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飞轮观后感_建党伟业的观后感

1、绩效飞轮观后感

绩效飞轮观后感

“千斤重担万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让我更清楚地认识了自己的职责,也让我明白管理就是管人,管着员工有条理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完成每一个任务,这些都是我从李践老师讲的《绩效飞轮》一课中学到的。李践老师讲的:没有数字量化的绩效等于无效,所以我这次把2009年的计划做了一个数字表格,在我做表格的同时也领悟到一个道理,那就是:表格能引领方向,表格让我对明年都有了目标,做事也有了激情和希望,但是,只有表格数字而不去努力也是空口说白话,所以我决定用《绩效飞轮》方法拟定了明年的计划,做生产也需要数字和绩效,以下是看了《绩效飞轮》后的感想。

一、“时间不等人”这句话每人都知道,但能把时间合理利用的人不多;“时间就是金钱”在最短的时间内创造更多地利益,那才是时间的重要性,所以我们要想把时间掌握到自己手中,必须要从大化小,年化月,月化周,周化日,然后把每日的产量和任务完成,如果今天没完成,那么明日必须要想办法补回,争取做到每日完成100%,那么每周、每月也就可以完成。

二、谈到产量,我想做生产的人都会为此而头痛过,上级领导用了各种方法来提高我们的产量,让我们对产量有更多的认识和提高的方法。为了提高产量努力,我们做班长也应该用同样的方法让车位员工努力完成产量。首先,我们要把当天的产量用数字方式传达给员工,让他们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在一天的时间里,我们要分3次去追问完成情况。第一次是早会;要让他们明白抓早不抓晚的道理,如果早上没有做好,那么你下午也会很紧张,甚至完成不了,“万事都要先有一个好的开端,这样就等于成功的一半”。下午开会时进行第二次强调产量;开会前要了解各工序的流程,是否出现流水缓慢或中断等问题,如果出现这种问题,必须要想办法调整。第三次是下午下班前追问;这样能更好了解本日的完成情况,并采取必要措施来改善和完成任务。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李践老师所说的:“没有检查就没有执行力”的意思,还有“一个好的激励机制,可以让白痴变天才”所以在我们检查过程中也要给员工一点鼓励,让他们更有自信、更努力的完成任务。当然,每个人都能完成,那么今天的产量也就可以完成。要让产量稳定,不断提高,最主要的是要培训人才,培训出来的飞机手越多,产量也就越高、越稳定,为公司创造的利润也就越多。

三、我们的绩效从那里来?员工的绩效又怎么计算?就是用产值来衡量。()一个企业主要是靠利润来支撑整体的运作,而我们的工资主要是靠产值拿提成来体现,计件员工的工资主要是靠完成产量多少来计算,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和提高产值,没有产值公司也没有利润,我们也没有工资,要想提升,就要想出“如日中天”的好方法。

四、李践老师说:企业要做到认真、快、坚守承诺。所谓认真就是品质,一个产品要想在市场上受到欢迎,必须要品质好。因此,我们在生产过程中,要让员工养成互检、自检的良好习惯,把品质放在首位,在品质良好的情况下再加快我们的效率,在质量保证前提下提高产量,这样才能得到客户的信誉,也是我们要坚守承诺的原则。

五、“7s”就是我们的作风,也是最基本的原则。企业有了作风就显得规范,更能显露出一个企业的文化,一个班组良好的工作环境,整齐的生产设备、统一的厂服、积极的工作气氛、热情的团队精神,这就是良好作风的表现,也应证了“要管理首先管好作风”的真谛。

六、一个企业最主要的条件就是:要有优秀有能力员工,能为公司创造利益的员工。我认为,优秀有能力的员工都要先了解厂规厂纪和奖罚制度,在没有了解规章制度之前不可以进班组或部门工作,就像李践老师所说:没有规矩,何以成方圆。所以每个员工都要明白和遵守厂规,这样公司才能形成一个大的轨道,我们做班长,经常要面对员工,一定要让每个员工学到最好的经验,挣到更多的钱,让她们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对公司有感情,这样才能保证员工不流失,保证一个班组的上升势头。

