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紫日观后感
紫日观后感(一)
电影《紫日》,第一次观看的时候是在部队的时候,当时在荧屏下的每一位都心痛忧存,刚又看了一篇,再一次感受了心情的激情澎湃,其中最震撼我的镜头就是杨和他奶奶被绑到柱子上,日本小队长张狂地指挥一个新兵杀死杨的奶奶那一幕:杨从莫名其妙到知道他们要杀死自己的亲人而歇斯底里地怒吼;日本新兵从害怕到被责打后丧失心智疯狂地把奶奶刺成筛子似的鬼哭狼嚎。这一幕深深地刺痛了我。而影片伟大之处就是接下来的处理:
杨的奶奶被日本人用这样残酷的方式捅死了,他被抓去做了劳工却眼睁睁看着日本人把他的伙伴用汽油活活烧焦,最后他们还要被集体枪决——可以说他对日本人的恨达到了无以复加的极限,但是他和苏联女兵娜加面对把他们引进雷区的秋叶子仍然没有举起军刺;明知粮食只够俩人吃,却还是和娜加冒着被打死的危险救了陷入沼泽的秋叶子。——甚至他以一种农民的可爱在情感上莫名地和会说中国话的秋叶子站在一边而固执地同娜加持相反意见。
秋叶子是被他们俘获的,或者说是被他们救下的——毕竟是苏联男兵抢下了她打算吞下的毒丸。但她仍然把他们引入雷区。就是在他们仨已经培养起很深的感情后,她依然把他们带回了日本军营,最后还用枪对准了患难与共的朋友。当然这不是恩将仇报,仅仅是秋叶子简单幼稚地行为,最后她也为自己的单纯和可爱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当满捧的鲜花撒向天空,当可爱的八音盒无助地滚落山野,当秋叶子圆睁双眼中弹倒下时,她也许仍然不愿意相信,她会死在自己同胞的枪口下,竟然会死在已经从她口中亲耳听到国家战败的消息后却依然举枪的同胞手中!
杨和娜加是善良的,他们在没有粮食的情况下还放走了一头枪口前的麋鹿,当然更不会在仇恨的怒火下杀死一个无辜的日本少女。
秋叶子也是善良的,可是她却消失在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残忍的军国主义情绪中。
这就是《紫日》的伟大!仅凭这一点,《紫日》就可以傲视中国一切抗日题材的影视作品,也可以傲视一切揭示人物性格的中国影视作品——这体现在作品对秋叶子的人物刻画:
《紫日》对秋叶子这个日本人的刻画并不象以往的影视作品一样处理:先是冥顽不化,然后被俘,在我军或乡亲的感化之后化敌为友,立刻成为我方的军事力量——因为这不符合实际的人物性格,尤其是不符合长期受到军国主义教育的日本人的性格。
冯导在影片中刻意刻画了好几个片段,大肆渲染了这种可怕的思想,尤其是片尾那些已经知道战败的军民自相杀戮的片段——他们丧心病狂了吗?他们在互相杀戮时还要彬彬有理的说一声“对不起了”!这个片段中,日本军官悲痛欲绝地说战败了,这是亡国灭种的奇耻大辱……这应该就是日本人内心深处比较切合实际的想法。这种思想无疑也深深地烙在秋叶子的精神深处!
