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郑大5名保安考研成功,现实版屌丝逆袭
郑大5名保安考研成功,现实版屌丝逆袭
郑州大学5名保安集体考研成功,太励志了!其中保安王强强更是4年之内,完成专科、本科、研究生3连跳,真是神勇啊!
王强强,被西南政法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录取;
张前进,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控制专业录取;
赵威,被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录取;
冯阳,被河海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录取;
白鹏飞,被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录取。
这学期,西南政法大学来了一位特殊的研究生新生,之前,他是郑州大学的保安。昨天,我们见到了这位励志保安王强强,他穿着t恤,背着双肩包,看上去与其他学生没有区别。
王强强出生于1990年,2008年参加高考上了三本线,他放弃上大学,2009年到郑州大学当保安,4年里,他连续通过了法学专科、法学本科学历考试,今年6月考上了西南政法大学宪法与行政法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上了三本录取线没去念
王强强出生在河南省济源市一个山村。2008年高考,因为数学成绩不好,王强强只上了三本录取线,每年上万元学费难以承受,王强强放弃上大学。
从2008年高考后到2009年进入郑州大学当保安,王强强在酒店端过盘子,发过报纸,拉过广告。“我首先要学会自立,然后自强。”王强强说,“当时想的是,有机会我还要去读大学。”
2009年8月,王强强来到郑州大学保安队工作。“大学里学习气氛浓厚,还有一份工作让我糊口,是不错的选择。”王强强说。
当上保安四年连跳三级
进入郑州大学不久,王强强就开始自考专科。2010年12月,王强强拿到自考法学专科毕业证。紧接着他开始自考法学本科的考试,到2011年12月,又顺利拿到了本科毕业证。
拿到本科毕业证,王强强把目标定位在了更高档次上,那就是在法律领域大显身手,先参加国家司法考试,再考取法律专业名校——西南政法大学的研究生。
为了全心准备研究生考试和司法考试,王强强于2012年3月到2013年4月为待岗状态。“每天都往自习室跑,在我的自习室课桌上,贴了两张纸,一张是每天的作息时间,从早上进入自习室到晚上离开,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看书,什么时候午休都做了严格规划。”王强强说,“另一张是阶段性计划表,上面是最近一段时间该做的事情。”
虽然去年9月的司法考试,王强强差3分落败,但是今年6月,他以346分的成绩考上了西南政法大学的研究生。“知道自己考上的时候,心情非常激动,这四年没有白费。虽然当年没有读大学,但我也以一样的进度成为了研究生。”王强强说,“如果当年我们那届高考后就上大学的同学也考了研究生,我只比他们晚一年读研究生。”
法宝是保安队学习气氛
郑州大学保安队队长刘杰告诉重庆晚报记者,郑州大学今年共有5名保安考上研究生,除了王强强,另外4名保安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郑州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河海大学。
“学校目前有60多位保安,其中有10多位都在业余时间学习,有的考司法考试、有的考自考学历,有的考研。学校并没有把他们仅仅看成保安。他们在大学环境里工作,有机会听到教授们的讲座,利用环境优势,再加上自身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们都是支持的。”刘杰说,“爱学习的同事还会相约去自习室,一起讨论学习。学习气氛非常浓厚。”
对于王强强来说,这样的学习气氛是他制胜的法宝。
工作不忙的时候他会和同事一起去郑大的课堂蹭课,一起上自习。“和我一起学习的保安,如果我们的休息时间排在一起的话,就会约在一个自习室里学习,吃饭的时候我们还会讨论各种考试的报名时间和方法。我们不像是同事,倒像是同学。”王强强说,“和我一起考司法考试的还有几位同事,我们会在一起讨论对某个法条的理解。”
刘杰回忆,王强强记忆力比较好,通过考试的速度比较快。问起王强强有什么学习方法时,他说他会经常把自己学到的东西跟“保安同学”复述。“有时候他们很乐意听,因为能学到东西,有些同事如果不愿意听了,我能从他们游离的眼神里看出不情愿,我就歇一会儿。”王强强说,“其实这更多的是一种交流,如果是我一个人死记硬背,记忆效果肯定没那么好。”
另外,有这么多“保安同学”在一起学习,也对王强强的学习起到了督促作用。“大家都在学习,我不学习就落后了。工作之余,大家都争分夺秒上自习,我就不好意思去休息了。”王强强说,“其实很多同事都比我用功,比我优秀。他们会经常熬夜背书,我很少熬夜,按照作息时间表好好完成每天的任务就足够了。”
今后当律师或考公务员
说起未来的打算,王强强说:“如果可以的话,还想考本专业的博士,毕业之后可能会从事律师工作或者考公务员。但是目前最重要的任务是把每一堂课上好,把每个知识点学好,自己多看点书。毕竟这是我第一次作为正式的大学生在校园里学习。”
郑州大学5名保安考上名校研究生网友戏称“要前途,先保安”
“想考研的学子们,现在要首先考虑去郑大做保安了。”5名校卫队员考上名校研究生的消息在郑州大学官网上挂出后,迅速引起围观,网友大呼“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并戏称“要前途,先保安”.
