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你所不知道的成功
你所不知道的成功
文/张建中
加里·达尔原本是名广告公司行政人员。1975年4月,他与朋友在一家酒吧聚会时,偶然听见别人抱怨自己的宠物。他当时对朋友说,“最完美”的宠物应该是石头,不需喂食,不需洗浴,不会生病,也不会死亡。
最初这只是句玩笑话,可是达尔被自己的想法所激动,随后便决定将自己的创意付诸实施,“宠物石”由此应运而生。犹如真正宠物一般,“宠物石”装在一个纸质宠物盒内,附一份宠物训练指南。为保证“宠物石”舒适,纸盒内还放置稻草,带通风口。
每个“宠物石”售价3.95美元,净利润3美元。投入市场第一年仅上半年,“宠物石”便为达尔带来1500万美元收益。
被称为“盖茨第二”的马克·扎克伯格第一次推出他的“独家虚拟年鉴”脸谱网时,一些人告诉他这玩意儿太怪诞了,根本没用。意想不到的是,脸谱网刚一开通就大为轰动,几个星期内,哈佛一半以上的大学生都登记加入会员,主动提供他们最私密的个人数据,如姓名、住址、兴趣爱好和照片等。学生们利用这个免费平台掌握朋友的最新动态、和朋友聊天、搜寻新朋友。
很快,脸谱网就扩展到美国主要的大学校园,包括加拿大在内的整个北美地区的年轻人都对这个网站饶有兴趣。如今,在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大学校园同样风靡。根据雅虎公司的估计,到2015年脸谱网在美国的注册用户会达到5250万,有60%的学生和年轻人都会使用脸谱网,远远高于2005年的8%及去年的18%。雅虎预计,到2015年,脸谱网营收有望达18.6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来自广告,脸谱网的广告收入可能会达到10亿美元之巨。
杰夫·贝佐斯于1995年7月16日创立亚马逊公司,其性质基本是一家网络书店。贝佐斯看到了网络的潜力和特色。很多人都想要一个虚拟书店,如果你在家穿着睡衣就能逛书店,谁还会到外面去呢?
亚马逊公司的最初计划原本是在4到5年之后开始有营利,2000年的网络泡沫造成了亚马逊公司平稳成长,成为独树一帜的佳话,在90年代有相当多网络公司快速成长,当时亚马逊公司的股东不停抱怨贝佐斯的经营策略太过保守和缓慢,而网络泡沫时候,那些快速成长的网络公司纷纷结束营业,只有亚马逊还有获利。2002年的第四季度,亚马逊的纯利约有500万美金。2004年则成长到3亿多美金。
桑德斯上校在退休后,靠着菲薄的退休金过着勤俭的生活。有一天,他突发奇想,拿着一个精妙的炸鸡配方到每一家餐馆游说,希望合作把这一个配方开发出来,可是当他敲开每一家餐馆门时几乎所有的人都以嘲讽的口气告诉他:这么大的岁数了,还能有什么大的作为,更何况餐馆也不会陪他去冒险……
但是,桑德斯上校并不气馁,就这样他的足迹基本遍及了小镇上的每一个餐馆,他逢人就说他的想法,终于在桑德斯上校向人们诉说了差不多一千次后,有人接受了他的想法,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和桑德斯上校合作开了一家炸鸡店,这就是现在遍布全球的肯德基炸鸡店,而桑德斯上校也成了大富翁。
在企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许多初创公司都是从令人兴奋的项目起步的,有些创意想法相当疯狂,但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尝试,他们中出现了不少成功者。如果你有了一个古怪的想法,无法得到他人的理解时,请别害怕,一定要坚持,充满自信。上帝对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马克·扎克伯格、桑德斯、杰夫·贝佐斯,这些人成功之前,也经历了许多的失败,可是他们坚持了下来,一直都在努力,所以他们取得了成功。我们在关注他们成功的同时,也要看到他们所经历的失败,只有这样,你才会真正理解成功的内涵。
2、成功的家长必须知道的三十三句话
成功的家长必须知道的三十三句话
1、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
2、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孩子在学校就可能会过的比较辛苦,孩子很可能会成为学校的“问题儿童”.
