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脉不必太好,专注才是王道
人脉不必太好,专注才是王道
文/刘威麟
曾经,我广结善缘、广交朋友,非常非常积极地去认识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人,不停交换名片,不停地参加各种活动、各种趴。
当时,我深信“人脉”的重要。
尤其我觉得自己以后一定会创业,当我读到《人脉存折》这本书,受到更大的鼓舞──人脉就是钱脉,我想认识更多人,我想认识更多人。
我想认识更多人!
结果,这一点,我做得相当成功。
所谓成功,就是当时拿到的名片,应该有几千张跑不掉,手机也备三四部,每天电话不停地响,电话簿好几千联络人,逢年过节拜年短信收不完,以上,都是我耗费了相当多的时间甚至金钱(因为要参加活动)去累积来的。
因为当了人脉达人,如此成功,因此,我开始自我感觉良好,感觉自己事业做得很大,犹如社交公关达人般,无论是谁推荐介绍我什么赚钱的事业机会,我都要插一脚。
就在某一天,忙得昏天暗地,终于踏进家门,突然有个觉悟,如雷般打在我头上。
我看到,外表虽然光鲜亮丽、认识的人多得数不完,但实际上,我的口袋却空空的,没有半样做得好,也没有因为认识这么多人,得到关键协助。
事实上,当我真的要出来创业,才发现那些所谓的人脉,真正会伸出援手帮忙的少之又少,根本就是泛泛之交、酒肉朋友啊。
我才终于发现,其实,“人脉有用”的论调,根本是一场骗局。
应该说,多交朋友是好的,但,当你真的将交朋友这么单纯的事,变成经营人脉这么市侩的事,突然间,你开始分心了。
每一场应酬,每一次约访小聚,每一次要介绍谁谁谁认识,甚至每一通拜年短信,都是在让你分心啊。
于是,我如梦初醒,把所有的名片丢掉,手机号码删掉,也从中发现,真正能动用的人不用太多,好伙伴一两个就够了!
所以与其浪费时间周旋在那些所谓的人脉上,还不如专注本业,这才是王道。
我知道在这个事事求人脉的世界里,我这样的论调不会太受欢迎,但,我仍然要提醒大家,也请大家去提醒其他朋友:人脉不必太好,因为它会让人分心!
2、你有多专注,就有多成功
你有多专注,就有多成功
文/李月亮
1
我的工作室招聘编辑,有个姑娘的简历很亮:名校中文系毕业,做过报社记者,得过文学奖,照片也很好看。而且她附上的几篇文章,都很对我口味。
但减分的是:她不但做过记者,也做过律师助理、化妆品销售、私立学校老师……大学毕业7年,她换了13份工作,而且行业跨度很大。
貌似她无法稳定地坚持做一件事。我有点担心她来我这边也做不了太久。
犹豫再三,我还是喊她来面试了。
确实是个漂亮姑娘,说话也得体坦诚,让人舒服。只是在面对“为什么换了这么多工作”的问题时,她的回答我不太满意。
她说自己对很多行业都有兴趣,也觉得自己能做好,所以就很想都尝试一下,“一辈子只干一件事太无聊了”。
我说,可总有最想做和比较想做的差别,你最想做的是什么呢?
她说可能是写作吧,但不可能为了这个放弃其他。
我当下就决定放弃她了。
有种相亲相到花心男的感觉——什么都好,就是花心。这伤太硬,所以再心动也只能一票否决。
就像没有女人愿意嫁给花心男一样,没有雇主会喜欢频繁跳槽的员工。
而站在这个应聘姑娘的角度,我更觉得这个硬伤会殃及她一生。
人要想取得一些成绩,专注地去做自己擅长的事很重要。
进入社会初期可以试错,但不能无休止无目标地换来换去,否则别人在专业领域一路升级,你东一块西一块地开地,永远都是新手,永远都在起步,最后很可能一事无成。
2
有次比尔盖茨和巴菲特聚会,盖茨的爸爸让两个巨富分头写下“对你们帮助最大的一个词”,盖茨和巴菲特不约而同地,都写下了“专注”这个词。
——听起来很像鸡汤段子,但这件事是真的,盖茨和巴菲特都亲口讲过。
其实这也是很多成功人士的共识:专注地做事,更容易取得成功。
巴菲特曾说,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那么,列出你最想做的25件事,然后划掉20件,投入地去做剩下的5件吧。记住,另外的6-25件事可能是你人生的干扰项,在最重要的5件事完成之前,不要花费精力在这上面,把它们统统忘掉。
乔布斯也做过几乎一样的事。
他曾因权利斗争被迫离开苹果公司,重回苹果后,他把公司正在进行的40个项目一举缩减到4个,并告诉所有人:“我们的目标就是创造出这4个产品。”
后来才有了改变世界的苹果智能手机。
乔布斯说,决定不去做什么和决定去做什么,同样重要。公司如此,产品如此。
其实,人生更是如此。
人的成功,可以理解为“爬山爬到山顶”。那么专注地爬一座山显然更容易登顶。如果a山爬一半,又看b山不错,b山走几步又被c山吸引过去,到最后多半是落得个一生奔波、一身疲惫,一事无成。
