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克伯格:从“校园CEO”到“最年轻富翁”

1、扎克伯格:从“校园CEO”到“最年轻富翁”

扎克伯格:从“校园ceo”到“最年轻富翁”

“脸谱”(facebook)申请首次公开募股(ipo)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作为硅谷领军者,facebook在投资人眼中的火爆程度,让人不禁想起五年前的谷歌(google),其上市必将成为近十年来美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里程碑。

facebook的上市让其创始人扎克伯格再次成为焦点。他一头棕色卷发、蓝色眼睛、总以运动装扮示人,他被朋友描述为“机器人”,他自嘲说不管是在公众前还是与朋友一起“都是一样奇怪的人”。这位年仅27岁的哈佛辍学生如何在短短八年间创造了facebook神话?这家八岁的传奇公司未来之路如何走?

硅谷规模最大ipo

2012年2月2日,facebook向美国证券监管机构提交ipo申请,公司估值介于750亿至1000亿美元,首次公开发行规模预计为50亿美元。尽管facebook的融资额比此前市场分析人士的预期少了一半,但这并不阻碍其成为迄今美国互联网企业最大规模的上市交易之一。

facebook在招股书中披露,其2011年营收为37.1亿美元。2011年facebook收入规模为37亿美元,运营利润为17.5亿美元,净利润10亿美元。

根据招股书,这位27岁的创始人拥有5.338亿股facebook股票,持股比例为28.4%。按照1000亿美元的估值计算,他的财富达到284亿美元,在《福布斯》杂志,可排名第九。超越谷歌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和塞吉·布林,后二者的谷歌股票价值均为150亿美元。

根据雅虎公司的估计,到2015年facebook在美国的注册用户会达到5250万,有60%的学生和年轻人都会使用该网站,远远高于2005年的8%及去年的18%。雅虎预计,到2015年,facebook营收有望达18.6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来自广告,网站的广告收入可能会达到10亿美元之巨。

上市只为兑现“承诺”?

marketwatch专栏作家辛奈尔(johnshinal)近日撰文指出,facebook已从私募投资者那里得到了23亿美元,现在以及未来相当时间之内根本不需要更多的钱。那么这家不差钱的公司为什么要申请ipo?

扎克伯格曾表示,若上市都是为了让风险投资者和员工得到回馈。他在致新股东的公开信中也再次提到,上市是“向员工和投资者兑现承诺”。

随着facebook的成功ipo,该公司将诞生一千多名百万富翁。据悉,在2009年时,facebook曾授予工程师15年期期权,可以6美元价格购买6。5万股公司股票,2010年facebook实施拆股计划后,这批工程师的期权规模达到了32。5万股,持股价值都将超过百万美元。有业内人士推测,保守估计将会有超过1000人获益。

《福布斯》估计,facebook股价将轻松突破100美元,其中员工将通过行使期权买入1.38亿股facebook股票,均价仅为0.83美元。138亿美元均摊至3100名员工身上,平均每人获益超过400万美元。

位于加州帕洛阿尔托的风投公司accelpartners的老板也将因持股获得巨大收益,这家公司2005年向facebook投资1270万美元,当时facebook估值约为1亿美元。目前accel partners是facebook最大的外部投资者,拥有约10%的股份。尽管accel曾卖掉了在face-book的一小部分持股,但根据估算,剔除股权稀释和其他因素考虑之后,该公司的持股价值最高仍然可达90亿美元。

accel也并不是唯一的机构赢家。俄罗斯投资公司dst和paypal联合创始人彼得·塞尔也收获颇丰,他曾是facebook首位投资人,出资50万美元。此外,greylock partners、meritech capitalpartners和elevation partners也是facebook投资者,都持有不同大小的股权。

华人首富李嘉诚也将在facebookipo中进账。资料显示,李曾于2007年至2008年约以1。2亿美元买入facebook公司约0.8%的股份。有观点称,以750亿至1000亿美元市值推算,facebook上市后李嘉诚股权账面值会暴升近7倍,达62亿港元。

对于facebook寻求上市的原因,也有人道出其他原因。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在其新浪微博中分析称,美国现行证券法规要求,任何美国公司只要资产大于1亿美元、且股东人数超过500人,就需要向sec披露相关信息,近年来科技型公司通常都会向公司员工派发股份或者认股权,很容易在没有上市之前就已经达到设定的股东人数,facebook预期最迟今年4月就会达到。

