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邓小平的名言
邓小平的名言
1、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2、如果导致了两极分化,改革就算失败了。
3、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4、改革,应包括政治体制的改革。
5、我们心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
6、珍视劳动,珍视人才,人才难得呀!
7、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
8、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从农民,由于辛勤劳动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些,生活先好起来。
9、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0、我们之所以能够打败蒋介石,就是不讲老规矩,不按老路子打,一切看情况,打赢算数。
11、思想更解放些改革步子更快些。
12、我们进行了二十八年的新民主义主义革命,推翻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和封建土地所有制,是成功的,彻底的。但是,肃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主义残余影响这个任务,因为我们对它的重要性估计不足,以后很快会转入社会主义革命,所以没有能够完成。
13、要创造一种环境,使拔尖人才能够脱颖而出。
14、干部缺少正常的录用、奖惩、退休、退职、淘汰办法,反正工作好坏都是铁饭碗,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这些情况必然造成机构臃肿,层次多,副职多,闲职多,而机构臃肿又必然促成官僚主义的发展。
15、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16、绿化祖国,造福万代。
17、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
18、实现四化,永不称霸。
19、港人治港有个界线和标准,就是必须由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来治理香港。我们不要求他们都赞成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只要求他们爱祖国,爱香港。
20、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21、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22、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
23、我荣幸地从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24、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
25、中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中国理解自己的责任。有两条大家是信得过的,一条是坚持原则,一条是讲话算数。我们不搞政治游戏,不搞语言游戏。
26、有些国际上的领土争端,可以先不谈主权,先进行共同开发。这样的问题,要从尊重现实出发,找条新的路子来解决。
27、还是办特区好,过去陕甘宁就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28、各国的事情,一定要尊重各国的党、各国的人民,由他们自己去寻找道路,去探索,去解决问题,不能由别的党充当老子党,去发号施令。我们反对人家对我们发号施令,我们也决不能对人家发号施令。这应该成为一条重要的原则。
29、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
30、开放、搞活政策延续多久,端正党风的工作就得干多久,纠正不正之风,打击犯罪就得干多久,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开放,搞活政策扔正确执行。
31、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切地热爱我的祖国和人民。
32、不管是黑猫还是白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贫富差距在任何国家都存在的。
33、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
34、骄傲两个字,我有点怀疑,凡是有点干劲的,有点能力的,他总是相信自己,是有点主见的人;越有主见的人,越有自信,这个并不坏,真是有点骄傲;如果放到适当的位置,他自己就会谦虚起来,要不然他就混不下去了。
35、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深入群众倾听他们的呼声;要敢说真话,反对说假话,不务虚名,多做实事;要公私分明,不拿原则换人情;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
36、“骄傲”两个字我有点怀疑。凡是有点干劲的,有点能力的,他总是相信自己,是有点主见的人。越有主见的人,越有自信。这个并不坏。真是有点骄傲,如果放到适当岗位,他自己就会谦虚起来,要不然他就混不下去。
37、中国的对外政策是一贯的,有三句话,第一句话是反对霸权主义,第二句话是维护世界和平,第三句话是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和合作。
38、一定要让我们的人民,包括我们的孩子们知道,我们是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我们采取的各方面的政策,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为了将来实现共产主义。
39、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一件很重要的必须做的事,尽管是有风险的事。
40、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4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
42、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43、打桥牌也要鼓足干劲。
44、对国家要爱哟!中国要发达起来,中国穷了几千年了,现在是改变这种状况的时候了。
45、不管黑猫白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46、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47、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
48、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作用是无穷无尽的,科学是了不起的事情。
49、我荣幸地以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50、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
51、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52、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
53、革命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
54、现在,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比我们快,如果我们不发展或发展得太慢,老百姓一比较就有问题了。
55、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
56、无数事实说明,只有把全副身心投入进去,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不畏劳苦,百折不回,才有可能攀登科学高峰。
57、少说空话,多做工作,扎扎实实,埋头苦干。
58、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
59、发展才是硬道理!
