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一个人能走多远,看他的逆商就知道
一个人能走多远,看他的逆商就知道
文/然雪婵
01
晚上给妈妈打电话,听她说起了一件触目惊心的事:
和我们家十几年老邻居的崔叔叔在自己家中服食大量的安眠药,送往医院后不治身亡,留下了一个从此无依无靠的妻子和两个正在念书的孩子。
幼时记忆中的崔叔叔正直憨厚,待人诚恳真切,这正是我爸妈最欣赏他的地方。
因着邻里关系,我和弟弟没少收过他买的玩具,因此对这位面和心善的叔叔也是极喜欢。
后来,他南下去了东莞,几经周折终于和同事合伙创业开了一家电子配件的加工厂,并且做得小有成绩。
而即使摇身一变成了大老板,他待人仍然温和有礼,逢年过节回来看他父母时,也不忘来我们家串门。
可在去年,他的公司合伙人突然撤资离开,还带走了一大批客户。
他的公司随即遭遇了资金链断裂的危机,很多订单无法如期加工完成,于是他不得不大量举债,抵押房产,变卖基金股票。
甚至走投无路时还去借了一部分高利贷,以期度过这次危机。
然而事与愿违。由于连夜赶工,生产出的产品质量未能达到合同约定的标准,因此许多客户纷纷提出退货。经营状况每况愈下。
高额的违约金和债务,以及积压的存货成为崔叔叔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
他每日奔走,多方调和,由于他平日里的好人缘,帮他的也大有人在,却都收效甚微。
今年高利贷债主和部分供应商上门催款,这对于他原本就千疮百孔的公司,无疑更是雪上加霜。
巨额的债务和这个负债累累的烂摊子终究压倒了他最后的一丝生存意志,于是,他吞服了大半瓶安眠药。
听我妈说完,心情十分沉重。她也在电话里哽咽:
小崔多好的人呐,怎么这一关就这么过不去呢?只要人活着,又有什么坎是过不去的呢。
崔叔叔虽未博学多才学富五车,但胜在脚踏实地、勤奋耐劳。村里出了这么个大老板,他一度是村里人的骄傲。
他能经营那么大一个加工厂那么多年,可见他的情商和智商都是高出常人的。
唯独身处逆境之时,他未能承受从天堂掉进地狱的痛楚,未能从逆境中迸发勇气,无法从失败中全身而退,由此产生的悲剧,不免让人扼腕叹息。
02
苏轼在《贾谊论》中的一句话令我至今印象深刻: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说的就是人欲成就大事,必然需要等待时机,即便是在困境中,也必然需要有所忍耐和承担。
有人说,情商和智商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石,决定了一个人的格局和他的人生高度。
但谁都无法保证一生都是平安顺遂,如若身处绝境,你都没有勇气承担无法挺过去,从此一蹶不振,又何谈成功和高度?
因此情商和智商只能助你如何在成就大事时游刃有余,为你的成功锦上添花;而真正决定你人生格局的,是你对待逆境的态度,是你的逆境商。
根据美国职业培训师保罗·史托兹博士的研究,逆境商(aq)往往代表了我们在面对逆境时的处理应变能力,是一个人对于挫折和困境的最高忍受力。
一个人aq愈高,愈能以弹性心态面对逆境,积极从容,接受挑战,尽全力找出解决方案,因此能不屈不挠,愈挫愈勇,而终究表现卓越。
最近播出的《楚乔传》大火,赚足了观众的眼泪和口碑。
我想,最吸引观众的不是剧情,而是不断在逆境中成长和蜕变的楚乔,和她在绝境中修炼的超高的逆境商。
她是奴籍少女,命如草芥,被狼群追赶,被高高在上的主子们当做箭靶,被阶品比她高的奴隶欺负,多次遭逢绝境;
与谍者战斗,与敌军对抗,被困红川城,数次命悬一线,但她未曾屈服于命运,从未放弃过与逆境的抗争。她说:
哪怕像狗一样也要活下去。只有活着才能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
来到这个吃人的世界,想要活下去,就只能先杀死吃人的野兽。
走过反目,走过背叛,走过绝望,走过所有性格中的弱点和善良,最终成为一把利剑,只有这样,才能最终站在那个王者的顶峰之上。
而在与逆境的抗争中,她的目标由起初的“只想简单地活着”,逐渐转变为“释奴止戈”;
