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埋葬梦想的永远是我们自己
埋葬梦想的永远是我们自己
文/于震
临近清明节,除了对假期的欢喜,还有对故人的追思,80末90初的这一代人也终于大学毕业,走出象牙塔。于是一句“清明,应该去曾经大学祭奠一次,因为那里埋葬了你的梦想”引发很诸多人的共鸣。年轻气盛早已被四年的时光消磨殆尽,梦想也终于成为了彼此回忆曾经时的笑柄。
“对对,你小子当时还说过要去谷歌呢!”。
“都是过去的事儿了,你不是也说要迈进华尔街嘛!”。
两个人相视一笑,便没了下文。
你说“我们这么努力,其实就是为了成为一个普通人”;你说“我们注定只是大多数的平凡人,归于平淡是我们的命运”;“你说成功需要太多太多努力之外的事情”;你说“这世界永远都是不公平”。对,你说的都对,大多数人的父母没告诉我们什么叫做梦想,他们也没能力给我们一个良好的教育。这是命,我信。
没能含着金钥匙的出生的你,没能通过高考跃龙门的你,来到一所普通的大学里,挣扎了几年,就认为离梦想越来越远了,你突然就觉得上大学又怎么样呢?最终仍然没有抗衡过平凡的命运,你说这也是命。
命你妹啊命!
晚上通宵打游戏,第二天起不来抱怨学校的作息不规律的时候我怎么就不觉得你脸红呢;一学期不见得翻几页课本,说老师啥都没教,一点水平没有的时候我怎么就觉得你特理直气壮呢;书本太旧,知识落后,不乐意上课,那课下我从哪儿也没感受到你走在了知识的前沿呢;终日奔走于学生会之间,你觉得这更重要,那走出校门从哪来的底气就敢说大学什么都没教你呢;谈恋爱的时候花前月下,打情骂俏,时光流逝的怎么就那么理所应当呢;每天在宿舍的狂欢中怡然自得,在电视剧的温情里痛哭流涕,我们看不懂数学,就觉得这东西毫无实际意义,我们过不了四级会说这不代表我没有一颗学习英语的赤子之心。这是命,我死也不信!
你在自习室里呆一会就说累了,你思考一些事情没些功夫就说烦了,你翻几页书就说这太枯燥无味了,你动不动叫大家吃饭聚餐,要联络感情,你三天两头的和大伙逛街k歌,要舒缓心情。那你tm在抱怨为什么我们就要甘于平凡的时候就没觉得我这tm的也叫勤奋吗?
毕业季那几个月,你天天醉生梦死,逢人就感叹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那从楼上扔东西叫骂的时候我怎么就没觉得你有这么柔情似水呢;毕业季那几个月,你天天迷茫无助,逮人就感叹未来无望,前途渺茫,那出去旅游,拍照游玩的时候我怎么就没觉得你这么会探索人生呢;毕业季的那几个月,你天天怀念大学的学生生涯,见着弟弟妹妹就说那段美好的青春一去不复返了,要珍惜啊,你就没觉得弟弟妹妹会疑惑,美好的青春就蜕变出这么一个玩意儿吗?求学的时候我怎么就没觉得你这么只争朝夕呢?
现在去社会上提起大学生,都快到嗤之以鼻的地步了,什么不好听的形容词都敢用,你也开始张口骂,那你张口骂的时候怎么就觉得这tm跟你半点关系都没有呢?你天天无所事事的感叹青春流逝,动不动心情不好就什么都不干,逛淘宝,打游戏的时候永远精力充沛。你说我不频繁,对,一周两次,一次三天,一次四天,我要是说多了,都不好意思张嘴。观念不就是这么被一次次无底线的颠覆的吗?对,我们是个三本,我们大环境不好,那同宿舍的那个甘于平凡的哥们,你怎么又训斥人家不求上进呢!5000多年的历史,哪个老祖宗告诉你干什么事儿过过嘴瘾就算办了的?
