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石像_冰心:独行的冰心

1、冰心:石像

冰心:石像

凝寂的面庞,消沉的目光,都衬出他庄严的姿态,他只这样 摄着白衣站着,静悄悄的向前看着。

小孩子攀着窗台,要和他谈笑;他眼儿也不抬一抬,唇儿也不动一动,只自己屹立着,向前看着。

小妹妹说他伤心,小弟弟说他孤傲--我却并不这样想,只深深地低头崇拜。

倘若你容我说破,石像呵!你是伤心,因为无量沙数的世人,心里只满着贪嗔。你是孤傲,因为无量沙数的世人,口里只唱着悲歌。

谁像你这般屹立凝眸的向前()看着?——任他小孩子笑语纠缠,你只屹立凝眸的向前看着。

石像呵!任他无知的孩子说你伤心,说你孤傲,我只深深地 低头崇拜。

2、冰心:独行的冰心

冰心:独行的冰心

祝勇

清夜独坐的我,晓梦初醒的我,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之中偶然有一分钟 一秒钟感到不能言说的境象和思想的我,与课室里上课的我,和世界周旋的我,是否同为一我,也是一个疑问。

———冰心:《我》

仔细回想一下这个世纪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它留给个人的时间和空 间竟少得可怜。更多的情况下,人们被时代驱赶着前行,像赶赴一个个盛 大的集会,停不下来,也来不及思量。如我在一篇文章里讲到的:“在 20世纪中国,一般人恐怕不必指望去逃避历史强加给他的规定性成长。” 我们只听得到群体的口号,而听不到个人的声音。政治空间对心灵空间、 公共空间对私人空间的挤迫,几乎成了本世纪的标志性景观。

而冰心,这位身着旧式旗袍的新式女性,自新文学发轫的第一天起, 就开始在荒芜的心灵园林里打扫尘垢,锄草施肥了。她试图以智慧的繁星 和纯真的春水,焐暖世纪冰冷的胸膛。与名字相反,冰心是温暖的,她没 有染上那个时代的女子特有的闺阁式的自怜,而纯然是一尘不染的洁净与 正直。她外表的单薄与弱小,更凸显出她精神的伟岸与不凡。

冰心与鲁迅形成了一种“互补关系”。鲁迅代表了新文化中阳刚的一 面,冰心则代表阴柔的一面;鲁迅是一柄锋利的社会手术刀,冰心则是慈 爱的灵魂布道者。学者李吉力在论说《红楼梦》时曾指出,女人是水性的, 男人是泥性的,“这两种特性表明:女人是自然的作为审美向度出现在历 史中的,而男人是社会的作为力量的象征从事于历史的创造的。”如果说 鲁迅是荒野上的战马,冰心则是河流边的水车,她承继的是中国文化中娴 静的部分,依靠的全然是自然的力量,浇灌心灵的沃土;如果说鲁迅是以 超人的力量肩起历史的闸门,冰心则是于不动声色中改造世道人心。冰心 的存在,丰富了“五四”文化的精神维度,使中国的精神启蒙不是一种简 单的线性结构或平面结构,而呈现出迷幻复杂的姿态。

遗憾的是,这样的精神姿态没能赢得足够的发展时间而过早地夭折了。 当鲁迅传统生长为一株大树时,冰心却日益成为盆景园里孤独的标本。 “文革”中泛滥的兽行不是因为群体信仰的缺失,而是因为个体良心的泯 灭。那些闪烁着幼稚的眼光,本应从《寄小读者》中汲取营养的学生娃子, 争先恐后用《毛主席语录》抽打作家的脸颊。还会有女孩,在无边的暗夜 里为远行的人制作一盏温暖的小桔灯吗?

冰心依然被选进课本———当然,是很久以后。我最初便是在课本里 结识冰心的。然而,漫长的时间足以将所有美丽的外形浸泡得变形。那些  在时间深处长出绿苔的旧日文章,被工匠的巧手镀上新的光芒,于是,冰 心笔下的“黑暗潮湿的山路”、“桔红的光”,便神奇地具有了政治隐喻 ()性。严密的政治话语系统可以妙用每一个个体声音———即使你有个体声 音,它也会强行为公共所用。

茅盾在《冰心论》中写道:“在所有‘五四’时期的作家中,只有冰 心女士最属于她自己。她的作品中,不反映社会,却反映了她自己,她把 自己反映得再清楚也没有。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她的散文的价值比小说高, 长些的诗篇比《繁星》和《春水》高。”茅盾是典型的政治型作家,他的 小说如社会学论文一般谨严缜密。他对文学价值取向与己截然相反的冰心 作出这样的评说,绝对非同小可。

中国青年报1999.4.5.