被俘伊始,她就抱着同归于尽的想法将“敌人”引入了雷区,而就是在三个人已经成为患难朋友,她受到最大程度的呵护之后,她在白桦林中依然想要夺下机枪,同时她始终在带领他们往军营的方向走,理由只有一个:你们是好人,就算做了俘虏也不会有事的,因为我是日本人,我会让他们放了你们。直到最后当她拿枪抵住杨的胸膛时,她仍然顽固地保留这种意识!直到听到电台里用日语宣告日本投降后,她才彻底放弃了抵抗。
在这部电影中,最痛苦的也许是娜加——杨和秋叶子最起码还有共同的语言可以在争吵和闲聊中发泄自己的苦痛,而她呢?却只能把丧子之痛深深埋在心中。
紫日观后感(二)
有格调的电影不多。《紫日》凄美,像一支愁肠百结的咏叹调,让人难以割舍。
冯小宁战争三部曲,《红河谷》声势有余,沉实不足;《黄河绝恋》浪漫可人,略显俗套;而《紫日》的故事完整,内蕴深沉浑厚,表达得收放自如。
文学作品中,常见白桦林的风姿摇曳,有玉树临风的君子之质,又有亭亭玉立的美人之态,而被电影人所遗忘的它,在《紫日》里成了镜头中反复出现、隆重登场的主角。还有那金黄的雏菊、紫红的苜蓿、洁白的百合铺陈在秋天的原野上,是在沉思,又像是表白。
导演冯小宁本人是这样说的,“我是主张唯美的”;而他的影片也是这样表现的,哪怕是在生活的惨痛中也有“野火烧不尽”的春草似的美感倔强地生长。唯美,与其说是一种艺术主张,倒不如说是一种生活理想。
爱比仇恨更有力量,和平比战争更能持久。片中,当忠厚老实的农民杨玉福举刀对准日本少女秋叶子时,他脑子里闪现出被日本兵残杀的同胞,但却不忍伤害一个手无寸铁的敌国女孩。这种“不忍”之心,是古人所推崇的仁厚之心,也是现代人所赞许的爱心。爱心战胜了仇恨,在那生死瞬间,得到拯救的是日本少女,更是人类那颗不向野蛮与兽性屈服的良心。
良心能够焕发良知,日本少女秋叶子在闻听自己的国家战败投降的消息后,情绪波动,不能自持,她端起枪对着杨玉福和娜佳,但她无力扣动扳机,她的那颗被军国主义意识所熏染的心,终于有了些康复的迹象。在影片结尾,秋叶子为解救一个小弟弟而被她的同胞击毙,她是为爱而饮弹,并死不瞑目。
紫日观后感(三)
时间过的真快,这才想到又有好久没有写博客,生活依然如故,心情依然淡然。期间回家过春节,在家的日子过的就是快,似乎还带着那么一丝的留恋,最多还是希望可以有多的时间和家人在一起,很久以来,这样的希望开始变的有些奢侈。
春节过后再次回到这样一个城市,很久没有登陆天涯,再次登陆的时候看到南京版主舟舟子发来的生日祝福,生日已经过去,却还是格外的欣慰,茫茫网路,我不知道会飘向哪里,总还是这样真切的存在着,此刻外面飘起了如丝细雨。
很久都没有和你联系,我十分明白你现在的处境,为了心中的那个梦,我由衷的为你祝福,没有你的消息,我只能联系到你的姐姐,很久以来就很惦记着你,我想等你空闲的时候,总会来这里看的,那也是你梦想成真的时候,为你喜悦,就好象为我自己一样,相信这一切都很真实。
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日子,想念扬州的人,心中始终放不下,不知道该怎样,曾经出现的始终无法忘记,无法磨灭,我就是这样一个怀旧的人,没有办法,连自己也搞不明白为什么,忘不掉的都埋在心底,总有一天会暴露在阳光下,看个彻底。
昨天下午在家看了影片《紫日》,描述的是抗日战争末期,日本即将投降的故事。()深深被打动的是那男主人公(中国河北),秋叶子(日本),娜佳(俄国)逃离森林的过程。影片描述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令人发指。几个画面让人难忘,男主人公森林欲杀秋叶子的画面,秋叶子掉进泥沼的情节,秋叶子再次带进原地的情节,拿枪欲杀男主人公的情节。
三位不同国度的人聚在一起,更能打动人,每一个心理过程都是那样的紧张,心理的反复与挣扎,苦痛的回忆。海边的对话很是值得回味,你们为什么到我们国家乱杀人,你们有什么权力,不幸的是结局秋叶子死在自己国家日本人的枪口下,影片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反思和思考。
2、建党伟业的观后感
建党伟业的观后感(一)
今年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万众瞩目的献礼电影《建党伟业》终于如期公映了。今天我十分荣幸观看了这部电影,使我得以重温那段激动人心的历史,再次感受革命先辈在那段峥嵘岁月里的热血与激情,感受他们对共产主义事业崇高的信仰和不懈的追求。
《建党伟业》这部电影所叙述的故事自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拉开的辛亥革命开始,至1921年6、7月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时止,虽然这短短的十年时间里在历史的长河里或许只不过是一瞬间的功夫,然而这十年又是极其不平凡的的十年,在这十年里,许许多多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走向的著名事件都发生在这十年,比如: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护法战争、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等,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真正称得上是“风雷激荡”、“巨变迭起”。