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瞿秋白:小小一个问题
瞿秋白:小小一个问题
有一天我去看一个朋友,他书桌子上放着几本书。偶然翻开一本《吴梅村词》,看了几页,我的朋友就指着一首《浣溪沙》说道:“这一首就只这一句好。”我看一看,原来是一首闺情词。他指的那一句就是“惯猜闲事为聪明”。我就回答他道:“好可是好,你看了不害怕么?不难受么?”他不明白。
我就道:“这首词,这样的诗词、文章、小说、戏剧,就是牢狱里的摄影片。幸而好,现在从这样牢狱里逃出来的越狱女犯已经有了几个了,可惜还没有人替他们拍个照,描写描写他们的非牢狱的生活状况;也许是因为这样的越狱女犯,还很少很少,或者是简直没有。可见现在关在这样牢狱里的很是不少,可是还用得着这些文学家来替他们写照么?还不快快地把他们放出来么?”
你瞧!这样一张手铐脚镣钉着的女犯的相片,怎么不害怕?怎么不难受?可怜不可怜!
唉!要不是钉着手铐脚镣,又何至于“惯猜闲事”才算得“聪明”呢?许许多多精神上的桎梏——纲常、礼教、家庭制度、社会组织、男女相对的观念——造成这样一个精神的牢狱把他们监禁起来;天下的事情在这般不幸的女子眼光中看来哪一件不是闲事呢?既然有这许多桎梏把他们禁锢起来,他们的聪明才力没有可用之处,侥幸的呢,也不过是“舞罢曾无理曲时,妆成只是薪香坐”;不幸的呢,自然是“不分不晓恹恹默默一段伤春”了。文学家既然有这样细腻的文心,为什么不想一想,天下有许多“惯猜闲事为聪明”的女子,就有许多手足胼胝还吃不饱肚子的人。
女子既然是受着旧宗教、旧学说、旧社会的影响变成这种样子,似乎这全是旧宗教、旧学说、旧社会造出来的罪恶,文学家不过是把它描写出来罢了。殊不知道文学的作品——诗、词、文章、小说、戏剧——多少有一点支配社会心理的力量。文学家始终要担负这点责任。
“以女子为玩物”,男子说:这是应当的。非但是肉体上,就是精神上也跳不出这个范围。这样的牢狱多坚固吓!女子说——她想一想,细想一想。这也是许多事实。他究竟是莫名其妙,他简直是安之若素了,得不着还天天羡慕着呢。这样的牢狱多坚固呵!这不是中国文学家——无题体、香奁体①诗词的文人——描写出来的么?这不是他们确定社会上对于男女的观念的利器么?唉!这可以算做中国的妇女神圣观呵!
你不看见,民国三四年间,枕亚、定夷②一班人的****小说,影响于社会多大。
你不看见,现在社会上的人大多数满脑子装着贾宝玉、林黛玉、杜十娘、花魁的名字,映着《游园惊梦》、《游龙戏凤》、《荡湖船》的影子,随时随地无形之中可以造成许多罪恶。他们无论怎么样贫苦,无论怎么样富贵,要求精神的愉快、安慰是一样的。精神上的娱乐品——这类的诗词,这类的小说,这类的戏剧——又无论上等的、下等的都是差不多的东西,无非是构成男女不平等的观念。稍识几个字的人就去看这类的小说,听这类的戏;稍高深一点就去看这类的诗词。男女不平等的观念,轻蔑女子的观念——或者就是尊敬女子的观念,怜爱女子的观念,在他们已经是先入为主,根深蒂固的了。怎么谈得到妇女解放问题呢?
现在文学家应当大大注意这一点——戏剧小说尤其要紧,诗词还比较不普遍一些。中国人并非没有美术的生活,旧式的美术的生活就是这个样,所以一说到妇女解放,中国人就会联想到暧昧的事情上去,就真会遇见那样的事。所以非注意于创造新的美术的生活()不可,这是现在文学家的责任呵!
这是我因为看见了那句词,起了一种感想——杂乱的感想——随便乱写几句,似乎也有好几层问题在里面,一个小小的妇女解放问题。
这个问题当真的小么?
