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改变了我_读书读到什么时候才能改变命运?

1、读书改变了我

读书改变了我(一)

我从前是一个内向、胆小、爱哭的女孩,自从我喜欢上读书以后,我被书中的人物感动,是他们教会了我礼貌待人,使我脾气变得开朗起来。我也不再那么任性,学会了换位思考,会体谅妈妈的辛苦,帮妈妈做家务,给妈妈捶背。我从书中我明白了朋友的重要性,我开始和更多的小朋友交往,一起快乐的读书、游戏,大家都很喜欢我。

现在的我因为读书变得落落大方,遇到困难不再哭哭啼啼,也不再见什么都想要都想买,那么任性了。我也不再惹妈妈生气了,读书改变了我,我喜欢读书。

读书改变了我(二)

自古以来有多少饱读诗书的圣人,他们哪一个不是千古留名,自古就有儒派创始人——孔夫子;现在被称为“中华民族魂”的鲁迅。他们都是靠读书改变了自己的人生。然而也正是读书改变了我。

小时候的我总以为读书就是失去了自由,不能痛快的玩耍,然而当我读书后,我发现我改变了许多,读书是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啊!当你读书时,你就像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那种感觉真是淋漓尽致。不仅如此,读书还改变了我的性格,从而改变了我的人生。

小时候的我脾气暴躁,没有耐性。有一次,妹妹不小心碰到了我,我就和他大打出手,直到被妈妈拉开为止。还有一次我在数学书上看到了一道难题,做了很久都没有做出来,我索性放弃这道题,事实上那道题只剩下几个步骤就成功了,可是我没有耐心做下去。然而正是读书让我改正了这些毛病。不仅如此,读书还使我培养了情操,提高了素养,为理想坚持不懈的精神。在读书的过程中,我得知音乐巨人贝多芬原来是位有生理缺陷的人,但是他从来不轻言放弃自己的人生,他敢于与命运作斗争。尽管他聋了,但还是勇敢的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通过这件事,我得知人生最重要的不是荣誉,而是为人们做出的贡献。也正是我读了这篇文章,改变了我以前视荣誉为人生目标的观点。读书改变了我,使我变成了一个为理想坚持不懈的人;一个不轻言放弃生命的人;一个愿为人民做出贡献的人。

读书不仅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还能为一个人创造出美好的人生。书,是知识的源泉。

读书改变了我(三)

书,是人类文化遗传的瑰宝,是我们生活和学习中必不可缺的精神食粮。它像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引领我通往知识的殿堂;又似一杯清香四溢的绿茶,沁人心脾,给我带来种种美妙的享受和无穷的回味。古人曾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确不错,我从书籍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课余生活。

我是一个对书痴迷的男孩,从小就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记得三、四岁的时候,我特别喜欢哭闹。有一次,我不知为什么又大发脾气,号啕大哭,妈妈实在不耐烦了,便随手扔了一本连环画给我。谁知我竟破涕为笑,津津有味地翻看着。从此,我便对连环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幅幅精彩的连环画让我爱不释手。当书中的主人公开心时,我会高兴得手舞足蹈;当书中的主人公烦恼时,我会绞尽脑汁为他出谋划策;当书中的主人公……一转眼,我开始了小学生涯,学了拼音,认识了字宝宝,我已经不再满足于只有图片的连环画了。一年级时,妈妈送给我一本注音版的《格林童话》,虽然看书很费劲,字要一个一个地拼读,然而,我并没有因此而放弃看书,相反更激发我读书的欲望,对书如痴如醉。从书中,我了解到了什么是真假、善恶、美丑。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接触中外文学名着。我为《西游记》中机智勇敢的孙悟空喝彩,为《红楼梦》中才貌双全的林黛玉感到惋惜,钦佩《三国演义》中胆识过人、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为《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们拍案叫好……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凭着对文学创作的执着和酷爱,我在《人民文学》主办的中国校园文学“新人杯”全国作文大赛和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生“新课堂”创新作文大赛中脱颖而出,在学校组织的各类作文比赛中屡次夺冠,并有多篇文章、诗歌刊登在《雏鹰》校刊上,诗歌《春天到》还发表在《慈溪日报》上。我喜欢在文学的土地上耕耘,相信我的文学之花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书,是一把金钥匙,呼唤我用一颗真挚的心去开启知识殿堂的大门;书,是一叶扁舟,承载着我搏击在浩淼的知识海洋中,让我领略学习的趣味。()书,是我的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是它,陪伴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华秋实的美好岁月;是它,给我带来了智慧和力量;是它,在我苦恼徘徊的时候给我点亮前进的航标……是的,书给予了我太多太多,“我爱书,爱着书,就像老鼠爱大米。我是一条小书虫,每天钻在书堆里……”也许,这就是我读书历程最好的写照。我爱书,它就像我青梅竹马的儿时玩伴,与我心心相通,息息相连,因为它已完全融入我的身体,成为我生命中永远跳动的细胞。

