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赢,那就别怕输_别怕,一切可能没你想的那么糟糕

1、想赢,那就别怕输

想赢,那就别怕输

文/雨山

如果怕输,那你永远也赢不了。

每年参加高考的人,不仅仅只有应届毕业生。

近日,微博热搜榜上有这样一条消息:大三小伙退学再战高考。记者采访该同学时问:“为什么会想到在大三快毕业的这一年重新复读?”

22岁的他说:“重新追逐自己的梦想,再考一所理想的大学。”

为此,他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背单词和古诗。然后坐公交去学校,和18、19岁的应届生们一起上课。晚上学习到2点左右,每天只睡3到4个小时。

他之前学习的是有关化学理论研究性的专业,坚持一段时间后,感觉自己并不是很适合这个行业。

最终他本着对医生这一职业的强烈爱好,选择了现在的目标:考取复旦或者交大的医学专业。

对于退学这件事,刚开始他的家人非常不理解并极力反对,认为已经读了3年大学,再退学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

他的同学即将毕业,有的读研,有的工作,还有的出国深造,而他却选择再来一次,内心也着实煎熬过一阵子。

但既然自己已经想好了,那就坚持去做。慢慢的,家人们开始理解,转而支持他。

记者问他:“你有没有想过万一考砸了怎么办?”

他说:“没有,不存在的。”

记者又问:“那有没有想过医学专业可能比之前那个专业更难?”

他说:“对我来说,这可能是一种新的挑战,但因为已经经历过一次失败的大学生活了,再来一次的话,会更加珍惜。”

才能这种东西,本来就是靠自己挖掘创造的,我也不是什么天才,我只是比任何人都拼命工作,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了。

今年的奇葩大会,有一位拿遍了中国街球比赛的冠军,自称是中国街球第一人的男孩,他叫吴悠。在谈到输赢问题的时候,他回忆起了自己当年的一场关键性比赛。

那是哈林三对三的决赛,当时双方势均力敌,打到最后还是没有分出胜负,这时裁判要求用罚篮的方式决定,谁先罚进球谁就赢得比赛。

吴悠作为队长,拿着球走上了罚球线,当时心里想了太多的东西,结果球罚丢了。当他头也不敢回地走下场时,听见了背后“唰”的一声,对方成功进球。

好胜心极强的他,从那以后变得不敢承担责任,每到关键时候,就会选择传球给队友。

期间,他也试图通过训练场上的苦练来找回能赢球的感觉,可一到比赛的关键时刻还是会出现失误。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迷失,他开始反省自己是不是除了球技的训练,心理也需要训练。

于是他开始阅读各种哲思类书籍,也有了一定转变。而最终令他顿悟的是迈克尔乔丹的一句话:当你能够承载所有失败的时候,那将是你能够主宰比赛的时刻。

这句话令他一下子回想到了当年的那场比赛,那次失败的罚篮,他发现,自己当时并没有去想太多想赢的事,而是在想很多怕输的事。从那以后,他开始转变心态。

在之后的一场关键性比赛里,也是关键性的一球,在队友被包夹的情况下,他主动示意队友传球,并在接球后投篮,“唰”,篮球应声入网,他绝杀了比赛,也找回了自己。

如果怕输,那你永远也赢不了。

有的小孩子刚开始和母亲分开,一个人睡觉,夜里想上洗手间,但缺少了母亲的陪伴,让他开始对周边环境产生畏惧,哪怕一点小小的响动也会被想象成妖怪来了,所以他宁愿尿床,也不敢下床去洗手间。

长大后的我们,面临的选择越来越多,相应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那份畏惧感也随之增加。

人在畏惧感的包裹下,会放大眼前遇到的困难,从而影响自己的选择判断。

也许不需要那么认真地读书,找一份能糊口的工作也行;也许不用在大城市那么辛苦地打拼,回老家安稳过日子也不错;也许一个女孩子,好好在家相夫教子,不用努力去拥有自己的事业,也可以过得舒舒服服。

可是,你甘心吗?

