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桥:春日即事_春日朱熹_春日古诗

1、董桥:春日即事

董桥:春日即事

其一

晨起甚冷;推窗但见天色朦胧。有风,街灯在树丛中明灭。后山小径上三两人影蹒跚而过,操粤语高声阔论家事,夹器官语言不少,可恶!冲咖啡一杯御寒。清理烟斗。读英国画家sir william russell mlint与模特儿塞西莉亚轶事,看弗林特裸女水彩画。塞西莉亚肌肤莹透,吹弹得破,一头浓郁长发散发吉普赛野性,顿感randy!此字不可译,一译便雅,雅则原味尽失矣。英汉字典译“好色的”、“淫乱的”,皆不中!翻译欺人太甚。“那三个妇人皆是一般家数,若论姿色都有十二分,只是风流二字不十分在行”,此句若英译,译者亦必死于“风流”二字上头!

其二

得露丝伦敦寄来年卡,附一信,谓three difficult women一书甚好,不可不读云云。早年读英美女作家传记,近年读妇女解放运动着作,已深受妇女之“不快乐”

感动,不敢再多读此类文字。godfrey smith在the engish companion中谓英国既有女皇,唐宁街十号又有女宰相,甚至法庭中之女法官,交易所里之女经纪,牛津剑桥高座上之女学人,英人都可容忍,而妇解运动者可能还不满意,认为是装点门面之化装术,夫复何言!避孕丸、男女平等法案、同工同酬、妇解运动皆成事实;然而,露水鸳鸯、同性恋爱、女人公社、托儿所等竟摧残妇女团有传统意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新旧意识形态之交替难免造成今日妇女之困惑。英国妇女如露丝者,皆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半生上下求索而不能自释,其苦闷可想而知。史密斯曰,妇女有权选择“快乐”或“不快乐”;此语说来轻松,殊不知男权中心论根深蒂固,妇女虽云解放,心魔难弃,“选择”云云,又是男性社会学家纸上画饼耳!史密斯还有一句轻桃话说:在美国男人心目中,英国妇女没有美国妇女之神经质,没有苏联妇女之雌威,没有欧洲妇女之棘手;她们依旧是英国男人的“一杯茶”。大男人沙文主义视妇解运动如儿戏,恰似父亲之对待小女儿,让她偶然骑在自己背上玩玩,逗她开心而已。无怪乎名伶simone signoret有自传题目曰:“叫世界停一停我要下车”(stop the world i want get off),半卑半亢,一语道出妇女之千年包袱!

姑识之,聊资谈助云尔。

其三

下午赴商行酒会,皆西装笔挺之四眼老中青精英。与当事者寒暄数语,即去。

饭后灯下校对江兆申诗作,更喜其收放自如,进退堂奥。江公三艺皆精,但仍数诗第一、字第二、画第三。复叶嘉莹信。录michel foucault着作英译出版资料寄旧同学。睡前读维多利亚时代淫书三十八页,甚佳甚佳。年来多以淫书清洗心中之使命感。多读英文古今淫书,可冲淡自己笔下英文之学究气;刘殿爵旅英四十余年,英文登峰造极,浅白有致,不知是否得力自此?明日当去信急告夏志清、刘绍铭求证。

夜半得一梦,不可说。

其四

黄昏自希尔顿步行回寓,途经一花店,购freesia一束,清香撩人,撩起串串英伦旧事,亦悲亦喜。英人咸爱花卉,园艺尤精到,文学作品中更不乏写花写草写材写林之句。george orwell怀旧情切,撰文议论民间古老漂亮之花名今日竟都改成学名,不胜感慨:“二十年前金鱼草都叫snapdragon,今日改称antirrhinum,非查字典根本无从发音。毋忘我forgetme-not渐渐变成myosotis。其他如红热火钳(redhot poker)勿管闲事(mind your own business),爱情浴血(love lies bleeding),伦敦之光(london pride)等亦渐式微,改成植物学教科书中味同嚼蜡之希腊学名!”williamkeble martin牧师八十七岁出版其七彩版本英国花卉简介concise british flora in colour,插图皆亲手精绘,至今已销售千万本。数日前在艾丽森之古画铺中翻得马丁牧师之彩色花叶版画一幅,裱工甚精,索价三百港元。艾丽森说,此画已为某英籍藏家预订,足见英人爱花成癖。当年首相狄斯雷利醉心报春花:罗斯莱斯汽车发明人种植玫瑰成专家;张伯伦苦恋兰花;陆军元帅威佛尔编印战时诗集,取名《别人的花》(other men's flowers) 。英国是“花痴之国”,信焉。