书,是一杯刚泡好的西湖龙井,细细品味,一股醇香正入喉中。我和书之间的不解之缘让我对它产生依恋,对书的那份痴情更让我深深地爱上了它……

2、读书读到什么时候才能改变命运?

读书读到什么时候才能改变命运?

文/赵巍巍

1

他是我的一位朋友,上海某报社的记者,他和我说起过一个真实的故事:

他曾经去四川大凉山做采访,他说那里的小学很穷,穷的连几本课外书都没有。

给他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两个,一个是一本被翻得无数次的《读者》,是上次支教的老师留下的,是他们为数不多的课外读物。而他们每周二的下午,所谓的“图书馆开放日”,那些孩子都要洗干净手排队去看书,每个同学看五分钟。

他看到那本书的时候,他说就像一团海带一样,但是还很干净,很干净。

第二个地方,是那个村里为了感激他,特地给他安排的一次相亲。他执拗不过,只好答应了。那个村子里的大多数姑娘都会嫁出去,嫁到不知名的城市里,有的基本上就不会再回来。

他说有一个漂亮的女孩,大概十七八岁,眼睛很干净,唱歌也好听。她几乎是上来就问:"你有没有吸过毒?坐过牢?"

我朋友吃了一惊,然后摇头。她继续问:"你有没有和人打过架?"她就这么非常期待地看着他,我朋友继续摇头。

我很吃惊,问他,那女孩为什么这么问?

他说,因为在她们那,只有做过牢打过架身上有道疤的男人才牛逼。

越是贫穷的地方,越是闭塞的地方,人就越简单,但简单不一定都是好事。简单的背后,有可能是封建,迂腐和愚蠢,就越可能迷信金钱和力量。

他每年都会过去,带上很多很多的书。每次走的时候,他告诉那些孩子一句话:

“多读书,多读书就能改变命运。"

然后我和他开玩笑,你这不是欺骗社会主义接班人吗,读书什么时候能改变命运?

他以一个社会老大哥的口吻和我说,你不懂,你没红过。

2

我想,其实我们这个时代特别尴尬,因为经济结构的迅速转型,我们的知识体系更新比应用知识慢很多,我们学到最后会发现,书本上的东西很多与现在社会在脱节。

不是学习无用,而是学,无以致用。

但是很多人都直截了当地说,读书或者学习是没用的。甚至还用很多数据告诉我,你们这些名校毕业的学生,毕业后也不过就拿三四千一个月,都比不上隔壁初中毕业去蓝什么校学修车的。

我们这代人,应该就是从小就被告知“读书能改变命运”,拼了命地考上名校,最后发现被欺骗了。读了很多书,并不能像小时候所想的那样,舒适地站在高楼上捧一杯咖啡,俯瞰众生。