虽然历史事件众多,知名人物众多,然而电影《建党伟业》却以时间的先后顺序为脉络,以不同空间发生的历史事件为故事的着眼点,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娓娓道来,精彩绝伦,引人入胜。可以说整部电影删繁就简,详略得当,节奏合理,看到悲壮处让我禁不住扼腕长叹,如国民党先驱宋教仁先生在上海火车站遭遇特务暗杀身亡,壮志未酬,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看到紧张处直让我为剧中人的命运直捏一把冷汗,如年轻的朱德率军在棉花坡与吴佩孚的激战;看到哭笑不得处直让我感慨莫名,如张勋被溥杰戏弄,在皇宫里丑态百出地放风筝;看到动情处让我情难自已,眼眶濡湿,如蔡锷与小凤仙车站离别情景,蔡锷将军貌似平静地与小凤仙话别,然而那缓缓流下的眼泪却已经无声地告诉小凤仙,他是怎样一个重情重义的将军!看到温馨处让我心生羡慕,默默祝福相爱的人幸福绵长,如年轻毛泽东与杨开慧的简单婚礼,毛泽东坦诚告诉自己的新婚妻子:“做我的媳妇,是要吃苦的,跟了我,从此就没有了安生的日子……”,然而杨开慧却无限深情地回答他:“我愿意。”最简单的台词却道出了最真挚的爱情,让我焉能不深受感动?!
最让我感到血脉贲张、激动莫名的电影桥段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全面失败,日本全面接收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利益,消息传来,举国震动,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终于把满腔爱国热情迸发出来,他们以无所畏惧的姿态走上街头,高呼着“爱国无罪”、“革命万岁”等口号示威、游行,继而火烧赵家楼、痛殴卖国贼;青年学子的拳拳爱国心震撼激扬、感昭日月,不仅在视觉上冲击着我,更在在心灵上感动着我,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就这样以其独特的魅力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之中,凝固在浩浩的历史长河之中了。
最让我肃然起敬,钦佩动容的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全国各地的共产主义组织分别推荐代表奔赴上海召开会议,这些青年才俊怀抱着共同的理想和主义走到了一起,他们在中国的大地上共同缔造了一个全新的政党,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历史时期,这个叫做“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成立之初只有五十多名党员,他们为了召开一次会议还得东躲西藏,谁又能料到,这个年轻而力量单薄的政党,却在二十八年之后成为新中国的执政党,带领全国人民从此走上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道路!
通过观看这部《建党伟业》,我们再一次形象地认识到,在当时的旧中国,无论是封建王朝还是北洋政府,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其他民主党派,无论是议会制、总统制、还是君主立宪制,都救不了积贫积弱、处于列强环饲的旧中国,在那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无数仁人志士在黑暗中探索,在探索中思考,最终他们发现,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人民的不二选择!
影片的结尾真美啊:在那水气氤氲、朦胧迷离的嘉兴湖面上,年轻苗条的王会悟身着粉色碎花旗袍,手撑油纸伞坐在船头上,为这群焕发着年轻活力的共产党人放风;船里面,先是一个人,继而是一群人的声音,他们缓缓唱起铿锵有力的《国际歌》,打破了这山水江南纯朴的宁静,历史的传奇在山水中若隐若现……
一路曲折一路歌,从当年建党之初的五十多名党员到今天拥有将近八千万党员,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九十年的风雨历程。这九十年是不平凡的九十年,是可歌可泣的九十年,是丰功伟绩的九十年,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我为中国共产党所取得的成就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观看《建党伟业》,重温中国共产党建党那段峥嵘岁月,感受革命先辈崇高的信仰,以及他们为了自己的崇高信仰而执着地去努力奋斗,使我再一次深深地被他们的革命精神所感动,自己的理念信念也得到了洗礼,思想境界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最后我想诚恳地说一句:《建党伟业》真的是一部好看的电影,一部让你感动的电影,一部成功的电影!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品味眼前幸福的人生!
