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雷雨》有感_作文雷雨

1、读《雷雨》有感

读《雷雨》有感

看完整本《雷雨》后,有一种感觉,就是觉得如果《雷雨》是一部在现在发表的作品,那么一定是抄袭的,而且剧情雷到不少人。但在当代,这一部作品却真是批判现实的。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一场雨,利用雷雨钱的闷热描写故事前期的紧张气氛,用雷雨的激情澎湃引出剧情的高潮,更利用雨后的漏电电线谱写了令人惊讶的结局。不得不说,这部话剧在当代真的是一部异域之作,发泄了对当代的愤懑。曹禺,突然发现我有点喜欢上你的写作风格,感叹呀!这本话剧的紧凑程度,在现在有哪一部话剧比得上,何况是当代!

“死亡”一词其实几乎贯穿了整部《雷雨》的脉络。从序幕中两位尼姑谈论的鬼神论,再到周萍和周蘩漪各自为了爱而萌生出的忏悔和执着,最终直指那些为爱徇情的无知青年,每一个布景和情节都弥漫着对死亡的轻声叹息。

周萍的死倒并不算意外,或者说是我完全料想之中“该死”的角色,这个男人的一生应该算是极其卑微潦倒的了,他总是在是非之中摇摆,不能忘却前世与继母的失足情网,也不能割舍后世对鲁四凤的爱恋纠缠,他活得过于矫情,淡薄了尊严,丢弃了理想,湮灭了自由,结余的那些生命就只独守着一个“情”字不了而已。我以为,爱他就好比施舍同情,但是在于他的评价我只能说懦弱得几近使人唾弃。

曹禺曾经在《雷雨》的序言中评价过他自己笔下的人物,但得到其大加赞赏的却只有两个人,其中一个便是同样惨遭不幸的二少爷周冲。相比而言,我到认为周冲是个极具悲情色彩的人物。他先是对四凤的求爱失败;又在争执中委命于父亲的呵斥,认识到独权的威严终究是不可动摇的;之后他又抱着近似菩萨的善心去探望困顿中的四凤,却被鲁大海视为不速之客辱骂出门;结尾他又被周繁漪无情地拉出来,眼见了残酷的事实,最终被亲生母亲手丢弃在暴风雷雨之中。一件件打碎他梦想的事情接踵而来,现实生活留给他的只有悲痛——剩下的是一种掉到黑洞中不可重生的绝望。周冲是无辜的,他只是一个被社会矛盾、家庭仇恨无故吞噬了的受害者,一个在梦想与现实中游离屈尊的年轻人。他最终还是死在自己梦开始的地方,令人悲怜不忍,心痛不已。()

在这里我唯一想说的一个还活着的人就是整部《雷雨》的灵魂——周蘩漪。她是曹禺老先生最喜欢的一个人物,也是他认为最“雷雨的”角色。在我看来,周蘩漪并不是什么讨巧的角色,但她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到不失是半边天空的一个鲜明代表——为了爱情而活,却又被爱摧残了身心,绝望了人世。我能够给予她的更多的是同情,更或者说是仁爱。周蘩漪是鲜活的、真实的,她生命的一半已经沉沦,但是在感情崩溃的边缘却忽地惧怕起了死亡,露出对现实的无尽渴望和激情,于是她本能地抓牢身边最后的一棵救命草,不顾一切地疯狂地向上攀爬,但却不料,她所有的希望最终还是土崩瓦解在一个懦弱卑微的男人手里。然而更可悲的是,周蘩漪最终没有获得死亡超脱的权利,她将终生带着遗恨和罪责感孤守在爱人和儿子的墓冢前,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雷雨》里这几个在死亡边缘徘徊的角色,其实都有着对生命的无限渴望和追求,只是他们在命运的冲突里偏离了原有的轨道,最终,泪水和痛苦是免不了交织相濡的。但是,关于那些爱与恨的矛盾纠缠,也许会因为这些死亡而被我们释然吧。

2、作文雷雨

作文雷雨(一)

