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飞蛾的歇后语

1、有关飞蛾的歇后语

有关飞蛾的歇后语

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歇后语也叫俏皮话,可以看成是一种汉语的文字游戏。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

歇后语由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歇后语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肯定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飞蛾撵蜘蛛 —— 自投网罗

飞蛾扑灯 —— 自取灭亡;惹火烧身;引火烧身

飞蛾逮蜘蛛 —— 自投网罗

飞蛾赴火 —— 自速其灾

飞蛾赴烛 —— 火烧自身;自寻死路;自取灭亡;祸由自招

飞蛾扑灯火 —— 自取灭亡

飞蛾扑火 —— 自取灭亡;自讨苦吃;祸由自找;火烧自身;自送死;自找死;自焚身;自寻死路;祸由自取;祸由自招;祸由自得;惹火烧身;找死;自投罗网;自找没路;无怨无悔;白送死;白讨死吃;自损其身

飞蛾投灯 —— 自取灭亡;惹火烧身

飞蛾投火 —— 自取灭亡;惹火烧身;反受其殃;无复完理;自取焚身;自伤自坏;自送其死

飞蛾投焰 —— 自取焚身()

飞蛾玩火 —— 惹火烧身

飞蛾子扑火 —— 自己找死

飞蛾钻炉膛 —— 引火烧身

2、关于一的歇后语

关于一的歇后语

肮脏他娘哭一夜——肮脏死啦

八亩地里一棵谷——就这一

八字写一撇——少一半

百家姓不念第一个字——开口就是钱(比喻眼睛里只有钱。)

半吊子的一半——二百五

半个月绣不出一朵花——真(针)差

包子馒头做一笼——大家都争气

高字边上加一手——你想搞哈

拍一下肩膀屁股痛——浑身是病

拍一下脑壳脚底动——灵透了

皮球上戳了一刀——泄了气

屁股上捅一刀——背后整人

婆婆一个说了算——没公理

你打我一拳我踢你一脚——谁也不让谁

你给我个初一,我给你个十五——互不相让;谁也不让谁

捏着一分钱能攥出汗来——会过日子

磕一个头放三个屁——行好没有作孽多

筷子的一生——吃了就睡

七个矮人睡一头——低三下四

七根扁担丢一旁——横三竖四

七根笛子一起吹——一个音

千日拜佛,一朝添丁——善有善报

前面挨一枪,后面挨一刀——腹背受敌

墙上一棵草——两边倒

外面得了一块板,屋里丢了双扇门——得不偿失

万顷黄沙一棵草——不显眼

乌鸦一字飞——一溜黑货

北极的另一端——难(南)极

背后施一礼——没人领情

并列第一——不相上下

二十钱一双乌拉——贱皮子

二十一天不出鸡——坏蛋

二十一天孵不出鸡——坏蛋

二下五去一——错打了算盘

二一添作五——一半对一半;平分

风地里的一盏灯——不知啥时候灭(比喻老人风烛残年,不知啥时死去。)

腹中容不得一根毛——肚量小

人情一把锯——你不来,我不去

人手一把号,各吹各的调——自行其是

软面包一块——随人捏

五百铜钱串一处——半吊子

五朵梅花开一朵——四肢(枝)无力

鸡群里闯进一只鹅——就你脖子长

讲课还是老一套——屡教不改

井里长了一棵树来——根子深

九寸加一寸——得寸进尺

九牛失一毛——不在乎;无足轻重;无关紧要;无关大局

九牛一毛——微不足道;微乎其微

九死一生的幸运儿——死去活来

俊姑娘脸上一块疤——美中不足

太平洋里一滴水——微不足道;微乎其微

天山顶上一棵草——有你不多,无你不少

同一个马鞍上的人——走的是一个方向

同一只鞋楦的鞋——一模一样;没什么两样

头发胡子一把抓——理不清

头上砍一刀——伤脑筋

兔子群里一只虎——庞然大物

腿肚子上捅一刀——离心远着哪;离心远哩

驼子跛子睡一床——七拱八翘

鲜鱼烂虾一锅煮——不知好歹;好歹不分

炒了一盆麻雀脑袋——多嘴多舌(比喻不该说而说了)

吃了一包回形针——一肚子委屈(曲)

吃了一堆烂芝麻——满肚子坏点子

吃一升米的饭,管一斗米的事——管得宽

出工一条龙,干活一窝蜂——出勤不出力

初一吃十五的饭——前吃后空

从小差一岁——到老不同年

从一算起——接二连三

蚂蚁脖子戳一刀——不是出血的筒子

蚂蚁身上砍一刀——浑身是伤

蚂蚁头上砍一刀——没血肉

忙中拾得一包针——谁顾得数你

眉毛胡子一把抓——主次不分

煤粉石灰搀一起——黑白不分;混淆黑白

篾匠赶场担一担——前后为难(篮)

蜡烛的一生——照亮别人,毁了自己

老两口埋在一个坟里——死活一对

老鼠挨一百棒——面不改色

老相识见面鞠一躬——有礼

俩兽医抬一头驴——没法治;没治了

心字头上一把刀——忍了

绣花枕头一包糠——外光里不光;表匾光

袖筒里伸出一只脚——夸大手

增一分太长,减一分太短——恰到好处;正好;恰好;刚好

粘牙的烧饼一——面生

正月初一过生日——双喜临门

正月初一见明月——机会难得

正月初一卖门神——过时货;没人过问

正月初一捧元宵——只只好;个个好

猪尿脬上扎一刀——气消了()

俩哑巴睡一头——好得没法说;无话可说

粮库里头一颗谷——有你不多,无你不少

两把号吹成一个调——想(响)到一块了

3、飞蛾扑火的歇后语

飞蛾扑火的歇后语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是我们使用较频繁的歇后语,但大多数人也只到会使用而已,不知其何来何解,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做解释,全面了解这则歇后语: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自寻死路/自取杀身之祸