2、建党伟业的观后感

建党伟业的观后感(一)

今年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万众瞩目的献礼电影《建党伟业》终于如期公映了。今天我十分荣幸观看了这部电影,使我得以重温那段激动人心的历史,再次感受革命先辈在那段峥嵘岁月里的热血与激情,感受他们对共产主义事业崇高的信仰和不懈的追求。

《建党伟业》这部电影所叙述的故事自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拉开的辛亥革命开始,至1921年6、7月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时止,虽然这短短的十年时间里在历史的长河里或许只不过是一瞬间的功夫,然而这十年又是极其不平凡的的十年,在这十年里,许许多多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走向的著名事件都发生在这十年,比如: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护法战争、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等,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真正称得上是“风雷激荡”、“巨变迭起”。虽然历史事件众多,知名人物众多,然而电影《建党伟业》却以时间的先后顺序为脉络,以不同空间发生的历史事件为故事的着眼点,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娓娓道来,精彩绝伦,引人入胜。可以说整部电影删繁就简,详略得当,节奏合理,看到悲壮处让我禁不住扼腕长叹,如国民党先驱宋教仁先生在上海火车站遭遇特务暗杀身亡,壮志未酬,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看到紧张处直让我为剧中人的命运直捏一把冷汗,如年轻的朱德率军在棉花坡与吴佩孚的激战;看到哭笑不得处直让我感慨莫名,如张勋被溥杰戏弄,在皇宫里丑态百出地放风筝;看到动情处让我情难自已,眼眶濡湿,如蔡锷与小凤仙车站离别情景,蔡锷将军貌似平静地与小凤仙话别,然而那缓缓流下的眼泪却已经无声地告诉小凤仙,他是怎样一个重情重义的将军!看到温馨处让我心生羡慕,默默祝福相爱的人幸福绵长,如年轻毛泽东与杨开慧的简单婚礼,毛泽东坦诚告诉自己的新婚妻子:“做我的媳妇,是要吃苦的,跟了我,从此就没有了安生的日子……”,然而杨开慧却无限深情地回答他:“我愿意。”最简单的台词却道出了最真挚的爱情,让我焉能不深受感动?!

最让我感到血脉贲张、激动莫名的电影桥段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全面失败,日本全面接收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利益,消息传来,举国震动,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终于把满腔爱国热情迸发出来,他们以无所畏惧的姿态走上街头,高呼着“爱国无罪”、“革命万岁”等口号示威、游行,继而火烧赵家楼、痛殴卖国贼;青年学子的拳拳爱国心震撼激扬、感昭日月,不仅在视觉上冲击着我,更在在心灵上感动着我,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就这样以其独特的魅力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之中,凝固在浩浩的历史长河之中了。

最让我肃然起敬,钦佩动容的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全国各地的共产主义组织分别推荐代表奔赴上海召开会议,这些青年才俊怀抱着共同的理想和主义走到了一起,他们在中国的大地上共同缔造了一个全新的政党,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历史时期,这个叫做“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成立之初只有五十多名党员,他们为了召开一次会议还得东躲西藏,谁又能料到,这个年轻而力量单薄的政党,却在二十八年之后成为新中国的执政党,带领全国人民从此走上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道路!

通过观看这部《建党伟业》,我们再一次形象地认识到,在当时的旧中国,无论是封建王朝还是北洋政府,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其他民主党派,无论是议会制、总统制、还是君主立宪制,都救不了积贫积弱、处于列强环饲的旧中国,在那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无数仁人志士在黑暗中探索,在探索中思考,最终他们发现,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人民的不二选择!