我一个朋友在银行工作,主要负责处理呆坏账,整天跟那些“曾经很红火后来破了产”的公司打交道。
她说很多公司的悲剧,都是盲目扩张的结果——本来是个做床垫的企业,刚有点好苗头,老总就稳不住了,接着就做床,床还没盈利,沙发又上了线。最后一个大摊子铺开,实力又不够,就全盘死掉了。
——如果一直坚持做床垫,公司本可以很茁壮的。
跟我开头说的那个应聘的姑娘一样:能力不差,如果专注一点,坚持下去一定有很好的发展,可惜专注力不够,前景就难说了。
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说:专注力比智商更能影响一个人的最终成就。
美国心理学家也曾做过一个长期追踪:
智力水平都是50的小孩,专注力强的,长大后大多成为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而专注力不够的孩子,多年后则生活和工作都不如意,只能靠相信命运是上帝的安排来安慰自己。
专注力其实是一种心理能力。在眼下这个时代,这种能力前所未有地重要。
因为人类从未像今天这样面对如此多的信息和诱惑。
每一秒都会有海量信息涌向你,有各种各样的手在拉你。
“换一座山去爬”的诱惑特别大,成本又特别低,要守着一座山闷头爬下去,非常考验定力。
但世间法则是恒定的,“坚持做一件事,更容易取得成就”的道理不会变。
所以,如果你的专注力够强,可能就赢了大多数。
3
当然,仅仅专注还不足以通往成功。
同样重要的是,你要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事。
说回巴菲特。
巴菲特对数字特别敏感,现在八十多岁了,还能准确地说出1930年奥马哈的人口为214006人。
他也喜欢思考,“考虑生意和投资的问题”会让他很开心。
比尔盖茨说,巴菲特评估人和企业的能力特别神奇,自己充其量只有巴菲特的1/5。
所以,投资商无疑是巴菲特最擅长的职业了。
如果换个行当,他一定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巴菲特的妻子说,巴菲特找不到家里的灯开关,也不知道卧室墙壁的颜色。有一次她感冒了,卧床不起,就跟巴菲特说,“我想吐,你去厨房给我随便拿个东西来”,巴菲特说好,就跑去厨房了,一阵叮叮咣咣后,拿来了一个滤锅。老婆说亲爱的这个不行,漏。巴菲特又跑去厨房叮叮咣咣,再过来,把滤锅放在了烤盘上。
——如果巴菲特是一名刑警或者护工,怕是一辈子也熬不出头了。
所以,专注于自己擅长的事,和专注本身一样重要。
有些事,你确实不擅长,注定干不好,那就千万别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这里。
同样努力10年,你可以把自己的劣势拉到普通。比如,一个对法律一窍不通的人,可以做一个平常律师了。
你也可以把自己的优势变成精尖。比如,一个很有天赋的普通医生,成了顶尖医学专家。
显然,后面这件事带给你的好处更多,意义更大。
而更大的荣誉、奖励、回报、成就感,也会给你更多坚持下去的动力。
当你特别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对的事,就会异常坚定,就算不断有新的诱惑,就算漫长的重复特别损伤热情,你也能不为所动,继续坚持,让自己在历练中愈发出色,最后脱颖而出。
这种坚定,也会让你省去很多纠结和焦虑。
你知道的,我们在前思后想左右为难中浪费了太多精力。
当然,并不是所有擅长的事都值得专注一生。如果你很会吃西瓜也很会画油画,你肯定知道应该选哪样。
4
社会竞争如此激烈,专注于打造自己的长板,才可能走得更远。
人的精力都有限,别浪费在你的劣势上——要把最大的精力用于让你的优势炉火纯青,而不是让劣势勉强及格。
马云粉了王菲很多年,但他如何实现和王菲一起唱歌的梦想?
不是增高整容苦练歌艺,进军娱乐圈。
他只要专注地把自己最擅长的阿里巴巴的生意做好,王菲就来跟他唱歌了。
成功最大的捷径,就是专注地做自己擅长的事。
真正的聪明人,会懂得专注于一点,做到极致。
然后用这个点,撑起整个人生。
一件有价值的事,你能做得很好,又能坚持很久,最后你一定能赢。
关于如何成功,这是我能想到最好的答案。
作者简介:李月亮,高人气专栏作家,新女性主义者,扎实写字的手艺人。解读情感,透视人性,以理性和智慧陪万千女性成长。
3、你有多专注,就有多自由
你有多专注,就有多自由
1
我在一家百货集团公司做社会监督员时,无意间看到了他们的工资发放表,发现一件让我特别费解的事:有些最基层的员工,竟然和总经理的基础工资是一样的!
