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天,我来了_那年高考

1、那年那天,我来了

那年那天,我来了

文/鹂鸣

就是这样的天,就是这样的阳光,四年前的九月,我来到了这个离家并不遥远的城市—济南。虽然只有三百多公里的路程,但因为中间需要倒几次车,从家到这里仍然需要六七个小时的时间。早上五点起床,六点出发,下午一点多钟到终点站。第一次坐这么长时间的车,我和父亲都有点儿疲惫。偌大的校园,鳞次栉比的教学楼,高耸粗壮的道边树,迂回有诗意的林间小道,来来往往的各色学生……这些我在家憧憬无数次的画面,还是敌不过身体给我的实实在在的感觉。

从小到大,我没有去过比县城更远的地方。我的父母也是。于是,就在那个开学季,电视上频繁出现“学生要培养独立自主意识,自行入学报到”这些倡导性言论的时期,我执意要求爸爸送我到学校。不是我不能或者害怕自己一个人去,而是我希望借着这个机会,让爸爸也走出去一次,让他看看“外面的世界”。父母辛苦养我20年,供我吃穿读书,真的很不容易。暂时无以为报的我早就想过,我进入大学校门的光荣时刻,一定要有他们的见证。

我和父亲拿着沉重的行李走出汽车站,一眼看到了直达学校的公交车,于是一边招手一边欲奋力奔跑,可是公交车根本不停下来。旁边正好站着一个穿制服的交警模样的人,他微微皱眉,指着不远处说:去站牌坐车。那种语气不似嘲笑,但总让人不舒服。这个时候我才回过神来,对呀,公交都是站牌上下车的,我怎么忘了呢,好像从来没坐过似的。早饭没吃多少的我们,此刻早已饥肠辘辘。我们气力不足地慢慢退回到被人群包围着站牌。

并不强烈的阳光在我的眼前跳跃,路上的行人和车辆你来我往,密密麻麻。空气里,一股燥热的气流层层地弥漫开来。我看看父亲,他那略黑发黄的脸颊上早已渗出了汗珠,神情有一丝焦虑和不安。就是这一刻,我开始意识到,迈入人生新阶段的我,再也不能是那个依赖父母的孩子了。他们,在我不知不觉长大的时候,已经悄悄地变老了。

下了公交车,我左张右望都没有发现一处门楼高高,有学生模样陆续进出的地方。我和父亲纳闷了,通知书上明明说的就是这里呀。前后打听了好几个人,我们终于走进期待了一个暑假的大学校园。要说对大学的第一印象,我想“失望”这个词还不足以表达失望的心情。我怎么都不能想象,我所谓的大学竟然是一个比不上高中占地面积大的地方。我所有美好的设想,现在竟然都成了“设想”。它与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没有一点大学的样子和气息。一栋教学楼,不像样的食堂和操场,陈旧的宿舍楼。我的伤心岂是一个“糟糕”可以弥补得了。倒是父亲一直安慰我:大家都是这样的,不光你自己。这不是主校区呀……

因为肚子太饿,我和父亲出去找吃饭的地方。当时,门口正在修路,旁边的餐馆都关门歇业了,我们只能去稍远的地方。我们走进了一家快餐店,下午三点钟的时候,饭菜几乎不剩。最后,我和父亲要了三个胡萝卜馅的包子。这包子皮厚馅少,又硬又干。我了解父亲的口味,要在家里,胡萝卜一定是他不会动的。而现在,胡萝卜馅的包子,极其寡淡无味,看他几乎不嚼就下咽的样子,应该很难受吧。连我这个从不挑食的人,第一次吃胡萝卜馅的包子,都觉得气味有点儿不对。这是我们初到济南吃的第一顿饭。父亲牙口不好,吃这样的饭,对他而言是种痛苦。

