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南昌炒粉的作文
【篇一:家乡的炒粉】
中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享誉世界的鱼米之乡,我的家乡南昌就在这片江南水乡之中。
鱼米之乡,顾名思义,盛产鱼和米。有米就会有米的衍生品,在这之中便少不了米粉了。米粉自然有数不清的烹饪方式,但是我最喜爱的、同时也是最古老的便是“炒”了。
中国地大物博,自然环境差异大,全国各地炒粉的方式也有不同,吃过最劣质炒粉,也品尝过星级宾馆中的高档炒粉,同时还偶有听说过上千元一份的天价粉。但似乎无论好坏,都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最让我记忆犹新的,还是家乡的炒粉。
走在南昌的大街上,心中或许会荡漾起一种老旧之感。街道角落里一家看起来陈旧不堪的小店,或许就可以炒出一碗让你难以忘怀的炒粉。虽说甚是普通,但也有许多深藏着的精髓。
南昌炒粉所选用的米粉是绝对不普通的。必须是江南天然生长出来的。这种米粉与东北那些大棚里的完全不是一个档次。江南的米粉更具有弹性。不仅仅是选料,炒粉之前的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碗真正称得上正宗的炒粉,炒之前不像其他地方用水泡胀,而是用一种以啤酒,盐调制而成的水泡。这样一来,粉中就会交错着一种啤酒大的清香,也有淡淡的咸味了。
炒粉的时候,就跟要求功力了得。需先将油放入锅中煮沸,然后迅速放入粉。在入锅的一瞬间,必定会发出“刺啦”的轰鸣声。之后要迅速翻面,以防焦糊。经过几次如此步骤,粉已经变成了诱人的金黄色,再加上调料就完成了。虽然看上去是如此简单,但实则不然。十几斤重的大铁锅,反复翻炒,对臂力确乎是一个大挑战。正如炒粉师傅所说,“炒一次粉,就像是做十几个引体向上了”或许乍一看这是死力气,但炒粉绝对是一门艺术。随着铁锅的跳动,金黄而纤细的丝线腾空而起,在空中舒展开来。交织成一张金黄的网线。在簇动着的火光的照耀下,大网在空中精准的翻过一面,又像捕鱼人的渔网一样落回锅中,聚拢起来,仿佛正在收获一样……
粉炒好了,端上桌子,盛着粉的是一个土头土脑的大盘子。与那些大酒店里镀铜,镀银的餐具截然不同。但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炒粉就在这充满土气的盘子里,昏暗的灯光下,满是油污的小店里,却别有一番气质。那碗粉就像是蒙上了一层釉一般的光泽。虽然之前从厨房中已经涌溢出钩人口水的香气,但此时已经是摆在面前,就更加让人陶醉了。伴随着早晨的微微的饥饿感,在看到这碗精巧绝伦的炒粉,就像是吸毒者看见了海洛因一样的兴奋。这么好——有着玉一般质感的粉,哪怕是再有饮食节制的人,也会忍不住大吃一顿的。
的确,南昌的炒粉——同时也是南昌古老的记忆,就潜藏在一家家这样毫不起眼的小店中。或许这里并没有金碗银筷,没有浮雕,没有山珍海味。但是这里也并没有一切——我们对家乡的爱与依恋啊!
在南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中,这些街头的“三无”小店都陆续被拆除了,那些人也为了生计放弃了这炒了大半辈子的粉,或许再过些时日我们已经很难尝到如此美味的粉了。多少年后,我们再次吃起炒粉时,大概不会忘记伴随我们童年的那一碗了吧。
南昌炒粉,或许在外地人看来并没有什么独特之处,却让我们不能忘怀,或许,我们所喜爱的并不是炒粉,而是我们的故乡——南昌。一碗粉下肚,我们所品味到的,是家乡的情,家乡的味儿了吧!