影片的结尾真美啊:在那水气氤氲、朦胧迷离的嘉兴湖面上,年轻苗条的王会悟身着粉色碎花旗袍,手撑油纸伞坐在船头上,为这群焕发着年轻活力的共产党人放风;船里面,先是一个人,继而是一群人的声音,他们缓缓唱起铿锵有力的《国际歌》,打破了这山水江南纯朴的宁静,历史的传奇在山水中若隐若现……

一路曲折一路歌,从当年建党之初的五十多名党员到今天拥有将近八千万党员,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九十年的风雨历程。这九十年是不平凡的九十年,是可歌可泣的九十年,是丰功伟绩的九十年,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我为中国共产党所取得的成就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观看《建党伟业》,重温中国共产党建党那段峥嵘岁月,感受革命先辈崇高的信仰,以及他们为了自己的崇高信仰而执着地去努力奋斗,使我再一次深深地被他们的革命精神所感动,自己的理念信念也得到了洗礼,思想境界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最后我想诚恳地说一句:《建党伟业》真的是一部好看的电影,一部让你感动的电影,一部成功的电影!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品味眼前幸福的人生!

建党伟业的观后感(二)

电影《建党伟业》为什么要召集包括周润发、刘烨等178位知名演员参演的答案,或许在韩三平导演的共产党员与时俱进的立场中可以找到,更可以在一亿票房的预期中找到。《建党伟业》继《建国大业》后,又一部集两岸三地众多明星的“主旋律”影片即将被主旋律推向世界,“展现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以毛泽东、周恩来、李大钊、陈独秀、蔡和森、张国焘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中心”,“讲述了他们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为国家赴汤蹈火的精彩故事”。这些故事用光影色彩和明星脸蛋串连起来是不是值一个亿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认知影响是巨大的,尤其对后代们。当然,作为90周年献礼片,也许,至少主创人员要的正是这个认知影响。于是,我们也只好被主旋。

60多年前的1949,国际上“中国人来了!”的惊呼是基于一个事实,中国共产党是坚决主张民族平等,国家平等,人与人平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勿可置疑,60多年后的今天,国际上又响起“中国人来了!”的惊呼,但似乎不仅仅是基于中国成为美国的最大债权国。世界,与我们自己,都有着艰难的中国思考。

最新的思考答案来自即将卸职的美国防长。香格里拉对话在新加坡开幕前夜,6月2日,前往与会的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在专机上对随行记者们大谈中美关系,软中带硬又踌躇满志。一方面称“美国不想遏制中国发展”、“中国现在是将来也是全球性力量”;另一方面他警告中国“不要学习苏联”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并重申美国的军费缩减不会导致在亚太地区军事力量的削弱。盖茨将在本月底从防长位置退休,他说自己对在布什、奥巴马政府任职期间中美关系的发展“感到满意”,但中美军事关系仍有“发展空间”……盖茨先生也许是理想主义的民族英雄,或者是美国精神的精英中的精英,所以在中国不挑战美国霸权的余音未消时,居安思危,向中国发出警告。惜夫,时也,势也。

二战结束美苏冷战,到80年代保守派里根上台前,基本上为苏联不断主动进攻美国被动防守。苏联在世界各个地区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展开斗争,不断给美国巨大压力。在欧洲、中东、非洲、亚洲等诸多地区取得优势,甚至美国被苏联枪逼家门,出现了古巴导弹事件。现在,一个快要成为定式的思维弥散在全世界,美国用军备竞赛拖垮了苏联。但历史是,里根上台后,作为强硬的右翼保守派,虽主动展开行动,利用因为军备竞赛苏联经济出现持续的大规模失血,利用苏联违背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大搞霸权主义,甚至为敌中国等等与美国斗争的逆向因素,的确扭转了当时美国在冷战中处处被动的局面,但离“战胜苏联”或“拖垮苏联”都非常遥远。苏联最终垮在何处,美国也许是最权威的主旋律解读所在。“抛弃共产主义而自由化”,戈尔巴乔夫获得诺奖的“贡献”,被许多美国学者认定为苏欧崩溃的根本原因。“失去信仰的苏联根本没有资格成为美国的对手”,经济手段只是战略格局中的战术。世界由多元构成,但人却始终由两元构成,精神加物质或物质加精神,最终统一在多元和谐必先两元和谐这一基础上。