吃完饭回去,我签字报到,领被褥,找到我所在的宿舍,铺好床铺。父亲领我在楼下买的暖瓶和水盆,还有一把橱子的小锁。父亲一个劲的说,想想还缺什么,还缺什么。我则一遍遍的回复,什么都不缺,什么都有了。宿舍里,舍友陆续都来了,我跟他们打招呼,保持笑容。心里揣测着她们性格怎么样,脾气好不好,我们能否合得来。寥寥几语,我知道,她们也都在抱怨大学的面貌,说它何以称之为大学。下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又到了晚饭时间。“去食堂看看吧”父亲提议。走进食堂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在就餐。因为还没有开学,所以食堂里并没有做好的现成的饭菜,要想吃就单点。我们看了看菜谱,都是家常小菜,但价格并不便宜。最后,我们就点了一个菜:红烧茄子,要了两个馒头。菜量不小,口味可以,可是父亲吃得很少,没有食欲的样子。一天奔波,跑前跑后,他累了吧?!

吃过晚饭,我们准备去找旅馆,父亲想早点睡觉,明天尽量早走。因为知道新生开学的情况,附近目之所及的旅馆纷纷提高了价格。问了几个地方都是一晚80到100元不等。父亲觉得太贵,继续一家一家的找。最后,我们在离校不远的后方,发现了一个偏僻的家庭旅馆,50元一晚。那个小房间很小,几乎就是一张单人床的空。房间没有一扇窗,属于密闭空间。床头虽有一个风扇,但肯定赶不走房间内闷热的空气。九月份的济南,白天晚上的总体温度依然很高。这个夜晚,父亲注定要受煎熬了。送我回到学校,父亲接着折返回了那个小屋。

事实确是这样的,只是很长一段时间后,父亲才说起这个夜晚:房间里太热,蚊子轰轰,一晚上翻来覆去没睡几个小时。现在回想起来,我全明白了。因为第二天早上我还没起床,就接到了父亲的电话,说他已经到了宿舍楼下。见到我,他说自己已经在附近转了一圈看了看,来到楼下也有一会儿时间了。看见父亲瘦弱的身躯,疲惫的眼眸,一说话就露出的满口坏牙,想想几个小时后的分别,我马上就转了头。我不想让他看到我已盈眶的泪水,说我的泪不值钱。更不想让他为我担心。

矮矮的宿舍楼前面是高端大气的华兴大厦,一座四星级酒店,在周边区域也算是标识性建筑物。它的员工餐厅就在学校里。当时不知道的是,此后一年的时间里,这里才是我和大部分同学的真正“食堂”。那天早上,我和父亲就是在这里吃的饭。记得是茄子馅的馅饼,父亲说很好吃。我的心里稍稍宽慰了些,从昨天到现在,父亲终于吃到了一顿可口的饭。看我已经收拾妥当,父亲打算离开。我说要送他要汽车站,他坚决不让。我们一起往公交站牌的地方走,路上他叮嘱我照顾好自己,别舍不得吃,和同学舍友搞好关系,别一个人外出,勤给家里打电话……我一个劲答应着,低着头说不出话。刚走到站牌,那路公交车就来了,父亲一句“我走了”,就匆匆上了车。就是那么突然地,偌大的济南成了我一个人的世界。我望着那车越来越远,眼前也越来越模糊。情不自禁地,眼泪一行行地流下,我却不好意思擦,怕让身边的人看见。

其实这次来济南,父亲是有一个愿望的,他想看看泉城济南的“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可是那时的我太愚钝,把刚买的手机仅仅当成了通话工具。以为趵突泉很远很远,殊不知,附近就有直达的公交车。拉父亲送我的最初目的,是让他看看省城济南的样子,电视里美丽的样子,没有亲眼见识过的样子。我满心想着这将是父亲的一次愉快经历、难忘回忆,没想到全成了煎熬。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深深的内疚和自责。并不长久的人生已经有了几个遗憾,这是其一。好在,这不是一个不能弥补的遗憾。

