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职场二十四章经,建议收藏
职场二十四章经,建议收藏
在职场中,需要理性的竞争,并不全为勾心斗角。人毕竟是感情动物,采用适当的方式交际、结合自己的实际潜能、不断坚持努力,才能在职场上风生水起。
1、黑与白。人们习惯将凡事分出黑与白来,但是很遗憾,现实全是灰色的。做人不能太腹黑,否则会遭到唾弃;做事不能太清白,否则遭到抵触。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清者自清。
2、快与慢。行如风,疾驰的快马,往往只跑两个驿亭;从容的驴子,才能日夜兼程。真正迅速的人,并非事情仅仅做得快,而是做得成功而有效的人。井井有条才能稳扎稳打,慢火出好汤。
3、难与易。人生的路,难与易都得走。迎难而上,才能迎刃而解。知难而退,才是最佳的自保。面对困难、利益、梦想,不轻易放弃、吸引、改变,方能坚初衷。
4、远与近。目光放远一点,格局就大一些;目标再久远点,机会就多一些。近水救急火,近水楼台先得月,远亲不如近邻。想要走得更远,必须经过离自己最近的位置。
5、新与旧。过去的人事物,省去删除。现在的,加倍珍惜呵护。江山代有才人出,新陈代谢是自然界的规则。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旧是一种复古,也是一种经验的积累。
6、强与弱。个性太强,远离你的人就会越多;性格太弱,欺负你的人就会越多。能力越强,责任越大;能力越弱,索学越多。弱肉强食,胜者为王。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强中自有强中手。
7、老与嫩。年纪越老,世理越懂;年纪越嫩,世俗越少。姜还是老的辣,肉还是嫩的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年老心不老人就不老,人嫩术不嫩就不嫩。
8、高与低。要求太高,效率就越低。你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也会摔得很惨。你起点低,要学的更广,进步也就越多。地位高请不要高高在上,地位低请不要低声下气。
9、勤与懒。勤为无价宝,懒为有毒物。凡事勤则易,凡事惰则难。勤能补拙,懒会自溺。三勤一懒,想懒不得懒;三懒一勤,想勤不得勤。勤人过山易,懒人动指难。
10、多与少。话不在于多说,在于中听;事不在于多做,在于中肯。多听多学,少吹少玩。少抽烟喝酒,多读书锻炼。少说别人坏话,少做损人坏事,少听败坏风气。
11、贵与贱。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物不在于贵,在于实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贵而不骄,贱而不悲。
12、动与静。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宁静以致远,仁以为己任。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此心不动,随机而动。敌不动我不动,敌欲动我先动。动能验真理,动能见真情。
13、方与圆。做事太圆滑,略显奸诈;做人太方正,处事不机灵。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当圆,处叔季之世当方圆並用。无规矩不成方圆,有约束难行果。太方了磨平棱角,太圆了添加斜杠。
14、信与骗。信任等于支持,欺骗等于伤害。要解释的并非信任,有隐瞒的定是欺骗。少一分怀疑就多一次信任,少一次欺骗就多一份真情。授权来源于信任,信任取决于肯定。腹黑来源于欺骗,欺骗取决于人品。
15、怕与敢。伸手怕犯错,缩手怕错过。人生不怕起点低,就怕没追求;不怕走的慢,就怕走错路;不怕不如意,就怕想不通。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也要敢哭、敢笑、敢怒、敢骂。
16、取与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舍生而取义。舍得,让人想到的不是舍,也不是得;而是舍而不得,舍不得。取代,让人想到的是取,也不是代;而是取而不代,取不代。懂得索取也要奉献,学会舍弃也要珍惜。
17、轻与重。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无足轻重,无所事事。只有知道衡量事情的轻重、缓急、先后,而明于进退与取舍的人,才能成功,也才不会落入别人的圈套。礼轻情意重,事重人心轻。
18、始与终。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开始的难易不能决定最终的利弊,过程才是唯一。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一件事情,有开始定会有起因,有经过定会有中途,有终结定会有结果。