建党伟业的观后感(二)
电影《建党伟业》为什么要召集包括周润发、刘烨等178位知名演员参演的答案,或许在韩三平导演的共产党员与时俱进的立场中可以找到,更可以在一亿票房的预期中找到。《建党伟业》继《建国大业》后,又一部集两岸三地众多明星的“主旋律”影片即将被主旋律推向世界,“展现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以毛泽东、周恩来、李大钊、陈独秀、蔡和森、张国焘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中心”,“讲述了他们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为国家赴汤蹈火的精彩故事”。这些故事用光影色彩和明星脸蛋串连起来是不是值一个亿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认知影响是巨大的,尤其对后代们。当然,作为90周年献礼片,也许,至少主创人员要的正是这个认知影响。于是,我们也只好被主旋。
60多年前的1949,国际上“中国人来了!”的惊呼是基于一个事实,中国共产党是坚决主张民族平等,国家平等,人与人平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勿可置疑,60多年后的今天,国际上又响起“中国人来了!”的惊呼,但似乎不仅仅是基于中国成为美国的最大债权国。世界,与我们自己,都有着艰难的中国思考。
最新的思考答案来自即将卸职的美国防长。香格里拉对话在新加坡开幕前夜,6月2日,前往与会的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在专机上对随行记者们大谈中美关系,软中带硬又踌躇满志。一方面称“美国不想遏制中国发展”、“中国现在是将来也是全球性力量”;另一方面他警告中国“不要学习苏联”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并重申美国的军费缩减不会导致在亚太地区军事力量的削弱。盖茨将在本月底从防长位置退休,他说自己对在布什、奥巴马政府任职期间中美关系的发展“感到满意”,但中美军事关系仍有“发展空间”……盖茨先生也许是理想主义的民族英雄,或者是美国精神的精英中的精英,所以在中国不挑战美国霸权的余音未消时,居安思危,向中国发出警告。惜夫,时也,势也。
二战结束美苏冷战,到80年代保守派里根上台前,基本上为苏联不断主动进攻美国被动防守。苏联在世界各个地区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展开斗争,不断给美国巨大压力。在欧洲、中东、非洲、亚洲等诸多地区取得优势,甚至美国被苏联枪逼家门,出现了古巴导弹事件。现在,一个快要成为定式的思维弥散在全世界,美国用军备竞赛拖垮了苏联。但历史是,里根上台后,作为强硬的右翼保守派,虽主动展开行动,利用因为军备竞赛苏联经济出现持续的大规模失血,利用苏联违背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大搞霸权主义,甚至为敌中国等等与美国斗争的逆向因素,的确扭转了当时美国在冷战中处处被动的局面,但离“战胜苏联”或“拖垮苏联”都非常遥远。苏联最终垮在何处,美国也许是最权威的主旋律解读所在。“抛弃共产主义而自由化”,戈尔巴乔夫获得诺奖的“贡献”,被许多美国学者认定为苏欧崩溃的根本原因。“失去信仰的苏联根本没有资格成为美国的对手”,经济手段只是战略格局中的战术。世界由多元构成,但人却始终由两元构成,精神加物质或物质加精神,最终统一在多元和谐必先两元和谐这一基础上。
盖茨先生无疑代表着美国精英的中国思考,警告中国不要学苏联时的傲慢显然不属于个人性格。但他忽略了逻辑前提,现在是谁在学苏联?虽然美国自身经济问题非常严重,但是其军费开支始终占gdp比例高达4%以上,而中国只有2%左右。当然这不足以反映问题的实质。军备竞赛在某种情况下不一定是坏事,你们美国对苏联的胜利不是从当年一直证明到现在吗?军备竞赛只对失败者是坏事,或失控的全面军备竞赛才是坏事,这不该在美国思维之外的常识,盖茨先生拿来幽默真正是绝对幽默!美国在中国周边“不断军事靠前部署”,压迫遏制中国,甚至由希拉里不断向中国放狠话要中国放弃“徒劳”,是为了给中国人民民主自由?不是重要原因之一是美国当下急需降低军费开支恢复经济?军备竞赛在有利于美国军工资本集团利益的同时,也对美国整体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中国思考在这里更容易与美国思考质换。当前的时与势,恰恰是中国发展军事力量,将刺激美国军工资本及右翼势力逼迫美国政府加大军费投入,或降低美国政府减少军费投入的努力,奥巴马更加欲哭无泪——这必将损害美国的根本利益。中国当然不应该学苏联,解决好国内民生、民主始终是建党之伟业,不顾自己现实与美国展开全面的军备竞赛的做法肯定是疯子,但放弃发展军事力量肯定是傻子。笔者从美国思维中得到的启示是,或许中国在近些年里高调的、有限度的发展军事,在前沿领域,及美国军费开支的某些大项目上加大刺激美国的力度,甚至展现一些美国不得不花大钱来进行竞赛的军事装备、军事领域、军事体系,迫使其增加或保持相应投入,使美国无法有效降低军事投入,拖延美国经济复苏速度,也许一二十年后,中美有一个真是前“苏联”!
