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平行志愿填报:如何规避风险
平行志愿填报:如何规避风险
1、什么是平行志愿?平行志愿怎么投档?
平行志愿是指同一志愿序号中的多个并列志愿。如一批本科的第二志愿为6个平行院校志愿,这6个院校志愿并列,均为第二志愿,平行志愿按分数优先原则投档。即在第一志愿投档结束后,首先将同一科类批次线上的未录取考生按特征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当遇到多名考生特征成绩相同时,将采取随机投档);再按排序先后从高分到低分依次投档,先投分数较高、排序在前的考生,再投排序在后的考生;对单个考生投档时,根据考生填报的平行志愿中的院校志愿顺序依次投档,投档到有计划余额且排序相对在前的院校。
2、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有哪些风险?
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降低了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但并不是说这种模式没有风险。从目前看,平行志愿仍有一些风险,需要引起考生及家长的重视。
第一,落榜的风险依然存在。高校择优录取的原则允许院校投档略大于招生计划数,因此,超过招生计划数的部分所投考生依然面临正常落选的风险。
第二,自身缺陷带来的风险。由于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是采取一次性投出,一轮投档后一律不再补录。考生被投档后,如果考生成绩相对较低、或专业不服从调剂、或不符合特殊专业的体检要求、或不符合某些专业的单科成绩要求,高校就可能将档案推出。而一旦出现退档,考生就无法参加平行志愿中其他几个志愿的检索投档,只能参加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录取。
第三,定位不恰当的风险。如考生填报的5个平行志愿都过高,也就是说考生的投档分均未能达到几个平行志愿院校的投档线,考生档案就不可能被投档。
第四,梯度不合适的风险。如果考生所填报的几个平行志愿之间没有适当的“梯度”,则该考生被投档的机会会减少,假如a志愿不能投出,而b、c等后续平行志愿院校比a志愿院校要求还高,则后面的平行志愿院校都无法投出。
3、考生如何规避风险?
对考生来说,不论是实行完全意义上的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还是实行混合形式的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都要有一个如何规避风险的问题。有的风险是制度自身带来的,但有的风险则是完全可以规避的。比如,考生尽管可以投档到学校,但填报的专业志愿很高,又不“服从调配”,则可能被高校退档。因此,考生在专业选报上,应当恰当定位,并填上“服从专业调配”之类。这是一种情况。第二种情况是考生身体有缺陷,身体有缺陷不要紧,关键是要避免填报自己身体受限的专业,应当选择一些对自己身体不受限的专业。第三种情况是误闯政策禁区。高校有的专业是有特殊要求的,因此,考生要细读高校招生章程,看高校哪些专业有特殊政策限制,以提高自己的录取机会。第四种情况,就是对高校的选择一定要量力而行,并不是实行平行志愿后,高校志愿可以随便填,而是要选择那些适合自己的高校,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第五种情况,就是几个平行之间一定要有适当的“梯度”,也就是说,后面志愿院校的投档分一定要比前面志愿院校的投档分低才有意义。
4、平行志愿填报应掌握的四条原则
填报平行志愿要有一定的技巧和原则,才能规避平行志愿带来的风险。具体要掌握以下4条原则:
一是根据意愿,正确排序。平行志愿投档时,是按照考生所填报院校的先后顺序依次进行检索的,排在前面的院校首先被检索,一旦符合投档条件,即投到该院校。只有排在前面的院校不符合投档条件时,才依次检索排在后面的院校。平行志愿对院校来讲是平行的,但对考生本人来说是有严格顺序的,也就是说考生本人的几个院校志愿之间是有先后顺序的,考生应将自己最希望就读、与自己实力相当的院校填报在最前面。
二是准确定位,合理填报。除特别高分考生外,相对于绝大多数考生而言,如果同一批次的几个并列院校全部填报同一层次的院校,一旦志愿填报过高,很容易一起落榜。因此,考生要根据自己的分数、在本省份的位次以及各校的招生计划、往年录取分数等情况准确定位,根据自己的意愿合理排列志愿顺序,做到既满足了自己的意愿,又最大限度地提高被录取的可能性。( https://)这就要求考生所填报的几个并列院校志愿之间要有一定的梯度,要适当拉开档次,要考虑院校的层次和报考热度,而且要有一所院校保底。一般来说,平行志愿中并列的各个院校志愿,a院校可以适当考虑选择稍高于自己定位的院校,b、c院校应该是自己定位的院校,要确保准确,d院校保底,要确保能够被顺利投档。
三是慎重填报专业志愿。考生档案投到院校后,院校按照事先公布的录取规则进行录取并安排具体专业。考生在填报专业志愿时,一定要仔细了解院校招生章程中公布的录取规则。考生在选择专业时,要考虑冷热搭配,要留有余地。同时,对于“专业服从志愿”,考生填报时也要充分考虑,以增加被录取的机会。
四是不轻易放弃院校调剂志愿。目前大多数省份规定,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时,首先对同批次线上的考生,按平行志愿投档原则投档,录取结束后,如果还有院校计划没有完成,则在同批次线上检索填报了院校调剂志愿而未被录取考生进行调剂投档。因此,如果考生希望在本批次被录取,就不要轻易放弃填报院校调剂志愿,以增加自己被录取的机会。院校调剂志愿投档后,由院校安排专业,考生所填其他院校的专业志愿无效。这里要提醒的是,院校安排的专业有可能是考生不喜欢的专业,如果填报了院校调剂志愿,就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阅读了本文的用户还阅读下列精彩文章,你也看看吧!】
[影响平行志愿成败的关键因素] [高考志愿填报斗智斗勇,平行志愿也不保险]
2、填报高考志愿:如何填报平行志愿
填报高考志愿:如何填报平行志愿
2009年大概有10个左右的省份实行“小平行”投档,所谓“小平行”,就是上述两种投档办法的结合,既“顺序志愿+平行志愿”的投档办法。在某一个批次内,设置3--4个志愿,第1志愿按“志愿+分数”投档,即顺序志愿投档,第2、3、4志愿按“分数”投档,即平行志愿投档。这种投档模式是将投档过程断然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虽然是顺序志愿,但实际上只有1个志愿,第二阶段,虽然实行大平行,但事实上70%以上(甚至可高达85%)的招生计划已经录满,考生选择余地已经很小。因此,对于实行这种投档模式省份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注意以下3个问题。 1、第1志愿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在第一阶段,顺序志愿是按“志愿+分数”投档,也就是在同一时刻,一个批次内所有考生的第1志愿都同步投向所有的高校。这种两个阶段的投档模式在第一阶段实际上是更加强化了第1志愿的作用,特别是在这个阶段本身就只有1个志愿的情况下,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还是能以确保第1志愿录取为上策。
考生首先要对自己高考成绩在整体成绩分布中的排位有一个判断,如果是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则这个问题就成为已知。其次要对上年度自己拟选报的高校在本省录取的分数分布要有一个了解,这些数据目前在大多数省份公布的年录取统计资料中查到。
如果将上年度每所学校录取的分数分布分都为上、中、下三个段落,那么,考生就面临三种选择,第1志愿是选报自己的分数能达到分数分布上段、中段还是下段的学校呢?
