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目标,你不得不知道的十件事情
有关目标,你不得不知道的十件事情
在研究包括心理学、神经系统科学、市场营销和通信等一系列学科时,设定并实现目标是一个主流话题。以下是近期在这些学科和其他学科领域选取的有关目标的10项研究结果的调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在目标实现过程中的起起伏伏。
1、放弃目标会产生心理和生理上的负面影响。
首先值得提醒的是——目标的实现是件有风险的事情。如果挫折开始积累,你开始质疑自己是否能够达成目标,你就陷入了心理学家称之为的“行动危机”.正是在这个节骨眼上,你将经历一场有关于应该继续还是放弃的内部斗争。研究显示,经历一次行动危机会提高体内应激激素皮质醇的生成,这是你的大脑在应对内部矛盾拉响全身警报的一种方式。问题在于,多余生成的皮质醇不利于你的表现,或许还会导致更早放弃目标。同时,它还会升高血压,损害你的血管
2、目标更加明确,有助于梦想成真。
我们喜欢在我们的生活中灵活应变,但是近期有关消费者心理学的一些研究显示,目标更加明确,弹性空间越少或许越能够有效地实现目标。虽然它的前提简单却很难被人接受:具体的步骤、按照严格的顺序完成,起初似乎很难做到,但结果却能够比一项模棱两可的计划更好的实现目标。可问题在于,在前期,越是模棱两可、灵活性越强的计划就越发吸引人。
3、我们的大脑有一个达成目标的内部导航系统。
神经系统科学的研究表明,为了实现目标,我们的大脑把神经递质多巴胺当做内部导航系统使用。一项动物研究表明,大脑获得的多巴胺信号越强,目标就越来越近。这是一种“马可波罗(marco polo)”效应,可以影响到朝着目标迈进时所作出的抉择,并调整距离目标实际远近的预期。
4、你内心的声音是实现目标强有力的工具。
冲动反应会阻碍目标的实现,研究表明你内心的声音是一种克制冲动的有效方式。一项研究显示,当你在锻炼的时候,诸如告诉自己“坚持,你可以做到”等简单的暗示确实会促使你前行,并转移随着难度越来越大而产生想要放弃的念头。
5、拳头的力量可以避免引起窒息。
今年年初的一项研究显示,在高压状况下,紧握左边拳头(不是右边)能够避免引起窒息,因为在实现目标的途中,你可能就会遇到这样的高压状况。通过对受测运动员进行的三项试验,研究表明其效果是一致且明显的。这些研究员们认为左手握拳可以刺激右半脑,协助无意识的技能表现(相反的,握紧右拳会刺激主管有意识思考的左脑,实际上会造成窒息)。
6、与朋友分享你的目标可以提高你实现目标的概率。
从今年起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写下你的目标,与朋友分享,并将进展情况定期分享给你的朋友,可以提高你成功的概率。这项研究显示,只是关起门来思考目标那种人,他们实现目标的概率不高于50%,然而将目标写下来,并定期与朋友分享进展情况以求获得支持的那些人实现目标的几率接近于75%.
7、过度动机会阻碍目标的实现。
动机在目标实现过程中举足轻重,但是过度动机则恰恰相反。当你的大脑处于一种极度渴望某些东西的亢奋状态,神经递质多巴胺会淹没你大脑的奖赏回路。研究显示,当这种事情发生的时候,你失败的几率会增加,无论你多么努力。注意力的集中和精准被大量的神经递质多巴胺淹没。关键的地方似乎在于找到一种平衡,既要保持自己乐于前进的动力,但又不能被你大脑的内在缺点绊倒。
8、幻想。
虽然幻想诱人,研究显示,对你梦想中的工作或者对其他主要目标的幻想过多不利于你的成功。说到底这都是跟心理预期有关。实事求是的思考有助于形成更现实的预期;幻想会导致预期被不合情理地扩大,并妨碍对完成目标必须做的事情的认知。
9、想得过多。
大脑虽然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强大的器官,但在很多情况下它能够自行其是——讽刺的是,想得太多就是其中之一。一项研究表明,记忆和表现之间存在有趣的联系。一旦某项具体任务所需要的正确技能内在化(比如,高尔夫球完美的挥杆动作),在试图完成这项任务时思考再三反而会影响发挥。
10、最后,尽量保持乐观。
虽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保持乐观的心态看似有助于人们更有效的面对压力——实现目标的一个关键。寻找光明的一面实际上对你有好处,是一种帮助你实现目标的有效方式。
2、专科生必须知道的十件事情
专科生必须知道的十件事情
一、当你踏进专科的那刻起你就必须明白:其实我们并没有多少时间!专科三年,其实只有二年半的时间可以学些东西。假如你还打算升本,假如你还想做做兼职学学其他的,那你只有二年在校时间!所以当你走进专科的那一刻起,你就该早给自己定下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且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付诸于行动!