而后她的格局进一步扩大,最终砺炼成胸怀天下威震四海的女将军、秀丽王,守护燕北百姓。
如楚乔一般逆境商高的人,即使在困境里步履维艰,即使看不到任何希望,也能绝处逢生,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自己就是希望。
03
而我身边就有一位这样高逆境商的姑娘阿兔,我们一致认为她就是活生生一个现代版楚乔。
阿兔于我同龄,是我前任公司同一天入职的同事,因为个性、爱好相投,得以成为很好的朋友。
熟络了之后,她才告知我她曾经度过的那段艰难惨淡的日子。
高二暑假,父亲有了外遇,个性强硬的母亲誓死不接受父亲的忏悔,坚决离婚。
而自那以后,父亲仿佛变了一个人,以往对她的温柔和呵护均不复存在,有的只是和她母亲争房子、车子和存款时的狰狞面孔。
无奈之下,母亲只得起诉离婚,日夜搜集她父亲出轨的证据。官司前前后后打了将近一年多,直到她高考前夕才结束。
母亲胜诉,她的抚养权被判给了母亲,父亲未能从母亲那里得到一分钱。
而她从小到大视为英雄、最亲密的人的父亲,在败诉后,气急败坏地跑到家里将所有的家具砸了个稀巴烂,包括了父亲在她十二岁生日那年送给她的、被她视若珍宝的小提琴。
她惊恐地看着眼前这个如劫犯歹徒一般的父亲,更多的是难以置信。
那一刻,曾在心底构筑的幸福世界轰然倒塌,整日似活在噩梦之中。
母亲为了她,未曾再嫁。微薄的薪水艰难地支撑着她的大学学费,四十多岁的母亲看着已像五十好几。
而在大四那年,母亲病重的那一刻,她残存的那一丁点幸福感也逐渐被现实蚕食。她甚至一度陷入抑郁。
但她知道,她仍要活下去,母亲也要活下去。
于是她找了一份离家近的工作,方便照顾病中的母亲,一有空闲便去摆地摊,攒钱给母亲治病。
她说,那是她人生中,最艰难最黑暗的时候,而面对病中的母亲,她连哭的资格都没有。
所幸后来,母亲的病情逐渐好转,她带着母亲辗转来到深圳。
她经常看书至凌晨两三点,终于考上了厦门大学深圳区金融系研究生。
由于她学历相当,专业功底扎实,英文听说读写能力很强,于是她很快换了工作进了前海一家跨国的金融咨询公司,薪水较之前翻了好几番。
而后,她瞅准时机,迅速物色了深圳龙华新区的一套房,将老家的房子卖掉,借了亲戚的钱凑足了首付,在深圳安了家。她说:
那时候为了我妈的病,只想拼了命地赚钱给她治病。后来我想,我既改变不了我爸妈离婚的事实,但至少可以改变我和我妈的处境和命运。不经历这些年的苦痛,我都不知道,原来我还可以做这么多,走这么远。
逆境商高的人,看到的往往不是困难本身,而是困境中任何一丝微小的机遇和冲破困境的可能。
懂得依靠自己的坚韧和智慧,为自己绝境中的命运打开一个个成功的缺口,懂得没有那些痛彻心扉的过往,没有那些年的负重前行,便不会有日后的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人生便也不会如此饱满而厚重。
而这些对于逆境的认知和行动,往往决定了你的人生格局,决定了你这一生究竟能走多远。
04
每每驱车经过深圳坂田,看到恢弘矗立于蓝天之下的华为基地,不免肃然起敬。数十年来,它一直是深圳的骄傲,中国的骄傲。
任正非在华为成立20周年员工大会上说过:
跌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再也站不起来。逆境最能锻炼和成就一个人,只有不停地超越逆境,才能更进一步接近成功。
任正非44岁的时候,在任职期间决策失误被骗了200万,被国企南油集团除名,曾求留任遭拒,还背负了200万的外债。
而在那时,妻子也和他离了婚,他便带着爸妈和弟弟妹妹住在深圳的一个棚屋里。
即使是在如此艰难潦倒的时刻,不惑之年的他亦从未曾放弃过自己,而是殚精竭虑创办华为。
他曾写过一本书《我的父亲母亲》,追忆自己曾经的苦难生活和创业维艰的经历,更是总结自己数十年来的经验和感悟。
而后他终用20多年的时间将华为发展成世界500强;而他自己亦曾多次被评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登上福布斯榜。
在2017年6月6日,《2017年brand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100强》名单公布,华为名列第49位。