如果选择自己的分数能够达到学校上年录取分数分布上段的学校,考生的分数就会高出该校最低分数很多,被录取的把握就很大,但其实做出这种选择一定是有其它考虑的,例如学校的某一专业是同类院校中最好的,学校所处地区有益于完成学业等等,千万不要像拿钱买东西一样总想着值与不值。
如果选择分数能够达到中段的学校,则是可以兼顾学校量级并且有一定的专业选择余地,也是偏于安全的考虑,大部分考生都会做出这种选择。
如果考生选择自己的分数仅能达到学校上年录取分数下段的学校,被录取的可能性就较低,敢于做这样的选择,一是肯定有自己的判断,寄希望于与自己分数大体相当或略高的其他考生由于各种原因,今年报考该校的人数会减少,二是肯定要有预案,或是有相应的补救措施,或是有足够的心里准备能够接受落选到同批其他本不想去的学校,或是就想降批录取。
总之,因为在这一投档阶段,考生只有一个志愿,没有志愿的回旋余地,比起完全实行”顺序志愿”投档来讲,第1志愿更加重要,无论是哪个批次的考生,也无论在批次内是高分考生还是低分考生,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面临的风险也是一样的,同样,填报第1志愿时考虑问题的基本思路也是一样的。
2、第2、3、4平行志愿如何填报
在实行这种投档模式的省份中,第一阶段顺序志愿按“学校+分数”投档后,多数省份都能完成批次计划的70%以上,个别省份甚至可达80%左右,所余计划数已不多,第二阶段平行志愿按“分数”一次性投档,实际上更多的是照顾第1志愿落选的高分考生。那么,考生的第2、3、4平行志愿该如何填报呢?
首先是要找出上年度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只有这样的学校才能作为第2、3、4志愿的备选学校,这里不存在其它第1和第2志愿拉开梯度的问题。在目前各省市公布的上年度录取统计资料中,有的省份的资料只有学校录取的分数分布,没有录取的学生志愿顺序分布,这对填报第3、3、4志愿作为平行志愿时参考意义有限。( https://)考生一定要确切的获知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有哪些,在这些学校中选择作为平行志愿,万万不能仅根据学校上一年度录取的分数高低简单的判断是否可以作为第2、3、4平行志愿。有不少学校录取分数不高,但第1志愿生源充沛,第2志愿的学生被录取的机会几乎没有,除非学校在招生简章中有特殊注明,可以接受第2志愿的学生,但往往要附加一些条件,考生要特别注意。其次,在可供选择作为第2、3、4平行志愿的学校中,分数相对较高的学生,选择的余地就大些,分数相对较低的学生,比如仅比二批本科分数线高出10分左右的学生,如果执意要在本批次内上学,应主动放弃一些条件,尽量争取按志愿录取,也比最后作无奈的被动选择要好。所以,填报第2、3、4平行志愿,特别是在70%以上招生计划已经录取完成时,如果仅从分数的角度考虑,还是以确保录取为好。
高考填报志愿涉及到考生本人的背景情况,涉及到考生本人对各种不同类型层次高等学校的认识,涉及到考生上大学的基本出发点与目标,要综合考虑。本文仅从分数及技术的角度,提出在目前三种不同录取投档方式之下,考生报考志愿时,应注意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文中提及的“分数”,在不同年度之间是不能比对的,考生应注意根据年度的全部考生分数分布折算成相对排位,用位置进行年度之间的比对才更合理。
阅读了本文的用户还阅读下列精彩文章,你也看看吧!
[高考志愿填报:平行志愿方法及技巧] [影响平行志愿成败的关键因素]
3、高考填报志愿如何规避“被调剂”
高考填报志愿如何规避“被调剂”
调剂,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话题。“服从调剂”可以确保考生只要达到高校最低分数线,即使分数没有达到所有填报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也能顺利进入这所高校;但学生如果被调剂进完全不感兴趣的专业,学习四年岂不是很痛苦?
事先规避“被调剂进不喜欢的专业”
一些家长就是否服从调剂“纠结不已”。对此,华东师大招生办工作人员给出三条建议:一,按孩子的“兴趣”
强度依次排序,填写专业志愿;二,如果铁了心要进某所高校,建议选择“服从调剂”;三,从去年接近最低分数线的几个专业中选择孩子相对感兴趣的专业,作为“保底专业”填报。
重专业还是重学校,要有选择
考生和家长如果更在乎能否就读心仪的高校,把专业放在第二位,专家建议,不妨在平行志愿时填上心仪的高校,最喜欢的当然填第一志愿,( https://)然后适当拉开学校间的梯度,但为了规避退档风险,最好在一批次最后一个志愿填上“服从调剂”。
如果考生对某个专业领域有特殊爱好或有明确的学术志向,专家建议,在填报平行志愿时应罗列出不同高校的同一专业。如复旦、上海交大、同济、华东师大等多所高校都有数学系这一专业设置,对数学感兴趣的考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填报。如果确定专攻某个特定专业,填志愿时不宜服从调剂。
阅读了本文的用户还阅读下列精彩文章,你也看看吧!
