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曹靖华:《洱海一枝春》
曹靖华:《洱海一枝春》
—云南抒情之二
大理好。
洱海,这面光洁的梳妆镜,南北长百里,东西宽十余里,就放在它前面。苍山,这扇锦屏,高达八里,宽百余里,就竖在它背后。
苍山十九峰,自北而南,宛如十九位仙女,比肩并坐,相偎相依,好像在对镜理妆,凝视洱海;又好像在顾盼着苍山下、洱海边的终年盛开的繁花,默默欣赏。
山续白雪恺皑,好似一条又细又白的纱巾,披在头顶,显得分外洒脱。
大理,好一幅风景画。大理,好一首抒情诗。大理,这神话之乡,处处皆神话。任你走到哪儿,谁都会津津有味地指点着告诉你:这是蛇骨塔。据说从前洱海出现了一条怪蟒,兴风作浪吞食人畜,常用尾巴堵住洱海出口,海水泛滥,淹没田舍。这一带人民可遭殃了。大理石匠段赤诚,决心为民除害。他手执宝剑,身捆钢刀,纵身人海,与蟒搏斗,被蟒吞人腹中,他在蟒肚里滚来滚去,用钢刀将蟒刺死,自己也身葬蟒腹。人民将蟒捞出,破开肚子,把段赤诚起出来,把蟒烧成灰,拌入泥中,在苍山马耳峰下,修了这座塔来纪念他。
这就是蝴蝶泉呀!据说当年泉边住着一户人家,有一个姑娘,长得可美呢!姑娘有副好心肠,她爱上了一个年轻樵夫。国王听说姑娘长得好,就把她抢到宫里。樵夫深夜把她救出来,国王派人追到泉边,二人知无可逃,就投泉而死,化为蝴蝶,双双飞去……瞧。那就是苍山玉局峰!“望夫云”就出现在玉局峰上的天空呢里据说从前大理南诏王有位公主,心肠好,长相美。她爱上一个年轻的穷猎人,一块逃到玉局峰上的岩洞里。国王大怒,就请法师把猎人打死在洱海里,变为石骡。公主日夜想念,不久也就死去,化为一朵白云,出现在玉局峰上,像在探望似的。这朵云一出现,洱海上就狂风大作,白浪掀天,直到吹开海水,露出石骡,才风息云散呢。
这是……
瞧,那就是……
啊,只要你有情致听,这儿的故事真比《天方夜谭》还多呢!纵让说上一千零一夜,也未见得能说完!
不论谁到这儿,都会恍如置身神话境界,禁不住从心坎里发出赞叹:大理好。
可是,更好的是大理人。他们正依着党的蓝图,创造着比神话还好的现实呢!
一个临别晚会上,大理白族自治州文艺单位的几位同志们和我们聚在一起,畅聊起来。她们都像暴雨之后,洱海猛涨,海水来不及倾泻一样,那汹涌激荡、倾吐不及的千言万语,一齐涌上心头,都争着说:
“我们大理可好着呢!你喜欢我们的‘风花雪月’吗?我们这儿流行着这样的……啊!怎么说呢,也可算是咏大理的四景吧:
下关风,上关花,
下关风吹上关花。
苍山雪,洱海月,
洱海月照苍山雪。
来去匆匆,怎能品出‘风花雪月’的味儿呢?”