整个上午,天气非常闷热。动植物都无精打采的,狗一动不动地趴在地上,伸出舌头,呼哧呼哧地直喘粗气。知了在树上不停地叫着,仿佛在说:“热死我啦,热死我啦……”

小鸟无精打采地落在树干上,懒得飞往觅食。小草也无精打采地耷拉着脑袋,像被烤焦似的。午饭后,天渐渐黑了,满天乌云笼罩着甬城上空,霎时,我家的玻璃窗“啪啪”地响了起来,狂风冲进了屋子。我好不轻易才关紧了窗户,透过玻璃窗,只见天地间飞沙走石,一片昏暗。街道上的标语纸,广告牌,四周的树木,等等,被风吹得发出“哗哗”“啪啪”“喀啦啦”等不***的声响,还夹着人们的惊慌、紧张的叫喊声。我的脑海里忽然浮现出《西游记》里妖怪出现时的情景。不一会儿,一道道闪电好象一条条披着银光的蛇,瞬间显现,刹那又消失了,雷叫一声接一声,震耳欲聋。我吓得尖叫着扑进妈妈的怀里。好一会儿,我侧耳一听,风小了,雷声闪电也渐渐消失了。忽然,“哗”,倾盆大雨展天盖地而来。天地间像挂了一幅宽大的珠帘。雨水落到地上,顷刻汇成了“汪洋”。雷阵雨来得急,往得也快,约一顿饭的工夫,风停了,雨止了,太阳又拼命地挤开云彩钻出来。我推开窗户,一股芳香的空气扑面而来,大树经过了雨的洗礼,舒枝展叶,绿得发着亮光。

啊!好一场雷阵雨!

作文雷雨(二)

夏天的天空就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一会儿晴空万里,一会儿又乌云密布了,真拿它没办法!

今年暑假的一天我正在家里造作业的时候,我渐渐的发现我本子上的光正慢慢地变暗起来,我一抬头,哇!刚刚还是阳光明媚,现在这天,怎么这么黑啊!这天空的变化,使我放下了作业,开始仰看天空起来。

一开始,只见一团团的乌云开始紧簇起来,乌云团越来越大,几乎掩盖了整个天空,还越来越黑,慢慢地,慢慢地压了下来,仿佛想要吞噬了这个小镇。忽然,远处传来了几声低沉的雷叫声,“轰隆隆。”“轰隆。”我向远处看往,天地之间已经没有什么界限,而是融合在一起了,分辨不出哪里是天,哪里是地了。在那一瞬间,一道闪电划破了黝黑的天幕,雷声又响了起来。“哗——。”大雨下了起来,仿佛是被谁装在盆子里倒下来似的。这时,雨点们可快活了!有的雨点儿们在地上跳着欢快的舞蹈;有的雨点儿们则在地上画圈圈;还有的雨点儿们在空中旋转着360°的大圈子……忽然,一声响彻云霄的雷声,把正沉醉在雨点儿们那各种各样的优美动作的我给吓醒了,我再次仰看天空,天空中的乌云已经散开往了,蔚蓝的天空又给大家展现了出来,朵朵白云随着微风飘了过来,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儿,你瞧,那是什么?哦,原来是彩虹啊!这一处秀丽的景象给这幅画锦上添花,更美了!

我喜欢夏天的雷阵雨!

作文雷雨(三)

天忽然阴了下来,刚才还是阳光灿烂,顷刻间便布满了浓浓的乌云,屋里一片漆黑,在窗前看书,很费眼力,于是我放下笔和书,向窗外看往。

一阵大风刮来,树枝被狠命地摇曳着,发出咯咯吧吧的响声,似乎随时都会脱离树干,被甩向远方。不知谁家的窗户未挂窗钩,失往控制的窗户不停地摇动,磕磕碰碰,我还没有来得及推测后果,便听到“呯”的一声,玻璃碎了。