他的格局成就了他的事业版图乃至毕生理想,而这一切,全然得益于他在逆境中的执着、冷静和坚忍,正是这些一次次在苦难中磨砺和崛起的经历,让他走的每一步都有价值。
人生其实就像荡秋千,有起就有落,起的时候,就要有落的准备;落的时候,也要有起的信心。
正如在二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巴顿将军说的:
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倒谷底的反弹力。
那些不能杀死你的,终将会让你变得更强大。
2、《逆商》读后感
《逆商》读后感
文/鲍玉欣
偶得一本书,书名逆商,书的后面对逆商这个词进行了解释。逆商是指一个人面对逆境时的处理方式,我们可以理解为正视挫折、脱离困境和超越自我的生存能力。读了几篇文章,书中对于面对困局、变数的环境和复杂的人际关系时的心态和能力进行了剖析,让我受益良多。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可能经常听到智商和情商更多一些,对于逆商这个概念接触的并不是很多。在工作和生活中,无论是谁都会遇到过困境,能否成功突破困境、获得成功就要看是否拥有强大的能力和平稳的心态,这就是逆商。这本书通过三篇来论证逆商:第一篇,什么都无法预测,既然无法预测未来,就请努力过好现在;第二篇,来自社会和自己的逆境,平庸至死还是站在巅峰,请选择触底反弹;第三篇,灵魂苏醒,摆脱逆境和脆弱,不破不立,唯有重建才能提升你人生的格局。
书中一篇文章——焦虑源于对未知的恐惧,读后感触很多,我也曾对一些事感到焦虑,那段时间充满了负能量。其实,我们的焦虑更多的是来源于对未知的恐慌,或者说对自己能否应对未知的一种不自信。那我们如何在逆境中克服这种焦虑呢?那就是自省自信。自省,当我们在工作生活中遇到挫折,一定是我们有什么地方没有考虑周全,找到导致我们失败、没自信的原因,以后尽量避免、好好反省,不能让自己以后在同一个地方再栽跟头。当然,除了自省外还要自新,我们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缺点,有的在别人指出的时候经过努力改掉,有些在我们失败的后自省的时候痛令自我更改。我们只有不断的改正自新,才会让自己的不足变得完善起来。
要破除焦虑、负能量,当然还需要我们内心充满信心,对生活、工作充满正能量。自信是打败一切负能量的法宝,不管你跌倒多少次,不管你失败了多少次,不管你被挫折伤害有多深,只要你相信自己可以,相信自己可以继续努力,那么所有的一切在你面前就都是纸老虎,你的成功就只是早晚的问题。
《逆商》是一本成功励志方面的故事书,作者通过深刻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论证了自己的论点,让读者学习到了怎样才能采用正确的方式来面对挫折,培养高逆商。这些方法很多都是经过一些公司企业验证的,因此实用性很强。通过学习这本书会让我们找到想要的答案。
3、没有人能独自成功
没有人能独自成功
现在有一个外来词颇为流行——“脉客”,即“mankeep”,意为“人脉经营”,音译为“脉客”。脉客是指善于使用人脉、经营人脉的人。斯坦福研究中心的一份调查报告称,一个人想赚钱,12.5%来自知识,87.5%来自人脉。所以有人说,人脉就是财脉,关系就是实力。这句话不无道理。
有3个和尚在破庙里相遇。“这庙为什么荒废了?”不知是谁提出了这个问题。
“必是和尚不虔,所以菩萨不灵。”甲和尚说。
“必是和尚不勤,所以庙宇不修。”乙和尚说。
“必是和尚不敬,所以香客不多。”丙和尚说。
3人争执不下,最后决定留下来各尽所能。于是甲和尚礼佛念经,乙和尚整理庙务,丙和尚化缘四方。如此持续一段时间后,果然香火渐盛,旧庙换新颜。
于是,甲和尚说:“都因为我礼佛虔心,所以菩萨显灵。”乙和尚说:“都因为我勤加管理,所以庙务周全。”丙和尚说:“都因为我劝世奔走,所以香客众多。”3人日夜争执不休,庙里的盛况又逐渐消失了。各奔南北的那天,他们总算得出一致的结论:这庙的荒废,既非和尚不虔,也非和尚不勤,更非和尚不敬,而是和尚不睦!
