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被嘲笑过的梦想,总有一天会让你闪闪发光
被嘲笑过的梦想,总有一天会让你闪闪发光
文/彭敏
1978年,有个男孩参加高考,英语只考了33分,总分也惨不忍睹。他的目标院校叫做常熟师专,从当时的情况看,似乎相当的遥不可及。他回到农村老家,一边干农活,一边在光线微弱的煤油灯下继续复习,又参加了下一年的高考。这次的成绩有所提升,距离常熟师专的录取线,却仍有不小的差距。再次回到老家,村里人开始嘲笑他不自量力,当面喊他“大学生”。同龄的孩子都已经开始干农活,为父母分忧,而他,却像个废人一样,整天只知道读书。
在县里的培训班苦读了一年后,男孩第三次挑战高考,乡亲们取笑的声音犹在耳边回荡,一张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翩然而至。男孩以总分387,英语95分的成绩,被录取到了北京大学西语系。
他的农村口音和“哑巴英语”在未名湖畔受尽了同学的嘲笑和心爱女孩的冷眼,但他却在毕业多年后创办了一所英语培训学校,名字叫做新东方。这个男孩的名字,你一定已经猜到了,他就是俞敏洪。
也许你要说,这样的故事离我们太过遥远,根本不像是会发生在我们身边。那么,下面这个故事,则来自我的一个朋友,我完整地见证了她命运翻转的过程。
她是一位38岁的农村妇女,居住在湖北荆门石牌镇横店村,高中毕业后,赋闲在家已经多年。她每天读书、上网、写诗,一应的农活和生计全靠父母操持,就连洗衣服这么简单的事,对她来说也是难如登天——因为出生时倒产,脑缺氧而造成脑瘫,她的一举一动,都显得姿势怪异,且有心无力。包括写诗这件事,也需要用最大的力气保持身体平衡,用最大的力气左手压右腕,才能艰难写出一个字。
她从没受过系统的文学训练,甚至认识的字都有限,但自从2003年开始,写诗,已经成为她的生活重心和精神支撑。乡邻们并不能理解这个整天钻在纸堆里的农妇,网上的诗人们也高高在上地俯视并嘲笑着她从灵魂深处掏出来的那些文字。这一切,都不影响她以每年数百首的速度疯狂写诗。
终于,2014年的一天,她的诗登上了全国最权威的诗歌杂志《诗刊》的重点栏目,两个月后,又以《摇摇晃晃的人间——一位脑瘫患者的诗》为名,在诗刊社微信平台上风靡一时,火遍全国。大批媒体蜂拥而来,在那一个月时间里,她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还传到了大洋彼岸。许多专业的诗人和批评家都对她的诗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一位美国的大学教授甚至把她和美国历史上一位极其重要的女诗人相提并论。这个农妇的名字,叫余秀华。
我们的时代盛产励志故事,它们总是显得面目雷同,总有一个平淡的开头和传奇的结尾,总有一个一开始被嘲笑,最后闪闪发光的梦想。我也曾和你一样,对这样的故事不以为然,不肯相信它会发生在现实生活里,不肯相信它会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曾爱做梦,但绝大多数人输在醒得太早。我们常常在心里先就认定了自己不可能做成某些事,于是“明智”地选择了激流勇退,转战到另一个似乎更加切实可行的目标。而其实,很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都是由普通人一步步做出来的。
所谓才华,不过是长久的努力。所谓才华撑不起梦想,不过是坚持的时间太短。我们和梦想之间,所缺的只是时间而已。
那些闪闪发光的传奇,真的离我们很远吗?它其实就潜伏在我们身边,潜伏在每天拼老命挤地铁的人群中,在大学图书馆寂寥却坚忍的灯光下。
前面提到的余秀华,就是在我眼皮底下一夜成名。她爆红网络的那条微信,甚至还是我亲手编辑的。当我在那篇微信文章的标题处,敲上“一位脑瘫患者的诗”这句话时,我的确设想过文章的阅读量会因此而有所提升。但我万万没想到,公众对她诗歌的热情,会达到那样盛极一时的地步。
从2003到2014,余秀华努力了十一年。在十年时间里,她的诗都被别人嗤之以鼻,不屑一顾。而2014年那个普通的冬天,谁能想到,一个脑瘫农妇,会在全中国刮起一阵诗歌的龙卷风!看到她的梦想与坚持,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来解释自己的懈怠和动摇?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其实不在于出身、相貌、学历,而在于他所面朝的方向。是不同的梦想,对未来不同的规划和坚持,把一个人变得安常处顺,而另一个人逐渐闪闪发光。在荆天棘地的人生道路上你能走多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路上,你怀揣的那个梦想。悠哉游哉,翱翔蓬蒿之间是一生;海运乘风,扶摇直上九万里,也是一生。
那些看起来遥不可及的神话,常常有一个平淡无奇乃至于举步维艰的开头。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也曾像我们一样,在狭窄破旧的出租屋里过灰头土脸的日子。你凭什么觉得,自己不会站在世界之巅指点江山?你凭什么觉得,无论你付出多少努力,终究要落成一个普通的人生?谁允许你这样想的?
