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远方,追得上路人_我渴望上路

1、看得见远方,追得上路人

看得见远方,追得上路人

文/张皓宸

近视先生出生在城市的郊县,上的小学在他家后面,中学步行不超过五分钟,好不容易高中毕业,又顺父母的意思,报了离家驱车半小时就到的艺术院校。上了大学,他才第一次感受到不住家的滋味,才看见市中心的全貌,也才知道沃尔玛是超市,特别贵的冰激凌叫哈根达斯。

不是家里穷,而是在世外桃源待久了,与时代有些脱节。独立能力极差的近视先生用了半个学年的时间适应大学生活,然后剩下半年则是跟室友一起全身心扑在网游事业上,选择性逃课,食堂跟寝室两点一线,把生活费全买了游戏里的装备。那时候,四个哥们儿感情极好,他觉得,这就是他要的大学生活。

大二的选修课上,近视先生认识了一个喜欢跑酷的男生,在他的熏陶下,剪短了头发,晚上一起去操场跑步,白天下了课就去各个教学楼为他记录“上蹿下跳”的视频。不到半年,近视先生就把肌肉练出来了,圆脸也有了棱角,因为变化太大还被女生追着讨要塑身秘方,掀起了全校跑步健身的风潮。后来又受学姐鼓动,让眼镜店小妹把人生中第一枚隐形眼镜塞进了眼睛。

自此,近视先生成了系里公认的男神。

近视先生从未发现自己还有这般潜力,被一口一个“帅哥”叫着,自然也就信心倍增。后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他,接近他,哪怕都是没有营养的交集,也让他在鼓励和羡慕中重新认识了自己。大三还没结束,就有朋友给他介绍了一份北京的工作。他跟父母僵持了一个暑假,终于获得家人的通行证,一个人坐上北上的飞机。

直到现在,近视先生都佩服自己当初说走就走的勇气。那时的他,对北京并无了解,刚来第一天,就被所谓的朋友放了鸽子,工作泡汤。

这里的人走路是50迈的,而自己早就习惯了10迈匀速运动;自认身上潮到不行的装扮到这儿变成了路人范儿;因自己长相而建立起的自信心丢到国贸、三里屯等年轻人众多的地方瞬间就消失殆尽。家人得知北京租房贵,于是每个月给他一千元他们认为的巨款房租,但这也只够他在二环内租间老房子,房子小得走路都要侧着身,因为地理位置绝佳,倒也心满意足。

第一份工作是他自己找的,给某国企的网站做设计,工资低到在北京根本活不下去。但家人都说国企好,要耐得住寂寞,于是乎,近视先生就心安理得地花着家里的钱。上班第一周每天早上七点起床洗头洗澡,光鲜亮丽地去公司,他深信在北京就是要交朋友才能铺开自己的关系网,于是同事对他的印象就变得异常重要。可几天过后,他发现办公室里全是四眼、喜足球、好妹子、无梦想的沉闷男。话不投机半句多,受他们影响,索性每天也顶着一头干瘪的自然卷上班,一句话不讲,一坐就是一整天。

后来还是在鼓楼小剧场看演出的时候,结交了第一个朋友圈。圈内人都是小演员、小歌手,三男两女。其中有个土豪,住在月租一万多的高档小区,几个人平时没什么工作,就集体宅在他家昏天黑地地玩桌游。那时候,近视先生认为时间就该被这样挥霍,所以辞了工作陪大家一起“家里蹲”。

回看自己满身狼狈,近视先生终于崩溃。迫于无奈他给了自己一次旅行,在江南小镇上思考要不要继续待在北京。()最后还是放不下回家被亲戚数落的面子,又回了北京,只是这次回去,他下决心要跟过去说再见。

转折的起点是大学认识的跑酷哥们儿来北京开了个影视宣传公司,叫他帮忙,于是七拼八凑了五个靠谱的好友,蹑手蹑脚在娱乐圈里大浪淘沙。从未涉足的行业让近视先生吃了不少苦,但生活一忙碌,就顾不上悲观。