你说我也不算虚度,大学是半个人情世故场,要圆滑,要建立人脉,那句卡耐基的“一个人的事业%15由技能决定,%85由人脉决定”让你如获至宝似得把它奉为金科玉律。那些传授你经验的前辈就没告诉你建立人脉的第一步是让自己变得足够优秀吗?你存的几百个手机号,清理的时候不累吗?真能办事儿的人一口回绝了你你不也一点脾气没有吗?
你说我太幼稚,太执着,太傻,太理想,不懂人情世故;我知道你很成熟,很变通,很精,很现实,通晓为人处事。那这么能干的人,怎么就把梦想弄丢了呢?
我特别讨厌成功学的那一套,那种纯狗血的励志除了赚钱没什么大作用。但是追求梦想这种事儿,它不就是一个信念吗?咱们这一辈子不就是要做一个符号吗?一个死也要死在追求梦想道路上的符号吗? 这和成功有半毛钱关系吗?
我同样特别讨厌“混”这个词儿,这事儿是天底下最高尚的,没有之一。
我们没必要去曾经的大学里,为自己默默哀就可以了,因为曾经那份追求梦想的勇气和勤奋已经死了。
2、梦想,原来永远不嫌迟
梦想,原来永远不嫌迟
台湾奥美广告制作的《梦骑士》,根据真实故事改编。人为什么活着?为了思念?为了活下去?为了活更长?还是为了离开?5个台湾人平均年龄81岁,6个月准备,环岛13天,1139公里,只为了一个简单的理由……
五位平均年龄超过81岁的台湾老人,一个重听、一个癌症,三个心脏病,骑着摩托车挑战环岛旅行。这个真实的故事,后来被拍成广告短片,片名为《梦骑士》。
片中有一幕定格的画面,他们站在海边,带着与老友的旧合照,带着妻子的遗照。短短几分钟,扔掉药丸扔掉医生诊断书扔掉拐杖,站起来,骑着摩托车穿越黑夜白昼。
他们找回了自己的“梦”。
我们好似从未需要这样郑重的去面对一个问题:这个国家的老人所占比重越来越多,老龄化成为无法逾越的社会问题。而且最重要的是:我将老去,你将老去,无人幸免!
殷勤侍奉、吃喝不愁,就能让他们健康度过那短暂的余生吗?恐怕是身体康健,心灵荒芜。寂寞是无形的冰雪,当你老去之后,更加雪上加霜。
任凭时光在前半生如何优待你,到得最后,没有人再获豁免。疾病、衰退、孤独、脱离尘世的边缘感,那么轻而易举的击溃每一颗曾经坚强的心脏。
想象一下,当你老去的时候,你该怎么办?你会不会恐慌,时常觉得人生干脆就定格在四五十岁就好,再活下去已是多余。难道美人迟暮真就是世上最辛酸惨痛的事情吗?
一对老夫妻,年龄加起来超过一百岁,当别人都在家含饴弄孙的时候,他们却背起行囊上路,开始穷游世界之旅。睡沙发,睡机场,全副身家扛在身上,不懂外语,交流全靠简单英文字句和手脚并用的比划。
五十年前,一位懦弱的姑娘没有赴那个私奔之约。她把这遗憾与纠结写成一封信,压在石头缝里。五十年后,一位年轻的姑娘发现了这封信,并且回复了她。满头银发的老人,千里飞来开始寻找当年的恋人。在那个日光之城,葡萄园农庄,他们终于相会,结为夫妻相伴到老。
如果人生的遗憾与悔恨,都在五十年之后重新找回勇气去拾起、去告解、去圆满,并且获得命运最终的答案与宽宥。(励志文章 )那么,老去,是不是也不再变得那么面目可憎?那么,老去,是不是甚至会令人心生希冀与感动。
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总有太多理由要面对,总有太多包袱要背负,总有太多选择可以选择。到了最后,路越走越窄,好像往前再走一步,就是死胡同。到得那天,却发现,你拥有最多的是时间,拥有最少的却也是时间。掰开手指一算,那样的时间也只得去做那么一两件事了。
可是,也只有在那样的时刻,才是真真正正明了应该做必须做的事情是什么了吧。
可是,也只有在那样的时刻,才知道此生做过那么多梦,却只有一两个梦如鲠在喉,做了或许会死,不做却一定会死。
偶尔我也会想,我这样的人,几十年之后,会是怎样?然而会是怎样,如今怕是怎么想也想不出的了。所以,当你身边的人想要活出光与热的时候,请不要拦阻他们。因为,我将老去,你将老去,无人幸免!
