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党的好儿女读后感](http://www.wenzidahui.com/tu/703.jpg)
1、党的好儿女读后感
党的好儿女读后感
作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在思想上,我时刻与党保持一致。近日,党支部发出学习《党的好儿女》的倡议,我积极地响应。每一个故事都是真人真事,讲述着普通共产党员做出的一个个不平凡事迹,为我们这些普通共产党员在日常生活、日常工作中竖起了学习的标杆。
在党支部组织下,集中学习了叶如陵和刘晆的事迹;在党委网站上我独自观看了孙建设、许月华、江汉刚等16位普通党员的事迹。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共产党的伟大、共产党员的力量、共产党员的风采,也看到了在祖国各个战线上无数个像他们一样默默奉献的共产党员。从他们的事迹中,让我感受到了共产党员的无私情怀、坚忍不拔、淡泊名义、甘为孺子牛的情操。这些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可歌可泣。他们之所以赢得社会的认可,是因为他们能够立足本职,从小事做起,从最平凡的事做起。在前进的道路上,人生征途中,即使遇到艰难险阻、刀山火海,也在所不惜,勇往直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每一个共产党员,从他入党的第一天起,就在践行自己的誓言:“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生命”。在建设文明、建设祖国的道路上,身为共产党员,理当冲锋在前,战斗不止。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人人都献出一份力,就一定能够使我们伟大的国家成为世人羡慕的乐园。在日常工作、学习中,我们要把这些共产党人做为自己做人做事的标杆,为我行的业务发展、为百年中国银行的历史再添辉煌。作为一名信息科技部的普通党员,我随着工作经历的积累,逐渐发现,我的身心已经深系在工作岗位上,每天忙忙碌碌,却十分有意义。今后,在这些优秀共产党员事迹的感召下,决心立足自身的岗位,以最有效、最真实的实际行动,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在工作、生活中以他们为榜样,充分体现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价值。()
2、朱自清儿女读后感
朱自清儿女读后感(一)
我读着朱自清散文《儿女》一文,那最后一段给我启发颇深。“自然,人的好坏与成败,也不尽靠学校教育;说是非大学毕业不可,也许只是我们的偏见。在这件事上,我现在毫不能有一定的主意;特别是这个变动不居的时代,知道将来怎样?好在孩子们还小,将来的事且等将来吧。目前所能做的,只是培养他们基本的力量——胸襟与眼光;孩子们还是孩子们,自然说不上高的远的,慢慢从近处小处下手便了。这自然也只能先按照我自己的样子‘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光辉也罢,倒楣也罢,平凡也罢,让他们各尽各的力去。我只希望如我所想的,从此好好地做一回父亲,便自称心满意。” 是 啊,孩子们谋求生活道路,也不定都靠靠博士什么的。以后,孩子们光辉也罢,倒楣也罢,平凡也罢,只要是他们尽了自己的力的。我们都不能苛求。回想过去,实际上我是仍旧按照古老的传统,在野蛮地对付着,是一种残酷的爱。现在人到中年了,才渐渐觉得自己的残酷;想着孩子们受过的体罚和叱责,始终不能辩解——像抚摩着旧创痕那样,我的心酸溜溜的。咳!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它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它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在何处呢?”好一串精妙的排比,揭露了时间的独特性和神秘性。这样精炼的语言,又是谁描写的呢?
朱自清,一位中国现代史上的文学大师,创造了一系列精美的文学作品,如《荷塘月色》、《背影》、《桨声灯影理的秦淮河》……篇篇都是流传百世的经典佳作。
朱自清儿女读后感(一)
在《儿女》中,朱自清怀着深深的父爱记下了孩子们的种种欢乐趣事,同时也检讨了自己对孩子们有什么错误。
作者追忆了孩子们小时候的可爱模样和种种趣事——吃饭时的嬉笑打闹、大人的呵斥,闰儿呀呀学语、阿九的爱读书等等,让人觉得那些“小人儿”很可爱。
文中用口语化的语言惟妙惟肖的勾勒出了五个小儿女的可爱形象和自己刚做父亲时的悚然、不耐烦,还有作者年轻时对孩子们非理性的惩罚和对孩子们的无可奈何。“我常和妻说:‘我们家真是成日家千军万马呀!’有时候是不但成日,连夜里也有兵马在进行着,……”寥寥数语将日常生活的体验表达的淋漓尽致。
朱自清儿女读后感(三)
朱自清的《儿女》写得清新自然,好像是写关于我们自己的事情,其中有一段使我读了又读。“目前所能做的,只是培养他们基本的力量——胸襟与眼光;孩子们还是孩子们,自然说不让高的远的,慢慢从近处小处下手便了,这自然也只能先按照我自己的样子;‘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光辉也罢,倒楣也罢,平凡也罢,让们们各尽各的力去。我只希望如我所想的,从此好好地做一回父亲,便自称心满意。——想到那‘狂人’‘救救孩子’的呼声,我怎敢不悚然自勉呢?”