而几个字的校训,像是明显是在说:你们在这所要出示身份证排队才能进去的大学里读书,不只是为了改变命运是为了让这个国家的人民相信真理,相信知识,相信科学的。

我自己也常常吐槽,你要让我家国天下,至少得让我先在北京安个家吧

我们古人把书本比作黄金之屋,把太学比作镇国重器。他们一开始也连蒙带骗地告诉你: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他们怕书生们坐不了十年的冷板凳,就骗那些寒窗苦读的屁股坐大的书生说,你们看,书里有颜如玉的美女,书里有装黄金房子。

颜如玉是性,黄金屋是钱,而人作为动物的一种,最基本的两样就是,繁衍和生存。所以这句话的杀伤力很大——读书之后,劫财劫色,飞黄腾达。

而“读书无用“的理论来自哪?其实是诗人黄仲则自嘲的话,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如果了解一点,他说这句话是自己非常不得意,大概类似于我发泄说句气话:“背毛概有什么用,又不能当饭吃掉。“

其实后来我也发现,读书无用呢,其实就是个伪命题。功利一点说,很多人读书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获得优势,在竞争中胜出。

以前的时候,读书的人普遍不多,所以读了四书五经的就很吃香;但现在大家都是大学文凭,都读过那些必备书目,自然就丧失了原本“读几本书能改变命运”的知识优势。

所以,与其说读书无用,不如说你自己无用。归根到底,还是你自己读书太少,没有比别人牛逼。

曾经在一次专业学习的讲座上,给大二的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底下一位学生问我说,他现在感到特别迷茫,上了大学后,怀疑人生,觉得继续读书是没有什么用的,没必要学高数,也没有必要学习c语言编程,这些有什么用。

其实,数学学到初二就足够了,进菜市场不会被电子称骗。但是,我们为什么会感到迷茫,主要因为读书读得太少,而想的太多。

3

我妈从小就告诉我,知识会改变命运。甚至在我后来读到当地很好的高中,上到不错的大学,她还在重复这句话。

后来我发现她是对的。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读书越多,自己人生的可能性就越大,看到的世界就有可能越不一样。

比如我小时候读鲁迅,常想鲁迅写文章也没有多少出彩的地方;由于是扬州人,那会学校老师常让背诵朱自清的文章,《春》《荷塘月色》等文章基本烂熟于心,也觉得朱自清的文章和钱钟书他们一比完全不是一个分量级的。

现在读书杂了,有时与父母相隔万里,在异国他乡,读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心里如同牛毛细针在扎,眼眶也有些湿润。

我开始读国外书籍时,就觉得雨果比钱钟书还厉害,简直直逼孔子的圣人地位。但后来读了多些,越觉得各有各的好法,作家们作的方式不一样,死法也各有千秋,毛姆有他自己的情怀毒舌法,斯泰因阿姨有她的大妈吐槽术。

我大学的大物老师,是个老教授。

他的第一节课,他用非常漂亮的板书在黑板上写“惜字纸”,他说,他上课你可以不听,甚至可以不来。他唯一的要求就是,我们不能在书本上写字,要有专用的笔记本。这句话,是他当学生的时候,他老师告诉他们的。

我当时就想,这就是传承,和对文字的敬畏。

还是那位老师,他在和我们讲锁的构造的时候,说到一句话,你们知道锁是干什么的吗?以前我一直以为锁是用来防备坏人的,但是其实很多锁由于技术上的缺陷是防不了坏人的。后来,我才知道,锁是用来防备好人的。

学大学物理这门知识有什么用?如果我不再去参加大学生物理竞赛,如果我以后的工作和物理没有一丁点的关系,我觉得初中的那些物理知识就足够用了。

但是从物理知识衍生出来的做人的道理,做题的思路,看问题的角度,包括你上课老师的言行身教,都是你在读了很多书,上了大学,受到了高等教育后,才像只树懒一样,一点一点地体会得到。

