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书无用,但为什么还要读?
读书无用,但为什么还要读?
在这个浮躁的年代,高学历可能带来不了高收益,这是读书无用论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事实上,读书从来都不是教你直接发财赚钱,就像黄埔军校门前的对联写的“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读书本身就是一件要耐的住寂寞、放的下欲望、舍的得享乐的苦逼事情,你会发现,你懂的越多越痛苦,在快乐的猪和痛苦的思考者之间,很多人选择了前者。然而读书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影响了你的思维方式,改变了你的说话谈吐,让你遇见了一个更好的自己,最重要的是它培养了你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眼光。
金庸先生的预测为什么每每中的?因为他读透了历史,拥有了智者的思维和敏锐的预感。很多人和我说,现在大学生毕业的工资还不如农民工呢,我对他说:你看到的是现在,五年后呢,十年后呢,农民工只能是农民工,他的工资可能永远不会变了,而你是一直在向上升的。
让一个人最可怕的不是对未来的无可预知而是现在已经知道自己10年20年甚至一辈子将是一个什么样子了。
有这么个故事,三个人在砌一堵墙,有个人问:你们在干什么?
第一个人说:没看见吗?我在砌墙。
第二个人说:我们在盖一座高楼。
第三个人说:我在建造一座美丽的城市。
十年后,第一个人还是农民工,第二个人成为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变成了市长,这就是眼光。
读书其实对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了一个人的眼光,它让一个人拥有了向上的能力,我们可能不在乎工作报酬的低微,但我们会找一个有前途的工作,想强大的年轻人永远不会沉沦。
在互联网时代,知识大爆炸,我们未出校园,百分之七十的知识就已过时,拒绝读书无异于自杀。比尔盖茨,每年至少两次闭关读书,腾讯的马化腾自己在演讲中说:每一年,我都感觉腾讯要垮了,但都挺过来了,如果微信不是我们腾讯发明的,我们现在就要行将末路了。()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没有读书教给你的智慧和统观全局的眼光,预测未来的敏感,迟早得被淘汰,你以为我是胡说八道,给你举个生动的例子,诺基亚,在我刚上大学时,那是红透半边天,两年前,诺基亚5230还是街机啊,但智能手机一出现,它立马衰弱,前一段时间,还被微软收购了,在它前面的摩托罗拉不也一样的遭遇吗?正像杨绛先生说的,你所有的困惑都是因为书读得太少,却想得太多。(杨绛,本是一名女作家,为什么称他为先生?书读少了,还是去百度了下:先生是对有一定地位、学识、资格的人的一种尊称)
上世纪八十年代流传着这么一句话:造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杀猪刀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选择,造原子弹的可能没有卖茶叶蛋的财富,卖茶叶蛋的可能也没有造原子弹的那种成就感,关键是你自己的选择,读书没办法教你发财,它只能让你更智慧,心智更成熟,读书就是为了读书,读书给不了你想要的一切,不光是读书,任何东西都给不了你想要的一切。但是不读书,你会发现自己内心荒芜,一片空白,你更无法得到你想要的一切,拒绝阅读是心灵的癌症!
读书教给你的永远不是功利层面的计较,而是一种需要细细体味的大智慧,任何小聪明只能得意一时,终将被历史洪流淹没。
2、上了好学校才知道,读书无用论都是骗人的
上了好学校才知道,读书无用论都是骗人的
文/米粒妈
我是个土生土长的北京孩子,小时候,在家门口读一所普通的小学,真的是无忧无虑、天真烂漫,整整玩了六年。
那时候小升初还没有现在这样的政策,我阴差阳错地进了海淀区大名鼎鼎的一所大学附中。自那时起,我深深感到,一所好学校,对孩子的重要影响,真的是一辈子的。
1、好学校,教给孩子真正的努力和拼搏
刚进学校,我就发现,只有自己小学玩了六年,别人可都不是啊!