盖茨先生无疑代表着美国精英的中国思考,警告中国不要学苏联时的傲慢显然不属于个人性格。但他忽略了逻辑前提,现在是谁在学苏联?虽然美国自身经济问题非常严重,但是其军费开支始终占gdp比例高达4%以上,而中国只有2%左右。当然这不足以反映问题的实质。军备竞赛在某种情况下不一定是坏事,你们美国对苏联的胜利不是从当年一直证明到现在吗?军备竞赛只对失败者是坏事,或失控的全面军备竞赛才是坏事,这不该在美国思维之外的常识,盖茨先生拿来幽默真正是绝对幽默!美国在中国周边“不断军事靠前部署”,压迫遏制中国,甚至由希拉里不断向中国放狠话要中国放弃“徒劳”,是为了给中国人民民主自由?不是重要原因之一是美国当下急需降低军费开支恢复经济?军备竞赛在有利于美国军工资本集团利益的同时,也对美国整体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中国思考在这里更容易与美国思考质换。当前的时与势,恰恰是中国发展军事力量,将刺激美国军工资本及右翼势力逼迫美国政府加大军费投入,或降低美国政府减少军费投入的努力,奥巴马更加欲哭无泪——这必将损害美国的根本利益。中国当然不应该学苏联,解决好国内民生、民主始终是建党之伟业,不顾自己现实与美国展开全面的军备竞赛的做法肯定是疯子,但放弃发展军事力量肯定是傻子。笔者从美国思维中得到的启示是,或许中国在近些年里高调的、有限度的发展军事,在前沿领域,及美国军费开支的某些大项目上加大刺激美国的力度,甚至展现一些美国不得不花大钱来进行竞赛的军事装备、军事领域、军事体系,迫使其增加或保持相应投入,使美国无法有效降低军事投入,拖延美国经济复苏速度,也许一二十年后,中美有一个真是前“苏联”!

90年的建党伟业,让共产主义幽灵在万众心中徘徊。中国同世界都无法逃避的艰难的中国思考,从921年一直延续到现在。

建党伟业的观后感(三)

影片上映的第二天,公司便组织员工观看了《建党伟业》这部建党90周年的献礼影片。影片讲述了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十年。

在这十年间发生了许多值得国人永远铭记的事情,涌现了许多名留青史的风云人物。武昌起义、清帝退位、二次革命、新文化运动、袁世凯称帝、护国运动、张勋复辟、护法运动、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这些国人耳熟能详、如数家珍的历史事件曾使我们愤怒过,哀痛过,无奈过,彷徨过,兴奋过,期待过但却没有亲身经历过。而今这部影片真实再现了那段风云变幻、令人可歌可泣、中华民族在苦难中抗争奋斗并逐渐进步的历史。让我深切体会到一代仁人志士、热血青年激荡的爱国之心和中国共产党建党道路的艰辛与历史必然。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作为战胜国,却要在巴黎和会上接受屈辱条件,中国人民两千年被封建压制的怒火终于爆发了。()“五四”运动从北京大学学生开始,发展成一场波及全国工人、学生、知识界的广泛范围的爱国运动,示威、游行、火烧赵家楼,痛诉卖国贼,一幕幕震撼激扬的爱国场景展现在观众面前,视觉、听觉上的感染力犹在眼前。

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亲自参与领导了“五四”运动,他们从扫除封建旧文化、建立科学新文化,高举科学、民主的伟大旗帜,教育工人、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吸取俄国革命成功经验,站在历史的潮头,为推动中国革命进步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建立了不朽功勋。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绝不是偶然的,是中国历史进步的必然,也是中国革命觉醒的重大标志。1921年7月23日,13名当时代表全国各地党组织的优秀代表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何叔衡等,来到上海举行了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重要的会议——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一大”代表了当时全国50多名党员,但它是中国革命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情,它宣告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肩负起了拯救中华民族的重任,担当起领导全国人民推翻封建旧制,建立民主、自由、文明、进步的、人民大众当家作主的国家的历史责任。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就是一个青春、激情、奋斗、献身的故事。在那一代年轻人的身上,担负着救亡图存、改写历史的大任。正是这批年轻人,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描绘出了新生的中国,谱写了一曲瑰伟壮丽的文明之歌。虽然他们也曾迷茫和彷徨,但他们有着顽强的意志和为国家赴汤蹈火的精神。