每个人的目标不同,可能是想给她一个家,可能是想完成一次环球旅行,也可能是想成为百万富翁。尽管目标不同,但他们都做着一件自我认同的事情。

在这个纷纷扰扰的人世间走一遭,获得认同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这需要我们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多去思考如何才能成功,而不要老想着失败后会怎么样。

想赢,那就别怕输,输得起,才能漂亮地赢回来。

来源:品味遵义  id:pwzytime6

2、别怕,一切可能没你想的那么糟糕

别怕,一切可能没你想的那么糟糕

文/小木头

1

六七岁时,我跟妹妹在外面玩。妹妹掉进了一个旱井里,我吓得要死,当时心想,这回一定会被爸妈揍死吧?!惊慌失措间喊人帮忙,大人们找了绳子和筐子放到井里,让胖嘟嘟的妹妹爬进去,把她给吊了出来。幸好,旱井不深,她竟然毫发无伤,我也大大松了一口气。

上小学,总是听父母念叨“没钱了没钱了”,好像爸爸的工资总是撑不到月底,而我们马上就要去喝西北风。他们念叨的那几天,我都会特别小心谨慎,哪怕是需要买文具这样的正常开销都不敢提出来,生怕一块钱会导致经济崩溃。以至于有一天我妈从外面买了什么东西回来,我心里有很大的疑问:不是没钱了吗?

中考之前我想,若是我考不上好点的高中,不但会令父母失望,我自己也会沮丧得活不下去吧?结果,我就真的没有考上好点的高中,而且是两次!父母失望是真的,我自己却并没有真想要去死。沮丧了几天,灰暗了几天,消沉了几天,去了一所差一点的高中,很快就又活蹦乱跳起来,又开始憧憬未来。

也不是真的没心没肺,总得过下去啊。把眼下的自己摆平,哪怕是侧侧身通过一条狭窄悠长的路,只要能够走出最痛苦、尴尬、郁闷、消沉的境地,前面的一切就都好了。

2

谈恋爱的时候,有一次因为小事吵架,我独自回了学校宿舍,关上阳台门,号啕大哭。心想,这次是没办法挽救了,伤心透了,一定是要分手的!过了一会儿,他发短信打电话来,道歉、解释,于是又和好,好像刚才的决心和崩溃都是表演给别人看的。

考驾照的时候,咬紧牙关把所有规定动作做好,车停在了路边,只等着坐在车上的考官打及格了,一高兴,忘了熄火。然后?当然是不及格。我站在车旁,整个人都是麻木的,觉得自己之前所有的努力都付诸东流。考试都通不过,还有什么意义呢?心情灰暗地躺了两天。

过了几周,又去练一次路考,叽叽喳喳地跟新一批学员聊天开玩笑,等待下一次考试。

有时候,觉得崩溃好容易啊。

从前觉得,崩溃可以让眼前的一切都灰飞烟灭,让事情变得不可收拾。长大后才发现,崩溃不过是为了把那些自己解决不了的情绪,把那些委屈、愤懑、痛苦、烦恼,用一种让别人看得到的方法表达出来。然而,对于改善事情而言,并没有多大用处。

3

小时候,我就目睹过崩溃的“威力”:街上的婶婶大妈,无论是跟丈夫吵架,或者跟邻居闹矛盾,先是伶牙俐齿地叫骂,然后就是崩溃,坐在地上号啕,拍着大腿一边数落一边痛哭。

长大之后,我倒是非常在意情绪失控这件事,不能让崩溃发生,因为那不是真正的“不破不立”,只是对情绪肆无忌惮的宣泄。让自己以为这样宣泄就可以解决问题,而事实并非如此。

有段日子经历着跌宕起伏的事情,觉得特别不真实。身在其中,倒是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每次你以为自己要崩溃了,生活要崩塌了,一切都要毁坏的时候,却都又能找到一条小小的路,弯弯曲曲地走出来,摇摇欲坠的心房最终没有成为废墟,而你在走出泥潭之后,发现自己居然安然无恙。