时光流逝,慢慢地我懂得:人的一生,从出生开始,就注定了离家的路。为了成长,为了跨越,为了理想……离家的理由何止千万。()而每一个父母,对孩子的呵护与叮咛,就是我们总想回归的理由。开始不想长大了,开始笑着掩饰情绪了,开始生气父母不注意身体了……当小时候盼着长大盼着离家的我,真的迎来了这一刻的时候,我确定我后悔了。我想逃离,却已无退路。

接下来的日子,就是军训,军训结束之后就正式开始学习了。此后的日子遇到过困难,品尝过惊喜,偷偷掉过泪,胆怯过也疯狂过。一路走来,学了很多知识,交了很多朋友,悟了很多道理。早已理解“大学之大不在于大”的真意,也会释怀“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的伤感,更能体会“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鞭策……诸多细节,若一一道来,一定是一部内容平实且精彩的纪实自传。

大学生活是一段不寻常的经历,你可能说在里面没有学到什么,但它一定是一个潜移默化影响你一生的过程。走进大学的时候,和周围同学比,觉得自己幼稚、土气、放不开。走出大学的时候,除内里充盈一些外,自觉仍然没有多少变化。一直尝试着改变,似乎一直没有变。维持原生态未必不好,所有人都不必因为你的改变重新调整自己。

四年的时光,就这样匆匆地过了。我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这便是时间的痕迹。有些情景一想到就在眼前浮现,一些片段在梦里也难逆踪影,记忆竟是这么奇怪的东西。如今,我已正式进入社会,人生进入了另一个境地。不知道未来什么样,不敢做过多的想象。有一句话说得好:你不放弃生活,生活就不会放弃你。我想,我若努力生活,岂有不幸福的道理。未来,我祈盼平平淡淡的日子,简简单单的快乐,稳稳当当的幸福。

2、那年高考

那年高考

文/鲁先圣

1982年的7月6日,母亲早早起来做好了早饭,因为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我和弟弟要去县城的县一中考点参加高考了。那一年,我们村参加高考的共三个人,我考文科,弟弟和同村的另一个同学鲁伟考理科。

我们读书的中学是县二中,学校坐落在距离县城25公里的镇上。尽管那一年我们都接近20岁了,但是我们三个人都还没有去过县城,只是听人说县城在南边,坐公交车可以直接到达。

母亲给我们煮了鸡蛋,冲了鸡蛋茶,准备了三天的干粮。然后我们就各自背了一床被褥,在早6点半准时到达了距离我们村2公里的公社驻地汽车站。汽车站发往县城的客车一天两班,早7点和下午3点。因为下午要认考场,我们还要去一个在旅馆工作的亲戚那里投宿,我们就必须赶上早晨的车。

客车是那种前些年在城市里也常常看到的大通道两节车厢的,开起来以后呼呼作响。我们都是第一次坐这样的车出远门,感觉开得真快。汽车在中间停了很多次,上上下下了不少人,一个多小时以后终于到了县城了。

我们那个亲戚叫侯守顾,他是我们村本家的女婿,在县城的汽车站附近的旅馆工作。那个年代,我们村没有一个人在县城工作,父亲想了很久想起来有这么一个可以攀上的亲戚,前天晚上就去他的岳父家里拜托人家。正巧侯守顾的爱人住在娘家,人家一口答应,让我们下了车就去找他。

侯很客气,但是他说他只能给我们安排一张床,他没有更大的权利。我们很感激,能够在旅馆里住就知足了,好在我们都很瘦小,挤在一张床上勉强还可以躺下。我们下午一路问着去了一中的考场,对照着准考证认好了自己的位置,然后就在第一次来的县城大街上闲逛。县城并不大,我们没有多久就逛了个遍。大街上像我们这样的学生很多,大部分都是从乡下的中学毕业来赶考的。我们三个人边走边看边议论,都在内心里想着即将开始的高考。临来的时候,父亲说,要是你们三个都能够考上大学,咱村里放电影!