当你看到那些满脸时光印记的人们活出光与热,你会感觉,这个世界的梦得以真正的完整了。你会感觉,这个世界的梦原来永远不嫌迟,这个世界的死亡也是有意义的。(
3、再见了,埋葬我青春的地方
再见了,埋葬我青春的地方
首先,祝贺自己终于做出了这个重大而艰难的决定。我考虑了很久,这期间当然经历了无数次天人交战,痛苦、挣扎、彷徨、迷茫、沮丧……凡此种种,我从未跟任何人说过。有些东西必须自己一个人承担,别人没法帮到你。在北京“暂住”了整整11年,11年不能算短,明年我就30岁了,我目前生命中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北京度过。虽然我曾经咒骂过这座城市一千次一万次,但也不可否认我对它还是很有感情的。毕竟,我的青春永远埋葬在这里,我的朋友在这里。一个人要离开一个待了11年的地方,内心深处即使没有掀起阵阵波澜,几圈涟漪至少总还是会有的。你可以理解,做这样的决定需要很大的勇气。我一直不怎么相信什么星座理论,但是如果说白羊座最不缺乏的就是勇气,这一点我是相信的。
2000年我来到北京,那年我18岁,其实那时候也谈不上怀揣什么梦想,只是来北京上学而已。转眼11年过去,18岁的小伙子如今已势不可挡地加入了“老男人”行列,人生能有几个11年?有时候想想,人生真的是一个很奇妙的过程,很多事情都是说不准的,你永远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当初我费尽千辛万苦要考到北京来上大学,如今溜达了一圈后又要折腾着回武汉。上学的时候我基本不玩电脑,甚至连qq都很少上,结果谁能想到大学毕业后我竟然做了一名网络编辑,并且一干就是7年之久(这一数字仍在不断刷新之中)。
很多事情我们都不可能想好了每一步才去做,而是在做的过程中我们才知道应该怎么做,在战斗中学习战斗,摸着石头过河。我并不喜欢每一步都精心规划好了的人生,按部就班,未免实在无趣得很。而且实际上人生也不可能精心规划好每一步,因为计划永远都不可能跟上变化,人生的乐趣在于不可预知。
这些年我经常会问自己一个问题:北京有什么好?待在北京有意思吗?很遗憾,每一次理性思考后我得到的答案都是否定的。说得虚一点,在北京生活幸福感很低,也没有归宿感。幸福感、归宿感这些字眼尽管听起来很虚,但是却非常重要。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觉得自己不适合待在北京。(励志文章 )我追求的无非是两个平静:生活的平静和内心的平静,而这两样东西我发现在北京都很难找到。对于很多人而言,在北京只有生存,根本没有生活。这个城市很美好,灯红酒绿,似乎遍地都是机会,就连树叶上都挂满了各种梦想,但是,当夜幕降临,万家灯火,那其中是否有一盏灯为你而点亮?高楼林立,密密麻麻,那其中可曾有属于你自己的方寸安身立命之地?
和很多人一样,我是一个标准的“北漂”,漂了11年,我不想飘了,也许是因为我老了。这些年,该见的世面我也见过了,没有见过的我已经不想见了,也就那么回事。的确,上了年纪最大的好处就是:年轻时得不到的东西,现在你已经不想要了。古人讲四十不惑,我认为并不是说人到了40岁就没有任何困惑了,而应该是指人到了那个年纪,当年那些让你困惑的问题如今你已经不再感到困惑,仍然困惑仍然搞不懂的问题你已经不想搞懂了,因为你已经放下不再萦绕于心,或者说你已经与生活讲和。尽管我还没有到不惑之年,不过有些问题我觉得我已经想明白了。
显然,离开北京我需要放弃很多,牺牲很多。我的朋友、我生活的小圈子都在北京,我最不舍的就是北京的这些朋友们。一个男人一生中有两大最宝贵的财富,一个是他的朋友,一个是他的经历。离开在一起厮混了这么多年的朋友,这样的决定实在很令人痛苦。我心里当然很不舍,但是没有办法,很多事情我们都没有办法做到两全其美,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朋友们,原谅我吧。
在这里,我要感谢这11年中在我生命中出现过的所有人,特别要感谢这11年中我曾经喜欢过爱过的女人。谢谢你们当初拒绝了我,因为你们的拒绝才使得我今天的离开少了很多羁绊与牵挂,我才能走得相对轻松。我这么说并不是假装高姿态,也不是什么风凉话。女人是男人的学校,我在你们那里学到了很多。尽管你们曾经让我很痛苦,而痛苦正是一个男人成长过程中最好的营养。当然你们也曾经让我感觉很幸福很快乐,真心谢谢你们,祝你们幸福!