于是有的同志说大理含蓄得很,不让客人到此一览无余。有的说大理是一篇好文章,越读越耐人寻味。有的说大理是杯醇酒,芬芳馥郁的味儿,一口尝不出来。最后都说:
“再来吧,下次再来。可别忘记我们的风花雪月呀!下次再来,我们准备在‘花前月下’,陪你乘下关风,破洱海浪,游我们洱海的水晶宫,在我们自治州的水晶宫里表演……”
我连忙笑着插道:
“那时你们可再不能像刚才那样,表演《新媳妇走娘家》了,那是水晶宫呀。”
一阵笑声过后,就都又抢着说:
“怎么呢,那时我们就表演《仙女遨游水晶宫》吧。不过,伴奏的将不是我们的乐队,而是下关风。风声所至,万籁齐鸣。这是我们水晶宫里的交响乐。我们将在洱海月、苍山雪的清辉交映中,翩翩起舞。咱们将在水晶宫里共餐洱海月映照的苍山雪吧,那才别有情趣呢!……”
风花雪月……
大理,它美,美得别致、有情趣。
大理风,不,应该说是下关风吧,确实了不起。我一到这儿就领略到了。我住在楼上,窗子又正对风口,每夜狂风大作,龙吟虎啸,屋瓦齐鸣。真比黄山玉屏楼、狮子林的风还要猛烈。大风一起,我就想这大概又是望夫云想看石骡子。风声之大,耸人听闻。原来下关地当洱海人漾湃江的出口,由苍山十九峰最南的斜阳峰下的山谷中,夺峡而出,直奔下游的澜沧江去。这又深又窄的峡谷,是个大风口,正对着大理平川的下关。所以,劲风阵阵,呼啸而来。其来也,如钱塘怒潮,万马奔腾,地动天摇。多少弱不禁风的人,都会闻风色变呢!
大理的花,也别有风骨。狂风中,尽管它的枝叶身干,随风俯仰,而花苞却脾院一切,迎风怒放。
大理繁花如锦,真是“花花世界”。大理人也别有情趣,有福气。他们爱花、养花,几乎成了风习。尤其白族同胞,几乎家家院内是繁花,户户门外有清流。他们把花当作美好生活的一部分。花好还须绿叶衬,这翡翠般的绿叶,正衬托着他们那幸福的“生活之花”呢。
大理的花又多又好。尤其是茶花,如果说云南茶花甲天下,那么,大理茶花就该是盖云南了。
茶花品种之多,达七十余种。什么蝶翅、大紫袍、雪狮子、大玛瑙、童子面、恨天高……啊,不是记忆力好的园艺家,谁能记得清它们的称号,辨得出它们的容颜呢!花朵之硕大,有直径达七寸者。颜色有紫、有白、有粉、有红……接枝后,一株树上可开出数千朵五彩缤纷的花朵来。漓江还有上千年的万朵茶花呢。尤其是大红的茶花,老远就把人的眼睛、大的心魂都吸住了。盛开时,火焰般的满树通红。假使孙悟空月现,定似为这儿是火焰山了。至于下关风啊,也会认为这是似扇公主扇起来的呢!而“恨天高”这称号啊,是否也因为它想同齐天大圣比高低,待长得不能高与天齐时,才恨天高呢!总之,这儿是不应死板地用一般现实主义的眼睛,来对待这神话之乡的一切吧。而今,党给这儿的人插上了翅膀,他们都在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中翱翔呢!
岂但茶花而已,杜鹃也出色,品种多、花朵大、颜色鲜。有红、白、粉、黄……尤其是黄杜鹃,倍加别致。
岂但杜鹃而己,梅花也与众不同,有红梅、白梅、朱砂梅……更别致的怕是绿梅了。满树绿苞,比翡翠嵌镶的还逗人呢!
岂但梅花而已……
大理花好,不过更好的却是洱海的一枝春。它比茶花艳,比杜鹃娇,比绿梅清秀,比任何花都出类拔萃。这是近年来党的甘霖滋养的、大理人民喜爱的一枝花。它已经显露出大理人民的艺术的春天。它,大理白族自治州歌舞团,洋溢着青春的活力。据我们看过的一些演出,都别具地方色彩,民族风趣。鲁迅先生说:“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打出世界去,即于中国之活动有利。”洱海一枝春啊,望你在人民的土壤中,在党的春风化雨中,不断成长、壮大;在自治()州、全省、全国艺苑中,开出挺拔绚烂的花朵,最后,如鲁迅先生所说:“打出世界去”,替祖国艺苑更添几许春色吧!