4

其实,在一开始,读一本书并不能给一个人带来多大的改变,因为靠读书所追求的成功,还需要很多客观的因素,需要很长时间的积淀。

但是不读书,却能很轻易地改变一个人。

事实上,最开始的那个女孩但凡多读点书,就算是最基本的畅销书,她的世界观的塑造就会有很大的不一样,就不会那么地信奉暴力,迷信权威。

很多书,最开始就像一道门,关着的门。你把他们都看一眼,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然后你就朝着那个通道走过去,进入另一个有很多门的大房间里。

狭义点说,很多文学性的书本,本身就是很多写作者们用文字构筑的一个世界,是作家们自己的生活体会,以及有趣的事情。

某个作家说的:

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就像散文;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就成了小说;一个人给大地弹射到月亮里,那是诗歌;一个人被推到水里又被拉上来了,就是戏剧。

读到这些,往往会身心愉悦,比那些成功地人,活的长久一点。

我开头说的那位朋友是和郭敬明同届的新概念一等奖获得者,他从来不自冠以“某届新概念一等奖得主”的身份来给自己贴金,不用过来人的口吻告诉别人读书有很多很多的用处,他只是偶尔半真半假地说,读书是能改变命运的。

但长大以后,也不要对读书指望太多。比如,世界不会因为读书而变得和平。但对于个人的话,看书多了,就不太会和自己为难,你的世界就会有趣一点儿的,也就会多几十个平米吧。

像很多长辈说的:

你要去读书,你要好好学习。

但是,他们没有告诉你,你需要读那些书,你该怎么读,也没有告诉你要读多久你才能改变命运。当然,这些他们没法告诉你,即使他们是个有名的学者。

一旦说了,就有可能限制你某些方面的可能性。你要读那些书,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生活和书都会告诉你。

也有位长辈谆谆教诲我,没必要去读很多书,像我这辈子没读过四大名著还不是过的很好?

我觉得央视的王利芬老师回答这类问题的一句话颇好,她说:

不要让时代的悲哀,成为你自己的悲哀。

我想我也会告诉那些山区的孩子,多读点书吧,读书能改变命运,尽管需要一段时间。

作者简介:赵巍巍,自由撰稿人,文汇报特约作者。微博@赵巍巍同学,来源:微信公众号“巍chat”(id:vichatting)

3、改变你自己

改变你自己

有一只乌鸦打算飞往东方,途中遇到一只鸽子。双方停在一棵树上休息。鸽子看见乌鸦飞得很辛苦,关心地问: 你要飞到哪里去?乌鸦愤愤不平说:其实我不想离开,可是这个地方的居民都嫌我的叫声不好听,所以我想飞到别的地方去。鸽子好心地告诉乌鸦:别白费力气了 !如果你不改变你的声音,飞到哪里都不会受到欢迎的,如果你无法改变环境,唯一的方法就是改变你自己。

阿拉伯()谚语 : 『你若不想做,会找到一个借口;你若想做,会找到一个方法』

4、读书改变了我的生活

读书改变了我的生活(一)

读书,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为师之道,在不断学习、自我完善的过程中,我从一个刚走上讲台、缩手缩脚的新教师成长为一个有教学自信、乐于与学生一起分享成长快乐的教师。虽然不能说,读书学习是我生活中唯一的快乐,但我可以说,读书改变了我的生活,带给了我成长的喜悦!

读书让我认识到,要做一个有激情的人。生活需要激情,教学更需要激情。惟有对教学、对学生满怀热爱,才能保持一以贯之的激情,让自己的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活力。

读书让我认识到,要做一个有思想的人。教师要教书,更要育人。全国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文化积淀为人格。她还说:教师因读书铸就备课灵魂,便成就了教育的永恒爱心、理想信念、社会良知以及社会责任心,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教师不可或缺的精神底子。

回首走过的岁月,是书籍伴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华秋实的美好岁月;是书籍给我带来了智慧和力量,在我教师成长的路上不断为我“加油”。我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读书在一个人特别是教师的生命中是多么的不可或缺,如果要把它比之为水,比之为空气,我想一点也不为过,如果要用身体里的某种元素来打比方,就干脆称之为血液吧!