【篇二:家乡的炒粉】
锅,已然烧热,随之放入的是食用油,蒜蓉、葱姜,煸香后下入米粉,随后放入酱油、盐、味精,再加上辣椒、青菜,翻炒一阵后,盛入盘中,南昌炒粉就做好了。这就是南昌最具特色的食物——南昌炒粉。
夜幕降临,南昌的夜宵摊又热闹起来,在刺鼻呛人的油烟味背后,一碗碗炒粉出锅。说真的,我对米粉真不大感兴趣,我的食性像北方人,热爱面食,唯独对家乡的炒粉情有独钟,特别是现在学业繁忙之际,复习资料充斥在生活中,我就特别喜欢复习完后出门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炒粉,入口后唇齿留香,带着淡淡的咸味和一天的劳累,进入肚中被消化。
说真的,在南昌这么多年,吃过不下五百次炒粉,总结出无数经验。首先,吃炒粉不能去冠冕堂皇的大饭店,必须去只在晚上开放的路边摊,这样才能吃出本地风味。外地米粉吃法我也曾领略不少,但只有这家乡味道才是最熟悉的,众烟熏火燎之中诞生的炒粉,似乎是上天给予南昌人的恩赐,特别是对我这种吃货。
事实上,我最喜欢的是逢年过节在外公家吃到牛肉炒粉。毕竟,曾经沧海难为水,做为一个老南昌人,所食炒粉多矣,却和家里人做的无法相比,原料大致相同,做法也没有两样,但是,外面的炒粉比家里少了些东西,我只有在家能吃出那种味道,吃完后就着啤酒一饮而尽,倒在床上酣然入睡,但在外面却没有睡着的勇气。似乎家里的粉就能吃出安全感,而外面的则做不到。
每次年夜饭上,百无聊赖的吃着桌上的菜,看着窗外的烟花,许下新年的愿望。今年也是如此,刚准备点点口袋里的压岁钱,只听到外公端着一盆炒粉,用他的老南昌话大声说:“炒粉来咯!”坐在电脑前的我,闻讯赶到,一尝究竟,却看到全家人热闹的景象,我似乎知道那种味道是什么了,笑而不语的大吃一顿,喝下大碗啤酒,躺在床上思考人生。
忽然间,听到电视里加多宝的广告又响起:“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家乡的炒粉,也还是原来的配方,也是熟悉的味道。是什么独特的味道呢?那是——家的味道!
【篇三:家乡的炒粉作文】
清晨薄雾未散,小城便开始焕发生机。
清晨以第一缕充满能量的节气开始的,最能勾人食欲的,在这微微潮湿偏远的南方之地,炒粉也数其一罢。
南方盛产水稻,清晨时分,农民伯伯便摘下南方沐浴着晨光与朝露的第一株麦穗,南昌这附近的米粒是极好的,晶莹剔透,圆润而滑爽,放在日光下有如宝石一般的光彩。这样的米粒儿若制成米粉也必是极好的。
外婆是土生土长的南昌人,做得一手美味。原来本是会做米粉的,极有韧性的一根根,但现在也极少做了。作文但其做炒粉之能可谓是丝毫不含糊。她极会挑粉,知道色泽自然而白皙的粉是最好的。米粉刚买来,不能直接炒,直接炒的不叫南昌米粉。
故南昌炒粉的特点之一是必有韧性,先将其放水中浸上一夜,时间是约莫估计的,说详细也丝毫不详细,但做粉的好手皆知晓,粉心泡软了,不再似钢筋一般直硬,便可以了。
粉泡好,必先过一道水,果然也是南方的粉,时时刻刻离不开水的,放在锅中小火慢慢煮,粉的色泽会转白,像牛奶一般,层层叠叠在沸腾的水中散开。估约着时间便可以捞出,但尤记得一点,捞出后便迅速过一道冷水,这样一会儿炒时才不会和在一起,“难分难舍”的局面。
南昌人口味偏重,所以佐料颇多,红辣椒、肉丁、青菜、芹菜等,放在火中爆炒片刻,爆出香味,再倒入米粉,与之大火翻炒,加入油盐、酱油等调料即可。谨记,油必多放,否则粉都会成为“锅贴”。
刚盛出的粉带着外婆的笑容与汗水,酱色的圆形粉上点缀着种种颜色,蒙着一层金色的油光,及刚炒出的扑面腾腾的热气,香味也扑面而来。一根根极长的粉,竞找不到头与尾,刚入口会微烫,但更多的是粉的嫩滑与佐料各样的香气揉杂成一片。打破早餐未醒的睡意及消失已久的味觉。长长的粉像是暖暖的幸福,弥漫在口舌与唇鼻间。外面的粉,不似南昌的,用料极其吝啬,粉极干涩硬,不像家乡的口感滑嫩。吃毕,还有着一滩金黄的油散发着粉的香意,于是意犹未尽地大大咧咧叫起“再来一碗,再来一碗!”就是家乡未尽的味,难忘。
一条长江不断,接着家乡的思念,接着家乡不尽的粉香,无尽的香意,浓浓淡淡,带着一份暖意。
倘若有一碗粉,用料极足,味重,令人念起家乡的暖,家乡的情,。在冥冥之中有一份希望自己过得更好的愿意,那是炒粉,家乡、南昌的炒粉。
未尽的香中是情谊浓浓……
【篇四:家乡的炒粉】
对于我们南昌人来说,炒粉是再熟悉不过的一种美食了。而且,在南昌这块土地上,炒粉排第一,第二空缺,第三名的瓦罐汤可离它有一段距离呢!