乌云笼罩着天空,眼前一片昏暗,()只在闪电时才有一线亮光,扫往昏暗带来的烦闷。但闪电以后,是隆隆的雷声,那雷声似乎从头上滚过,然后重重地一响,炸了开来,好吓人。一道电光闪过,我赶紧捂住了耳朵……

雨点顿时落了下来。很大的雨点,顺着风势,斜斜地落在我家窗台上,一转眼就形成了一个又一个水印。

骤然间,雨点变得非常密集,视野中的楼房和树木,隐进茫茫的雨*中。

约半小时后,雨停了,云散了,树和楼似乎没什么两样,只是与雨前不同,眼前一片清新。

3、雷雨作文

雷雨作文(一)

来得突然——像擂响的战鼓,伴着滚滚的黑云,雷雨大踏步地来了。

你听,天上正奏响着一曲磅礴的交响曲:霹雳般的闪电是前奏,打破了地上的宁静,把人们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轰隆隆的雷声紧跟其后,把这乐曲愈奏愈响。终于,直压在屋顶上的黑云请出了主角——雨的登场。仿佛是无数英勇的伞兵从空中跳下,在地上溅起无数水话,那"哗啦啦"的旋律,和水珠掉在地上"噼噼"的清脆伴奏声,把这场音乐会推上了最高潮。

你或许还能听到在这雄壮的音乐声中,还加入了另一种优美的伴奏——地上的小草\野花,每一棵茂盛的大树,每一寸饥渴的土地,都在拼命吮吸这来得及时的甘霖。

的确,雨像一位激情澎湃的音乐家,他奏出的音乐时而奋亢高昂,时而清脆婉转;时而像一曲激昂的交响渠,时而如一曲抒情的华尔兹。在这样的音乐声中,世间万物能不为之陶醉吗?

也不知什么时候,像一首乐曲即将终结,雨越来越小,雨声越飘越远,只有一些淅淅沥沥地弹唱着这乐曲的尾声——

叮——冬——叮——冬,越来越轻,越来越轻,直到消失不见。

雷雨作文(二)

春雨绵绵,春雷阵阵。配合得如此默契,仿佛为春天的到来弹奏第一支交响乐曲——悠扬动听,美妙绝伦。

夜渐渐暗了下来,暗得没有一丝光亮。烟雨绵绵的夜,这还是新年头一遭呢。“哗——哗——哗——”,和谐悦耳,让人不得不怀疑这一幕早已被刻意安排。一粒,两粒,三粒……它们那么兴奋,那么愉悦,在屋顶上悠扬地唱着歌、跳着舞。就算没能亲自一睹风采,但从听觉角度来说,一会在左,一会在右,应该是用自己优美的歌舞来感谢上天的恩赐吧!它感谢上帝将它派到大地,让它能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你还别说,这不是,雨滴们顺着檐口滴落下来,滴进水沟里,排到农田中,为还未出世的蔬菜瓜果浇水、施肥。

是午夜了吧!人们都进入了甜蜜的梦乡,都在美好的梦幻世界里遨游。或许,在那个幸福的世界里不会再有任何纷争和烦恼吧?在那个世界里的万物都会异常奇妙吧?“轰隆隆——轰隆隆——”发生什么事儿了?我惊醒过来。这一刻,应该还有很多人也和我一样从梦中被惊醒了吧。睁开蒙眬的睡眼,向漆黑的窗外望去,一条银白色的巨龙划破长空,将浩瀚的苍穹分成东西两面。心中顿时明白开来——打雷了。“轰隆隆——轰隆隆——”又是雷声大作,此声可谓震耳欲聋,响彻整片黄土地的上空。雷声稍息,闪电便开始了。一道白光,照亮了大半个天空,就连我的小屋也光顾到了。

在别人耳中,雷雨声可能会是典型的噪音,深夜吵得人寝不安席。但是,于我却是一曲美妙的音乐。它不仅能陶冶人的情操,还有修身养性的功效。我坚信,不论你多么的不认可雷雨之声,只要用心去聆听去感受,终究你会爱上这一群可爱的“孩子们”。

雷雨作文(三)

夏天的午后,烈日炎炎,仿佛世上的一切都笼罩在蒸笼里,受着煎烤,花儿垂着头,仿佛在责备天气太热;树叶卷曲着,仿佛已经枯萎似的;知了在树上鸣叫着,仿佛在说:“太热了!太热了!”