2、瞿秋白名言
瞿秋白名言
1、此地甚好,开枪吧。——瞿秋白
2、最有幸福的,只是勤劳的劳动之后。劳动能给人以完全的幸福,幸福——劳动。——瞿秋白
3、坦荡的大道,只要你大踏步前去。——瞿秋白
4、只有狗没有变,听说被‘牛马人’杀尽了。只有猫没有变,据说逃到月球上去唱诗了。——瞿秋白《多余的话》
5、只有实际生活中可以学习,只有实际生活能教训人,只有实际生活能产生社会思想。——瞿秋白
6、我也始终没有勇气说出自己的怀疑来。优柔寡断,随波逐流,是这种“文人”必然性格。 虽然人家看见我参加过几次大的辩论,有时侯仿佛很激烈,其实我是很怕争论的。我向来觉得对方说的话“也对”,“也有几分理由”,“站在对方的观点上他当然是对的”——瞿秋白《多余的话》
7、如果人是乐观的,一切都有抵抗,一切都能抵抗,一切都会增强抵抗力.——瞿秋白
8、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分梢。——瞿秋白
9、近年来,感觉到这一切种种,很愿意“回过去再生活一遍”。 雾里看花的隔膜的感觉,使人觉得异常地苦闷、寂寞和孤独,很想仔细地亲切地尝试一下实际生活的味道。——瞿秋白《多余的话》()
3、瞿秋白:内外
瞿秋白:内外
古人说内外有别,道理各各不同。丈夫叫“外子”,妻叫“贱内”。伤兵在医院之内,而慰劳品在医院之外,非经查明,不准接收。对外要安,对内就要攘,或者嚷。
何香凝先生叹气:“当年唯恐其不起者,今日唯恐其不死。”然而死的道理也是内外不同的。
庄子曰,“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次之者,两害取其轻也。所以,外面的身体要它死,而内心要它活;或者正因为那心活,所以把身体治死。此之谓治心。
治心的道理很玄妙:心固然要活,但不可过于活。
心死了,就明明白白地不抵抗,结果,反而弄得大家不镇静。心过于活了,就胡思乱想,当真要闹抵抗:这种人,“绝对不能言抗日”。
为要镇静大家,()心死的应该出洋,留学是到外国去治心的方法。
而心过于活的,是有罪,应该严厉处置,这才是在国内治心的方法。
何香凝先生以为“谁为罪犯是很成问题的”,——这就因为她不懂得内外有别的道理。
4、多余的话瞿秋白
多余的话瞿秋白
1、这个年代遍地风流,风起云涌,在人民和政府的博弈之间,失败的总是人民。曾经偏激地希望贝利祝我党万寿无疆,但现在想想法律即党、军队即党、国企即党,社会的一切要素都在党的掌握之中,青年学生还是应该读好书,好读书的。知识分子的酸腐味仍在,那就注定了要离政治远远的。不参与政治不代表要不了解社会现实和80年代中国的新气象,80年代的中国青年人的开放程度、创造力、文化上的批判精神都要比现在高出数筹。只是当年诸多的文艺领袖和文艺作品都因为那一场运动而永远地被关了禁闭。
2、大一就这么要过去了,这几天在别人都考完放假的时候,自己还在累死累活地复习考试,黄梅天也难受得很。想这篇东西想了许久,迟迟不写的原因说到底还真是怕写得不好,把好好地一点情怀给搞砸了。昨日看见沈社长的日志,就下定决心今日把它写掉了。
3、说这么一通多余的话是想宽慰考得不好的同学,在这个年代,上哪儿读大学都一样,北大早已不是那个兼容并包的北大,只是精气神一直还在,在皇城里天子脚下,北大能保有中国文科安身立命的最后的尊严和骨气已经很不容易了。要想有所作为,就只有努力奋斗和拼搏。固然奋斗了、拼搏了不一定有用,固然有人优哉游哉地就能攀上遥不可及的高位,固然在当代中国背景和权势比什么都重要,但人活着总是要有个执念的。不奋斗,不遵循中国人千百年来“鲤鱼跃龙门”的科考传统,当代学生还能怎么办呢?真正看清社会现实而且深恶痛绝的人,要么自杀了,要么出国了。留在中国大学里,就应该奋斗、奋斗。
4、在高考完了的那个暑假,没干什么正事,也没和几个学长真正好好谈过大一生活。于是乎懵懂地来了,吃了不少苦头,平添了几许失望,也多了不少惊喜。我并不想煽情地回顾我的大一生活,我并不想挽留它,相反我希望它早早地结束,住在6号楼破烂的寝室里,对生理和心理都是极大地考验。
5、有抱以很大期望的人高考失误,没法来复旦的。其实平心而论,全上海文科氛围最好的学校是复旦,我深有体会的一点是理工科对文科生的煎熬。有在同济的好友,文科生、英语系的人却要学高数b和大学物理,总觉得是难以想象的折磨。那天诗社讨论的时候水哥说复旦总把目标定为白领培养中心、职业介绍所,并因为培养出多少个白领而沾沾自喜。我觉得的确没话反驳他,或许在北大、清华这种现象还好一些,认识的几个北大文科的人都是把做学问、兼济天下作为人生理想的,而且也一直努力在做。中国别的地方,功利化的教育实在是过头了些。我觉得学生是免责的,社会的大环境就是如此,现在家里没背景父母普通工人的大学生,要在上海买套80平米的房子,要多少年?这个时代,社会道义、社会公平已经到了一个濒临崩溃的地步。刚和学法律的同学说笑,说法律是文科里最累的,背得累死累活的,结果背的东西在社会现实中还没多大用,毕竟在中国,领导同志说的话就是法律。
6、知识分子做好学问就够了,要不然如同75年写“多余的话”的瞿先生那般,一不小心入了政治的漩涡,累垮了身体,丢掉了性命,只留下一篇《多余的话》让后人扼腕。百花争鸣本就不可能实现,只有在党的红旗下文艺之花才能开得灿烂。
7、整个大一社团就加了复旦诗社,一个温暖的大集体。下学期有机会和沈社长成为室友,实在是难逢的好事啊!高中里在学生会浸染许久,各种活动基本都参加过,进了大学反而懒了,大一刚进来的时候就想好好地多读书,文科的学问都是从阅读上来的,读得多了自然学问就大了。当年清华文科四大导师,都是学贯中西的人物。但除了闷头读书,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诗社就提供给了我这样一个平台。对于现代诗的兴趣,也完全是进了诗社之后才发掘出来的,也才发现以前对于现代诗的偏见是多么得愚蠢。多读多写多交流,读写是基础,光说不练的人,是决计做不好学问的。
8、别的学校我说不上,至少在复旦,学业是繁重的,相比高中有过之而无不及。大学无非是空闲时间多了,事情也变多了。固然可以不去做事把时间全花在声色犬马、优哉游哉上,但gpa是不会给你好脸色看的。在中国大学,gpa是王道,要想有好的gpa,六成看选课好坏,四成看个人努力。一学期的gpa成败,看选课表就可以猜个八九不离十了。当然以上言论对于学霸而言,都是虚的。
9、其实自己也并不明晰此文的主题和目的,多余的话果然没什么价值和意义。但正如我一直相信的,要挽救党不必加入党,要改变中国就一定要留在中国,希望崇中的优秀同学们能多几个留在这个国家,毕竟,中国的豆腐是最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