在南昌,菜肴以炒为主,所以格外的香,炒粉也不例外。记得小时候我曾到过一家街边的炒粉店,刚到门口就有一种油中带米的香味扑面而来,不禁勾起人的食欲,继而感到腹中空空,一个健步迈入店中。当炒粉端上来时,早就急不可耐,拿起筷子便吃了起来。总而言之,炒粉的香味是它本身的一绝,未尝其鲜便让人食欲大开,实在令人赞不绝口。
香味归香味,炒粉本身的色泽也十分吸引人的眼球。那油汪汪、金灿灿的一盘炒粉,再次让人眼前一亮,且米粉之中又配有肉丝、鸡蛋、豆芽、青菜等食材(当然,炒粉中不一定这几样应有尽有)看上去五光十色,有些让人眼花缭乱之感了。当然,炒粉中的油依旧是整道菜的关键部分,油多过腻,油少反而没有那种滑溜的口感。而且,火侯也要把握得当才行,火大了油会焦,小了又是让客人吃“夹生粉”,因此这些影响炒粉“外衣”的技巧必须掌握得当才行,否则就会影响整体感觉。对此,我不得不佩服那些炒粉厨师技艺之高。
讲了如此之多,终于说到“味”字上来了,因为厨师把握得当,致使炒粉油而不腻、香而不焦,且又有鸡蛋、肉丝和蔬菜搭配其中,鲜美可口,让人不能“停箸息之”。我儿时曾吃过一次南昌最为正宗(算是吧)的炒粉,那种味道至今令我难以忘怀。还记得一大碗炒粉,5分钟前刚上桌,5分钟后就见底了,爸爸妈妈还说我吃得太快了会影响消化,可我哪里顾得了那么多呢?只管继续埋头苦干、一吃到底,最后放下筷子,打个饱嗝,以示成功“消灭”了一碗“敌人”。五年后,我又到一家大酒店中吃了一回炒粉,可是再也没有吃出当年的味道和感觉了。随着酒店的增加和街边小吃店、早点店的逐渐减少,我发觉正宗的南昌炒粉正在慢慢地消失,大有绝迹南昌之势,令人堪忧。
现在的南昌市已经高楼林立了,就连当年雄伟的滕王阁都成为周边楼盘的衬托之物。随着外来饮食文化的进入,南昌炒粉等一批标志着特色的美食正在逐渐退出饮食文化之中。虽然近年来政府也针对这一问题做出过保护措施,但我确实再也未吃过正宗的南昌炒粉了。酒店中的不正宗,街边小摊上的又怕地沟油。
唉!我要到哪儿去找真正的炒粉呢?