90年的建党伟业,让共产主义幽灵在万众心中徘徊。中国同世界都无法逃避的艰难的中国思考,从921年一直延续到现在。
建党伟业的观后感(三)
影片上映的第二天,公司便组织员工观看了《建党伟业》这部建党90周年的献礼影片。影片讲述了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十年。
在这十年间发生了许多值得国人永远铭记的事情,涌现了许多名留青史的风云人物。武昌起义、清帝退位、二次革命、新文化运动、袁世凯称帝、护国运动、张勋复辟、护法运动、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这些国人耳熟能详、如数家珍的历史事件曾使我们愤怒过,哀痛过,无奈过,彷徨过,兴奋过,期待过但却没有亲身经历过。而今这部影片真实再现了那段风云变幻、令人可歌可泣、中华民族在苦难中抗争奋斗并逐渐进步的历史。让我深切体会到一代仁人志士、热血青年激荡的爱国之心和中国共产党建党道路的艰辛与历史必然。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作为战胜国,却要在巴黎和会上接受屈辱条件,中国人民两千年被封建压制的怒火终于爆发了。()“五四”运动从北京大学学生开始,发展成一场波及全国工人、学生、知识界的广泛范围的爱国运动,示威、游行、火烧赵家楼,痛诉卖国贼,一幕幕震撼激扬的爱国场景展现在观众面前,视觉、听觉上的感染力犹在眼前。
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亲自参与领导了“五四”运动,他们从扫除封建旧文化、建立科学新文化,高举科学、民主的伟大旗帜,教育工人、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吸取俄国革命成功经验,站在历史的潮头,为推动中国革命进步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建立了不朽功勋。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绝不是偶然的,是中国历史进步的必然,也是中国革命觉醒的重大标志。1921年7月23日,13名当时代表全国各地党组织的优秀代表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何叔衡等,来到上海举行了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重要的会议——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一大”代表了当时全国50多名党员,但它是中国革命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情,它宣告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肩负起了拯救中华民族的重任,担当起领导全国人民推翻封建旧制,建立民主、自由、文明、进步的、人民大众当家作主的国家的历史责任。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就是一个青春、激情、奋斗、献身的故事。在那一代年轻人的身上,担负着救亡图存、改写历史的大任。正是这批年轻人,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描绘出了新生的中国,谱写了一曲瑰伟壮丽的文明之歌。虽然他们也曾迷茫和彷徨,但他们有着顽强的意志和为国家赴汤蹈火的精神。
犹记片尾时,共产党员代表们在红船上开完会以后,站起来合唱着《国际歌》时,大家的眼睛都噙满着幸福泪水,他们的双眸炯炯有神,充满着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殷切希望,令人感动。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都是他们当年的奋斗和努力所创造。党是中国人民坚强的臂膀,是中国的中流砥柱,是中国人民的脊梁。我会一直抱着感恩的心努力工作,跟随着党的步伐,向着正确的方向一路前进,为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中国机长观后感
