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见》读后感

1、《远见》读后感

《远见》读后感

文/霍小懒儿

“用长镜头的方式看问题”

为了写这篇文章,我把书又看了一遍,并且改了好多遍稿子。可即便如此也还是觉得没能完全表达出书中的意思,全书内容很多,我不打算一一赘述,如果看完这篇分享觉得有益,真的强烈建议去看下原书。

这本书的名字叫《远见》(the long view),即我们在规划职业生涯时应拥有更长远、广阔的视角,并且要将职业规划贯穿整个生命周期,而不仅仅是为国工作的那20年。构建一段成功的职业生涯的目的并不仅在于找到你热爱的工作,而且是建立起你热爱的生活,所以规划工作的同时也是在规划自己的生活。

下面就我比较有启发的几个点聊聊感想。

(一)职业生涯初期

客观看待环境,打磨自身能力

初入职场,很重要的一点是客观看待外部环境和自身能力。举个例子,当你做成了一件事,你要想真的是你能力达到了,还是你所在的平台无形中给了你一种助力?失去这种助力你要做成这件事还有那些可以学习提高的地方?同样,当时做糟糕一件事,也要合理的归因,如果只是盲目地把失败归因于外部环境,你就失去了向内看的视角,从而通过对自己的过度包容丢掉了可改进的空间。

我们每天的生活其实都是在不同的环境中转换,职场只是我们外在环境的一小部分。人作为一个能量场,会不断和你所在的城市、你相处的同事、你的交际圈去互动、去碰撞甚至去匹配。我们是环境打造的产物,所以我们要清楚我们所处的环境,你是要被动被环境打造,还是时刻保持清醒,去和环境产生主动互动,明白自己想要成为怎样的人,而在现在的环境中你又正在成为怎样的人。

用书中的话讲,这是职业生涯的第一阶段,积累职场燃料。这个阶段充满了尝试和错误,你要找出你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是否正在成长,是否体验到了乐趣, 认真对待自己的职业生涯,要搞清楚公司怎么运转的,怎么建立的,理念是什么,如何盈利,关键人物有哪些,以及她的愿景如何。

总结起来职场燃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可迁移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说服沟通的技巧、完成任务的能力、人才引力、帮助和求助的能力、情商、如何与别人进行眼神交流和握手、如何搜索信息、如何呼吸)

2、有意义的经验(个人旅行,海外工作经验,企业管理、创业经验,志愿者活动,做出个人贡献的项目、公开演讲、写作)

3、持久的关系,即职业生态系统(职业生涯中与你相关的品牌和人,最耐用最有效的一种职场燃料。联系人、专家团:找到3-5个真正能称为导师的人,关键同事、支持者)

以上这些内容都是在我们离开某个环境后,可以携带走的自身优势,也就是招聘时所谓的经验,这在一个高度变化的社会环境里,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

(二)职业生涯中期

利用技能迁移,产生复利效益

现代社会的变化之快,导致我们的职业生涯很难从一而终,而此时,如果我们能把在第一阶段积累的职场燃料(职场中的基本生存技能)合理迁移导另一个行业或者环境中,便能更好地以不变的技能去应对万变的环境。

我们有时会看到外部条件差不多的两个人,在经历多次跳槽后,结果却千差万别。除却一些神秘因素的影响,其内部运作机制也存在很大差别。a不断变换岗位,但没有主体打造的观念,所以他的每一份经历都是不连贯不可迁移的,而b则是将积累的资源带到下一个场景中,人脉得以延续、能力得以升华,就像滚雪球一样,将人生的复利达到最大。

在财务中我们讲复利效益的关键是时间和利率,人生复利亦如此,但是对于现代人而言,想要静下心来打造复利并不容易。第一阶段说的很多技能,几乎都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提炼才能运用自如的,但是在消费主义和娱乐注意盛行的当下,随处可见的是《30天口语速成》、《10天读完100本名著》,这些模式的切入点,都是为了满足人们投机取巧的心,静下心来想想,你人生到现在所有自己所具有的技能,有哪一个是30天练成的,我们总是活在:我要,我立刻就要的浮躁中,所以那些愿意踏实努力的人总是能走的更远。

