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报高考志愿的天敌是不现实
填报高考志愿的天敌是不现实
模拟考试是在高考前非常重要的综合练习,模考成绩又是高考填报志愿的重要依据。它不仅是对前一阶段复习效果的检验,考生还可据此成绩预测在高考时能够达到多少分。
每次模拟考试之后,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会帮助考生和家长找到每个考生在一定群体中所处的位置。这个位置是填报志愿的重要依据。考生和家长在多次考试中都要找到规律性的东西,找准自己在区域内的位置是填报志愿的关键。下面就谈谈如何看待和使用模考成绩合理填报高考志愿。
利用好参考模拟线成绩别跨区套用
模拟考试后,各区县为了帮助考生填报志愿,给全区的考生排队并根据本区的实际情况划出和高考录取批次一致的参考模拟线(一批、二批、三批、高职线)。这个线的重要作用是可以使考生了解自己在本区县所处的位置。考生还可以和往年的高考分数线作个比较,找到模拟分数的实际意义。
如,某个区县,一模理科分数线是520分,某个理科考生一模考550分。也就可以判断,考生高考可能考过一本线30分左右。如果去年高考理科一本线是494分,那就相当于去年可以524分来分析填报志愿。
各区县的考生情况不一样,因此,考生一定不要拿自己的成绩套用其他区县的位置,这样会报错志愿。
成绩不稳定考生要分析原因
每次大考在一个集体中排队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稳定不稳定,进步和退步的幅度很容易分析清楚。对于成绩不稳定的考生来说,填报志愿在策略上也应该不一样。
我们的对策是,成绩不稳定的考生,要认真分析不稳定的原因,是马虎还是知识点没有掌握,是智力因素还是非智力因素。(励志名言 )特别是,考生对于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也不能忽视。考生和家长也不要恐惧有些不能战胜和克服的因素,在填报志愿时,只要考虑和打出余量就可以了。
别对模考分数过于“斤斤计较”
一模成绩确定之后,考生和家长不要对分数太“斤斤计较”,没必要把自己的成绩、排名都算得非常“精确”。因为成绩总在一个点的可能性很小,而在一个区域才是科学的。那么在填报志愿时,区域的大小决定着成败。
另外,考生和家长在选择好学校之后,还要给专业选择留出分数的余地,不然还会有遗憾。有些学校专业之间的分数差距很大。
盲目攀比和灰心是大忌
考生填报志愿时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不要盲目攀比和灰心。这都是填报志愿的大忌。盲目攀比容易报高,灰心就容易报低。特别要提醒的是,分析考生的实力要符合实际、客观。
所谓客观就是要认识到自己进步的同时,大家都在进步。填报志愿的天敌是不能面对现实,不能正确对待自己,抱有幻想和不切实际的想法。
最后想跟大家说的是,模拟考试结束后,离高考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人们形象地把它称为冲刺阶段。这个阶段是出成绩的时候,也是最艰苦的阶段。模拟考试后,考生一定要认真总结分析,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有所突破。任何人要想在最后阶段不掉队、不失误,就要看谁的毅力强,谁的方法好。不少考生在这个阶段容易采取题海战术,陷入低质量、低效率的重复工作。所以,提高复习效率非常重要,不同学习层次的考生,复习重点不同。考生要按照老师要求、专家指点,珍惜时间。最后阶段提高效率才是关键。
2、谈谈高考志愿的填报
谈谈高考志愿的填报
随着2011年高考的日益临近,如何填报高考志愿成为各位考生和家长谈论的话题,究竟怎样报,如何报,这是一个比较纠结的问题,也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下面是根据我的一些想法和以前的做法,为广大考生和家长提供一些参考。