19、严与松。严是爱,松是害。对一个人最严厉的惩罚不是枷锁,也不是牢狱。最严厉的惩罚是:给他一面镜子,让他看看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对一个太松懈,容易养成懒散,日渐颓废。
20、苦与甜。人生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五取蕴苦。人不会苦一辈子,但偶尔会苦一阵子。再甜的瓜,吃到皮也会苦。再甜的话,说到底也会淡。先苦后甜,苦尽甘来。
21、笨与精。聪明是一种天赋,而善良是一种选择。不要把善良看成愚蠢,不要把谦虚看成懦弱!愚蠢的朋友比明智的敌人更糟糕。自知之明是智慧,忘乎所以是愚蠢。宁为聪明的愚夫,不作愚蠢的才子。
22、真与假。讲真话,做实事,当正人。说假话,办虚事,成伪人。真实与朴实是天才的宝贵品质,而虚假跟虚伪是笨蛋的珍稀能量。在真实与虚伪之间往复,形成一个灰色地带,构造出一个虚拟而真理的世界。
23、乱与齐。价值混乱,钱就会变成尺度;观念整齐,财就会变成期度。整齐统一目标,方能团结一致向前。沉默,可以让混乱的心,变得清澈。齐心协力,同舟共济。
24、美与丑。相貌的美丑是天生的,难以改变;心灵的美丑是后天的,难以养成。容颜美丑,皆是皮下白骨;心眼美丑,全是满腹实质。不以美丑论他人,只以好坏定乾坤。
2、鲁迅:二十四孝图
鲁迅:二十四孝图
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即使人死了真有灵魂,因这最恶的心,应该堕入地狱,也将决不改悔,总要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
自从所谓“文学革命”②以来,供给孩子的书籍,和欧、美、日本的一比较,虽然很可怜,但总算有图有说,只要能读下去,就可以懂得的了。可是一班别有心肠的人们③,便竭力来阻遏它,要使孩子的世界中,没有一丝乐趣。北京现在常用“马虎子”这一句话来恐吓孩子们。或者说,那就是《开河记》④上所载的,给隋炀帝开河,蒸死小儿的麻叔谋;正确地写起来,须是“麻胡子”。那么,这麻叔谋乃是胡人⑤了。但无论他是甚么人,他的吃小孩究竟也还有限,不过尽他的一生。妨害白话者的流毒却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
只要对于白话来加以谋害者,都应该灭亡!
这些话,绅士们⑥自然难免要掩住耳朵的,因为就是所谓“跳到半天空,骂得体无完肤,──还不肯罢休。”⑦而且文士们一定也要骂,以为大悖于“文格”,亦即大损于“人格”。岂不是“言者心声也”⑧么?“文”和“人”当然是相关的,虽然人间世本来千奇百怪,教授们中也有“不尊敬”作者的人格而不能“不说他的小说好”⑨的特别种族。但这些我都不管,因为我幸而还没有爬上“象牙之塔”⑩去,正无须怎样小心。倘若无意中竟已撞上了,那就即刻跌下来罢。然而在跌下来的中途,当还未到地之前,还要说一遍:
只要对于白话来加以谋害者,都应该灭亡!
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拙的《儿童世界》⑾之类,另想到别国的儿童用书的精美,自然要觉得中国儿童的可怜。但回忆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却不能不以为他幸福,给我们的永逝的韶光一个悲哀的吊唁。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我的小同学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⑿读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叶,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⒀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昨天看这个,今天也看这个,然而他们的眼睛里还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
在书塾之外,禁令可比较的宽了,但这是说自己的事,各人大概不一样。我能在大众面前,冠冕堂皇地阅看的,是《文昌帝君阴骘文图说》⒁和《玉历钞传》⒂,都画着冥冥之中赏善罚恶的故事,雷公电母站在云中,牛头马面布满地下,不但“跳到半天空”是触犯天条的,即使半语不合,一念偶差,也都得受相当的报应。这所报的也并非“睚眦之怨”⒃,因为那地方是鬼神为君,“公理”作宰,请酒下跪,全都无功,简直是无法可想。在中国的天地间,不但做人,便是做鬼,也艰难极了。然而究竟很有比阳间更好的处所:无所谓“绅士”,也没有“流言”。
