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越低的人,越喜欢花时间在这3件事上

1、层次越低的人,越喜欢花时间在这3件事上

层次越低的人,越喜欢花时间在这3件事上

一、层次越低的人,越爱发脾气

人发脾气时,智商将被情绪所俘虏,就会变成别人眼中愚蠢的人。

《荀子》中曾曰:“怒不过夺,喜不过予。”高层次的人并不是没有情绪,他们只是不被情绪所左右,有沉稳的内心,喜怒不形于色。他们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更懂得为自己的情绪负责。

在古老的西藏,有一个叫爱地巴的人。他一生气就跑回家去,然后绕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后来,他的房子越来越大,土地也越来越多,而一生气时,他仍要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哪怕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

孙子问:“阿公!你生气时就绕着房子和土地跑,这里面有什么秘密?”

爱地巴对孙子说:“年轻时,一和人吵架、争论、生气时,我就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我边跑边想——自己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少,哪有时间和精力去跟别人生气呢?一想到这里,我的气就消了,也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工作和学习了。”

孙子又问;“阿公!成了富人后,您为什么还要绕着房子和土地跑呢?”

爱地巴笑着说:“边跑我就边想啊——我房子这么大,土地这么多,又何必和人计较呢?一想到这里我的气也就消了......”

看完这个故事,我们看爱地巴的处事方法,就会知道他这么富有不是没道理的。

因为他能很好地控制住自己情绪,也能很好地调节和调整自己的心态。

层次低的人面对这一问题,可能就不一定处理得当了,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就是最大的成功。

今年4月,昆明发生了一场悲剧。28岁的演员刘洁,带未婚夫去医院看望家人。

在住院部楼下遇到一名醉汉,只因不小心碰了一下,醉汉就骂骂咧咧,随即这对情侣和醉汉理论起来。

结果醉汉二话不说,抽出刀子冲着女孩连捅两刀,一刀心脏、一刀脾脏……

但醉汉仍不罢休,追着刘洁未婚夫一路砍杀,导致其未婚夫在逃命中腿部被砍三刀。

原本挺幸福美满的两口子,就因为一场无谓的争执而变得家破人亡......

世界之大,人都有三六九等之分,我们无法改变身边人的品性和素质,但庆幸的是,就像爱地巴一样,我们有选择远离他们的权利,不与他们作过多无谓的争辩和纠缠,这就是对于自己最大的保护。

这并不意味着软弱或退让,而是当你耗尽了精力,却难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认知差距。

你终会明白,最好的发声方式,莫过于少说话,做好自己。

现实中,越是层次低的人,脾气越是大得惊人。

杜月笙说过:“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说的就是此类人。

二、层次越低的人,越喜欢八卦

八卦,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可以让个人更好的融入到一个团队,八卦本身是一件好事,最初“八卦”一词的本质其实是信息的交流与探讨。

比如说你是混科技圈的,你会和圈里人讨论最近国家研发出来4000km/h的高铁的构想到底可不可行,到底多久能实现。

比如说你是混体育圈的,你一定会和志同道合的圈内好友讨论谁谁谁又夺冠啦。

一个公司也是一个圈,在那个圈里你就会关注公司同事与老板的一举一动,谁谁又升职啦,谁谁在做哪个项目。

然而随着“八卦”的目光持续走偏,开始从成就变成了谈论私生活,

“xxx院士私生活混乱,老不正经,娶那么年轻的媳妇。”

““xx明星炫富,开豪车,带妙龄少女去开房,出轨被抓正着”

“听说xxx又和xx在一起了”

“xxx劈腿了,再也不相信爱情了”

......

人们开始只关心明星又出了哪些丑闻,出轨队谁又得一分,家暴队谁迎头赶上。各类娱乐新闻占据了人们大部分时间与注意力,所有严肃的话题、思考都被用娱乐化的方式对待。

蒋方舟曾说过:“在这个时代,文化变成了一个看似非常喧嚣,但其实非常沉默的事情。”

看上去人人都在发表着意见,朋友圈和微博永远不缺热门话题,但你会发现:

大家关注的信息越来越肤浅、越来越趋向统一,没有人关心真相是什么,人们只愿意相信他们希望的真相。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里这样写过这样的一段话:

“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网络依存症,对各类娱乐新闻上瘾、产生依赖,人云亦云,附和跟风,沉溺在虚拟的世界中不能自拔。长久以往,人会变成一个透明的躯壳,脑袋空空、沉浸于感官娱乐。

