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大学生励志:如何选择第一份工作?
大学生励志:如何选择第一份工作?
第一份工作到底重不重要?怎么选择?
问题来源于一位《大学不知道》的读者,他跟我说,自己面临第一份工作的选择,但是却不知道标准在哪里,身边总是有不同的声音:今天路人甲说,第一份工作不重要,人生就像是一场长跑,大家比的是耐力,最好先就业再择业;明天路人乙说,选对第一份工作太重要了,隔行如隔山,明天你想要转行就没那么容易了。
我在刚出版的《发掘你的竞争力》里也写过一句话,大致是说,没有不就业的择业,也没有不择业的就业。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今天不管你怎么就业,你其实是有选择,也许你的选择的是放弃自己的选择权,比如安心地等着父母给自己找关系安排一份工作,这也是一种人生选择。
你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吗?你为此做过什么特别努力去进行探索?我是说,“特别的努力”。
通常,人人都有梦想,但绝大多数人是自身梦想的旁观者和门外汉。人们往往也都有自身的远期目标,但是这跟他今天所做的一切惊人地没什么关系。很多人甚至是对自己的目标讳莫如深,把它像是珍宝一样地藏着掖着,好像这种心愿越是留存久远,越会获得资产价格升值的效果。
实际上,你不必告诉整个世界,但是要告诉身边的人,你打算做什么很重要,而且你必须就得每天每刻都去做。不能等到未来的某一天,你要去做自己想做的工作,才发现自己并没有相应的准备。通常做这种准备比考试得高分要艰难和复杂得多,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面临着自我规划与被规划相对抗的局面。如果你不懂得为理想付出更多,通常只有接受“被规划”的命运。
通常而言,先就业后择业是为了提高就业率数字的官方说教,是最后不得已而为之的策略,但决不应该是一个有头脑的人的首选策略。
第一份工作非常重要,因为它在很多方面会塑造你的人生模式。
比如,接受父母通过关系给安排的工作,也就意味着你要接受长辈们安排的人生模式,和谁结婚,什么时候生小孩,怎样教育子女,以至无穷;把小孩养大,再不断地重复着这样的人生游戏。
我的呼吁就是,请开恩赏赐给自己一次失败的机会!做你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这件事要从当下开始,从你的第一份工作开始。
我的建议就是,按照你自己所想的人生方式选择自己的职业目标,再根据自己的职业设计,选择通过第一份工作进入社会的方式。
今天,大家的选择可能没有什么差别,你挣三千,我挣两千,这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差别,但是一个人工作上的长劲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是否在这一行有持续钻研的精神。另外,你进入什么样的环境,( https://)大城市还是小城市,国企、外企还是民企,你进入什么样的公司,这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如何,从很大程度上将塑造你的职业价值观,甚至是社会价值观,几年之后,大家可以看出非常大的区别,从穿衣打扮到举手投足都会透露出来的那种“典型差别”。
如果要我给出一个简单标准,那就是进入高成长的环境,看看哪个选择会给你带来这一点。
我所呼吁的慎重选择第一份工作,并不是说我认同第一份工作定生死,觉得一个人应该在一份工作上尽责到死;而是说,如果你告诉自己,第一份工作不重要,那么也就失去了一次思考人生抉择的机会,我们从小到大,大部分人的命运都是早被体制化的人生模式所绑架,变得没有了思想,没有见解,没有特长,甚至没有了渴望。
这样的人生是没有尊严的。哲学史上有句话:未经反思的人生,不值得一过。抓住职业选择的机会,去反思人生,而不是早找到工作早超生,这是我希望每个能对自己负起责任的人所要抱有的自尊心态。
当然,如果你想要做的一份工作,没有能力去马上做到,这时就需要调整期待,但这应该是一种在战略既定情况下的策略调整,比如我自己,当初想做一个写作者,但是当初没人会花钱雇我,那么我就先选择进入出版社工作。
只要方向对了,起点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是不重要的,这是第一份工作所应轻视的那一面。如果你拼了老命,想要一开始就进入自己达不到的职业目标,这就不是一种理性的择业。因为你的人生在当下还没有建立起那个选项。
我经常见到各种半路辞职,想要转行的学生,目标公司进不去,原来的工作也不想回去,人生处在一种非常纠结的状态。我的建议就是,你必须确保自己可以找到进入新行业的门路,这样的工作才是一种现实的选择,你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来给自己创造出一个这样的新选项来,这样的择业才是现实的,有就业基础的择业。
常常有人问我,我应不应该进入某某行业,只有上帝才知道!你要对一个行业有基本的了解和调查,才能探索可行性。否则,这样的择业就是空中楼阁,是一种与世人无关的自我陶醉。我说过,“永远不要进入陌生行业”,如果你根本对自己所进入的行业一无所知,那么就不要去。或者把它熟悉起来再进去!