互联网承载梦想

2010年,电影《社交网络》令他少年得志的事迹风靡全球。影片根据本·麦兹里奇(benmezrich)的小说《意外的亿万富翁:facebook的创立,一个关于性、金钱、天才和背叛的故事》改编,讲述了facebook的创建人马克·扎克伯格的发家史。

扎克伯格的经历与比尔盖茨的确有几分相似,也因此被称为“盖茨第二”,然而对于这个绰号,扎克伯格似乎并不喜欢。他曾说过,“对于前辈比尔·盖茨,我个人相当尊敬,他也是it业界的成功典范。如果外界非要给我加上‘盖茨第二’的帽子,这是你们的一厢情愿。我为什么要成为比尔·盖茨呢?微软靠的是windows和office发家,承载我梦想的是互联网。”

扎克伯格在上市“公开信”中这样说道,facebook的创建目的并非成为一家公司,是为了践行一种社会使命,让世界更加开放,联系更加紧密。在这一点上,他显然是成功的。

2010年,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年仅26岁的马克·扎克伯格为该杂志2010年年度人物,并称之所以作此决定,是因为“他完成了一项此前人类从未尝试过的任务:将全球5亿多人口联系在一起,并建立起社交关系”。《时代》周刊认为,如果将facebook联系起来的5亿人聚集在一起,人口数量仅次于中国和印度,相当于世界第三大国。

facebook的招股书中表示,“根据行业数据,全球目前有超过20亿网民,我们的目标是将这些人全部联系起来。”

少年成名

扎克伯格1984年5月14日出生在纽约州一个犹太人家庭,父亲是牙医,母亲是心理医生。10岁的时候他得到了第一台电脑,从此将大把的时间都花在了上面。11岁时,父母专门为他请了软件开发的家教,每周上课一次,家教称他为“神童”。之后不久,扎克伯格开始在家附近的大学旁听计算机研究生课程。据他的父亲回忆,第一次送他去上课时,教授指着小扎克伯格说“你不能带着他来上课”,父亲则说他就是学生。

扎克伯格天生有种创造简单易用软件的能力。12岁时,他为父亲的诊所编制了名为“zuck net”的软件,让诊所和家之间实现了在线即时通信。一年之后,风靡全美的美国在线(aol)问世,其原理和思路与zuck net大同小异。

高中时代,他与朋友一起编写了能记录听众收听习惯的音乐播放软件synapse,aol和微软表示希望购买这个软件并高薪雇佣扎克伯格,但是扎克伯格都拒绝了,并于2002年秋进入哈佛大学学习计算机和心理学。

哈佛宿舍里的“突发奇想”

在哈佛时代,扎克伯格创业项目的最初设计,是想帮助哈佛在校学生根据别人的选课来确定自己的课程表。只要用户在网页上点击一门课程,就能发现谁在报名选学这门课;点击一个注册的学生姓名,就能看到他选择了哪些课程。

不过,扎克伯格和他的朋友们很快发现,这个系统的使用者并不是都乖乖地用它来选课,反而是更希望通过这个选课系统知道邻桌的美女同学这学期都选了哪些课,然后自己再选择相同的课,以便有机会与美女搭讪。但这反而激发了扎克伯格的灵感:既然大家如此热衷于交友,为何不建立一个网站,让大家认识周围的同学?

在与同校高年级学生共同开发了“哈佛连线”(harvard connections)之后,扎克伯格转而开发自己的网站,于是最初的facebook问世了。

意想不到的是,网站刚一开通就大为轰动,几周之内,哈佛一半以上的大学部学生都注册会员,主动提供他们其个人资料,如姓名、住址、兴趣爱好和照片等。学生们利用这个免费平台掌握朋友的最新动态、和朋友聊天、搜寻新朋友。

2004年1月,扎克伯格在网上向域名公司支付了35美元,注册了名为the facebook.com网站一年的域名使用权。

到2004年2月底,整个哈佛3/4的在校生都在facebook注册了账户。随后,注册扩展至所有的常春藤名校,并很快扩展到美国主要的大学校园,包括加拿大在内的整个北美地区的年轻人都对这个网站饶有兴趣,如今,在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大学校园同样风靡。

