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木已成舟造句
木已成舟造句
1、这个婚不该结,但木已成舟,它也不能再人为地解除。
2、她都嫁作人妇,木已成舟,你再追悔也没用。
3、可是,木已成舟的事实已摆在眼前,盖拉德认为欧足联不会更改处罚决定。
4、但木已成舟,说难过也于事无补了。
5、事到如今木已成舟,你再训斥他也没有用了。
6、在最后一刻,他们对已选定的那个女孩作代表还有疑虑,但木已成舟。
7、如今木已成舟,你再谈你同学用关系得到这份工作也是徒劳无益了;
8、暂等两天,让事情定了案,到时木已成舟,我看他们还能怎办?
9、过去的事木已成舟,如今说什麽都是多余了。
10、更为重要的是,与其等待一切都已木已成舟时再来修改,()不如趁着分析阶段的时候找出问题所在及时修补来得更加及时和经济。
11、她的辞职案公司都已批准了,木已成舟,难有转还余地。
12、但是现在木已成舟。
13、虽然母亲非常生气,但是木已成舟。
14、哦,我无力改变,木已成舟,不过你该知道没有一天我不在自责。
15、木已成舟,无论你多么渴望,想再多也是没用的。
16、这已经是木已成舟的事情了,因此我们还是提前开始计划细节部分吧。
17、社会党似乎相信,斯特劳斯卡恩的2012年总统大选候选人是木已成舟,他的最终战役,甚至可能是不可阻挡的。
18、嘿,木已成舟。别再责怪自己了。
2、有许多人,在你还来不及用心前已成旧人
经典语录:有许多人,在你还来不及用心前已成旧人
1、最初不相识,最终不相认。
2、慢慢等,慢慢等,你我已经相遇,只差认出彼此。
3、别太容易为别人掏心掏肺,因为弄到最后你,只能够落下一个没心没肺。
4、每个人的一生都有许多梦想,如果其中一个不断搅扰着你,剩下的就仅仅是行动了。
5、一个人要死要活想得到你,这不是爱情,而是占有欲。一个真正爱你的人,并不会想尽办法来得到你,不会满口谎言的骗你,不会花言巧语的取悦你,而是用心帮你,一心为将来打算。
6、如果你爱一个人,你会在那个人身上任何一个地方看见阳光。
7、成长意味着接受一些你不想要的东西。成熟则是,那些不想要的,最终渐渐变成了习惯。在改变生活的过程中,我们慢慢被生活改变。小孩子总是各有各的特色,年龄越长人却越相似。衰老,是一个好奇心逐渐丧失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要一直成长,但不能彻底成熟。你对生活有好奇,生活才会对你有兴趣。——苏芩
8、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9、人永远不能停止梦想。梦想是心灵的养料,就像饭菜是身体的给养。人生路上我们常会看见自己的梦想破碎了,渴望落空了,但我们仍需做梦。
10、爱一个人,所以他的脸才能超越世上的任何一张脸,成为心中百看不厌的经典。
11、一个人永远不会因为另一个人对自己好,而爱对方。一个人永远不会因为过去的爱,而在未来必定一直爱着对方。一个人爱另一个人的理由就是,对方可爱,爱就是爱。
12、如果你不知道何去何从的话,那就来我的心里吧,只不过这里并不宽敞,只够住你一个人。
13、原来,爱一个人,就是永远心疼她,永远不舍得责备她。看到她哭,自己的心就跟针扎一样;看到她笑,自己的就跟开了花儿一样。在爱情中,每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软肋。
14、我所理解的生活,就是和我喜欢的一切在一起。
15、如果你渴求一滴水,我愿意倾其一片海;如果你要摘一片红叶,我给你整个枫林和云彩;如果你要一个微笑,我敞开火热的胸怀;如果你需要有人同行,我陪你走到未来。
16、如果说,你是我最心爱的人,那么,这也许不是真正的爱情。爱情就是,我觉得你是把刀子,我用它搅动我的心。——卡夫卡
