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是咬噬心灵的一条蛇,要你性命_关于嫉妒的句子

1、嫉妒是咬噬心灵的一条蛇,要你性命

嫉妒是咬噬心灵的一条蛇,要你性命

文/张峪铭

嫉妒如毒蛇一样,平常隐匿在人的内心,若遇到一定的环境,它就会对他人磨牙吮血,要人性命。

我之所以将嫉妒比作毒蛇,这并非什么新鲜之辞。记得小时候,听过人与蛇斗法的故事,说有一种蛇,叫公鸡蛇,长有公鸡一样好看的红冠。此蛇天生嫉妒,一遇到比自己高大的人,就喜欢比高低,于是直其身、昂其首、扬其冠,行其凶。此时你若想脱身,只有一种方法来对付这个家伙,那就是将自己的鞋脱下,抛向天空,趁蛇与鞋争相比高之机,你就可以溜之大吉。

幼年故事,无须考证有无。但细想此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处世方法,那就是若与心怀嫉妒的家伙相遇,只要拿出自己最“底层”的东西,就能避免被伤害。可生活中,有许多时候你没法对嫉妒之人,畏而远之,更何况你根本不知道,蛰伏在人之内心的那条蛇,什么时候苏醒、发作。就像复旦大学研究生黄洋,怎么也没想到,被他的同学、室友因嫉妒而下了毒,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二十七岁。

有人推测是心生嫉妒,可校方否认,理由是他俩非同一专业,不存在竞争。其实这种说法缺少心理学依据。嫉妒是一种负面心理状态,当一个人哪怕有一个方面不如他人,如事业、爱情、才气或是奖学金……,都可能让人有嫉妒之心,尽管他人总体上不一定强于自己,但嫉妒是一条睡眼惺忪的蛇,它是不会有理性的,它用自己灰暗的眼去窥视世界,别人的色彩就自然成了它心头最大的障碍,于是在心头惴惴不安,蠢蠢欲动,于是在微笑面孔的底下,设卡子、使绊子;在热情握手的后面,踢肚子、捅刀子。

羡慕嫉妒恨,是人的心理逐步演进过程。对他人的成就,或光鲜之处,若是匆匆过客,羡慕一番,相安无事;若是长相接触,没有调整自己,这羡慕就变成了嫉妒;若嫉妒不能在心头消解,且距离上又不能拉开,朝夕相处,心如油煎,那离恨也就不远了。所以嫉妒者,其实多是身边人,而且有时还是最亲密的朋友。这样的案例其实很多。一女子被闺蜜所害,究其动机,竟然是闺蜜家里的经济条件比自己好,看到她财政自主,就暗自生气,尽管自己常得到对方的资助,可嫉妒这条蛇将自己的内心咬噬得不安宁,于是就做了让人不可思议的事。

记得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中写到,嫉妒之人,看到某个小姐貌若天仙,牙根痒痒。可有一天据说她遭了一场车祸,毁了容,她心里躁动不安的那条嫉妒之蛇,才像枯绳一样散了一地。

虚荣心强的人最易嫉妒,文人相处最易嫉妒。就像很喜爱艺术的阿提安皇帝,他就嫉妒诗人、画家和艺术家,因为他们居然在这些方面超过了他。最普遍的,是同事之间,一方的才能、一方的提升,都会刺伤他们,而且彼此越了解,这种嫉妒心就越强。正如培根所说:“一个人可以允许陌生人的发迹,却不能容忍身边人的上升。”

“嫉妒是不懂休息的。”它如蛇一样,盘踞在人的心中,但你要时刻警惕它的恣意妄为,用同情心与理性控制它,不能让它在暗地里,悄悄去毁掉人世间的一切美好。

2、关于嫉妒的句子

关于嫉妒的句子

1、嫉妒的人常自寻烦恼,这是他自己的敌人。

2、如果丑陋的人偏想要别人称赞他美,跛脚的人偏想表现矫健,那麽这种原来引起我们同情的不幸情况,只会引起我们讪笑了。

3、我以为有一些人永远都不会嫉妒,因为他太骄傲。

4、任何人都可以变得狠毒,只要你尝试过什么叫嫉妒。

5、嫉妒是心灵的野草,它妨碍健康的思想生成。

6、嫉妒心是荣誉的害虫,要想消灭嫉妒心,最好的方法是表明自己的目的是在求事功而不求名声。

7、骄傲的人必然嫉妒,他对于那最以德性受人称赞的人便怀忌恨。

8、奋斗是一种乐趣,追求是一种动力,助人是一种储蓄,吃亏是一种积累,谦和是一种修养,宽容是一种境界,忍让是一着妙棋,冷静是一副良药,美色是一口陷阱,嫉妒是一支毒箭,急躁是一种隐患,冲动是一个魔鬼,寡欲是一种享受,挫折是一种磨练,违心是一种欺骗,私欲是一条祸根。

9、当你超过别人一点点,别人会嫉妒你;当你超过别人一大截,别人就会羡慕你。

10、不应嫉妒天才人物,就像不应该嫉妒太阳一样。

11、憎恨是积极的不快,妒忌是消极的不快。

12、嫉妒是一种可耻的感情,人是应当信赖的。

13、我们破灭的希望,流产的才能,失败的事业,()受了挫折的雄心,往往积聚起来变为忌妒。

14、爱的力量大到可以使人忘记一切,却又小到连一粒嫉妒的沙石也不能容纳。

15、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嫉妒心:他是人体内的毒性瘤!