60、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6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62、目地是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
63、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64、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65、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
66、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
67、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
68、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
69、历史上生产资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同样,历史上的劳动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的劳动力。
70、我们说资本主义不好,但它在发现人才、使用人才方面是非常大胆的。它有个特点,不论资排辈,凡是合格的人就使用,并且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从这方面来看,我们选拔干部的制度是落后的。论资排辈是一种习惯势力,是一种落后的习惯势利。
2、邓小平传读后感
邓小平传读后感(一)
最近应老师作业要求我读了《邓小平传》,本意随心读过完成作业,后发现这本书的内容令我大受启发,便静心拜读一遍。这本书总共分为15个章节,它是英国前驻华大使理查德?伊文思于1993年完成的,它采用时间顺序讲述了一位伟人辉煌的一生,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农民的儿子”到“国家领导人”再到光荣退休的革命历程。
邓小平对于我来说是位陌生而又熟知的人,陌生是因为在我记事时他已经基本脱离政治舞台了,所以对于他的一些事情我不是很了解,而说熟知应该每个中国人都很熟知这个伟人吧。邓小平的名字意味着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并和社会主义的长远发展、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邓小平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毛泽东曾对邓小平做过这样的评价:邓小平德才兼备,军政皆优,是一位能够“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非凡帅才。对于邓小平的文韬武略,毛泽东1951年在同一位民主人士的谈话中作了高度评价:“无论是政治,还是军事,论文论武,邓小平都是一把好手。”除此之外,毛泽东也给予了邓小平的八字评价——柔中寓刚,棉里藏针。
邓小平的一生,是光辉的战斗的一生。在70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他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创建、巩固和发展,建立了永不磨灭的功勋。他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最可珍贵的精神财富,成为中华民族振兴与发展的精神支柱。
邓小平能有如此成就与他的性格分不开的,邓小平接受到新旧双重教育,使他的知识结构比较完善,思维方式也较灵活,逻辑思维也比较严谨。这些为他后来的良好成长打下了基础。第二章中“无论置身何处,邓的性格在十六岁和二十一岁之间应该已经形成了。但难以令人置信的是,他如此年轻就变得那么坚强、自信。”在这段中,作者表达了他对邓小平的性格评价,也正是他的坚强和自信,让他在陌生世界里,靠他自己的智慧度过了一开始在国外艰难的求学生涯。在法国,他一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一边勤工俭学。在那里条件很艰苦,他漂泊了许多地方——从马赛到巴耶。在这段时间干过各种各样的工作,包括在机车上当司炉和厨房帮工,能找到什么工作他就干什么工作。艰苦的生活条件磨练了他的意志,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不论遇到怎样的境遇,他从未放弃。更重要的是,他遇见了共产党,他开始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找到自己的信仰,并相信终有一天他能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后来遇到了周恩来,在他的影响下,邓小平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进行各种政治宣传活动,也是在这一时期,他拘谨。不耐心的性格消逝不见了,到了1926年,他和伙伴们去了莫斯科,获得了机会,在政治上进行了深造。
在祖国最需要自己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回到内战纷纭的中国。在白色恐怖时期,邓小平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得到了锻炼,积累了丰富的地下工作经验,也形成了他严谨认真、守纪的工作作风。回国后的时间里,邓小平一直颠沛流离,在战火中辗转,亲身经历了共产党从惨败转向全新战略的过程。他在战争中支持毛泽东的战略主张,从此与他形成了一条牢固的政治纽带。在那些血雨腥风的日子里,他为中国带来了光明。