层次越低的人,越喜欢花时间在娱乐八卦上。

有人说,你的时间花在哪,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格局高的人,不会花太多时间在娱乐上。

杨绛曾给一个向她请求解惑的年轻人写信说,你的问题就在于读书太少,想得太多。而有些人的问题则在于,关注自身太少,关注他人太多。

这个时代,我们通过各种社交软件,去窥探别人的生活、别人的思想、别人的当下,然后与自己作比较。

你回到狭小拥挤的出租屋,想起了公司经理,满心惆怅:“我要是能当上经理就好了,每个月工资比现在翻一倍呢。”

躺在床上刷朋友圈,看到了老同学的旅游照片,羡慕至极:“嫁个好老公就是命好,不用工作到处旅游。”

你沉浸在怨天尤人的情绪里,满眼都是自身与他人的差距,总是无法感到快乐。

层次越低的人,比起关注自己,越喜欢花更多的时间在关注他人上。

然而,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人生何其有限。比起时刻注视着他人,多关注自身的成长,尽自己的一切努力让生活少点遗憾,才能过上快意人生。

当一个人把他的精力和时间从关注外界转向关注自身的成长时,才能拥有更高的格局。

三、层次越低的人,越不懂得宽容与大度

周末晚上散步,经过一家饭馆,发现门口围着一群人。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正对着一位老人骂骂咧咧。

原来,老人骑着三轮车,不小心蹭了这个男子一下。

这也不是什么大事,一般人接受一个道歉也就过了,再苛刻点的人也无非就是埋怨几句。

但这个男子却不依不挠,也没说要怎么处理,就是在那不停地谩骂。

时不时还会和围观的人群说几句,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是受害者。

老人属于那种比较木讷憨厚的人,站在那里手足无措,涨红着脸不停地道歉,就差给那男人跪下了。

最后有人看不下去了,说就这么点事,你又没擦着伤着的,一大男人为难一个老人家算什么?

围观者也开始陆续帮老人说话,男子眼看风向不对,又谩骂了几句后嘟囔着离开了。

男子走后,有人言语轻蔑地打趣。

他啊,一天到晚地游手好闲,被女方家百般嫌弃,老婆也从来没正眼瞧过他一眼,就连自己的孩子都对他要理不理,老头碰到他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

一语道出了其中真相。

有人说,生活中越弱势的人,可能就越不懂得宽容与大度。

这句话显得有些绝对。但反过来看,如果一个人不懂得宽容与大度,习惯性得理不饶人。那么毫无疑问,他的层次肯定高不到哪里去。

其实层次无关于贫富,也无关于学历,只关乎于一个人的修养与格局。层次高的人,哪怕一无所有,心灵边界宽广无疆,对待外物自有其胸襟。层次低下的人,哪怕全身珠光宝气,但言行举止却无比粗俗,总需要寻求一些略显畸形的存在感去填补内心的缺失。

什么情况下,一个人的表现会让别人觉得是得理不饶人?

就是在某些无伤大雅,亦无多大损失的非原则问题上,占据着规则或者道德上的主动,死死抓住人家的过失不放,最后将小问题演变成一场大闹剧。

而生活中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

餐厅吃个饭,对着稍有疏忽的服务员大喊大叫,得理不饶人;

外卖小哥稍微迟了点,立马指着人家的鼻子破口大骂,骂完还要投诉;

出门无论坐个飞机还是高铁,总是把自己当上帝,完全容不下乘务人员的疏忽,稍有不满便恶语相向……

有一句话说,对待服务员或者弱者的态度,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修养。

同样,在一些无伤大雅的事情上,展现给旁人的态度,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层次。

精神层次越低下的人,心灵边界越褊狭,越喜欢得理不饶人。越容易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将眼界与格局压缩到无限狭小。

子贡曾经问孔子,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当做终身准则。

孔子说:恕。

通俗解释就是宽容二字。

一个内心丰盛的人,内心自成汪洋大海,绝不会因为天空掉下一颗砂砾而改变其应有的格局。

很多人都知道得理不饶人这句话,但其实后面还有一句,无理狡三分。

习惯性得理不饶人,处处表现得盛气凌人的人,通常有理的时候会将小问题无限放大,但在无理的时候也会垂死狡辩。

中国自古就有做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的传统共识。

一个人,如果仅是因为满足虚幻的自我“存在感”和“表现欲”,而不懂得设身处地,凡事都习惯咄咄逼人,不但会暴露自己层次低下的事实,更会给自己的未来设置各种障碍。

曾国藩有一句话说的好: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以盛气凌我。

来源:京博国学(id:jingboguoxue)