我那时的英文水平,基本限于认识26个字母。但我的同桌,英文如百灵鸟一样流畅悦耳,看英文电影完全不用字幕,和外教成了忘年交,经常谈笑风生。她在小学六年,已经能把很多英文原版的儿童文学名著,如《夏洛的网》《杀死一只知更鸟》等,全书背诵了。
除了英语,数学、语文、物理、化学,每一科我都被学霸们碾压。
坐在我后面的男生,初中就学完了中学数学,开始自学微积分和大学高数;我们语文课代表,小学就熟读四书五经,能用古文洋洋洒洒地写作。我还听高中班主任说,我们学校的一位学长,爱好天文,天天去学校的天文台观测,后来还在国内外天文权威刊物发表论文。因为贡献重大,国际上把一颗小行星,以他的的名字命名,那时他16岁。
上中学之前,我一直以为自己不错呢。上了好学校,才知道自己多么才疏学浅,才知道差距有多大,才知道应当多么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绩。
幸而我从初中开始住校,我能24小时、近距离观摩这些学霸、牛人是怎么努力的。
作业?课间早就做完了,晚自习上,同学们都在复习、预习(除了那些做国际奥赛,和自学大学内容的)。
我晚自习的同桌,在我们普通班排前几名。她每天晚上,都把每个科目、每天学的内容,各做五六本课外练习册来巩固(她做得真是飞快!她做五六本的时间,我差不多勉强能做完1本)。
做完习题,她还常有时间“放松一下”,把语文书上的古文,翻译成英文;再把英文美文,翻译成古文。她后来本科就去了普林斯顿。
上了好学校才知道,从来就没有什么不劳而获的成绩,也没有什么随随便便的成功。每一分进步,背后都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辛勤努力。
2、好学校,带给孩子视野和见识
初中的时候,网络还不发达。那时,我根本不知道美国大学为何物。
睡我对床的学霸姑娘,酷爱二战史,梦想是考上美国的“西点军校”。我问为什么?
她告诉我,西点军校除了培养出了美国最多的将军(麦克阿瑟、艾森豪威尔、巴顿将军……),还培养出了世界财富500强中,1000多名历届董事长,2000多名副董事长,5000多名历届ceo。全美国任何一所商学院都没有培养出这么多的管理精英。
我深深惊叹于她的视野、见识和梦想。于是,我就把自己的梦想,从“当个白领”,也改成了“考上西点军校”,你看,孩子之间的影响力是多么大啊。
后来,尽管没有真正去报考西点,但我在追求这个梦想的过程中,跟着对床的姑娘,读了十几本详细的二战史,还看了很多二战纪录片(尽管现在都快忘光了)。
为了军校的身体要求,我俩非常努力地锻炼身体,每天跑1200米、跳几百阶台阶、100个仰卧起坐……我们还为了留学的梦想,特别努力地学英文。
我初一时,是班里英文最差的学生。在同学们的激励下,我发奋努力,每天背诵一篇新概念文章,还利用寒暑假,把老友记看了差不多10遍。高一时英文统考,我考了全区第一。
初中时,我们学校离北大清华不远,有很多非常精英的书店。同学们相互“攀比”,抢着买过期的原版华尔街日报、经济学人,还有“经济全球化”相关的书(暴露年龄了)。
其实我感觉买了也看不懂(反正我看不懂),但这种“攀比”还是比“比吃比穿”强多了。
上大学的时候,我先生的铁哥们,在他姑姑的影响下,10岁就给自己起了英文名叫stanley,因为从小的目标是要进“morganstanley”(摩根斯坦利)。
他有个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的习惯,大学四年,每天都要仿写几篇华尔街日报的文章。一来熟悉金融市场,二来练习英文写作。
他是这样做的:
先读一篇文章,然后背扣过去,用自己的话盲写一遍。然后对照一遍,再背扣过去,再盲写一遍。直到几乎和原文用词一样为止。
去年,他从高盛辞职,进入美国最大的私募股权公司,成为最年轻的合伙人,他也是管理层唯一的亚洲面孔,年薪几百万美金。
他的美国同事,需要写文章,都请他写——土生土长的美国人,英文写作还不如高中毕业才去美国的中国留学生。
条条大路通罗马。就算没有出生在罗马又如何?只要足够努力,有宽广的视野和抱负,凭什么就不能在罗马叱咤风云呢。
另一件事也令我至今难忘。高中的时候,我的两个朋友,申请去做了校图书馆的志愿者。我当时还心里小小地鄙视了人家,图书馆志愿者,不就是每周去码书么?