1、资料的搜集,根据一模和二模的成绩,并结合自己平时的练习成绩,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分析和定位,然后搜集一些自己心仪的大学和目标大学近3到5年来从本省录取的成绩,各专业的录取成绩,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从中找出平均录取线差和最低录取线差,这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数据,是高考填报志愿的重要参考依据,结合孩子的喜好和愿望,进行综合分析,找出与孩子(包括自己)喜好和愿望比较符合的学校和专业,范围尽可能广一些,在知分报志愿的地区,一旦高考成绩发布,你能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茫然失措。所谓录取线差是该院校当年平均录取分数或最低录取分数与其在所在招生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差值。(励志名言 )中国教育在线也是建议考生用“录取线差”来分析自己的情况,由于每年高考模式不一、高考试卷难度有别,造成各个院校各年度的录取分数可能发生较大的变化。但是通过大量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对多数院校来说,尽管录取分数波动较大,但其录取线差一般波动不会太大,所以应该逐年计算目标院校往年的录取线差。
2、根据自己选定的心仪的一些目标学校,待学校的招生计划和招生简章发布后,要进行仔细的研读,这是必须的,有的家长认为各校发布的招生简章差不多都是一样的,走马观花一读就算了,其实这是非常不对的,在招生简章里面暗藏着许多奥妙与玄机,这就需要你认真仔细的研究,尤其是招生计划、招生专业以及录取规则必须看明白、弄清楚,某个专业的招生人数,某个专业在你的地区是否有招生计划,在录取规则里面重点弄清楚怎样录取,是分数优先,还是志愿优先,对外语的要求,专业之间有无分数级差,调档比例是多少,填报志愿时,第一志愿和二、三志愿间要适当拉开梯次,即使第一志愿不能录取,也能有机会进一所比较满意的学校。由高到低形成一个合理的梯度。不能一味追求热门学校,往年出现过考生对于心仪高校太过执着,整张志愿表只填报了一所高校,造成无法弥补的遗憾。
再个就是尽量服从志愿与专业的调剂,以增加你被目标大学录取的机会。
3、加强与招生学校的联系,在高考填报志愿阶段,一般每个大学都在你的地区设立招生办公室,在高考成绩发布之前,搜集好目标大学在你地区的招生办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成绩发布后及时取得联系,报告你的高考成绩,特长爱好及你的联系方式,招生办的老师会根据咨询情况及时给你反馈信息,对各个招生办老师的给出的意见与建议,认真听取,仔细分析,并把自己的目标和目的与老师及时沟通,这期间一定要保持电话的畅通,这样,才能知己知彼,才能报的好报的巧。有专家曾经建议,对于考生而言,有一个原则:高分考生,奔名校;次高分考生,奔特色;考分中上等考生,兼顾学校和专业;一般成绩考生,奔专业;成绩较低考生,奔实用。
预祝各位考生进入理想的高校,创造你的辉煌,实现你的梦想。
3、填报高考志愿:如何填报平行志愿
填报高考志愿:如何填报平行志愿
2009年大概有10个左右的省份实行“小平行”投档,所谓“小平行”,就是上述两种投档办法的结合,既“顺序志愿+平行志愿”的投档办法。在某一个批次内,设置3--4个志愿,第1志愿按“志愿+分数”投档,即顺序志愿投档,第2、3、4志愿按“分数”投档,即平行志愿投档。这种投档模式是将投档过程断然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虽然是顺序志愿,但实际上只有1个志愿,第二阶段,虽然实行大平行,但事实上70%以上(甚至可高达85%)的招生计划已经录满,考生选择余地已经很小。因此,对于实行这种投档模式省份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注意以下3个问题。 1、第1志愿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在第一阶段,顺序志愿是按“志愿+分数”投档,也就是在同一时刻,一个批次内所有考生的第1志愿都同步投向所有的高校。这种两个阶段的投档模式在第一阶段实际上是更加强化了第1志愿的作用,特别是在这个阶段本身就只有1个志愿的情况下,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还是能以确保第1志愿录取为上策。
考生首先要对自己高考成绩在整体成绩分布中的排位有一个判断,如果是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则这个问题就成为已知。其次要对上年度自己拟选报的高校在本省录取的分数分布要有一个了解,这些数据目前在大多数省份公布的年录取统计资料中查到。
如果将上年度每所学校录取的分数分布分都为上、中、下三个段落,那么,考生就面临三种选择,第1志愿是选报自己的分数能达到分数分布上段、中段还是下段的学校呢?
