你已经在背后摸索了比10000小时多得多的时光。
而在影响成功的诸多要素中,唯一能为我们普通人所掌控的,恐怕也就是这一万个小时了。
当你看到别人一时风光无两,先别急着质疑人家的天赋和资质,而要看看人家背后的艰辛,并且问一问自己,有没有下过那么多的苦功夫。
3、目的性强的社交最高效
又有人会觉得,一些牛人并不是真的牛,只是能“忽悠”一些真牛人,靠着他们变牛而已。
其实,决定一个人是否牛逼有很多因素:思维、格局、资源、人脉、能力。而在我看来,思维和格局是排在首位的。
在互联网时代,靠吃喝应酬是难忽悠到真正牛人的,但是思维、格局更大的人,却能“忽悠”着这些牛人心甘情愿地投入资源,形成合力。
为什么?
实际上,两个人交朋友一定是“图”点什么的。这里所说的“图”并不一定有利可图,而是有益可图。什么是益?除了实际的利益,志趣、营养、启发,也都算益。
目的性强的社交,最高效。
牛逼的人周围有一种“磁场”,总能在朋友的圈子中,不断地汲取营养,也同样能够给朋友很多启发,最终就是大家的共同成长。
你总会发现,人才是在一个范围内批量出现的,这就是有效社交的力量。
当你看到某个牛人有一天突然快速崛起,不妨多看看他结交的是什么样的朋友,借力的是什么样的平台,他看似不经意的一些举动,其实都是落子谋全局,很少有废棋。
他们的过人之处,也不过大抵是三步:
step1.发现优势,确立目标
step2.持之以恒,有效练习
step3.善用杠杆,强化优势
可惜的是,大多人在按部就班的生活和工作里,连做到第一步都很难,也有的心血来潮定了个小目标,却做不到持续的坚持。
有的人之所以能做到日复一日的练习,是因为她在心态上做到了两点:一是每一天的小目标越具体越“功利”越好,具体到每天完成多少任务;而另一个,是对待长远的大目标越有平常心越好。
很多人在十年前并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领域的专家,也没有想过这么做会让他们变得有多么值钱,他们只是明确知道,只要在一个小领域成为最专业的,就已然能够打开通往很多可能性的大门。
未来的可能性会有多大,只取决于,你如何对待当下。
4、做到这三点,坚持就不难了
做到这三点,坚持就不难了
文/罗文益
我们都知道坚持是一件好事,很多事情看起来很难,只要肯坚持,时间长产生的变化甚至会吓到你。
但我们也知道坚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越年轻就越沉不住气。
那究竟怎么才能做到坚持呢?随便说三个点,给大家参考。
第一,要非常乐观。
以前看有些记者写成功者的经历,有个套路,就是说那个人身上似乎带着一股盲目的“傻劲儿”,只想着往前冲,啥也不怕,最后就“事竟成”了。
搞得我好一阵都在思考怎么把自己“变傻”“变钝”,但一直没找到窍门——很多时候我自己就已经在抱怨自己太笨了,哪还能继续变笨啊!
后来想清楚了,我才发现,那种坚持根本不是“傻”,而是一种乐观,非常纯粹的乐观,乐观到觉得事情绝对会成的那种样子。
这种乐观可能完全就是一种天性,心理学角度来讲,就是小时候不缺爱,家庭教育到位,性格里天然就带着无来由的高兴,什么东西都阻拦不了。你要在他身边你都会被感染到。
当然,这不是谁都能摊上的好事儿,中国的上一代家长一般都不怎么会教育,生存压力又大,我认识的大部分人,最常见的表情就是一脸苦相。
但这也不是没办法。还有一种乐观,是这个人性格虽然不那么开朗,但是在具体的事情上,却能做到因地制宜的乐观。
怎么做到的呢?