【篇五:家乡的炒粉】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南昌女孩。作为一个正宗的南昌人,几乎尝遍了家乡的美食,其中最让我引以为豪的食物当然是南昌炒粉。每个来南昌的客人,我们都会推荐他尝尝这最具南昌特色的标志性美食。而我,更是个吃炒粉长大的南昌妹子。
大概是我三、四岁的时候,碰巧过什么节,我也记不清了。只记得姥姥家黑黑的大餐桌上,上来的第一盘菜就是炒粉。我当时正觉着饿呢,一见有食物上桌,便迫不及待地爬上桌子,用手抓着吃。妈妈一把把我拉住,用筷子挑了半碗粉给我,我赶紧用小叉子卷起,放到口中,至于口感如何,我早已记不得了。只听妈妈说,吃着粉的我高兴得在沙发上又蹦又跳,把大家都逗得哈哈大笑……
长大了,我依然喜欢吃南昌炒粉,忍不住向妈妈请教南昌炒粉的做法。妈妈说,先得准备好上等的腊肉,要晒得微黄、肥肉冒油、闻着生香的那种(或是上等的新鲜牛肉也可以),将腊肉切成丝,放在锅中煸炒一下,放在盘中备用。另外准备好嫩嫩的小青菜或豆芽,把葱姜蒜、辣椒等香料剁碎备用。接下来便要准备真正的主角——米粉了。南昌炒粉要挑选光滑、匀称、白净的机制米粉,沸水煮个五六分钟,直至汤呈现出纯白色,用筷子掐断,看到米粉的中心没有白点即可捞出,用冷水冲掉米浆,沥干备用。
炒粉的工序并不复杂,味道主要取决于火候和手艺。即便之前的准备工作做得再细致,炒得不好也是白搭。先将油烧热,把辣椒、香料和腊肉一起煸炒至出香气,倒入沥干的米粉,这时动作要快,乘着火候加入盐、酱油、料酒、蚝油等调料,用锅铲将米粉翻炒拌匀,最后加入青菜或豆芽,就可以起锅了!
南昌炒粉在南昌人的餐桌上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要说起这炒粉的味道,可能有些人认为也不过如此,我走过许多城市,吃过的炒粉、拌粉不在少数,但这些粉却真心不如南昌炒粉那么柔、香、筋道,只感觉像粗绳子一样有气无力地在口中穿梭,毫无精神的样子。每当这时,我便会想起家乡的炒粉,那一条条、一根根似蛇一般钻入口中,细嫩爽滑有嚼头,像有一股子精气神似的,在嘴里跳跃着,别有一番滋味。
现在,作为中学生的我,已不能像从前那样,天天尝到我至爱的家乡炒粉,因为繁重的学业让我的生活太过忙碌,只能常常用快餐打发自己。然而不知怎的,每每吃快餐时,我总会想起儿时常吃的南昌炒粉。
【篇六:家乡的炒粉】
去每个地方旅游,除了要去看看每个地方的风景名胜,就是去吃吃哪里的特色小吃,可吃来吃去,都忘不了家乡那熟悉的味道。
南昌不仅风景名胜众多,而且还有许多名扬全国的特色小吃,如瓦罐汤、炒米粉等。但其中最令家乡人民所熟悉的却是那炒粉。南昌是个河流众多、湖泊星罗、土地肥沃的鱼米之乡。米是是家乡人民的主食,但人们没有总是做成米饭一种食用方式,而是把米做成了米粉、年糕等食物。充分体现了南昌人民的创造性。米粉米粉,顾名思义已经将米磨成粉。别以为就是这样简单,还要把粉压成一条条细细的,一根根的好似北方的面条。做了米粉,还要加工成食物再来吃。爱创造的人们又发明了许多加工方法:拌米粉、煮粉、炒粉。今天我着重是介绍一下有名的南昌炒粉,哪可不是象炒菜一样轻松哟。
首先要在准备好的锅里倒入一些油,烧热后把煮好沥干的白白粉条放到油锅里――下油锅!呛!随着一声爆响,米粉们开始在锅中翻滚。随后倒入配菜:辣椒、酱油、盐等调味料,不停的翻炒,白白的米粉变成了酱红色,香味辣味也串入鼻腔。好了,该出锅了。赶快来尝尝!
嗯,颜色鲜艳,酱香扑鼻,尝上一口,滑溜溜的米粉“倏倏”地带着鲜味进入口中。噢,这就是传统的家乡小吃――南昌炒粉的味道!
