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过于敏感和脆弱怎么办?_孩子叛逆,怎么办?

1、孩子过于敏感和脆弱怎么办?

孩子过于敏感和脆弱怎么办?

 

      【案例】有个家长很苦恼地跟我谈起她读高一的儿子,希望我给她出点建议:

      我儿子今年十六岁,性格很内向,并且非常敏感和脆弱。

      他的数学成绩很好,有次考试却没及格,只考了50多分。数学老师在发答案卷的时候笑着对他说:“人家成绩差的同学都考了90多分,你怎么考这么一点?”仅仅是这样一句笑着说的话,害得他两餐没吃饭,闷闷不乐。要按一般的学生,老师说这样的话高兴还来不及,因为这话说明老师认为自己不错啊;可是他就认为老师在批评他。

      还有一次,我也看他回家闷闷不乐的样子,中午也不吃饭,我就问他,在学校发生什么事了吗。起初他什么也不说,后来终于告诉我,英语老师在发试卷的时候,“将卷子往我怀里一丢,肯定是不耐烦,看不起我”。( https://)他的英语成绩比较差,一向没信心。我特地去向英语老师反映,是不是批评了孩子。英语老师说,没有啊,大家发卷子总不是往学生桌子上一放,哪个还注意到这些细节!你看,别人根本没想到的事情,他却格外在意。一个男孩子心理竟然这么敏感和脆弱,真是急死人,你说该怎么办?

      【简要分析】这样的学生还是有一些的,究其本质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

      自信心是在周围人们的态度和评价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心理结构。它可以使人产生积极的自我暗示,从而激发人的自尊自爱、自强之心,从而获得成功。反之,缺乏自信心,则会产生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导致自卑、自贱、自弃等一系列的挫败行为。

      居里夫人说:“自信心是人们成长与成才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 自信心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动力。它能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困难,自强不息,逐步地自我完善,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地努力,成为生活的强者。

      范德比尔特也说过“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事业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没有信心的人,可能永远不会踏进事业的门槛”。一个学生如果失去了自信,没有“我一定能成才”和“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坚定信念,就难以成人、成才,甚至有才能也变成无才能。所以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培养他男子汉广阔的胸怀,遇事多向积极的、好的方面想的思维习惯。

      【以下一些建议希望能帮助孩子】

      一、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培养孩子,就是要让他胸怀广阔,要像海洋一样容纳百川,要像天空一样包揽万物。

      父母可以利用假期带孩子外出旅游。可以去黄山、泰山等明川登高,也可以去海南岛、青岛等地看看大海。这些地方可以锻炼孩子的意志,强健的体魄,开阔孩子的视野和胸怀。看得多了,自然就豁达一些,开朗一些。        二、  多鼓励,尽量少批评。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要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体验。

      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渴求,也都有争取成功的潜能。如果学生在学习中能不断享受到成功的体验,就能避免产生消极的自我暗示,提高学习自信心,焕发学习热情,主动内化教育要求,积极挖掘自身潜能,从而实现“成功是成功之母”的良性循环。

      所以,作为父母或老师,孩子有什么事情做得好要及时鼓励,多鼓励,使他树立起坚定的信心。

      三、引导孩子多进行运动。体育锻炼具有调节人体紧张情绪的作用,能改善生理和心理状态,恢复体力和精力,有助于消除压力;体育锻炼也可以陶冶情操,保持健康的心态,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自信心和价值观,使个性在融洽的氛围中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

      四、多带孩子到人多的场合,鼓励孩子与他人沟通。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说:“假如人际沟通能力也是同糖或咖啡一样的商品的话,我愿意付出比太阳底下任何东西都珍贵的价格购买这种能力。”由此可见沟通的重要性。

      与他人沟通可以排解心中郁闷,及时了解他人的看法,避免自己形成孤僻的性格。

      五、多指导孩子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积极的心态能激发潜能,能给你的人生带来惊喜。遇到难以决断的事情要和孩子一起分析,帮助他做出比较正确的选择,指导孩子多往积极的方向考虑。时间久了就会形成积极思维的习惯和保持良好的心态。

      积极心态的人永远也不会消极地认定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年轻的希尔存钱买了一本最好的、最完全的、最漂亮的字典,他所需要的字都在这本字典里面,而他的意念是完全了解和掌握这些字。但是他做了一件奇特的事,他找到“不可能”(impossible)”这个词,用小剪刀把它剪下来,然后丢掉,于是他有了一本没有“不可能”的字典。

阅读了本文的用户还阅读下列精彩文章:

[怎样提高孩子的听力记忆力?] [家庭教育:让孩子幸福的20个秘诀]

2、孩子叛逆,怎么办?