①下关,在大理南;上关,在大理北,均临洱海。
九六二年一月中旬,于大理
2、一枝之栖造句
一枝之栖造句
1、晋张华《鹪鹩赋》:“其居易容,其求易给,巢林不过一枝,每食不过数粒。”后用一枝之栖比喻栖身之地。
2、坐拥宝山与一枝之栖,果然心境迥异。风儿吹过,花片儿缓缓落下来。花瓣雨这种词看得熟烂,到此才知道,是何其唯美的画面。
3、癸卯孟冬,仆自绥阳卸篆,戾止汉皋,万里奔波,形神俱瘁,觅一枝之栖,为息肩之所。
4、一枝之栖指容身之地。
5、曾祺老矣,犹冀有机会回乡,写一点有关家乡的作品,希望能有一枝之栖。区区愿望,竞如此难偿乎?
6、前些时,褚之班从界首来信讲了灾情,想找我为他在重庆谋一枝之栖。其实,他哪想得到我的处境。
7、一枝之栖比喻一个安身之处或一个工作位置所求不多。
8、一枝之栖出自《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9、《三国演义》地六十回:“尝思鹪鹩尚存一枝,狡兔犹藏三窟,何况人乎?”用一枝之栖说明人也和动物一样,需要安身之处。
10、他由湘南流浪至鄂北,在大别山麓,寻觅一枝之栖。
11、他只图一枝之栖而已。
12、好容易花果飘零,在海外谋得一枝之栖,乃至在国际上薄有声名,表面上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却掩不住内心的落寞和憔悴。
13、中午的下班浪潮没下午那样汹涌,紫韵在车上有着一枝之栖。
14、即使你日夜奔走于权贵之门,打尽恭,作尽揖,也不容易谋一枝之栖,还想有阔佬会屈驾过访不请教?
15、一枝之栖的栖指鸟停留在树上,泛指一个工作位置。
16、偌大一座北京城,竟找不到一枝之栖。
17、到那时,我们在大陆全部溃败,恐怕想进入台湾谋一枝之栖也不可能。
18、元帅当膺禁脔之贵,曾闻贵主关雎之德,大有南国之化。一枝之栖,不徒你也。
19、一枝之栖是只求得到一个藏身地方的意思,自谦不存奢望的求职用语。
3、一枝红杏出墙来全诗
一枝红杏出墙来全诗
《游园不值》
作者:叶绍翁
原文: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
注释:
1.游园不值 : 我在游园时没有遇到主人。古时游园,是游私园,和后世的公园不同。这里是说没有进园游赏。
2.应:应该。
4.屐齿 :木屐(古代一种木质的鞋,鞋底有横木齿。底的锯齿,可以防滑。)
3.怜:爱惜,怜惜:这个词在此不是“可怜”, 怜悯,是爱的意思。
5.苍苔:青色的苔藓。
6.小扣 : 轻轻地敲。
7.柴扉: 柴门。
诗意:
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赏析:
此诗所写的大致是江南二月,正值云淡风轻、阳光明媚的时节。诗人乘兴来到一座小小花园的门前,想看看园里的花木。他轻轻敲了几下柴门,没有反响;又敲了几下,还是没人应声。诗人猜想,大概是怕园里的满地青苔被人践踏,所以闭门谢客的。诗人在花园外面寻思着,徘徊着,很是扫兴。他在无可奈何、正准备离去时,抬头之间,忽见墙上一枝盛开的红杏花探出头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人从一枝盛开的红杏花,领略到满园热闹的春色,感受到满天绚丽的春光,总算是不虚此行了。
从诗意看,门前长有青苔,足见这座花园的幽僻,而主人又不在家,敲门很久,无人答应,更是冷清,可是红杏出墙,仍然把满园春色透露了出来。从冷寂中写出繁华,这就使人感到一种意外的喜悦。
这首诗在写作上有很多好处。其一是写春景而抓住了特点,突出了重点”。陆游《马上作》云:“平明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用“杨柳”的金黄、嫩绿来衬托“红杏”的艳丽,可谓善于突出重点。叶绍翁这首诗应是从陆游诗中脱胎而来,用一“出”字把红杏拟人化,更是抓住了春景特点,突出了重点。
其二是“以少总多”,含蓄蕴藉。比如“一枝红杏”就是“满园春色”具体而集中的表现,一枝红杏就代表了墙内百花()。
其三是景中有情,诗中有人,而且是优美的情、高洁的人。门虽设而常关,“小扣柴扉”又“久不开”,其人懒于社交,无心利禄,已不言可知。门虽常关,而满园春色却溢于墙外,其人怡情自然,丰神俊朗,更动人遐思。
其四是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够引起许多联想,从而给人以哲理的启示和精神的鼓舞。“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色在这么一“关”一“出”之间,冲破围墙,溢出园外,显示出一种蓬蓬勃勃、关锁不住的生命力度。后人更赋予这两句诗以生活的哲理:新生事物一定会冲破重重困难,脱颖而出,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这两句诗也便获得了新的生命,流传不绝。
4、曹靖华:花
曹靖华:花
古今来,有多少诗人用自己的名句,对花纵情咏叹呢!