阴间,倘要稳妥,是颂扬不得的。尤其是常常好弄笔墨的人,在现在的中国,流言的治下,而又大谈“言行一致”⒄的时候。前车可鉴,听说阿尔志跋绥夫⒅曾答一个少女的质问说,“惟有在人生的事实这本身中寻出欢喜者,可以活下去。倘若在那里什么也不见,他们其实倒不如死。”于是乎有一个叫作密哈罗夫的,寄信嘲骂他道,“……所以我完全诚实地劝你自杀来祸福你自己的生命,因为这第一是合于逻辑,第二是你的言语和行为不至于背驰。”
其实这论法就是谋杀,他就这样地在他的人生中寻出欢喜来。阿尔志跋绥夫只发了一大通牢骚,没有自杀。密哈罗夫先生后来不知道怎样,这一个欢喜失掉了,或者另外又寻到了“什么”了罢。诚然,“这些时候,勇敢,是安稳的;情热,是毫无危险的。”
然而,对于阴间,我终于已经颂扬过了,无法追改;虽有“言行不符”之嫌,但确没有受过阎王或小鬼的半文津贴,则差可以自解。总而言之,还是仍然写下去罢:
我所看的那些阴间的图画,都是家藏的老书,并非我所专有。我所收得的最先的画图本子,是一位长辈的赠品:《二十四孝图》⒆。这虽然不过薄薄的一本书,但是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所独有,使我高兴极了。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但是,我于高兴之余,接着就是扫兴,因为我请人讲完了二十四个故事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人之初,性本善”么?这并非现在要加研究的问题。但我还依稀记得,我幼小时候实未尝蓄意忤逆⒇,对于父母,倒是极愿意孝顺的。不过年幼无知,只用了私见来解释“孝顺”的做法,以为无非是“听话”,“从命”,以及长大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自从得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以后,才知道并不然,而且还要难到几十、几百倍。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如“子路负米”[21],“黄香扇枕”[22]之类。“陆绩怀橘”[23]也并不难,只要有阔人请我吃饭。“鲁迅先生作宾客而怀橘乎?”我便跪答云,“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阔人大佩服,于是孝子就做稳了,也非常省事。“哭竹生笋”[24]就可疑,怕我的精诚未必会这样感动天地。但是哭不出笋来,还不过抛脸而已,一到“卧冰求鲤”[25],可就有性命之虞了。我乡的天气是温和的,严冬中,水面也只结一层薄冰,即使孩子的重量怎样小,躺上去,也一定哗喇一声,冰破落水,鲤鱼还不及游过来。自然,必须不顾性命,这才孝感神明,会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奇迹,但那时我还小,实在不明白这些。
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26]和“郭巨埋儿”[27]两件事。
我至今还记得,一个躺在父母跟前的老头子,一个抱在母亲手上的小孩子,是怎样地使我发生不同的感想呵。他们一手都拿着“摇咕咚”。这玩意儿确是可爱的,北京称为小鼓,盖即鼗[28]也,朱熹[29]曰:“鼗,小鼓,两旁有耳;持其柄而摇之,则旁耳还自击。”咕咚咕咚地响起来。然而这东西是不该拿在老莱子手里的,他应该扶一枝拐杖。现在这模样,简直是装佯,侮辱了孩子。我没有再看第二回,一到这一叶,便急速地翻过去了。
那时的《二十四孝图》,早已不知去向了,目下所有的只是一本日本小田海仙[30]所画的本子,叙老莱子事云:“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着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常取水上堂,诈跌仆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大约旧本也差不多,而招我反感的便是“诈跌”。无论忤逆,无论孝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听故事也不喜欢是谣言,这是凡有稍稍留心儿童心理的都知道的。
然而在较古的书上一查,却还不至于如此虚伪。师觉授[31]《孝子传》云,“老莱子……常着斑斓之衣,为亲取饮,上堂脚跌,恐伤父母之心,僵仆为婴儿啼。”(《太平御览》[32]四百十三引)较之今说,似稍近于人情。不知怎地,后之君子却一定要改得他“诈”起来,心里才能舒服。邓伯道弃子救侄[33],想来也不过“弃”而已矣,昏妄人也必须说他将儿子捆在树上,使他追不上来才肯歇手。正如将“肉麻当作有趣”一般,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老莱子即是一例,道学先生以为他白璧无瑕时,他却已在孩子的心中死掉了。