孩子叛逆,怎么办?

 

    现在社会孩子越来越少,由于家庭教育的失败,有个性的孩子也越来越多,甚至出现了很多叛逆的子女,如果你的孩子叛逆了,你会怎么办?以下文字教你怎么办。

    给孩子更多的自由。不要没完没了的超负荷上辅导班。也不要非要认为自己的孩子能成为了不起的人。毕竟被世人公认了不起的人并不多。也不要担心你的孩子将来会沦落街头。

    和孩子一起约定一个作息计划,让孩子自己去管理自己一段时间吧。我们的孩子都没有自主能力,父母包办一切不会有好下场的。

    不要打着教育的名义为孩子的名义去发唠叨了。这种唠叨是白费口舌。要么是破坏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要么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从今天开始每天给孩子一个拥抱,并抚摸一下他的后背。这种拥抱要用你对待他2岁时的感情和浓浓的爱意。不要让孩子看出你的拥抱是带有目的的。

    用眼神和孩子沟通。当你真的不满时,可以注视着他,也可以瞪他,当你很满意时,你自然知道怎么表达。避免用语言,语言已经没有效果了。

推荐阅读:[当代社会该赋予孩子们怎样的教育] [让孩子获得快乐的六大秘籍]

3、家有熊孩子怎么办?

家有熊孩子怎么办?

文/马桑

上周有一位家长在公众号“消息区”和我聊起孩子教育的问题。她说她儿子总是拖拖拉拉,不认真学习,成绩不太好,一批评他吧,他不但不接受,歪理还一堆堆。弄得她很生气,却也没辙。

其实呢,歪理也是“理”,你必须承认它有道理。面对这样“能言善辩”的孩子,你应该感到高兴,说明他是用多角度看问题,是聪明的表现呢。你可以因势利导,夸奖他的聪明才智,和他多聊,在不断的换位思考中,问题症结也就出来了,彼此的互动有可能水到渠成地解决问题。

家有熊孩子怎么办?

先讲一个刘墉教育自己“超犟孩子”的故事。

1

据说台湾作家刘墉(不是清代著名的那位啊)的儿子刘轩进入中学之后,学习成绩一直徘徊在中下游,还不服管教,歪理很多。于是刘墉和他打了一个赌:“若能够在按规则答完试卷后,意思是不得有空白的答题,考出零分,孩子的学习一切自便,父母绝不干涉;但是,一天没有考到零分,就必须服从父母的管理,按照父母的规定好好学习”。刘轩一听,觉得自己的父亲傻了,考零分还不简单,于是兴高采烈地击掌为誓。

但是大家想想,要在完成试卷的情况下考出零分,只有一个办法:避开所有的正确答案!

那么,避开所有正确答案的前提是什么?

知道所有的正确答案!

所以,当刘轩不信邪地要考出一个0分时,意味着他向着100分的目标努力着。

最后,刘轩考出了0分,再后来,他考上了哈佛,在那里获得了博士学位。

这个以考0分替换考100分的方式还是极端了一些,并非所有人都能够做到。但是,下面这个方法却可以试试……

2

刚才说过,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一个老和家长“唱反调”的孩子,从负面意义上说,是“调皮捣蛋”,从正面意义上讲,则是“思维活跃”。你如果一味看的是负面,ta就会越来越“皮”,越来越“拧巴”;而你如果看的是正面,ta就会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懂事”。

在我和女儿的交往中(我没有说“我对女儿的教育”,因为我觉得养育孩子的过程本身也就是家长的自我教育过程,而且,父母与子女其实是人世间最珍贵的缘分),我发现小小的她,超喜欢和我唱反调,我说“东”,她就举出“西”来怼我。一开始我也会悻悻然,但转念一想,我又欣欣然了,难道这不是她聪明爱智的表现吗?而且她的反驳,给了我更多的启发。

于是,我反而把她看作一个小大人,有事情就和她商量。

比如我会说,今天我遇到这么一件事,我觉得可以有三种应对:a、b、c。

a的好处(或优点)是……,但不足(或问题)是……

b的好处是……,但不足是……

c的好处是……,但不足是……

你觉得我用什么方法好?

