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0000小时梦想实践法_重新定义人生的10000个小时:世上没有天才

1、我的10000小时梦想实践法

我的10000小时梦想实践法

文/彭萦

先要说:

一,这是两年前写的了,两年来我的10000小时主干不变,枝叶略有修剪。10000小时的本义是,要长远规划,要有目的性,要执着,要检测,要自省,要修正,而不是为了记录而记录。请勿本末倒置。

二,本末倒置包括:我一定要有个moleskine笔记本才能实践我的10000小时;我要有非常先进的时间管理软件才能好好的进行时间管理;我要把这种方法的所有细节严苛执行才是正确的…

三,如果你拖延症严重,没有采用过任何其它一种时间管理方法,不要从10000小时开始,我就直接给你泼冷水吧——你做不到的。你可以从一两个非常小的时间管理方法开始,每年改那么两三个小习惯。

四,这是我的方法,这方法对我自己的确非常非常有效。你的方法没必要和我一样,而且,你的方法应该和我不一样。

五,嗯,我承认我比较outlier. intj本就是最擅长长期规划而且严苛执行的类型,何况据cpp的mbti第二步结果显示,我比2/3的intj还更planful. 所以我享受这种方法,这对我来说很轻松和舒服,但你可能会痛苦。你应该享受你的活法。do what you are.

有一个短片,名为《苍蝇一分钟的生命》,one minute fly。

一只仅有一分钟的生命的大眼睛绿头苍蝇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收到了一张清单,things to do before i die,我死前要完成的事情。它要叮一只浣熊,它要把自己灌醉,它要和蜗牛搞个party,它要谈场恋爱,它有很多很多其它的事情要做。有的是它自己卯足了劲才实现的,有的巧合之下它意外撞上的。它卖命的飞速完成一件件清单上的梦想,把它们一个个画上勾。但是,最后几秒内,它发现还有两个梦想是怎么都不可能完成的了,一个是看星星,另一个是成名。可是它只有一分钟的生命,怎么可能等到星光璀璨呢,又该如何流芳百世呢?它万分沮丧,在最后一秒前眼中含满泪水。可是,上天就在不经意间暗中助它实现了最后两个梦想,让人感动万分。最后让人会心一笑的是,制作这个短片的人也借此完成了自己的一个梦想。

outliers《异类》这本书提到,一个人如果想要在一个领域成为最出色的人或者大师级的人物,必须至少投入10000个小时才行。无论是爱因斯坦,还是比尔盖茨;无论是小提琴家,还是运动员。就是说,要达到这10000个小时,如果每天能为那一个目标花费3小时的话,必须坚持十年。我伤心的想,过去这二十多年来,自己从来没有为任何一个目标那么执着那么专注。但是我依然梦想成为某一个领域的专家,或者仅仅是把一件事做到完美,把自己的一个潜能发挥到极致。于是,我在23岁生日的这一天给自己买了一本moleskine黑皮笔记本,列下自己的梦想清单。

moleskine笔记本带有硬质感的表皮,红黒蓝等奶油色的封面,翻开时能够平铺开来,里面或网格或线条或空白。用途和随意,或书写或涂鸦。它来自意大利的米兰,早在19世纪就在欧洲大陆风靡,是毕加索和梵高等人情有独钟的笔记本。作为一本笔记本来说,它的价格不菲,但是能够长期保存和翻阅。

第一步:梦想的畅想

我在笔记本的第一页写下了自己想要实现的所有大大小小或宏伟或琐碎的梦想:

1、学会弗拉门戈舞蹈

2、拥有一栋海边可以看日出的木屋

3、实现7+2(七座世界高峰和两极)

4、写一本小说

5、拿到mbti资格证

6、成为专栏作家

……

写下梦想清单的时候不要从细节上去考虑具体该如何实现它,不要去评估它是否需要花很多的金钱或者技能,不要去在意它是否能称得上是一个理想还是仅仅是一个享受。只要你想实现的,都可以写下来。想一想你儿时的梦想(我特意考证,从我家长那得到的答案是我小时候最想拥有的是一个能放下所有零食的超大冰箱),你的朋友或者只是一面之缘的人是否曾经夸奖你在某一个技巧上特别出色,你想搜集什么特别的玩物,你想去哪里领略生活在别处的感觉,你一直渴望学习什么方面的知识,等等。不要着急一天就把所有的梦想清单都写完,可以留几页,日后一条条补充。