在建国以后,邓小平由于受到四人帮各方面的陷害和诽谤,一次又一次地被党排挤出去,被下放到农村去改造,经历了“三起三落”。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理想,而是边工作边思考中国的问题,为中国的命运而担忧,就是在这种环境下,邓小平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理论。他的哪一次“起”不是升至人生巅峰,哪一次“落”又不是跌至命运的低谷。他每次的“落”都是因为他坚持真理,从不向谬误低头;而每一次的“起”,他都会尽心竭力为革命胜利、祖国富强、人民幸福而勤奋工作其不屈不挠的精神让人敬佩。没有索取,只有奉献,甚至在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后也不会有一丝一毫的改变,这不仅让人想起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他用自身的实际行动体现了伟人的风范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设计师,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共产党以郑重的态度,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纠正自己的失误,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式做出科学判断,成功的走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他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条主线,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以及祖国统一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他还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我们坚持走这条道路,二十几年来中华大地发生巨变,社会主义事业欣欣向荣,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国家总体实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国际地位和影响空前扩大和提高。
正如作者在结论中写道,关于邓小平有些人会认为他过大于功,但绝大多数人会认为他功大于过。邓小平同志以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气,开创了今天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他“三落三起”所彰显的胸怀、智慧和意志,都可以给我们以深刻而永恒的人生启迪。
邓小平是真正坚定的马克思义理论的实践者。纵观其一生,无论局势多么复杂险恶,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政治上一直坚定地拥护真理,拥护党和人民利益。做实事,讲真话,不唯上,不唯书,不搞个人崇拜,不搞一言堂。他为中国后来数十年改革开放,放开手脚摸索在新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谋求和平发展的和民族强盛,创造了思想和制度上的环境。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社会主义重振雄风,再造辉煌,开辟一条希望和成功之路,为人类解放事业做出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邓小平传读后感(二)
邓小平是我国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我们能过上小康生活都离不开他,所以,我一直十分敬仰他。这些天,我有幸读完了《邓小平传》。这本书采用时间顺序讲述了伟人的一生。
邓小平,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是我们党和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关键人物,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创者。
邓小平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创建、巩固和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邓小平从小受到父亲的熏陶。父亲在家里十分严格,邓小平就继承了父亲的性格——自信、有抱负,处事果断,邓小平接受到新、旧双重教育,使他的知识结构比较完善,思维方式灵活,逻辑思维严谨。这些为他后来的良好成长打下了基础。
邓小平曾到法兰西求学,在那里条件很艰苦,在这段时间干过各种各样的工作,包括在机车上当司炉和厨房帮工。()后来遇到了周恩来总理,在他的影响下,邓小平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进行各种政治宣传活动,到了1926年,他和伙伴们去了莫斯科,获得了机会,在政治上进行了深造。
邓小平身在外国,却无时不刻注视着祖国的形势。在祖国最需要自己的时候,他回到了内战纷纭的中国。随之而后,便是他同无数共产党人士抛头颅,洒热血。在血雨腥风的日子里,他为中国带来了光明:
邓小平被任命为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为抗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邓小平参加了大大小小很多战役,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
大家应该知道邓小平三落三起的传奇的人生经历,这是对《邓小平》他人生的最合适的概括。邓小平的复职的那个时候他已经是73岁的高龄,但年龄并不能阻止他继续发挥他的经验和智慧。他人虽老,但他身强体健,尤其是他头脑灵活,思想开放,思维敏捷,能够很快接受新的事物。所以他向西方文化学习,准备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而服务。在他的带领下,中国成功的走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伟大的开创者,永远记住他的丰功伟绩!