公司做的一场发布会上,近视先生跟甲方一个宣传人员相见恨晚,当天就约吃饭、看电影。那女孩身上有股正气,走路带风,对生活处处充满信心,随口就是一句“心灵鸡汤”,近视先生向来习惯别人给予自信,于是两人看对眼,相处格外融洽。

他所在的公司现在已经做出了名声,快节奏的工作氛围让他把一天当两天过,却无半点抱怨。他说:“原来当初看不见的不只有远方,还有跑在前面的人。”

——前行的路上,我们不仅受远方的羁绊,还被行人影响,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去接近那样的人。宇宙除了爆炸后形成了银河系,它还给了相同磁场的人同样的运气。

愿你成为更好的人。

2、我渴望上路

我渴望上路(一)

老师,您是清晨的第一道光,融化了夜的愚昧与无知……

说到老师,在我的记忆中,让我永远忘不掉的是我二年级时的数学老师——朱小珍老师。朱老师很喜欢笑,尤其是微笑。她那甜美的微笑似乎有魔法:如果有同学在课堂上说悄悄话,做小动作,老师看见了,就对着那个同学微微一笑,那些同学就马上改正过来了;如果有的同学遇到什么困难与挫折,老师就对那个同学送上鼓励的笑,同学们马上就振作了起来……

我上二年级的时候,是一个非常自卑、胆小的小女孩。虽然成绩还不错,但是我胆小如鼠,因此我非常自卑,连上课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都不敢。老师们平时也不注意我,同学们也不跟我玩。下课了,大家都到操场上去玩,只有我孤零零地呆在教室里,看着同学们在操场上追逐玩闹的身影,我的心里就酸酸的,有一种说不出口的感觉。

过了不久,朱老师来接我们班的数学课。上了几节课后,老师了了解了我的情况,知道我是一个胆小自卑的女孩。老师迈着轻盈的步子,走到我的桌子前,对我微微一笑,那种微笑,让我感到从未有过的感动,好像让我站了起来,接着,老师用她那悦耳的声音轻声对我说:“放学后,来我的办公室一趟,好吗?”这是我第一次与老师谈话,竟变得不知所措,看着笑盈盈的朱老师点了点头。

“铃铃铃……”下课了,同学们都背着书包陆续走出教室。朱老师向我走来,拍了拍我的肩膀,给我一个甜甜的微笑,这微笑让我全身充满了动力。我迅速背上了书包,跟在老师的后面,进了办公室。这时候,我的心跳得出奇的快,像揣着一只小兔子。朱老师好像看出了我的紧张,对我又笑了笑,这笑是让我自信的笑,鼓励了我,让我看着老师,好像不再那么害怕了。接着老师给我讲了一个《带着微笑上路》的故事,其实是讲了一个自卑女孩靠着微笑来鼓励自己,激励自己,最后成为了一个出色的开朗的女孩子的故事。朱老师还语重心长的对我说:“你遇到困难时,鼓足勇气,以微笑来面对,没有什么困难能呀到人的。你在平时,多多微笑,心情就会变好。只有你自信了,坚强了,才会取得成功。你要记住老师的一句话——带着微笑上路。”说完老师便叫我回家了。

从那以后,我以微笑来鼓励自己,激励自己,慢慢地自信起来了。上课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成绩变得更好了。在班上我也结识了很多的朋友。我在遇到困难时,就以鼓励的微笑激励自己;当我还有什么烦心事时,我也甜蜜的微笑让自己开心;当我失败时,我就以下次一定会成功的微笑为自己加油……总之,我变成了一个自信开朗的女孩。这都要归功于朱老师啊!