后来,事实证明了我是多么愚蠢。那时候,普通学生每次能借2本书;图书馆志愿者,能每次借5本书。我荒废了时日,高中时没顾得上读多少书;这两个同学,每周末回家的时候,旅行箱里都装满了书,周而复始。
她俩用了高一高二两年时间,全面扫荡了我们高中的图书馆(高中图书馆,本来也没有太多书),每人读了几百本书。高三的时候,她们收心学习,一人考上北大,另一人考上清华。
大学毕业更令人叹服,上了北大的姑娘,研究生去了普林斯顿,成了国内环境学的专家;上了清华的姑娘,去哈佛读博,现在成了美国知名大学的终身教授。
去了好学校,能大大拓展孩子的视野和见识,让他亲眼看到,牛人到底是什么样子,差距有多大,自己要向哪个方向努力。
3、好学校教给孩子,学习并不是最重要的事儿
高考那几天,我上吐下泻,考砸了,踩线进了号称全国第三的大学(当然,国内有十来所大学都是第三),因为分数低,被调剂,进了一个非常奇葩的专业。我不甘于调剂,考了托福sat,申请转学去了美国。
在中国大学的时候,感觉上进=考证。学长学姐告诉我,管它什么证,都去考!你是北京人,也要去考普通话的证!总之,多一个证就比少一个证好。除了考证,好像没有什么办法变得更优秀。
出国之前,我满脑子是“好好学习”——每门课都考a+,考出接近满分的gpa和金光闪闪的gre,得到教授的推荐信,申请牛校的研究生,然后去华尔街或硅谷找一份光鲜亮丽的工作...总而言之,成为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刚一进校门,我的整个人生观价值观都被颠覆了。在美国大学,大家都在忙着改变世界。
一个读博士的学长,出身贫寒,看到美国大学图书馆成吨出售1美分的旧书(其实就是白送啦),而自己贫苦的家乡,留守儿童们穷得根本没有书看。
于是,他成立了帮助农村儿童阅读的公益组织,每年组织几百位留学生到国内农村支教,还给很多贫困的村子建立了小学图书馆,帮助了成千上万的农村孩子。
一个比我高一级的学长,因为自己给国内父母打电话不方便,创办了美国前三名的华人电话卡网站。那时他才大三,每月营收上百万美金。我们用他的电话卡平台联系国内的家人朋友,又方便又省钱。
还有更多的同学,因为买中国食材不方便(冬菇、粉丝、茴香、花椒这些美国超市可没有啊),开创了中国超市;
因为太想吃一口家乡味道,开了正宗的中国饭店;
因为经常当国内亲友来美的“地陪”,开了全美连锁的大型旅行社……
有的同学,还读本科呢,不仅学费生活费自己赚出来(美国学费一年30万啊!),还能补贴家里,真是太牛了。
被深深震撼之后,我开始思考,不要只是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要改变世界,要帮助、影响更多的人。
大学期间,在他们的影响之下,我前前后后打了十几份工,寒暑假也到处实习、实践,一来锻炼自己,二来减轻家里供我读书的负担。
学识影响眼界,眼界决定格局,而格局影响人一生。最怕你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这世界就是,一些人总在昼夜不停地努力,而另外一些人,起床就发现世界已经变了。
3、读书无用,从来就是世上最大的谎言
读书无用,从来就是世上最大的谎言
文/言偃
1
最近,赵丽颖主演的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热播,几乎每天都有新话题上热搜。
前几天看到一个热搜,关于女主对女子读书无用的反驳,觉得很有道理。
在剧情里,奶奶劝明兰:“读书,毕竟不是女孩子的分内事。”
但生于古代、长于深闺的女主明兰,却说出了令人深思的观点:
“依我看,读书无用论这话,就是骗人的。
如果读书无用,为什么天下男子,都要去科考,难道是闲得慌?