读罢此文,作为儿女的人都应有所感慨(),是谁给了我们生命,是谁教会我们做人,是谁搀扶我们踏上崎岖的人生之路,其答案就是父母。儿女无论是聪明还是愚笨,是懂事还是任性,是事业有成还是默默无闻,父母都会用宽大的心来接受他们。这篇散文用朴素、自然、生动的语言描写了生活当中的一些琐事,但让人读来感到亲切,能让读者从中体会到父母对儿女的那份浓浓的爱。
3、玉林儿女风采读后感
玉林儿女风采读后感(一)
英姿飒爽气凛然,
替父从戎换铁杉。
多少须眉绣纫下,
谁说女子不如男。
这是当我读完《玉林儿女风采》这本书时,最能表达出心中感慨的一首诗。它是一部人文史书,也是玉林人的骄傲,它记载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同时也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月总像是被披上层纱,透出一丝丝朦胧的光华,而太阳却毫无保留将阳光四处散射。因此月总被人忽视。自古以来,男子为阳,女子为阴。女子仅是男子的附属品,人们寄予在男子身上,女子只能窝在家里绣绣花,做做家务便了却此生。女子们的抱负、只是海市蜃楼,一切只为空谈。然而身为女子的我一直不愿接受这个事实,并非是我活在中,而是如今,事实胜于雄辩。谁说女子不如男!《玉林儿女风采》上鲜活的例子就是最好的体现。
古有英勇的花木兰替父从军,现有刚强的王丽萍英勇夺冠。王丽萍1971年8月出生于亚山镇白花村。自小天真活泼,喜唱爱跳。由于窘境,初中被迫辍学,16岁的一天,她在白花分场打工时,左手被打麻的机器卷了进去,从此左臂。她曾一度消沉、悲痛欲绝、彷徨……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在亲人和父老乡亲的呵护下、关爱下。她渐渐面对。因为她知道这只是人生道路中困难的九牛一毛,起码她还有右手,一样能做有用的人。正是这场困难改写了她的人生,她走上了残疾人体育运动之路。她开始学习打羽毛球。失去左手的身子出现重心不稳摔倒,顽强的她也总是说:“是之母,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站起来!”然后又接着练习,尽管手脚摔得伤痕累累,也不叫一声苦、一声难,咬紧牙关,坚持不懈。为了增强身体灵活性每天早晨五点钟就起来跳步,然后练习蹲跳、蛙跳、跃腿、挥臂……不输于男子的训练,不缺乏男子的坚韧,连教练都为她竖起大拇指。功夫不负有心人,1990年10月,广西残疾人田径运动会上她打破了400米全区记录;1999年全区残运会女子毛球冠军,2001年8月在福州获全国残疾人羽毛球赛女双冠军女单亚军,和体育道德风尚奖……她的光辉胜迹数不胜数,当五星红旗在庄严的国歌声冉冉升起时,她感到无比的光荣自豪……
如果不是她的坚持她的人生将不是如此绚丽,如果不是她的、顽强。她不可能取得如此成就,不可能凭借不健全的身体成就人生的,我敬佩这勇敢的姑娘。
不是只有男子才具备,不是只有男子才有能力实现梦想。谁说女子不如男,王丽萍就是典范,除了王丽萍还有更多女子德才兼备,文武双全一样不输于男子,像决心加毅力闯世界的女科技工作者,刘治赋、中国现代戏剧界的骄傲凤子、蹼泳女王钟洁暇、跆拳道公主陈丹……她们每个人都是经历千辛万苦,层层磨练才有如此成就。完成了自己的梦想,为、为国家做出了贡献,她们是我们的骄傲。她们一样能做出男子们的,甚至做得更好、更好、更!我应该像她们学习,我们不该或埋怨自己非男儿身,因为我们也可以为祖国争光一样能顶半边天。
女子不再仅是男子的附属品,女子的能力也不断体现出来,月光愈加皎洁,洒向五湖四海,夜里散发出了浓郁的女子香……
玉林儿女风采读后感(二)
我是个比较喜欢好东西的人,所以会对一些不好的东西产生极其严重的厌恶感。
首先,我以仰望的姿态翻开这本鸿篇巨着,如序言所说的那样,此书乃一部地方杰出人物的史书,如同二十四史,厚度亦如是。我身心为之一震,随后自愧不如,因为书上的名人我一个都不认识,这是对名人的大大不敬。虽说书里大部分都是领导,不识尚可原谅。
这本书异常难读,不是作者文笔的厉害以至我读不明白,而是里面的文章拖沓枯燥,读着就像在啃干馒头,啃着啃着差点被噎死,为了保命,不敢再读。我本来还打算做一回小人,读完这本巨着之后应征文的要求写篇读后感。不禁想起以前跟语文老师学过,知道写读后感有些事是不能说的。所以除去那些不能说的东西,能说的就只剩一个点了,那就是只能说好话。就好比看到一个贪污的官员,你也要睁眼说瞎话,大呼清官!无论他的脚有多臭,你也要去捧。无奈这次的脚奇臭,笔者捧不起。
