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生如同一场马拉松作文
人生如同一场马拉松作文
文/原建辉
我最初接触马拉松是在2016年,那是矿上自发的组织,一行50余人,去沁水参加了十公里跑,当时的成绩一小时零一分,从那以后开始一发不可收拾,疯狂地喜欢上了这项运动,只要有时间,不是在体育场刷圈,就是在体育场刷圈的路上。我喜欢运动场上那种挥汗如雨的感觉,更喜欢冲过终点的那种兴奋。
跑马拉松的人都知道,想要感受终点的喜悦,就必须接受中间痛苦的过程,尤其三十公里以后,撞墙、腿抽筋、呼吸急促等等一系列的痛苦,是每一个跑马人的必修课。其实每次我参加马拉松比赛的时候,都觉得自己脑子真的进水了,掏上路费、住宿费、报名费,去跑个步,有时候我也在思考,跑步的意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磨炼了自己的耐心和毅力。
人生总要勇敢一次,抛下一切顾虑去做你正真想做的事。有时我在想,或许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一路上既和别人赛跑,更是和自己赛跑。或许我们曾经为自己输在起跑线上怨天尤人,或许也曾为没有姣好的先天条件而耿耿于怀,但不管愿不愿意,你都已上场。
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给自己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只要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长跑拼的是耐力,是毅力,坚持到最后,哪怕不是第一名,也是胜利者。人生也是,最怕半途而废,任何事业、任何追求都需要持之以恒的求索。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每个人都在人生的道路上奔跑,如果你犹豫了,别人就会轻松的超过你,如果你加倍地努力,不顾一切的往前冲,你就会到达每一个终点的终点,每一个巅峰的巅峰。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引用习主席在去年9.3阅兵上的一段话,事情有开头,却很少有结果。用以告诫人们做事有始有终。
马拉松的精髓正是,挑战极限的勇气,超越自我的信心,坚韧不拔的意志,永不放弃的坚定。最后一句话总结,一旦出发,必须到达。
2、人生马拉松,蒙眼往前冲
人生马拉松,蒙眼往前冲
文/村上春树
1996年6月23日,我报名参加了在日本北海道佐吕间湖畔举行的超级马拉松大赛,全程100公里。清晨5点,我踌躇满志地站在了起跑线上。比赛的前半段是从起点到55公里休息站间的路程。没什么好说的,我只是安静地向前跑、跑、跑,感觉和每周例行的锻炼一样。到达55公里休息站后,我换了身干净衣服,吃了些妻子准备的点心。这时我发现双脚有些肿胀,于是赶紧换上一双大半号的跑鞋,又继续上路了。
从55公里到75公里的路程变得极其痛苦。此时的我心里念叨着向前冲,但身子却不听使唤。我拼命摆动手臂,觉得自己像块在绞肉机里艰难移动的牛肉,累得几乎要瘫倒在地。一会儿工夫,就有选手接二连三超过了我。最让人心焦的是,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超过我时大喊:“坚持下去!”