至于玩着“摇咕咚”的郭巨的儿子,却实在值得同情。他被抱在他母亲的臂膊上,高高兴兴地笑着;他的父亲却正在掘窟窿,要将他埋掉了。说明云,“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但是刘向[34]《孝子传》所说,却又有些不同:巨家是富的,他都给了两弟;孩子是才生的,并没有到三岁。结末又大略相像了,“及掘坑二尺,得黄金一釜,上云: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35],这才觉得轻松。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家景正在坏下去,常听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如果一丝不走样,()也掘出一釜黄金来,那自然是如天之福,但是,那时我虽然年纪小,似乎也明白天下未必有这样的巧事。
现在想起来,实在很觉得傻气。这是因为现在已经知道了这些老玩意,本来谁也不实行。整饬伦纪[36]的文电是常有的,却很少见绅士赤条条地躺在冰上面,将军跳下汽车去负米。何况现在早长大了,看过几部古书,买过几本新书,什么《太平御览》咧,《古孝子传》[37]咧,《人口问题》咧,《节制生育》咧,《二十世纪是儿童的世界》咧,可以抵抗被埋的理由多得很。不过彼一时,此一时,彼时我委实有点害怕:掘好深坑,不见黄金,连“摇咕咚”一同埋下去,盖上土,踏得实实的,又有什么法子可想呢。我想,事情虽然未必实现,但我从此总怕听到我的父母愁穷,怕看见我的白发的祖母,总觉得她是和我不两立,至少,也是一个和我的生命有些妨碍的人。后来这印象日见其淡了,但总有一些留遗,一直到她去世──这大概是送给《二十四孝图》的儒者所万料不到的罢。
五月十日
3、二十四节气谚语
二十四节气谚语
1、冬节月中央,无雪也无霜。(冬节在月中,当年冬天很少有霜雪。)
2、送月雨,后月无焦土。(月底下雨,占下月雨多。)
3、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4、春天南,夏天北,无水通磨墨。(春天刮南风,夏天刮北风,可能大旱。)
5、正月寒死猪,二月寒死牛。三月寒着播田夫。(一二三月的天气都很冷。)
6、晚看西北黑,半暝仔起风雨。(傍晚,西北天上有乌云,半夜有风雨。)
7、落霜有日照,乌寒着无药。(阴冷天气,虽落霜,如有日照可温暖,否则就冷了。)
8、雷打蛰,雨天阴天四九日。(惊蛰日鸣雷,雨或阴的天气会有四九日之久)
9、立夏不拿扇,急煞种田汉。
10、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
11、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12、九月起风降,臭头扒佮掐。(九月秋天风乾燥,臭头会痒,喜抓痒。)
13、立夏小满雨水相赶。(梅雨季节雨水多。)
14、夏至见春天,有雨到秋天。
15、雨夹雪、下不歇。
16、红柿若出头,罗汉脚仔目屎流。(红柿出,已是秋天,天气转凉。)
17、乌云若接日,明天不如今日。(乌云近日)
18、春茫曝死鬼,夏茫做大水。(春天雾浓必大旱,夏则大雨。)
19、六月十二,彭祖忌,无风也雨意。(台风季节,没有风也有雨意。)
20、雪花好比银钱,雪被子盖麦田。
21、秋靠露,冬靠雨。白露勿搅土。(白露这天,不可扰动土壤,以免损害农作物。)
22、立冬先封地,风雨受人忌。
23、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
24、十二月初三,黑龟湳,落雨落甲廿九暗。(十二月三日若下雨,下到廿九日除夕。)
25、初三四,月眉意。十五六,月当圆。廿三四,月暗暝。
26、袂食五月粽,破裘仔不通放。(未过五月节,天气尚未稳定。)
27、乌云飞上山,棕蓑提来披。(满山乌云,定有雨,出门带雨具。)
28、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
29、四月廿六海水开目。(入夏之后,海水浪潮渐大。)
30、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咛。
31、寒露十月已秋深,田里种麦要当心。
32、春无三日晴
33、八月八落雨,八个月无焦土。(八月八日下雨,占长雨。)
34、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河底。
35、三日风,三日霜,三日以内天清光。
36、五月端午前,风大雨也连。
37、四月芒种雨,五月无焦土。六月火烧埔。(芒种日下雨,五月多雨,六月久旱。)
38、六月拢无巧,七月顿顿饱。
39、夏至不过不热,冬至不过不寒。
40、红云日出生,劝君莫出行。(日出时,有红云是台风兆。)
41、年惊中秋,月惊十九。
42、冬至不过不寒,夏至不过不热。
43、早落早好天,慢落遘半暝。(晨下雨,午后阴转晴。午后下雨,就会到半夜。)
44、小寒再大寒,转眼又一年。
45、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46、七一,一雷九台来。