读书改变了我的生活(二)

在成长路上,淡淡的书香一直在我身旁萦绕。毫无疑问,读书改变了我的生活。

心情浮躁时,我常常捧起唐诗这樽美酒细细品味。温暖的春天,宛转的江流,娇美的鲜花,柔和的月色,微风拂面的夜晚,任何一处风景都足以使人心旷神怡。而诗人张若虚却用他那神奇的笔将这五道美景不露一丝痕迹地交融在一起,编织成一幅恬静的山水画。“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在轻轻地朗读后,我的心思慢慢沉静下来。

失落的时候,我再次翻开唐宋诗篇。白居易的《琵琶行》,讲述了诗人对被压在最底层的艺妓的理解和同情,而歌女的凄凉身世,也令诗人有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灵呼应。“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丝雨。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在歌女天籁般的琴曲中,我仿佛寻到了一份慰藉,人自也振作起来。

而当我愉悦之时,我愿在书中携手三毛,游遍世界。撒哈拉沙漠的雄美落日和袅袅炊烟,周庄的粉墙黛瓦和小桥流水,东南亚的绿岛椰风和阳光细沙……让我迷恋,令我向往。

早春,我愿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下,读一本《雨季不再来》,沉浸在作者曼妙的旅程中;仲夏,我愿躺在草席上,读一本《苏东坡传》,让苏轼的洒脱不羁替我赶走闷热;深秋,我想站在蓝天下,读一本《爱的教育》,感受一种人性的情怀;寒冬,我愿拎一只《小桔灯》,让它的光温暖着我。

读书伴我度过一个个春秋,它让我戒骄戒躁,给我力量和勇气。在书中,我读到了人间的善恶、情仇、爱恨和悲喜。

读书,让我从一位懵懂无知的小孩成长为一位知书达礼的少女。

读书真的改变了我的生活。

读书改变了我的生活(三)

听爸爸说,我小的时候可是村子里出了名的调皮鬼。每天我们家的“客人”总是络绎不绝——他们都是来找我妈妈告状的家长,因为我又把他们的孩子打哭了。为这件事,我不知道让父母操了多少心,也不记得被父母修理了多少次,可我却是本性难改。

后来,在我十岁生日那天,爸爸给了我一份特殊的礼物,一本我向往已久的图画书——《舒克和贝塔》。从那以后,我每天放学回到家里的第一件事就是看书,再也没有时间出去玩耍、打架了。因为《舒克和贝塔》这本书写得太好了,我一看到那两只可爱的小老鼠,就有些爱不释手了。

《舒克和贝塔》是一本童话书,里面的主人公就是那两只可爱的小老鼠舒克和贝塔。舒克和贝塔本来是两只普通的老鼠,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分别成了飞机手和坦克手,两个小家伙第一次见面就大打出手,但他们不但没有成为仇敌,反而成了最好的朋友,真是应了一句古话“不打不相识”。后来,他们又认识了另一只漂亮的小老鼠菲菲,还和小男孩儿皮皮鲁成了好朋友,做了许多让人佩服的事。他们战胜了野猫,成立了航空公司,做了许多好事,还与老鼠海盗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英勇战斗。最终,在皮皮鲁等朋友的帮助下,他们战胜了海盗,保住了航空公司。

最让我感动的是童话的结尾:舒克和贝塔听说人们要用老鼠药灭鼠,为了拯救鼠类,他们马上把这个消息报告了国王,鼠丞相想出了一条将计就计的毒计,要把老鼠药放到人们的食物中去,让人类自食恶果。()舒克和贝塔坚决反对,又偷偷地把这个消息通知了人类,一场灾难就这样被避免了。

我觉得舒克和贝塔真是心地善良的小老鼠,他们团结一致、乐于助人、以德报怨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对了,我还忘了告诉你们,自从我有了《舒克和贝塔》这本书,我就再也没有跟小朋友们打过一次架,我这个调皮鬼,也变成了一个人人夸奖的好孩子。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