一切可能没有你想的那么糟糕,而到最后,你的境地有时还允许你变得更好一点。

4

心情不好的那几天,反复在听那首老歌《你的样子》。

有时候想着,我们每个人都像是在逆风行走,有时候还算顺利走得快一点,有时候则是举步维艰。

可无论如何,也只能是继续走。

幸福的人,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遇到过困难或者麻烦,而是遇到之后能积极地去解决、去化解;不幸的人,也并非总是因为他们遭遇的苦难就比别人多,只是其中有些人,过于夸大了自己的不幸,或者任由自己崩溃。

这世界,浩浩荡荡,天地茫茫,到底我们会在这世界刻画下何种样子呢?大概只有我们自己清楚。

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是“潇洒的你,把心事化进尘缘中”。

作者:小木头,烘焙爱好者,小确幸收集者,已出版作品《最好的时光刚刚开始》,打理一个女性励志公众号“自在小木头”。文字温暖治愈,立意独特。新浪微博:@小木头的美丽人生,微信公众号:@自在小木头

3、想要成长,就别怕被碾压成渣

想要成长,就别怕被碾压成渣

文/赵晓璃

1

“中国的上升通道真的快要关闭了吗?”

有一天,当我登录知乎网站,收到了这样一则站内短信。

我能感受的出,对方是有多恐慌多焦虑。

“如果你知道最后的答案,你打算如何行动呢?”我问。

“如果关闭了,我就老老实实呆在现在的单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如果没有关闭,我再去想想自己的人生还能有什么可能。”对方回复道。

“那为何现在不想呢?”我问。

“在不知道结果之前,我耗费时间精力去思考,万一想出来之后,却压根没有这样的机会,我岂不是白想了吗?”对方回答。

我再也没有回复。

我猜想对方的境遇应该还不错,只是看很多文章里所谓“阶层固化”的概念,突然感到一丝惊慌,他试图想和我确认下未来趋势,便于决定自己下一步该如何走。

我想起有很多的咨询者,他们都存在着类似的困惑。

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目前境遇并没有到非要孤注一掷奋力一搏的地步,有些甚至还非常舒适,但内心却脆弱无比,常常因为感受不到成长倍感彷徨无力。

只是他们都忘了,想要成长,必须丢弃一样内心深处视若珍宝的一件东西,那就是——优越感。

2

优越感来自比较。

当你和比你差的人比较,当然是满满的优越感,你感到很骄傲很自豪,却会让你看不见自己的不足,也就很难有进步的动力。

如果你和比你强的人比较,你会感到很受伤,别人的风光会时时刺痛你脆弱的心脏。

相信我,如果你想要成长,就必须学会忘掉优越感。

细数这些年来,让我感受到成长的时刻,恰恰是自己倍感煎熬与痛苦的时光。

初中考高中那一年,我的估分还不错,能够报考合肥的一流高中,但问题在于,听说重点高中的竞争压力也是非常大的。

犹豫不决之际,当时班主任和我说了这样一番话:“你现在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做个鸡头,也就是去一所不那么有名的高中,在那里你可以继续维持成绩遥遥领先的位置;要么就胆子大一点,上重点高中当个凤尾,那里人才济济,你需要花很长时间认知自己的不足,并且迎头赶上,然而谁也无法保证你还能保持遥遥领先的成绩。”

在“宁做鸡头不当凤尾”与“宁当凤尾不做鸡头”的两个选项中,我选了后者。

3

正式入学之后,我果然感受到了来自很多优秀同学的碾压。

班里有个特别聪明的女生,那智商真的不是盖的,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每节课只听十分钟,然后就低头看起漫画书了。

老师曾经讲过她很多次,但没办法,人家大考小考都是第一名,于是老师为了震慑班里的其他同学,就说了句:“谁要能和她一样,次次考试得高分,只要不干扰别人,你们上课爱干啥干啥。”

天,听了这句话,我心理好一阵不是滋味儿啊!