这时,远处的天边飘来了一朵乌云,遮住了炎热的太阳。刹那间,四面八方的乌云仿佛着了魔似的,聚涌在了一起,黑压压的一片,铺天盖地地压了下来。风呼呼地吹着,仿佛在怒吼。“噼—噼—”雨点从天而降,人们还未没缓过神来,一下子变成了倾盆大雨,“哗——哗——”地倒下来,白昼变成了黑夜。风刮得更大了,在咆哮,在怒吼,树叶被吓得瑟瑟发抖,小草被吹得直不起腰,摇晃着正经受着考验。汽车都打开了大灯,司机们努力地想看清前方,但总是被雨帘挡住了视线,()雨刮器也拼命地刮着,但一切方法都无济于事。路上的行人们纷纷撑开雨伞,街道立刻变成五彩斑斓的花的海洋。雨水落在雨蓬上,落在马路上,落在水潭中,我仔细聆听着“噼里啪啦”的雨声,那声音真好听,仿佛是一首美妙的雨中交响乐。

夏日的雷雨,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乌云被风一吹,便四处散开,雨过天晴,太阳又占领了天空,放出耀眼的光茫。碧蓝的天空,披挂着七色的彩红,花儿扭动着身姿,更娇艳了,树叶受到了滋润,变得更加翠绿。

夏日的雷雨,送走了炎热,送来了清凉。

4、读雷雨有感

读雷雨有感(一)

犹记得,三年前读完《雷雨》时的那种心情,那是抑郁的,那是心痛的,那更是庆幸的,我庆幸我不是生在那个年代,不是生在那个旧社会的资本家的家庭。

故事的开始似乎就预示着故事结局的悲剧。而这个悲剧的造成者便是故事的男主人公:元锡公馆的大少爷——周朴园。周朴园,故事的源头,作为一个旧社会的资本家,言行所表现出来的都是商人唯利是图和阴险狡诈。假如当初他没有抛弃鲁侍萍,那鲁四凤、繁漪就不会出现,那么周萍的两段恋情就不会发生,那么惨剧也不会发生。可这只是个假设,事实上因为他的贪婪,他的无情,使他做出了一切,导致悲剧的发生,但是到了最后,鲁四凤、周冲、周萍死了,鲁侍萍、繁漪疯了,鲁大海不见了,唯独他完整无缺。当到这里,或许有人会说他不是很可恨吗,不是最该死的人不是他吗,可他却没事。但是,我们知道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是的,当他身边的人都离他而去时,他就剩孤家寡人一个,他只得自己孤独终老,这不是很可怜吗?是的,失去了一切的周朴园最终得到了他应有的惩罚。繁漪这个角色,作者没有刻意美化她。她的发疯是她唯一的下场,因为她的性格和当时的社会格格不入。一个占有欲如此强烈的女人在失去一切希望后,她只能疯。我也很可怜她,两个男人都抛弃了她。而她只是在自以为是的爱情中毫无头绪地磕碰,也许她只有这个下场,也是因为作者怜惜她,确实她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可怜的女人!

是啊,那个惊心动魄的雷雨之夜啊,爱与恨的厮杀渗透出的血腥之气让我不寒而粟,当一切又回归平静,啜泣的问不再幽幽慨叹,我们早应该明白,爱与恨终究不能长久,边缘的问,两个疯子的女人,一个忧愁的老人,还在苦苦挣扎……

而这样一段揪心的人生怎不让人心痛?怎能不让人同情故事中的人物呢?但,历史上这样的故事几乎是久演不衰,在类似故事下的牺牲者不在少数,我想,这并不是简单的故事而已,社会的真实情况应该是故事的原型。这与当时人民的道德准则、思想观念密不可分。在现今社会,人思想的改变,女人变得坚强、勇敢,绝不会无声无息受命运的压制,必会反抗。除了科技发达以外,人文思想的进步也是时代进步的一大标志。人们常常在知道过去的不幸后,暗自庆幸自己生活在这样美好的时代。然而,我不但要感谢新时代,新中国给予我们的幸福生活,而更应感激丽时代给我们的觉悟。没有过去的凄惨,哪来现在的幸福甜美?