听我这么一说,你可能会质疑,南昌炒粉不就是一道家常小菜么,怎么会有这么高的知名度呢?其实原因在它的搭配丰富,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添加配料,比如加上芝麻后,色泽红棕的炒粉上撒上黑黑的芝麻,象不象蚂蚁上树呢?原因二在于它的不张扬,没有出现在大酒楼中,而是在一些街边小摊小店中和家家户户的节日桌上,因而人们代代口诵所以闻名。这也刚好象南昌人民的性格,爱创造而不留名。酒好不怕巷子深一样。
所以,我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想念这朴实无华的家乡味,它也寓意了我们做人的道理。
【篇七:家乡的炒粉】
家乡的炒粉,向来是我记忆中难以掩盖的一部分,南昌炒粉,全国都是风靡的,十四个春秋,不论去了哪里,南昌的炒粉都是独一无二的。
记得幼时,常常在外婆家留宿,因为当时环境差,没有什么可以下饭的,而大鱼大肉也只能在节日中才可吃到,“爆炒龙虾”、“香辣牛肉”等好菜已成为我的幻想,单调的日子,我一日日度过,也许是思念成疾吧,我一下发了高烧,转至奶奶家,城市里最好的医院。
病虽治好了,但我的饮食习惯都有了极大的改变,平时的饭都不再那样诱人,我寻求的,是一种集中各种美味的东西。
一次下雨,妈妈来不及做饭,随便下去买了几碗粉,“快吃”,但妈妈的言语似乎无法打动我,渐渐地,一丝丝香气涌进了我的鼻子,肚子里的那种饥饿感一下子涌发,竟然可以清晰地听到“咕咕”的声音,我连手都没来得及洗就开始吃粉,发现这粉尽管不冒热气,但配料却有不一般的咬劲,萝卜干、胡萝卜等集中了香、酸、甜、辣的炒粉在我这时久未开口的胃给消化,一碗竟还不够,接连三碗炒粉后,那质细而油多的炒粉便被清理一新,随着我的一声长叹后,伴着呼出的香辣气体,我的晚饭结束了。
过了几天,我又开始想念那天吃的炒粉了,本想偷偷出去买粉吃,但这以计划被一件很不幸的事打断了:我闹肚子了。
也许是吃得太辣,太多了吧,再一次回到病床上的我上网查了查南昌炒粉的历史。
原来,南昌炒粉早已因辣味独特,历史悠久而闻名全国,不少外地游客来到南昌头等大事便是吃炒粉,早在清代,炒粉已闻名街头,“吃上一口,香飘飘,辣而不知其然”成为风靡一时的广告,看着网上的图片,我的肚子禁不住又再一次饿了起来,但给我的只有一份米蛋粥(闹肚子)
最漫长的时光对当时的我来说只是等炒粉的那几天了,有些不可思议的是,肚子刚好一周,小姑奇迹般地买了一碗炒粉以奖励我得三好学生,鉴于前次的教训,我自认聪明地将一大婉分成好几小份,经过精密的计算,能够我吃上个五天,父母在我的一再要求下,对此事完全不管,当准备就绪,并享受了三天的美味时,我惊奇地发现,我的四、五碗不见了!
一周后,炒粉出现在厕所门旁,据分析,是老鼠所为,这一系列趣事炒粉也留在我心头,成为我童年中的一段离奇往事。
进入初中后,我已经很久未尝南昌炒粉的滋味了,每当想起,炒粉的香辣气便萦绕在我身旁。
家乡的炒粉呀!请让你常驻在我心头!
2、游南昌作文700字
南昌是一座英雄城市,也是一座花园城。南昌不但美丽,还有许多名胜古迹,如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腾王阁。
第一站(南昌起义纪念馆)南昌八一起义,武装反对国民反动派统治的第一枪。从此,踏上了独立领导武装革命战争之路,漫步革命圣地之南昌。在历史的长河中,来一场不期而遇!