年轻,最重要的品质,便是要善于创造并坚持梦想。不要看轻了自己,不要总去怀疑,你是否配得上自己的梦想。为什么不反过来看看呢,你的梦想,它配得上你吗?
如果时光倒退三十年,那个叫刘德华的年轻人只想当个出色的理发师,而那个叫李宗盛的小伙子满足于多送了几罐煤气,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刘德华和李宗盛。
当周星驰为了一个一秒钟被打死的龙套镜头和导演争得面红耳赤,当身高仅有一米八三的艾弗森出现在nba的赛场上,可以想象,会有多少嘲笑的目光。
事到如今,这些目光的主人们,又在哪里呢?
其实,一个有梦想的人,一定不会去嘲笑另一个人的梦想。只有碌碌无为的人,才会害怕别人因梦想脱颖而出,被梦想带离他们平庸的行列。嘲笑的背后,其实暗含着恐惧。
在这世上,那么多人驽马恋栈豆,那么多人鼠目寸光,而你,是否下定决心,和他们一样?或者,你敢不敢,为自己人生的戏剧,写下天马行空的大纲?
年轻,那么短暂,那么迷茫。如果你不能给自己一张耀眼的文凭、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情,那么,你还可以给自己一个九成九会遭到嘲笑的梦想。因为,总有一天,它会让你闪闪发光。
作者:彭敏,作家,cctv第二届中国成语大会年度总冠军,微博@彭敏同学,新书《被嘲笑过的梦想,总有一天会让你闪闪发光》。
2、再见,总有一天
再见,总有一天
文/路明
小时候,爸妈吵架。你一声不响,抱着洋娃娃离家出走。不走远,就在楼下的角落蹲着。你知道,一会他们发现你不见了,肯定急着来找你。回家的时候皆大欢喜,把吵架的事全忘了。
初二那年,他们闹离婚。你默默回到房间,闭上眼,在自己腕上划了一刀。妈妈尖叫着冲进来,爸爸一把抱起你送医院。你看着他们挂号,付费,求医生,急的团团转,竟是恩爱的样子。你为自己的小阴谋暗自得意。腕上缝了七针。妈妈趴在你的床头泣不成声,姗姗对不起,都是妈妈不好。你很想对妈妈说,妈妈不哭了,其实我一点也不疼。
高考后,你如愿考上了北京的大学。爸爸送你,两人坐了一夜的火车,好不容易找到了学校。到了宿舍,爸爸忙着大包小包放行李,里里外外打扫卫生,爬上爬下搭蚊帐,跑进跑出打开水,忙得满头大汗。可他什么活都不让你干,只许你在一边坐着咬苹果,和新室友聊天。爸爸要走了,你送他去公交站。你看着他瘦小的背影,艰难地挤上车。车门合拢,你挥手笑着,笑着,终于忍不住,像个孩子般嚎啕大哭。车缓缓离去,你看见爸爸用力拍打车门,张嘴在喊什么。可你什么都听不见,泪水迷糊了你的眼。
大二的时候,你和男朋友去云南旅行。44个小时的硬座,一路吃方便面。你发烧了,男朋友去餐车买了一份粥,喂你吃。你觉得很幸福。下了火车你给他们打电话,爸爸暴跳如雷,咆哮着甩了电话。后来妈妈告诉你,你爸哭了。他哽咽着说,姗姗长那么大,我没舍得让她吃那么大的苦。第二天,银行卡上多了一万块钱。爸爸的电话来了,他没有再凶你,只是嘱咐你吃好住好,注意安全,回来坐飞机。
你是公认的淑女,待人彬彬有礼,说话细声细气。只有爸妈知道你的淑女是怎么回事。放假一回到家,你就成了坏脾气的公主。没大没小,摔东摔西,一觉睡到中午,饭菜得端到床上,内衣都是妈妈给你洗,难得刷个碗还嘟嘟囔囔。好几次,爸爸忍不住想说你,妈妈劝他,算啦,姗姗读书辛苦,回家让她多享会福。
毕业后,你争取到一个出国念书的机会。爸妈送你去机场,你微笑着挥挥手,转身离去。你已经不再是那个爱哭的小姑娘。留学三年,你硬是没回家。省下来回机票,还能打工赚一笔钱。第一个独自在外的除夕,你在电话里对他们说你很好,不用牵挂,挂了电话就去打工。那天餐厅来了很多中国人。他们吃着喝着,大声说笑,没人知道你在厨房刷着堆积如山的盘子。送走最后一批客人已是深夜。你走在异乡的石板路上,像孤独的烟火。