3、嫉妒的力量

嫉妒的力量

有一个孩子从小就非常聪明。

可惜他出生在贫困的山村,他的童年几乎得不到任何精神营养。

他翻出家里的《毛泽东选集》,但密密麻麻的汉字,他一点也看不懂,倒是后面的那些小字注释他看得津津有味,“夸父逐日”、“愚公移山”和“精卫填海”,这些古老的神话故事让他入迷。

九岁时他借来一本小说,他一边读着一边想,长大以后,我也要写一本书,要写好多好多书。

由于他聪明好学,成绩十分优异,一学期的课程,他只用几个星期就全自学完了。

然而他的性格太怪僻了,同学们都疏远他,老师也不喜欢他。

他们不喜欢他的一个重要原因,竟然是因为他成绩太好。

他没当过一次三好学生,在老师冷冷的眼光中,他读完了小学。

初中时,在一次作文比赛中,他得了一等奖,挣来一本词典。

他花了几个月时间,把它读了一遍,还把所有的词条都抄在本子上。

他发疯般地迷上了写作,他写诗,写散文,并把这些稿子工工整整誊在稿纸上寄了出去。

这些投稿多数都泥牛入海,偶尔收到一封回信,也令他啼笑皆非,编辑告诉他:小小年纪不可能写得这么好,以后要端正态度,不要把别人的东西抄来,冒充自己的! 将近二十年时间,他的作品只有百分之一得到发表机会,其他的,都压在箱底。

他开始四处奔波,寻找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

面试的时候,他对答如流,公司老板先是非常赏识他。

但是当他高见迭出的时候,老板的脸就绷紧了。

在数百人的竞争中,他成绩最好,正因为成绩太好,他反而第一个被淘汰出局。

多少年来,他经常看到人们的白眼,更多地看到人们的红眼。

人们的白眼与红眼,在他心灵深处播下了激情与自信的种子,使他感觉到自己身上具有一种常人难以企及的力量,这种力量胜过所有来自外界的赞美与鼓励。

这是一种嫉妒的力量,而世界上,也许再也没有比招人嫉妒更大的认可了,在这种认可中,他看到了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多年之后,庸庸碌碌的人们仍然庸庸碌碌,只是不拿白眼和红眼看他了。

因为他得到 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他穿上了一件虽然廉价但是却被命名为“成功”的衣服。

“假如全()世界都嫉妒你,那么证明全世界都认可你,全世界都在你还未战斗前就彻底败给了你。”

回首往事,他心平气和地说。

那个孩子就是我。

那个孩子更应该是你,因为你能经常得到别人的鼓励,而我没有!

4、与生俱来的嫉妒

与生俱来的嫉妒

文/zhy

每个人都会嫉妒吧。

好像是天生就有的,没有人教导与指引,也不是自己刻意去习得,更像是一种情绪,和人天生就会哭会笑一样。

我以前常常纠结于羡慕与嫉妒的区别。最起初看到的说明,是“嫉妒是,这样真好,我也想要;羡慕只是,这样真好。”。一度觉得很有道理,但自己一路嫉妒羡慕过来,总觉得,这个说明没有很好地表达出这两个词汇的区别,羡慕也会产生“我也想要”。直至后来看到“嫉妒是量的差别,而羡慕是质的不同。”,才豁然开朗。

一个人嫉妒的对象往往是相同阶层,相同身份的身边人,拥有着相似的资源与能力,嫉妒里更常地会带着一句“凭什么”的疑问(例如:凭什么不是我?)。而羡慕的对象往往是可望而不可及,自己憧憬他所拥有的,但同时又明了自己可能永远,或者很难达到和他们一样。

我常常嫉妒人,惯常的是嫉妒我的同学和朋友,和我同属一个阶段的人,我的嫉妒会产生在学业能力方面,爱好特长方面,外貌性格方面,甚至在朋友与情人方面......以前我表达对某个人的“不喜欢”时,只要有人指出“嫉妒”二字,我都极力否认,生怕被冠上“嫉妒”的名号,显得卑鄙而小肚鸡肠。现在却改变了对嫉妒这个词的刻板印象,觉得只要擅于将对他人的嫉妒转化为自己上进的动力,嫉妒也可以大有裨益。这也是我在羡慕和嫉妒两者间更倾向于喜欢嫉妒这个词的原因,嫉妒更能给予人动力,毕竟是有意识地在问“凭什么”,而羡慕则更像咸鱼了——清楚地意识到“我做不到”。

值得一提的是,人应该将自己的过去和现在相比较,嫉妒的对象只作一个激励作用,而不应该细细拿其与自己各方面作比,制定非得超越他之类的计划。嫉妒的对象可以是自己努力的一个方向或者目标,但绝不是竞争对手或敌人。

还有之前提到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觉得近朱者赤之所以能够发生作用,其中也是有“嫉妒”这一推动力的,因为即使身边有优秀的人,却没能激起人嫉妒的情绪,带动上进的心,身边的人再优秀于他而言也毫无作用。而若是识别了别人的优秀,对其产生了嫉妒的情绪,即便可能薄如蝉翼,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给自己上进的动力,给自己指明改变的方向与目标,假以时日,他就能够变得更优秀。

适当的嫉妒并不是一个坏家伙,不要觉得拥有它是不好的事,或因此责怪自己。只要适当地转化好这一情绪,它自然而然就会消失,并且“留余香”。但也要注意别使其恶化,时刻记得拿捏好程度,别极端地把对方当敌人,别让竞争与超越吞噬你,时刻记得初心是让自己变得更好,而不是把自己变成一个怪物。

来源:左岸读书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