邓小平传读后感(三)
最近,趁寒假闲暇时间,我阅读了理查德。伊文思着的《邓小平传》,它采用时间顺序讲述了一位伟人辉煌的一生。从中我们了解了很多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以外的东西,我觉得更多的是从这位伟人身上,总结出人生的经验和感受。他的一生几乎见证了整个20世纪的国际风云变换。他的音容笑貌和无数富有哲理的话语早已深埋在人们的心中,他曾把自己称为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但在外国媒体眼里他是一个打不到的东方小个子,他对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在战争年代,他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赫赫战功,建国后,他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小平同志一生曾经历三起三落,但这丝毫没有动摇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他全面整顿文革造成的严峻局面,拨乱反正,他亲自主持恢复高考,无数人的命运由此改变,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开启了中国一场史无前例的变革,1992年88岁高龄的邓小平又在视察南方时发表重要谈话,推动了中国的改革进程,在有生之年,他虽未能亲见香港、澳门的回归,却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邓小平没有留下墓碑,骨灰也随花瓣洒向大海,但他生前提出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及共同富裕的目标,如今正在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和规划中得到继承和发扬,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他在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向以江汉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顺利过渡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确保了党和国家的稳定发展。他是我们党和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人物,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创者。
回顾今天,身为大学生的我,挥洒着青春和汗水,我享受着安稳的学习环境,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努力奋斗,这一切,都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青春换来的。如果没有邓小平改革开放的伟大构想,我们这些千千万万大学生何以留得下一张安稳的书桌?何以有美好的未来去奋斗打拼,是党的富民政策给了像我这样普通人民的儿子一个安稳学习的机会。当我在尽情享受着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一系列的“战果”时,手捧《邓小平记》,我总是思潮起伏,想起邓小平到了暮年,仍然心系祖国的统一大业,可就在香港回归的那年,这位老人还没等得及在自己的土地上去走一走,看一看,就遗憾地先走一步了。虽然未能同全世界的人们分享香港回归的那一幕,但老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那种壮心不已、死后骨灰也要洒向大海的胸襟气魄令我感触颇深,催人奋进,发人深省。
在这个很少有人静下心来回首往事的年代,《邓小平记》让我明白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思忖着我们这一代人的未来,体会生命的真谛。大江东去,淘尽了多少风流人物?悠悠往事,化作了美好的回忆。他不仅是我们中国一代的伟人,更是我们后代学习的榜样。我们应该学习他“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应该学会不断更新,接受新的事物,不断提高自己,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这才能活到不平凡,为中国贡献一份力量!我们正值少年,是祖国的花朵,祖国需要我们,只有我们才能把祖国变得更加强大,我们应该为此而努力学习,培养良好的素养,不辜负国家,老师,家长的厚望!我会谨记邓爷爷的话,做一个中国人民永远的儿子!
在邓小平的精神鼓舞下,我要更加意气风发,开拓进取,紧握时代的脉搏,书写自己美好的人生,向世人展现当今时代共产党人的风采。
3、邓小平时代读后感
邓小平时代读后感(一)
在半个月下班之后的时间内读完了这部64万字的巨着《邓小平时代》。美国人傅高义着,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出版。
这休分6个时间段共23章,以邓小平和人生经历和执政轨迹为主线,记述了1969----1992年43年我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史。作者虽然没有在中国生活,亲历邓小平所经历和主导的时代,但是这本书占有的资料却十分丰富和翔实。当然在作者参考的资料中并不能完全排除其可信度过低,但是从我们身处在邓小平40多年的时代的经历和体会分析,这些资料绝大部分是可信的。
看了这本书后,我最大的体会是邓小平坚韧不拔的个人品质与超越常人的政治智慧。邓小平是一个实用主义主义政治家,并不是江泽民提出的创造“邓小平理论的理论家,也不是那些吹鼓手说的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事实上,邓小平提出的东西”并没有一个清晰、完整和现成的设计“,所谓”摸着石头过河“、”发展是硬道理“等等,没有对政策执行的后果作必要的评估和论证(也许在邓小平看来,做这些工作又要延误过多的时间)。因而不如说邓小平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是为这个转型过程提供领导的总经理“。