回国后,你在北京找了份令人艳羡的工作。过年了,你兴冲冲带着洋男友,提前请了假回家。哪知道爸妈根本接受不了。令人尴尬的沉默后是激烈的争吵。你出言放肆,平生第一次,爸爸打了你一次耳光。你摔开家门,用力挣脱了妈妈的手,头也不回地走。
你和男友去了海南。你们在海边漫步,享用浪漫的晚餐,说着动人的情话。三亚的阳光和煦温暖,你心中隐隐不安。以往妈妈一天要给你打好几个电话,叮嘱你穿衣吃饭,让你不胜其烦。可这次,那个熟悉的号码再也没有亮过。
从三亚回北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每一天,你想着妈妈的话,早餐吃一个鸡蛋,出门多加件衣服。好几次你拿起手机,又轻轻放下。你想,总要独立的,所谓的成熟,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三月的北京,春寒料峭,你沉浸在失恋的悲伤中。手机响了,是爸爸。妈妈查出了胰腺癌,晚期。
你懵了。你不顾一切地赶回家,等待你的是冰冷的病房。你日日夜夜守在妈妈身边,生怕错过每一分钟。你这才发现,二十多年来,你从没安慰过妈妈,从没给她做过一顿饭,洗过一次脚,剪过一次指甲。你吹凉了米汤,一口一口喂给妈妈,就像小时候妈妈喂你那样。妈妈在药物的作用下睡去,憔悴安详。原来这世上最残酷的事,莫过于注视亲人被病痛折磨的脸。你祈求上天,再给你多一点的时间。那么粗的针管插进妈妈的身体,她还朝你笑,姗姗别哭,妈妈不疼。
总有一些人的离去,让这个世界变得空荡。回到已经陌生的家,大床上放着两只枕头,桌子上摆了三双筷子。爸爸说,姗姗,吃饭吧。一语未了已是泪眼婆娑。爸爸仿佛一夜间老了,佝偻着背,胡须都白了,小老头一样。离家前最后一夜,你冻醒了,爬起来找被子,结果找到了几件妈妈的衣服。你躲在被窝里,咬着嘴唇,无声地哭到天亮。
出嫁那天,你一早起床,给妈妈上了三炷香。楼下鞭炮震天,爸爸默默地转过身去,妈妈站在镜框后朝你笑。婚礼上,你挽着爸爸的手,缓缓走向新郎。以后,爸爸真的是一个人了。你想起了第一次离家出走,你抱着洋娃娃,静静地蹲在角落;想起了北京的公交站,那个哭得稀里哗啦的女孩。你强忍着不让眼泪掉下来,耳边传来温柔的声音,“姗姗,勇敢点。”
你很清楚,他们爱你。无论你怎样的吵闹、任性、坏脾气,他们都不会离开你。可是你忘了,世界是一片海,命运是风,所有的相遇和离别,不过是瞬间的波涛。
我们都是刻舟求剑的旅者,岁月里丢失了最心爱的人。有一天我们伤痕累累,记不起那些温暖遥远的日子。后会有期,后会无期。我们害怕真正的再见,可是再见,总有一天。
ps:这不是一篇小说,所有的情节都来自身边朋友的真实经历。当然,不是同一个人。为什么叫姗姗,因为我们的爱,总来得太迟。
3、持之以恒的人,终将闪闪发光
持之以恒的人,终将闪闪发光
文/若蝶
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
最近明月在同学圈里,成了明星人物,大家谈论最多的就是她。原因是她的一张画作在省内的大赛里,夺得了一等奖,鲜花和掌声一下子扑面而来。
同学们为她举行了一场庆功宴,“你真了不起!”,“你真给同学撑脸!”,大家七嘴八舌,喝彩声一片。庆功宴结束后,我们几个喜欢画画的同学把明月单独留了下来。
当初因为共同的爱好,大家曾在一起学过绘画,但一直坚持学下去的只有明月一个人。在我们的恭贺声中,明月平静地说:“大家应该知道,我在你们中间可能是最笨的一个,当初学画时,画的没有你们其中任何一个人好,我有今天的成绩,完全是因为我坚持了下来,假如你们也坚持了下来,今天一定比我更成功。”
