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算好人生七笔帐读后感
算好人生七笔帐读后感
人生成败系于“七笔账”,人生毁誉系于“七笔账”。算好人生“七笔账”,直接关呼每个党员干部的前途命运和政治生命。观看《算好人生七笔帐》,促使我思考怎样才能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公道正派,清正廉洁。人生七笔帐,貌似简单的道理,却有多少人没有真正弄清想透,以至于在腐-败的泥淖里越陷越深,身败名裂,又有多少人满口道德法纪的篇章,内心却缺乏对贪欲之害、不廉之果、失足之恨、违纪之惩的深刻认识,而前“腐”后继,害了事业,毁了家庭,败坏了党的声誉,葬送了自己的政治生命。
是非明于学习,名节源于党性,腐-败止于正气。党员干部要真正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公道正派,清正廉明,就必须在三个方面狠下工夫,筑起抗拒腐化的防线。
加强党性修养。有学者认为,腐-败产生的原因同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同步不适应有密切关系,是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矛盾运动的产物,是人性的自私同体制机制缺陷共同作用的结果。托尔斯泰也曾说过一句富有哲理的话:“谁都不满足于自己的财产,却谁都满足于自己的聪明。”当前,我国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体制、法制、机制尚处于完善和创新之中,加之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人们的新旧观念的碰撞空前剧烈,正确的,错误的,积极的,消极的,高尚的,腐朽的交织并存,很多人的人生价值观念正处于困惑、徘徊的选择之中。在这样的语境下,强调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更具深意。无论世事如何变化,党性都是党员干部立身处世的根本。1979年,邓-小-平重新出来工作时,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他回顾了历史上三次被打-倒的经过后说:“坦率地说,我自己也考虑了一下,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让我是共-产-党党员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加强党性修养,重要的是要经过严格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训练和艰苦的实践锻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名利观。党员干部只有持之以恒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很好地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真正做到潜心学习,融会贯通,把握精髓,武装思想,才能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坚持社会主义信念,坚信马克思主义,坚守为人民服务宗旨,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常怀爱民之心。自古以来,从《晏子春秋》的“意莫高于爱民,行莫高于乐民”,到荀子的“爱民如身”,从范仲淹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白居易的“百性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从李白的“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到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从郑板桥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到于谦的“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无不体现出他们朴素的爱民之心。古人尚且如此,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有更高的爱民境界。早在24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在他的着作《理想国》中,记述了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关于当官的一段话:“没有一种技艺或统治术,是为它本身利益的,而是为了它所代表的那个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就像牧人放牧是为了将牛羊养肥,医生治病是为了病人健康一样,当官是为了群众得到利益,而不是为了个人的名和利。”爱民,是政治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干工作,务必把关心群众、依靠群众、切实为群众谋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爱民又是拒腐防变的屏障。常怀爱民之心,()会使党员干部抛弃个人的恩怨、得失、毁誉和荣辱,思想境界得到升华,浑身充满道德的力量。
保持敏锐警觉。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似水,不遏则滔天。党员干部要慎始、慎独、慎微、慎好、慎友、慎欲。慎独,最早语出《礼记。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在个人独处的情况下也要小心谨慎,自觉遵循法度和道德,不要因为别人不在场或不注意的时候干坏事。慎独是一种内在的道德力量,是一种高度的自觉性。慎好,古人称之为“祸媒”,告诫人们“好船者溺,好骑者坠,君子各以所好为祸。”慎友,“以势相交者,势倾则绝,以利相交者,利穷则散。”慎始,“始不盛者终必衰”,意思是说如果开始时把不住关口,时间长了就必然会铸成大错。党员干部要经常地自我警示、自我警惕、自我警觉、自我警醒,做到“一念之非即遏之,一妄之动即改之”,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抵得住歪理,抗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如此才能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
2、《美好的人生》读后感
《美好的人生》读后感
文/韩龙喜