短短的40分钟参观,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危难中奋起》,1921中共成立后,1927年国民党蒋介石背叛革命,南昌起义的枪声使中国人民看到了希望,南昌起义连同秋收起义标示着中共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们的开端,开启的中国记录新纪示。
第二站(滕王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当然就属滕王阁了,它位于南昌坐标赣江之东三大名楼之首,登上楼眼眺赣江,十分壮观,回味千古名句,感受唐宋瑰玮奇特的历史,观古代建筑工艺,瞻古人智慧。在阁楼中的我深来感触,灵感突发,瞬间化作一位诗人由提笔写道:“远看王阁现雾中,近看王作文阁冲云霄。雨中漫步游王阁,红色文化记心中。”
第三站(万达乐园)万达乐园的游玩也十分精彩,让我体验了许多刺激项目,但令我印象最深的不是这些项目,而是其中的那条街——美食街。这条街所有建筑全由古代风格建成,仿佛让你穿越到了盛唐时节,旁边有许多商店就如同古代所说的“瓦子”一样,人多时就能更好地体验那繁荣之感。
万达乐园中央有一个鄱阳渔家,熙熙攘攘的渔家村落延伸至湖边。水面十分的静,静得如梦境中一般。“蓬头稚子学垂伦,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原来近看一位渔翁正在垂钓,相信你已陶醉其中,真是“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夜舟,出没风波里。”这是多么的让人陶醉……
两天的南昌之旅就结束了,从开始满怀期待到现在留恋不舍,收获的不仅仅是快乐,更是纯真的友谊。其中有挑战、有汗水…累并快乐着!
不负青春年华,青春永不散场!
记录此刻美好时光!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陈以仁 | 作者年龄 | 13岁零1个月 |
---|---|---|---|
在读学校 | 北京109中学 | 在读班级 | 初一3班 |
性格特点 | 随便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乒乓球 | 平均成绩 | 108分 |
指导老师 | 柳化吧 | 老师职务 | 副班主任 |
3、南昌研学作文1000字
南昌研学结束后,我从包里拿出一张照片——照片里的我坐在悬挂式过山车的第二排,一脸欣喜的等待着过山车俯冲而下。看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我在南昌融创乐园的挑战之旅。
在同伴的怂恿下,我随着他们踏上了挑战的征程。
第一站是“凤舞九天”——红色铁柱直冲云天,顶端的凤凰好像要展翅高飞。外部设计的如此美丽,但是谁又知:这高高的铁柱,是在警示着“恐高者慎入”呢。我听到游客在其中尖叫连连,不由得打了个寒颤,但是,我所追求的欢乐与刺激,如“黑洞”一般在入口处吸引了我,最后我下定决心:拼一把!我可不想成为最“怂”的人。
于是我与同伴走进“凤舞”的入口,坐上座椅。随着开始的铃声响起,大地离我越来越远,天空中的白云似乎触手可得,突然,机器顿了一下,我马上抱住安全设备,果然,真正的“好戏”来了,机器开始旋转,带着我们展开了云端环游新旅程。
风,在耳边咆哮着,强大的气流如铅块般压着我,脖子无法动弹,虽然没有失重的恐惧感,但是,要被甩出去的压力也让人感到胆颤。尽管如此,欢乐与刺激还是将恐惧淹没,此时的我睁大双眼,欣赏着乐园高空的景色:所有房屋都是歪斜的,乐园中的湖面倒影着天空的白云,白云在急速的旋转,耳边的风声中掺杂着游客的尖叫声……终于,机器慢慢停了下来。
踩在硬实的大地上,我的双腿有些软弱无力,但是让人兴奋的刺激感仍然久久没有散去。还没走出“凤舞九天”,我就已经摩拳擦掌,想来些更加刺激作文的!
绕着湖看了一圈急速刺激的项目,我们到了“龙飞凤舞”——整个游乐园中速度最快的悬挂式过山车。区区“最快”,算得了什么?我才不怕呢。
我与几个同学一起,兴奋地爬上过山车。马上选坐在第二排的座位同,旁边还没有人。我深吸了几口气,握紧安全栏,壮了壮胆,露出自信的微笑。过山车缓缓启动,爬坡。
我期待地向不远处的轨道望去,然后笑容凝固、消失——前方的轨道多次翻转360度,我一脸惊恐。还没调整过来,过山车便滑下去了,我如惊弓之鸟一般,吓得措手不及,马上闭上眼睛,耳边一直响着忽忽的风声,夹杂着女孩惊恐的声音,甚至叫起了“妈妈”;好一会儿,我才听出这是我自己的声音!过了上下坡急速冲击,便是那360度大翻转——只觉得天旋地转!