父亲是村里的党支部书记,这件事情他能够做到。那个时候农村还没有电,放电影是乡人们唯一的娱乐方式,不管哪个村放电影,附近村里的人都来看,每一场都是人山人海,不论什么影片。

连续三天的高考,我们晚上去那个叫东方红的旅馆挤在一张床上睡觉,每天一早去考场,吃从家里带的干粮,考试顺利结束了。

还是坐那种公交车,我们一起回到村里。父亲在村口等着我们。我们都感觉考的不错,就这样告诉父亲。()我感觉父亲很激动,他说,要是你们真的都考上,咱村就放电影!咱村从解放以来就没有出过一个大学生,没有一个人吃公家饭。但是我们没有十足的把握,毕竟只有百分之五的升学率,考上的概率很小啊。

从考试结束到公布成绩是20天的时间,在这个20天里,我们三个人每天都在一起。我们往往在不自觉中就走到了村口的路上,我们知道,如果考上了,学校会派老师来通知我们,老师就会在这条路上出现。

在7月的最后一天,已经是晚上的9点钟,我们的历史老师王继安骑着自行车从学校来到了我家。他带来了天大的好消息,我和弟弟还有鲁伟都金榜提名!

立刻,我家沸腾了,我们那个胡同沸腾了,我们整个村子沸腾了。父亲赶快杀鸡,母亲和姐姐在厨房里忙活起来,说什么也要请老师喝酒。老师说,我知道这几个孩子每天都睡不好觉,刚刚知道分数,我就立即赶来了。一整夜,父亲,叔叔,鲁伟的父亲,老师,我们三个,还有我们村里所有的乡亲,都陶醉在无限的喜悦中。

次日上午,父亲去我们学校,把我们的任课老师请到了一家饭店。父亲说,再穷,这顿饭也要请,没有老师就没有我们的好成绩。

晚上,父亲果然把公社的电影队请来了我们村,而且,电影队的队长在喇叭里喊:为了祝贺村里三个孩子同时金榜提名,电影队在村里连放三天电影!

连续三天在一个村里放电影,这是何等的荣誉!三天三夜,我们村就像过年一样热闹,到处荡漾着欢声笑语。

尽管过去30多年了,但是,当年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依然让人充满万端感慨。

3、高三我来了作文

高三我来了作文(一)

随着我们这些同学被搬到了高三部,我才开始醒悟原来高三已经不请自来了。

刚刚进入高三,心里既是紧张又是激动。过去才不久的高二,和当下数不尽的作业相比,幸福得多。不知道这种猝不及防的迫近高考是为了什么,但是,终究还是被成绩敲得有些难受。想到了高二的期末,自己付出了那么多,还是失败了。真的很想放弃。这种放弃,与其说是逃避,不如说是泄愤。

整个高二暑假只有半个月,但是这半个月我变得昏昏沉沉。每天睡到很晚才肯起床,起床后不是玩电脑就是看小说,课本是没怎么碰的。在那睡觉时,睁开眼睛,想着起来之后做些什么,想不出来,就又不起来了。这种感觉,好像是畏惧醒来,害怕这些事实、

就这么混过假期。其实自己也自责过,可是自己又总是想那个期末的惨淡成绩、或许吧,我本来也不是一个坚强的人,这么容易被困难打倒,变得如此萎靡不振。

开学后,班主任还是找过我的。其实我的成绩在班上是中等。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我中考考了全校第二的缘故,这些我都懂。可他越是这样,我越是内疚。感觉自己对不起他,对不起他的厚望,也对不起自己的雄心壮志!