犹记片尾时,共产党员代表们在红船上开完会以后,站起来合唱着《国际歌》时,大家的眼睛都噙满着幸福泪水,他们的双眸炯炯有神,充满着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殷切希望,令人感动。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都是他们当年的奋斗和努力所创造。党是中国人民坚强的臂膀,是中国的中流砥柱,是中国人民的脊梁。我会一直抱着感恩的心努力工作,跟随着党的步伐,向着正确的方向一路前进,为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中国机长观后感

《中国机长》观后感(一)

文/王凯琳

今天我和妈妈利用下午学校放假的空闲时间去看了一部电影——《中国机长》。

我应该都知道《中国机长》是一部空难影片,这部影片是根据川航3u8633航空事故改编。讲述了川航3u8633民航机组成员与119名乘客遭遇极端险情,在万米高中直面强风、低温、座舱试压的多重考验的故事。

川航3u8633航班的成功降落,确实是航空史上的一次值得铭记的事件,在8633航班从失联到安全降落的过程中,指挥部门迅速作出反应,安防人员、医务人员等严阵以待,乘务人员积极维护秩序。机长及副驾驶员在人类的体能边缘挑战自己,完成使命与担党的一系列的配合才能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

在灾难面前,我们人类表现的那么脆弱,却又是那么的强大。每个人都肩负着家庭的责任,每一个岗位都肩负着国家的使命。所以请珍爱生命,敬畏岗位,敬畏规则。

《中国机长》观后感(二)

文/玉妮

迎国庆,欢度佳节。陪伴家人去电影院看《中国机长》电影。

机长刘传健临出发前,向六岁的女儿承诺,晚上回来,为她过六岁生日。

重庆飞往拉萨3u8366次航班,在飞行过程中遭遇高压气流影响,致使飞机驾驶室前窗外玻璃炸裂,飞机机身颠簸震荡,119名乘客及9名乘务人员命悬一线的故事。

飞机驾驶室挡风玻璃被吹掉的一刹那,副驾驶员徐奕辰,腾空而起,上半身被悬挂机仓外。9000米高度,零下40度啊!风呼啸着,怒吼着,仿佛倾刻间要吞噬徐奕辰的生命。好在,他紧系安全带,机长一面应对突发情况,一边用手拽住徐奕辰。

飞机出现险情,牵动着地面上无数人心,打开绿色通道,拯救飞机的感人场景。到处都是呼叫“3u8366”,心弦紧绷,牵挂重重,传递着工作人员之间的大爱无彊,生命对生命的呵护与尊重。

飞机获准飞向成都后,失联了。电闪雷鸣,乌云滚滚,高压气流等恶劣气候,造成了飞机一直在盘旋,不敢突破密布的乌云,像陷入“八挂阵”似的。

机长陷入回忆,女儿过生日的场景,女儿天真的笑脸。那一刻,我泪流满面,人在突发意外时,所暴露的情感,是心灵深处最真实的牵挂,心心念念的都是自己的骨肉啊!也是支撑机长拼命博击困难的唯一勇气!