3、成绩好的孩子,妈妈通常是有计划而且动作利落的人。父亲越认真,越有条理,越有礼貌,孩子成绩就越好。
4、贫穷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但并非越贫穷越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做父母的,需要为孩子提供基本的文化资料,不让孩子陷入人穷志短的自卑深渊。
5、富裕是另一种更高级的教育资源,西方人的经验是:“培育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阶层是会遗传的。”但是,更高级的教育资源需要有更高级的教育技艺,如果没有更高级的教育技艺,富裕的家庭反而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灾难。
6、不要做有知识没文化的家长。有些人有高学历,但不见得有文化。如果家长不懂得生活,不知道善待他人,甚至不懂得善待自己的孩子,无论他拥有多高的学术水平,他也是没有文化的人。
7、父母可以把孩子作为世界的中心,但是不要忘了父母也要过独立的生活。如果父母完全围绕孩子转而没有了自己的生活主题,这样的父母常常会以爱的名义干扰孩子的成长。有时侯,并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而是父母离不开孩子。
8、父母需要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不过,也不要因为教育孩子而完全取消了自己的休闲生活。“没有责任感伤害别人,太有责任感伤害自己。”(吴稼祥语)
9、如果孩子一哭闹父母就赶紧抱起孩子,那么,孩子就会利用父母的这个特点经常纠缠父母,提出更多的要求。所以,孩子哭闹,不要着急把孩子抱起来,父母最好让自己有事情做,让孩子看着自己动作麻利地做事。
10、夫妻关系影响孩子的性格。一个男人如果不尊重他的妻子,那么,他的儿子就学会了在学校不尊重他的女同学。一个女人如果不尊重她的丈夫,那么,她的女儿就学会了在学校瞧不起她的男同学。
11、教育就是培育人的精神长相。家长和教师的使命就是让孩子逐步对自己的精神长相负责任,去掉可能沾染的各种污秽,培育人身上的精神“种子”,让人可以呼吸高山空气,让人可以扬眉吐气。
12、有修养的父母是“伏尔泰主义者”,“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扞卫你说话的权利”.他们从孩子出生的那天就开始跟孩子讲道理,耐心的征求孩子的意见。不要指望打骂孩子就能让孩子学会服从。杀鸡给猴看的结果是:猴子也学会了杀鸡。
13、让孩子成为既有激情又有理智的人。“没有激情,任何伟业都不可能善始,没有理智,任何壮举都不能善终。”
14、让你的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有教养从守时,排队,在公共场合不大声说话,不轻易发怒开始。
15、做人要厚道。如果你的孩子比较厚道,请不要嘲笑他的软弱。喜欢占小便宜的人,往往吃大亏,因为他被别人厌恶。愿意吃小亏的人,将来会占大便宜,因为他被人喜欢。
16、身体的活力能够带来精神的活力。身体好的人,性格阳光。身体不好的人,做事犹犹豫豫,躲躲闪闪,说话吞吞吐吐。
17、不要以为孩子1到6岁只是长身体的年龄。如果父母让孩子1到6岁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那里度过,等到孩子6岁时父母再把孩子接回来上小学,那么,这个孩子在小学要么成为默默无语的沉默者,要么成为无法无天的捣乱者。
18、经常和孩子一起做三件事:一是和孩子一起进餐,二是邀请孩子一起修理玩具,家具或衣物,偶尔邀请孩子帮忙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三是给孩子讲故事并邀请孩子自己讲故事。
19、如果没有特别困难,父母最好每天赶回家和孩子一起进餐。家庭的共同价值观,就在全家人围着一张桌子吃饭的过程中建立起来。