(三)如何看待工作收入

这里本来应该写职业生涯的第三阶段的,可是离我太远了,觉得写不好,还是留给大家自己去看吧。最后来谈一谈工作后该如何看待自己的收入。钱重要么,当然重要,但比钱更重要的是什么,是个体独立的第一桶金。这份钱包括:在你离职后维持你3-6个月正常生活水平的收入。这笔钱的意义在于,它可以一定程度上消除匮乏感,建立自信,我们最缺乏的东西总会最大程度影响我们的选择,如果没有这桶金,你很可能会在下一次择业时将薪酬放在首位,一旦这样,你和可能就看不到那些在第一阶段最重要、最应该积累的职场燃料。

在有了这桶金之后,再把所有焦点都盯着数字,就有很大问题了。我现在的工资收入有几项刚性支出:负担我学习新技能的费用,能让我每年去两三个地方走走,能拿出一部分去为自己和父母买一份保障或者做些理财而不影响正常生活。这几项预算是其他任何都不可以占用的。除此之外,虽然是女生,但在服装和化妆品上的预算,我可以适当削减。

我们作为还在积累时期的个体,要时常感谢所处的平台和环境,他担负着我们随时离职的风险、担负着盈亏风险,带给我们成长的可能性,不要觉得活干多了钱拿少了,你在现在的环境能输出并挣得多少价值,某种程度,就代表了你将来自身能获得多少价值。在宝万之争的时候是谁说过,现在拿走王石的一切,他仍然能给你一个万科。真正有价值的人,他自身就代表着货币,只是看他愿不愿意与环境进行交换,这也就是我常说的安全感。

结束语

在这个时间不会退后的时空里,我们和变化的场景互动着,一路走着、相遇着、告别着,每个个体本质都是孤独的。但是某种意义上,我们所有的经历也都内化成了我们,就像那句话说的,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见过的人形成的现在的你。

最后,先和自己相处,再和环境相遇。

2、有远见的父母,都有点心狠

有远见的父母,都有点心狠

文/jenny乔

1

成绩代表一切吗?

最近,孙红雷把这个话题推上热搜。

3月13日,教师官启军表达了如今教育的无奈:现在衡量一个孩子是否优秀的标准,就是学习成绩。

孙红雷随手转发力挺,并且感叹:学习成绩是一切吗?愚昧!

话一出口,就引起了热议,有人认同孙红雷的观点,觉得学习不是最重要的,也有人说成绩是普通人改变命运最直接的机会。

成绩,对一个家庭到底意味着什么,曾经有一部6分钟的短片《成绩单》刷爆朋友圈。

短片讲述了三个不同经济水平的家庭,却同样因为一张成绩单爆发了一场家庭危机。

这些家长中,有县城的餐馆老板,有大都市的白领精英,还有一心扑在孩子身上的全职妈妈,但无一例外,他们把一切都给了孩子,为了供孩子读书,起早贪黑,忙忙碌碌,想让孩子将来有出息。

他们可以忍受难缠的顾客、挑剔的老板、冷漠的丈夫,可却被孩子的一张成绩单彻底击垮。

很多人不明白,父母为什么对孩子的成绩有这么强烈的执念。

我想,不是为了面子,更不是为了养儿防老,而是担心孩子因贪图眼前的安逸,而在将来付出更大的代价。

2

孩子,最怕你后悔当初不曾拼尽全力

2008年,一个安徽考生在试卷上写满了自己的独立宣言,也因为这张0分考卷,成了网络红人。

可是,10年后,这个0分考生却又重新走进了考场,承认自己当初做错了。

这十年里,他辗转四方,做过各种苦工,组装广告箱、造井盖、包装产品,吃尽了苦头,每次换工作,都要格外留意学历要求,为此,高中毕业的他,屡屡遭遇挫败。

那时,他才发现,成绩无用论都是骗人的。所以,他又重新开始学习,想要弥补过去的遗憾。

记者采访他的时候,他说了一句话:“如果当时有人劝我,我一定不会这么任性。”

成绩虽然不是一切,却能阻挡你得到很多东西。

孙红雷的微博评论区里,有一个回复很扎心:

“作为一个初中毕业却有电脑天赋的人,想进华为、腾讯,可能么?”

这个世界很公平,你人生的每一步都是在为未来铺路。

孩子,我为什么苦口婆心地劝导你用功读书?