关于“飞蛾扑火”

一、基本信息

【出处】语出唐朝姚思廉《梁书·到溉(gài盖)传》。原文:"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也比喻不顾一切地奔赴所向往的目标。有时候含贬义,可比喻漏网的坏人自投死地。

【示例】 他今日自来投到,岂不是——,自讨死吃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二折

【用法】 作谓语、状语、定语;指自取灭亡。

【故事】 梁武帝萧衍(yǎn)是汉朝名相萧何的第二十五世孙,秉承先人的遗风,学识广博。到溉聪明好学,为人公正,性格直爽,官至散骑常侍、侍中、国子祭酒。由于梁武帝的赏识,到荩被提升为丹阳尹丞。同时到溉还是梁武帝的棋友之一。

有一天,梁武帝与当时的名手朱异对局,到溉在一旁观战。眼看就要终局,朱异一不小心,把棋盘上的棋子弄乱掉了。梁武帝非常不高兴,朱异吓得不敢吱声,跪地领罪。到溉不急不慢,在一旁劝道:"不要紧,刚才的棋局我已经全部记下来了,现在可以立即复盘。大家接着下棋。"说罢,一下子就将刚才的棋局照原样摆出,竟然一个棋子都不差。梁武帝和在场的大臣们都大为惊诧,同时佩服他过目不忘的本事。此后,梁武帝时常约到溉去御苑对弈(yì)下棋。

到溉有个孙子,名叫到荩(jìn),十分聪明,从小就能写诗作文。梁武帝非常喜欢他,常常带他出去游玩。有时候到京口,登上北固楼吟诗作赋。到荩的诗文越写越好,在梁武帝看来已经超过了到溉。

有一次,梁武帝看过到荩写的诗很是赞赏,便与到溉开玩笑地说:"难怪你每次上书都写得那么出色,大概是孙子替你写的吧?"说完就大笑起来,还提笔为到溉题了这样一首诗:"研磨墨以腾文,笔飞毫以书信。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必耄年其已及,可假之于少荩。"意思是:砚台磨出墨汁来写文章,挥起笔来写书信。这时就像飞蛾赴火一样,全力以赴,忘记自身可能毁灭。你已经是年迈之人了,为何不让你的孙子到荩来代你写文章呢?

【近义词】自不量力、螳臂当车

二、科学解释

(一)一种现象

其实飞蛾只是保持自己的飞行方向与光源成一定角度,随着它不断的飞,它要不断变化角度的,而轨迹也逐渐靠近光源,就好像蚊香的形状一样,绕着光源飞,并且半径逐渐缩小,最后接触光源,如果不幸是绕着火苗飞,那么……并不是径直扑向光源的。

(二)两种解释

蛾为什么常朝火光飞?这个问题,目前科学上有以下两种主流的解释:

【解释一】

科学家经过长期观察和实验,发现飞蛾等昆虫在夜间飞行活动时,是依靠月光来判定方向的。飞蛾总是使月光从一个方向投射到它的眼里。飞蛾在逃避蝙蝠的追逐,或者绕过障碍物转弯以后,它只要再转一个弯,月光仍将从原先的方向射来,它也就找到了方向。这是一种“天文导航”。

飞蛾看到灯光,错误地认为是“月光”。因此,它也用这个假“月光”来辨别方向。月亮距离地球遥远得很,飞蛾只要保持同月亮的固定角度,就可以使自己朝一定的方向飞行。可是,灯光距离飞蛾很近,飞蛾按本能仍然使自己同光源保持着固定的角度,于是只能绕着灯光打转转,直到最后精疲力尽而死去。()

【解释二】

许多昆虫,只在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后才飞行于花间,一面采蜜,一面为植物授粉。漆黑的夜晚,它们能顺利地找到花朵,是“闪光语言”的功劳。夜行昆虫在空中飞翔时,由于翅膀的振动,不断与空气摩擦,产生热能,发出紫外光来向花朵“问路”,花朵因紫外光的照射,激起暗淡的“夜光”回波,发出热情的邀请;昆虫身上的特殊构造接收到花朵“夜光”的回波,就会顾波飞去,为花传粉作媒,使其结果,传递后代。这样,昆虫的灯语也为大自然的繁荣作出了贡献。因此,夜行昆虫大多有趋光性,“飞蛾扑火”就是这一习性的真实写照。另外,其实飞蛾主观上也不是想死在火焰里面,是由于其复眼的构造使其以一个螺旋角度围绕火飞行的时候逐渐接近最后造成扑火。

4、飞蛾扑火歇后语

飞蛾扑火歇后语

含义一:飞蛾扑到火上,比喻自取灭亡。出自 《梁书·到溉传》。

含义二:赞扬,赞扬人们为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而付出时的义无反顾,不畏牺牲的精神。 在现在爱情风盛行的文学学坛里,飞蛾更多地用来表现出对恋人苦苦追寻,吃到苦果仍不言放弃的情愫,是一曲悲壮的赞歌。

飞蛾扑火歇后语:

飞蛾扑火--自取杀身之祸。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飞蛾扑火--追求光明,勇于献身。

飞蛾扑火--自寻死路。

用 法: 作谓语、状语、定语;指自取灭亡。

故 事: 南朝梁时才子到荩是朝廷金紫光禄大夫到溉的孙子,深受皇帝萧衍的喜爱,经常在一块作诗,萧衍特地赐他祖父一首诗:“研磨墨以腾文,笔飞毫以书信,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必耄年其已及,可假之于少荩。”

近义词:自不量力、螳臂当车。()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