20、给孩子讲故事并邀请孩子自己讲故事,让孩子从听故事开始建立阅读和写作习惯,让孩子尽早学会独立阅读,尽早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只要还在读书的人,就不会彻底堕落,彻底堕落的人是不读书的。”从来不给孩子讲故事的父母,是不负责任的父母。
21、孩子的成长有三个关键期:第一个在3岁前后,第二个在9岁前后,第三个在13岁前后。如果错过了成长的关键期,后患无穷。
22、不是“三十而立”,而是“三岁而立”.孩子三岁前后,就必须建立自食其力的勇气和习惯。凡是自己能够做的,必须自己做,凡是自己应该做的,当尽力去做。
23、如果你的孩子在13岁的时候喜欢弗罗斯特的诗句:“两条路在树林里分岔,我选择走人少的那一条”,这很正常,不要担心,他以后也许会选择人走的多的那一条。
25、父母给孩子讲道理是必要的,但给13岁前后的孩子讲道理时,要注意自己讲话的姿态,姿态比道理更重要。否则,孩子会厌恶,反抗。孩子会说:你讲的话都是对的,但你讲话的那个样子很令人讨厌。
26、心底秘密是人成长,成熟的标志。如果孩子有心事,他不想告诉你,那么,不要逼迫孩子把他的秘密说出来。
27、在孩子3岁前后,他的身边最好有一个无为的放任型父母。在孩子9岁前后,他的身边最好有一个积极的权威型父母。在孩子13岁前后,他的身边最好有个消极的民主型父母。有效的教育是先严后松,无效的教育是先松后严。
28、必须留意你的孩子的学习成绩,但也不必太在意他的名次。倒是需要警惕那些学习成绩总是第一名的孩子。有些孩子学习成绩好,性格也好,有些孩子学习成绩很好,但性格却自私,缺乏同情心,没有生活情趣。
29、必须让你的孩子学会与他人交往并愉快的接受小伙伴。“如果父母对自己的邻居不满,对孩子的小伙伴也十分挑剔,或者不让自己的孩子和他们交朋友,让孩子觉得好像自己跟别人很不一样,那么,这些孩子长大以后就很难与任何人自然地相处。
30、孩子的成长需要同伴,让孩子有自己的朋友,但不要有太杂乱的伙伴,在孩子没有形成成熟的理性和判断里之前,警惕孩子沾染同伴的坏习惯。
31、让你的孩子尽早建立健康的审美观。有出息的男性一定会喜欢健康的女性。不要让孩子的审美观陷入低级,病态。不要以为小的,有病的,就是好的。不要以为强大的,就都是坏的。不要以为小麻雀,小绵羊,小狗都是可爱的,也不要以为狮子,老虎,狼都是坏的。不要以为豺狼都是吃人的,豺狼只吃比他弱小的。
32、《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33、告诉你的孩子:认真听讲的孩子偶尔成绩好,认真自学的孩子永远成绩好。
3、你不知道的超级成功者的三个秘密
你不知道的超级成功者的三个秘密
文/陈荣生
当我想要寻找一个真正能够被长时间热烈掌声打断的演讲者时,我找到了《成功》杂志的出版商达伦·哈迪。达伦曾采访过一些最着名的成功者,找出了他们创造非凡成就的方法,即超级成功者的三个成功的秘密,真是令人大开眼界。
第一个秘密也许会令你大吃一惊。很多人都想知道理查德·布兰森等人成功的原因,但按达伦的说法,他们的成功根本不是因为他们做了些什么,而是因为他们不做什么。
达伦认为,说“是”很容易,但说“不”才是主要技能。达伦在采访沃伦·巴菲特时,问了他一个所有人都希望得到答案的问题:“你的伟大成功是怎样得来的呢?”巴菲特表示,他取得巨大成功的关键是:“如果说我得到过100次巨大机会的话,有99次我会说‘不’。”
超级成功者的第二个秘密是学会把重点放在至关重要的少数事情上面。
达伦说:“我们很多人总想掌握很多东西,想在很多方面做得很好,可结果却是我们甚至无法在几件事上面做到最好。请看看奥林匹克运动员、诺贝尔奖得主或爱因斯坦吧,他们都只是在几件事上堪称世界一流,而在其他方面都是很平庸的。”
达伦指出,工作时间长跟辛勤工作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辛勤工作是指做几件难做的事情,但却能取得巨大成就。“我们很多人都有一个这样的误区,认为我们应该介入所有的事情,而且应该擅长做所有的事情。”他补充说,“其实,你只需在一些至关重要的事情上做得出色或优秀,就能够创造巨大成功了。”