哈米尔公司招聘新员工时非常看重面试成绩。面试的考题其实不难,但能通过的人总是寥寥无几。
2003年7月13日,公司又进行了一次与众不同的面试。主考官在每个人的桌子上放了一叠厚厚的文件和一个夹子,向面试者说:“请在5分钟之内用桌子上的夹子将文件夹好。”
这简直太容易了。大家都这么想。主考官话音刚落,面试者们便迫不及待地用手拿起夹子,试图尽快将这些文件夹好。让他们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夹子又大又硬,一只手根本按不开,如果用两只手按,则又没办法拿住文件。
一分钟过去了,两分钟过去了,刚才的窃喜早已荡然无存,面试者开始焦躁不安,有的人甚至提前放弃努力。5分钟后,主考官宣布面试结果,只有4位面试者通过了面试。原来,面试过程中,他们4人迅速分成两组,每组中都有一人将文件在桌子上排列整齐,然后用两只手紧紧握住文件一端的两角,而另一人则用两只手将夹子按开,然后夹好文件。不到一分钟,4本厚厚的文件就整齐地夹好了。
这次面试,其实考察的是团结互助能力。
爱迪生是大发明家,一生中有2000多项发明,平均13天一项。这么多项发明,对于一个人的有限精力和生命来讲,实在是不可思议的。但爱迪生却把它变成了现实,其中的奥秘就在于爱迪生实验室有3个得力助手:第一个是美国人奥特,他在机械方面独具专长,超过了爱迪生;第二个是英国人白契勒,他沉默寡言,善于钻研,常常提一些古怪离奇的问题,给爱迪生以极大启发;第三个是瑞士人克鲁西,他擅长绘图,爱迪生的手稿无论多么潦草,他都能照着制成正式的机械图。此外,还有几个埋头苦干的人给他当助手。可见,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红花还需绿叶扶,是古今中外各行各业普遍适用的道理。
人类如此,自然界同样如此。美国加州有一种植物叫红杉,其高度大约90米,相当于30层楼以上。一般来说,自然界的规律是“根深叶茂”,越是高大的植物,它的根理应扎得越深。但科学家研究发现,红杉的根只是浅浅地浮在地面而已。
理论上,根扎得不够深的植物,是非常脆弱的,只要一阵大风,就能将它连根拔起,红杉如何能长得如此高大,且屹立不倒呢?经进一步研究发现,红杉的成长,必定是一大片红杉林,并没有独立的红杉。这一片红杉,彼此的根紧密相连,一株连着一株,结成一大片。自然界中再大的飓风,也无法撼动几千株根部紧密连接、占地超过上千顷的红杉林。
红杉的茁壮成长、不可动摇给我们以极大的启示:事业的成功来源于相互帮助。就像红杉根部相连,以充分而紧密的合作关系,创造出屹立不倒的伟业。
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搞好人际关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谦虚,要低调,不要傲气凌人,要把别人看得比自己重,把朋友看得比自己重,把别人装在心中。
4、孩子未来能走多远,看他的逆商就知道
孩子未来能走多远,看他的逆商就知道
文/钱志亮
你最想你的孩子拥有的品质是什么?懂事?勇敢?学习好?孝顺?