我觉得这句话,不过是那些男人们,希望女子一辈子浑噩愚昧、乖巧听话、好摆布。”
虽说这一番言论有些时代的局限性,但其本质,即使放在现代也不过时。
读书无用,从来就是世上最大的谎言。
2
还记得之前朋友圈盛传过这样一个段子。
先给两份名单:
第一份名单: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沆、刘福姚、刘春霖。
第二份名单:曹雪芹、胡雪岩、李渔、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
问,哪份名单上你认识的人多一些?
很明显,我们大部分人都不认识第一份的人,而熟悉第二份的人。
最后答案揭晓:前者全是清朝科举状元;后者全是当时的落榜秀才。
得出结论:会读书的人并不一定混得好,而读书考试不行的人,还更容易成功。
无数拥护“读书无用论”的人,转了这个段子,借此打脸那些认为“读书有用”的人。
的确,光看这份名单,这个结论真的很难让人反驳。
但是落榜秀才和状元,成功后面的问题,不应该被忽略。
据统计,中国历史上共产生700多名状元,约11万名进士。除了极个别外,这些状元进士都在其岗位上做出了很好的业绩。
也就是说,这些人的成功有其必然性。
反观历史上的落第秀才呢?数不胜数。
其中能出现流芳千古的人,不足为奇,关键是,比例是多少呢?
可能是0。1%,抑或0。01%。可以说这些被历史铭记的落第秀才,纯属小概率事件。
用这样两份名单,来证明读书无用,说到底就是一种易得性偏差。
人们往往根据认知上的易得性,来判断事件的概率,而这往往会出现偏差。
所以,别再拿这些幸存者作比喻了,那些没读书却获得成就的人,只会是少数。
现代社会更是如此,之前网上有一张图片流传很火,中国互联网大佬们的聚会。
图片中,16位大佬面貌各异,坐位不同,但坐姿均展现出高等素质教育培养下的精英人才所应有的风范,从左到右,毕业院校有北京工商大学,上海交大,南开大学,湖北武汉大学,清华大学,深圳大学,中国人大,北京化工大学,厦门大学,成都理工。无一例外,
不单如此,京东的刘强东是宿迁高考状元,美团的王兴是保送进的清华,小米的雷军2年修完4年本科学分。还有不在饭桌上的百度李彦宏(北大)、巨人史玉柱(浙大)也都是高考状元。
可以说,目前中国最能赚钱的大佬们,大多都是读过大学的,甚至都是非常好的大学毕业的。
你还相信读书无用吗?
3
和读书无用相对,很多人也爱说寒门难出贵子,向上流动越来越困难了。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真正的圈子固化,其实是从你相信“读书无用”开始?
