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逃回北上广,为什么我们无法逃离大城市?

1、元宵节逃回北上广,为什么我们无法逃离大城市?

元宵节逃回北上广,为什么我们无法逃离大城市?

文/慕容随风(简书作者)

又到上元佳节,过完了一年春节的朋友们,大家过的怎么样了?几天来,安徽、湖北、河南、广西等等地方的火车将家乡的送回了上海,变成了各个写字楼里面的linda、mary、vivian、george、michael、justin,瀚哥我也是这其中的一员,回归到了我不常用的英文名daniel。

但是,借助这次春节逃离北上广的时机,我们倒是可以好好的审视一下,我们所生活的城市,为什么让我们又爱又恨,却又是中国不离不弃,无论走了多远,最终却还是要回到北上广这个让我们难以割舍的地方。

一、我们一直以来的大城市误区

曾几何时,我们都是在小城市生活的狗蛋、翠花们,但是机缘巧合,可能是升学,可能是打工,无论是什么我们最终选择了大城市,最终离开了生我养我的家乡,去到了城市生活。在城市的重压下,我们受尽了白眼,吃尽了苦头,但是无论如何,我们留在了城市,虽然不一定活的体面,但是毕竟活了下来,成为了城市的一员。近年来,我们被高昂的房价压得抬不起头,被高速发展的城市望不见边,往往口中唱着城市的路太硬,踩不出脚印,却还是不得不在城市生活下来。

不过,无论你是新城市人,还是旧城市人,在我们的之中似乎总是流传着这样的观点:我们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实在是太大了,在中国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只有所谓的高技能人才才能生活下来,至于低技能劳动者只能被“赶出城市”。并且大城市的人口太多了,所以在控制人口流入的大背景下,我们只能吃尽苦头,只能为城市的发展买单。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既然我们现在已经借助离开城市的机会,回到了我们的故乡,我们不妨来看看这些观点真的正确吗?

二、人口向大城市集中是无法避免的经济趋势

很多人都觉得中国的大城市人太多了,中国的大城市实在是太大了。但是实际上真的如此吗?我觉得我们不如认真的回过头来,放到世界经济的发展规律中看看,中国的大城市真的太大了吗?

总结世界经济的发展规律,越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其城市化的集中程度越高,我们看到无论是英国的伦敦城市圈,还是日本的东京圈,亦或德国的柏林圈都不是一个城市,而是以一个城市为核心,辐射开来的整个城市体系,相比于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我们的城市无论是北京还是上海都还是处于发展的相对初级阶段,比起成熟的城市圈而言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在大城市的生活,每个人往往会受到两种力的相互作用的结果,一种是拉你,将所有的外地人吸引进入大城市,无论是大城市的医疗、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还是大城市的发展机遇,甚至是大城市的整个多元化,都为每个人提供了可能,这就是城市的拉力。此外,大城市高昂的房价,极高的生活成本,以及巨大的通勤成本都会形成一种推力,将进来的人向外推出去。

因此,无论是拉力还是推力都是一种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是世界经济的发展来看,虽然有着城市空心化,逆城市化等特殊现象,但是在城市的大范围内,大城市都是无可争议的拥有着吸引人口集中的独特属性,因此,前面的问题并不是太大的问题,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这也就告诉了每个人,虽然在很多时候,我们的内心有过那一丝的软弱,冒出离开北上广的念头,因为频繁的雾霾,难忍的房价,拥挤的交通,以及我们极度苦逼的生存压力,但是你永远有着更多留下来的理由。

三、为什么我们最终离不开大城市

前面说了趋势,现在我们不如聊聊理由,为什么我们还是离不开大城市,记得有个朋友向瀚哥总结了四个词:机会、支持、保护和安慰,正是这四个词,让我们最终还是留了下来:

一是机会。对于大多数的年轻人而言,大家在大城市打拼为的东西只有两个词,这就是深度和机会。从人类的发展角度来说,一个人永远是对未知充满了好奇,相对于小城市一眼可以望得到边的生活方式,对于大多数人的感觉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无力,是一种灵魂深处的恐惧,大城市在这种角度来说,他们拥有着最大的东西正如同每个人的旅游一样,并不是什么特别的东西,但是因为新鲜,因为新奇,因为未知让你获得了更多的机会。据统计,全国的创业公司中有40%以上在大城市,北上广深的外资企业规模占据全国的54.37%,大部分大企业的总部都设立在北上广深。这些都无疑意味着机会,意味着可能性,为了这份可能性,除非你承认自己是一个完完全全的loser,那么你就会选择留下来。当然,未知和机会还包括生活的方式,据统计,豆瓣上一线城市的同城活动是其他地方的2-5倍,在节假日的时候可以高达20倍,这样丰富的活动让人的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更深,所以机会增大了粘性,更增加了拉力。

二是支持。对于大城市而言,拥有一个大城市的户口,真正意味着你拥有了这个城市更多的公民权,无论是医疗、教育甚至是高考这些大城市特有的福利,还有着更多隐性的支持,比如说,最近盛行风靡一时的共享经济,无论是共享单车还是网约车,无论是airbnb还是公共wifi这些之中的63%以上都会集中在大城市,而全国的优质医疗资源则是80%以上集中于大城市,当这些出现的时候,一旦你离开了大城市你就会发现,为什么我们的生活会变得如此艰难。无论是教育、医疗的新政策自己永远都没办法第一时间享受。连饿了么、美团外卖这样的互联网订餐都不一定能够送到门口,出门需要带现金而不是仅仅带手机。这些微不足道,甚至你已经习以为常的东西却是大城市在无形之中给你带来的“小支持”、“小确幸”,一旦你没有你会怎么样?试想一下,就在春节,你在一个没有wifi甚至没有4g网络的地方呆上7天,会是怎么样的一个煎熬?

三是保护。瀚哥我在前几天说七大姑八大姨的文章中就专门说过,小城市虽然邻里之间生活的很和睦,但是却是一个几乎透明的状态,那种无时无刻存在的关系网,会形成一种所谓的小城市绞杀,因为所有人的生活都是一种趋同的趋势,你想追求个性,往往意味着不可能。但是,实际上,每个人的巨大差异,是远大于所谓肤色、种族的差异,无论你是选择杀马特,还是选择高雅艺术,无论你是享受单身主义,还是有着中二倾向,甚至所谓丁克、整容,其实都无所谓,因为在大城市都会有这种包容性,城市越大其对多元化的包容性就越宽容,你可以有着中国梦,有着自己独特的野心、价值观、想象力,无论你选择做职场强人、全职太太、公务员、甚至流浪汉城市都会包容你。此外,相比于小城市的几乎透明,大城市是一个尊重隐私的地方,你的隐私得到了真正的保护,如果你不愿意透露,没有人会去强迫你,这就是大城市的保护与包容。

四是安慰。人类是生物学上最为其他的一种群居动物,一方面我们为了生存不得不选择群居,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却拥有着完全不同的个性,正所谓龙生九子各有所好,也许你的爱好很难找到知音,可能小城市你根本碰不到那个和你相似的人,但是大城市一切皆有可能,如果你寂寞,如果你悲伤了,无论是风味餐厅,还是街头酒馆,甚至是24小时便利店,都有着解决孤独的方案。记得看过一次探索频道的纪录片,在一个没有灯光的地方的孤寂,将会比你在城市的车水马龙中强烈十倍以上。安慰,这是大城市能够给我们的一种多元的选择吧,找到那个和你相似的人,这就是大城市带来的可能性。

春节七天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一种释放,让自己有机会给自己一些留白,疏解大城市生活的苦闷,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拼搏还要继续,生活还在前进,你还是会回来的。(来源:简书)

2、为什么要在大城市上大学?

为什么要在大城市上大学?