17、真正的朋友就是,当你蒙蔽了所有人的眼睛,也能看穿你真实的样子和心底的痛楚。
18、一个人可以没有爱情,可以没有情人,但不能没有对爱情的癖好。——杜拉斯
19、亲爱的,我们只有在不断消耗的爱中,不断重建爱。
20、有许多事,在你还不懂得珍惜之前已成旧事。有许多人,在你还来不及用心之前已成旧人。
3、多年离家已成客:那些遥不可及的儿时记忆
多年离家已成客:那些遥不可及的儿时记忆
文/张金刚
母亲围着锅台忙活,父亲来回打着下手,而我,却坐在门槛上晒太阳、玩手机,偶尔与父母唠句家常。邻家大嫂进院,冲正炒肉的母亲喊了一句:“家里来客啦?”母亲头也顾不上抬,应到:“哪呀,是俺家三小儿!”听罢,我一怔,感觉自己多年离家在外,回家甚少,恍然已成客人。
其实,经常做饭的我,也试图凑到母亲跟前帮忙。可母亲扭头简单一打量我,便摇头逗趣说:“家里灰尘多、灶前烂草多,做饭烟熏火燎、油点乱溅,别再把你的衣服弄脏了。回家一趟不容易,还是歇着吧!”我顿时满心羞惭,挽起袖管,下手忙活,用行动告诉母亲,我还是庄户人,没那么矫情。
可真下了手,便成了无头苍蝇;难动手,光动嘴,问个不停。切菜,要问菜刀在哪?胡萝卜在哪?葱姜蒜在哪?烧火,要问火柴在哪?柴禾在哪?烧什么柴?炒菜,要问铲子在哪?油盐酱醋糖在哪?炒到什么火候二老咬得动?全然是给母亲忙中添乱。无奈,母亲一声笑叹:“算了,还是我自己来吧,你真是越帮越忙!”退到一旁的我,看着母亲佝偻的身影,不由黯然神伤,这还是我的家吗?我还是家里的一员吗?怎么感觉真成了客人?
母亲忙饭,我突发其想,四下找寻家里自己曾经的痕迹。还记得有一沓在师范时的书信,压在柜底,想留作青春的记忆。可我翻了个底儿朝天,也没找到。母亲略显歉意地告诉我:“多少年你也不提这些信,以为你不要了;但又怕有什么秘密,就给你烧了!”我虽不舍,却安慰母亲说:“我只是忽然想起来,是没用了。”
又找曾经的课本,没了;儿时的玩具,没了;穿过的衣服、用过的镜子、听过的磁带,全没了。我没再问母亲,只是愣坐在那里,环顾这个曾伴我孩提、青少时光的自己的家,已然找不到自己生活的痕迹。再坐在这里,真如回父母家做客一般,熟悉又陌生。
吃饭,父母不停地往我碗里夹菜,客气地让我深感不自在,有愧意。饭后,母亲紧着收拾碗筷,把意欲洗碗的我推向一边,扔给了我电视摇控器。()随后,拿出崭新的背褥,晾晒在阳光里,说:“这还是你们结婚那年回家时盖过的。”遥想,因工作忙、有女儿,回家都是匆匆回、匆匆走,已八九年没在家睡过。
父亲说要下地刨花生,问我去不。我高兴地问:“去哪?”父亲搭话:“谷地沟!”我愣了一下,母亲忙提醒:“哎呀,就是你小时候上树摘柿子掉下来的那个山沟嘛。”我“哦”了一声,不好意思地跟着父母出了门。进了沟,却找不到自家的地。也难怪,多少年没回村种地,记忆淡了许多。加上村里的地荒的荒、撂的撂,父母力所能及地捡块好地种些花生,我哪里识得。
陪父母摘花生,农活已显生疏。吃力地扛着口袋回家,一进院,早已口干舌燥,被满树黄澄澄的李子,惹得垂涎欲滴。伸手、拽枝,摘了一瓢,洗了,坐在台阶上,吃个痛快。没想到,片刻一个小孩拉着母亲回家,边走边指着我告发:“奶奶,就是他,偷摘你家李子!”
我和母亲一阵大笑。母亲笑得灿烂,笑孩子的天真;我笑得凄然,笑自己竟成“贼”。童年背诵的“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当今日自己遭遇,才真正明白了当年贺知章《回乡偶书》的尴尬与长叹。
偶然一次回家,丝毫找不到了曾经的归属感。村子,是祖辈们和新生代的村子;老屋,送走了我这位过客,彻底成了父母的老屋。而我,却多年离家已成客,不由怅然若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