和当今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许多让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一样,如微软的创造者盖茨和苹果的创造者乔布斯,扎克伯格也最终成了一名“大学辍学者”。

随着越来越多的学校被邀请加入,网站需要大量时间和人力维护,扎克伯格因此离开了哈佛,成为全职创业者,最终,从2006年9月11日起,任何用户输入有效电子邮件地址和自己的年龄,都可以注册。facebook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社会化网络,其影响力也随之被推向最大化。

其功能也日益丰富,从留言板、状态、活动到小组、市场等发布平台再到各类应用程序,涉足移动服务终端,还一度力推团购。2010年7月22日,facebook宣布注册用户数超过5亿,成为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

“隐私”质疑阴影随行

随着facebook迅猛发展,问题接踵而至,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有关用户隐私引发的争议。

对于许多人而言,facebook的隐私设置晦涩难懂、总在变化,并且正以越来越多的方式曝光人们越来越多的信息,这也引起了众多用户的不满。

2009年2月,facebook宣布,不再允许用户随时删除已上传的内容,并在用户终止账户后,facebook还有权获得该账户信息。这在全美及世界范围内引起用户抗议,facebook最终不得不放弃这两项条款。2010年5月,facebook出现安全漏洞,用户私人聊天信息大规模泄露,更引发人们对互联网隐私保护的担忧。

扎克伯格承认,facebook最大的问题是在不断引入新功能、完善隐私保护的同时,却没有使这两者更易操作。

媒体曾曝光了facebook成名伊始扎克伯格的几段聊天记录,后由他本人证实:“如果你需要哈佛任何人的资料,尽管问我,我有4000多个邮件、图片、地址。”“都是人们提交到网站上来的。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他们就是‘相信我’。一群白痴。”

2010年接受《纽约客》采访时,扎克伯格说自己“极度后悔”上述言论:“如果你要建立一个有影响力的线上服务,并且希望人们都信赖它,你就必须变得成熟。我觉得我已经长大了,并且得到了许多教训。”

虽然如此,如何保护用户隐私至今依然是facebook引人质疑的焦点质疑。market watch专栏作家辛奈尔在facebook申请ipo后撰文指出,目前,对于facebook而言,最现实的和最严峻的挑战并非是来自中国或俄罗斯的遥远的竞争对手,也不是来自谷歌的新社交网站。掌握着足以让facebook高速列车出轨的力量的,恰恰是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和公司的管理团队本身,如果他们继续在隐私问题上引发用户的不快、导致他们逃离,或是他们未能履行自己对广告客户许下的诺言。

年轻的困扰

由猎头公司korn/ferry international为《华尔街日报》进行的研究显示,一旦facebook成功ipo,扎克伯格将成为“财富1000”企业中最年轻的ceo。

一旦facebookipo,股东关注的焦点将是扎克伯格是否成熟。

通常情况下,年轻掌门的优势被认为是有创造性、了解最新技术,但在决策的缜密和应对困难局面的经验方面有所欠缺。管理专家维维克?瓦德华(vivek wadhwa)最近在一篇论文中说,硅谷青睐年轻人有助于解释最近风险投资行业回报不佳的问题。他在对逾500家年销售额超过100万美元、员工超过5人的科技和工程公司进行研究出得出了这一结论。

瓦德华表示,成功企业创始人的平均年龄是39岁,创始人年龄在50岁以上的企业数量是创始人年龄在25岁以下的企业的两倍。他的结论是,与许多人的想象不同的是,经验比年轻更重要,“年龄提供了明显的优势”。

与扎克伯格工作关系密切的facebook主管詹姆士·布雷耶(jamesw.breyer)表示,年龄不重要,“重要的是技术、热情、强烈的好奇心、超高的智商”。

在facebook的早期阶段,扎克伯格的年轻更有吸引力。用户对facebook2006年推出的news feed功能时,扎克伯格在公司官方博客中的反应被认为是高傲的。扎克伯格之后汲取了这一教训,向用户道歉,并保证将尊重用户的隐私。扎克伯格的成长还体现在着装上。去年4月份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facebook公司总部时,他换上相对正式的布鲁克斯跑鞋,穿着外套,并打上领带。早期,他还请别人将自己介绍给包括英特尔ceo保罗·欧德宁(paul otellini)和微软前ceo比尔·盖茨在内的前辈,咨询有关管理企业的问题。