千钧一发时,是机长的女儿唤醒了机长,一定要活着回去,一定要陪女儿过生日。机长强大的心理素质和长年累月积累的经验,临危不惧,当机立断,从云层变化中找出一条缝隙,穿越过去。冰雹噼呖啪啦砸在身上,闪电一次又一次划破耳膜。

乘客们惊慌失措,恐惧不安,满眼绝望,满心祈祷。乘务人员温馨提示“请带上氧气罩,保持正常呼吸”并且帮助所有的人戴上氧气罩。

当行旅箱飞了出来,乘务人员也飞了起来,重重地落在走廓道上。乘客们像沸水里的鱼,拼命挣扎着,尖叫着,怒吼着,欲冲向驾驶室。乘务人员强忍着不适,不断安慰狂燥悲观的乘客。“我们是受过专业训练的,请您相信我们”一位老革命军人,一声吼,“听从指挥,稍安勿燥”。

瞬间,平息了一场闹剧。乘务人员继续宽慰大家:“我们也是人,我们也有自己的家人, 我们的父母在等着我们,我们的儿女也在等着我们”生死关头,见证了人性的温暖。彼此站在同一条战线上,鼓励,关怀,慰问,竖起一个个大拇指。

机长凭借高超技术,冲出群山空压气流,历尽艰辛,终于降落成都机场。保证了128人生命安全,扭转了意外险情。真的是死里逃生,惊心动魄啊!

什么是爱国教育?怎么才算爱国?没有国就没有家,国家的幸福是通过一个个家庭幸福来展现。在灾难面前,凝聚一心,齐心协力对抗灾难,战胜险情,就是最好的报效国家,热爱祖国的方式!

影片后显示,这是2018年5月14日真实事件改编。震慑人心,劫后余生啊!

影片里,有无数感人的画面,传递着爱,传递着正能量。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变得格外美好!

尤其危难之时,处处彰显着祖国的强大,团结,勇敢,奋斗的精神面貌!值得拥有的一部爱国电影!

《中国机长》观后感(三)

文/云仙子

今天下午,冒雨去观看电影《中国机长》。电影院里熙熙攘攘,人头攒动,绵绵秋雨也阻止不了人们观影的热情。

电影《中国机长》根据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成功处置特情真实事件改编:机组执行航班任务时,在万米高空突遇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脱落、座舱释压的极端罕见险情,生死关头,英雄机组的正确处置,确保了机上全体人员的生命安全,创造了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迹。

《中国机长》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张涵予主演的机长原型就是四川航3u8633的“英雄机长”的刘传健。在万米高空风挡玻璃突然爆裂,驾驶舱瞬间释压,气温降到零下40度,大量机载自动化设备失灵,副驾驶半个身子被“吸”了出去。

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机长刘传健凭借自己的沉着冷静、精湛的专业技能、扎实的操作功底,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全飞机119名乘客的高度责任感,与全体机组人员并肩作战,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冲破艰难险阻,根据自己的准确判断和正确操作将飞机平稳安全降落,创造了人类航空史上的奇迹。

机长刘传健被大家称赞为“英雄”、“中国版萨利机长”;机组全体人员也荣获“中国民航英”英雄机组”这一特殊荣誉,获得人们的赞扬和尊敬。

《中国机长》场面宏大,情节紧凑,剧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电影很震撼!很棒!中国机长和全体乘务员临危不惧,恪尽职守,团结协作,勤奋敬业的职业道德和大无畏的顽强拼搏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

在新长征路上,我们要崇尚英雄,学习英雄的先进事迹,弘扬英雄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将非凡英雄精神体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

国庆期间,《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三部主旋律影片掀起观影热潮,票房创造历史新高,成为“史上最强国庆档”。这几部影片,增强人们向上向善的力量,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激发着观众强烈的爱国热情与家国情怀,同时,也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

我们在不同工作岗位上的人们,要学习刘传健等全体机组人员在危急关头表现出来的沉着冷静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学习他们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严谨的工作作风、精湛的专业技能和勇于担当的高尚品质。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乐于奉献,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4、“绩效模拟器——教学中的引导”观后感

“绩效模拟器——教学中的引导”观后感

在“塞德拉克学习平台”上观看了“绩效模拟器——教学中的引导”中的几个关于“创建积极有效的氛围”的片段,自觉深有感触。虽然,片段中是以德国课堂教学为内容,反映的是西洋课堂上的师生课堂关系的现象。然而,教学引导角度观察下,我看到了一些教育本质上相通的东西,比如说“创建富有成效的、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自信地发现自我,表现自我,从而愉快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下面,我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案例,也谈谈在创建积极有效学习氛围中,我是如何教学行为的!