苏东坡甚至——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银烛照红妆。
惜花如此,岂独东坡为然哉?
可是当年啊,诚如鲁迅先生所说:“花开花落两由之。”花开也罢,花谢也罢,全无所知,我对花只有麻木之感。
一九四九年,春进了北京城。
从此,年年岁岁.劳作之余,我在庭院里,居然也有心栽花,花盛开了。
从此,每当劳作归来,跨进门坎,顿觉春色满院,花香袭人,神清气爽,困顿尽消。
花,它那芬芳艳丽的色香与充沛的活力,令须发霜白的人,闻鸡起舞,不知老之将至;令青少年倍感朝气蓬勃,生力无穷。
花,它给人带来喜悦,令人在劳作之后,得到更好的休息。这喜悦和休息,是新的战斗前的必要的休整。
花,它使人在劳作之后,更好地消除疲困,养精蓄锐,准备用这磅礴的新鲜活力,迎接下一场的劳作和战斗……花,是可贵可爱的。
然而,最可贵可爱的,是人类的宝花——新生代。
可是,当年啊,在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黑暗岁月里,那最可贵可爱的宝花,却几乎全被大群虎狼践踏了。鲁迅先生有鉴于此,大声疾呼:“救救孩子!”
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样分明,强烈的阶级爱憎,是多么感人啊,当年正是黑浪滚滚,汹涌而来,有毒的书刊,正像鲁迅先生所说,如同“黄河决口似的向孩子们滚过去”,眼看一批批最可贵可爱的花朵,尽被黑浪卷去。鲁迅先生纵身上前,“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
鲁迅先生,这是在党和毛主席的伟大精神鼓舞下的大无畏的“护花人”。
鲁迅先生当午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中,在举世未有的残酷的险境中,总在关切着花的成长;总在松土除草,引水施肥,细心护照,即便在石缝中吧,也要使新的生机能够滋长、繁荣;总在忘我地用自己的心血来灌溉、培育这人间最壮丽的花朵——新生代,他曾热情地呼吁:“我们应当造出人群的新的战士。”
啊,勇敢、机智、凌厉无前的新生代哟,满怀热情和美好理想,在伟大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向共产主义目标高飞远翔吧!
啊,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党和毛主席亲手抚育的,共产主义甘霖灌溉出来的新生代,这些宝花,天地间还有什么花朵能同他们争妍呢!?
啊,这人类最珍贵,最壮丽的宝花哟,即便把它移植到冰雪严封了亿万年的南北极,移植到南北极的冰山的顶峰,他们也将凛然耸立,迎风怒放,绚烂庄严,并世无两啊!这样的宝花,将放出万道金光,与日月争明,令半年常夜的南北极,成为永昼不夜的光明世界!
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对新生代寄托了多么热切的期望啊!他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啊!勇敢、机智、()凌厉无前的新生代哟!从大兴安岭茫茫的林海,到西双版纳葱翠的蔗田,从六月飞雪的祁连山巅,到四季繁花的南海之滨,到处都是新生代的足迹。他们都正按照毛主席所绘制的蓝图,满怀豪情地在改天换地呢!
啊!伟大领袖毛主席所亲手抚育的,共产主义甘霖所灌溉的新生代哟!这是人类的未来,是人类的希望,是人间最珍贵、最壮丽的宝花。天地间还有什么花朵能和他们争妍呢!
啊!这人间最珍贵、最壮丽的宝花啊,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阳光普照下,在党的春风化雨中,迎风怒放,为祖国增添无限春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