如果选择自己的分数能够达到学校上年录取分数分布上段的学校,考生的分数就会高出该校最低分数很多,被录取的把握就很大,但其实做出这种选择一定是有其它考虑的,例如学校的某一专业是同类院校中最好的,学校所处地区有益于完成学业等等,千万不要像拿钱买东西一样总想着值与不值。
如果选择分数能够达到中段的学校,则是可以兼顾学校量级并且有一定的专业选择余地,也是偏于安全的考虑,大部分考生都会做出这种选择。
如果考生选择自己的分数仅能达到学校上年录取分数下段的学校,被录取的可能性就较低,敢于做这样的选择,一是肯定有自己的判断,寄希望于与自己分数大体相当或略高的其他考生由于各种原因,今年报考该校的人数会减少,二是肯定要有预案,或是有相应的补救措施,或是有足够的心里准备能够接受落选到同批其他本不想去的学校,或是就想降批录取。
总之,因为在这一投档阶段,考生只有一个志愿,没有志愿的回旋余地,比起完全实行”顺序志愿”投档来讲,第1志愿更加重要,无论是哪个批次的考生,也无论在批次内是高分考生还是低分考生,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面临的风险也是一样的,同样,填报第1志愿时考虑问题的基本思路也是一样的。
2、第2、3、4平行志愿如何填报
在实行这种投档模式的省份中,第一阶段顺序志愿按“学校+分数”投档后,多数省份都能完成批次计划的70%以上,个别省份甚至可达80%左右,所余计划数已不多,第二阶段平行志愿按“分数”一次性投档,实际上更多的是照顾第1志愿落选的高分考生。那么,考生的第2、3、4平行志愿该如何填报呢?
首先是要找出上年度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只有这样的学校才能作为第2、3、4志愿的备选学校,这里不存在其它第1和第2志愿拉开梯度的问题。在目前各省市公布的上年度录取统计资料中,有的省份的资料只有学校录取的分数分布,没有录取的学生志愿顺序分布,这对填报第3、3、4志愿作为平行志愿时参考意义有限。( https://)考生一定要确切的获知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有哪些,在这些学校中选择作为平行志愿,万万不能仅根据学校上一年度录取的分数高低简单的判断是否可以作为第2、3、4平行志愿。有不少学校录取分数不高,但第1志愿生源充沛,第2志愿的学生被录取的机会几乎没有,除非学校在招生简章中有特殊注明,可以接受第2志愿的学生,但往往要附加一些条件,考生要特别注意。其次,在可供选择作为第2、3、4平行志愿的学校中,分数相对较高的学生,选择的余地就大些,分数相对较低的学生,比如仅比二批本科分数线高出10分左右的学生,如果执意要在本批次内上学,应主动放弃一些条件,尽量争取按志愿录取,也比最后作无奈的被动选择要好。所以,填报第2、3、4平行志愿,特别是在70%以上招生计划已经录取完成时,如果仅从分数的角度考虑,还是以确保录取为好。
高考填报志愿涉及到考生本人的背景情况,涉及到考生本人对各种不同类型层次高等学校的认识,涉及到考生上大学的基本出发点与目标,要综合考虑。本文仅从分数及技术的角度,提出在目前三种不同录取投档方式之下,考生报考志愿时,应注意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文中提及的“分数”,在不同年度之间是不能比对的,考生应注意根据年度的全部考生分数分布折算成相对排位,用位置进行年度之间的比对才更合理。
阅读了本文的用户还阅读下列精彩文章,你也看看吧!