[一些容易误解的专业名称] [高考志愿填报:职业规划从专业选择开始]
4、“平行”有风险,“志愿”需谨慎
“平行”有风险,“志愿”需谨慎
从2008年开始,教育部明确表示高考将推广“平行志愿”录取方式,2010年全国将有近20个省(市、区)实行平行志愿,据《华商调查》的调查来看,高考学生和家长中有9成赞同“平行志愿”,对初次实行平行志愿的省份的考生来讲,可能会把平行志愿想得非常完美,认为有了平行志愿就进了保险箱了,殊不知,平行志愿也有其风险。不同于传统方式,平行志愿有其独特的规律,合理、科学的填报志愿也就要求有独特的办法。
所谓平行志愿,也就是改以往的“志愿优先”为“分数优先”,即指考生在每一批次所选a、b、c、d等志愿,他们之间是平行关系,只有你达到这一批次的录取最低控制线,就按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由计算机对每个考生所填报的平行院校志愿依次检索。举例说明,对于同省考生a和考生b,考生a高考分数为641,考生b为640,两人都达到了本省当年理科一本线,考生a第一学校志愿为复旦大学,第二学校志愿为同济大学,考生b第一学校志愿为同济大学,到a该投档时,复旦大学已经投满,而同济大学还有一个招生计划未投满,那么,按照平行志愿的录取原则:分数优先、遵循志愿。考生a将投档到同济大学,同时同济大学投满,考生b虽然第一志愿报考的是同济大学,但由于分数低于考生a也就只能再看其他志愿了。
不难看出,平行志愿原则的实行,更多地保证了高分学生进入更高层次的学校,大大减少“高分落榜”的现象,然而实行平行志愿后,有的同学由于没有深刻理解内涵,没有按其规律科学填报志愿,2009年在辽宁省就仍然有一部分高分考生落榜,说明平行志愿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陷阱。 陷阱1:平行志愿:专业填报不合理,不服从专业调剂;传统志愿:同样慎重对待是否服从专业调剂
从前面阐述平行志愿定义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假设考生a被投档到复旦大学,是不会等待复旦大学退档后再开始考生b的投档的,也就是说,平行志愿录取过程中存在一个时间差,一旦考生a被复旦大学退档,此时其后面的同济大学也已经投满,虽然考生a分数更高,但是时间差本身就是一种风险,要避免这个风险,就要防止专业填报不合理或者不服从专业调剂造成的平行志愿中投档又退档的陷阱。
辽宁理科考生石丹,考分625,南开大学当年在辽宁理科录取分数为621,该生按照平行志愿原则投进南开大学,但该生报考专业为金融工程、工商管理类两个专业,并且不服从专业调剂,而金融工程当年录取分数为643,工商管理类为636,该生因所报专业已满,不服从调剂被退档而进入了征询志愿行列。
该生的录取过程令人深思和惋惜,如果她服从专业调剂,就一定能够进入南开大学,目前高校对学生专业调整纷纷制定政策,或者通过双辅修同样能够实现自己的专业梦。
温馨提示:
平行志愿省份的考生尤其是高分考生,如果不是对某类专业特别偏爱,尽量填写服从调剂,可以增加自己的录取机会。如果看重专业,就不要一味追求名校。而且平行志愿实行后,虽然增加了考生的录取机会,但考生一旦投档又被退档,则将直接进入征询志愿行列,而实行平行志愿后,进入征询志愿的高校往往不是考生所向往的,被录取的几率会大大减小。
特别提示:
1. 是否“服从专业调剂”必须明确表态,不可含糊不清,凡“空着不填”者,均视为“不服从专业调剂”。
2.要充分考虑实行平行志愿后,高层次学校计划不完成也就是招不满的情况出现的几率会更少,征询志愿的过程中一般没有更好的学校来选择,所以尽量要避免征询志愿。