阅读了本文的用户还阅读下列精彩文章,你也看看吧!
[青春励志文章: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 [职场新人必看:什么叫工作]
2、盘点富豪们的第一份工作
盘点富豪们的第一份工作
界顶级富豪如何从不起眼的小人物走向成功的巅峰,这个过程中,他们到底要付出了多少。也许,我们看看他们的第一份工作,能够从中得到启示。
大卫·默多克
身家达25亿美元的都乐食品公司董事长大卫·默多克,从高中离开学校到1943年参军入伍中间获得了第一份工作,在一家加油站为汽车更换零部件。
身价为45亿美元银行家安德鲁·比尔,最初也是靠修理二手电视并且挨家挨户推销来赚钱的。
无独有偶,如今坐拥土地400万平方英尺,身家18亿美元的埃斯饮料公司公司董事长约翰·安德森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电影院附近卖爆米花。
奥普拉·温弗瑞
奥普拉·温弗瑞是美国尽人皆知的“脱口秀女王”,也是具有传奇人生的美国黑人女性的代表。她的工作起步于田纳西州纳什维尔的一家街角杂货铺,在那里当售货员,直到16岁时,奥普拉才开始在当地一家电台播报新闻。
李书福
再来看看华人富豪的杰出代表。收购了沃尔沃的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是在浙江台州一个贫穷落后的山村长大的,他的第一份工作是照相。那年李书福19岁,刚高中毕业,父亲给了他120元。刚开始根本不是照相馆,就是买了个小相机,骑个破自行车满街给人照相。李书福的照相生意做得不错,半年后赚到1000元,后来他还正式开起了照相馆。
李嘉诚
李嘉诚早年被迫辍学走上社会谋生,他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舅父的钟表公司当泡茶扫地的小学徒,一干就是四年。1947年,李嘉诚因为不愿长期寄人篱下,才改行到一家五金厂当推销员,三年后,李嘉诚才用积蓄的7000美元创办了自己的塑胶厂,这以后,他的事业才开始有所发展。几十年后的今天,他已经是全球华人首富。
这些富豪们的第一份工作也许都不起眼,但是,正是经历了这些平凡工作中的磨难和打拼,他们才有了如今的财富。
3、慎重对待第一份工作
慎重对待第一份工作
这一观点,对于大学生来说,更有意义。
现在整个社会、媒体、专家等等各种单位都一直在鼓吹“先就业,再择业”。这种论调不是今年就有,而是多好多年前就出现了,并且屡屡出现,不绝于耳。相信当年我们大学毕业时候,也会有很多人相信了这一点吧?管它呢,骑驴找马,先找份工作挣钱填饱肚子再说!