每天都很折磨。也许数理化对我来说就是天书,我永远也弄不清楚。其实,我喜欢文学。从小到大,看了很多书,现在虽然数理化一片糊涂,语文还在屹立不倒。我明白木桶效应,所以,也在数理化上下了很多功夫,可不见起效。

初高三,又要面临第一次月考,此时此刻,有歇斯底里变得镇静多了。

最近,总是需要励志的故事来激励自己,又莫名的心理压抑。看着故事里人事,我觉得也许自己拼一下还是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的。但俯观自己的现在成绩,实在觉得前途黑暗。可惜,不管多么痛苦,我知道我终究不是可以被消灭的人。

我知道,过去已经过去。我没有办法找回高一高二失去的日子,所以我要加倍努力,让我的高三更灿烂!我不会放弃,我知道这是高三的礼遇。我不反抗,也无力反抗,轻轻地对自己说:高三,我来了。然后,低下头去,在数理化上冥思苦想。

我知道,我心里一直有个石头开花的梦想,所以,我会呵护它,并坚信这不是虚幻。

加油,高三我来了!我会用最优雅的姿态,去摸爬滚打,让自己过得坚强,让高三充实、快乐!

高三我来了作文(二)

有人说,不经历高三的人生是遗憾的。两年前,当我刚跨入高中的大门时,“高三”对于我来说似乎还只是一个很遥远的代名词,然而,时光就如手中的流沙,不经意间就会溜走。现在的我,已正式成为了一名高三生,开始了紧张的高三学习生活。

开学第一天,我们换了新的教室。坐在专属于高三的教室里,我突然就有了一种紧张感、压迫感。站在偌大的教室中环顾四周,就看到了后黑板上那还未来得及擦拭掉的“距离高考还有五天”的大红标语,以及墙壁上那贴满了承载梦想的卡片。恍惚间,我仿佛看到了一群满怀希望、充满梦想的少年正在奋笔疾书,他们所解出的每一道数学题,所背诵的每一篇文言文,所牢记的每一个英文单词都将有可能成为他们高考路上的奠基石。

看到他们卡片上的梦想,我想到了自己的将来。即将踏入他们刚踏出的行列,像他们一样为了自己的梦想而拼搏的我,最终能坚持到底,笑到最后么?记得拿破仑曾说过:在我人生的字典里从来没有“不可能”三个字。而我想说:在我高考的路上不会有“放弃”两个字。“放弃”就如病毒,小小的念头刚一萌生就有雨后春笋般的力量,那力量带领它冲破重重关卡,迅速占领你的大脑,让“坚持”无立足之地。所以,我要将“放弃”扼杀在摇篮中,在它尚未成形时就消灭殆尽。我要登上胜利之巅,俯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风景,我要坚持到底,笑到最后!

曾记得有人告诉我说,高三的生活是无聊的,枯燥的,压抑的,无奈的。你每天要不停的背,背,背!就如机器一样每天都在重复着同一件事,其枯燥过程可想而知。然而我想对他说的是,高三的生活亦是充实的,丰富的,精彩的,享受的。当你为了自己的梦想在努力,在奋斗,在拼搏时,那种充实的感觉,那种全身心投入的状态,那种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都令我们感到充实,而拼搏过程中的享受更是“不足对外人道也”。

高三,是认识自我、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机遇,是“拒绝诱惑,卧薪尝胆”的定力;高三,是更高、更快、更强的永不言败的豪情壮志,是“莫问收获,只问耕耘”的淡定与执着;高三,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千山踏遍,回眸一笑的胜利喜悦,是“没有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万水淌过,苦尽甘来的成功彼岸!

感慨今日长缨在手,试问何时缚住苍龙?如果高三的生活是炼狱之火,那也仅仅是为了明年六月的凤凰涅盘,做一只重生的飞鸟。现在开始,我要脚踏大地,仰望星空,让一切皆成可能!

我要向着未来大喊一声:高三,我来了!