郑州大学保卫处办公室主任李珏介绍,郑州大学校园里学习氛围非常浓郁,学校对校卫队员的上进心也很尊重和支持。校卫队员实行三班倒,如果有队员白天想听课,保卫处会帮他安排夜班。
十几年来,郑州大学保卫处有多名队员,通过自学考取高等学历和国家公务员,改变了人生轨迹。渐渐地“励志”名声传开了,有人甚至专门到郑州大学保卫处半工半读。
张前进、赵威、冯阳、白鹏飞4人都是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的本科毕业生,2011年慕名到郑州大学保卫处求职。校卫队员的工作为他们的学习提供经济保障,今年,4人分别考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河海大学、郑州大学的研究生。
网友们被保安的励志故事震惊、赞赏。网友“莫能与你争”甚至艳羡地称:“我想转专业了,转到校卫处,考研率高些。”
对于这样的社会反应,李珏说:“大家蜂拥而来怎么办?保卫处成专职考大学的地方了,我们的工作就很难开展。”
2、“三无生”如何成功逆袭
“三无生”如何成功逆袭
文/鲍金勇
“三无”学生,即“无社会实践经历、无学生干部经历、无学习奖项获得”的学生,毕业求职前,他们似乎更期待老师给他们指条明路。其实,如果能适时转变,“三无”学生照样可以逆转劣势,拿到想要的offer。
hr会选择谁?
“没有实习过,没有当过学生干部,没有拿过奖学金,我还能找到工作吗?”大三的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的确是自己着急也让别人着急。因为社会上充满着这样的信息——企业招聘应届生喜欢211和985大学的学生,喜欢获得过奖学金或者学校其他奖项的学生,喜欢有过学生干部经验的学生,等等。
以上的这些要求,其实就是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减少他们的风险,因为“名校、英语四六级、专业成绩排名、获奖证书,甚至政治面貌和性别”等关键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定的事实和结果,那就是这个人在学习方面不会太差,也有一定的努力。除了这样的过往经历来考察应聘者现有的能力外,这样的方式会减少筛选的工作量,尤其使用名校关键词,就更快了,毕竟这些学校是少数,“211工程”院校只占全国高校总数6%。
这让我想起当年在一个校园招聘活动中一个hr对我说的话,她说:“我们公司在招聘毕业生时,绝对倾向于成绩好的学生,对于成绩一般或差的学生我们极少会考虑。我的用人标准就是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再学习能力以及吃苦敬业精神,成绩好的学生或许不一定具备这些素质,但成绩不好的学生具备这些素质的概率肯定低于前者。”
的确,如果你想去应聘生产技术,别人问你,你做过什么?你说自己是学这个专业的,另一个同学站出来说,我成绩排在在专业30%,还参加过挑战杯大赛获过三等奖。此时hr会选谁?如果你想去销售,别人问你,你做过什么?你说自己对这个行业很感兴趣,另一个同学站出来说,我做过超市的促销工作,参加过学校的营销策划大赛获得一等奖。此时,hr会选谁?
逆袭,你也可以
可能你会说,自己可以学习,只要努力一定能够提高,或许这就是你逆袭的开始了。大家应该对“火烧赤壁”比较熟悉。诸葛亮借东风,不知道具体用了多少艘“屌丝船”干掉了所有曹操的“高富帅船”。这个故事就是典型的“屌丝逆袭”:刘备的军队远远差于曹操,但最后他们赢了。如果真的总结一下原因,应该有:1.定位准确:不是正面对战;2.态度:自信坚持;3.机遇:天气。
其实将职业发展和求职的影响因素也可以归纳为三方面,即:定位、态度和机遇。如果“三无”学生想逆转劣势,也应该考虑一下这三个方面。
这里有个“挂科党”的例子,他叫小胡,他无社团、无学生干部经历、无学术奖项,小胡是一个典型的挂科生,挂科很严重,差点自己都“挂了”。他玩游戏很有天分,特别是单机游戏,有时甚至玩到凌晨3点,所以他很多科目都是低分飘过,有的也就挂了。考完试后打开正方系统的那一刻,他认为那是最激动人心的,因为他永远猜不到挂的会是哪一科。
到了大三时,他开始惘然,学的课程更加多了,看到黑板上一大堆莫名其妙的公式,他完全不知所然。他连一次实习没找过,依然喜欢呆在宿舍玩游戏。不过那时他开始谈恋爱,为了让生活费用更加充裕一些,他便开始主动到外面做兼职。兼职的那段时间,他开始越来越有进取心,这也成为了他生活的转折点。
到了大四他开始努力学习,将原来不知道多少门的挂科科目一个个补救了回来,那时他的生活比高考前还痛苦,而且也开始专心去找工作了。()最后他成功应聘了可口可乐的管理培训生(management trainee,简称mt)。可能有人会疑问,这样的学生怎么也能找到这份工作?