像我这样,在大学大多时间都花在了打牌、上网、睡觉、谈恋爱上,真等到专升本落榜的那一刻才发现原来大学已经过去,自己什么也不是,什么也没收获。浪费了人生最最宝贵的一段时光。
二、专科就是专科,不要考虑什么是什么民办还是全国知名,你必须清楚的明白:专科和本科之间起点的明显差距,但是继续扩大差距还是缩小差距完全取决你的后天努力!专科一样可以再学习升本考研。一样可以进ibm,进微软。一样产生了网上所谓的"史上最牛的专科生",虽然只不过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人,但我们为什么不是这部分人呢??
三、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的大学,不论它有多少的不尽人意,有多么的被人看不起,但是它毕竟是你从校园走向社会的一个衔接地带,同时它也能够给予影响你一生的某些东西!也是将来很多人会问起的地方!学校影响不了我们什么,是我们自己。
四、不要带着功利的目光去看一些所谓的“有用”书,其实那些什么计谋类,致富类,经验类,经商类的书绝大部分只不过是不得志的人写的不得志的书。多读读那些可以在无形中可以提高自我素养的,有大家风范的“无用”!我相信你一定会受益匪浅!不要盲目的追随考证热潮,拿下一大堆的a证、二级证、国家**部门认证、**语一级证……,其实真正工作了才知道,学历证、身份证最重要。考证,要选择真正自己需要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五、尽量少参加一些社团组织,不要以为那可以锻炼自己,提高自我能力。我想在学知和能力面前,趁自己还年轻,还有精力,还是选择学知!当你踏入社会时,你就明白:学知和能力是成正比的!
六、大学除了教室,宿舍,食堂是你常去或常待的地方外,大学的图书馆也应该是你常去的地方!即使那些不是很好的专科院校的图书馆的藏书,也够你受用一生!同时那些就读于名牌大学的专科生不要轻易放弃你手中的这笔巨大财富,多抽点时间去图书馆待待!
七、不要把交友当做你大学生活的主要部分,一定要有适度和有眼光的交几个趣味相投的,有理想,有抱负的朋友!这些朋友在一定程度上是你的“催进剂”,你的盟友!一定要记住:“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所交的朋友也是你的一面镜子!社会就是人与人打交道的地方,也不能一味的自闭,要建立自己的圈子。
八、适应大学的人际生活,毕竟人是在不同的环境成长的,因此每个人的性格和素养也不一样。所以在校园中,班级里和宿舍内,你肯定会遇到很多令你不解,不快的事或人。可是你无法改变这种现状,那你就必须学会适应!这样当你走入社会时你就学会了:宽容,包容,忍耐,也不会为很多的不可理喻或不可理解的事而“庸人自扰”了!当你没法改变别人的时候,就学着改变自己。
九、面对比本科高昂的学费,你要清醒的知道你所花费的费用也许是本科的二倍以上!即使你的家庭环境再好,你也要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勤俭节约,毕竟你将来只是专科毕业的话,你不一定能够找到月薪是本科二倍的工作!
十、这是最后一条,也是你必须明白和理解的:近来,教育部发布了“211工程大学,985大学,独立院校,民办院校原则上不得招收专升本”可能对于众多的专科生而言,这是一条爆炸性的新闻!但是你应该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一下! 其实国家的这个决定是正确和人性化的!
正确性在于:众人皆知,专升本考试其实真真只考的二门!文科是:“大语和英语”,理科考的是“高数和英语”。那么你觉得这两门的考试可以和高考相提并论吗?从形式上就有天壤之别!高考考的是我们的综合知识,而专升本所考的知识是一种单一结构的考能知识,就着还排除了专升本偶尔的漏题现象!简而言之的说:我们就算可以升到“211工程”和“985”大学,那只是我们的考能到家了,而我们的综合知识和整体素质还远远不具备被上这些重点大学!(人生感悟 励志书籍)也许有些人很反对我的观点,但是这就是现实:你让一个智力平平的人在近两年半的时间认真,刻苦,勤奋的学二门课程,难道他还学不好吗?而在高考中能够上这类重点大学的学生基本上考分都超过重点线五十分以上,而我们绝大部分专科生的考分都没上二本线!即使那些掉档的学生也只是高出二本线十几分!因此我们必须承认两者之间的巨大差距!不要以为你经过专升本升入这类大学你就拉平了差距,其实你只是缩短了差距!毕竟你在努力的同时人家也在努力,人家不会停在那里等候你的到来!而两者的这种差距具体体现在:
(1)二者接受的教育体系不同,一个是专科一个是本科教育体系,这两种体系也决定了不同培养方向和授课内容!