3. 平行志愿的省份对于同一所高校而言,投档分差缩小,如南开大学在某省的理科录取最高分与最低分在非平行志愿时相差60分左右,而实行平行志愿后,分差只有20分,由于生源更为集中,每一分都有很多学生,专业之间的分数差距将缩小,考生填报专业的难度加大。如填写不服从专业服从调剂,被退档几率也同时加大。
陷阱2:平行志愿:定位不准,志愿全失;传统志愿:同样重视定位,填好一志愿
平行志愿实行后,高分考生更多进入高层次学校,同时也就让更多在控制线左右的学生丧失了进入更高层次学校的机会,那么自我定位和报考技巧中就要求考生要充分考虑自身实力,在填报学校志愿时一定要拉开一定梯度。
温馨提示 1.实行平行志愿的省份的考生确实应该大胆地按照自己喜欢程度将最喜欢的学校填写在前面,但也应该尽量选择1~2个相对分数比较低,自己也相对比较喜欢的学校,拉开梯度。只有拉开梯度,才能增加自己的投档进而录取的机会。非平行志愿省份的考生则要特别重视每一批次第一志愿的填写。
2. 正确处理好地域问题还要正确对待本省院校和外地院校的关系。一般来讲,本省院校在本省招生计划多,离家近,生活方便,考生比较愿意报考本地院校,但考生应该明确,本省院校招生计划虽多,但报考人数同样比较多。而且对于多数地区来讲,外地同类高校的数量要远远多过本地院校,特点选择上也更为丰富,更容易选择到适合自己的学校,选择范围也更加广阔。
陷阱3:平行志愿:高校提档比例高,反而容易丧失录取机会;传统志愿:投档比例高,科学步骤很关键。
实行平行志愿的省份,很多高校或者省级招办就纷纷规定高校录取时的投档比例为100~105%,最高建议不要超过110%,但这同样意味着有部分考生可能因为投档未录取而被退档、进入等待征求志愿的考生行列,其中包括一些报考名校的高分段学生。而目前个别高校为了保证自己的生源在第一次投档即能够完成从而仍然按照较高比例投档,造成学校退档后没有其他录取机会。
2008年某实行平行志愿省份理科考生陈志阳,经过咨询后得到高校答复:“按照往年情况看,问题不大,欢迎报考”。从而坚定地填写了这所高校,因为陈志阳考虑该校如果不被投档,还有其他学校可以选择,而最终的结果是陈志阳虽然被该校提档,但因录取额满,分数低而被退档从而导致陈志阳丧失了后面学校的录取机会。
陈志阳的错误在于没有对高校的投档政策进行详细咨询,多数高校尤其是一本招生学校目前在平行志愿省份均打出“服从专业调剂,提档不退档”的承诺,如果陈志阳选择的是这类学校也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
温馨提示
1.在报考前要充分掌握相关资料,基本资料清单如下:①考生所在省级招办的相关政策;明确预报考学校的提档比例,尤其是提档后服从专业调剂是否退档等。②了解考生所在地的相关分数线,明确自己的名次。③有报考意向高校的招生章程、专业介绍、历年分数、专业录取情况和当年招生计划。
3. 平行志愿省份的考生对于提档比例偏高,提档仍要退档的学校要慎重填报。
陷阱4:平行志愿:院校考分可能整体拔高;传统志愿:合理利用往年信息。
在没有实行平行志愿省份的考生中,我们可以利用样本法和分差法来利用往年的录取分数预测高校的录取分数:
1. 样本法:参考自己平时成绩,模考成绩等在中学、所在地区的位置,了解本中学往年与自己名次相当考生的位置情况,参考这些信息来判断自己的位置。在判断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本校近三年的录取率,本届考生与往届水平有无明显变化以及本省当年招生计划与往年招生计划的变化情况等。
2. 分差法:使用高校往年的录取分数与当年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差值来作为参考判断的一种办法。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重点线”“一般本科线”“专科线”等,它是由省招办根据当年全省招生计划、全省考生高考成绩和往年新生报到率等因素确定的。