高三我来了作文(三)

虽然万般无奈,但终究还是踏入了高三的教室。

那种陌生真的令我恐慌。在每个高三的教室里,黑板的右上角都挂着醒目的高考倒记时的牌子,只是上面的数字早已被擦去。不知道当学长学姐们看到牌子上已没有数字的时候会是怎样的心情,只是那种压抑让我无法呼吸。我们高三了。

桌上、抽屉、桌下,教室里所有能利用的有限空间都被堆满了资料、试卷、课本,只留得豆腐块大小的空间来应付作业、笔记、考试时写字。

文科生的生活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丰富多彩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尚且还不能娓娓道来,世界的神秘面纱又等待着我们去揭开;穿越南北极点,沿着经纬线,整个地球就在我们手中绕着地轴转动;经济学、哲学,我们开始无休止地去理解马克思的思想;那些由x、y、z组成的定理、公式,依旧使我们苦恼;那些a、b、c、d,永远比我们的a、b、c、d要难得多;那些文言文与诗歌,永远都有我们无法理解的情感……我想或许这便是我的生活,我们的高三,痛并快乐着。高三,本来就是坐在地狱里仰望天堂。

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当你闭上眼,你就什么也看不见;当你睁开眼,天堂就在眼前。忽然的就开始醒悟,我不过是坐在地狱里仰着头,只是一直闭着眼睛而已。所以,我永远都只看见黑暗,而天堂就在眼前,我却丝毫没有察觉。

抬起头,揉揉酸痛的眼睛,转转疲惫的脖子,清清迷糊的头脑。累且困,但还能坚持。也只有坚持,我们都别无选择。国家给了我们一场与高考对峙的战役。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的战争中,谁曾看见我们心中的伤口,谁曾看到我们心中的血在外溢?可是无论如何,我们一旦上了战场,就没有退路。背负着众人的期许,我们不能失败,惟有胜利才能不负众望。拖着疲惫的身体,带着血淋淋的伤口从高考前线凯旋而归的时候,天空中应该会有无数亡魂唱着凄凉的挽歌,经久不息。失败者只不过是怜悯而不屑的对象,仅次而已。唯有胜利者才能以骄傲的姿态示人高考后,我想我会在阳光下自由地呼吸。

高三,我来了……

4、这个世界我来过

这个世界我来过

文/宋传德

2014年4月2日凌晨4点15分,一个幼小的生命,走过上帝赐予的2600天,幻化成一缕曙光,给3个黯然的生命送去新的希望。他就是荆州市7岁男孩陈孝天。

2012年5月9日,5岁的孝天跟着奶奶遛弯时,走起路来头重脚轻地总往前倾,奶奶觉得有些不正常,就带他去了医院。一检查,结果让奶奶大吃一惊:小孝天得的是脑瘤。尽管马上就实施了手术,但孝天的病情没有什么好转。

仅仅过了4个月,孝天旧病复发。此时的他,呕吐次数的间歇越来越短。2014年元旦那天,因逐渐长大的脑瘤压迫了视神经,孝天双目失明了。2月11日,孝天就完全瘫痪在床上,并时常出现意识模糊的现象。

3月27日,孝天转入了武汉解放军161医院神经外科治疗。入院后,孝天处于时而清醒时而昏迷的状态。科主任程新富对孝天的奶奶说:“孝天的癌细胞已经扩散到整个大脑,已经没有再次手术的必要了。”听到这些话,奶奶痛不欲生。6天来,孝天的情况一天比一天差,医生24小时监护他的生命体征,只能静脉注射营养液来维持身体需求。

然而,更让人痛心的是,早在2011年11月,孝天的妈妈,34岁的周璐就被查出患上了尿毒症,靠透析维持生命。孝天脑瘤复发,周璐只能强忍弱体,在治疗的间隙去照顾孝天,每晚都无法入睡。在孝天的病情恶化的同时,住在同济医院的周璐病情也在恶化。同济医院的医生说,要想挽救周璐的生命,非做肾脏移植手术不可,但周璐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肾源。

面对住在两个医院的母子俩,一个是即将离世的亲孙子,一个是日渐垂危的儿媳妇。奶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迷茫。迷茫过后,这个坚强的女人作出了一个让人敬佩的决定,她要说服家人,把孙子走后的器官移植给他的妈妈。