明月的话让我很汗颜,当初一起学画的同学,明月的确不是天赋最好的,但二十年来,我们忙着各自的生活,早忘了当初的梦想,只有明月一个人初心不改,坚持画了下来。二十年专注一件事,哪有不出成绩的道理。
明月的成功告诉我,成功需要一种韧度。千里马不一定是跑得最快的,但一定是最有耐力的那个。
前段时间,朋友圈被一位“外卖小哥”雷海为刷屏,在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中,雷海为一路过关斩将,击败北大硕士彭敏夺得冠军。
雷海为的起点并不高,中专毕业后,早早踏入社会参加了工作,雷海为自小热爱古诗词,在工作之余,他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读古诗词上面。每次到书店,看到自己喜欢的诗词就当场背下来,回到家里再把它默写出来。这样不仅省下了买书的钱,也加深了对诗词的印象,天长日久,雷海为会背的诗词越积越多。
在送外卖的日子,雷海为每天将《唐诗三百首》带在身上。在等餐或者休息的时候,他会把随身携带的《唐诗三百首》拿出来看。这样一单外卖送到了,一首诗也背会了。
夺得《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后,雷海为说:“我当时读诗,纯粹是出于对诗词的热爱,去读、去背、去感受古人的思想感情和意境。我真的没有想到,十三年的读诗背诗,能够让我站在央视的舞台上。”
都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而这样的准备往往是漫长的,很多人就是没熬过时间。谁都希望梦想能开花,但大多数人又不愿等待一株幼苗生根、抽枝、发芽的漫长过程,到最后只剩下一声嗟叹。
看过这样一则小故事,有次苏格拉底在给弟子们上课时,布置了一道作业,每个人每天把手甩一百下。
过一个星期后,他问有多少人坚持做了,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回答说做了。一个月后,他又问有多少人每天坚持甩一百下手,结果只有一半的人回答做了。一年后,他再问这个问题,发现只有一个人坚持了下来,那个人就是柏拉图,柏拉图后来成为鼎鼎大名的哲学家。可见持之以恒是成功的必备条件。
很多时候我们离成功的距离,不是天赋和能力,而是持之以恒的决心。在还没有看到希望之前,早早地放弃了。因为没有一个人喜欢十年如一日地去重复同一件事,这种枯燥乏味让人很难忍耐,大多数人喜欢这山望着那山高,于是换来换去,最后发现离成功越来越远。
一个人的成长如同一根竹子的生长,竹子前四年的时间,仅仅长了三厘米,但从第五年开始, 以每天三十厘米的速度疯长。如果没有那三厘米的坚持,就长不成一棵成材的毛竹。
约翰生有句名言: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成功看似来自机遇,其实是源自机遇之前的坚持。
每一个持之以恒的人,终将闪闪发光。就如同一粒沙子经过长时间的磨砺,终将成为一颗闪着光芒的珍珠。
来源:若蝶翩翩(id:tym2508)
4、遇见闪闪发光的自己
遇见闪闪发光的自己
文/老妖
十一回家,坐在咖啡馆里同一个朋友聊天,这姑娘靠在自己男友的肩膀上笑靥如花,满脸都是闪闪的幸福。她睁着大眼睛看着我,不解地问:“你在北京啊,一个月钱也不多,除掉房租水电花费,也没剩多少了啊,值得吗?”
