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另一种珍爱读后感
另一种珍爱读后感
“另一种珍爱”指的是学会爱自己。
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自我姑息,自我放纵,而是要我们勤于矫正自己。这一生有许多时候,没有人督促我们、指导我们、告诫我们、叮咛我们。即使自己最亲爱的父母、朋友都无法一直陪伴我们。这时候我们必须学会爱自己,学会为自己打理好一切,使用权自己不会沦为一枝荣随风的小草,而成长为一棵高大茂盛的树木。
学会爱自己,不让我们虚待或放纵自己,而是我们在最黑暗最无助的情况下去独立穿过黑洞洞的雨夜。我们要学会为自己送一只鲜花,为自己画一道海平线,为自己献一个明媚的笑。然后坚定地走过一个又一个的清晨。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的是一位女生收到了封匿名求爱的情书。结果她告诉了她父亲,父亲为使女儿有勇气面对那封信,()而又写了一封以她同班男生的名义给她写的匿名情书。读了这篇文章,使我想到人真的是太脆弱了,似乎总要通过别人的照顾、帮助来肯定自己热爱自己。
我还从电视上看到一位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为她扼腕叹息,她在一场革命初期自杀了。我不知道她是不是不爱自己,还是太爱。音乐使她清秀美丽,可当美好的东西被践踏时,她便毁了自己。
我还深深记着另一位音乐家钢琴家贝多芬,他在年轻的时候耳聋了,但他还坚持继续自己的音乐,在他耳聋过后,还完成了许许多多的优秀作品。我觉得他很爱自己,不会轻易的放弃自己的前程,生命,我很崇拜他。
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美好的世界。
2、成功是一种心态读后感
成功是一种心态读后感
文/张璠璠
最近读了《成功是一种心态》一书,作者是拿破仑·希尔这书的确不错,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它告诉我们,心态既能让人获得成功、拥有健康,也能使人跌入低谷,陷入迷惘。一个积极心态的人常能心存光明远景,即使身陷困境,也能以愉悦和创造性的态度走出困境,迎向光明。换句话说,在追求某种目标时,即使举步维艰,仍有所指望。事实也证明,当你向往美好的一面看时,你便有可能成功。
成功是一种心态。面对同样的问题,心态不同往往会产生两种迥然不同的结果。我们每个人都随身携带着一种看不见的法宝,这个法宝的两面分别装饰着四个不同的字,一面是“积极心态”,另一面是“消极心态”。心态既能让人获得成功、拥有健康,也能使人跌入低谷,陷入迷惘。面对挫折,积极心态可以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风景;而消极心态则可能让人陷入“喝凉水都塞牙”的境地。
现实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事:面对半杯水,心态不好的人悲观地说:唉,我只剩下半杯水了;心态好的人则高兴的说:呵,我还有半杯水呢。前者对人生悲观、得过且过,这些人认为人生如钟,往复于一圈又一圈的循环,痛苦而又厌倦。“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是他们人生的信条;后者对人生乐观,积极向上,这些人对工作、对生活都非常认真和负责,遇到任何事都会积极进取、排除万难,直至成功。因此,心态是成功的关键,同样的事情,抱着什么样的态度去做,其结果是完全不同的。
成功源于积极的心态。但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往往存在着诸多困难和压力。是抱着消极的心态怨天尤人、得过且过,还是拥有积极的心态迎难而上、克难攻坚?这是对我们每个人的锻炼和考验。
“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思想;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在平时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应该把心态回归到零,始终抱着学习的态度,将每次任务都视为一个新的开始,一段新的历程。有些人在刚工作的时候,热情满怀,踌躇满志,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但当初的热情减少了很多,而且有时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否正确。这样的心态首先让他失去了对工作的积极性,显得很消极,没有正确的心态,连成功的基础也没有,如何到达成功?所以,只要我们争取摆正心态,积极面对一切,每天都有进步,每天都做得更好,一定会有所收获。
也许有人会反驳说:“事实果真如此吗?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也读过不少积极心态的书,可是仍解决不了问题。”也许还会有人说:“积极思想无法改变现实,如果你不承认这一点,那你就像鸵鸟一样,只顾把头埋在沙堆里,不肯面对现实罢了。”如果你也对积极心态持否定态度,那说明一点,你并不完全了解积极心态力量的本质。一个积极心态的人常能心存光明远景,即使身陷困境,也能以愉悦和创造性的态度走出困境,迎向光明。
一个消极心态的人,纵然嘴中天天念叨着成功,但其心态低沉,他就不能成功。因为他不愿付诸行动,也不知怎么行动,他没有目标。()因为消极的心态深藏在他的潜意识里。这直接影响他的成功。虽然他想去克服。但又下不了决心去克服,于是他的生命里就永远不由自主地呈现这种状态。
不仅是《成功是一种心态》这本书,几乎所有关于成功的书籍中都必有一样,那就是心态。这本书使我受益颇多,我们要随时保持积极的心态,不论遇上什么困难都不要气馁,积极心态永远战胜一切困难。人生是真实永恒的,有各种问题存在,以积极的心态去思考,去行动,你就不会再被任何难题所控制、阻挠。同时,我们更应该做得更好,更仔细,这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荣誉。让我们一同携起手来在自己的工作中多一份好心态,多一份责任,多一份敬业,从现在做起。好心态,成功的起点
3、《又一种教育智慧》读后感
《又一种教育智慧》读后感
文/何燕
读一本好书,犹如和一位品格高尚的人交流。自从拿到了《又一种教育智慧》这本书后,我细细地品味了该书的前言与第一编。家长对于孩子是第一任老师,而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我深刻地意识到了家庭教育以及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下面是我从中所得到的感悟。
在第一编中习主席就说:“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这句话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而我自从怀孕后,就开始注重孩子的教育,因为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家长的所作所为就会折射出孩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在早期就开始重视胎教,多听听悦耳欢快的音乐,多与孩子交流,虽然那时他还不会与我说话,但他会在肚子里用踢肚子等各种方式来反馈于我;当孩子呱呱落地后,也是有意识地在他耳边经常放放儿童故事,儿歌,说说话,直到现在,每天都养成了睡前讲故事,唱儿歌的习惯。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我会放下身段多倾听孩子的心声,与他做良师益友,更是要尽父母职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即学校和家庭,不仅要有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孩子在进入了校园后,家校合作教育对于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协调,配合,志同道合会为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起很大的作用。而对于我们孩子刚步入一年级阶段,我们家长更应该让孩子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为他营造快乐学习氛围,用更科学的方法引导他,让他树立“做人第一,能力第二,成绩第三”的正确理念。
总之,家庭教育是一门值得我们用心,用一生去专研的学问,但愿我们大家都能孜孜不倦地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地探索,和孩子一起健康快乐地成长!