说邓小平在中国领导核心中坚韧不拔智慧超人,一点都不过分。这几件事完全可以证明他的性格:
(1)在毛泽东辞世这前的文革中,邓小平两次被打倒,但是他并不恢心,而是充满信心,多次委屈地向毛泽东写信写检讨,表明自己是毛泽东路线的忠实执行者。以至毛泽东在天安门事件中没有听取江青四人帮的建议开队取小平的党籍,为他日后复出留下了伏笔。
(2)在邓小平掌握权力之后,并没有立即全盘否定毛泽东。尽管他有一肚子委曲,有一百条理由(包括儿子邓朴方致残)全盘否定毛泽东。他吸取了赫鲁晓夫批斯大林的教训,而是高兴毛泽东思想的旗帜。这样他赢得了广大底层老百姓的支持,保证了他的权力的稳定。
(3)意识形态领域,对知识分子的态度上,虽然仍然用的毛泽东的那一套路,但是他没有象毛泽东那样,打击一大片,把人往死里整,而是像放风筝,紧紧地牵着你,什么民主啊,法制啊,等等,不让你飞得太高,走得太远。
(4)他连续更换了华国锋、胡耀帮和赵紫阳三任总书记,但是他自己却没有直接取代。他只要实际的权力,而不图名义上的职位。这样他可以在很多复杂的问题中使自己免于承担责任,搞好了是自己的功劳,搞砸了是他们没按自己的意见办。如果按我自己的观点,邓小平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做,在副职的位置上操纵正职,名不正言不顺,他完全可以自己直接担任党的主席,委很多事情会迎刃而解,说不定中国的发展比现在更好。
无论是文革后期的主政,还是毛泽东去世后的掌权,邓小平始终如一地推进改革开放,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这一根主线。这是邓小平时代最为伟大的功绩。如果说毛泽东把一个四分五裂,饱受外国列强欺负的中国实现了统一,使最底层的工人农民得到了的话,那么,邓小平则是指导中国引向了富强,引向了世界。
正是取小平的改革开放并没有进行认真的评估和设计,所以在邓小平时代也带来了不少的问题,至今都困绕着中共的领导人。
一是党的领导体制的改革。80年代中期,邓小平曾经指示赵紫阳制定政治体制的改革方案,但是因为64风波的影响而搁浅,至今也没有启动。
二是市场体制的急于推进,没有相应地建立和健全市场规则,老的制度又难以实行,导致人们无休止地追求财富而不择手段,人们变得贪婪和无信,中国人整体的道德水平滑坡,中国的文明程度并没有因为财富的增加而提高。
由上述两个问题引起的官场腐败、环境污染、市场无序等等,都要给邓小平的继任者带来严峻的考验。
我们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会继承和发杨邓小平的遗产,坚持改革开放,也会修正邓小平时代的缺憾,克服更多的困难,带领中国人民步入全面小康。
邓小平时代读后感(二)
邓小平时代就是一本邓小平的传记。作者是一位美国人,叫傅高义(ezraf.vogel)。作者在序言里明确说了,这本书的写作对象是西方人,是为了让西方人能够全面的了解邓小平而写。作者为了写这本书,采访了非常多的人,参考了非常多的出版物和各种资料,这可以从作者前言里列出的长长的感谢对象的名单里看出来,也可以从书中列出的长长的参考书目引用里看出来。作者是一位治学严谨的学者,所以在这方面做的应该是没有瑕疵。作者研究中国长达半个世纪,所以也可以相对客观的评价邓小平的功过得失。
总的来讲,一部传记性的作品主要在于史料的精当和选择。对于西方人来说,这本书讲了不少让人新奇的故事。不过对于中国人来说,()里面的绝大多数内容都是相当熟悉的了,在国内各种报纸杂志书籍里对邓小平的介绍回忆可谓汗牛充栋,所以中国人看完本书的感觉多半是:这是一个西方人把中国的各类有关邓小平的文章综合了一下。所以对国人来说,本书基本上不会有什么新鲜感,也不会有太多感想。
顺便说一下,我看的是香港出版的版本,所以可以看到一些国内版删节的部分。当然地球人也都知道这就是邓小平晚年的事情。本书作者并没有简单的采用西方的观点,而是也引用了国内很多的观点,比如典型的就是保证了稳定的发展环境,奠定了这20多年来的高速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提到了西方媒体面对韩国光州惨案时候的舆论和中国事件时的舆论完全不同,但是作者并没有提到美国政府在光州惨案所起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和包庇放纵的态度。再看看美国以及西方对于现在正在发生的埃及的乱局的暧昧态度,其虚伪的本质再一次一目了然。
邓小平时代读后感(三)
几年前,资中筠老先生担忧道:我怕年轻人不知道当代史。我诧异,不至于如此严重吧,或过于焦虑了?随着资历与知识的丰富,自己越感无知,感触也更深了。
曾遇一位非洲友人,他对中国文化与历史有着浓厚兴趣。想让我帮忙排一下新中国建立后的国家主席名单,我瞬时沉默了。或许其认为,中国人说自己的国家主席和美国人说自己的总统类似吧,应能如数家珍。当时,我灵机一动,以中国集体领导搪塞过去,避免了政策解释和原委说明,当然这也我是做不到的。
近日草读《邓小平时代》,才大约借助一位外国友人的思路,明白了世界看待中国的视角。而惭愧的是,中国的历史需要一位外国人向我讲述,这倍显了我的无知。虽然很多书评,都在批评作者偏颇,或如何蓄意,或如何摆脱不了阶级出生。但是,我认为该书整体上还是客观的,或者作者朝这个方向努力了。
邓的阅历与胸怀,确非一般人能比,更何况我这个无能晚辈。建国后的领导人各有特长,恰似金庸小说中的大侠们,在那个时代意气风发,叱诧风云,令人充满敬意。更重要的是,该书从一位西方着名学者的视角,引述了若干过程与细节,从历史资料的角度讲,是弥足珍贵的。
虽说历史不会重演,但却也反反复复。应验的是今日之转发500条法规,这使我这个新博主忐忑不安。正因如此,我自己又打印了一份该书的香港中文大学版,准备认真研读,希望让资老能有些许安慰吧。当然,历史是前进的,我也相信新浪博客会迎来春天……
4、邓小平名言
邓小平名言
1、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作用是无穷无尽的,科学是了不起的事情。
2、我们讲共同富裕,但也允许有差别。