这就是你死前希望能完成的梦想的清单。

第二步:给梦想分类

当我写完我的梦想之后,我看着一条条的大小梦想,发现有很多梦想都能归类到一个主题或者一条线里面去。于是我拿来彩色的小贴条,在给清单留下两三页的空余,每隔八到十页就贴一个彩色的小贴条。每当发现一个新的大主题的时候,就再贴上一条。然后把那些最重要的,最想实现的梦想归到一个大主题里去。

我意识到,虽然列了许多死前想完全的事情,但我最想实现的三个梦想主题是:写作,mbti,以及登山探险。

一个很大且长远的梦想是不可能一步实现的。出色的长跑运动员总是会把一次艰巨的长跑行程划为很多个小行程,达到了一颗树之后再往下一个建筑物跑去,这样就轻松得多了。实现梦想也是如此。 拿mbti这个主题来说,我在带彩色小贴条的那一页写上mbti step by step,列下mbti的实现步骤:

1、读更多和mbti以及心理学相关的书籍

2、为更多的朋友提供mbti性格的分析,为他们学习生活提供建议,同时也多认识一些sj,sp这些我并不是特别熟知的性格类型的人

3、与mbti美国和中国的官方机构取得更多的联系

4、去mountain view cpp总部考取mbti certificate

5、在褪墨上写mbti系列文章

……

也许你在实践梦想的途中会发现自己有些小步骤写得太不切实际,以至于它根本不可能实现而被你束之高阁。这时候你要重新定位自己,试图修改一下步骤,舍弃一些,同时新添一些。同时,你是否尝试过梦想的替代品呢。比如你想成为一个作家,那你是否可以先把自己博客写得更好,是否可以先为一个时尚杂志投稿,甚至是为一家网站做一个内容编辑呢?这并不是在发现现实和梦想的差距之后的妥协,这是为梦想的实现垫下的一个又一个的踏脚石。

随着你已经实现了这个梦想主题的很多小步之后,你会发现会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广阔的平台在你面前展开,这个主题可以横向发展也可以纵向发展。每个小步骤可能可以再细分为更小的步骤,同时可以和其它步骤作为同等可能机会并列。最开始列下的一个很简单的线条可能会成为一幅纵横交织的宽广图景。

第三步: 记录你的每一个投入

在为梦想的step by step留下一两页之后,就该记录你为你的那个梦想付出的具体而细致的投入了。

我的写作记录表:

1、读了《1q84 2,3》 09/21/10

2、读了《影响力》 09/22/10

3、读了《麦田里的守望者》 10/05/10

4、读了《tipping point》 10/13/10

5、读了《1001 ways to market your books》 10/15/10

……

100、和编辑沟通出版事宜 12/03/10

101、读了《buzz》 12/07/10

102、和编辑讨论《香格里拉天空下的经济学漫想》封面和版式 12/14/10

103、写了《美国人都很异常》 01/05/11

104、与××和×××讨论开专栏的可能 02/09/11

105、给书评人发邮件 02/14/11

106、为褪墨写实现梦想的文章 03/02/11

……记录投入的时候可以把所有一切和这个梦想相关的事件都记录在上面,左边是事件,右边是日期。就拿我的梦想写作来说,可以把读书,写博客,看博客,和朋友讨论开专栏,出版书前的联系和出版之后的市场宣传等等全部都记入在记录表中。如果梦想是成为一名出色的吉他手,可以把练习弹奏,听演奏会,学习吉他教程,在youtube上看吉他视频都写上。只要和梦想相关的,和梦想擦边的,都能计入投入的时间里。

第四步:梦想倒计时

《异类》中说,要把一件事做到极致,或者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天赋当然是不可或缺的,但同时,他也需要耗费10000个小时。成功没有捷径。

所以我在每一个梦想那十页的最后两页上写上倒计时和10000这个数字。每当我为这个梦想付出了一点什么的时候,我会如第三步说的做具体的事件记录,同时把旧的数字划去,扣除花费的时间,写上新的倒计时。到目前为止,我的写作这个梦想的倒计时为8740。看着数字不断的缩小,你不仅能够看到那一个个被划去的数字,那是你为梦想付出的一滴滴汗水;同时你还可以看到剩下的那个新的倒计时数字,那是你为了实现梦想还要耕耘的田地。

你也许会质疑10000小时这个时间刻度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但是这个倒计时的最大意义不在于这个数字。当你划去旧的数字,写上新的数字的时候,你也是在为自己打点气,给自己一个提醒。当你看着不断消减和更新的数字的时候,成就感和满足感油然而生。只有这样,你才不会让自己的梦想被日常生活所淹没。