我像发现新大陆一样,问这家公司的一位管理人员。他说:等你了解了这些员工的情况后,你就不会奇怪了。
带着巨大的好奇,我采访了两位这样的员工,他们来这家公司都已在十年以上了,他们觉得基层岗位更适合自己,如果能把这份工作做到极致,也算得上成功了。我问了好多问题,发现他们对商品的了解堪比专家。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待工作的那份用心和耐心,完全配得上这样的待遇。
我经常会收到一些让我做职业生涯规划的留言,留言者大多刚出校门,对眼前的工作没什么兴趣,感觉看不到希望,所以非常迷茫。
有一位211大学的毕业生,他在一家公司做程序员,工作了两年,觉得非常乏味,想离开。可问过几家公司,都还不如这份工作赚钱多,就一天天煎熬般地度日。他问我,能不能给他点意见,下一步该何去何从?
咨询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多是这种内心没有方向的年轻人。我给的意见大致相同,就是把手头的工作做好,让自己一点点变值钱。如果,实在是不喜欢,就换一份有兴趣的工作。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让你把一份普通的事做成事业。
但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专注,最忌今天干这个,明天又跑去干那个。到最后,什么都没做成。
2
我有一位在农村的亲戚,二十岁时来城里打工,那时我还在上学呢,就见他老是往我家跑,让我父亲给找工作。开始的时候,给他找了一个机械加工工厂,想让他学门手艺。
可是,他干了没几个月,就不愿干了,说太累,也没意思,每天就对着一堆铁,特无聊。父亲没有办法,只得又求人,这次找了个干电焊的活。送他去上班时,父亲说,好好干,干好了以后不打工了,自己揽活也能养家糊口。但那位亲戚,没干多久又辞职了,说又脏又累,钱挣得也不多。父亲气得不愿再管他。
可他最大的本事就是能软磨硬泡,这个亲戚不理他了,他就去下一家求人帮忙给他找工作。就那样,这干几天,那干几天,手艺没学到,钱也没挣到。
两年前,我陪父亲回老家见过这位亲戚一面,花白的头发下面一脸皱纹。他和父亲唠叨:唉,在城里打了半辈子工,也没挣到钱,还不如我侄子呢,在城里打了五年工,就买了车。
父亲说,你要是一份工作干下去,你在城里买房子都没问题,别说车了。你自己没长性,干什么都三天热度,这么多年,一样拿手的技术都没有,你怎么能挣到钱?
亲戚不说话了。
是啊,不管做什么职业,都要有一年的学徒期,两年的生存期,三年的职业期,最好再步向事业期。进入某个行业,半途而废只能让我们停留在生存期,然后不断降低自己的要求。
同样的事,有人成了翘楚,有人成了逃兵,有人终成大器,有人一事无成。
3
我曾经听过一个大v讲课,他说,一定要记住一万小时定律,如果,你在一个领域里的努力时间没有达到一万小时,那么,你的成绩也不会出彩。你要做的是,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努力把事情做到极致,成功就会水到渠成。
人一旦习惯凑合,这辈子可能就只会有一个退而求其次的人生了。而如果习惯了优秀,生命会从此不同。
当年,27岁的诗人里尔克应聘去给62岁的画家、雕塑大师罗丹当助理。在初出茅庐的诗人的猜想中,名满天下的罗丹一定过着十分浪漫、疯狂、与众不同的生活。
然而,他看到的真实景象与想象中的大相径庭,罗丹竟是一个整天孤独地埋头于画室的老人。
后来,里尔克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人若愿意的话,何不以悠悠之生,立一技之长,而贞静自守。
他说的,何尝不是罗丹?
与众不同的东西,往往在制造的过程中,就是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虽然枯燥,却可以让你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是的。你有多专注,就会有多优秀,也就有多自由。
作者:苏心,专栏作者,自媒体人。驰骋职场,也热爱文字,来源:苏心(id:suxin98498)
4、活着就是王道读后感
活着就是王道读后感(一)
“活着就是王道”,点入于娟的生命博客,六个大字触目惊心,一个如此简单朴实的愿望,对很多人而言却是遥不可及。
生命,似乎很漫长,眨眼又很短暂,我们哭着笑着度过一个又一个相似的晨曦和黄昏,碌碌而无果。“只要我活着,我愿意邋遢的蜷缩在地铁过道的角落,任人践踏,只要我可以每天看见妈妈牵着土豆(于娟的儿子)的手走过。”如此卑微的愿望,令人忍不住心酸落泪。然而,我们可以捐助钱财,可以给予物资,却无法收买时间,死神总是无情的在那个特定的瞬间带走每一个眷恋的灵魂,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它带走了她,不管她还是那么年轻,也不管她是那样的优秀,更不管她还是一个女儿、一个母亲、一个妻子。就这样撒手人寰,舍弃一切不愿舍弃的人、情、事,远远的远去,不再回头……
每每看到类似的文章,总是告诫自己从今起要善待自己,善待人生,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要让生命有所遗憾,却又往往很快的忘记所谓的淡然,不自觉的投入忙碌,投入世间翻覆的纷争,争取无谓的得失和悲欢……
“活着就是王道”,这是多么简单的生命哲理,当生命存续,我们就有时间来享受人生,来实现愿望,来走一条只属于自己的路,一切的一切的前提只是那么简单:活着!