其五

伦敦藏书票协会寄来第二卷()第二期《藏书票杂志》,逐页翻读,趣味无穷。今日中外书痴还是不少,皆朴实老成,无时辈叫嚣恣睢之气,亦多是绩学之士,总算教人还有一点寄托。得继宗三藩市来信,略述搬家搬书之苦,可怜!

其六

是夜失眠。枯坐书斋凝视一架破书、半壁旧画,记忆竟如劫后之美术馆:四壁名画一幅不留,只剩墙上框痕斑斑!少顷,忽闻窗外夜归男女嬉笑之声,开怀到了忘忧忘我之境界!人类之智慧和愚蠢就靠这样代代相传。

熄灯。拥被。闭目。苦笑。

2、春日朱熹_春日古诗

春日朱熹_春日古诗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1、题、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译文:

我选择了一个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观花赏草来到泗水河边,只见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间都换了新颜。轻易就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赏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3、萨都刺:上京即事

《上京即事》

作者:萨都刺

牛羊散漫落日下,

野草生香乳酪甜。

卷地朔风沙似雪,

家家行帐下毡帘。

注释:

1、上京即事:描写在上京见到的事物。元代上京正式称为上都,是皇帝夏季祭天的地方,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多伦附近。

2、拉:也作“剌”。

3、乳酪:俗称奶豆腐,用牛羊奶制成的半凝固的食品。

4、朔风:大北风。

5、行帐:蒙古包,北方牧民居住的活动帐篷。

6、下毡帘:蒙古包底部的圆壁以栅木做骨架,外面用毡帘围成。夏季白天,将毡帘向上卷起,可以通风采光,到晚上或刮风下雨的时候再放下来。

翻译:

牛羊在落日下散步,

空气中弥漫着野草的清香和乳酪的香甜。

忽然间狂风大作,

沙尘像雪一般袭来,

家家都把帐篷的毡帘放下来。

赏析:

西天的太阳渐渐贴近地平线,草原的牛儿羊儿们,身披夕阳的金辉,拖着圆滚滚的大肚皮,散散落落,蹒蹒跚跚,从四面八方向帐篷归拢而来。忙碌了一天的牧人,将牛羊安顿好,坐在挂起毡帘的帐篷里,喝着浓浓的砖茶,吃着甜甜的奶酪,同时透过栅木欣赏着外面的风光,一阵阵清风带着野草的香气徐徐吹来,清爽得沁人心脾。多么恬静的草原暮色啊!但是,突然狂风席卷大地,打乱了草原的平静,家家户户慌手忙脚,将毡帘扯下,躲进帐篷里面去了,只剩下咆哮的狂风和漫天的大雪:那不是雪,那是飞腾翻滚的白沙。许多人见过鹅毛大的雪片,读过“燕山雪花大如席”(李白)的诗句。然而北方草原的大雪,有时并不是一片征的白絮,而是一团团的颗粒,简直就是密密的冰雹。“卷地朔风沙似雪”,只有萨都拉这样熟悉北国景物的诗人,才能描绘出这种草原上独有的奇观。

4、春日的诗意_春日的意思

春日的诗意_春日的意思

作者:朱熹

原文: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1、春日:春天。

2、胜日:指春光明媚的好日子。

3、寻芳:春游赏花。

4、泗水:水的名字,在山东省中部,源于泗水县,流入淮河。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景物

7、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诗意: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

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

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

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赏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