2、给差生一点时间,让他变成你喜欢的样子

给差生一点时间,让他变成你喜欢的样子

文/苏心

小区新开了一家超市,是两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自己创业。开业当天,我去买菜。人太多,两个人根本忙不过来,出了不少错。

我买了两根黄瓜,几个西红柿,一结账,三十多块钱。我差点怒了--------“你家的菜是黄金的吧,这么贵?”他们连连赔不是:“对不起,对不起,按错小数点了。”

我无奈地吐出一口气,唉,这种店下次我还怎么来?

后来,老公去买过两次东西,回来说这家店不错,就是刚开业还不太熟,可是那两个年轻人很走心,商品都精挑细选的,价格也公道。我们应该包容一下,给人家成长的机会。

我装作夸张的表情和老公说:“你好伟大呀,我差点断送了人家的前程。”

老公憨厚地笑笑:“我们要有点耐心,谁都从手忙脚乱的青涩时期过过。”

咦,这话好耳熟,好像母亲也说过。

母亲去世前一年,基本都是在医院里度过的,第一次在输液时,遇到一个毕业不久的实习护士。小姑娘人长得甜,嘴也很甜,总是不笑不说话。给人扎针时,手法轻柔,就是扎得不太准确,老是几次才能扎好。

母亲第一次住院,那个女孩去输液,扎了几次都没成功。看着母亲手背上的血,我非常心疼,气呼呼地嚷:“你这是拿我们练手呢?!”小女孩面红耳赤,一句话不敢说。

母亲嗔怪我:“哪那么多事,我这皮糙肉厚的又不疼,孩子,扎吧,我都不怕你怕啥!”小姑娘怯怯地看看我不敢扎,我赌气走出病房。等回来时,母亲和那女孩正有说有笑得热络,液体早就输上了,一滴一滴流入母亲的身体。

小护士出去了,母亲和我说:“人家孩子刚上班,出点错是难免的,你也在医院实习过,难道都忘了?”

怎么能忘呢?

我是医学专业毕业,当年在石家庄两家医院实习过。

记得在心电图室实习时,里面有三位女医生,都在三十岁左右。可是,她们的脾气却差别很大。主任是武汉人,父母是国家某部委的工作人员,她家教很好,透着一股与年龄不符的慈爱。

另外两位要凌厉许多,除了支使我干活基本不理我。她们对我和病人总是一个冷冰冰的表情,我一度以为她俩面部神经瘫痪。

每次有病人做完心电图,我看着那些上上下下的曲线,都一脑子浆糊,就小心翼翼地请教。那两位大多一脸不耐烦地说:“你们老师没教你吗,自己拿课本去对,我要是手把手教你还不累死?”

主任就不一样,她会让我一段一段的把那些曲线剪下来重新贴好,然后耐心教给我:“这样的是房颤,这样的是二尖瓣狭窄,这样的是心梗……”

我在内科实习时,有一位姓郝的医生,她像对自己孩子般对我。我经常因为睡懒觉顾不上吃早饭,每天都急匆匆踩着上班的时间跑去医院。郝医生一手好厨艺,经常把早上做的各种早点带给我吃。

在内科实习的那段日子里,郝老师手把手地教我专业知识。每天早上来了病人,她总是让我先询问病情,然后做初步诊断,她再确诊。几个月后,郝医生办了退休手续,离开了那家医院,我们从此再未见过面。

年轻的我,当时并没有想太多,只是觉得郝医生人好。其实,我只是一个外地的实习生,不过是她生命中的一个过客而已,她本可以用应付的态度待我,但却给了我那么多。

初出校门,我怯怯地地走向这个世界,不知迎接自己的会是什么。那段最初走向社会的日子,我看过人心险恶,却也感受过太多的美好。那些险恶是我成人礼的必备节目,而那些温暖却是在我胆怯时递过的一双有力的手,给了我面对未来的信心和勇气。

实习一年,各科室带过我的医生足有几十位。如今,他们大多面容模糊了,只有那位心电图主任和郝医生,虽然我并没有最终从医,辜负了她们曾经的倾心相授,但我一想到她们,就会有眼泪的冲动。