在向她询问的过程中,其实我也在重新思考这个问题,而且是尽量全面细致地思考。

而女儿也会高高兴兴地为我“解决”这个问题,她也许会建议:“为什么不选择d呢?我觉得,d的好处是……,而且它还可以……”

每每这个时候,我总会获得新的启发。

孩子的思维其实比大人活络,因为成人的思维或多或少有所固化,尤其是在一种倡导“标准答案”的教育体制之下。与孩子的互动,会帮你打破思维的藩篱,得出别有洞天的见解,有些时候,本真才是最有效的解决之策。

上述做法,除了可能真的解决你的现实问题以外,还有诸多好处:

第一,  积极思考,锻炼彼此思维;

第二,  平等交流,加深亲子关系;

第三,  换位而想,提高理解他人的情商。

除了上述两个“因势利导”的法子以外,让“熊孩子”变成“能孩子”,还有另外一个也很重要的方法:以身作则,树立好榜样。

3

经常有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不懂事”,什么叫做“不懂事”?其实就是你觉得ta不能够站在你的角度思考。你对孩子的“不懂事”,判断正确的前提是:你自己的做法和处理方式确实是相对“更好”的。然而,有没有可能你自己就是“不懂事”的呢?

网络上一个广为传播的段子是:

孩子因成绩不好,被妈妈骂笨鸟。孩子不服气的说,世上笨鸟有三种,一种是先飞的,一种是嫌累不飞的,妈妈问:那第三种呢?

孩子说:第三种最讨厌,自己飞不起来,就在窝里下个蛋,要下一代使劲飞。

笑过之后,你会发现这个段子有道理:孩子所有的行为有可能就是家长的翻版。如果你经常玩手机,怎么能够抱怨孩子打游戏?如果你是拖延症患者,就不要责怪孩子也是拖拖拉拉;如果你工作不认真,请不要埋汰孩子不够勤奋。

曾经有家长问星云大师:“我的孩子这也不好,那也不好,怎么办啊?”

星云大师问:“如果你复印完材料后,发现复印件上有错误,你是应该改原件还是复印件?”

正确答案:改原件!

摘自公众号:桑言良语

4、孩子缺少心灵挫折生命将变脆弱

孩子缺少心灵挫折生命将变脆弱

文/龙凤胎老爸

虽然身为父母一直都不想让孩子受到心灵伤害,而且有修养的父母都在加强自我修养而杜绝伤害孩子的事情发生,希望孩子一直快乐幸福,但是,这样到底好不好呢?如果孩子没有受过大的伤害,一直生活在父母的保护中,有比较强的自尊心,那么如果有人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我们孩子的心灵这时候是坚强还是柔弱呢?

这真的是父母也应该考虑的一个问题。而我们的父母又是在怎样的过度保护孩子?

有的父母深恐孩子在外面受欺负,比如说受到老师的不公待遇,比如说受到其他同学欺负……,而会百般维护,不喜欢孩子受到委屈,虽然父母心情可以理解,但我想,我们首先做的应该是教育孩子管理和调整好自己,积极想办法去应对,而不是先从别人身上找原因,把责任归罪于对方。为什么呢?人生路上遭遇不公是很正常的事儿,让孩子学会调适和处理,而不是把他们完全保护起来。

比如前两天碰到一件事,两方学生家长在学校门口大打出手,参与吵斗的还有双方爷爷和奶奶,加上围观群众,声势甚为浩大,什么原因呢?很简单,只是俩孩子在学校打架,然后通知家长,于是爸爸妈妈来为孩子争理来了。我远远的看着,可能因为言语不和,只见双方的爸爸都直接动起手来,唉,小孩子的事情,双方大人都不先做自我检讨,都护子心切,怪责于对方的孩子,那不吵架才怪呢!