读大学,同等情况下,首选大城市;实在不行,哪怕学校差一点儿,也最好去大城市。

1

在大城市,可以寻找更多优秀的教育资源

一直以来,我国各城市高校资源差距非常大。东部发达地区远远领先中西部地区早已是不争的事实。

从教育部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来看,各大城市拥有的优秀学科,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武汉占据a+学科前五名。

其中北京优势较大,上海、南京也有相对优势,杭州和武汉持平。

在c-以上学科总数上,前十名分别是北京、上海、南京、武汉、西安、广州、成都、天津、杭州、长沙。

非省会城市中,青岛、无锡、厦门、徐州具有a+学科,尤其是青岛,a+学科数目位居全国前列,

这得益于中国海洋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贡献。

在大城市,我们可以寻找更多优秀的教育资源。这些优秀的教育资源,往往意味着顶尖的师资和研究水平,对于大学阶段学到真本领乃至今后高起点的就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在大城市,可以接触更多优秀的人,可以开拓自己的思维

大城市里,大量优秀者聚集,这种聚集,能让处于其中的人开拓思维,保持思维领先,甚至走在时代的前沿。

在小城市读大学,容易让人思维受限,缺少最顶级的竞争意识和领先的思维,限制了自己的发展可能。

在大城市读书,你接触的人、事、物在比小城市新潮,它可以在无形中丰富你的见识,并通过优秀者带来的思维震撼,帮助你拓展视野,提升思维,开阔眼界。

思维提升,久而久之,就在不经意间领先于很多人了。

3

大城市有更多的资源,更多的机会和可能

不管是学习还是实践,大城市都有更多的机会。

在大城市学习,你会发现,除了期末考试,你还可以听到本科教材上的著者亲自上的课,可以去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可以跟各种行业大牛面对面交流。

你会发现原来很多事情只要不设限都可以办到:

原来你可以和顶尖的人接触,甚至成为他们的一部分;

原来你可以参与全国甚至全世界范围内的会议;

原来你可以在北上广找到具有竞争力的工作,而与你同时应聘的,可能是留学回来的人;

原来你可以谈论改变社会改变世界却毫无违和感,因为你真的有可能做到;

原来你不管做什么之前被别人嘲笑为痴心妄想的事情,都会有很多和你一样的人,与你相视而笑,携手同行;

原来你可以拥有很多在小城市读大学根本见识和想象不到的可能……

大学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你未来的道路。但是,你的大学怎么过,也取决你。不管你们哪个城市读大学,都希望你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来源:大学生网圈(id:daxue301)

3、忍不住想,我为什么要来大城市

忍不住想,我为什么要来大城市

文/宋小君

一个女孩向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大致是,她在大城市工作了三年,时至今日,工资仍旧没有赶上自己的房租和花销,每逢着节假日,自己一个人待着,又常常觉得孤单。

加上父母又催促,语气在大城市受苦,不如回到老家找份工作,在父母眼皮底下,朋友也多些,何必在外面受苦。

女孩想给自己找一个留在大城市的理由,但找来找去又似乎没有找到。

关于“生活的意义”这件事,在女孩身上可以具体为“在大城市工作生活的意义”。这种意义有时候对我们这些漂泊在一线城市的人来说,就是某种支撑,支撑着我们和糟糕的室友合租,在地铁上挤爆早餐奶,精打细算着过到每个月三十号,逢年过节回家,硬撑着给亲戚朋友们的孩子发红包,被问及在大城市过得怎么样,只能一个劲儿说好。

去探讨“意义”这种事,说来说去,就会让人觉得虚无。我不知道写一篇文章,喝一碗鸡汤,能不能为女孩当下的处境提供解决方案,但我想起,自己遭遇过同样的困境,我仔细回忆了一下。

我大学毕业的时候,面临两个选择:

一个是回青岛老家,跟父母做生意。父母的生意在本地小有起色,有了基础,就算我做不成一个开疆扩土的大帝,也好歹做个守成之君。

我回到家,有车有房有人照顾,会过的很舒服。

另一个则是,我一个人离乡背井,去上海,做一份月薪三千块的工作,那里一片未知,几乎没有一个朋友。

我年轻气盛,当然是选择离家去远方了,我心中可是有一个完整的诗意世界。

第一年,心中坦荡荡,凡事都新鲜,少年心境,根本不知道什么叫苦。

第二年,工资有细微上升,依然不够花,想要满足一下自己的口腹之欲,要先看看钱包。看着同学们在老家混的越来越好,同龄人这个创业了,那个拿到a轮了,这个火了,那个已经爬升到需要我仰望的高度了。而自己还在格子间里低头看稿子,在合租屋里盖着被子想姑娘。周五下班后的黄昏,路上车水马龙,那就是我怀疑人生的时刻。

没有人知道我还要多久才能混出头,不说混出头吧,至少先实现经济上的自由吧。

我就像一只靠着血气之勇猛闯迷宫的小老鼠,没有上帝视角,分不清哪个拐角是坦途,那个拐角是死路,只能硬撑着,好在还年轻。

第三年,工资再一次微调,对不起,一夜暴富的可能性不存在,收入仍旧没有起色,滚滚红尘和我没关系,我只是大城市里众多寂寞灵魂中的一个。无论从那个层面上来说,混到第三年,自己似乎都一无是处。

又是一个周五后下班的黄昏,我面对着路上的车水马龙,我动摇了。

要不就回家吧。

回家多好,至少能在父母打拼半生的基础上开始建筑,说不定,用我学到的那些还不知道能不能派上用场的知识,那些这几年在大城市所谓的见识,把家里的生意做得更大一点,到时候也大小是个老板。

我又想了,你知道我老爱想嘛,我来分析一下我回到老家之后的整个人生。

我做着我爸喜欢,但我不喜欢的生意,每天和机械、装饰材料、不锈钢打交道,和客户讨价还价,去讨要工程款,对我自己的员工负责,给他们更好的福利待遇。

空闲时间,我可以继续我自己的爱好,我在办公室里,看看书,写写东西。看的书可能很多都是畅销书,写的东西可能大都是一些牢骚。

然后,到了年纪,按照“男大当婚”的规矩,我要开始考虑婚姻大事。

朋友圈有限,初恋已经结婚,大学喜欢的女孩远在他乡。那怎么办?自己谈不到合适的,就别怪父母操心了。

于是我相亲,动用几乎所有的宗族关系网,包括来推销保险的小张,客户刚刚毕业的女儿,同学婚礼上同学老婆给介绍的闺蜜。

遇到真爱是小概率事件,挑肥拣瘦亲戚们还会觉得你不靠谱,父母又天天催促,终于有一个还算不错的,一咬牙一跺脚,行啊,那就将就着吧,不敢说多喜欢,至少不讨厌,十年后,色相没了都一样。

然后结了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生了孩子,然后身体发了福,操持着生意,养活孩子,操心孩子的学业。

当然心里还是有个远方了,想要写作,但孩子早上要早起上学,晚上要辅导功课,家里有柴米油盐。

努力把这些事情办好,男人嘛,还能被这些小事情难倒了?

深夜给老婆交完了公粮,觉得自己荷尔蒙越来越少,想要坐在台灯下写点什么,一肚子东西要写,但真下笔了,好像又不知道要写点什么。

终于,琐事萦怀,人还是得务实,放弃了,不写了,把自己毕生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

我看到了自己的后半生,不能说惨,甚至可以说已经是不错的生活。但我活得并不开心。

我自然忍不住想,我来大城市是为什么来的?

我想了想,我还是一个有追求的青年,我想做一个作家,想靠写作养活自己,想靠写作把事业做成一个局面。

我出来工作了三年,很努力,但是没有人承诺你,到第几年你的事业会有起色,到那一天,你的另一半会突然投怀送抱。

实现理想这种事情,毕竟不是线性的,不一定跟时间成正比。

西方有句谚语,说,没有一滴雨会认为自己造成了洪水。

这都是一个带着贬义的说法,但我不这么觉得,我反而觉得,这样的说法里藏着某种可能性。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会普遍认为,我就是一滴雨,洪水那么大的事儿跟我有什么关系呢?