我平时看一本书,都喜欢从序言看起。本书的序言也如收录的文章一样,都是吹牛的。但有一句话让笔者过目不忘,如下:社会上的阶层,受玉林优秀儿女事迹感染,增强了建设富裕文明和和谐玉林使命感和责任感。看来本书的作用如此之大,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我不禁大喜,因为这书全班只有我一个人买,看来我的眼光独到,买到了好东西。但有点担心文中说的那社会上的阶层有没有眼光独到,去买这书。到翻开这书后,我感觉我被自己的眼光独到骗了。看来以后看书不能从序言看起了,得从后记。序言还说,因为这书能推动社会发展,打算推出三册。我想,这又得祸害多少青少年啊我们总喜欢拿青少年开!刀。无论社会出现什么问题,都会拿下一代出来说事,青少年就是一把利刀,但这次的巨着太厚,利刀也劈不断。
说完序,说下书里的文章。很明显,书里的文章无一都是吹牛逼的。只是看谁吹得比谁的大。此书从一开头就说某人对本市,对本国有多大的影响,有多大的作为。总之一句话,我们市会把有点名气和想有点名气的人列为自己的儿女。甚至连刘嘉玲也不能幸免它的魔抓,被翻出祖籍之后,成为了我们市的儿女。可见我们市有多么的爱名利,贪虚荣,但这在时下都已见怪不怪了。
这书是一个舞台,为了让这舞台发光,又想不出好的理由,只好说本地人杰地灵,风水好,世有大事,必出异人。然后就把一大批想出名或已出名的人都搬上舞台去。已经出名的人一般都是死了的,因为那人历史久远,但这更能说明事理。正如时下那些老不死的教授最有说服力。从中也能看到时间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那些想出名的人就靠这些死去的人做衬托,弄个名声出来。但书是出来了,无奈没人买,那些想出名的领导颇为担心,大开讨论会,寻找出路。第一就想到了我们青少年,毕竟什么问题拿下一代来开刀是没错的。结论出来后,无奈权力不能普及全国,只好在本市的全部学校弄个征文比赛,好让书本有个销路,顺便出个名。这结论出来后,领导们相视一笑,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
玉林儿女风采读后感(三)
这本书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特别是《民族英雄刘永福》这篇文章。
刘永福祖居博白县东平镇富新村秧地坡,世代为农。他父亲刘以来年轻时迁居菱角乡金村。不久,又与其弟刘以定逃荒到钦州古森峒小峰乡(今属防城港市)。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九月十一日刘永福出生,曾取名刘建业,排行第二。
刘永福童年、少年均在艰难困苦中度过。居家数次搬迁,1845年迁上思,1850年迁隆洲柜口村。他十二岁便随同母异父的兄长李保哥赴中越边境河上滩艇做佣工。17岁那年,父母和叔父都先后在贫病交加中谢世,永福兄弟寄居于父亲生前友好陆二叔家,靠捕鱼打柴为生。并曾一度到越南芒街打工()。
咸丰七年(1857年),年满20岁的刘永福投入天地会起义农军参加抗清斗争。1865年,刘永福被任命为旗头,率领义军冲锋陷阵。永福寻思,我既为旗头,应当有个旗帜为标记。经和众兄弟商议,选定七星黑旗为自己队伍的标识。于是1866年在中华大地上便诞生了后来彪炳史册的“黑旗军”。
刘永福曾在援越抗法的纸桥大战中,率领黑旗军以少胜多、以弱制强,经过3小时激战,法国侵略者以损兵折将而告终。刘永福威名远播,越南王闻捷大喜,称刘永福“先机克攻、深谋制胜,为我安南擎天柱!”为表彰刘永福的赫赫战功,晋升他为三宣提督,加赐一等义勇男爵号。他还被清朝授予清代武官的高级军阶“建威将军”。孙中山先生曾说:“余少小即钦慕我国民族英雄黑旗刘永福。”在抗日卫台战斗中,刘永福领导黑旗军和台湾军民奋战5个月,打死打伤日本侵略军3.2万多人,日本的损兵折将比其在甲午战争中的损失还多一倍。刘永福的赫赫战功和他那种崇高的民族气节为世人所敬仰,海内外中华儿女无不为之自豪。作为博白人,我们更应为我们的故乡有这样一位中国历史名人,民族英雄刘永福而无限骄傲和自豪。