某个星期,进行了一次期末模拟测试,有一个同学考试成绩不仅令我惊喜,也让所有了解她的其他老师,都感到惊讶,更让所有同学为她喝彩。她就是一直以来学习困难的学生——高爽。要知道,一直以来,她都是成绩落后的学生,教过她的老师,都觉得她是个十足的差生——习惯不好,基础差,脑子又笨,性格又太孤僻……

可是,这一次她居然考出了100分的好成绩。100分,对于所有学生而言,对于所有的考卷而言,对于所有的需要以分数来论成绩的考试而言,都是难以企及的目标分数。

也许,我们还会以为,她这一次纯属偶然。或者说,这分数真是她自己考出来的吗?是不是她学会“偷窃”,抄同桌的呢?毕竟,这100分,于所有其他学生而言,也是尽力追求的目标,更何况对于她这样的学困生呢?

说实话,起初,我也有这样的倾向性“既定思维”,也算是惯性使然吧。可是,她的同桌徐虞佳同学,一贯是好学生认同,而她也只是考了95分。不仅如此,这一次考试,是我监考的,她们两人桌位就靠近我的讲台,是不可能在我眼皮底下抄袭考卷的。

更让大家信服的是,就连她的同桌徐虞佳也力挺她——“高爽没抄我的,考试时,我遮住了试卷,而且她也是自己做自己的!”

因为如此信服,所以,当我念出高爽同学的成绩时,大家都不由自主地为她喝彩,为她送去了最热烈的掌声。说实话,此时的我,也不单是惊讶、惊喜,更是为学生之于同学进步而自发流露出的那种集体团结、正气向上精神而感动。

这一个为他人喝彩、受他人感动的过程中,我注意观察每一个同学流露的眼神表情:优秀的学生点头,看着高爽,投向羡慕的眼光;更多的学生是鼓掌,惊叹;还有几个仍旧是学困生的同学,不禁头微微低下了,似乎有些不好意思。等让我再仔细观察,我看到了伏威同学,低着头,在自己的位置上抽泣着,全然不顾这时在上课,也不顾自己是个男同学,更不在乎旁边副班长的劝导。

“伏威同学,你哭泣,说明你被这次高爽的表现触动了”

“你这一次是倒数第一,才考了61分,相比高爽而言,人家是进步迅速,而你,仍然不见起色!”

“你流泪,可见你也有强烈的自尊心,这是好事。反过来说,如果,你不觉得难过,倒说明你不把自己的学习放心上,也不会为自己的成绩感到担心难过。所以,我们一样要欣赏你此时的自尊表现……”

没想到,我话音未落,同学们又鼓起掌声了!也不知道是为我,还是为伏威!但我想,只要有掌声,都应该是对集体价值观的认同表现,也就是班风正气的一张流露,因此,不管怎样,这样的掌声就给我们自己非常强的自信。

“谢谢同学们的理解,也真的欣赏你们对于自己班级同学的支持帮助,平时徐虞佳也没少帮助高爽同学,赵汝茂也很热心地帮助伏威。还有,谢星星对于刘宇航总是积极主动地提供帮助,而班长周艳丽,更是对王艺飞同学,照顾帮助很周到,从来不放弃他,下完课还主动与他下棋游戏……”

我明显地感到,此时的我,真是动了真感情去欣赏这些孩子们,所以,不禁眼眶湿润着,但还是强忍着泪花。可透过眼眶的泪花,我更亲近而透彻地看到,讲台之下在座的各位同学,都心灵触动着地看着我,更可以说是在沐浴着此时的师生情感交流。静悄悄的,眼神格外地专注。

于是,平时就很是话痨的我,更深入地情感教育了。

“没有大家的努力,没有大家的互帮互助,我一个人教这么多学生,会很累的。也因为班级同学互帮互助,你追我赶,才形成一种正气的班风,才不会让别人瞧不起,我们才会坚强地成长起来。(因为我之前一直拿兄弟班级进行对比,也拿别的班级的好成绩来“刺激”过同学)。……”