去年10月份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从过去8年管理facebook中获得的最重要的经验是如何管理团队和激励员工,“我们已经解决哪类员工能完成哪类工作的问题,我们的员工从50人增长到100人时,我在这些方面没有任何经验。”

风险依然不少

据路透社报道,其法律数据机构westlaw的数据显示,2011年,facebook共接到22宗专利侵权诉讼,这一数值比2010年翻了一番。据称,2010年前,社交游戏开发商zynga、团购网站groupon以及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没有遭遇一起诉讼,但去年,这三家公司上市后,法律诉讼猛增。facebook所面临的专利案件,可能比其他公司都要多。

绝大对数针对互联网公司的专利诉讼并不是其业务竞争对手发起,而是拥有专利组合的“掠食者”提起,试图以此从中赚取授权费用。这种法律威胁,常常迫使公司为使用专利技术而支付授权费用。

美国圣克拉拉大学法学院教授科林·齐恩表示,随着这些公司进行ipo,意味着将接受华尔街高规格的审查,这使得专利“掠食者”认为它们会更容易同这些公司达成协议,巧取豪夺。

美国投资银行和知识产权专家罗恩·劳瑞表示:“在公司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申请文件后,专利诉讼成为其最脆弱的方面。你只知道,当你递交s-1文件后,法院传票将会滚滚而至。”

facebook的上市将是近十年美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式事件,但反观美国在线和谷歌的发展轨迹和境遇,如何保持创业精神、坚持创新是脸谱未来能否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

一些业内分析人士也指出,广告收入是脸谱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本月早些时候的一份市场报告显示,脸谱的广告量虽然在平稳增长,但用户对广告的点击率等指数仍较低。此外,脸谱目前有12%的收入来自zynga公司的社交游戏,这种依赖性及zynga要逐渐摆脱脸谱的可能性都让投资人担心。

市场分析人士乔舒亚·布朗在其博客中认为,与微软、苹果和谷歌等公司不同的是,脸谱可能是第一家在上市之前就已经到达发展巅峰的高技术巨头。随着人们对社交游戏等的厌倦,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使用脸谱,上市可能对这家刚满八岁的公司是个诅咒。

社交网站开心网ceo程炳皓表示,虽然从营收规模上看,facebook与谷歌379亿美元的体量比并不具备太大优势,但其建立的社交网络的商业价值和增长潜力却得到了广泛认可:基于用户关系、分享机制的社交网络,无论是在挖掘个人行为数据,还是延伸商务交易、在线应用上,还有太多有所作为的空间。

2、周鸿祎:扎克伯格创业奇迹的背后

周鸿祎:扎克伯格创业奇迹的背后

我们公司现在有将近4000人,我觉得里面肯定是卧虎藏龙。百里挑一的话,也有40个伟大的人才。但是,即使是天才,如果没有前辈的帮助,最后也会变成庸才,是做不出什么大事的。举例来说,每一个跳水冠军,背后都要有一个教练在帮他。没有教练,你就要走弯路,不得不重新发明轮子。没有教练,你在水里摔了无数次也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可能等到把自己摔残了,才会明白道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夹紧腿、腿绷直、收腹、跳。

这个道理谁都能懂,但放到公司里,就会有代沟。现在我们这些70后跟下一代的年轻人讲道理,特别是85后们,有时候会陷入一种死循环。有些85后对70后的经验和阅历不认同,甚至一种抗拒心理,听都不想听。我觉得有必要跟85后们沟通一下:每一个巨大的商业奇迹背后,都有无数个mentor参与其中。

从85后的角度来看,美国硅谷无疑是一个不断产生奇迹的地方。这里生产出创立微软的比尔-盖茨、创立苹果的史蒂夫-乔布斯、创立google的佩奇和布林。今天一个大学都没有毕业的85后扎克伯格,几年时间就创立了拥有几千员工、500多亿美元市值的全球第一大社交网络。硅谷似乎是年轻人的天下,这些挑战权威的年轻人一直在塑造传奇。

以前我也很感慨,心想咱并不是缺胳膊少腿,更不是弱智缺心眼,为什么这些奇迹我们玩不转,反而是这些小子玩得转呢?像扎克伯格这样的,大学都没毕业,也没上过商学院,连一天工都没打过,他怎么就能管理好一个好几千员工的公司呢?