奶奶心里清楚,孙子的病情已无法逆转,而儿媳妇的生命还有很大希望,用小孙子的肾脏来挽救他妈妈的命,是一种最好的结局。这么想着,奶奶就找到医生说:“我孙子已经这样了,我总不能再眼睁睁地看着他的妈妈也随他而去呀。大夫,我想用孙子的肾脏来救他妈妈的命。行吗?”当小孝天听说自己的肾脏可以救妈妈的命时,就拉着奶奶的手说:“我想救妈妈!我想保护妈妈!”医生非常肯定地回答:“可以,完全可以呀!”在场的人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当奶妈把这个消息告诉孝天的妈妈时,却得到了周璐的强烈反对:“儿子有病,我这个当妈妈的没有尽到责任,怎么还能忍心再肢解儿子的身体呢?”奶奶再次强忍着眼中的泪水劝说儿媳:“璐璐啊,孝天已经这样了,我总不能再看着你也跟孝天一样离开我们吧。我已经和孝天说好了,孝天非常懂事,他说他想让妈妈快点好起来。你就满足孩子的心愿吧。”接着,奶奶又让周璐的娘家人劝她。几经劝说,周璐最终才答应了接受儿子的肾脏,结果母子俩的配型成功。

4月2日凌晨2点多钟,孝天出现病危迹象。护士紧急通知了守在病房外的奶奶:“快进去看看吧,孝天可能快要不行啦。”奶奶一边哭一边跑进了重症监护室。从荆州赶来的爸爸和爷爷这时也跑到了重症监护室的门口。

医护人员经过全力的抢救,也没留住孝天的生命。4点15分,孝天的心脏停止了跳动。30分钟后,同济医院的三名医护人员就站在了孝天的遗体前,为这个让人动容的孩子默哀。奶奶、周璐以及孝天的爸爸又强忍悲痛签下了孝天的器官捐献志愿书。5分钟后,医生开始切移器官。5点20分,孝天的器官送达同济医院手术室。

同一夜,周璐在同济医院的病房里一夜未眠。白天就有医生告诉她,孝天可能过不了今晚,让她做好心理准备。凌晨5点15分,她被叫到医生办公室。她悬着的那颗心已经快到了嗓子眼。一见到她的主刀医生、同济医院器官移植所的陈刚教授,她就问:“马上就要手术吗?”当得到医生肯定的回答时,她低下了头,两眼的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她知道儿子走了。沉默了许久,周璐流着泪,用颤抖的手,在手术知情同意书上签了字。对一个急待移植器官救命的病人来讲,听到可以手术的消息,都是异常高兴的,但对周璐来说,却是揪心的疼。手术的开始,就是儿子生命的结束啊。

5点29分,从医生办公室到病房仅几步之遥的路,周璐却走了很久。“儿子,妈妈对不起你。在你生命的最后一刻,妈妈也未能陪你一程。()还要依靠你的器官来维持妈妈的生命。如果有来世,你当妈妈,我做儿子,再续母子情。”周璐一边想着一边坐到了病床上,抑制不住地痛哭起来。

6点38分,周璐被推进了手术室。7点43分开始手术。两个半小时后,孝天的左肾被移植到妈妈的体内,并顺利地发挥起应有的功能。

11点20分,周璐从手术室转到了重症监护室进行观察。医生说:“手术非常成功,不出什么意外的话,一周后就可以转到普通病房了。”

此时的周璐,仿佛又经历了一次十月怀胎,她在心里默默地对儿子说:“孝天,你放心吧。妈妈一定好好保重咱俩的身体,我要带着你的肾,好好地活下去。”

与此同时,按照器官分配的原则,孝天的右肾捐献给了一名21岁的患尿毒症两年多的襄阳女孩,肝脏捐献给了一名27岁的患乙肝肝硬化多年的武汉小伙。

至此,一个幼小的生命,用自己稚嫩的器官,带着人间的温暖,化作无声的语言,诉说着人间大爱,为即将枯萎的生命,送去了崭新的希望和再造般的关怀。

陈孝天的英名,作为该市第17位遗体、器官捐献者,将被刻在捐献者纪念碑上,他救母救人的感人故事,告诉人们:这个世界我来过!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