不是想要利用成绩去绑架你,而是为了你今后的生活能够拥有更多的选择。

世界上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我本可以。

世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只有日积月累的坚持。十几岁时所经历的困难和练就的毅力,才有可能使你拥有今后的成就。

朗朗的父亲郎国任在《我和朗朗30年》中讲述了儿子练琴的艰辛。2岁开始学琴,每天练习至少8个小时。

可对此,郎朗却很淡定:

有些能力的确是天生的,但是天赋并不意味着你会通过更少的努力获得更大的成就。人生是一步一步来的,走了这一步才有下一步。

最怕你在最好的年纪选择了安逸,可能要用后半生的岁月来弥补。

3

孩子,锲而不舍才是你的底气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成绩代表什么?

点赞最高的回答是:成绩是你对一件事的努力程度。

著名作家刘墉有两个孩子,都很争气。儿子刘轩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女儿刘倚帆是哥伦比亚大学的高材生。

刘墉一直坚持严父教育,培养孩子锲而不舍的精神。

他说:

成功需要很多因素,有些因素你无法掌控。比如你不能改变你的出身,人们的智商也是有差异的。但这些都不是成功最重要的条件,在我看来,许多人不成功的原因归根结底只有一个:还不够努力。

去年11月,世界十大奢侈舞会之一巴黎名媛舞会上,任正非的小女儿姚安娜首次亮相就刷爆朋友圈。

能参加这场全球只有20个名额的盛宴,让无数人羡慕。

可是,却没有人知道,姚安娜有多努力。她从5岁开始练习钢琴、书法、绘画。

9岁时把兴趣锁定为芭蕾舞,11岁去上海开始专业学习。

后来,姚安娜进入哈佛大学,主修计算机和统计,学业负担很重,每天只睡4个小时,但她一直坚持跳舞,才有今天舞会上的窈窕淑女。

她说,父亲虽然很厉害,但她并没有打算依赖父亲,只想靠自己的努力,换取真正的独立。

曾经,韩寒在高二退学,一石激起千层浪,给了那些成绩平平的孩子莫大的勇气,面对父母的教诲,挺直了脊梁:“不上学我也能有其他作为。”

可2018年1月,韩寒却在微博坦言:

退学是一件很失败的事情,说明在一项挑战里不能胜任,只能退出,这不值得学习。

值得学习的永远是“学习”两个字本身。

“学习”,不分地点环境,值得每一个人终身努力。

4

孩子,努力不一定有结果但一定有意义

生活里,有些孩子未必聪明过人,他们或许有自己的天赋和热爱的东西,但没有一种成功不需要努力。

伊能静的儿子小王子,3岁的时候就爱上画画,也很有天赋。

但孩子毕竟是孩子,所以在画得很累的时候,小王子也会说想在家里玩,不想再画画。

伊能静严厉地告诉儿子:

这个人生是你的,你负全责。神给每个人一样的天赋,有人愿意付出百分之百还心存感激,有人只愿意努力百分之二十还喊累,收回这个天赋的人从来不是神,而是你自己。

儿子显然听懂了,他开始坚持,最终成了一个灵气十足的小画师。

拍电影《我是女王》的时候,小王子一路跟着妈妈,知道妈妈早起晚睡,忙忙碌碌,也知道票房结果并不理想。

他问伊能静:“你难过吗?”

伊能静说:“不难过,因为妈妈努力过,也全力以赴了。”

努力也未必会成功,但它一定有意义。

电影《百万美元宝贝》里,主人公麦琪从小就觉得自己是垃圾,在餐厅当服务员的时候,打包客人剩下的饭菜,假装是给自己的狗吃的。

为了她唯一喜欢做的事,就是拳击,她攒钱到拳馆缴会费,找教练,终于打动了训练出无数拳王的教练。

在她终于经历了艰难险阻,和梦想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她却因为一次意外折断了颈椎,她祈求教练结束自己的生命。

教练愧疚自己教她打拳,这还不如让她做一个普通女孩。

老朋友安慰他,每天都有人死去,你知道他们最后一个念头是什么吗?——我从没有过机会。

但她得到了这个机会。你知道她的念头是什么吗?——我干得不错!