从平行志愿的录取规则来看,如不出意外,各院校录取分数线将整体拔高。拿清华大学举例,在非平行志愿的原则下,清华理科如在某省招生10人,报考人数可能达到50人左右,正常情况下,除清华录取的10人外的40人,多数人将直接到第二批次录取,但实行平行志愿后,这40人也将多数被录取到高分高校,这就使得高校的录取分数将整体拔高,完全按照以前的填报志愿的程序和办法就不一定科学了,尤其是第一年实行平行志愿的省份。
温馨提示
这两种办法仍可以用在实行了三年以上平行志愿的省份,而实行不到三年的省份则可以变通来使用以上办法,如分差法,假设根据分差法计算出南开大学在吉林理科录取分数线应高于重本线80~90分,而假设吉林第一年实行平行志愿,分数应该适当提高,那么如果高考分数高于重本线90~100分左右,填报希望则较大,当然各省情况不同,本文只是给大家提供一种思路。
陷阱5:平行志愿:填报学校的志愿顺序有讲究;传统志愿:慎重填报每一批次第一志愿
平行志愿虽然是同一批次的a、b、c、d等院校同级别,但安排顺序同样要有所讲究,2008年江苏考生李华,在填报志愿过程中严格按照科学填报步骤、科学分析方法进行,最终在第一批次圈定了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和吉林大学,李华认为平行志愿没有顺序,便随便按照上述顺序将四所学校填写在志愿表上,从李华内心来讲,北京大学无疑是其最为心仪的学校,但其分数只是冲击一下,其次应该是学习天津大学的建筑学专业,再次为南开的工商管理专业,最后是吉林大学的化学专业,录取过程中,李华果然冲击北大未果,没有投档进入北京大学,按照其志愿顺序,李华被投档到南开大学并录取到工商管理类专业,后来李华得知其分数也达到天津大学建筑学专业,但却未被其录取。
李华的错误在于忽略了平行志愿除了总分优先,还有一个原则叫遵循志愿,投档的原则除了按照分数排队依次投档外,一旦进入投档程序是要严格遵循考生的志愿的,也就是按照考生填报的顺序依次投档,一旦投到前面的志愿学校,后面的肯定就没有机会投档了。
温馨提示
1.平行志愿除了在每一批次拉开一定梯度外,还应该注意填报顺序,基本的原则应该是高分在前低分在后,但如果你更钟情于某一相对低分的学校,则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调整,就像李华,如果按照北大、天大、南开、吉大的顺序填报则比较适合他。
2. 对于目前还没有实行平行志愿省份的考生一定要慎重填写每一批次的第一志愿,重视填写非第一志愿,从目前的录取来看,尤其是重点大学,85%左右的考生均为第一志愿录取,多数高校的招生章程规定,第一志愿考生如果不满招生计划时才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而且有些高校对于非第一志愿还设有级差,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第一志愿,争取选准选好,尽量避免“眼高手低”和“高分低就”现象的出现。( https://)在填好第一志愿的基础上,还要掌握合理梯度,选好其他志愿。从录取来看,非第一志愿的录取率虽然不大,但还是占有一定比例的,考生应该按照从高到低,从热到冷,考虑地域等因素适当拉开志愿之间的梯度,填好各批次非第一志愿。
【阅读了本文的用户还阅读下列精彩文章,你也看看吧!】
[高考志愿填报斗智斗勇,平行志愿也不保险] [高考志愿填报:平行志愿方法及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