但仔细想想,每一滴雨水还真都是洪水的组成部分。

拳法之中有个词叫“蓄势”,通俗一点说来叫“憋”,当然憋久了也可能憋坏了,不一定就能引起大洪水,但是不憋,则完全失去了破坏的可能性。

其实,我们努力的因由,生活的意义,并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说穿了就是,通过自己的坚持和努力,给生活多造成一些可能性。

这种可能性的珍贵之处,就是在于它的不确定性,你一眼看过去,看不到三十年后的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把世界变得更好了,还是更坏了,甚至不知道多年以后你回忆起自己的决定会不会后悔。

但未知的可能性包含了许多,成了,我应得的;不成,至少我试过了。

所以,第三年我没有离开上海,我选择了留下来。没有什么多高尚的理由,我就是看到了当初要是回老家之后,三十年后的自己,过着怎样的生活。

那不是我想要的。

我们漂在大城市,去还是留,关键还是在于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留下,不一定值得敬佩。

离开,也未必就是妥协。

做一滴雨有一滴雨的快乐,做一万分之一的洪水,有做一万分之一洪水的快感。

人生这种私人物品,可以听大多数人的意见,但一定要自己做决定。

问问自己,是想要求稳舒服的人生,还是想要更多的可能性吧。

不多说了,我要去冲垮下一座山峰了。

4、大城市凭什么鄙视小城市?

大城市凭什么鄙视小城市?

文/甘北

1

人类的鄙视链无处不在。生活在大城市的,看不起生活在小城市的。

不知道为什么,近年来的文章里,大城市总是秩序井然、生机万丈、充满理想的形象,而小城市则往往被扣上脏、乱、差,不讲秩序、野蛮不堪的帽子。

所有鸡汤都在告诉你,大城市才有理想,大城市才肯定奋斗,小城市是适合养老的,一个年轻人,如果选择回到小城市,那就是不上进、没出息、思想僵化、行动保守。

说实话,我很难想象,如此狭隘的论调,会出自一个见过大世面的人嘴里。

不可否认,大城市的确有它的魅力,它的公共配套和人文素养,是小城市短期内难以企及的。但是,年轻人选择了小城生活,真的就这么不可原谅吗?

未必。

2、生活篇

大学毕业以后,我在一线城市工作了两年,随后回到四线城市。我在这里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

早上起床,楼下是早餐店,肠粉和粥粉面,六块钱可以加蛋加肉。

步行到单位,只需要十分钟时间,下雨天可以打个滴滴,不用跳表。

下班回家吃完饭,过一条斑马线,就是超市和健身房,出了一身汗,去买点零食和家用。

如果不急着回家,可以去楼上电影院,看一场十二点才散场的电影,怕什么迟,反正家就在对面马路。

安逸吗?安逸。可耻吗?不可耻。

因为我们生活的目的,从来不是为了忙碌。那些消耗在交通、排队上的时间,并没有多么伟大光荣的意义。而这些时间,我可以用来翻几十页小说,看一期综艺节目,给老人打一通电话,陪孩子做一个游戏。

我要为这些时间正名。我在小城市,同样没有虚度光阴。

3、房价篇

我生活的城市,距离广州一个小时车程。

在广州没有限购之前,这里的房价均价大约五千。一个刚毕业的大学毕业生,不管你是做销售、做策划还是技术类,一个月工资大抵可以买一平方房。

如果你有男朋友或者女朋友,一起筹钱买一套小户型,并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事实上,我身边的同龄人,很多名下都已经挂了一套房产。

当然,买房从来不是买白菜,在这里,依旧有很多家庭,倾尽毕生之力,也买不起一套商品房。但我们在这件事上的压力,相对大城市要小得多,总归是没有异议的。

那么,在一件刚需商品上,耗费的心血越多,是否就真的越值得夸耀?又或者,大城市一套房承载的意义,真的比小城市多吗?