据我的观察,是这些人做事的时候,可以做到足够的“专业化”,把事情切分成自己能控制的部分和自己无法控制的部分。
然后,他们只关心自己能控制的那部分,不能控制的事情,就算失败了,最后也不会埋怨自己。
比如说,上大学的时候,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专业会不会很难找工作,而是选择把大学的成绩刷得好看;提前就请教前辈面试的经验,在别人还在伤春悲秋迷茫不已的大四开学期,就东奔西跑得去积累面试经验了。
面试失败了,喔,运气不好而已。接着来。
你别小看这种价值观,持有这种思维方式的人,其实是在理性和感性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契合点,最后拥有了一种奇特的情绪:“理性的乐观”。
对他们来说,自己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没有失败,都有意义。
——都是自己做到了该做的,然后经历了必要的、自己无法控制的风险,而已。
所以,他们根本不会被命运,以及“可能的失败”打击到!
第二,“不带脑子”地做。
最好的坚持,就是做这件事,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
最好的习惯,则是你不用带脑子,在基本无意识的情况下,就能顺势启动,然后,一切就像车轮子一样,自己转动了起来。
拿我自己来说,我每天下午都要在椭圆机上跑会儿步,一开始的时候,总是不能坚持,只能靠“肉体驱动精神”,强制自己的躯体挪到跑步机上,然后盯着计时器不断暗示自己真棒。
这种启动非常有效果,基本上就让我坚持了下来,虽然每次都在自我对抗,有点煎熬。
后来我发现,如果我正在想别的事情,那么,无论是走上椭圆机,还是跑出一个来回,都变得非常容易,时间仿佛过得很快,有时候跑多了都没察觉!
因此,如果想要坚持地做一件事,就要尽可能地,去除大脑的影响,或者说,不带脑子地去做。
在《习惯的力量》这本书里,作者对养成习惯的一个建议是:把很多需要坚持的事情,都做成一个自动系统。
比如刷牙,比如打扫卫生,比如锻炼……你只要一点刻意的训练,就能把它变成一个身体自动化系统,只用很小的一部分意识来参与。
从这个观点出发,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想想:我们的生活与工作,哪些部分,可以简化成一个标准的自动化系统?或者说,可以做成一个非常确定的流程?
其实,如果你仔细研究一下,会发现,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做成固定的项目,只要动很少的脑子就能让它运行起来……
而如果简化成功,在做的时候,大脑的介入就会减少,消耗的意志力也会减少,也就不难坚持了。
第三,节奏感。
一味地坚持,会快速损耗一个人的意志力,就像一开始就跑得比较快的人,最后往往也很难跑得远。
在《巅峰表现》这本书里,作者提到的一个关于坚持的观点是:不仅要会埋头做事,还要学会休息——把两者结合起来,就是:节奏感。
比如说,在网上比较火的一种工作方法——“番茄工作法”,工作半小时,休息5分钟,就是节奏感。
当然,这种节奏不一定适合每个人,比如说我,我有时候工作2小时,休息10分钟;有时候工作40分钟,休息10分钟。
那要怎么休息呢?研究表明,打开手机或者电脑,浏览点新闻看看短视频,这种办法根本得不到休息,大脑还是在运作。
真正的休息,是起身走一走,看看窗外的风景;或者,跟身边的同事或者朋友打打趣,聊聊天。
休息完了重新进入工作,你会发现,大脑就像被刷新过一次!呼吸的空气都变清新了!
这个节奏感,就我自己的经验来说,每一天,每一种不同的工作,甚至看的每一本不同的书,都有着完全不同的差别。
按照你的节奏来工作,你的工作才能变成“可持续发展”。
总而言之,心态乐观,这是大战略;“不带脑子”、节奏感,这是战术性武器。
战略加战术,没有搞不定的事儿。
最后,咱们都还年轻,年轻人最大的困境,就是总要和自己这个年龄固有的缺陷交战,而且是非常痛苦地交战。其实就我所见,不少人熬到了三十多岁,很多以前只能幻想的东西,最后都慢慢得到了;很多想不明白的事情,也逐渐清楚了。
短短几年见差距:那些不怎么熬得住、没坚持下来的,最后是竹篮打水,两手空空。
自己就是自己最大的贵人,祝愿各位朋友都能坚持到看见希望的那一天!
甚至,我们可以把做这些事情,当成是一次大脑放松的机会!
来源:罗文益(id:wenyideh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