47、小寒大寒,无风水都寒。
48、云布满山底,透暝雨乱飞。
49、七徛八倒九斜十落。(金牛宫顶的小七星,天亮时,每月在天上的位置。)
50、云势若鱼鳞,来朝风不轻。(鳞云重叠,翌朝必起大风。)
51、早春好佚陶,早夏粒米无。(夏天早来,却因涸早,晚冬收获减少。)
52、二月踏草青,二八三九乱穿衣。(二三月冷暖不定,八九月时寒时热。)
53、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54、透早东南黑,午前风甲雨。(东南边有乌云)
55、十月日,生翅,贫弹查某领袂直。(十月白天短,太阳下山快。懒女人工作不完。)
56、雷打秋,晚冬一半收。(立秋日如有雷,晚冬(二期稻作)收成不好。)
57、正月雷,二月雪,三月无水过田岸。(三月水少不够灌溉)
58、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
59、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足。
60、乌云飞落海,棕蓑盖狗屎。(满天乌云飞向海边,表示转晴,不须雨具。)
61、六月绵被拣人甲。(六月身体虚弱,尚须盖绵被。)
62、春东风,雨祖宗。
63、田蠳若结堆,戴笠穿棕蓑。(田蠳群聚群飞乃雨兆。)
64、冬节在月头,卜寒在年兜。(冬节在月初,年底很寒冷。)
65、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好穿棉。
66、五月蝶,讨无食。(五月花季已过。)
67、大寒日怕南风起,当天最忌下雨时。
68、晚雾即时收,天晴有可求。(夕暮添雾易散,翌日天晴有望。)
69、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
70、大寒不寒,人畜不安。
71、四一落雨空欢喜,四二落雨有花无结子。(四月农作物忌长雨,收获不多。)
72、闪烁的星光,星下风会狂。(星光闪烁,夜虽晴,有大风。)
73、风台做了无回南,十日九日湿。(尚有多日下雨。)
74、霜降,出无齐,牵牛犁。(霜降时,稻穗长不齐,收获不好。要重新拖牛耕地。)
75、二月三日若天清,着爱忌清明。(须防清明时节会下绵绵雨)
76、白露忙割地,秋分把地翻。
77、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78、六一,一雷压九台。(六月一日鸣雷,该年台风少。)
79、大寒小寒冷成一团。()
80、冬寒雨四散,春寒雨若泉。
81、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82、八月大,蔬菜免出外。(八月大〔三十日〕,气候不顺,蔬菜收成不好。)
83、雷打秋,冬半收。
84、初一落雨,初二散,初三落雨到月半。
85、冬节在月尾,卜寒正二月。(冬节在月底,冬天不会冷,会冷在次年一二月间)
4、读二十四孝有感
读二十四孝有感(一)
你读过《二十四孝》这本书吗?这里讲的都是有孝心的故事,这二十四个小故事写的生动感人,每一个故事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更值得我们去用心去体验。
《孝感动天》这个故事读后令我感触很深,这个故事讲了古人舜的故事。
舜是中国上古时代的“三皇五帝”之一,他开创了中华道德文明。舜是一个品行兼优的人。他很小的时候就没有妈妈,他的爸爸又是个双目失明的人,继母对他很苛刻,多次和自己的儿子想害死舜。一天,舜的爸爸叫他修补粮仓,后母想趁这个机会烧死他,舜在仓顶上看见起火了,但找不到梯子,他就把自己随身带的两顶斗笠当做翅膀,然后像鸟一样往下跳,结果他轻轻地落在了地上,一点也没受伤。他后母和弟弟并不甘心,又叫他去淘井,舜跳下井后,他们就把土石扔下去,把井填平,想把舜活埋在里面。舜有井边掘了一个孔道,钻了出来,虽然他知道这些事是后母和弟弟做的,但舜还是像过去一样和和气气地对待他的父母和弟弟,不过从此以后,后母再也不敢暗地里害他了。舜高尚的品德打动了尧,最终促使尧把他选定为自己的继承人,成为了一代英明的君主。
舜以德报怨的故事深深的打动了我,他不仅教会了我们要孝,更让我们学会了在生活中要宽容,要大度。“百善孝为先”,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读这些故事让我懂得感恩,懂得孝顺父母,并用好好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他们。感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每一件小事做起。
读二十四孝有感(二)
孔子曰:“孝,德之本也。”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传统的中国文化;孝是奠定和谐社会的基础之一。从古至今,五千年的中国长史上,留下了多少孝子的身影,他们感天动地的故事流传后代,万古长青!