或许,你并不想成为一个领域的爱因斯坦或者比尔盖茨,你觉得做到优秀就够了。那你可以把起始的10000个小时改称8000或者5000个小时。不要以为5000是个小数字,你每天花1.5个小时都需要坚持十年。而你的时间总是被繁重的工作以及琐碎细小的家常事务压得满满当当,每天投入1.5个小时都是那么的不易。

moleskine笔记本的背面还有一个口袋,你可以将那些和你梦想相关的物件放在那里,不时拿出来看一看。它可以是一封信,是一张地图,是一个邀请卡,是一张收据,是任何你值得骄傲和难以忘记的东西。

当我们把梦想这个词和其它词相连时,线的那一端不该只是虚幻和期冀,而应该是计划和付出。别轻易将你的梦想尘封,别让它和你一起慢慢变老变虚弱。你没法预计未来,但你可以造就自己的未来。也许像那只绿头苍蝇一样,上天也会暗中帮助你,让你不经意的就实现了那些看起来根本不可能完成的梦想,让你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流下满足和欣喜的泪水。

今天,是你剩下的那短短几十年生命的第一天。请别忘了像那只苍蝇一样,抬头看看头顶的倒计时器,和手中握着的那长长的梦想清单。

2、重新定义人生的10000个小时:世上没有天才

重新定义人生的10000个小时:世上没有天才

专家的科学调查表明,世界上根本没有所谓的“天才”,天才是后天训练出来的。10000个小时是成功的最低限。

(一)

1985年,芝加哥大学的benjamin bloom教授,出版了一本重要着作《如何培养天才》(developing talent in young people)。

他研究的是,如何在青少年中发现未来的天才?

他调查了120个各行各业的精英人物,包括音乐家、科学家、艺术家、工程师,却得到了一个有点令人尴尬的结论:天才无法在青少年时期发现。

你找不到任何一个普遍适用的指标,暗示这个孩子将来会成才。智商iq测试与将来的成就,根本就没有相关性。

但是,有一个变量除外。它与个人成就的大小,呈现强烈的正相关关系。benjamin bloom教授发现,所有被调查的精英人物,无一不是投入大量时间,刻苦练习。成就越大的人,似乎越勤奋,钻研业务的时间也越长。

他最后的观点就是:天才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训练出来的。

(二)

这个观点引起了很大反响,很多学者跟进,从事后续研究。如果爱因斯坦不是天生的,那么我们能够训练出更多的爱因斯坦吗?

1993年,迈阿密大学的anders ericsson教授,来到柏林音乐学院(berlin academy of music),将那里的学生分成三组:普通的学生、优秀的学生、卓越的学生。他想了解,最好的音乐家有什么共同点?

结果,唯一发现的共同点,还是练习时间的长短。

普通的学生,练习弹琴的时间,总计在4000小时左右;优秀的学生,大约在8000小时左右;卓越的学生,没有一个人低于10000小时。

他将这个发现写成论文发表,题目叫做《有目的的训练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the role of deliberate practice in the acquisition of expert performance)。

(三)

2008年,畅销书作家malcolm gladwell,将这篇论文写进了他的新书《异类:成功人士的故事》(outliers: the story of success)。

他概念化了原始论文的结论,宣称存在一个“10000小时规则”(10000 hour rule),即成功至少需要10000个小时的投入。

走红之前,甲壳虫乐队在酒吧中演出过10000个小时。

创立微软公司之前,比尔·盖茨编程超过10000个小时。

画家毕加索、音乐家莫扎特、篮球运动员乔丹,都有超过10000小时的训练。

……(名人名言  )

这本书出版后,成为《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第一名。

(四)

2009年,一位名叫dan mclaughlin的人,读到了这本书。

他是一位商业摄影师,但是对自己的工作,越来越没有兴趣。他想要改变人生。这本书启发了他。

30岁生日的那一天,2009年6月27日,dan 决定辞职,开始为变成一个职业高尔夫球手而努力。

在此之前,他几乎没有打过高尔夫球,甚至对这项运动都没有太大兴趣。他的计划是,辞职以后,每天练习6个小时,一周练习6天,坚持6年,总计超过10000个小时,然后成为职业选手。

他把这称为“dan计划”。

(五)

所有人都觉得,这个想法太疯狂了。dan的父亲和姐姐,都认为不可能成功。

但是,dan不理会。为了保证想法能付诸实施,他积攒了10万美元,并且把房子出租出去,以便获得稳定的租金收入。2010年4月15日,他开始日复一日地练习,每个小时都做好记录。

一个普通人,能不能放弃现在的人生,重新开始另一种人生?dan就在做这样一个试验,一个从未有人做过的试验。

在这样的年龄(30岁),没有任何基础,从零开始练习,坚持6年,一开始就做好详细的统计,并且按照科学的方法不断调整,最终成为一个职业选手。

他能成功吗?