“带着微笑上路”,这句话会永远刻在我的心中。同样留在我的心中使我无法忘怀的,还有我那可亲可敬的朱老师。

我渴望上路(二)

一个人上路,梦想在前方等我,一个人上路,欣赏月明星稀;-

一个人上路,或许有些孤独,一个人上路,这样才更从容……-

亲爱的,无论你是我的爱人、家人、亲人,还是朋友,同学、同事,无论你是多么爱我,无论我们联系多少,无论我是多么依赖你。在人生的旅途中,你都只能陪我一程,所有的困难必须自己面对,所有的决策只有自己做出……-

少年的我是自闭的,有人关心我,我就会视为精神支柱,有一点欣赏,就会陷入迷恋,有一点误会,就痛不欲生……当我已成为包袱,当相爱不能相守,当心开始受伤……我只能含泪放手,多少次从幸福的颠峰跌落,也只能独自默默承受,痛一次,坚强一分,错一次,优秀一点,我终于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他给与完美的爱,没有谁会陪着你一路欢快地走下去。你,必需面对现实。-

对于我这样的人来说,怎样战胜软弱,怎样放宽眼界,怎样学会为人处世,才是最重的。从不敢走得太近,从不敢放纵感情,很低调,很平淡,这样的人生,也许不够尽情,也许太理智,也常被别人报怨,甚至被看多少人看成冷血?记不清了,也不想解释。就算是老公,就算他再好,谁知道会不会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出来?就算是女儿,就算再爱她,也总有放飞的一天。报导的还少吗,多少情侣因爱生恨,酿成大错?多少孩子不堪重负,离家出走?人,能保持独立的心态,能适应寂寞的人生,是很重要的,否则,当爱与希望失落的时候,岂不要崩溃?-

亲爱的,让我在远方守候你吧,远远的凝望是相思,默默的付出是关怀。我只是,想让大家都能轻松上路,一路走好!

我渴望上路(三)

梦想犹如一朵盛开在人生大路上的绚烂之花,你一定会经过她,你可能会采摘它,也可能不会,但它一定会在那里,驻足,扎根,等待你用心灵去滋养它。等待着它在最美丽的时刻你将它摘下。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梦想,可以实现或不能实现,已经实现或还未实现,坚持继续或已经放弃。然而这些都不足为重的,最重要的是,你与梦想曾经并肩通行过。

孩童时期的你说:“我有好多梦想!我长大要当科学家,去造福人类,还要去当飞行员,飞向太空!还有……”少年时期的你说:“我的梦想是取得一个好成绩,考上理想的大学,找到好的工作。”成人时期的你说:“我的梦想啊。,家人平安工作顺利就行了呗!”晚年时期的你说:“呵呵,现在还提什么梦想,如果真的要说一个,那就是子孙平安,儿女孝顺吧,”

可能每个人的梦想的理解都不同,所以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或许有的人认为以上我所说的都不是梦想,只是生活上的小愿望罢了。但如果我来说,我认为梦想不分大小,只要可以成为你行动的动力,那就可以成为梦想。

还有一种梦想,那是让人心生敬畏的,()是每个人都不得不决口称赞的。那种梦想就是情痴对爱情的那种忠贞不移,至死不渝。从一开始它的花苞状,慢慢的滋养浇灌直至它撑开的光彩照人,那是追梦者的坚持。

有人会选择放弃梦想,有人会选择一直坚持梦想,因为他们早就把放弃梦想给放弃了,他们坚持看守自己的初衷,用自己的付出来换去浇灌梦想之花的养料。通往梦想的道路并不平坦,甚至充满坎坷,这仅仅是一种测试,把一些不合格的也就是不坚守自己信念的人淘汰掉,只留下来那些坚守信念的人,让他们独享梦想之花的美丽。

梦想的道路注定是一场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么样,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的漂亮。

梦想之花一直藏在你的心里,她一直在等你,你一定要去寻找它,带它他上你那美好而又艰辛的梦想旅程。

有梦想我渴望上路……

3、冯仑:看得见未来才有未来

冯仑:看得见未来才有未来

原来我一直以为,活到一定年纪,就会变成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但没有温度的人。因为凡是有高度、深度、广度的人,温度一般都比较低,遇事比较沉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故加之而不怒,猝然临之而不惊,沉得住气,不轻易发表意见。