再见,北京;再见,兄弟姐妹们。人生何处不相逢,咱们后会有期!最后送一首歌给自己,也送给所有坚守在北京奋斗的兄弟姐妹们,希望大家都过得好!
4、不要让自己的梦想埋葬在寝室
不要让自己的梦想埋葬在寝室
文/小露
时光的脚步匆匆,高考的硝烟已经渐渐的远离我们这些久战大学的大学生们,大学的生活里,我们中的大多数每天都会踩着上课铃声进教室,甚至于会在上课十分钟,二十分钟,半个小时才拖着惺忪的睡眼,拿着寝室楼下买的面包早餐,缓缓地推开教室的后门,上课时间,吃完早饭,默默地趴在桌子上又再一次开始与周公的约会。
大一时,我们中的大多数还会跟同学室友一起去超市逛逛,去江边玩玩,短假期同学约会一起去爬爬山,一起合影的照片让每个人脸上都笑靥如花。生活虽没有上高中时幻想的那样美丽,但是我们还是会说:“我们已经很开心了”。
如今,大二了,我们的生活貌似回到了高中的“三点一线”:寝室---教室---餐厅,因为有外卖,有的同学变成了“两点一线”:寝室---教室,这样我们省去了走路买饭排队的时间,在寝室终于可以每天抱着电脑玩游戏,看视频,吃着零食。更有甚者,可也不上了,每天的活动半径离不开寝室方圆那几米。
记得我们高中高考努力奋斗着,朝着自己美丽的梦想一步步努力,记得当时对自己要求是那么严格,当时的梦想是如此的强大,强大到让自己就每天从早到晚都是在学习,在做题,在一遍遍地背诵记忆,一遍遍地告诉自己要好好加油,要实现自己的这个那个愿望,三百多天,每天都在与自己搏斗。其中有许多美好的忆念,有很温暖的点滴,有同甘共苦的美丽。可是现在呢?现在的自己是怎么了,每天刷着微博,聊着qq,逛着淘宝,我们在最需要奋斗的年纪做着自己七老八十干的活,那我们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我们是为了什么,我们最初的理想哪去了?我们的梦想难道就这样湮灭了吗?难道我们真的忘了自己最初的梦想了吗?
每个人心里都曾有一个梦,但大部分人都因现实的残酷不得不放弃梦想。等生活安稳了,等有时间了,那个时候我们的人生就已经走了一大半了。还有时间和精力追梦吗?难道你甘心自己的梦想就这样葬送在寝室?
糟糕的人生就像睡觉,该睡的时候不睡,该起的时候不起。如若把睡之前的挥霍和糟蹋,换成将起未起床之间的贪婪和珍惜,生命的价值,自会变得与众不同。可惜,换不成,改变不了。也不是看不到,也不是看不透,而是看到了,看透了,就是难以改变。有的人一辈子在改变上挣扎着。这种挣扎,就像起床前的难受,毕竟被窝里太温暖了,毕竟眯着眼窝着的姿势太舒服了。明明知道,人生的希望在未来,但未来太遥远,当下太值得迷恋。好多人平庸,不是眼光不够长,而是眼光永远在远方,人始终在近旁。
只要有梦想,何时都是最好的开始,带着梦想启程吧。不要在最需要奋斗的年纪里选择堕落,不要让自己的梦想葬送在寝室,努力去追寻自己的远方,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