我们都曾青春年少,也曾青涩懵懂。给差生一点时间,让他变成你喜欢的样子。

一句担待,一份包容。当岁月流金,太多的前尘往事呼啸而过,沉淀在心底的一定是这些温情。哪怕他心里有过怨有过痛,走到最后,也都会淹没在时光中。

唯有那些对他好过的人,那些温柔待过他的事,会被他带着走过一程又一程。

苏心:北国女子,专栏作者,流行期刊写手,自媒体人。驰骋职场,也热爱文字,追逐向阳花般的日子。关于职场,关于生活,关于婚姻,关于女人,我手写我心。微信公号:suxin98498。

3、喜欢

喜 欢

史长安

常常有一种“喜欢”留在心上,喜欢茶香在舌尖喉际回绕,喜欢和一二知己在小餐桌上谈心,看咖啡在透明的壶内沸腾,喜欢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说他此刻送花来,请到某处相候......

喜欢——是的,即使在午夜,只是自己一个人,也仍然喜欢用最小的音量放一段音乐,来体味一种惆怅,或者,清醒地听着夜雨打在檐上,想一个相处时平平淡淡的人,如何竟在你心上激动荡气回肠的情愫。

“闲来一试七弦琴,此曲少知音,都因淡而无味,不比郑声淫”,有一回在灯下看一个朋友练字,米白色的宣纸上墨痕历历,忽然细细看他,真是这样平淡的人,却有一股真趣相逼,使人无端要在黄昏的灯下恍惚起来。

是的是的,眼前的一切我喜欢,喜欢生命是这样真实,身体是这样温暖, 有骨肉和感觉去走、去看、去爱、去接受和给予。

真的喜欢,()喜欢终于和生命对视的这种清醒和无奈,我思我在,今生他世,永远都喜欢巧或不巧地撞见了迎面而来的那人或那事。

4、层次越高的人,越喜欢花时间在这四件事情上

层次越高的人,越喜欢花时间在这四件事情上

文/格姐

同样是九年义务教育,为什么别人那么优秀?

很多人都在批评我们的高考制度,认为泯灭了学生的天赋,但是你会发现很奇怪,同样的环境教育下的我们,为什么有人走上了人生巅峰,有人还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

其实,主要是因为我们不同的人把时间花在了不同的地方。

有的人喜欢打游戏,宁愿通宵也要跑去网吧,白天却在课堂中睡觉;有的人喜欢打球,把自己一切时间都奉献给了运动场;有的人喜欢自己的伴侣,每天所有的时间里,都在想他想他.....但一些高层次的人,喜欢把时间花在这四件事情上。

1、读书

我曾经问过一个朋友,你们公司在行业内这么厉害,一定有什么秘诀吧。

他说:没什么秘诀,我们就是一群人下笨功夫去做一件事。

我:不可能,你们可是行业领袖。

他说:真的没什么秘密,我已经把所有的秘密都对外说了,可没有一家能复制出我们这样的模式。

因为,没人肯下这样的笨功夫。

就像读书。

这一两年来,董卿已经刷屏很多次了。随着《中华诗词大会》《朗读者》的热播,董卿文学修养的一面也逐渐的展露了出来。

在《朗读者》中,董卿被参赛的父女情感动,脱口而出一首叶赛宁的诗《我记得》:“当时的我是何等的温柔,我把花瓣洒在你的发间,当你离开,我的心不会变凉,想起你,就如同读到最心爱的文字,那般欢畅。”

当听到一位选手说,自己的父亲是盲人,从小父亲用口口相传的方式教他诗词,董卿立即说道:“上天给了我浩瀚的书海,和一双看不见的眼睛,即便如此,我依然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

不管节目中的话是精心准备,还是信手拈来,董卿的话总是恰到好处地点播,像是解语花般,轻轻地点透我们的内心。

但董卿也不是一天就成为董卿的,董卿回忆说:自从小时候起,就被大人逼着读书,但后来自己也逐渐的沉迷到书中去,慢慢的也就爱上了读书。

前段时间,董卿接受环球时报的采访,谈到阅读时她说,她每天睡觉前大概有一小时的读书时间,是多年保持的一个习惯。她的手机、ipad是不拿进卧室的。

曾有网友爆料坐飞机时遇到董卿,看到董卿全程在读书。去南加大之前她在新东方学习英语。在南加大有人说经常在图书馆看到董卿。

层次越高的人,越喜欢把时间花在读书上,比起别人追求的速成培训班,他们更喜欢和书籍做朋友,在生活中遇到有不懂的问题,就和书中的古人对话,而那些千年的古人,如老子,孟子也像是穿越了千年活了过来,和他共同探讨生命的意义。