我给自己制订了一个学习计划,每天回家根本不敢玩,把自己埋在厚厚的习题库里,视力下降了不少,可成绩却在中等偏上徘徊,始终杀不进前十名!

我感受到了巨大的落差。

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了,我总在想,如果当时我选择了做鸡头,结果会不会好很多?

和我玩的要好的霞就不这么认为。

她常常给我洗脑,说我会有这种挫败感实在太正常不过了,那说明我到了更大的世界,见识了更多牛人,自然就把自己比下去了,就会发现自己这里那里的不足。

担如果把那些杂七杂八学校的学生都算上,我们的排名其实在整个城市来看并不算差。

“想要成长,舍不得内心的优越感怎么行?”霞像个哲学家一样地对我说。

高考那一年,虽然我发挥失常,没考上理想的学校,但在外人看来,我也是上了一所211重点大学,尽管我在心里吐槽了学校n遍,但事后想想,正是因为在重点高中被优秀的同学碾压追赶着往前跑,我才能够在高考失利的情况下,得来一个不那么糟糕的结果。

从此我对霞说过的话深信不疑,人不能太顺着自己,当一个人感觉超好的时候,就该有所警醒,不妨到外面走走,见识下更大的世界。

4

这些年我陆陆续续见到了不少牛人。

前两天去北京的时候,场上大约100人,随便哪个人站出来都能把我甩开一大截距离。

除去上台分享的自媒体界风云人物,台下的更是各个牛逼,何川、彭小六、李尚龙、老妖、杨小米、易仁永澄等等,通过和他们短暂的接触,我忽然发现——他们不但比你有钱,还比你有才,甚至比你还努力:你不只比他们穷,很可能任何方面都比不上人家。

不过,比自己什么没有更要不得的心态,叫做看不得别人好。

这些年的经历给了我两样宝贝——时间和希望。

我明白,想要什么,都是可以努力创造的。

我父亲就曾经说过我,明明可以躲在一角活得很舒适,偏偏跑到外面自找苦吃。

那是因为我真的见识到太多太多厉害的人,比我更拼。

我还有什么理由懒惰下去呢?

我不求赶超谁,但求一天天超越我自己。

我坚信,有这些牛人做参照系,哪怕拼不过他们,至少结果都不会太差。

5

很多人问我,要如何才能真正成长?

我更倾向于做这样的回答——多出去走走,多见识牛人,多接受点刺激,那个你内心迟迟不肯放下的优越感,说到底只是一种微不足道的感觉,放下它,你会感到一阵痛苦和失落,但无疑,你会迎来一轮不可思议的成长。

4、别怕,人生没那么多难题

别怕,人生没那么多难题

文/尹惟楚

1

我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很小的创业公司。公司管理松散,老板经常出差,基本不在。办公室里,大家每天都是聊聊天、看看电影,或者打打游戏。

有时我会陷入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慌,我知道如果不做出改变,不逃离这个舒适的怪圈,我只会在这样的环境里越来越麻木。