同样不见得。房子到哪里都是家,我们五千块一平的天花板下面,同样是亲人和爱人。

4、奋斗篇

大城市最令人向往的,是它的相对公平。

它肯定一切人的价值,鼓励一切人的奋斗,北上广深处处是机会,上升通道无限宽广。

是的,我写过许多文章,来告诉年轻人,我们永远不能停止奋斗。而小城市,在许多人眼里,就是吃饭睡觉打豆豆、喝茶看报打麻将。

那么,如果我告诉你,我曾在这座小城,每晚加班到凌晨两点才下班呢?

那年冬天,我们几个女孩子,从办公楼出来的时候,路上连出租车都没有了。我们用围巾裹住脸,把手插在衣兜里,缩头缩脑地走回去,深夜的冷风吹到脸上,同样是奋斗的味道。

而当时合租的还有一个女孩,她做地产中介,从早上八点,一直忙到晚上十点。她是许许多多在小城市努力工作的女孩的缩影。

到底又是谁,一句温水煮青蛙,一句不思进取,一句贪图安逸,就抹杀了我们所有的努力和价值?

凭什么?

5、秩序篇

很多文章会告诉你,小城市不讲规则,这里是一个人情社会,凡事都有潜规则。

这种现象的确存在。尤其像在医院看病这种事上,几乎大家都会第一时间想到,去哪里找个熟人。如果你人脉宽广,在小城市事事都能找到绿色通道。

但如果你觉得没有人情寸步难行,便好像一些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还停留在60年代遍地都是小茅房一样。

我不敢说乡镇和农村的情况,但如今在四五六线城市,公共秩序真的不见得乱哄哄,至少在我去过的几个小城市里,鲜少见到过马路不看红灯、随地吐痰等现象。

至于去政府办事,去医院挂号,不可否认,托人情找关系的确会享受一定便利,但不托人情就真的办不成事吗?

不,所有窗口单位的服务评价器,都不是摆设。有人情,快,方便。没有人情,按规章办事。

而你的偏见,更多来于傲慢。傲慢地认为小城市还像许多年前一样,落后、呆滞、腐败。

6、人情篇

我为什么留恋小城市?因为我的亲人都在这里。

我每个周末都去父母那里吃饭,带着丈夫和孩子,热热闹闹地聚在一起。

我的朋友和同学,很多住在同一个小区,晚上可以约喝甜品,也可以约看电影。

我的手机可以整天关机,不会有更急的电话,所有我关心的担心的人,都有我家的钥匙。

而最令我迷恋的,是这座城市里,有陪伴了我几十年的味道。

河边一条街,都是美食宵夜档,一到晚上九点,一片闹哄哄的喧嚣。

洒满孜然的烤串和冰镇的啤酒,菜牌上都是家乡的味道,人们坐在夏夜的凉风里聊家长里短——谁又找了女朋友,明晚一起去哪玩,新开的那家菜馆真好吃,改天去试试……

四处都是乡音。

四处都是热情。

四处都是家。

我迷恋家的味道。

7

大城市繁华、诱惑、饱含机遇。

但小城市,同样能容下一个人的理想和抱负。

年轻人在大城市为了理想而奋斗,值得点一万个赞。

但在小城市里怀着一腔赤忱的年轻人,同样值得肯定。

我们的理想是星辰和大海,这句话荡气回肠,魄力十足。

但那些想要平凡生活,并且踏踏实实地编织平凡的生活的人,同样值得尊重。

一个真正见过世面人的,该懂得包容多元价值。

我们的世界需要霓虹灯,需要高架桥,也需要烟火气,需要人情味。

大城市鄙视小城市的样子,不仅傲慢,而且无知。

或许鲜有人知道,伟大的哲学家康德,一生没有出过远门。

他一生的活动范围,以家乡哥尼斯堡为圆心,几乎没有超出半径100公里以外的地方。

但是,那又怎样呢?

哪里都有丰满的灵魂,哪里都有贫瘠的腐朽。

作者简介:甘北,文艺女青年,我有一间大房子,活够了就去死。代表作《女人都不愿结婚了,男人却还想娶个保姆》。微博:甘北lily,个人公众号:甘北(id:ganbei1990)。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