(六)

dan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他说:

“99%的可能性,我不会成功。但是,这没关系。我的真正目的,是想看看如果不断投入时间,一个普通人可以走多远。”

“如果我能变成一个职业高尔夫球手,对于许多普通人来说,他们的人生道路就会多出许多选择。这个试验的结果,并不在于我个人的成败。而是让人们看到,人生有更多的可能。”

“如果我真的在某项事业上投入10000个小时,我就已经成功了。”

“我在测试人类的潜力。”

他想证明“10000小时规则”背后的思想:真正决定一个人成就的,不是天分,也不是运气,而是严格的自律和高强度的付出。

成功的秘密,根本不是秘密,那就是不停地做。如果你真的努力了,你会发现自己比想象的要优秀得多。

3、世上没有天才,重视人生的10000个小时

世上没有天才,重视人生的10000个小时

专家的科学调查表明,世界上根本没有所谓的“天才”,天才是后天训练出来的。10000个小时是成功的最低限。

一、

1985年,芝加哥大学的benjamin bloom教授,出版了一本重要著作《如何培养天才》(developing talent in young people)。

他研究的是,如何在青少年中发现未来的天才?

他调查了120个各行各业的精英人物,包括音乐家、科学家、艺术家、工程师,却得到了一个有点令人尴尬的结论:天才无法在青少年时期发现。

你找不到任何一个普遍适用的指标,暗示这个孩子将来会成才。智商iq测试与将来的成就,根本就没有相关性。

但是,有一个变量除外。它与个人成就的大小,呈现强烈的正相关关系。benjamin bloom教授发现,所有被调查的精英人物,无一不是投入大量时间,刻苦练习。成就越大的人,似乎越勤奋,钻研业务的时间也越长。

他最后的观点就是:天才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训练出来的。

二、

这个观点引起了很大反响,很多学者跟进,从事后续研究。如果爱因斯坦不是天生的,那么我们能够训练出更多的爱因斯坦吗?

1993年,迈阿密大学的anders ericsson教授,来到柏林音乐学院(berlin academyof music),将那里的学生分成三组:普通的学生、优秀的学生、卓越的学生。他想了解,最好的音乐家有什么共同点?

结果,唯一发现的共同点,还是练习时间的长短。

普通的学生,练习弹琴的时间,总计在4000小时左右;优秀的学生,大约在8000小时左右;卓越的学生,没有一个人低于10000小时。

他将这个发现写成论文发表,题目叫做《有目的的训练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the role of deliberate practice in the acquisition of expert performance)。

三、

2008年,畅销书作家malcolm gladwell,将这篇论文写进了他的新书《异类:成功人士的故事》(outliers: the story of success)。

他概念化了原始论文的结论,宣称存在一个“10000小时规则”(10000 hour rule),即成功至少需要10000个小时的投入。

走红之前,甲壳虫乐队在酒吧中演出过10000个小时。

创立微软公司之前,比尔·盖茨编程超过10000个小时。

画家毕加索、音乐家莫扎特、篮球运动员乔丹,都有超过10000小时的训练。

......

这本书出版后,成为《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第一名。

四、

2009年,一位名叫danmc laughlin的人,读到了这本书。

他是一位商业摄影师,但是对自己的工作,越来越没有兴趣。他想要改变人生。这本书启发了他。

30岁生日的那一天,2009年6月27日,dan决定辞职,开始为变成一个职业高尔夫球手而努力。

在此之前,他几乎没有打过高尔夫球,甚至对这项运动都没有太大兴趣。(创业  )他的计划是,辞职以后,每天练习6个小时,一周练习6天,坚持6年,总计超过10000个小时,然后成为职业选手。

他把这称为"dan计划"。

五、

所有人都觉得,这个想法太疯狂了。dan的父亲和姐姐,都认为不可能成功。

但是,dan不理会。为了保证想法能付诸实施,他积攒了10万美元,并且把房子出租出去,以便获得稳定的租金收入。2010年4月15日,他开始日复一日地练习,每个小时都做好记录。

一个普通人,能不能放弃现在的人生,重新开始另一种人生?dan就在做这样一个试验,一个从未有人做过的试验。

在这样的年龄(30岁),没有任何基础,从零开始练习,坚持6年,一开始就做好详细的统计,并且按照科学的方法不断调整,最终成为一个职业选手。

他能成功吗?