后来在一次饭局上,偶然认识了一位学长,当时他已经在某设计院工作了两年。聊天的时候,他告诉我说他们设计院正要招人,让我报名试试。

不过,他也委婉地暗示我,报名的人数比较多,而我的学历并不占任何优势。

我在心里估摸了很久,从二三十人里面选三个,拼学历,我最多平均水准;而论理论知识,不用说我都知道,肯定垫底。我被淘汰的几率非常高,而距离笔试的时间就一个多星期。

我有过放弃的想法,但后来一想,不如放手一搏,失败了也没事,知识总有用得着的时候。

我开始了疯狂一周,将大学的相关书籍翻了出来,从早上七点看到第二天凌晨。那几天,脑海里就一个想法,多看一遍书,就多一份希望。

最后笔试进去十个人,我正是其中之一。笔试过后,面试就成了我的优势,毕竟拥有大四一年的实习经验。最终,我顺利入职。

很多时候,真正让我们停止脚步的不是世界,而是自己。就像小时候,我们坚定地认为道路就在我们脚下,无知无畏。而长大后,我们却总是踟蹰于眼前的迷雾,常常望而却步。

2

有一个朋友小渊,两个月前,他跳槽到了现在的公司。上班第一天,领导丢给他一项目,并告诉他尽力就好,完不成也没关系。

他花费整整一个星期,将项目高效地完成。可当他信心满满地把成果邮发给客户后,第二天便被客户打了回来,并提出很多修改意见。小渊二话不说,立马依照客户的意见进行了修改,结果又被打了回来,理由是没达到他们想要的效果。

凭着多年的行业经验,小渊觉得有问题,这是很明显的吹毛求疵。于是,他向客户作出面谈请求,却遭到对方的直接拒绝。

最后,他心一横,赶在下班前直接带着资料去了对方公司,将客户堵在了公司门口。尽管明显感觉到对方的各种有意刁难,但他一直保持足够的耐心,脸上更是全程挂着笑容。用他的话说就是,尽可能地满足对方,而且不留给他们任何借口。

往后一段时间,他天天准时出现。不到一个星期,对方妥协了,主动和他交代了具体要求。临走的时候,客户告诉他说,正是因为他这种执着与耐心,让他们觉得把项目给小渊公司非常放心。

当小渊回去向领导汇报成果的时候,领导愣了很久,然后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

这个项目其实已经遭到了其他公司的压价,对方碍于合同已签、不好毁约,只能吹毛求疵到处找毛病,想让公司知难而退。领导都准备把事情直接移交给公司法务部解决了。给他的时候也就是死马当作活马医,却没想到还真被小渊搞定了。

这个项目的圆满解决,不但为小渊带来一笔可观的奖金,更让他在公司扎稳了脚跟,获得了同事领导的一致认可。

3

国内一家知名体育论坛上,有一则被誉为“镇街神帖”的帖子。发帖人问:你们最艰苦的战役是什么?

帖子发出后,后面的跟帖人数上万,许多人讲述着自己平凡生活里不平凡的经历:有突发疾病,几乎步入死亡的;有创业失败,一夜之间一无所有的;有情感受挫,差点走入绝境的……有的已经成为过去,有的还正在进行。

而那些被点赞最多的帖子,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顿,尽管最开始的时候会有失落,有害怕,但最后还是坚信人生没有跨不过去的难题,所以也都在各自的境遇中寻到了困难的出口。

世界那么大,总会有人和你经历着相同的事情。不同的是,有些人一开始就选择了绝望地放弃,而另一些人,尽管同样深陷沟壑,却永不失光。

生活中,有些事情是无论我们怎样努力,都无法改变的。但还有更多事情,我们明明可以改变,明明可以努力将自己置于更好的境地,但我们却被周围的环境所迷惑,被自己的预判所吓倒。

很多时候,真正让我们感到为难的并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们自己那颗尚未开始、就已经退缩的心。

4

你觉得外语是你人生的难题,所以从没去过学校的英语角,也从未翻过任何学习资料,就直接抱怨说英语太难了;

你觉得减肥是你人生的难题,所以从没在健身房里挥汗如雨,也从未想过如何健康饮食,就直接颓丧地说减肥太难了;

你觉得爱情是你人生的难题,所以从没主动拓展自己的圈子,也从未想过怎样提升自己,就直接吐槽真爱太难了……

可是,你要明白,害怕困难,那么生活到处都是困难。不敢开始,那你永远都只能原地不动。

许多荆棘遍布的道路,只有当自己一步步地走过之后,才发现自己原来可以坚强如斯。

人生没有那么多的难题,难的是拥有一颗迎难而上的心。

来源:尹惟楚 (yinweichu0707) | 作者:尹惟楚,新书《和这个世界温柔地对抗》正火热上市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