4、《另一种选择》读后感
《另一种选择》读后感
文/晋南大胖妞
这几天听了谢丽尔。桑德伯格的畅销书《另一种选择》,收获颇多。
谢丽尔。桑德伯格曾任克林顿政府部长办公厅主任、谷歌全球在线销售和运营部门副总裁,现任facebook首席运营官,被称为“facebook第一夫人”。
《另一种选择》中,桑德伯格在丈夫突然离世,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用通俗的语言和丰富的事例描述了自己如何一步步从不幸中增强复原力,教会我们在遇到困难和逆境时,如何做出另一种选择,即选择去接受逆境和苦难,继而选择在逆境中成长,重新拥抱快乐。
01 如何接受困难和逆境
生活中往往充满了变数,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那个会先到,当不幸到来时,如何让自己更好的接受苦难和逆境,而不是一味沉溺于沮丧和痛苦中呢?
作者认为要做好下述几点:
首先,停止自责和抱怨。事情即以发生,一味地自责和抱怨只会让自己陷入悲痛欲绝的深渊,对改变现状却无济于事。
而且,一味地自责与抱怨只会增加一个人的负面情绪,只有我们专注于当下拥有的,主动寻求家人和朋友的帮助,才能让自己走出困境,给周围的人带去积极的力量。
其次,培养自我同情和自信,找到坏情绪的宣泄出口。
这是走出痛苦非常重要的一环,选择自我同情,才能摒弃自我怀疑;建立自信,才能打败懦弱;新选择主动宣泄负面情绪,才能追求积极的力量。
这条路开始可能会很难,但是随着你的不断坚持和努力,一切都将越来越好。
最后,可以向别人讲述自己的痛苦,坦然接受他们的安慰。
有些人习惯性地遮掩自己的伤疤,如失去至亲的人常常选择自己承受,他们身边的人也都可以避开亲人的话题。心理学家用“缄默效应”来定义人们的这种表现。
桑德伯格在丈夫去世后也一度选择沉默,但他很快发现,其实坦然说出自己的感受,接受亲人的安慰和同情,反而可以拉近自己跟别人的距离,帮助自己逐渐接受所遭遇的不幸。
02 如何在逆境中成长,增强复原力
首先,要学会感恩,更知道痛苦不会无限期持续。
作者在经历突然丧夫之后,积极心理学倡导者亚当。格兰提以朋友的身份跟桑德伯格的交谈中,让他试着去想象,如果他的丈夫在接送孩子途中突然脑梗,那会是什么样的情形?
桑德伯格顿时感到庆幸,他感恩孩子们都还健康地活着。这是值得感恩的地方。
想想一下我们经历过的那些不幸,以一种更糟糕的情形发生,你便会感恩当前所拥有的一切,把悲伤和坏情绪置之脑后。
其次,发觉人生更大的意义,获取强烈的使命感,激发自己的巨大潜力。
逆境并不可怕,只要我们保持前进,把那个坎跨过去了,往往就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到达不一样的远方。
03 如何重新拥抱快乐
首先,要在内心深入允许自己快乐,自己去创造快乐,而不是坐等他人带给自己快乐。
桑德伯格在书中介绍了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一,每天晚上写下三件当天令人快乐的事情。
第二,不要把琐碎的挫败小事放在心上。
第三,恢复以前的行为方式,并且做的比以前更好。
其次,培养幽默的习惯。
幽默对于减轻痛苦,重获快乐,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有研究证明:给手术后的病人看喜剧片,他们对于止痛药的需求量会减少25%;而喜欢开玩笑的士兵,更能有效应对战争所带来的心理压力。
幽默让人释放压力的同时,会使人放下疲惫,获得一种难得的惬意和怡然,也是人生快乐的助推器。
纵然,困难和悲伤会不时来访,给你的生活带来打击,但是,自己的信念和行动决定了你将如何走出痛苦,多久重获快乐。
积极行动起来,优雅抵御打击,是生活这门课给我们的最大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