暑假里,漫游在社区图书馆的我被一本《新二十四孝》吸引了。翻开书,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映入眼帘,一句句发人深省的话语在耳畔响起,顿时令我百感交集!其中,一个名为《感激》的故事更是令我难以忘怀……
在柏林交响乐团的访华告别演出上,有这样一位中国姑娘,名叫张姗姗。她已是这个着名大乐团的小提琴副首席。每当她谈起今天的成就时,总忘不了一个人,那就是她的母亲。从6岁开始,在母亲的督促下,姗姗唯一的游戏就是拉小提琴;每逢周日,不管刮风下雨,妈妈总带着小姗姗从郊区到几十里远的市区辅导老师家学练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张妈妈将女儿培养成才时,自己却突然被病魔击倒了。但作为女儿的姗姗始终没有放弃,时时陪伴在母亲身边,与母亲一起坚强地与病魔作斗争。
张姗姗,一个孝顺的姑娘。她不正是我们当代学生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楷模吗?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了我们,更教会了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启蒙老师。他们像一棵参天大树,无私的为我们奉献着他们的光辉!明朝大学问家陶宗仪说:“孝为百姓宗。”唯有懂得孝敬父母的人,才会是个知恩图报的人,是个富有责任心的人,一个有望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爱,是一缕阳光;爱,是一丝雨露;爱,是一份珍贵的礼物。人类为爱而生,生来被父母爱着,那我们这些孩子,就不能向关爱着我们的人付出我们的一片爱吗?
曾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位老人,老伴已亡,临终前,让他给女儿一百个幸福。但家中女儿女婿却冷眼对他,希望他早死。为了完成老伴的遗愿,他为女儿做了九十八件事,在为女儿买香蕉的途中,被车撞死了,临终前说:‘我的死是给我女儿的第一百个幸福!'
当前的社会上,有多少人是故事中的那个女儿,她们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却从未想过父母的劳累与辛苦;从未帮父母做过一件小事;从未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孝顺父母。真希望他们能看看《新二十四孝》这本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过自新,做一个常怀一颗感恩之心的好孩子。
孝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美德之一。自古“以孝治天下。”孝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孝很简单。在父母劳累时为他们锤锤背,倒杯茶;在父母忙碌时,帮他们做几件力所能及的小事;在学习工作上,有一些成就,让父母欣慰……这些就是父母最想看到的!
父母对我们的付出从来不求回报,不要求我们长大后报答他们,只希望我们能健康茁壮地成长,长大后做一个正直的人,这就是他们最大的心愿!
同学们,为了源远流长的中华美德能世代传承,为了构建和谐美好的文明社会,让我们一起呼吁吧:
让我们一起弘扬民族孝道精神,做一个有孝心,懂孝道的人,让中华孝道精神世代传承!
读二十四孝有感(三)
暑假我阅读一本《二十四孝》,这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妈妈告诉我这本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但其中有些地方是不值得学习的。比如说那个郭巨埋儿吧。说是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兴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之举,却有违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本观念。看似大孝,其实是残忍。妈妈说古时候有求神为父母治病舍身的,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今有为父母治病献五脏的,极少有为父母去杀人的。
为了节约粮食,就想把自己的亲生儿子杀了,一则有违老母爱孙之心,二则陷老母于不仁。所以后来有人把这种孝举,称为“愚孝。”听完妈妈的话我对“孝”字有了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