“你们看,李伟鹏同学,真的洗心革面了,他现在不撒谎了,也不会拖拉作业了。就连我们的杨老师、蔡老师也都常常跟我说,‘李伟鹏现在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完全不是以前那副吊儿郎当的样子了’。这就是自尊的表现,你只有自己看得起自己,拿出行动,付出努力来证明自己,别人才能看得起你。还有我们的高爽同学,你们也都看到了……

“伏威同学,瞿娟同学也是这样,虽然他们暂时还是学习困难的学生,但我从来没有因为成绩差而瞧不起她们。相反,我花在他们身上的时间还更多。为什么要这样,无非就一个理由,因为他们是我的学生,是在我这个大家庭里,哪怕是王艺飞同学,只要他热爱集体,为班级做好事,我也一样表扬他(今天早上,我就当着班级同学面,表扬王艺飞同学“拾金不昧、主动擦拭教学楼墙壁污泥”等好事)。……”

“是的,我平时火气大,也常生气,可能还会动怒骂骂你们!可是,我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我分明是爱着你们。因为爱你们,你们又没有好好听话,或者说学习不如意,让我着急了,所以就骂你们了。你们想想,我怎么不去骂别的班级同学?不去批评大街上的路人?……”

“因为爱你们,因为我们是一个大家庭,所以,我会严格要求大家,我会批评大家,我也希望大家理解支持。当然,我也感谢像赵汝茂、高军等同学,他们给我提出建议,让我火气小一点,多多跟同学聊聊天,让我少生气开心一点。是的,我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

此时,铃声响了,要下课了,我只能打住情感宣泄了。这节课,本是数学课,原本打算是讲解试卷的。可是,因为是师生之间的真情流露——是有关班风正气的,是有关师生互助的,是有关习惯态度的,是有关教育心灵的……

所以,我也便觉得育人此在,何处求之呢?

更令我感到无比欣慰的是,等我下班之前再又回到教室,看到我们的“微博心语”阵地,里面竟然全是同学的真情心语流露:

“李老师,你不会要太生气,好吗?”——贝克猪

“老师,你火气小一点吧,笑一笑,十年少!”——悟空乐了

“今天王艺飞同学受到表扬了,我以后也要向他学习”——蒙蕊

“快要期末考试了,大家都要团结啊,加油!”——萨贝拉

“我相信,我们班级一定都能考上90分的!”——快乐天使

“幸运星,谢谢你给我的帮助,我以后还会请你多指教哦!”——王玉怡

……

看罢学生之间的推心置腹,坦诚热情,我感到无比的振奋团结,更感到一种强烈的温暖关爱!我耸了耸肩,打开背包,也几笔留下了我的心语——

“我相信你们,同学们,你们一定会快乐成长起来的,我一直会爱着你们的!”

其实,教育,很简单,师生之间的心灵润泽交互而已!

反观如上,我也深刻地理解到,师生之间,课堂教学中,建立一个有信任、能尊重、会欣赏的师生关系氛围,化消极为积极,转批评为表扬,以激励代怒骂,对于学生而言,无疑自信倍增,于老师而言,也更又育人境界的提升。()当然,对于教育本身而言,就更富有人性的温暖一面了。

应该说,“绩效模拟器——教学中的引导”,对于我们塑造教师形象,改善教学行为,正视自我,完善自我,都有很好的借鉴助益。它给我们的教学行为,提供某个角度的反思,提供某些方面的理性思考与人文对话之空间。

饶是如此,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中德之间的教育,虽然在教育本质上是相通的,但教育本质的外化形式,是存在诸端异处。比如,中德课堂中,师生关系的各自角色程度及表现于课堂之中的对比话语权,中德教育教学体制下,老师的个性、学生的个体差异等等方面,也是大不相同的。然而,在“求同存异”的前提下,我们大可放心地向德国课堂学习,向“绩效模拟器——教学中的引导”借鉴!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