我一朋友的答案很不一样,他最愿意看到的是孩子能“扛得住事儿”。
这几天开学,他5岁女儿总闹着不去幼儿园,问她为什么,她就说:“因为老师批评我了。”说完眼泪就在眼眶打转。
朋友叹气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女儿的心,就像玻璃一样脆弱和易碎。”
其实不止朋友的女儿,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有着一颗易碎的”玻璃心“,敏感易受伤。
前几天在新闻上看到一个13岁的男孩,因为寒假作业没完成,被老师罚回家补作业,结果在家坠楼身亡。
类似这样的报道不胜枚举:因为爸爸不让玩手机、老师没收了手机、暑假作业没完成。。。。。。受到批评和打击后,很多孩子极端地选择放弃生命。
在这些悲剧的背后,原因各种各样,但是有一个共同点,这些孩子的抗挫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低,简单来说,就是逆商很低。
逆商是美国教育大师保罗·斯托茨曾经提出一个名词,主要是指一个人面对逆境时的挫折承受能力与反逆境的能力。
有专家认为,逆商对一个人未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孩子成长的早期,提高面对逆境时的挫折承受能力很有必要,但常常被很多父母忽略。
1
痛苦和挫折是成长中必要的
孩子的成长需要“爱”,但爱的本质、爱的艺术、爱的表达不仅仅是给予,不仅仅是满足,更不是百般的迁就,不是让孩子永远地感受“快乐”。
人生中的生与死,相遇与离别,快乐与痛苦,从来都是成双成对地出现。
成长中的孩子也必须经历“成对”的教育,必须让他经历心理上的一种痛苦、克制、忍耐。
如果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路上,只能接受快乐,不能承受一点点痛苦,问题是很严重的。
我曾看过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个小学生从一年级到三年级都是班长,上四年级时竞选班长落选,内心接受不了,干脆不去学校,甚至绝食,后来休学一年,接受心理治疗。
我们拼命催促着孩子跑,教孩子怎么成功,却从不教他们如何面对失败。
于是,他们因为一点小事不如意,到处发脾气;遇到一点小挫折,就萎靡不振;听到一两句负面评价,便感觉失去了自我价值感。
龙应台曾说过这么一段话:
我们拼命地学习如何成功冲刺一百米,但是没有人教过我们:
你跌倒时,怎么跌得有尊严;
你的膝盖破得血肉模糊时,怎么清洗伤口、怎么包扎;
你痛得无法忍受时,用什么样的表情去面对别人;
你一头栽下时,怎么治疗内心淌血的创痛,怎么获得心灵深层的平静;
心像玻璃一样碎了一地时,怎么收拾?
适当地让孩子受一些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课。
2
什么时候开始逆商培养?
很多大人说:现在的孩子不好管,动不动就自杀、跳楼,哪个家长老师敢硬管?
其实,问题不是出在不敢管,是管得晚了。
让孩子体验挫折感,这种养育起始在孩子3岁上下,在他能够说出自己的要求时,就要开始对他说“不行”,结果可能是让他痛哭一番的经历,严重些就是哭的气噎、哭得地上滚来滚去,他没有其他反抗能力,于是学会了什么叫“无能为力”、接受、服从、遵守。
他会慢慢知道,这个世界不是为所欲为的,爸爸妈妈以及亲人们爱他但绝对不是处处都以他为中心,有些不合理要求会被拒绝的。
真正的成长,就是一个从任性到克制的过程。
否则,如果等他青春期,你才开始对他“说不”时,他除了哭闹、气噎、打滚,还有威胁父母的选项:离家出走、服毒、跳楼。
所以,3岁后,为人父母一定要懂得说“不”的艺术。
3
如何提高逆商:适当地让孩子“受点气”
给孩子体验失败的机会
我们经常在公众号里收到爸妈的疑问:孩子输不起怎么办?
积木倒了,就大哭;
游戏输了,就发脾气:“我再也不玩了!”
下棋时,大人不能赢,赢了就生气;
这些都是因为孩子没有树立正确的输赢观,或者大人陪孩子的玩耍时,一味地迁就孩子、让着孩子。
我们需要和孩子说清楚,比赛有很多种可能性,有人赢,也会有人输,但这些都只是暂时的,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挑战。
输并不可怕,怕输才可怕。
鼓励和帮助孩子,而不是代劳
在很多父母眼里,逆商教育的关键在于“故意”给孩子制造挫折,故意让孩子吃点苦,让他们不断地感受失败。
其实,这种做法是很有问题的。
王小波在《人性的逆转》一文里写到:
“人是一种会骗自己的动物,我们吃了很多无益的苦,虚掷了不少年华,所以有人就想说,这种经历是崇高的。”
我们没有必要让孩子去接受一些人为的无意义挫折。
因为孩子的成长已经有无数的小挑战。
第一次出门、第一次做饭、第一次洗衣服,这些都是孩子成长的机会,重要的是父母舍得放手让孩子去尝试,放手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认同、疏解孩子情绪
当孩子遇到挫折,父母首先必须在情感上给予支持,而不是打击否定,比如:“不就是批评了几句?又不会怎样。”
父母应该关注孩子正在经历的事情,认同孩子出现的情绪,比如难过、无奈,感同身受地表达对孩子的理解
父母充足的爱意和理解,是孩子面对挫折的内心力量。
最后,用几米在《我不是完美小孩》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
“世界愈悲伤,我要愈快乐。当人心愈险恶,我要愈善良。当挫折来了,我要挺身面对。
我要做一个乐观向上,不退缩不屈不饶不怨天尤人的人,勇敢去接受人生所有挑战的人。”
来源:钱志亮工作室(id: qzlg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