什么才是至关重要的事情呢?唯一只有你才能做到的三件至关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呢?对你工作成功贡献最大的是哪三件事情?如果你花时间把它们写下来,就能迫使你把注意力的重点放在每天都应该做的事情上面。
达伦的个人目标是将他90%的时间花在他认为至关重要的三件事情上面。畅销书作家吉姆·柯林斯也这样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三件以上优先考虑的事情,那就是等于他的人生没有目标了。
史蒂夫·乔布斯在管理皮克斯的时候就知道,在一个时间段内只做一件大事,会有巨大能量。当全体员工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一件事上面的时候,其创造力是巨大的,这就是乔布斯和苹果公司在一个时间段内只做一件事的原因。他们生产了ipad,然后,他们生产了iphone,再然后他们生产了ipad.然后,他们开始做零售——在一个时间段内只做一件大事。
超级成功者的第三个秘密使他们形成了无意识的成功习惯,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我们即是我们反复在做的东西。”
达伦解释道:“当你重复一个动作时,这能够成为一种无意识的习惯,这种做法形成了一种被称之为神经信号的东西。它实际上是在燃烧脑沟的力量。你每次做事情的时候,就会增强这个脑沟的能量。”
最后,达伦总结说:“如果有人问我,我应该把我的成功归功于哪一件事,那么我会说是保持始终如一的能力,只有保持始终如一,才能创造动力。”
4、我知道,你总有一天会成功
我知道,你总有一天会成功
文/伊心
至难,致远
桑雨是她的网名,我们相识于一个叫作“五道口落榜群”的qq群。
五道口是原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院的别称,现为清华大学五道口学院,一度被誉为金融学考研的巅峰。考研成绩出来之后,不知道是谁建了这个群,但我们在群里热火朝天地聊天时,都暂时忘记了落榜的痛苦。
后来,我们一起去参加另一个学校的调剂复试,我才见到了现实中的她。她是典型的南方女孩,外表娇弱,声音很轻,但我一直记得她倔强的眼眸和一针见血的谈吐,也记得我问她为什么要考五道口时,她只回答了八个字:“犯其至难,图其致远。”
那时候,考上五道口的人里有很多是二战甚至三战。我是第一次考,她已经是第二次考了,我们俩一样差四分到复试线。想必她也和我一样,听到的言论多是:“啊,只差一点,明年肯定就考上了!”
可就算“只差一点”,我也没有勇气再考一年。她也有些纠结,因为她如果再考一年就是三战了。这场没有硝烟又孤军奋战的战役,没人能为你担保“明年就能考上”,更没人帮你分担那些黑夜里睁大着眼睛寻找希望的孤寂,还有孤注一掷、背水一战而承担的莫大压力。何况女孩的青春原本就转瞬即逝,为一个学校赌上三年的时光,家人的担忧、朋友的劝阻连同自己的怀疑都像是一条难以蹚过的冰河,举步维艰,不可逾越。
可我只听她轻描淡写地说起她二战时独自在校外租房复习的种种。我挺佩服她的,不说别的,就每天十四五个小时的复习强度,已经超越了多少考研人。南方没有暖气的冬天,她独自一人在出租屋里抱着热水袋看书做题,那么荒凉贫瘠的环境里,她心里却全是温热的希望。
调剂复试之后,我被录取了。数番波折,百般纠结,我放弃了为五道口二战的想法,而她,还是毅然回去准备了三战。
后来,我们没再联系过。我开始了研究生生活,她又翻开了那些数学复习全书、英语单词红宝书和不知看过多少遍的专业课笔记。整整一年里,她的qq签名一直是阿兰·德波顿的那句话:“我们在黑暗中掘地洞之余,一定要努力化眼泪为知识。”
一年的时光呼啸逝去,和已经过去的每一年一样不留痕迹。第二年的春天,朋友发给我一个链接,是五道口的最终录取名单。我一眼就看到她的名字赫然在列,初春的风穿过窗吹进来,让人无法抑制眼里的热泪。为着我所放弃的路途,她举步维艰地走到了终点,再明艳的鲜花、再响亮的掌声都不够作为对她的嘉赏。我想象她一个人蹚过寒冷的冰河,遍尝孤独的滋味,在无人给予鼓励时用强大的内心力量源源不断地滋养着自己,终于走到了一个莺飞草长的春天。