《美好的人生》一书结合简单的社会现象,论述了鲜明的观点。用简单明了的理论和生动活泼的事例,详细地分析了人们具有的一般性格,如何寻找快乐的人生,并且对其进行大量的分类,总结观察人类特点和方法,同时提供相应的有效的策略。内容涉及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朋友之间以及家庭之间等各种社会关系的处理,很实用,也很有意义。本书犹如一盏明灯,指引着人们去改变态度从而改变人生,读完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学着改变自己,学会以快乐的态度去对待工作,对待生活,把这作为自我提升的第一项。书中说:“不要忘记,快乐并非取决于你是什么人,或你拥有什么,它完全来自于你的思想。”从此我逐渐学会了,当改变不了环境的时候,可以改变自已去适应环境;当改变不了事实的时候,可以改变态度去面对事实;改变不了过去却可以把握现在;不能左右天气却可以改变心情;我对生活微笑,生活也会对我微笑。这是我读《美好的人生》受益最突出的一点。
人的一生能有多少年华?如意之事不常有,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一个人总会遇上不顺心、不如意以及现实中为难自己的事,这些事一旦成为现实我们不必沉湎于痛苦之中,总在感叹自己倒霉,而应该笑着面对现实,坦然接受一切,甚至利用它改造它。现实就是我们怎样察觉它,越客观、越准确、越积极,现实给我们的心理挫折与打击的可能性就越小,而我们也就能适应观察而积极主动的生活。这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一点一点的激励着,鼓励着我,催我上进,促我成功。
人总要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失败,但不要把它当作退缩的理由。人生最重要的不是用所拥有的来衡量,而是如何从你的损失中获利,我想这才是人生。卡耐基先生说过:“真正的快乐不见得都是愉悦的,它多是一种胜利。”说的很对,有时候快乐发生在你身上是不幸所铸就的,它本身不值得愉悦,但却锻炼了你,使你的内心得到了充实,所以这也是一种胜利。结合生活再去回味书中的道理,更别有一番滋味。于是,当挫折再次来临,我就不再畏惧和彷徨,我一边想办法渡过难关,一边想自己不会白白经历坎坷和不公,这些会让自己变得成熟,自己会在其中成长起来。于是,我真的感觉自己可以摆脱一些生活的琐屑,可以集中精力去面对生活中那些真正需要自己付出的事情。生活于是一点一点变得美好起来,心情也变得一点一点快乐起来。这是个良性循环,生活也就变得越来越简单快乐,自己的态度也越来越乐观。一切开始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我很欣喜的感受到了自己在向前进,向着更高的人生高度攀登。这一切的改变是那么真实,仿佛一只蚂蚁在向上爬,虽然慢,但是真真切切的!
看完这本书,给了我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它让我坚信,快乐和美好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只要你我选择了正确的态度!生活中总有数不清的快乐和美好在等待着我们的挖掘。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3、人生核算读后感
人生核算读后感
《人生核算》一书是“落马贪官”的“人生破产史”和对人生感悟,“落马贪官”曾经辉煌美好光明前程沦为铁窗生涯阶下囚。世界上没有后悔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廉洁从政与贪污腐败之间的人生核算,深刻受到教育。
一、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领导干部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宗旨,牢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牢记位置就是权力,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是服务的“公仆”意识。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和金钱观,要做金钱的主人,不做金钱的奴隶。要管好自己的生活圈、交往圈、娱乐圈,生活圈中要严守纪律,抗得住各种诱惑,交往圈中不交不良之友,娱乐圈中抵制“灯红酒绿”,不迷失方向。领导干部要“三防”,一防老板,二防女人,三防黄赌毒。要守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一是要有平常之心,二是持平淡之欲,三是平凡之人。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领导干部要经得起市场经济、改革开放和执政的考验。
二、领导干部要从廉洁从政与贪污腐败之间算好“七笔帐”
“落马贪官”在“忏悔录”中人生核算“七笔帐”,在守法与违法,在廉洁从政与贪污腐败之间要么天堂,要么地狱。要深化人生核算“七笔帐”的认识,用“七笔帐”来警示自己,教育自己,提高自己,规划和经营好自己的人生。一是要算好政治帐,腐败自毁前程。二是算好经济帐,腐败倾家荡产。三是算好名誉帐,腐败身败名裂。四是算好家庭帐,腐败妻离子散。五是算好亲友帐,腐败众叛亲离。六是算好自由帐,铁窗生活,身陷牢笼。七是算好健康帐,身心憔悴。()
三、领导干部要坚决反对腐败和贯彻执行廉洁从政
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坚决反对腐败,是党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反腐败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更有效预防腐败。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廉洁从政教育,带头执行各项制度,带头接受监督。
总之,读《人生核算》一书,领悟到要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领悟到要始终做到老老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办事,清清白白做官;领悟到要始终坚持党的宗旨,廉洁从政,努力把本职工作做好。
4、人生寓言的读后感
人生寓言的读后感(一)
读过人生寓言后我感受到了许多,第一篇文章中的兔子本有一颗独具审美的慧心,它懂得如何欣赏自然,但在它拥有月亮后便无心欣赏,总是害怕月亮的消失,它没能力保护月亮,只能在旁边关注它,由于月亮已是它的东西,所以它变得患得患失,慧心以不知到哪去了。还好它慧心为泯,拜见诸神之王,撤消那个慷慨的决定,它及时会了自己的慧心,又向以前一样懂得欣赏美好了。
我觉得有时,拥有一样东西并不一定很好,如果自己没有能力保护自己拥有的东西就会产生得失之患,再也无心去欣赏了。所以我觉得人应该不要过于追求稍纵即逝的东西,不如保持一个平常心去欣赏,就会发现欣赏它比拥有它更好。 然而第二篇文章同样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厄运能使性格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这是落难王子的人生感悟。当然不是说,为了坚强起来必须寻找厄运,而是说,既然厄运落到头上,那也不必倒下,应该顽强地挑战命运。厄运是坏事,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厄运可以使人坚强起来。生性非常脆弱的王子都能在落难中挺过来,还有什么人不能呢?