那个惊心动魄的雷雨之夜的风雨之声又再一次在我耳边响起,我不禁想到:那个雨夜,那雷雨声惊醒了多少中国人的沉睡的心灵啊……

读雷雨有感(二)

如果说,鲁迅的《呐喊》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郭沫若的《女神》代表了新诗的辉煌,那么曹禺的《雷雨》可说是中国话剧创作第一次成熟而优美的收获。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命运对人残忍的作弄。专制、伪善的家长,热情、单纯的青年,被情爱烧疯了心的魅惑的女人,痛恨着罪孽却又不自知的犯下更大罪孽的公子哥,还有家族的秘密,身世的秘密,所有这一切在一个雷雨夜爆发。有罪的,无辜的人一起走向毁灭。曹禺以极端的雷雨般狂飙恣肆的方式,发泄被抑压的愤懑,毁谤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雷雨》的戏剧冲突具有夏日雷雨的征候。开始是郁闷燠热,乌云聚合,继而有隐隐的雷声,有诡谲的闪电煽动着渐趋紧张的空气,忽地,天地间万物止息,纹风不动,静极了,就在人刚刚觉察到异样还来不急思忖,当头响起一个炸雷,电闪雷鸣,雨横风狂,宇宙发怒了。达到此种戏剧效果全凭剧作家牵动剧中人物之间“危险”关系。比如周萍,对父亲是欺骗与罪孽感,对蘩漪是悔恨与惧胆怯,对周冲是歉意,对四凤是希望振作,对侍萍是难逃宿命。

《雷雨》确是才华横溢之作,在戏剧艺术上臻于完美之境。《雷雨》成功塑造了剧中人物。如果一出戏没有令人难忘的人物,那么无论它的剧情冲突多么紧张激烈都不过是一时的热闹。《雷雨》中的人物是丰满而复杂的。即如周朴园,曹禺将他归于伪善却仍然还要为他分辨出刹那间幻出的一点真诚颜色。而对周冲,曹禺也细心区分着单纯与痴憨,让现实的铁锤一次次敲醒他的梦。

当然,在《雷雨》中最独特最耀眼的人物是蘩漪。她是一个最“雷雨的”性格。她的热情是浇不灭的火。上帝偏罚她干枯地生长在砂上,她的美丽的心灵被环境窒息变成了乖戾。她有一颗强悍的心,她满蓄着受压抑的阴鸷的力,她不是所谓的“可爱的”女性,她是辛辣的,尖锐的,她有她的“魔”,她的魅惑性。

《雷雨》具有一种诗意之美。这不单单得自文辞的优美,许多段落被人们反复背诵,也不仅是得自剧中人物诗意的性格,或者也可以说,是所有这一切,包括舞台提示、角色分析,汇总而后升发出的一种形而上的气质和品位。

读雷雨有感(三)

说起《雷雨》我觉得我和它还是颇有缘分的。不仅在中学的时候学过,上大学后进了学校的戏剧队的入门戏就是《雷雨》。为了演好这部经典的话剧我还花了不少心思来揣摩主人公的个性特点和思想活动,真可谓是绞尽脑汁。当然到最后我的努力还是没有白费,我们的表演虽算不上精彩但对我们而言还算是成功的收到了大家的好评。不然现在我也不好意思再提起这件事了。

以我个人对《雷雨》的了解和理解我并不认为在这个故事里谁有绝对的错,谁有绝对的对。()我认为在当时这么一个大背景下只把故事的结局归咎到一人身上的话那就太武断太不公平了。