后来,当我到硅谷,跟那里的创业者接触多了,才发现国内很多创业者都被这种美国梦的故事给误导了。事实是,这个世界没有奇迹。媒体的报道只突出渲染少年英雄,不突出老年英雄,那是媒体为了迎合读者的兴趣,把故事编成奇迹,是为了媒体自己的销路更好。

这些居于少年英雄背后的人,被称为mentor,汉语里面最贴近这个词的,就是带徒弟的“师傅”,类似于《星球大战》里面的尤达大师,《倚天屠龙记》里的张三丰,《西游记》里面的菩提老祖,他们往往是传授一种技能,或者指引一个方向。

比如,曾在浏览器大战中惜败微软的netscape公司创始人马克·安德森,他是扎克伯格的资助者,也是小扎的一位师傅。像马克·安德森这样的人既成功过,也经历过巨大失败,他们会对这些创业年轻人说:小伙子,你的产品方向应该这样,你商业化路子最好那样,这个阶段你应该找这样的人,我能给你找到什么样的vp,能给你推荐什么样的ceo… …在创业公司的发展过程中,这些人能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只不过新闻媒体喜欢追逐奇迹,因此很少去报道这些mentor。原因很简单,如果大家知道少年英雄原来有这么多mentor在帮他,那故事就不够传奇了。

小扎可能是技术天才,可能是产品天才,但我不相信他是管理天才。没有一个人是天生下来就知道管理的,管理也不是读几本书就能知道的。管理是一种实践,所谓管理经验都是通过时间积累起来的,再通过商学院的管理课程升华的。facebook之所以成长很快,就是因为小扎的背后有这样一批有经验的mentor。

为什么我强调mentor这么重要?因为在这方面我吃过亏。当年我的第一家公司应该说做得很失败。后来我想,如果当年我有这样一个有经验、有国际化视野的mentor帮助我,或者至少提醒我一个方向,我想我就不会葬送我的第一次机会。因为我放弃3721,那我就放弃了和百度逐鹿上亿美金的可能。

我犯过很多错误,跌跌撞撞一路走过来也积累了很多经验。那个时代同在一个起跑线上的人也不少,但有的人摔了一跤,就再也爬不起来了,因为这一跤把精气神给摔没了。这让我明白了一些道理,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路摔过来的。我摔了一跤长了点教训,但也走了一个弯路,也代表了今天中国很多创业公司的现状。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这个人缺点不少,但有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善于倾听。即使是一个基层员工给我写信,如果说的有道理,也能够改变我的想法,也能够促使我去反思。善于倾听,不断反思,这个优点让我一路走到现在,在互联网圈子里幸存下来。

我一直认为年轻人更敏锐,对用户更了解,思想更没有拘束,更有活力和能量。但是年轻人想真正获得成功,那还需要另外一方面的帮助。这就是我说的,这些老人家的、大叔级师傅的经验和教训。

我经常和年轻人说,要看到钱以外的东西,那就是梦想。但还要找到一个真正能够帮助你们的师傅,这样才能少走弯路,就是像牛顿的所说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想一想确实是这样。牛顿是经典物理学的大师,在物理学、数学、天体学等方面都是功勋卓着,但是设想一下,如果没有前辈的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开普勒等物理学家的发现,牛顿还能有这样大的成就吗?

像我们70后的这群人,是第一批接触互联网的。那个时候,我们即使摔了跟头,都没有人告诉你摔跤是因为前面有个坑,因为根本就没有比我们更早的人知道那是一个坑。我们这一路摔过来,满腔的血泪史都化作了经验和教训。我觉得85后要学会去吸收和利用70后积累的经验和教训,让自己人生的路走得更直一点。

3、扎克伯格经典语录

扎克伯格经典语录

喜欢穿着t恤、牛仔裤和球鞋,一头棕色卷发、一咧嘴就在一张娃娃脸上露出一对虎牙的27岁年轻人,用自己的方法改变了全世界人的交友方式。他就是全球最知名社交网站facebook的ceo马克·扎克伯格,也是历来最年轻的自行创业亿万富豪。

在今年《福布斯》2011美国富豪榜中他以106亿美元排第14名。他曾被业界认为最有希望成为乔布斯“遗产”继承人的互联网新秀。

以下为马克·扎克伯格的经典语录部分整理:

1、成功没有捷径。他说:“开设一家像facebook这样的公司,或是开发一款像facebook这样的产品,需要决心和信念。所有值得做的事都是十分困难的。”

良好关系至关重要。他说:“专注于与所爱的人建立良好关系,没有人能够一臂擎天。伟大的友谊令生活富有乐趣和意义。”

做你爱做的事。他说:“如果做你所爱的事,在逆境中依然有力量。而当你从事喜爱的工作时,专注于挑战要容易得多。”

——扎克伯格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门罗帕克的一所中学发表主题为“不要再说‘我不能’”的演讲。

2、不能靠一时的灵感或才华,而是需要一年又一年的实践和努力。凡事了不起的事情都需要大量的努力。

——扎克伯格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门罗帕克的一所中学发表主题为“不要再说‘我不能’”的演讲。

3、很多公司都会开发类似于视频聊天这样的功能,但facebook的竞争对手还必须要首先打造自己的社交图谱。facebook的工作就是保持创新。

——7月6日,myspace创始人兼前总裁汤姆·安德森撰文披露,facebook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在宣布推出视频通话功能时,对google+带来的挑战做出回应。

4、两件事你需要关注--第一,保持现有的;第二,持续发展。我们现有的就是完善的应用程序,我们要保持这种风格,不靠噱头和花招。同时,要在不破坏现有水准的前提下,关注那些持续发展的、容易扩大规模的产品或趋势。

——2005年10月26日,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在斯坦福大学发表公开演讲

5、我要做很多类似的决定,而且要靠直觉判断。我一直努力以最学术的态度去谨慎思考不同方式所能产生的不同结果,但多数时候,你必须先确定目标,知道你要什么,然后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

——2005年10月26日,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在斯坦福大学发表公开演讲

6、我要找的人得具备两个特征,第一是高智商。你可以聘请一位有10年工作经验的软件工程师,这个人如果做了10年软件工程师,可能这辈子都会做这行。(经典语录  )这样挺好,这种人很能干,对公司很有帮助。还有另外一些人,他们聪明过人但缺乏工作经验,接受和学习新事物的速度很快,也能在短时间里做很多事,经验丰富的人往往做不了这些事。第二种人是我迫切需要的。

第二,要对我们的事业有认同感。一个人无论多聪明并极富效率,但如果缺少认同感,他不会真正努力。我从斯坦福挑选了几个工程师,他们没有多少工作经验,但绝顶聪明,同时很想从事这个行业,愿意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譬如创建facebook相册。在我看来,这样的人比很多资深程序员更具价值。

——2005年10月26日,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在斯坦福大学发表公开演讲

7、在facebook里,有一点我十分关注,就是友好的企业文化,大家都泡在一起,我不让员工花20%的时间去进行各自的项目,我让他们都呆在一块儿。我是说,我不是让他们非得成为朋友,而是,你懂的,我不能强迫大家在工作之余也都在一起,但可以让他们在与同事相处的时候觉得更舒服,交流得更自由,这不是一个很正式的规则,我觉得就该是这样,想都不用想,这样一来,我们就营造了一种文化,使人们可以随意交流,而且让他们能够比在官僚的机构中,或者比在个人观点不被重视的地方更好地了解彼此的想法,因为交流更顺畅了,思想互相碰撞,最终就会有人开始着手做些什么,这样就行了。

——选自斯坦福大学公开课facebook创始人扎克“自由时间孕育自由思想”的创业演讲

8、很多公司经营的网站都声称立足于社交网络,他们的网站大同小异,提供的都是约会地点、媒体信息集萃,或者交流社区类似的信息,但是facebook旨在帮助人们理解这个世界。我们肯定不会效仿门户网站,让用户尽可能多地在网站上消耗时间。我相信facebook未来一定有盈利的。

——面对未知的未来,扎克伯格表示很有自信

9、我想你得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去设想未来的前景,你得有一个研发团队,他们可以一起开发你正在开发的产品,然后你就需要一个财务部,或是其他什么你以前觉得根本不需要的东西。比如去运营一个网站,使设施运转起来,来维持一个二三十的开发团队,有了人手之后,你就要去监督他们的工作,但不能过分控制他们。他们都是很聪明的人,我们雇佣他们是因为他们有着绝佳的点子以及独立研发的能力,但你还要保证这些点子和产品与标准相符,或是在产品和研发方面都很出色,有点异想天开吧。