有时候,努力的结果未必如意,但那个曾经为梦想而努力的自己,就是最棒的奖励。

5

有远见的父母,多少有点心狠

人生的路,从不会一帆风顺,所以,有远见的父母才多少有些心狠。

曾经看过美国的一个广告。

一个小男孩在房间里偷看踢踏舞表演被爸爸发现。

第二天一大早,爸爸送给他一个盒子,小男孩兴奋不已,以为是舞鞋,可没想到,是一套跆拳道服。

随之而来的是每天艰苦卓绝的训练。

孩子不懂爸爸的用心,却咬牙坚持,直到赢得跆拳道比赛那一天,爸爸又送给他一个盒子。

男孩打开一看,正是自己心心念念的舞鞋。

很多人不理解这个爸爸的用心良苦,为什么要逼孩子去学他不喜欢的跆拳道。

可爸爸的一句话揭开了真相:我尊重孩子的兴趣,却不想让他觉得一切来得太容易。

股神巴菲特曾经对孩子说:“吃苦,会让人一生受益。”

所以,他教育儿子从小自食其力,步行上学,没有豪车接送,离开大学后也不给他零花钱,儿子创业,爸爸也不肯出钱。

股神的儿子悲惨到要去银行借钱,一度成为坊间流传的笑谈。

但巴菲特的想法却很有远见:你能过上什么样的生活,要看你自己的本事。

有远见的父母,多少都有点心狠,因为他们明白一个道理:

养育子女,从来不是让孩子吃饱穿暖这么简单,孩子未来要走的路还很漫长,他们最需要的是努力向上的力量,在坦途中茁壮成长,在逆境时也不轻易放弃。

父母未必都望子成龙,但每个人都希望孩子有一天能变成一个成熟独立的大人,能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

可是真正的自由,都很贵。

作家桐华曾经说:“人的一生就是不断付出和收获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里会逐渐形成两种人,一种人因为努力而成功,另一种因为懒散而失败。

成绩不是一切,但努力才有未来。一个人努力不努力,过的是截然不同的人生。

来源:亲宝宝育儿(id: qbaobao6)

3、有远见的父母,都带点绝情

有远见的父母,都带点绝情

文/国馆

父母爱孩子,本是最美好的感情。只是,很多时候,父母却爱得很急,看着稚嫩懵懂的孩子,恨不得一口将他们喂大,再立马将一身的知识与经验传授与他们。却忘记了自己的经验也是慢慢积累而来。

1

刚吃完晚饭的小威像往常一样,拿出绘画本,准备练习。而妈妈也像往常一样,搞好卫生便坐在孩子的身边,看着孩子给一栋小房子上色。

对刚上幼儿园的小威来说,填起来还真不容易,不是上错了颜色,就是不小心填到外面去了,看上去还真不算美观,小威却是自得其乐。

可坐在旁边的妈妈却急坏了,看着孩子把一栋房子填得乱七八糟,真恨不得抢过彩色笔亲自上阵,这对她来说不过小菜一碟。填到一半的时候,妈妈终于按捺不住,对小威指点起来了。

“宝贝,这个是填灰色的,不是黑色。”

“宝贝,你慢点画,画到外面去了。”

……

最后干脆拿过彩色笔,帮孩子填了起来,小威则呆呆地在旁边看着,一会功夫便将小房子涂好,看起来漂亮干净,简直天衣无缝。

画是涂好了,对孩子来说,却未必是好事。

妈妈看似帮助了小威,却影响了孩子独立探索世界的兴趣和能力,填错或是填得不好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兴趣,学会了用自己的眼光与思维去独立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为孩子打造一个以他们为中心,让他们可以独自'做自己'的'儿童世界'。”

孩子的思维总是机灵难测、五花八门,潜力远超乎我们的想象,父母给孩子一个任意驰骋的空间,对于培养他们学习兴趣、独立创新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妈妈的介入越多,孩子学习的兴趣就越低,发散创新的能力就越差。

2

一位北京音乐学院毕业的男生,人长得帅气,还弹得一手好钢琴,可谈了好几次恋爱,都以短暂分手而结束,分手的理由几乎一样:

男生幼稚得像个小孩,自己感觉像是他妈!