其实mt不是一个专业性强的职位,它考验更多的是综合素质。小胡在大三的一些兼职经历应该帮了他不少,而且他找工作非常积极,投出去的简历不计其数,面试过的企业有太平洋网络、新希望集团、顺风快递、默沙东msd、亨氏联合集团、蓝月亮、中国移动、中粮、九江酒厂、维他奶、珠海可口可乐,等等。
在求职过程中小胡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简历,不断地练习面试技巧,有一次他还找我帮他做模拟面试。在小胡的眼里,我看到了他的自信和坚强,看到了他对未来的希望,看到他忘记了过去,看到了他给自己的定位,看到了他对自己职业发展的追逐。
“三无”变“三有”
由于工作原因,每个学期我都会和挂科的学生聊一次,所以我至少每个学期都要和小胡聊一次天。后来关系熟了,他会经常找我聊天,所以我对他比较熟悉。其实小胡是个非常聪明,很有想法的学生,只是一直不关注自己的专业学习。最可喜的是他能在堕落迷茫中立即走了出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慢慢找到自我,找到成就感。这最终让他成为了一个有故事的人。
小胡是大四第一个学期就找到工作的,而且工作还不错,他很满意,这也算是成功逆袭。他的行动符合前面提到的三个因素。首先,定位准确,他没有选择以专业技术为导向找工作,而是结合自己的兼职经历,偏向了销售管理培训生,这让他个人具备的优势更加凸显。
其次,态度。小胡大三时已经开始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了,于是抓紧时间做点事情,既要补回自己落下的课,还要为职场做些积累,尽管很吃力,但这样果敢的态度是好样的。同时他不怀疑自己,始终有自信,这都帮了他。最后,就是机遇了。他面试过很多企业,也算是“屡败屡战”,抓住校园招聘的机会,甚至招聘结束后都不急着走,留下来找机会和招聘官聊聊,于是,机会总是会多一些。
说实话,“三无”学生想在一年内逆转劣势算是难事,所以更加要将眼光放得长远一些,把握好定位、态度和机遇三个方面。多问问自己,自己到底会什么,能做好什么?不会就去学和做,想做好就去练,然后花时间去积累。当你从“三无”变“三有”,有理想、有思想、有行动,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也就为时不远了。
3、王小谟:一只逆袭成功的雄鹰
王小谟:一只逆袭成功的雄鹰
文/孙建勇
2013年1月18日,国际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小谟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当人们把热烈的掌声献给这位杰出的科学家时,很少有人知道,他曾经是一只不能在科研领域自由飞翔的“笼中鸟”.
75年前,王小谟出生在上海金山县,自小聪明伶俐,卓尔不群,喜欢唱戏,而且嗓音圆润,有板有眼。中学时,一家昆曲剧院相中他,想招录他走上艺术表演的道路,这令王小谟兴奋了好长时间。不过,中学毕业那年,他还是听从家人的建议——读国防建设,并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工业学院。1961年,大学毕业后,他进入电子工业部38所,从事雷达科学研究。那时,他决心要做一只翱翔在科学高峰上的雄鹰!