《中国机长》观后感(一)
文/王凯琳
今天我和妈妈利用下午学校放假的空闲时间去看了一部电影——《中国机长》。
我应该都知道《中国机长》是一部空难影片,这部影片是根据川航3u8633航空事故改编。讲述了川航3u8633民航机组成员与119名乘客遭遇极端险情,在万米高中直面强风、低温、座舱试压的多重考验的故事。
川航3u8633航班的成功降落,确实是航空史上的一次值得铭记的事件,在8633航班从失联到安全降落的过程中,指挥部门迅速作出反应,安防人员、医务人员等严阵以待,乘务人员积极维护秩序。机长及副驾驶员在人类的体能边缘挑战自己,完成使命与担党的一系列的配合才能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
在灾难面前,我们人类表现的那么脆弱,却又是那么的强大。每个人都肩负着家庭的责任,每一个岗位都肩负着国家的使命。所以请珍爱生命,敬畏岗位,敬畏规则。
《中国机长》观后感(二)
文/玉妮
迎国庆,欢度佳节。陪伴家人去电影院看《中国机长》电影。
机长刘传健临出发前,向六岁的女儿承诺,晚上回来,为她过六岁生日。
重庆飞往拉萨3u8366次航班,在飞行过程中遭遇高压气流影响,致使飞机驾驶室前窗外玻璃炸裂,飞机机身颠簸震荡,119名乘客及9名乘务人员命悬一线的故事。
飞机驾驶室挡风玻璃被吹掉的一刹那,副驾驶员徐奕辰,腾空而起,上半身被悬挂机仓外。9000米高度,零下40度啊!风呼啸着,怒吼着,仿佛倾刻间要吞噬徐奕辰的生命。好在,他紧系安全带,机长一面应对突发情况,一边用手拽住徐奕辰。
飞机出现险情,牵动着地面上无数人心,打开绿色通道,拯救飞机的感人场景。到处都是呼叫“3u8366”,心弦紧绷,牵挂重重,传递着工作人员之间的大爱无彊,生命对生命的呵护与尊重。
飞机获准飞向成都后,失联了。电闪雷鸣,乌云滚滚,高压气流等恶劣气候,造成了飞机一直在盘旋,不敢突破密布的乌云,像陷入“八挂阵”似的。
机长陷入回忆,女儿过生日的场景,女儿天真的笑脸。那一刻,我泪流满面,人在突发意外时,所暴露的情感,是心灵深处最真实的牵挂,心心念念的都是自己的骨肉啊!也是支撑机长拼命博击困难的唯一勇气!
千钧一发时,是机长的女儿唤醒了机长,一定要活着回去,一定要陪女儿过生日。机长强大的心理素质和长年累月积累的经验,临危不惧,当机立断,从云层变化中找出一条缝隙,穿越过去。冰雹噼呖啪啦砸在身上,闪电一次又一次划破耳膜。
乘客们惊慌失措,恐惧不安,满眼绝望,满心祈祷。乘务人员温馨提示“请带上氧气罩,保持正常呼吸”并且帮助所有的人戴上氧气罩。
当行旅箱飞了出来,乘务人员也飞了起来,重重地落在走廓道上。乘客们像沸水里的鱼,拼命挣扎着,尖叫着,怒吼着,欲冲向驾驶室。乘务人员强忍着不适,不断安慰狂燥悲观的乘客。“我们是受过专业训练的,请您相信我们”一位老革命军人,一声吼,“听从指挥,稍安勿燥”。
瞬间,平息了一场闹剧。乘务人员继续宽慰大家:“我们也是人,我们也有自己的家人, 我们的父母在等着我们,我们的儿女也在等着我们”生死关头,见证了人性的温暖。彼此站在同一条战线上,鼓励,关怀,慰问,竖起一个个大拇指。
机长凭借高超技术,冲出群山空压气流,历尽艰辛,终于降落成都机场。保证了128人生命安全,扭转了意外险情。真的是死里逃生,惊心动魄啊!
什么是爱国教育?怎么才算爱国?没有国就没有家,国家的幸福是通过一个个家庭幸福来展现。在灾难面前,凝聚一心,齐心协力对抗灾难,战胜险情,就是最好的报效国家,热爱祖国的方式!
影片后显示,这是2018年5月14日真实事件改编。震慑人心,劫后余生啊!
影片里,有无数感人的画面,传递着爱,传递着正能量。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变得格外美好!