(2)两者之间的综合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差异,这点不用多说,问问那些升本后同学就一切都明白了!他们一定有很深的体验!
人性化在于:我们绝大部分的专科生的实力经过努力之后都可以达到二本大学,有些就读在名牌大学专科生可以达到普通一本!所以国家不在允许独立院校,民办院校招生专升本,而允许普通一本和二本招收专升本也就是在保障绝大部分专科生的教学质量,给予适合你的大学继续深造!
做为最后一句话,送给所有看帖的人:我们的成长,取决于我们世界的大小。当然,最重要的不是我们周围的尺寸大小,而是我们接触到精神,感情以及物质方面的范围!对于人类而言,限制我们成长的不是外部世界,而是我们的内心世界,只要不断拓展我们的内心,我们才能不断地成长!
3、取得成功不得不知道的六个W
制定计划的六个w
1、why为什么做?发现问题总是开始行动的首要动力,只有更加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问题,才能高效地想出对策去解决问题,这就是对症下药。
2、who谁来做?顾名思义,这个计划首先是给谁制定的,还有就是要和谁一起完成,是是自己单干还是团队合作。有的事情需要一个人才会有更好的效率,就像上自习一样。但是有的却需要团队合作,这时便需要选择一个良好地团队了。
3、what做什么?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带有目的性的,只有充分了解自己要做什么,才会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并且坚定的走下去。
4、how?怎么做?生活中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在开始时候就应该想清楚应该怎么去做,至少知道应该怎么开始,因为这是方法同时也是一个过程。
5、when什么时候做?今天开始、明天、还是后天?我们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意识,否则只会一天拖一天,到最后而世事无成。()还有就是我们需要一天、两天还是多少天去处理这个事情。把预期的工作时间计划出来,这样有利于提升效率,并且可以起到勉励自己的作用。
6、where在哪里做?完成每一件事情都是需要一个载体的,在哪里完成我们心里应该有一个底。比如,你决定去上自习,失去自习室还是图书馆着自己应该明确,到处发的时候只需要背着书包往那个方向走就ok了。当然选择去哪里这就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看自己最适应哪里?
比如下面一个计划:我今天晚上6:00-9:00在图书馆看英语。(对于这个计划我的目的性很强,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什么时候干,怎么去做…)
只有制定一个良好的计划才能高效地完成。
4、关于时间你应该知道的十件事情
关于时间你应该知道的十件事情
“时间”是英语中用得最多的名词,这仍是个迷。我们刚刚结束了一次有关时间本质的讨论激烈、卓有成效的跨学科会议,在会上,不同的观点和新问题不停地在我脑海中荡漾。我没有去总结这次会议(会谈内容将很快在网上公布),下面是我列出的十大很有启发的观点:人们必须了解的关于时间的故事。(作者注:这些都是在我深思熟虑后认为是真实的事情,尽管所有人应该认同,但是总会有人不认同的。)
1.时间无处不在。
可能我必须抛开传统来讲这个传统问题。当然,时间是无处不在的-否则我们怎么去设置闹钟呢?多亏了时间,才让宇宙成为了有序的一系列时间片段;如果现实不是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发展的,那将都乱成一锅粥了。时间是否是最基本的自然形成的才是我们需要去探求的。我们曾认为“温度”是自然的基本属性,但是现在我们知道,“温度”是由原子运动形成的。当提出时间是否也是自然属性的问题时,答案是:没人知道。我打赌说“是的”,但在确认之前,我们需要更深入地理解量子运动。
2.过去和未来是同样真实的。