——选自斯坦福大学公开课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创业演讲谈团队管理

10、这不是钱的问题,它是我的孩子,我想将它一手带大。

——扎克伯格曾回绝雅虎前首席执行官塞梅尔的收购报价时表示

4、扎克伯格:一个“恶作剧”的意外

扎克伯格:一个“恶作剧”的意外

“你或许会成为一个很成功的计算机人才,但是,这辈子都不会有姑娘喜欢你。这并不是因为你脑子一根筋。真正的原因只有一条:你就是个混蛋!”电影《社交网络》开场便借“前女友”之口抨击影片男主角扎克伯格,戏剧化地描述了“脸谱”(facebook)诞生的起因,一个恶作剧的意外。

不过,这“混蛋”扎克伯格,不仅登上了2010年《时代》周刊的封面,还在日前正式向美国sec提交了ipo申请,计划为其一手创立的社交网站“脸谱”融资50亿美元,并已选定摩根士丹利等5家承销商。

那么,“脸谱”背后的扎克伯格,究竟长着一张怎样的“脸庞”?

成名之路

《社交网络》被影评人贴上了“虚构”的标签。至少,“前女友”的故事子虚乌有。不过,“很成功的计算机人才”的说法倒非常贴切。

1984年5月14日,扎克伯格在纽约州一个犹太人家庭出生。11岁时,受其父母之聘,前来传授软件开发技术的家教,将扎克伯格视为“神童”。此后不久,扎克伯格还旁听了一所大学的计算机课程。

在六年级时,他为其父亲的诊所编制了一套“zucknet”的即时通信软件,以使门口的接待员免去大喊“病人来了”的苦恼。中学时期,他为学校设计了一款音乐播放器,引起了业内关注。微软早早盯上了他,甚至在其高中毕业时就送上了年薪95万美元的工作合同。

不过,扎克伯格选择了继续求学。2002年秋,他进入哈佛大学学习计算机和心理学。在电影《社交网络》中被“前女友”臭骂一顿的扎克伯格,边喝啤酒边搭建了一个叫做“facemash”的网站,把哈佛的学生名录和照片搬上页面,让所有人对哈佛女生展开投票,进行排名。一夜间,哈佛校园网陷入瘫痪。

事实上,扎克伯格确实做过类似的事。只不过这个网站最终只有450名用户,得到了2。2万次点击投票。但此后,三名哈佛高年级学生找到他,请他帮忙开发一款名为“哈佛连线”的网站。

与此同时,矛盾的种子也就此埋下。电影里,扎克伯格从温克莱沃斯兄弟那里剽窃了基本创意,却对开发进度一拖再拖,背地里开发自己的项目,最终导致原始项目的流产和“脸谱”的异军突起。现实中,双方也就此对簿公堂。

但这并未阻止“脸谱”赢得众人青睐。2004年底,“脸谱”的注册人数已突破100万,为保证网站正常运行,扎克伯格也决定从哈佛退学。六年后,“脸谱”宣布,注册用户已逾5亿,成为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

帝国阴影

如今的“脸谱”,以8亿用户之巨,被称为世界上的第三大“国家”。招股书中称:“根据行业数据,全球目前有超过20亿网民,我们的目标是将这些人全部联系起来。”

不过,充满壮志雄心的宣言也引起了不小争议。扎克伯格的控制权过大便是其一。《彭博商业周刊》撰文指出,“脸谱”56。9%的投票权牢牢掌握在创始人兼ceo扎克伯格的手里,使其在“国家”中居于绝对领导地位。事实上,招股书已经明示,如果扎克伯格离世之际仍然控制着公司,其有权任命接任者掌管这家社交巨头。此外,扎克伯格还拥有战略定夺权,即使目前已有数位知名投资人加盟该公司董事会。

“脸谱”的成长史上,与扎克伯格一道创业的元老们相继离开,部分也能归咎于无法忍受其全揽大权。又有消息称,扎克伯格曾在新雇高层上任仅十天后就打算让其走人。

如果说扎克伯格的独揽大政,使得“脸谱”有了“帝国”相,那随之而来的隐私政策更是让这个帝国的发展前景蒙上一层阴影。《华尔街日报》分析师撰文称,对于“脸谱”而言,隐私策略将成为该公司的“致命伤”。