尤其危难之时,处处彰显着祖国的强大,团结,勇敢,奋斗的精神面貌!值得拥有的一部爱国电影!
《中国机长》观后感(三)
文/云仙子
今天下午,冒雨去观看电影《中国机长》。电影院里熙熙攘攘,人头攒动,绵绵秋雨也阻止不了人们观影的热情。
电影《中国机长》根据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成功处置特情真实事件改编:机组执行航班任务时,在万米高空突遇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脱落、座舱释压的极端罕见险情,生死关头,英雄机组的正确处置,确保了机上全体人员的生命安全,创造了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迹。
《中国机长》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张涵予主演的机长原型就是四川航3u8633的“英雄机长”的刘传健。在万米高空风挡玻璃突然爆裂,驾驶舱瞬间释压,气温降到零下40度,大量机载自动化设备失灵,副驾驶半个身子被“吸”了出去。
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机长刘传健凭借自己的沉着冷静、精湛的专业技能、扎实的操作功底,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全飞机119名乘客的高度责任感,与全体机组人员并肩作战,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冲破艰难险阻,根据自己的准确判断和正确操作将飞机平稳安全降落,创造了人类航空史上的奇迹。
机长刘传健被大家称赞为“英雄”、“中国版萨利机长”;机组全体人员也荣获“中国民航英”英雄机组”这一特殊荣誉,获得人们的赞扬和尊敬。
《中国机长》场面宏大,情节紧凑,剧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电影很震撼!很棒!中国机长和全体乘务员临危不惧,恪尽职守,团结协作,勤奋敬业的职业道德和大无畏的顽强拼搏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
在新长征路上,我们要崇尚英雄,学习英雄的先进事迹,弘扬英雄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将非凡英雄精神体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
国庆期间,《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三部主旋律影片掀起观影热潮,票房创造历史新高,成为“史上最强国庆档”。这几部影片,增强人们向上向善的力量,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激发着观众强烈的爱国热情与家国情怀,同时,也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
我们在不同工作岗位上的人们,要学习刘传健等全体机组人员在危急关头表现出来的沉着冷静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学习他们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严谨的工作作风、精湛的专业技能和勇于担当的高尚品质。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乐于奉献,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4、紫日读后感
紫日读后感(一)
《紫日》是一部抗日题材的电影,但它又是一部揭示人性的电影。不像一般的战争电影,它没有过多的描写枪林弹雨,英雄主义。整部电影的背景是一望无尽的森林。主人公是三个文化背景政治态度生活理念完全不同的人,却在阴差阳错中相聚命运被捆绑在一起。由于三个人所接受的文化不同,每个人对战争和人的看法也不同,每个人都充满了猜忌,防备,仇恨,中国农民亲眼见证了日本人对中国人的残暴杀戮,所以他的内心充斥着对日本人的仇恨。俄国女军官作为中国的拯救者的态度来参与战争,所以她是高傲的。日本小女孩从小接受着日本军统教育的洗脑,所以她充满了对其他民族的冷漠与仇恨。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深受战争的伤害,都充满了对和平的向往。在不断的行走中,在一次又一次涉及生死的瞬间他们又是矛盾的,他们的内心不断地挣扎,不断的受着拷问,纯朴善良的中国人在举起军刀刺向日本小女孩时却始终下不了手,面对日本小女孩掉入沼泽也始终是无法漠视的,这些充分展现了中国人的包容,平静,友爱。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进就是活下去,走出去,于是他们开始协作,3个人的心境也在一次又一次的事件慢慢由愤怒,仇恨归于包容,平静。