层次越高的人,越知道下笨功夫做最简单的事,虽然他们读过的书虽然大部分都忘记了,但大部分是融入到血液中,渗入到骨骼里,带着那些书和古人的思想,去解决一个个的生活难题。

读书,才是层次高的人的秘密武器。

2、管理时间

你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明明自己没买什么东西,口袋里的钱,却没几天就花完了。时间也是一样,明明自己今天什么事都还没开始做,就已经到了晚上了。

随着科技的进步,对待口袋里的钱,你可以通过支付宝账单查看自己这个月以来,把钱花在了什么地方,下个月好俭省使用。但对于时间,好像你并不知道该怎么办。

而对于高层次的人,比起金钱他们更看重时间,有些人不喜欢参加朋友聚会,他们会把节省下来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而对于普通人,大多数不知道该怎么管理自己的时间,对此《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中曾写道:每天早上制作时间预算,每天晚上记录时间开销。

每天早上,把自己最重要的事情列下来,并写下需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时间,再给空余的时间安排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等到晚上,再记录下来自己究竟在哪些事情上占用了时间,把那些占用时间过多,却不会对未来产生成绩的时间给重新利用起来。比如我,在乘坐地铁时花费的时间比较多,那么下一次我就可以改进,比如在地铁中看文章,读书,也是一种利用时间。如果你在游戏上占用的时间比较多,那你可以考虑一下,是否把游戏的时间缩短。

高层次的人懂得利用自己的时间,懂得让时间为自己未来赋予价值,所以他们经常会做一些现在来看吃力不讨好的事,比如读书,比如学英语。比起别人的追求速度,明天就能看到结果,他们更愿意慢一点地去前进。

3、独处

儒家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做”慎独“,东汉郑玄注《中庸》“慎独”云:“慎其家居之所为。”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

“慎”就是小心谨慎、随时戒备;“独”就是独处,独自行事。意思是说,严格控制自己的欲望,不靠别人监督,自觉控制自己的欲望。

想要做到独处,其实很难,尤其是现在。朋友一个电话打过来:“这周我生日,不准不来哦”。你去还是不去!当朋友失恋了,找你寻求安慰,你是安慰还是不安慰!当朋友来到你的城市,想找你吃顿饭,你是去还是不去!

即使等你下定决心拒绝参加浪费时间的聚会时,独处的你也会被游戏、抖音、短视频所诱惑,你的独处,只是一个人刷手机而已。

高层次人的独处,是和自己相处,把自己从内心里拽出来,和自己对话。比如李白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种独处,是和自己做朋友,发自内心的认同自己,或者找出自己身上的缺点。

独处的人,都懂得爱自己。美学大师蒋勋曾说过:生命里第一个爱恋的对象应该是自己,写诗给自己,与自己对话,在一个空间里安静下来,聆听自己的心跳与呼吸,我相信,这个生命走出去时不会慌张。

4、和家人相处

我见过很多人,在外面给别人当孙子,回家让家人给自己当孙子。

同样是累了一天,有人认为自己老婆就应该煮饭,洗衣服,而层次高的人懂得体谅自己妻子的不易,和妻子一起煮饭,收拾房间,不是因为高层次的人有多伟大,而是他们懂得:爱自己,爱别人,更应该爱自己身边人。

法国哲学家蒙田:一个人能和家人和睦相处,这是人生的重大成就。

我曾经的老板,整天各个国家飞来飞去的男人,却从来没缺席过一次女儿的家长会,不管有多忙,他都会准时和老婆一起出现在孩子的学校。

他的朋友圈里,除了行业消息,更多的是晒老婆做的饭,孩子获得奖,给予老婆足够的尊重,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他们越忙,越抽出一切时间和家人待在一起。

2012年,玛雅预言中的世界末日,国内很少把这件事当真,但国外比较看重,那时,我的在外留学的朋友们几乎都回来了。

我好几个朋友笑他们几个在国外呆久了,连这种谎言都信,但是他们一脸认真的说:”如果不是世界末日就最好了,但如果是真的,最起码在我生命的最后一天,我是和我的家人在一起。“

一个高层次的人,永远把家人放在第一位,无论在外面遇到什么问题,哪怕是公司即将倒闭,也不会把工作情绪到回家,他们回家之后就变成了丈夫和父亲,温文尔雅的和家人相处。

高层次的人花时间做的这四件事情,你做到了吗?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