2009年2月,“脸谱”宣布,不再允许用户随时删除已上传的内容,并在用户终止账户后,“脸谱”还有权获得该账户信息。最终,这项政策在招致全球用户的强烈不满后得以终止。事实上,“脸谱”的业务非常依赖于收集用户的详细数据。

“如果你需要哈佛任何人的资料,尽管问我,我有4000多个邮件、图片、地址。”“都是人们提交到网站上来的。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他们就是相信我。一群白痴。”此前,上述匪夷所思的聊天记录,被一家媒体披露出来,并获得了扎克伯格的证实。

“我已经长大了,并且得到了许多教训。”2010年,扎克伯格接受《纽约客》时懊悔不已。然而,就在这一年,“脸谱”又出现安全漏洞,用户私人聊天信息大规模泄露,引发人们对互联网隐私保护的担忧。无疑,未来将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

李彦宏:“中国不打折”

“中国有计算机吗?”当年23岁的李彦宏,从北大毕业后,带着奖学金来到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系,却在一次面试时遭到一位考官的羞辱。

这激发了李彦宏内心不服输的精神。他在读了两年半研究生后,退学成为工程师。由他发明并获得美国专利的超链分析技术,被全球搜索引擎采用。

1999年底,李彦宏获得了至关重要的一笔风险投资。2000年1月,回国后的他创立了百度。似乎是对中国有没有计算机的问题积郁在心,按李彦宏自己的说法,当初从宋词“众里寻他千百度”中找来了灵感。那正好是一个互联网泡沫破灭的年代。李彦宏最初租用北大资源宾馆的两个房间作为办公室,整个公司也仅8人而已。

在质疑声中,百度不断壮大,并在2005年迎来了美股上市。2005年8月5日,百度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交易首日收盘时,股价涨幅达353。85%。李彦宏本人的身价也因此达到9亿美元。

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后,李彦宏一句“中国不打折”成为当时各大媒体的头条。据李彦宏回忆,当时负责上市的美国投行认为,百度来自于中国,就是落后,因此要求股价打折,以吸引美国投资。

丁磊:看淡华尔街

不过,并非上市便意味着身价大涨。2000年,中国企业扎堆美国上市。丁磊的网易也位列其中。2000年6月30日,网易在美国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开盘价为15。3美元,收盘时,跌破发行价,跌至12。125美元,跌幅21。77%。尽管当时年仅29岁的丁磊,也因为网易的上市而身价突破2亿多美元,但2001年,网易陷入经营财务危机,股票一度跌破一美元,面临摘牌危机。

“上市可能是个美丽的陷阱。”对此,丁磊曾在多年前这样回顾这段历史。(创业  )时至今日,丁磊依然看淡华尔街,“从来没有一个伟大的企业说,他听华尔街的话把企业做好了。”

2011年,众多在美上市的公司遭遇空头猎杀。在于2004年上市,并为当时的陈天桥带来6亿美元身价的盛大网络成功私有化之后,传出网易也有可能跟风的消息。有内部人士这么透露,丁磊认为,“华尔街的分析师既不懂游戏,又不懂中国互联网公司。”甚至在一次分析师会议上发飙。

奥米迪亚:勇闯资本市场

ebay创始人皮埃尔·奥米迪亚少年时期就自学了basic编程语言。高中阶段利用pascal编程,将图书馆索引卡片成功计算机化,并挣得第一份有报酬的工作。

不过,皮埃尔的创业生涯并非一帆风顺。他曾于大学毕业后与朋友一起办公司,研究开发替代键盘的写字板,但未能赢得当时的市场认可。

转机来临。1995年,28岁的他在业余时间写下了ebay的源代码。年底,ebay主持了几千项拍卖,竞标人次过万。此后,皮埃尔开始着手ebay的发展壮大。当ebay前ceo梅格·惠特曼第一次参加ebay的管理层会议时,皮埃尔·奥米亚尔就拿出一张纸对她说:“这是时间表。”时间表上,ebay将谋求在1998年上市。

然而,1998年股市自6月份开始下挫,没有一家公司敢在股市低迷时贸然上市,直到9月24日ebay打破僵局,当天的收盘价上涨了166。3%。1999年7月,皮埃尔以101亿美元的身价进入《福布斯》榜单。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