三个渺小的人,但却在大兴安岭演绎这三个国家乃至全世界人们的希望: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电影中很多次把镜头投向太阳,红得发紫的落日就像是对战争就要结束的一种解读,特别是最后他们在紫日的余晖中快乐行走,我们是否可以解读为他们开始向光明走去呢?无论是哪个民族,无论什么信仰,都是向往和平的,都渴望建立一个新的世界。任何形式的暴力都是我们所不能容忍的,任何侵略战争都是该遭到谴责的。这也告诉了我们,无论我们是哪种人,那种理念,只要我们拥有善良,我们都是朋友。
片中运用适当的运用长短镜头和对比,是《紫日》一大亮点,片中描写杨玉福母亲被杀的场面,不断的运用短镜头对杨玉福和日本军统进行细致对比刻画,体现出杨玉福在此刻的一种莫大无助和愤怒仇恨,日本军统的冷漠与残暴。快结尾时运用长镜头描写娜佳在大海游泳,之前的紧张气氛荡然无存,给人感到一切都是如此的轻松自由,也给人一种唯美的画面感。更衬托出人们对自由与和平的向往。
紫日读后感(二)
有格调的电影不多。《紫日》凄美,像一支愁肠百结的咏叹调,让人难以割舍。
冯小宁战争三部曲,《红河谷》声势有余,沉实不足;《黄河绝恋》浪漫可人,略显俗套;而《紫日》的故事完整,内蕴深沉浑厚,表达得收放自如。
文学作品中,常见白桦林的风姿摇曳,有玉树临风的君子之质,又有亭亭玉立的美人之态,而被电影人所遗忘的它,在《紫日》里成了镜头中反复出现、隆重登场的主角。还有那金黄的雏菊、紫红的苜蓿、洁白的百合铺陈在秋天的原野上,是在沉思,又像是表白。
导演冯小宁本人是这样说的,“我是主张唯美的”;而他的影片也是这样表现的,哪怕是在生活的惨痛中也有“野火烧不尽”的春草似的美感倔强地生长。唯美,与其说是一种艺术主张,倒不如说是一种生活理想。
爱比仇恨更有力量,和平比战争更能持久。片中,当忠厚老实的农民杨玉福举刀对准日本少女秋叶子时,他脑子里闪现出被日本兵残杀的同胞,但却不忍伤害一个手无寸铁的敌国女孩。这种“不忍”之心,是古人所推崇的仁厚之心,也是现代人所赞许的爱心。爱心战胜了仇恨,在那生死瞬间,得到拯救的是日本少女,更是人类那颗不向野蛮与兽性屈服的良心。
良心能够焕发良知,日本少女秋叶子在闻听自己的国家战败投降的消息后,情绪波动,不能自持,()她端起枪对着杨玉福和娜佳,但她无力扣动扳机,她的那颗被军国主义意识所熏染的心,终于有了些康复的迹象。在影片结尾,秋叶子为解救一个小弟弟而被她的同胞击毙,她是为爱而饮弹,并死不瞑目。
这部片子,我不敢和别人一起看,因为每次看着看着,就会不自觉地流出泪水,至今,没有哪部电影会让我如此感动,没有哪段旋律会如此忧伤。
紫日读后感(三)
没有超强的豪华明星阵容,没有过多的厮杀搏斗场面,有的只是二战时期来自不同国家的三个人(中国的农民杨玉福,苏联的女军医娜佳,日本的女学生秋叶子)偶然走到一起,为了走出那片无边无际的森林,而团结一致,全力以赴的求生故事。不是夸张的传奇,而是真实的历史。《紫日》让我明白了任何国家的人民都痛恨战争,渴望和平。
当战争袭来时,手无寸铁的普通人民不得不背井离乡,过着迭沛流离的的逃亡生活。这还算是很幸运的了,很多民众在逃亡前或逃亡途中被无情的战火所吞噬,弄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山河一片惨不忍睹的凄凉景象!所以,当盼望已久的战争结束时刻来临,人民欢声鼓舞,不分国籍,不分种族,不分肤色,为祝贺那可贵的和平时刻,幸福相拥。
剧中三个人的矛盾,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三个国家的矛盾。然而,当他们为了求生,而舍命互救时,他们完全忘记了对方的身份。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团结,大家才有生还的希望。于是,三个不同国籍的人,互相帮助,尽管他们语言不同(幸好日本女学生能说点汉语),在求生的过程中,建立了良好的友谊,同时也化解了矛盾。因为他们都知道对方是无辜的,战争不是他们的错,对于战争他们也无能为力!他们都是善良的人,都珍爱生命、渴望和平!
《紫日》是一部成功的历史剧。它不仅让我对那段历史多了一份了解,更让我懂得了生命的可贵,人性的善良,和平的重要。我将更加珍爱生命,珍惜现在这安定和平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