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庐山真面目造句
庐山真面目造句
1、如果你有足够的聪明或学会这些恋爱的方法或技巧,还是可以识破他们的不良企图或看穿他们的庐山真面目。
2、这部片子仅仅五星期就拍完,大部分场景设在一座办公大楼内,全片叙述一名谐星受雇冒充一位庐山真面目从未被员工看过的公司老板。
3、号称如‘海豚一般敏捷’(尽管看起来更像一头逆戟鲸)的私人潜艇,首次亮出了它的庐山真面目。
4、亚丁海勒酒吧的村民们曾经听说过新驻扎的阿富汗军队,但是直到两个月前还从未见过部队的庐山真面目。
6、如果他真是一个可怜虫的话,难道我们会要求他把自己的庐山真面目和盘托出吗?
7、这座雕像几经破坏,已经难见其庐山真面目了。
8、政府不想把纳税人的钱打水漂,给那些“僵尸”企业,它们早就资不抵债只是还没有露出庐山真面目而已。
9、百度网络交易平台“有啊”终于向网民露出其庐山真面目。
10、资产评估要再现“庐山真面目”佟咚目前,随着企业改制的深入推进,资产重组和产权流动进程的加快,资产评估已成社会各方普遍关注的焦点。
11、交易平台首批万名卖家入驻正式开始,这一酝酿长达一年之久的购物平台终于露出了它的庐山真面目。
12、对于这洞窟神秘的诡异传说,人人都想一窥庐山真面目。
13、久闻阿里山的日出云海,今日一见卢山真面目,果然名不虚传。
14、但如果有一个严格预算约束,任何前往会场观看了其喜欢的球队的庐山真面目,()看着他们在电视和欢呼他们到底是兴奋,而坐在迎来就软。
15、资产评估要再现“庐山真面目”。
16、我们住在她那却不知庐山真面目。
17、直到现在,还没人能揭开库姆斯的庐山真面目(包括《华尔街日报》在内),尽管他要接班的是投资界最引人注目的职位之一。
18、我们只能等待三星正式发布才能一窥其庐山真面目。
19、甚至有传闻称,为了试图阻止自己的出生证明文件被公诸于众,奥巴马已经花费了数百万美元“封口费”,甚至就连夏威夷州长也无法见识奥巴马出生证明文件的庐山真面目!
20、尽避老王百般掩饰,但他奸诈的庐山真面目依然被识破了。
2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2、如今我才看清他阴险奸诈的庐山真面目。
2、本来面目造句
本来面目造句
1、这种“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做法,不能真实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
2、直到“举鼎”之后,徐策看他已长大成人,勇武过人,已具备了为父报仇的条件,便借着让他观看薛家历代真容,启发他为父报仇的意志,直到这时,徐忠才不是徐忠,恢复了薛蛟的本来面目,时间的“跳越”才得以“名符其实”地最后完成。
3、我们考据这些材料是为了证明我们无产阶级的真理,证明历史的真理,找出历史的本来面目,找出历史的发展规律。
4、鲁迅为曹操“翻案”,为被诬蔑、咒骂的法家翻案,就是要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
5、如果说在从前的时代里,人们只能以那样怪诞的故事来寄托自己的心思,而在人民的时代来临的时候,马克思主义的武装,共产主义道德的教育,许许多多的文字档案,各种各样的回忆录,却使得还历史以本来面目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了。
6、契诃夫强调,现实主义必须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
7、日本民俗学家后藤兴善先生说:“在民俗学上,决不否定文献记录作为资料的价值,但是要把文化较低的,落后的庶民的实际生活作为研究的第一位资料,要把采集这些资料作为民俗学的第一步活动,从这里可以看到民俗学的本来面目。”
8、尽避该书没有直接地、有意识地做再现实践唯物主义的工作,但它在探索恢复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本来面目的工作中做了一些具体工作,因而称得上是实践唯物主义研究中的重要的部分。
9、由于对文件作了系统的学习,使他们认识到,党中央对毛主席、毛泽东思想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这样做,正是为了恢复毛泽东思想的本来面目,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
10、这个贪污犯的本来面目,已经被揭露出来了。()
11、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给以恰当的说明,这怎么能说“贬低了民主的意义”呢?我们把民主作为手段来看待,并不轻视民主,相反,我们是十分重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
12、这一润色,留传固然留传了,但可惜的是一定失去了许多本来面目。
13、戴氏毕竟是一位史学家,他以一己之命寄托在天下之命上,可谓还其史家的本来面目。
14、因此显然不是表现古人才能运用已有行当,表现古人才需要夸张和虚拟动作,也不是表现今人则不能运用行当,更不是只用生活的本来面目才是“真实”的。
15、铁木真见她很美,有意收她作后房,笑着说道:“那么就让你看看我这只巨鹰的本来面目吧!”
16、研究历史,就是要弄清过去事情的本来面目,才能温故而知新。
17、热心探索宇宙秘密的何高川教授,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一定要设法查明神秘的“法埃顿”古星的本来面目。
18、故一切的分类,如纲、目、科、属、种等概念,都属人为的规定,不能从根本上反映生物界的本来面目。
19、国家制度在这里表现出它的本来面目,即人的自由产物。
3、不识庐山真面目全诗
不识庐山真面目全诗
《题西林壁》
作者:苏轼
原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
1、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2、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侧:侧面。
3、各不同:各不相同。
4、不识:不能认识,辨别。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5、缘:因为;由于。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诗意: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赏析: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心中所想)。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
4、不识庐山真面目造句
不识庐山真面目造句
1、这个产品看起来并不显得光彩夺目,但功能却是相当的齐全,真是有点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味道。
2、用力学的理论分析它,才会露出它的庐山真面目。
3、要不是朋友介绍真看不出来这位赫赫有名的千万富翁,低调的让人不识庐山真面目。
4、最近一直在听人推荐这本书,现在终于可以一见其庐山真面目了,呵呵!非常感谢!
5、当老师看到我们正在读书时,老师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但这并不是我们的“庐山真面目”。
6、最终,我们将第一次从量子理论中揭开时空的庐山真面目。
7、这样的人很难看清自己的庐山真面目。
8、中国不愿意展示其潜艇的庐山真面目。
9、记者趁此机会,终于得见这位“房地产大鳄”的庐山真面目。
10、我先生和我两人吃力地爬上山,才得以一窥这种大名鼎鼎花朵的庐山真面目,不过,辛苦是值得的。
11、基因塑造出我们的庐山真面目。
12、两战两胜不丢球,但始终有人坚持认为荷兰还没露出庐山真面目。
13、我在知识的海洋中,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