这一切都源于男生从小的家庭教育,不管大事还是小事,父母几乎是360°无死角地安排好。

小时候刚学会穿衣服的时候,缓慢而笨拙,一件衣服套了好久也没穿好,妈妈看不下去了,亲自动手,立马搞定。下次又是如此,三番五次,孩子便干脆躺在床上,等着妈妈过来帮忙,结果到了高中也穿不好一件衣服。

孩子刚学扫地的时候,妈妈抢过扫把;刚学做饭的时候,妈妈抢过菜刀;刚学洗衣服的时候,妈妈抢过衣服。孩子只需做一件事:弹钢琴,当然是在父母的陪同下。

孩子读大学的时候,本可以开始独立的生活,走上心智成熟的旅程,但父母却觉得孩子不会照顾自己,来到北京与孩子一同生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成长过程中所尝试做的事情,就应该让他们去做,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孩子独自做一件事,是培养其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的重要手段。哪怕稍有危险,也不必过度紧张,战胜困难,也是孩子需要学会的一项本领。父母帮得越多,独立性就越差,依赖性就越强。

3

白岩松小的时候家境并不好,家里并没有适合小孩的读物,于是就读大人的书,还用母亲的阅览证到处借书看。很多人对此有质疑,但白岩松的父母并未干涉。

不知不觉中就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并且伴随一生,为他的成功之路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多年后,白岩松仍然十分感激地说:“非常幸运的是,我在童年的时候,母亲没有阻拦我阅读各种各样的书。”

对于自己的孩子,白岩松也同样如此。他的孩子最开始阅读的大部头竟然是武侠小说,他也并未干涉。看完之后,孩子对明清两个朝代的历史产生了兴趣,于是就去找相关的历史书来阅读。

小小年纪,阅读量就比同龄人高出了数倍,更重要的是养成了良好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白岩松说道:“自然生长,不要打扰孩子的兴趣。”优秀的父母往往有旁观的自制力和定力。

我们常常容易轻视孩子的直觉和判断力,对孩子的想法或是做法不屑一顾,情不自禁便以智者的身份强势闯入,要么唠叨指点,要么代而为之,甚至横加干涉。

然而,孩子比我们想象中更聪明、更有潜力。更重要的是,在孩子的独自探索中,他们培养了兴趣、学会了思考、懂得了独立、尝试了创新,并将这些优秀的品质日积月累,积水成渊,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其实,旁观也是一种爱,一种更具智慧的爱。父母能做的就是替孩子扫除路上的危险,至于如何探索世界,那是孩子自己的事。

4、有远见的人,都有点心狠

有远见的人,都有点心狠

文/松风

1

对坏人心狠,才能远离烂事

我表叔是个别人嘴里的“大善人”,最见不得有人来求他。

以前有个亲戚找他借钱,刚喊了两句苦,他就老老实实把压箱底的钱拿了出来,完全忘了自己家里也就刚刚够糊口。

后来自家有事需要用钱,他却拉不下脸去要。最后好不容易张了口,那个亲戚一哭穷,他就没辙了。

可问题是,那个亲戚前几天还晒出了全家去国外旅游的照片。

有人笑他傻,他就自我安慰道,吃亏是福啊。

虽然表叔能想得开,却让一家老小跟着他,把日子过得苦哈哈的。老婆经常为了钱的事跟他吵架,孩子也跟他不亲近。

有句话一针见血:“对坏人心软,就是对自己残忍。”

过于心软的人,看似是善良,其实是糊涂。为别人付出了这么多,却把自己的日子过得一团糟。

而那些活得明白的人,在为人处世中,都有点“心狠”。

就像《都挺好》里的苏明玉,从小在家里饱受排挤,长大后就干脆跟家里断绝往来,自立门户。

母亲去世了,她出钱一手包办葬礼,却没流一滴眼泪;二哥打伤了她,她坚持要报警,直到二哥当众道歉为止。

虽然有人说她心狠,却不得不佩服她的魄力:就算别人再怎么作妖,她也很少受影响,照样把日子过得风生水起。

反观《欢乐颂》里的樊胜美,一边哭着抱怨家人拖累了自己,一边又继续替家人擦屁股。循环往复,无法自拔。

对于那些消耗你的烂人烂事,对于别人不合理的要求,不妨学着“心狠”一点,该拒绝的拒绝,该拉黑的拉黑,不是我的一分不要,是我的一寸不让。

不必扭扭捏捏,拉不下脸,反正那些总让你为难的人,也不是什么好人。

2

对孩子心狠,才能助他成长

bbc纪录片《生命之旅》里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白颊黑雁是一种善于飞行的鸟类,每小时能飞行80公里,因为它们从小就受到严酷的训练。