在这样父母的护犊情怀下,孩子是怎样的感受呢?他会觉得被欺负就应该得到支持,而不去考虑是非,或者去反省自己以后怎样做,因为,父母直接出面为他撑腰了。于是,即使是强势理屈的孩子,他依然认识不到错误,反而觉得无论如何自己绝对不能吃亏。俗话说,吃亏是福。吃一点亏,才能击痛自己的内心,并做出思考,从挣扎中站立起来,这样的一种精神,会让孩子学会在以后的生活中,即使吃亏了,但只要理不屈,充满正义感,那心里也是坦然的。

而这一切需要父母放手让孩子自己去体会,即便是伤害和苦痛,他自己也要学会承受。

近两天还听说一件事,学校里的。课堂上老师提问学生,第一个学生不会回答,于是提问第二个,第二个也不会回答,于是提问第三个,第三个会回答,于是老师对第一个和第二个学生说,你们怎么不会回答,肯定就是没听课!事情的结果出人意料,下了课,第二个学生跑到办公室,对老师说,我不会回答,但我听课了,你为什么说我没听课!然后跑到窗台边就跳了下去。一个生命就这样结束了。

先不去说老师的话是失误,这样的失误可能在父母和教育者的工作中屡屡出现,比如父母误会了孩子,或者本来不应该批评而责怪了孩子等,来看一下我们孩子的心灵是何等脆弱呀!只因为老师对你错误的判断和评价就值得去用生命证明吗?或者只因为受到这样一点误解和委屈就要去跳楼吗?我们无法想像,这样的孩子,面对生活的种种挫折,他是如何长大到现在的?难道是父母一直把他当成温室里的花朵来养吗?进行重重保护而经不起一点点风霜。当然,我们不排除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有一些特别敏感的阶段,比如青春期。但这也不应是为此而轻生的理由。

这样的保护其实并不难理解。比如很多人误读了要多夸奖孩子而不要批评孩子,那么有人批评孩子,有些父母就会担心,孩子会不会因此而变得消极呀?或者要多鼓励孩子发现孩子闪光点,而不能打击孩子,否则有些父母就会担心孩子失去自信心等等,这其实是走了另一个极端,即我们对孩子已经“太好”了,孩子做的不对,也还要拿出笑脸,先肯定,然后再用“但是”等委婉语句来提醒,这样的情况长期下去,如果孩子直接受到责备或打击,那他心理上能受得了吗?(个性签名  )可想而之,这样孩子的心灵其实很脆弱,脆弱到即使有错,也不能听到别人对他说一个“不”字,如果父母要说,那也要千回万转,采取很委婉而温和的做法才行,想一想,真是难为有些父母了,怪不得累呢,一方面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受伤害,另一方面还要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可是,犯了错误就是犯了错误,犯了错误自尊心受到伤害是应该的!

小容小韬才四岁多,自尊心也是非常强的,有时候做错事,也不容许我说半个“不”字,我只要批评的话一出口,小容小韬就会问,爸爸,你不是说我吧?或者有时候我指明是批评小韬了,小韬还嘻嘻哈哈的说,爸爸说小容呢。或许孩子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解嘲或减轻心理压力,但事实就是事实,如果不严肃起来,孩子不但认识不到错误,心灵也不会得到锻炼,我会直接点明,说的就是你!然后把错误入木三分的直接抛给孩子,直到孩子惭愧的低下头。是啊,这样的心理挫折是他应该得到的,我不会顾及他的自信呀,自尊呀,有些事做不好或者不会做,那就要接受批评。

其实我这样做也希望孩子能警醒,通过爸爸严厉的态度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改正或通过努力去达到。

甚至,我都不是一个完美的爸爸,有时候看到小韬欺负小容,小容哇哇哭起来,我都会把小容搂在怀里,把小韬叫过来批评一顿,而事后才发现,其实错先在小容,因为小容先惹了小韬,小韬才打小容的,而其实小韬是非常乖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虽然小韬打人的回应方式不对,但主要受批评的应该是小容。所以,这时候我都后悔起来,太小的孩子是没有能力辩解的,没想到让小韬一直受这么大的委屈,可当我把小容小韬叫过来说明情况时,小韬反而非常大度,并没有表现出太委屈的样子,因为孩子的大度和对这种误解的抗压能力,这时候我反倒有些欣慰了。

我相信我们没有必要做一个完美的父母,无论孩子在家里或者外面受到怎样的误解,批评和打击都是成长过程中应该经历的,我们只需牢记一点,在孩子面对挫折的时候,把孩子从这种挣扎中拯救出来,比如受到老师批评是应该的,然后帮助孩子认识到老师为什么批评你,如何做才能受到老师夸奖,或者对别人的误解应该持怎样的一种态度等等,经过这样的打击,锻炼和解脱,孩子们的心灵才能最终变得坚强,从而远离伤害,获得自由。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