3、我们进行了二十八年的新民主义主义革命,推翻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和封建土地所有制,是成功的,彻底的。但是,肃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主义残余影响这个任务,因为我们对它的重要性估计不足,以后很快会转入社会主义革命,所以没有能够完成。
4、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
5、毛主席不开长会,文章短而精,讲话也很精练。
6、农村,城市都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7、我们说资本主义不好,但它在发现人才、使用人才方面是非常大胆的。它有个特点,不论资排辈,凡是合格的人就使用,并且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从这方面来看,我们选拔干部的制度是落后的。论资排辈是一种习惯势力,是一种落后的习惯势利。
8、“骄傲”两个字我有点怀疑。凡是有点干劲的,有点能力的,他总是相信自己,是有点主见的人。越有主见的人,越有自信。这个并不坏。真是有点骄傲,如果放到适当岗位,他自己就会谦虚起来,要不然他就混不下去。
9、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主义。
10、我们心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
11、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者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
12、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是提倡本本。
13、我荣幸地以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14、不管黑猫白猫,捉住老鼠才是好猫。
15、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16、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
17、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么上得去?
18、历史上生产资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同样,历史上的劳动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的劳动力。
19、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0、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21、珍视劳动,珍视人才,人才难得呀!
22、少说空话,多做工作,扎扎实实,埋头苦干。
23、开会要开小会,开短会,不开准备的会。会上讲短话,话不离题。
24、我们之所以能够打败蒋介石,就是不讲老规矩,不按老路子打,一切看情况,打赢算数。
25、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
26、对国家要爱哟!中国要发达起来,中国穷了几千年了,现在是改变这种状况的时候了。
27、可以让一部分地方先富裕起来,搞平均主义不行。
28、我荣幸地从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29、无数事实说明,只有把全副身心投入进去,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不畏劳苦,百折不回,才有可能攀登科学高峰。
30、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
31、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32、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
33、我们说资本主义不好,但它在发现人才使用人才方面是非常大胆的。它有个特点,不论资排辈,凡是合格的人就使用,并且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从这方面来看,我们选拔干部的制度是落后的。论资排辈是一种习惯势力,是一种落后的习惯势利。
34、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从农民,由于辛勤劳动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些,生活先好起来。
35、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
36、如果导致了两极分化,改革就算失败了。
37、开放、搞活政策延续多久,端正党风的工作就得干多久,纠正不正之风,打击犯罪就得干多久,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开放,搞活政策扔正确执行。
3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骄傲”两个字我有点怀疑。凡是有点干劲的,有点能力的,他总是相信自己,是有点主见的人。越有主见的人,越有自信。这个并不坏。真是有点骄傲,如果放到适当岗位,他自己就会谦虚起来,要不然他就混不下去。
39、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
40、现在,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比我们快,如果我们不发展或发展得太慢,老百姓一比较就有问题了。
41、干部缺少正常的录用、奖惩、退休、退职、淘汰办法,反正工作好坏都是铁饭碗,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这些情况必然造成机构臃肿,层次多,副职多,闲职多,而机构臃肿又必然促成官僚主义的发展。
4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