人生的道理其实就像这两篇文章一样,只要你懂得了就会变得耀眼!
人生寓言的读后感(二)
《人生寓言》中有两篇文章,分别是《白兔与月亮》与《落难的王子》。它们告诉了我许多道理。
第一篇文章,《白兔与月亮》,这篇文章讲的是一只具有独特的审美的白兔,它热爱大自然的美,爱皎洁的月色。它认为,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但有一天,诸神之王把月亮赐予了这只白兔。白兔虽然还是夜夜到林中草地赏月,可是,它再也体会月的阴晴圆缺的风韵了,反倒险象迭生,勾起了无数的得失之患。可是白兔的智慧并未丧失,它去拜见诸神之王,请求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
这篇文章告诉了我,拥有巨大的财富并非好事,它也许会让你失去人生中的许多乐趣,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我们要有一颗慧心未泯的心,正确的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件有吸引力的事。有时,如果我们真的得到了对自己有吸引力的东西,自己能否可以像故事中的白兔一样,学会对它们说不?
第二篇文章,《落难的王子》,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位多愁善感的王子,在面临厄运的时候,明白了:“凡是人间的灾难,无沦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至于死,就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是选择逃避,还是坦然面对?遭遇厄运是坏事,但它却可以锻炼人的意志!我们要不断的磨练自己,使自己学会战胜困难。在人生中,许多事是我们无法料到的,但我们要做的不是慌张,不是抱怨,而是想办法解决。
希望我们像白兔一样,会努力克制自己;希望我们像那位落难的王子一样,勇敢的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人生寓言的读后感(三)
我想,学了课本中的《人生寓言》以后,我懂得怎样面对生活了。
《白兔与月亮》这则寓言讲了一只白兔赏月这才举世无双,每天夜晚都无忧无虑,心旷神怡地赏月。后来,诸神之王把月亮赐给了她,但,她拥有月亮以后,却整天紧张不安,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最后,白兔请求撤销那个慷慨的恩赐,恢复了以前的快乐生活。
真是百思不得其解,白兔拥有月亮以后应该欢天喜地才对啊,怎么反而变得紧张不安呢?在老师的讲解下,才明白,是白兔无法担然的面对属于自己的财富——月亮,无端的怕失去财富,心理承受不了这么大的财富,因而引起了得失之患,整天都沉浸在担忧之中,自然就无心赏月了。也就是说,白兔不配拥有月亮。
想想,拥有财富是好事,却可能失去人生许多乐趣。但并不一定是指一贫如洗就十全十美。财富,人人需要它,所以,人人都必须追求它。但追求财富需要一种豁达宽阔的心境。那什么是豁达宽阔的心境呢?如果你有李白面对财富“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乐观心境就不会陷于如白兔一样的得失之患中。
《落难的王子》讲了一个贵族王子,生性多愁善感,每听到天灾人祸总流着眼吧息:“天啊,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但,当厄运真的降临在他的身上时,他却受过了那个厄运。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中,他父母双亡,自己做了他国奴隶,受尽折磨;逃出虎口时,已成残废,流落他乡,行乞度日。他始终没放弃过生命,放弃过生活,放弃过希望。他战胜了脆弱,而且还教育另一个人说:“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至于死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是啊,一个人,中要不放弃自己,不放弃生命,不放弃生活,怀有希望,充满信心,挑战厄运,又怎会在厄运之中倒下?话虽如此,我却有一问:那个王子就算顽强不息地活下来,又有什么意义呢?他已失去亲人,而且只能行乞度日。老师说:“一个人不仅为别人而活,亦为自己而活。落难的王子坚强不屈地活下来,意义可多了:战胜了脆弱,这是一个意义;教育了他人,使他人勇敢面对厄运,这又是一个意义……”哦!我恍然大悟。嗯,面对厄运,不仅要坚强地活下来,更来用乐观的心看么人生的意义!
《白兔与月亮》告诉我们:好事不一定都好;《落难的王子》告诉我们:坏事不一定都坏。要用豁达、乐观的心面对人生的财富和不幸。这时,我想起老师曾在班上说过的话:“日出东山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身也舒畅,心也舒畅。”是啊,生活悲喜其实是由自己选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