现在我发现,随着互联网时代社会的日益开放,高度没上去,大家反而越来越喜欢低俗。这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就像台湾歌手郑智化说的,他总是从底下看人生,看到的人生更精彩。一般人往高处看,看到脸,往下看,看到了腰,再往下,看到了脚后跟。郑智化看到了大家没有正视的东西。我50岁以后看到的东西,比20多岁时想象的更让人开心,因为这个世界更加真实了。

而且,事儿也越来越小。原以为我们可以管大事——家国情怀,现在看不能,为什么?社会各有分工,艺术家管艺术家的事,官员管官员的事,在商言商,我自己要守本分,看管好属于自己这摊儿的小事。

另外,时代似乎变得更浅显了。所谓深刻,其实非常简单,就是把痛苦像腌咸菜一样腌着,最后拎着两根黄瓜出来,这叫深刻。凡是痛苦的、沉淀而又不能流动、不能瞬间用感觉器官化解的东西,就是深刻的。像陕西、山西、河南的很多作家都是深刻的,为什么呢?

你看路遥当年写作,桌上这儿搁一碗白水,那儿搁一个馒头,最后写出《人生》,很深刻。但是深圳、香港的作品为什么不深刻呢?因为再多的痛苦,晚上去酒吧、夜总会一泡就没了,深刻不了。

现在的小时代,跟我原来想象中的情况正好相反。第一变低了,第二变小了,第三变浅薄了。

小时代和大时代的青年,最大的不同是词汇不一样。

贾平凹有篇散文,讲两个年龄和我差不多的陕西人,蹲在茅坑里大谈伊拉克问题,国际大事谈了一圈,最后才发现没带手纸。上厕所带手纸这么大的事都忘了,还在关心国际局势。这当然是个笑话,不过陕西人大体属于这种大时代的人,他们的情怀都是五千年的。

“80后”和“90后”一般都是说自己,最多说说同事,说说北上广就算是谈大事了,另外就是研究房贷、谈对象、上班这些事儿,再一个就是琢磨玩、旅行、买什么。这种区别,实际上是思维方式的差异,是管自己的事还是管闲事。大时代的人就是管闲事,“80后”“90后”最大的优点就是开始管自己的事。在这个社会,我觉得如果连自己的事都管不好,别人的事肯定也是管不好的。

另外,信息的获取量也有很大差异。大时代的人基本用眼睛阅读,最多用点耳朵。现在大家感知信息几乎是“五感”调动,信息量非常大。这带来两个好处:第一就是所谓的素质在提高,适应性也在提高;第二个就是创造性在增强。到现在为止,获取知识的成本是越来越低。原来获取知识的成本高到一个村里得供一个老爷爷,这个老爷爷一死,这个村里的人就都可能成文盲了。现在知识的成本低到鼠标一点,什么都有。但是创造的成本却越来越高,你知道的大家都知道,所以创造和创新的压力会比以前大。

再者就是个人的权利意识在增强。做房地产客户服务,你会发现,70岁左右的客户是“大叙事”,遇到分歧或问题,从来不知道找律师,你给他花钱请律师他都不相信。40岁左右的业主就要好沟通很多,再年轻的,30岁以下的客户,连见面谈都不用,直接找律师打官司就行了。这说明,现在的年轻人权利意识、规则意识开始增强,这一代人变得具体了,了解自己了,知道疼自己了。

“80后”“90后”是中国未来20年的希望——这是废话,我干爹以前老讽刺我,说我总说那些永远正确的废话,但是我不能不这么说,我得罪不起后来人。

但这的确是真心的肯定,看得见未来的人才有未来,为未来欢呼的人才能创造未来,站在未来看今天的人才有快乐。

4、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