这并没有被完全接受,但早晚会如此。直觉告诉我们,“现在”是客观存在的,而过去早已过去,已为明日黄花,未来还没有发生。但是,物理学教导我们:过去和未来发生的每一件事都对现在有影射。在我们的有生之年,我们不能知晓宇宙中任意时刻发生的任意事件,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但是公式是不会说谎的。爱因斯坦认为,“要用四维世界的观点去理解物理现实世界会更自然一点,而不是用三维世界的进化论去理解。”
3.每个人都经历着不同的时间。
这在物理学和生物学上是说得通的。在物理学范畴内,我们曾用艾萨克·牛顿的观点看时间,认为时间是被全世界每个人普遍分享的。但是,从爱因斯坦解释了人们所花的时间是由他们所穿越的空间距离(尤其当接近光速时)和重力场(尤其当接近黑洞时)决定的。从生物学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时间可以用原子钟测量,但更重要的是还可以用我们内心的节奏和不断沉淀的回忆来测量。这就是非常因人而异的了,取决于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正在经历什么;这就是为什么,当人们老去的时候,总是觉得时间过得好快的原因了。
4.我们都生活在过去。
精确地说是大约80毫秒之间。你用一只手去摸你的鼻子,同时用另一只手去摸你的脚。你会感到这是同时发生的动作。但奇妙的是,你知道,神经信号从脚传到大脑要比从鼻子传到大脑用的时间要长的。( )解释很简单:我们的经验意识需要时间去组合传回来的神经信息,大脑会等待所有相关信息输入之后才会生成“现在”的体验感。实验表明,事情发生的具体时间和我们感受到的具体时间点要相差80毫秒。(大卫·伊格曼)
5.你的记忆力并不是想象的那样好。
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你的脑袋总会用及其类似的方式去畅想未来。这个过程并不是“视频回放”,更像是“从剧本到话剧”的过程。如果剧本因为个别原因没有照本宣科,大脑就会形成一个虚假记忆,就好像发生过一样。眼见为实,到头来还是不能用作呈堂证供啊。(凯瑟琳·迈克德蒙特和亨利·罗伊地格)
6.意识取决于对时间的掌控。
意识需要有多种认知能力,我们还不知道有多少种。但是,我们知道掌控时间和机遇的能力是最重要的一个。与水生生物相反的是,陆生动物的视觉感官系统可以感受到数百米的范围,有时间考虑从各种可能的动作中选出一个最好的。英语的语法体系也允许我们谈论虚无缥缈的未来。没有想象其他时间的能力,意识也不可能存在。(麦康姆·麦克伊维尔)
7.时间越长越混乱。
过去和未来有很多区别,核心就是记忆、衰老、因果、自由意志等,事实上,宇宙正在经历从有序向无序转变的过程。物理学家会说,熵在不断增加。熵值越高,无序程度越高,因此目前熵值在增长是很正常的。但为了解释过去的低熵值,我们需要追溯到宇宙大爆炸时期。我们仍不能回答这个难题:为什么在宇宙大爆炸时期的熵值很低,记忆和因果以及其他一切事物是如何让熵值增加的呢?(我们认为大卫·阿尔伯特和大卫·华莱士的演讲是最精彩的)
8.错综复杂。
如果你不是神创论者,大多数人会很轻易的看出“有序”和“复杂”的区别。熵值增加,但是复杂度是恒定值;熵值以复杂的方式增加或减小,这毫无疑问。世界的复杂结构造成了熵值的增加,例如,在生命起源时期。但我们还远没有完全理解这一重要现象。(与麦克·罗素,理查德·伦斯基,雷萨·d杜泽探讨)
9.可以返老还童。
我们都在变老,这也是走向无序的总体趋势。但只当宇宙作为一个整体,熵值才能增加,每个个体的熵值不一定要增加。(否则将不可能发明电冰箱。)扭转生物体生长的时间箭头是个技术挑战,并不是不可能事件。我们在某些尖端领域正获得进展:肝细胞、酵母以及老鼠和人类肌肉组织的研究。正如一位生物学家告诉我说,“你我都不能长生不老。但我不用打赌,我们的子孙后代肯定可以。”
10.人的寿命是十亿次心跳。
复杂有机体的死亡。尽管很令人伤心,但只是个案,这是符合宇宙发展的大方向的;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值得惊奇的是,在动物新陈代谢和体重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大型动物寿命更长;但他们新陈代谢的速度更慢,主要表现在心率较慢。如果将该因素去除,那么地鼠和蓝鲸的寿命是一样的,如果要精确的话都有15亿次心跳。从现实意义上看,所有动物都经历了“同样长的时间”。至少,在我们实现了第9条中的愿望——长生不老之前是这样的。(来自杰奥弗雷·韦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