我笑着回答她:“确实是辛苦,但是你知道吗?在北京我很开心,因为见识到了很多,学到了很多,认识了很多很好很善良很优秀的人。如果不是因为来到了北京,这些东西,跟我永远都不会有交集。”
因为之前在网上陆续写过几篇日记,说到自己拎着箱子一个人来到北京的经历,于是便经常收到私信邮件,别人总是跟我诉说,自己在家做一份普通的工作,有想要去闯荡一番的梦想,不想一辈子都混日子。于是我回:既然如此,你为什么不出来闯荡呢?对方往往会回复我一堆:总之是各种借口,爸妈不愿意,男友或者女友不愿意,害怕自己能力不足,还有说自己性格懒散不适合大城市快节奏的生活的。
看着这些,我往往不知道该怎么继续这个话题,想要追求梦想就去行动,真放不下种种限制就踏实过日子,有什么好纠结的呢?我一直以为,选择留在大城市或者是去大城市漂泊,这从来都没有对错,只不过是大家的选择不同而已。
我想起前几天看过的一支“我是女孩”的广告,里面出现了各个选择了不同生活的女孩,却各自有着各自的精彩,她们喜欢并认同自己的当下。
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而唯一不同的是,你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有足够强大的内心去将自己的选择坚持到底。
我认识一个白羊座姑娘,单纯天真可爱,大学毕业之后就立马回家,拼命看书复习考到了当地的事业单位,每天朝九晚五,下了班就骑着小毛驴回家吃饭,吃完饭就一左一右挎着爸妈的手臂出门散步。从来没听她说过,蜗居在小城市有多么委屈。她很愿意留在爸妈身边,对她来说,最大的梦想就是在有自己生活和家庭之前,能够多陪爸妈一点,做一个乖女儿。这是她的选择,她很享受安稳踏实的生活。
每次我跟她聊天的时候,都觉得很开心,我跟她说我认识了谁,做了什么,她总是惊呼着:哇,亲爱的你好棒。你会越来越好的。我跟她吐槽好累,又要加班,还不涨工资时候,她也从来只会说:在外面照顾好自己,反正我在家花不了多少,要不给你打些钱吧?她从来不会说:我好羡慕你哦,我也想去大城市,也从来不会炫耀自己在家的悠闲自在,说:在外面累得要死要活又赚不到多少钱,多不划算。
不仅仅是选择工作,选择待在那座城市,即使是恋爱结婚,也总是能够听到各种各样的烦恼,说自己被逼着相亲结婚,明明没有感情基础,却只是为了害怕质疑,草草找人结婚了事。我妈也总是催我:你看看你,跟你差不多大的,孩子都打酱油了。怎么你到现在还是一条女光棍?我总是觉得吧,恋爱结婚,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情,你遇见一个能够喜欢彼此的,在一起也能够处得来的就走到一起了,如果没有遇见,那就继续往前走就好了。
不要去管身边又有谁又结婚了,大方送上礼金就好了,不要去管又有谁催着你相亲了,又有谁旁敲侧击讽刺你年纪一大把还没嫁人了。你要知道,选择一个爱人,一段婚姻,是属于你自己的事情,需要你用心去感受一个真心爱着的人,去坚守一辈子的漫长时光。它不是一个任务,不需要听从别人的指挥,不需要臣服于外在的压力和道德的标准。
我从来不觉得我的那些选择了留在小城市生活,选择了早早恋爱结婚生子的朋友们就是安于现状就是甘于平庸,很多时候,我很羡慕他们的自在和满足。他们大多活得很简单也很幸福,不抱怨,也不盲目去羡慕别人。我也从来不觉得身边跟我一样坚持留在一座陌生的城市默默打拼,不对世俗和偏见妥协坚持等待那个对的人来临的小伙伴们,他们所有的辛苦所有的固执是不值得是天真热血。我相信我们的辛苦总有一天会有所收获,也相信我们或许现在孤单却总有一天会等到那个相伴一生的人。
人生不是考试,没有标准答案,任何一种职业,一种身份,一种生活状态都有被尊重的理由,只要尊重自己的内心,聆听自己灵魂深处发出的声响,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知道自己该如何去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满足别人的眼光,满足社会主流的价值观。而能够做到自在地做自己,做一个闪闪发光有足够的勇气和坚持去为了自己想要的任何一种生活去努力去拼搏的自己,你需要有一颗强大的内心,为自己负责,坦然接受自己的选择所带来的任何一种后果。
要知道,只有做一个内心强大的姑娘,才能闪耀出最美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