日本的一位哲人曾说过:“我又浪费了一天,这是无数昨日逝去的人们所梦寐以求的一天!”没有人可以让时间倒流,我们从出生的一天开始就离死亡越来越近,无人例外。在这或长或短、或精彩或平庸的一生里,我们本色演出着自己的剧情,慢慢地走向终结。
很多人一生顺利,无所忧虑;很多人坎坷辗转,欲哭无泪;但只要我们活着,一切就都有转机,一切就都有希望!不要感叹人生之不如意十之八九,完满的人生不在于你有多优秀,不在于你有多大的成就,只在于你在生的日子是否充实无悔。快乐和悲伤都是人生的礼物,他们让我们在生命的旅途上留下一个个唯一的脚印,只属于我们自己的脚印。没有哪两个人的一生可以走出一模一样的路,没有哪两个人的心灵有一模一样的需求,只要我们珍惜了生命,我们总会得到它的馈赠,即使是悲哀,也是人生的积累。
让我们珍惜我们的生命吧,在每一个清晨都快乐的对自己说:“很好,我还活着,没有什么大不了?”尽力用平静的心去看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让一切尽可能的完满。告诉自己:我愿意平凡……只要,我活着!
活着就是王道读后感(二)
初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不明白其中道理,就像我读到她生病之前的文章一样,我所看到的是一个快乐、努力、坚挂不懈的大女孩。这个女孩虽然柔弱,但却坚强。生活虽然劳累但却乐在其中。
记得于娟在“癌症的益处”这篇博文中曾写过这样的一句话:“并不是死过一次就不怕死了,而是越死越怕死。所谓更怕死,无非是对这个世界的留恋越重而已。”对此我绝对是身有体会。几年前得抑郁症的时候天天想着的就是怎么个死法,夜晚睡不着觉抱着枕头熬到天亮,起身穿衣后想的第一件事就是今天怎么死。现在想想那个时候的日子真可用度日如年来形容,事物、压力让我透不上气来,那个时候就在想如果离开这个世界是不是会很快乐?会解脱?然而当时让我走出这种困境的竟然是突如其来的一场病,接连不断的便血让我身体虚弱至极,每周一次的肠镜更是让我苦不堪言,这种日子虽然只维持一个多月便以一场虚惊结束,但我却真真切切体会到了面对死亡的无助和恐惧,()让我真真实实感觉到了原来我是这么的留恋生活,原来能够活着真好。可真正让我明白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却是于娟和于娟的文字。
在这之前我有时候在想生命对于我来说真的是那么重要吗?每天要面对如此之重的压力、每天要面对纷扰、面对不开心、面对等等事物,我不明白到底是我在一天天的远离生命还是生命的气息在慢慢离我远去?快乐的也好忧伤的也罢总是想着一切都随它去吧。直至今日,读到于娟的博客竟然让我心疼。我无法体会那会是怎么的和种痛苦,当癌细胞已扩散到全身骨髓时她依旧笑着面对,告诉自己努力坚持,告诉每一个人生活的美好。
活着就是王道读后感(三)
看到于娟利用最后的时间写的这些文字,心酸,心痛,遗憾,多种悲伤的情绪交织在一起。她的父母要承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楚,她的爱人要承受失去爱人的痛苦,最可怜的是她的孩子,在如此小的时候就要见不到亲爱的妈妈。
如此年轻的生命,如此鲜活的存在,如此有才华的人儿,就这样离开了我们,离开了这个世界。
活着就是王道,就算没有学历,没有车子,没有房子又咋样,活着才是王道。没有了生命,追求再多的名利成就有何意义。以前看过一篇文章,中国人最不看重的一个成功就是家庭的和睦与幸福,这的确是现在大部分人的心理。于娟在最后的生命里终于明白了什么是最重要的,其实,活着就是王道。
重视起自己的身体,善待自己,好好陪伴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这些才是最重要的,不要再在失去的时候才知道珍惜这本就在身边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