“怎么办?还有一半路,如何挺过去?”这时,我想起一本书上介绍的窍门。于是我开始默念:“我不是人!我是一架机器。我没有感觉。我只会前进!”这句咒语反复在脑子里转圈。我不再看远方,只把目标放在前面3米远处。天空和风、草地、观众、喝彩声、现实、过去——所有这些都被我排除在外。
神奇的是,不知从哪一秒开始,我浑身的痛楚突然消失。整个人仿佛进入自动运行状态。我开始不断超越他人。()接近最后一段赛程时,已经将200多人甩在身后。
下午4点42分,我终于到达终点,成绩是11小时42分。这次经历让我意识到:终点线只是一个记号而已,其实并没有什么意义,关键是这一路你是如何跑的。人生也是如此。
3、马拉松作文
马拉松作文(一)
一大早,我就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视机。妈妈生气地说:“你这个电视迷,一起床就看电视。”我反驳道:“这叫关注马拉松,你怎么什么都不知道!”妈妈这才恍然大悟。原来,2005年建发厦门国际马拉松就要开始了。我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机屏幕。
你瞧,多有趣!来自34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0多名运动员,尽管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习惯不同。但不论男女老少,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嘭”一声清脆的发令声一响,运动员就像出膛的子弹似的“噌”地直射出去,又像离弦的箭飞奔出去。不一会儿,“第一军团”中的八位运动员足下生风,你追我赶,谁也不甘示弱。其中以黑人最为突出。而“第一军团”中的那位中国云南的运动员邓海洋英姿飒爽,斗志昂扬,保持不败,显然训练有素。而另外那两位“略逊一筹”的中国运动员,变成了“一落千丈”的运动员。这时只见来自肯尼亚的选手肯考克握紧拳头,步伐加大、脸涨得通红得像秋天果园刚摘下的苹果。在经过演武大桥路段时我拍手叫好!美丽的演武大桥两旁,浪花温柔的拍打着河岸,敲打着有节奏的鼓点。多有趣啊!展现在眼前的“演武大桥”、“环岛路”风光怡人、令人心旷神怡。在这世界上最优美的风光赛道上比赛一定滋味不错吧!我真有点跃跃欲试,巴不得能亲自上场比赛。回头看看第一军团的运动员们。怎么只剩下四名了。原来,那两位运动员已经筋疲力尽、甘拜下风,渐渐被甩在后面了。快到终点时。领先的只剩下了两位黑人运动员了,分别是2号肯尼亚选手和6号埃塞俄比亚选手。2号选手以惊人的毅力,克服了“苦不堪言”的“极限”症状后,终于较轻松地超出了6号选手。
马拉松比赛又不同于别的竞技比赛,场面壮观、你追我赶、十分有趣。但我觉得真正有趣的是:“起跑线上人人平等,跑过终点线人人都是胜利者。”
马拉松作文(二)
今天,阳光明媚,“东丽杯”马拉松开跑了。马拉松本身是一项艰苦的运动,可是许多热爱运动的人却给枯燥的马拉松长跑带来了无尽的乐趣。
光看他们的装备就趣味无穷。有的运动员居然戴着游泳帽;有的是“恐怖分子”,他身穿全黑的衣服,腰间的黑皮带上绑了一圈“手榴弹”,定睛一看,难怪是一个个小小的水瓶!不过即使是水瓶,也有几分“恐怖分子”的样子;有一个老外更酷:一身金黄的衣服,格外显眼,还用红色的丝带在腰上挂了一个矿泉水桶,手上拿两个大鼓槌一边一摇一摆地跑还一边敲打,给自己加油,也给同伴加油;还有一个人奇思妙想,把水装在背包里接了一根管子,想喝时就把管子塞到嘴里;还有的人把自己的运动装做成了一件肥大的“老虎皮”,屁股上赫然一条毛茸茸的尾巴;还有的头上戴了一顶特制的“老虎”帽……
他们跑步时的动作也很特别。除了上面“打腰鼓”的,有的跑一段就举起手臂,握紧拳头用力一挥;有的女运动员用自己清脆的嗓子大叫一声;有的人手掌伸得直直的,上下交替,像在切菜;有的人手臂一高一低,像在弹吉他……
42公里的路程一定很枯燥,很漫长,他们用自己特殊的方式来克服这种难以征服的耐力挑战。这些特别的装备和动作让我感受到了马拉松也这么有趣啊!