没过几年,正当王小谟满腔热情投入科研的时候,国内政治风云突变,1966年,他被扣上“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从科研一线被发配到研究所的机房,专门负责管理计算机。剥夺科研权利,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屈辱和不幸,如同困在笼中的雄鹰,为此,王小谟一度无比郁闷。
这个时候,真正给予他心灵援助的不是亲人,也不是朋友,而是艺术。自小酷爱戏曲艺术的王小谟,在有板有眼的唱、念、做、打中,早就养成了一种“天塌下来当斗笠戴”的乐观性格。他熟知苦守寒窑十八载的王宝钏,更熟知身陷胡地十九年的苏子卿,坚信“冬天已经来临,春天不会遥远”,困难只是暂时的。因此,没过几天,王小谟一扫心中的阴霾,坦然接受不公。很快,他找到了进行自我调节的绝好办法——在干完清洁工作后,他会在机房的空调冷却池里来一段标准泳姿展示;在感到憋闷不堪时,他会与计算机进行车马炮对弈,或是对着计算机的麦克风清唱一段样板戏……总之,他通过自娱自乐来保持一种昂扬的精神和积极的心态。
塞缪尔曾说:“世界如一面镜子:皱眉视之,它也皱眉看你;笑着对它,它也笑着看你。”王小谟是此话最好的注脚。阳光总在风雨后,在机房里被“冷处理”了两年,“笼中鸟”王小谟终于被“放出来”,再次进入科研一线。在这段乐观面对不公的时光里,他也有了一个意外的收获——成为了一名计算机专家,而这,使他在日后的科研工作中如虎添翼。
这一次人生的波折,使王小谟对马斯洛的一句话深信不疑,马斯洛说:“心态若改变,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所以,在此后的人生历程中,无论处于怎样的逆境,王小谟都始终保持着一份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面对各种不顺、不成,甚至是不幸。有一次,正在一个项目研制最关键的时刻,王小谟先是遭遇车祸,伤愈后,又被确诊为淋巴癌。面对连串打击,王小谟坦然面对,在医院里,照样乐呵呵地拉京胡,唱昆曲,搞设计,跟没事人一样。他平静地对家人说:“我这辈子也没有什么遗憾的了,做的是自己想做的事,去的是自己想去的地方,国家也给了我足够多的荣誉,我该知足了。”半年后,奇迹出现了,王小谟身上的癌细胞竟然消失了。回到了科研一线后,他爽朗地对同事们说:“我又活过来了。”
正是这样乐观面对逆境的阳光心态,在长达50多年的科研征程中,使王小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20世纪60年代,他创造性提出脉内扫描方法,使雷达系统大大简化;70年代,他主持设计的jy-8雷达成为我国第一部自动化三坐标雷达;80年代,他设计制造的我国第一部高低空兼顾的jy-9雷达,跻身国际优秀低空雷达行列;90年代,他坚持力主自主研制预警机,并亲自担任某型预警机总设计师、预警机研制工程总顾问,为我国预警机形成初步规模、进入国际先进水平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预警机之父”.
2009年10月1日,在国庆节60周年阅兵式上,由王小谟主导研制的预警机作为领航机型,引领机群,像银色雄鹰,米秒不差地飞过天安门广场。那一刻,看台上的王小谟流下了晶莹的泪水,那是喜悦的泪水,是成功的泪水……他感到自己仿佛也融进了那银色的雄鹰,在祖国的蓝色天空里骄傲地飞翔。
4、50岁保安逆袭考研:拼命努力的人,生活不会辜负你
50岁保安逆袭考研:拼命努力的人,生活不会辜负你
文/尔德
最近网上一个视频火了,激励了无数人:
一位50岁的法庭保安,经过四年的努力,终于通过司法考试,成为一名律师。
故事的主角赵传朱在当保安的时候,看着进进出出的当事人,对法律有了很多感触,萌生了成为一名律师的想法。
于是高中没毕业的他,细读了各种法律书籍,做了不下1万套试卷,半夜两点之前从未睡过觉,这样的努力持续4年,最后终于通过司法考试,走上律师的道路。
他说自己想做一名公益律师,为打不起官司的人做法律援助。
网友们纷纷感叹:
看着眼眶都红了,有梦想的人都很了不起!
准备考法本,本来没有斗志,看了大叔都这么拼,我也要好好努力才行!
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和奋斗?!