三年的青春换一个梦想的入口,多少人问到底值不值,甚至有很多人称呼坚持数年考研的人为“考研病人”。可青春里的呼啸奔跑、颠沛流离,从没有多少对错和道理,“值得”二字可至轻也可至重,度量全在人心。我只是一早就知道,那个柔弱的她终将闪耀,如日光投射辽阔原野,如流星之于无垠天际。
无畏的青春
这段时间整理新书的书稿,那些模糊的往事带着新鲜的潮湿卷土重来,我差点儿就忘了,我也曾为它们写过那么多的字。我觉得,以后我也再难写出比它们更坦荡赤诚、饱含热泪的字迹。因为它们所代表的坦荡赤诚、饱含热泪的岁月正一步一步和我告别,在我依依不舍地远离校园时光时。
时光倒回到一年前,我沉默地写着它们时,我在豆瓣只有100多个关注,并没有多少人看到。而实习单位却有几百个客户等着我一一拜访,他们都要忍受我在任务压力下不厌其烦口干舌燥的营销。我早已不记得他们的脸、自己开口前的尴尬忐忑以及那些少许热情多数冷漠的回应,只记得炙灼暑气下发烫的公交车座椅,盛热正午餐厅里的小憩,还有因为手里濡湿的汗水而变得皱皱巴巴的产品单页。
所以实习结束的那一天,我终于得以从西裤换成西瓜红的小热裤,和小伙伴笑着闹着走在路上,只看到天空由于秋意的初临而变得清朗高远,一大蓬又一大蓬软绵绵的云彩让人想要跳起来大声say hi。我们都晒黑了累瘦了,可奔向未来的脚步铿锵有声。
后来开始找工作,我经常拿出它们来看看——在北京的深秋晚高峰的地铁站里,一条条地刷新招聘通知时,在天津的初冬穿着单薄西装大衣难以抵御突如其来的降温和大风时,在上海火车站候车大厅边等火车边看第二天要面试的企业简介时。那些字迹,在后来温暖无数个陌生人之前,首先无数次地温暖了我自己。在我不知何去何从时,它们提醒着我过去的自己曾有过的勇敢和无畏,一路奔跑的身影和终于迎来的赤色艳阳。那些字迹,一个又一个,都是跳跃滚烫的初心,在字里行间得以永久封印。
时间倒回到两年前,也是暑假,第一次看到《异类》里的一万小时理论,我在愿望清单里写了好多个愿望,其中一个是出版一本书。后来是马不停蹄的实习,和因为要考证总要在自习室里熬至深夜的场景。疲累又迷茫的日日夜夜里,我反复叩问思索,期待着命运给我一次从容选择的机会。11月独自在宿舍写字,一推窗,白茫茫的新鲜雪地,仿佛大梦初醒一般让人心中一动。旧事纷纷如飘零落雪,只有想到自己一路奔跑、一直成长的路途才觉得凛凛寒风并不可畏,也只有自己才能将一个雨水温热山川温柔的春天唤醒。
时间倒回到四年前,上千人在一个闷热的大教室里听考研数学课。我从第一排转身向后看,他们的神情竟出乎意料地相似。后来那样的神情我在拥挤燥热的企业宣讲会上看过,在水泄不通的招聘现场看过,在公司新入职培训的动员会上看过,在校园里手挽着手热烈地谈天说地的人群中看过。
我才知道,那神情,属于无数个年轻的你和我,属于贫瘠年华里对未来最恳切的热望,属于被现实打败之前耀目荣光的无畏青春。
努力兑换一抹温柔
有段时间,网上盛传一篇叫作“为什么要努力”的帖子。也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努力?我想,是因为人生有那么多就算你努力了也无法掌控的东西。比如你寤寐思服的那个人的心,比如父母渐渐老去的容颜,比如时间如流沙一般无可挽回地逝去。所以,对于那些努力了便能扎扎实实握在掌心的东西,为什么不珍惜、为什么不争取呢?
说到底,年轻时所有的你追我赶、冲锋陷阵,不过是为了兑换一场酣畅淋漓、了无遗憾的时光而已。让无数个看似庸碌平凡实则丰饶激荡的灵魂,在陷入回忆时能露出一抹温柔的笑意。
你一定和我一样,明白除了在寒风中裹紧衣领往前走,则别无他法能带我们走向一个温柔明媚的春天。
而我也知道,在被庸碌的现实俘虏之前,在被琐碎的生活招安之前,你终将闪耀,如日光投射辽阔原野,如流星之于无垠天际。
编辑手记
青春是一场跌宕起伏的成长,是一抹不计成败的笑泪。或许青春短暂,但青春里的我们可以别样妖娆。因为我们为了自己的梦想,会义无反顾地在这条未知、艰辛的征途上,一路前行。不管经历怎样的曲折、坎坷,只要心灵不老,只要思想年轻,汗水涤荡青涩之后,我们也终会一步步走出理想的光芒,走出一段精彩而亮丽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