马拉松作文(三)
今天早晨,我和妈妈比往常起得早,因为我们要去看第三届衡水马拉松。
我和妈妈吃过早饭,()妈妈用自行车带着我,向衡水湖行去。今天没有太阳,似乎是太阳公公有意躲起来,为马拉松赛事提供一个凉爽的天气。路上,人们不约而同地向衡水湖聚集。
为了迎接这次比赛,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衡水人民把自己的家乡装扮的特别美丽。道路两旁,鲜花盛开,花团锦簇,五彩缤纷,散发着迷人的清香。醒目的广告牌上写着“美丽衡水湖,绿色马拉松”“激情汇聚衡水湖,人人参与马拉松。”
我们来到赛道的转折点不远处,在那儿买了一面小五星红旗。到了马拉松转折点,外围有一个大牌子,上面写着“衡水市第三届马拉松赛,全国马拉松锦标赛(第五站)”。再前面,有一辆录像车在录着运动员们矫健的身姿。
赛道两旁早已聚集了很多前来观看的人,人山人海,水泄不通。赛道两侧用栏杆把观看者与赛道隔离开,两旁有很多安保人员维持着秩序。
运动员们有男的、女的,有年长的、年轻的,有黑皮肤的、黄皮肤的。赛道上,队员们争先恐后,汗流浃背。最有趣的是,有一位老爷爷跑过,他头顶济公帽,后面贴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慢”字,他的相貌让我捧腹大笑。老爷爷的相貌虽然很好笑,但他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勇气值得我们学习。我和小朋友们挥舞着手中的小红旗为运动员们加油!
这次的马拉松第一名,打破了上一届的冠军记录,快了30秒。美丽衡水湖,绿色马拉松,五湖四海皆朋友。
这次马拉松令我难忘。
4、人生马拉松
人生马拉松
文/村上春树
我33岁那年秋天决定以写小说为生。为了保持健康,我开始跑步,每天凌晨4点起床,写作4小时,跑10公里。
我是那种容易发胖的体质,我妻子却无论怎么吃也胖不起来,这让我时常陷入沉思:“人生真是不公平啊!一些人无需认真就能得到的东西,另一些人却需要付出很多才能换来。”
不过转念一想,那些不费吹灰之力就能保持苗条的人,不会像我这样重视饮食和运动,也许老化得更快。什么才是公平,还得从长计议。
几年之后,我终于步入小说家的行列,还成功减掉了多余的体重并戒掉了烟瘾。说起坚持跑步,总有人向我表示钦佩:“你真是意志超人啊!”说老实话,我觉得跑步这东西和意志没多大关联。能坚持跑步,恐怕还是因为这项运动合乎我的要求:不需要伙伴或对手,也不需要特别的器械和场所。人生本来如此,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的怎么也长久不了。
在这期间,我坚持每年都参加一次马拉松比赛,不过100公里长的“超级马拉松”只跑过一次。那次经历真是终身难忘。
那天清晨5点,我踌躇满志地站在了起跑线上。比赛的前半段是从起点到55公里休息站间的路程。没什么好说的,我只是安静地向前跑、跑、跑,感觉和每周例行的锻炼一样。到达55公里休息站后,我换了身干净衣服,吃了些妻子准备的点心。这时我发现双脚有些肿胀,于是赶紧换上一双大半号的跑鞋,又继续上路了。
从55公里到75公里的路程变得极其痛苦。此时的我心里念叨着向前冲,但身子却不听使唤。我拼命摆动手臂,觉得自己像块在绞肉机里艰难移动的牛肉,累得几乎要瘫倒在地。一会儿工夫,就有选手接二连三超过了我。最让人心焦的是,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超过我时大喊:“坚持下去!”
“怎么办?还有一半路,如何挺过去?”这时,我想起一本书上介绍的窍门。于是我开始默念:“我不是人!我是一架机器,我没有感觉,我只会前进!”这句咒语反复在脑子里转圈。我不再看远方,只把目标放在前面3米远处。天空、风、草地、观众、喝彩声、现实、过去--所有这些都被我排除在外。
神奇的是,不知从哪一秒开始,我浑身的痛楚突然消失,整个人仿佛进入自动运行状态。我开始不断超越他人。接近最后一段赛程时,已经将两百多人甩在身后。
下午4点42分,我终于到达终点,成绩是11小时42分。这次经历让我意识到:终点线只是一个记号而已,其实并没有什么意义,关键是这一路你是如何跑的。人生也是如此。
当时我只有30多岁,也不能称为“小伙子”了。在这个年纪,我正式站在文学的起跑线上--虽然已不再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