成长在小县城,其实我身边相信读书无用的人不少,他们最喜欢讲的话就是:
你看谁谁谁,没读什么书照样混得好;
女孩子读大学有什么用,最后还不是嫁人生子;
你们这些大学生,毕业出来还得给没文化的人打工。。。。。。
我的一个表哥曾经就是“读书无用论”的忠实拥护者。
记得我初中的时候,表哥已经在厦门打工多年,那时他每月挣3千多,妥妥的高薪。
过年回家时,喜欢先假意问问我们的成绩,然后说读书好也没用啊,就算考上大学也没用,我们厂里也有很多大学生,有的还是我的学徒呢。
总之,读大学除了浪费钱,啥用都没有。
那时的他,意气风发,喝点酒就开始指点江山,仿佛那些大学生永远都是他手下的小喽罗。
多年过去了,当年他的大学生学徒要么升到管理岗,要么跳槽高就了,而他还是流水线上的那个熟练工。
听我妈说,表哥现在成为了家族里最重视教育的人,孩子考试没考好都得被他痛打一顿。
表哥吃了没读书的亏,所以他醒悟了,但是还有更多的人深信读书无用。
中科院曾经做过一份调查,发现越贫穷的地方越认同“读书无用”:
在村庄贫困层的认同度有62。32%;
农村中间层的认同度有37。24%;
年收入1万元以下的村庄贫困层认为读书无用的比例最高。
现实情况也确实如此,在农村,读书无用论正在愈演愈烈。
无数农村孩子过早地辍学,过早地感受到赚钱的快意,然后还嘲笑起还在读书的同伴来。
而你再看看那些高就的人,他们可能会说读书无用,学历不重要,但是去查查他们的子女,你就知道了。
他们从不会让子女过早地开始赚钱,反而会创造一切机会让子女接受更好、更多的教育。
对他们而已,读书当然不是为了学历,但是读书却是他们自我提升、自我成长的过程,是精英复制的一种方式。
所以,他们通过读书、接受教育,留在了上层社会。
可悲的是,无数底层人还以为读书真的没用。
想起去年普林斯顿大学校长说过的一段话:
社会上有一股奇怪的风气,不少话语者宣称大学生太多了。或是说焊工挣得比毕业生多,以此来证实读书无用。
而这种短视的骗局,终将破坏我们的未来。
4
有人说:“北大毕业又怎样,还不是也有卖猪肉的。”
是啊,北大也出了个卖猪肉的陆步轩,可你不知道的是,靠着卖猪肉,他身家已经过亿了。
同样是卖猪肉,差别为什么这么大呢?
曾经看过这样一段父子之间的对话。
儿子刚上学不久就问当农民的父亲,人为什么要读书。
父亲说,一颗小树长1年的话,只能用来做篱笆,或当柴烧;10年的树可以做檩条;20年的树用处就大了,可以做梁,可以做柱子,可以做家具。
一个小孩子如果不上学,他7岁就可以放羊,长大了能放一大群羊,但他除了放羊,基本干不了别的。
还有韩寒,高中辍学,但是他却这样说:
离开学校后,各种压力和议论自然很多,我也一度迷茫。那可是上个世纪的事了,移动还不能给联通发短信呢,退学这种事情当然是天下之大不韪。
一度有人说这是“读书无用论”“白卷英雄”回魂。
我当然也觉得很委屈,谁说读书无用了,我在学校外学的还不比在学校里的少呢。我庆幸退学是因为我获得了更好的学习环境啊。
你看,他的只是学校,而不是学习。
梁晓声曾说:
“我们大多数人没有家庭背景,没有所谓贵人相助,这种情况下你还要上升,靠什么?几乎只有读书,花钱最少,全凭自觉。”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读书,才是你改变命运的最有效方式。
一张高校文凭,不一定能让你挣很多钱,成为人生赢家,但是它却能让你免于跌落谷底。
5
求职节目《非你莫属》里,曾有一个老板宣扬读书无用,结果被主持人大声驳斥。
主持人张绍刚说了这样一番话:
我最讨厌有一些商人,自己的公司挑人的时候,非本科毕业不要。
然后在这个平台上说,支持个性,支持,你很好,不要毕业有个性。
他没有一个大学毕业证,以后工作都找不到。
新读书无用论就是,你们这些商人没事就说挣钱就成功。
没知识,挣钱有个屁用。
某作家在给她孩子的一封信里写道:
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想你将来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带给你快乐。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读书可以让你拥有更大的格局和见识。
希望我们都能明白,世上的成功,不是只有赚钱一种。
读书最大的好处,也从来不是赚钱。
与君共勉。
来源:精读(id:jingdu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