[高考志愿填报:平行志愿方法及技巧] [影响平行志愿成败的关键因素]
4、高考志愿填报:可以这样准备
高考志愿填报:可以这样准备
笔者曾提醒考生注意要尽早重视高考志愿,并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为高考志愿做些准备。那么,各位考生和家长准备高考志愿,究竟要准备些什么呢?下面,笔者结合个人长期研究志愿的经验和接触的考生案例,为考生和家长做一些提示。
一、思想准备
(一)思路保持连贯
这里说的思路连贯指的是,考生在报志愿时要和今后的人生发展相联系。在选择高校时,是毕业以后就准备就业?是考研深造?还是出国留学?这些都应该给予考虑。以毕业后就准备就业为例,在选择学校时就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就业率、就业方向和就业质量。对于希望考研深造的考生而言,院校的师资学风就显得特别重要,就读院校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就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学校是否设有研究生院;学校的本科学生能否保送外校研究生,保送的比例有多大?对于打算出国的考生而言,你所选择在国内就读的院校在要留学国家的声誉就显得很重要了。一般应选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强,在国外权威杂志发表论文比较多,和国外院校交流比较密切的院校。
(二)先进理念指导
1.学生填报志愿选择学校是考生实现自己人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一次重要选择。从这点出发,选学校、专业时要和自己的人生职业规划紧密相连,要考虑到今后的发展。既要考虑上大学,更要考虑大学之后的发展,要有前瞻性。上大学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加油站不是终点站,选学校、专业必须要考虑将来的发展。
2.填报志愿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里边有分数因素、学校因素、专业因素、地域因素、就业因素、经济因素、身体等诸多因素。要多种因素通盘考量,考虑的面越宽越好,在不能求全情况下要注意从全局考虑,不能仅考虑其中的一两个因素。(励志名言 )上大学要看分,但不能仅凭分数。仅凭分数报的志愿,不会是一个好的志愿。而很多家长和考生填报志愿的误区之一就是过分看重分数因素而忽略其他因素。如,认为凭最低分走进院校的志愿是最好的志愿,否则就是分数浪费。
3.就像天下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从个性心理特征的角度来讲,考生也没有完全相同的考生。由于考生存在着个性差异,再加上兴趣、爱好和潜能的不同因此反映在志愿上忌讳雷同。对于a、b两位都是620分的考生而言,a考生选择的院校和专业对他来讲是一个理想志愿,但对b考生来讲未必就适合。笔者认为一个理想的志愿应当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适合你的长远发展。(2)你能够实现。
二、信息准备
搜集信息是填报志愿的一项重要工作,信息掌握得越多越准,就越有可能降低志愿的风险从而填出理想志愿。在做这项准备时要注意:
(一)招生政策
考生在填报志愿前应认真研究国家、省(区市)招生部门颁发的有关招生具体政策和规定。如招生条例、录取体制、投档原则、体检标准、照顾政策及填报志愿细则。了解当年招生政策和上一年相比有什么变化,是否出台了新的举措,这些新的举措会对志愿的走向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以所设批次为例,有的省份在本科一批、二批均设a、b段,有的省份只在一批设置a、b段,有的省份不设a、b段,这些都会对志愿走向产生影响。实行平行志愿的省份中,有的实行的是完全平行志愿;有的是部分平行,即第一志愿和第二平行志愿结合;在实行完全平行志愿的省份中有的设3个平行志愿,有的设4个或5个平行志愿。再如院校的招生政策也有差异,如以加分政策为例,有的院校对加分政策是投档承认、分专业也承认即完全承认;有的院校仅是在投档时承认,分专业时按考生实际文化课分数分专业,有加分政策的考生同等条件(同分)下优先录取。这些不同的政策表述,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前都要认真研读、弄懂弄通,做到合理利用规则,填出理想志愿,寻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二)招生形势
了解本省(区市)招生计划和录取比例,如今年考生总数是多少,其中,文史、理工、艺术、体育类考生分别是多少?较往年有什么变化?省内和省外院校在本省共招多少人?其中,文史类、理工类、艺术类、体育类分别招多少人,提前批、一批(重点本科)、二批(普通本科)、三批(联合办学,独立学院等本科)各招多少人?报考数与招生数的比例是多少?这个数字与往年相比是增加还是减少了?增加或减少了多少?这将对今年分数段走向产生多大影响?
(三)分数段
本省(区市)近几年文理科重点、本科、专科最低控制线是多少?自己拟报的学校和专业近三年到五年录取的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分别是多少?高分考生都选择了哪些专业?分数段较低院校造成低分的原因是什么?是一直比较低还是忽高忽低?这些都必须通盘考虑,并仔细分析。
总之,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问题上时间越提前,信息越完整,准备越充分越好,从而有效规避志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