让我们再来回忆一下故事的情节。30年前的周朴园与女仆梅侍萍相爱,并且生了两个儿子。后来,周家为了与一位门当户对的小姐(繁漪)结亲,在大年三十晚上赶走了梅侍萍,强迫她留下了长子(周萍),并且带走刚刚出生三天,病重的次子(鲁大海)。侍萍被逼投河,幸而被救。此后她嫁给了鲁贵,又生了女儿四凤,自己改名鲁侍萍,儿子也改名鲁大海。后来,鲁大海来到周朴园手下做工,四凤则在周家馆做使女。

周朴园与后妻繁漪有了儿子周冲,而周萍与繁漪早在3年前就有了乱伦的关系,周萍清醒后十分害怕,急于摆脱繁漪,而爱上并且追求四凤。繁漪吃醋,就叫来了四凤的母亲是侍萍要辞退四凤。侍萍来后发现这里的主人便是周朴园,于是她在二人独处的时候用无锡口音引起他的注意,并认出了她。周朴园想用金钱买通侍萍被一口拒绝,侍萍提出他想见见周萍,作为恩断义绝的条件,周朴园答应了。这个时候,工人代表鲁大海来找周朴园谈判,后来周朴园辞退了鲁贵和四凤,鲁贵在家里骂骂咧咧的,鲁大海与其发生了争吵,周冲奉父亲的命令给鲁家送来100元钱,鲁贵厚着脸皮收下,并且要殷勤的款待周冲,而大海得知后却退还了那100块,并且把周冲赶了出去。鲁侍萍决定第二天就带四凤离开,而此时周萍却找了过来。被鲁大海发现,鲁大海要攻击周萍,被侍萍救下,后来,周冲,周萍,周朴园,繁漪在周家客厅发生矛盾,繁漪低声下气的求周萍带她走,却被周萍回绝。繁漪撕掉侍萍的照片,鲁贵和鲁大海先后从外面走了进来,鲁大海跟周萍单独在客厅发生激烈冲突。鲁侍萍找寻四凤而来,却得知四凤和周萍已经有了身孕。鲁侍萍叫周萍带四凤走,从此再无关系。

这个时候繁漪带着周冲过来,当面公开周萍与四凤的关系,因为周冲也喜欢四凤。周萍与繁漪发生冲突,繁涟漪在绝望中叫来周朴园,公开了自己和周萍的关系,周朴园以为繁漪知道了侍萍的身份,便叫周萍叩头认母。在场的人都呆若木鸡,四凤承受不住打击,跑到花园里,周冲为救她,两人双双触电身亡,鲁侍萍痛苦的哭不出来,繁漪又哭又笑,周萍在书房开枪自杀,繁漪和周朴园跑进书房,鲁侍萍晕倒在地上。

多么机缘巧合的一家,多么残酷的现实,多么悲剧的爱情,多么黑暗的社会呀!造成这样悲惨的结局是谁呢?谁的错呢?是狠心的,冷血的,麻木的周朴园的错吗?是朴实的,勤劳的但却艰辛的鲁侍萍的错吗?还是同样可怜的生活着,但却同样时时挣扎在悲痛中的周萍,四凤,周冲……的人的错吗?我想不是的,在那样一个黑暗的被吃人的礼教笼罩下的社会他们都是受害者,是这个不公的社会,动荡的社会,充满罪恶的社会的受害者。则这样的悲剧也是这个社会产下的恶果。

我想肯定会有很多人认为《雷雨》只不过是一部艺术创作而已,即使作者想通过它来反映当时的社会那也只能折射出当时社会的一部分,他只不过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特例,一个偶然……我想说《雷雨》绝不是当时那么黑暗的社会下的一个特例,一个偶然。它代表的绝不只是当时社会的一小部分。应该是当时的大部分人的处境,不,可能是更多或者是全部。作者正是想通过《雷雨》这一个小小的例子来反映,讽刺整个混沌的麻木的社会,来批判那吃人的礼教,来抨击那不公的现象,来唤醒麻木的人们。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