就是这样一个普通人的圆梦之路,却感动了无数人。
事实上,我们很多人都有实现理想的雄心和抱负,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热望都在日常的琐碎当中覆灭。
可人生就是一场等待着陆的旅行,如果你不去试着靠岸,就将永远漂浮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
1
在阴沟里仰望星空
农民工李明勇,初中没毕业就在工地上起早贪黑的工作,后来,他有了一个在大学里当门卫的机会。
李明勇由此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他对美学尤其感兴趣,一开始只是喜欢看,听别人讲,后来一发不可收拾,深深地爱上了这门讲述美的学科。
他开始一边工作一边读书,没念过几年书的他,自学考上了研究生,后来成为一名美学专业的大学老师。
同学们说起他来都无比敬佩:“李老师不是在用死板的学术来教我们,而是非常灵活地,用他经历过的事情来教我们,我们在他身上看到一种生生不息的力量。”
前段时间,一位地铁站中年站务员用日语服务的视频也走红网络。
她叫王玮琳,因热爱语言,她在业余时间自学了8门外语,在地铁站工作时,遇到外国乘客,都会留心学习外语。
现在的她,已经掌握了8门语言基本的会话能力,遇到老外,也能流利地用外语沟通了。
保安可以钻研法律,成为一名正义的律师;
农民工可以苦读美学,成为优秀的大学老师;
地铁的站务员可以自学语言,成为可以说8国外语的能者……
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依然有人仰望星空。
作为普通人,我们可能没有天赋,没有触手可得的机会,没有一开始就能与理想相匹配的智慧,光是生活本身,都已经让我们焦头烂额。
没错,我们生而平凡,现实中的一点风雨都可能让我们摔一个大跤,好久都缓不过神来。
但生活永远艰难困苦,不会因为你放弃心中所爱而变得简单。
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在生活的巨浪中,守护好自己的梦想,认真地许一个愿望,去努力,去拼搏,去实现它。
因为在风雨飘摇的人生中,它将成为船上的锚,牢牢定住属于你的人生。
2
爱这艰难、又拼尽全力的每一天
今年八月,爱奇艺平台悄无声息地上映了一个纪录片,名字叫《大三儿》。
它记录了一个平凡人实现梦想的真实过程。
纪录片的主人公叫“大三儿”,内蒙古赤峰人,在家里排行老三,两个哥哥因为车祸去世,所以他对公路和车辆有一种难以抵抗的恐惧,加上他的身高只有1.1米,身体极其脆弱,所以几乎不太有机会出门。
但他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去看看西藏,看看布达拉宫,看看珠穆朗玛峰。而且,在他人生的中程阶段,他决定自己要去做这件事。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大三儿拿出了全部的积蓄,甚至在出发前写好了遗书,用了四年的时间,凭着破釜沉舟的决心,终于到达西藏,站在珠穆朗玛峰顶。
“我爱这艰难,又拼尽全力的每一天。”
这是大三儿实现梦想时的真实感悟,也是本片最动人的地方。
不认命、不服输是我们在迈出实现理想的第一步时,就应该有的决心。
可能因为自身条件、环境的限制,我们要付出比别人多十倍甚至百倍的努力,但这并不能成为阻挡我们前进的理由。
如果我们不曾为了梦想拼尽全力,头破血流撞南墙,就不算真正地热爱过。
3
把别人沉睡的时间,用来拼命奔跑
有时候,我们落在人生的低谷,总会埋怨和委屈:
为什么有人一伸手就能够到想要的东西,而我却要付出那么多的努力和心血?
平凡如我,是不是真的能走到想去的远方?
人生确实是一场不公平的比赛,有人一开始就站在比赛的终点,有人连起点都要跑很远才到。
唯一公平的是,生命给了我们平等的时间和选择变得更好的权利。
最近知乎上有一个热帖,几乎凝聚了所有平凡人努力逐梦的过程,帖子的名字叫“一个人的努力可以有多可怕?”
里面有身患重病还在与病魔顽强抗争的花季女孩;
有出身寒门,却致力改变命运,通过不懈的努力和自律考上大学的年轻人;
有为了养育孩子,没日没夜工作赚钱的单身母亲;
也有在历经重大失败之后依然站起来重新开始的创业者……
这世上,总有人在你看不到的地方,默默地积蓄力量,把你沉睡的时间,都用来拼命奔跑。
4
生活里,多得是风尘仆仆,艰难地从泥泞中走出来的人,少的是一尘不染便可以谈笑风生的人。
那些得偿所愿,都是在看过无数个深夜和黎明之后,依然在用殷殷热血,去浇灌自己平凡而伟大的灵魂。
人生匆匆,2018已经过去,2019 早已出现在我们面前。
如果在你的心里,一直有一个还未曾实现的梦想,那就抛开一切杂念和犹疑,将整个身心扑上去,你会发现,在你坚持了很久之后,它就真的实现了。
与其在当下不知所措,深夜里反复数着自己的遗憾辗转难眠,不如努力去做。
要相信,平凡中也有英雄梦想,只要肯拼,人生没有到不了的远方。
希望很多年以后,我们细数自己平凡的一生,依然可以骄傲地说:
“我也曾深爱梦想。”
来源:一读(id:iii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