小黑雁出生后不久,就会被爸爸妈妈带到几十米的悬崖边上,一只只排着队跳下去。

不敢跳的小黑雁,也会被爸爸妈妈催促着,扑棱着柔弱的翅膀,跳下万丈深渊。

跳崖的小黑雁存活率不到一半,只有活下来的那些,才能掌握过硬的飞行技能,将来离开了父母,也照样能活得很好。

《战国策》有句名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不是为孩子包办一切,而是帮助孩子靠自己的力量成长起来。

著名作家刘墉说过一段话,发人深省:

孩子不懂得珍惜,因为孩子已变成笼子里的小鸟,天天等你喂。首先他无法独立,其次他觉得你是欠他的,你到时候就该喂他。

所以家长常常觉得孩子不懂感恩,不会回馈,却不知道这种情况是父母宠出来的,孩子已经失去了爱的能力。

老话说“慈母多败儿”,你对孩子太心软,孩子一哭闹就妥协,看似是爱他,其实是在慢慢毁掉他。

就像歌唱家李双江的教子之道:“不打儿子,舍不得,还没有打,自己的眼泪先掉下来了。”

舍不得管孩子的李双江,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儿子进了监狱。

孩子闯了祸,你不严加管教,将来他只会把祸越闯越大;

孩子不肯好好学习,你不逼他一把,他以后走进社会就得处处碰壁;

孩子好吃懒做,你不让他知道生活的艰辛,日后他不仅不懂感恩,还会加倍向你索取……

没有孩子喜欢吃苦,但作为父母,宁愿让孩子先苦后甜,也别让他先甜后苦。

玉不琢,不成器。现在对孩子心狠一点,让他吃点苦头,得到历练,孩子将来才可能有出息。

3

对自己心狠,才能越变越强

看过这样一句话:

想要放下一个人,先狠心放下你的手机。

想要戒掉一种瘾,先狠心拔掉你的网线。

放下手机、拔掉网线说起来不过是芝麻小事,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却寥寥无几。

原因很简单,安逸的生活人人都喜欢,没人愿意给自己找罪受。

就像有些人说的: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很舒服。

看书学习多无聊,不如打局游戏爽一爽;

每天加班多辛苦,不如刷刷抖音乐一乐;

好不容易到了周末,更不要亏待自己,在床上赖到下午也挺好……

这些低质量的“垃圾快乐”,让你沉浸在岁月静好的错觉里,得过且过,蹉跎时光。你收获了短暂的快感,却付出了长期的代价。

某一天你会突然发现,当初那些与你差不多的人,已经把你远远甩在了后面;

别人增长的是见识、能力和金钱,你增长的却只有年龄、体重和贫穷。

要想人前显贵,必得人后受罪。那些能在各行各业做出成绩的人,对自己都有点“狠心”。

被称为“何仙姑”的超模何穗,为了保持完美身材,不仅严格控制饮食,更把健身房当成了家,从跑步、羽毛球到瑜伽,每天至少训练2个小时以上。

她的社交媒体上基本都是健身照,平时最喜欢的娱乐方式就是跟朋友们玩扑克牌游戏,抽到什么就做相应的运动。

过硬的专业能力,让她连续8年登上维密的舞台,惊艳世界。

反观另一位模特,成名后就开始不停接综艺、晒美食,玩得不亦乐乎,不愿再费劲健身和训练。

没过多久,她就摔倒在了舞台上,成为众人眼中的笑柄。

你若不心狠,谁替你坚强。表面的风光背后,藏着流不完的汗水;所有的成就背后,都是苦行僧般的自律。

对自己太心软,不断放低要求,就是在给自己挖坑。即使现在能享受一时的安逸,也一定会在未来的路上狠狠摔一跤。

对自己心狠一点,你才能在逆境中不断成长,不断强大。即使遇见再大的风雨,你也能无惧无畏,从容面对。

4

《马男波杰克》里有句话:“如果你想要活下去,那你就要狠下心来。”

强者之所以成为强者,就是因为他们敢于狠下心向自己“开刀”,切断无用社交,远离垃圾快乐,逼着自己走出舒适区。

世界其实很公平,所有的收获都必须先付出,所有的得到都必须先失去。

要想活出自己的风采,就别再内心软弱,得过且过。

该断的东西断,该狠的时候狠。勇敢跨过障碍,果断切除懒癌,才能创造新的未来。共勉。

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