3、古代英雄的石像读后感

古代英雄的石像读后感(一)

最近我读了《叶圣陶童话》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我国着名的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写的。叶圣陶爷爷非常重视儿童教育,为此,叶圣陶爷爷写了许多能提高孩子们学习的童话,而在这本《叶圣陶童话》当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古代英雄的石像》的故事了。

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有个雕刻家,他用一块大石头雕刻了一位古代英雄的石像,并把它放在市区广场的最中央,每天接受市民的瞻仰和崇拜。渐渐的这块大石头就忘记了以前和同伴在一起的日子,也忘记了自己其实还只是一块大石头了,看到人们这样的尊敬他,就一天比一天骄傲起来了,可是在小石块的打击下:名声只是一个空虚的东西,实实在在的做事才有意义。最后石像在半夜自己倒塌了下来,变成了千块万块的小石块,和其他的小伙伴一起铺成了一条马路,让人们高高兴兴的在上面行走。小石块们也非常高兴,因为现在这样的生活才有意义。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不能因为取得一点点的成绩或是做出一点点的事情,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了,而是要踏踏实实的学习,认认真真的做好每一件实事,我们的生活才更有意义!

古代英雄的石像读后感(二)

读了《古代英雄的石像》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上次那篇《牡丹花》。因为牡丹花的骄傲自大,把它身边的泥土都赶走了,结果没有了营养供给,第二天就枯死了。

而《古代英雄的石像》讲的是,为了纪念一位古代的英雄,大家请雕刻家给这位英雄雕一个石像。雕刻家答应了。他先去翻阅有关这位英雄的历史,想像他的状貌,还想像他的性情和气概。他的意思是:随随便便雕一个石像不如不雕,要雕就得把这位英雄活活地雕出来,让看见石像的人认识这位英雄,明白这位英雄,因而崇拜这位英雄。于是雕刻家从山上运下来一块巨石,()准备雕刻这个英雄,他心里有了现成的模型,雕起来就有数,慢慢的雕像就雕好了。

人们经过石像时都会恭恭敬敬地鞠个躬。于是那块被雕成英雄像的石头就开始骄傲起来了,看不起垫在他下面那些石头,还对下面的小石头冷嘲热讽。终于,小石头们不高兴了,各怀心事。一天半夜,石像突然从半空中倒了下来成了碎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不要自大自满,要懂得尊重别人。

古代英雄的石像读后感(三)

今天,我读了叶圣陶先生的《稻草人》,其中《古代英雄的石像》让我受益匪浅。它主要讲了:一个城市的人们为了纪念一位英雄,决定让雕塑家为他凿一个石像。雕塑家选好了一块称心的石头,便开始了工作。

不久,石像雕好了,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神态,每一根头发都是如此的生动。人们为了祝贺石像的诞生,开了一个聚会,人们尊敬他,视石像为城市的保护者和吉祥物。

石像看见人们这样尊敬他,就不禁开始骄傲了。他想自己脚下的石墩说:“我是最荣耀的,我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谁都没我站的高。”下面的石墩讥笑他:“如果没有我们,你就会摔成碎石,我们是个整体,不要太自大了。”石像听了,收下了自己的自大。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石像依旧受到人们的敬重,他又开始骄傲了,石墩很生气,撤了出去,石像成了石堆。

人们把石堆拿去修路,人们高兴地在上面走着。

看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骄傲只会带来不好的结果,我们一定要虚心,做一个真实、踏实的人。

4、生命的石像

 生命的石像

 

        测验人的品质有一个标准,就是他工作时所具有的精神。假使他对工作,是被动的而非是主动的,像奴隶在主人的皮鞭督促下一样;假使他对工作,感觉到厌恶,没有热忱和爱好之心,不能使工作成为一种喜悦,而只觉得是一种苦役,那他一定不会有所成就。

        自尊,自信是成就大事业的必须条件,但对于工作不肯尽心尽力,而只是敷衍推卸的人,是不会有这种自信,自尊的,一个人假使不能在工作上尽心竭力去努力,那他决不能很好的造就自己。工作是一个训练培育品格的大学校。

        因此,在任何情形之下,不容许你自己对于工作发生厌恶。(https://)这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假使你为环境所迫,而只能做些乏味的工作,你也当努力设法,从这些乏味的工作中找些兴趣意义出来。因为良好的精神,会使任何工作有意义,有兴趣。

        你的工作,就是你生命的石像。它是美是丑,可爱可憎,全操在你自己的手里。

        担任每一个职务,写每一封信。出售每一件商品,每句谈话,每个理想,每种动作,都仿佛是凿子的一击,可以美化你的石像,也可以损毁你的石像。

        不论做任何事,必须竭尽全力,这种精神的有无,可以决定一个人日后事业上的成功或失败。

        应该在心中立下这样的决心和信念,从事工作,你必须不顾一切,尽你最大的努力。如果你对工作不忠实,不尽力,那么将贬损你自己,糟蹋你自己。

 站长为你推荐文章:[励志日志:生命的随想] [职场励志:生命中的七堂课]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