我们一定要努力。前辈们的榜样在鼓舞着我们,给我们以无穷的力量。历史将会证明,我们不仅是继往开来的一代,而且还将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聪明才智,把家乡建设成为祖国大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让玉林走向世界,也让世界了解玉林,而我们的人生,将在奋斗中更加灿烂,更加辉煌。
4、人民的好儿女观后感
人民的好儿女观后感(一)
利用放假的时间,我观看了《人民好儿女》系列纪录片,在片中共讲了48位先进共产党的先进事迹,这其中有老师、有干部、有战士、有职员、有医生、也有普通村民。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地域,用自己的言行,践行着共产党员的风采。这几位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震撼人心。从他们的事迹中,让我感受到了共产党员的无私情怀、坚忍不拔、淡泊名义、甘为孺子牛的情操。其中赵世术这位党员的先进事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赵世术,重庆市巫溪县田坝镇中鹿小学教师。1977年师范毕业,到偏僻乡村小学任教。为了减少家长对孩子上放学需过河的担心,主动承担每天接送学生过河上学、回家的任务。五年时间,每天三个小时,雷打不动,直到修上吊桥为止。不到三十岁,就患上风湿性关节炎。从最初的拄着拐杖到校上课到后来的妻子背着到校上课。到了手指不听使唤时,只好用绳子将手指与粉笔捆住板书。他用自己毕生的心血铸成了“大山的火把”,照亮了一双双希望的眼睛;温暖了一代代渴求的心房。
看完影片,赵老师的事迹深深的感动着我。赵老师不畏条件的艰苦,一心扑在了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上,把爱全部给了孩子们。同样身为人民教师的我,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一定要端正态度,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用一颗真心、诚心去对待教学和学生。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同样身为共产党员的我,更要向这些先进党员们学习,我没有像赵老师那样有环境条件的阻碍,就更应该好好学习,刻苦钻研,时刻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不怕苦不怕累,发挥青年人的朝气与活力。勇于创新与实践,培养出国家需要的人才。即使在前进的道路上会遇到困难与挫折,也要敢于克服,勇于承担,这正是一名共产党人应有的优良品质。
《人民的好儿女》这是人民对优秀共产党员最好的评价。每一位先进党员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赵老师只是其中的一员。我要向他学习,立足自身的岗位,心系学生,争做学生的贴心人,以最有效、最感人的实际行动,展现为人师表的风采,更好地履行人民教师的职责,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人民的好儿女观后感(二)
赵世术,重庆市巫溪县田坝镇中鹿小学教师。1977年师范毕业,到偏僻乡村小学任教。为了减少家长对孩子上放学需过河的担心,主动承担每天接送学生过河上学、回家的任务。五年时间,每天三个小时,雷打不动,直到修上吊桥为止。不到三十岁,就患上风湿性关节炎。从最初的拄着拐杖到校上课到后来的妻子背着到校上课。到了手指不听使唤时,只好用绳子将手指与粉笔捆住板书。他用自己毕生的心血铸成了“大山的火把”,照亮了一双双希望的眼睛;温暖了一代代渴求的心房。