六、

dan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他说:

"99%的可能性,我不会成功。但是,这没关系。我的真正目的,是想看看如果不断投入时间,一个普通人可以走多远。"

"如果我能变成一个职业高尔夫球手,对于许多普通人来说,他们的人生道路就会多出许多选择。这个试验的结果,并不在于我个人的成败。而是让人们看到,人生有更多的可能。"

"如果我真的在某项事业上投入10000个小时,我就已经成功了。"

"我在测试人类的潜力。"

他想证明“10000小时规则”背后的思想:真正决定一个人成就的,不是天分,也不是运气,而是严格的自律和高强度的付出。

成功的秘密,根本不是秘密,那就是不停地做。如果你真的努力了,你会发现自己比想象的要优秀得多。

4、下一个10000小时,你打算怎样度过?

下一个10000小时,你打算怎样度过?

文/青争

一时心血来潮报了个口译班,其中有一位老师大概30岁,长得很漂亮,打扮也很时尚,口译功夫了得,每次都来去匆匆,中午就花5分钟的时间泡一碗面吃。后来才知道,她大学学的是历史,她的本职工作是一家公司的公关部经理,儿子已经5岁,她每天要上班、做家务、带孩子。与我们不同的是,她拥有人事部二级口译证书,每个月都有天南海北的会议翻译任务,还兼任这家口译中心的导师。

打开她的博客,已经更新了500多页,有2000多个帖子,全部都是每天她自己做口译练习的文章,平均每天两篇长的一篇短的,她坚持做这件事已经快十年了,非专业出身的她因为爱好英语而一直努力。我对她表示钦佩,她说,十年前,她曾经看到一份调查报告,一个人如果要掌握一项技能,成为专家,需要不间断地练习10000个小时。当时她算了一笔账,如果每天练习5个小时,每年300天的话,那么需要7年的时间,一个人才能掌握这项技能。

她说,幸运的是,我知道自己想掌握什么技能,我只需要立马投入干起来就行了,我没有5个小时的时间,我每天只能学习3个小时,现在已经快10年了,我觉得自己差不多已经掌握了这个技能吧。六六在微博中也提到过这个理论,她说自己就是经过7年的努力写作,才成为一名作家,披头士乐队在成名前已经举办过1200场音乐会,比尔·盖茨在发家之前已经做了7年的程序员。

可是为什么你做了十年公务员还只是一名小职员?为什么在家里做了七年的饭,没变成特级大厨,反而发现婚姻到了七年之痒呢?

那是因为,你没有投入精力和热情来练习一项技能。每天上班只是看报纸上网应付各种琐碎任务,大家干吗你干吗,每天做饭只是为了让家庭正常运转,并不用专业的眼光看待这件事。

不要再哀叹大学毕业之后专业就丢了,如果从初中开始算起,十二年的学校教育,就算每天学习一门技能2小时,一年300天,你也只有7200小时,还有2800小时的缺口,就算你毕业后每天坚持练习1小时,你需要十年。为什么理工科的人更容易成功?只要他们毕业后专业对口,还是做的那点事,那么他们就等于1天8小时都在练习,这2800小时,只需要一年多就填补了。可我们很多人,尤其是女人,工作的内容并不是在练习技能,大部分是琐碎的人和事,实际上,是在荒废。

每天5个小时,如果你是用来看韩剧、上网、聊天,那么七年后,你会变成一个生活的旁观者,你最擅长的就是如数家珍地说起别人的成功和失败,自己身上找不到任何可说的东西。花1分钟想一想,曾经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然后每天去做这件事,七年后,你会发现你已经可以靠这件事出去混饭吃了。哪怕你喜欢逛街呢,你规定自己每天逛街3小时试试?可能一开始你觉得很高兴,每天如此,你会发现无聊,再坚持下去,你就开始琢磨了,我逛街还能发现点什么,还能搞出点什么花样?坚持下去,7年之后,你可能会成为时尚达人、形象设计专家、街拍摄影师、服装买手……

生命中的下一个七年,下一个10000小时,你打算怎样度过?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