心跳加速,大脑一片混乱,此时的我因为头部充血——我相信我的面部一定是绯红的。在长如百世纪的几十秒钟过后,才到达终点。下了车,我好像刚被惊吓过的小鹿一样,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站立不稳,过了好久才缓过神来。
在出口处拿到了照片,看到这张照片,我反而笑了起来:照片中,刚开始等着过山车俯冲而下的我,无所畏惧;再到现在结束时胆小如鼠,双腿打颤的样子,我自己都有些哭笑不得了。
很快,集合的时间到了。在“挑战之旅”中,惊惧之余,我还感受到了满满的快乐与刺激,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胆量。勇于挑战,才能获得更加不一样的快乐!这也许是吸引众多游客来挑战自己的原因吧。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余娟 | 作者年龄 | 13岁零3个月 |
---|---|---|---|
在读学校 | 宜春市第八中学 | 在读班级 | 初一9班 |
性格特点 | 积极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钢琴 | 平均成绩 | 119分 |
指导老师 | 能达 | 老师职务 | 任课老师 |
4、美丽的南昌作文400字
每年的十月一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这天,全国各族人民欢聚一堂,共庆祖国生日。
国庆节这天,我很早就起床,准备去看八一广场的升旗仪式,但由于各种原因,还是没能如愿。吃完早餐,我们一家人来到南昌八一广场,只见广场装扮得绚丽多彩,到处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十点三十分,申著名歌曲和喷泉组合成水舞歌飞,色彩斑斓的视听景观开始了。随着歌曲的高低变化,喷家银花四溅,此起彼伏水柱一会儿冲有几十米的高空,一会儿迭入池底,看得眼花潦乱。
广场蓝蓝的天空中作文飘浮着五颜六色,千奇百怪的风筝,有的像喝醉了酒的醉汉打旋儿;有的犹如展翅高飞的雄鹰,用它敏锐的眼睛寻找猎物;有的好似花仙子,一副悠闲自得的样,人们在这里放飞希望和理想!
走在大街小巷人流如织,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每个商店门前插上了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荡。各大商场门前促销广告与歌声此起彼伏,前来购物的人山人海。街头的叫卖声与欢笑声让人感受到节日的欢乐气氛。
节日的南昌真是美丽,让人留恋忘返。我为祖国与南昌的繁荣富强,发展壮大感到无尚的骄傲和自豪。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陈光杰 | 作者年龄 | 10岁零3个月 |
---|---|---|---|
在读学校 | 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 | 在读班级 | 五年级4班 |
性格特点 | 开朗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郊游 | 平均成绩 | 100分 |
指导老师 | 水芭莎 | 老师职务 | 任课老师 |
5、第一次炒粉作文400字
第一次炒粉时,我心惊肉跳。
早上,妈妈出去了。我一个人呆在家里没事干。我呆在床上,想了一会儿。突然,我发现我还没吃早饭。于是,我一阵乱翻。家里一丁点儿东西都没了,我就发现冰箱里有一袋子米粉。于是,我想了一个好主意——炒粉。
刚开始,我以为自己很会炒粉,但是做起来就难了。我把粉放在锅中,打开煤气,开了火,把油倒进粉里,油刚进粉就发出了一阵响声,噼里啪啦噼里啪啦。我怕油溅到自己,站在离菜锅远一点的地方,用铲子左翻右翻。我把粉翻到中等熟的时候,放了点酱油和生抽,粉叶子变得金黄起作文来,好像刚出油锅的薯条。我再次把粉左翻右翻,翻到一定的程度后,我把粉铲起来放在碗里,拿起筷子吃起来。我一下子吃了很多,直到只有最后一点的时候,我才体会到,这碗粉没有放盐,难怪这么没有味道了。
第二次炒粉,我就有了经验。我按照原样做,把粉放入锅中,左翻右翻,放了点油后,我又开始左翻右翻了,翻到一定的程度了,就放了点生抽,酱油和盐,我把粉炒得金黄金黄的,跟金子一样,把粉炒到这种程度后,拿起来装到碗里,吃起来就好像吃天餐似的。
自己炒的米粉,真是太好吃了,下次我还要自己炒粉吃。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林燕妮 | 作者年龄 | 12岁零6个月 |
---|---|---|---|
在读学校 | 宁陵县最好的小学 | 在读班级 | 六年级4班 |
性格特点 | 外向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唱歌 | 平均成绩 | 92分 |
指导老师 | 郝琳 | 老师职务 | 副班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