看完影片,我叩问自己,是什么样的情怀使他们造就了如此浩瀚宏阔的精神世界?是什么样的机缘使他们令九州动容?然而我想,真正的感动,的确伤感,可是它补心,并且化作继续前行的信心与勇气。有的时候,感动让人脆弱,因为它总是触碰你内心里最软弱的地方,但更多的时候,感动让人坚强,因为当你看到身边还有那么多人,有尊严,善良,坚强的活着的时候,你也就多了更多向前走的勇气。其实我想,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动着别人,也感动着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逐渐富强起来,也是因为这些有太多的有道德,有品质的中国人。也许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无力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为集体做些什么,为家庭做些什么,那我们会成为一个感动中国的人。而我们的家庭、集体、祖国也就越来越好了。相信每个看了人民儿女的人都会有一种真实的清洁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而同时走路的脚也更结实一分,就像是一次年度的充电,一个缺点的电池再度内心充实,于是又可以支撑自己,也希望可以帮助别人。这正是感动的一种力量。
人民的好儿女观后感(三)
今天看了《人民的好儿女》里的有关标榜党员刘珪和和赵世术的视频,我的感触颇深。
刘珪——刀尖上的舞者,妻子口中的影子老公,战士心中的保护神。之所以要当一名特种兵,是因为刘珪有着一颗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参军入伍强大国防。关注国家大事,成就一代人才。在真正成为一名骄傲的特种兵后,刘珪依然时刻有着一种甘愿牺牲崇高精神。他常说:“在战场上面我们是兄弟,我愿意为你挡子弹。”这可不是说说而已,在限时传递炸药物的第一次训练课上,刘珪守在最后。这样的人格很高尚,不是一般人就可以拥有的。在一次800米高空跳伞训练中,刘珪将他的大无畏精神用自己的行动阐释的淋漓尽致。在开始降落的初期阶段时,他和一个叫陈波的战友的伞缠绕在了一块。尽管当时的情况是极其的危险,刘珪还是凭借自己过人的胆识化险为夷。在这次的困难面前。刘珪还是坚持着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自己能存活下来完全是侥幸。他的这种勇于奉献的精神再一次震撼了我的心灵。()原来有时候,我们真的可以为了一种信仰而舍己为人。我想,从此刻开始我也会慢慢地拥有这样的精神。刘珪还是一个不服的人,有一次在外国一个著名的军营受训。他在负重奔袭的训练中战胜了向他们挑衅的教官。他说:“在这里我们代表中国军人,中国军人就是要为中国争荣誉的。”刘珪更是一个不怕危险的人,在自选科目蛙人潜艇爬管突击的时候,他敢于尝试。这是一种不一般的放弃,是一种对自己更高要求的挑战。在此同时,我觉得他的妻子也会伟大的,因为有她的默默支持。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们要向这位优秀的战士尖兵学习,在面对困难时,要做到冷静和坚持。
赵世术——大山的火把,妻子口里的老帅哥,孩子们的引路人。三十年独守讲台,十三年残体支撑——这是有关他的故事的高度概括。毕业于师范学院的他带着火热的理想与激情来到了田坝镇的一所小学来教学,刚来到这他就主动承担起背孩子过河的责任。这一背就是五年,这是一种怎样执着的坚持。流水无言,指间有爱。这五年里,孩子们在赵老师的呵护下健康成长,然而年轻的他早早就患上了风湿症关节炎。此后,他就只能拄着拐杖勉强走着去学校。看到此处,我为这个曾经的年轻人感到心疼。妻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于是她就开始背着丈夫去学校,这一背就是整整13年,我觉得这就是爱情的力量。赵世术有自己的信仰,坚信党,希望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来改变这个大山的面貌。三十年前,风华正茂;三十年后,两鬓斑白,这是他的真实写照。他把自己青春全部留在了这个大山,他是一个平凡的老师,同时又在做着伟大的事——教育大山里的孩子们。他的无私奉献,值得我们新一代的党员敬佩。我们也要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们可以做到的有很多很多,我们得向这些优秀的党员学习。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慢慢地储备自己的能量,等待着党的召唤。一旦党有需要,我们就会义无反顾地付出自己的一切——因为我们也是人民的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