但是根据本人自身的经验及职场发展的现实情况来看,本人绝对不赞同这种说法。相信现在在职场上发展不顺的朋友,多半也和第一份工作有关系吧?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第一步错了,以后就会经常犯错。正所谓一步错,步步错。
为什么第一分工作这么重要呢?原因有三:
1、先入为主的观念影响。
具体是指,先听进去的话或先获得的印象往往在头脑中占有主导地位,以后再遇到不同的意见时,就不容易接受。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你的头脑印象中,诺基亚已经是手机的代名词。如果有一天诺基亚生产出了一种“诺基亚牌电脑”,你的心里是什么感觉?非常不对劲对不对?这主是先入为主现象。
我原先有一个同事,曾经在海尔工作过,她用的是海尔的手机,功能也非常不错,但她总是说要换一部手机,我问她原因,她说,兜里装着海尔的手机,总感觉像装了一个大冰箱,非常不舒服。为什么?先入为主呗!不要小看这一现象,其实对人的潜意识影响非常大。海尔的手机和电脑等it产品卖得不好,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先入为主:大家普遍认为海尔是家电的代名词,而不是it的代名词。
对于求职的大学生来说,这一观念同样会影响你以后的发展。你的第一份工作会对你以后的工作产生影响,你跳槽时,你的新雇主也会通过你的第一份工作经验来判断你是否能够胜任这份工作。曾经有一个大学生,毕业之后想做策划,就找了一家广告公司。刚进公司时,因为文笔不错,被安排到了文案的位子上。而与他同时进去的另外一个人,恰恰因为文笔不好而被安排到了策划的位子上。(创业 )后来她屡次想转行做策划,但都是因为前一份工作经验的影响,而始终没有得到转行的机会。
2、职场中不允许从头再来。
如果公司招聘的是有几年工作经验的老员工,一定要求是“相关经验”!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这样的员工一般不需要培训,可以直接上岗,会很快为公司带来最大的效益。如果是工作几年以后再打算转行的应聘人员,一般不会受到重视,一是不会给公司直接带来效益,二是培训起来也比较困难,思维已经固化。与其这样,倒不如招一名应届生,白纸一张,可塑性强,发展起来潜力更大。
所以,一旦有了工作经验之后,再想转行从头再来,难度相当大。除非你认识公司的高层领导,可以得到一个机会,否则,很难。
3、时间成本不允许。
步入职场的前三年,是一个人职业成长的最重要、最关键的时期。如果你这时候还把工作的重点放在骑驴找马式的转行上,则会浪费你最宝贵的青春,你的成长也因此比其他人慢一步,而很多晋升的机会将因此而失去。
所以,对待第一份工作,一定要慎重。找工作就像结婚,情愿不结,绝不能乱结。
如果现在你刚刚步入职场还不到3年,劝你趁早做一个职业规划,亡羊补牢,尤未为晚。一旦你结婚了买房子了,你再想弥补都已经晚了!
4、为什么大学生毕业第一份工作最好是去大公司?
为什么大学生毕业第一份工作最好是去大公司?
文/大学生网圈今天
经常听一句话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可又有,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甚至还有,是金子总会发光。几乎所有“道理”都能在一段时间内说服一部分人。
初入职场,到底是选择大公司更好,还是小企业更好?
学历证书——敲门砖
企业在招聘时,第一要看的肯定是毕业院校,当然如果是985或者211这样的重点大学毕业,应该能够有一份比较好的工作,会带来好的起薪,这是企业所需要的学历型人才。但不同的企业需求不同专业,所以也要专业对口。普通大学毕业的学生,如果专业对口,具有很强的个人能力,也会有非常好的起薪。
个人能力——晋升阶梯
进入企业之后,就是考验个人能力的时候。如果具有很强的工作能力和在实习过程中积累的相关专业的工作经验,以及有突出的特长,也会有好的起薪,同时会赢得在工作中的不断升值。
自我提升比工资重要
其实对于刚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而言,不必太过于纠结于自己的起薪,也不必拿自己的工资跟他人进行比较,够基本消费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学习更多的本领,打开工作思路,接触更多的人和更大的事儿,具有更大的价值,发挥出自身的潜能,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样一定能够大大的提升自己的工资。
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起薪高并不意味着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也不意味着那是一份好工作。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才有可能成为人生中的事业,也因此而为之不懈的努力与奋斗。
大公司更有发展前景
大公司各方面的体制相对完善,能够提供给大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更有利于提升刚毕业大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能让大学生快速的成长。
第一份工作对我们以后的职业生涯有很重要的影响。不在与工资的高低,而是能不能从第一份工作中有所得。
为什么总有人说毕业一定要去大城市、大公司,因为在大公司你能更快成长,在一家正规公司中学到系统化的工作思维,能让你接触更大的事情,打开你的人生格局,不断进步。
是不是只选择大公司,就不去小公司了?
答案是否定的,不过小公司相对与大公司而言,人员较少,管理机构未形成系统,选小公司需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1、对社会、人类的发展有积极意义。
网友举例:比如我现在供职的公司,做音视频通信sdk的,所有的app通过简单的接口调用,就可以拥有微信、facetime这样的通话能力,想象我就觉得是个很伟大的事。曾经有猎头找过我,做婚庆摄影、送外卖、留学中介、卖二手车什么的,我觉得行业前景不明朗、或是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或是骗子行业。我不想羞于提起我所供事的企业。
2、有靠谱的盈利模式。
靠谱的项目,一定要有清晰的盈利模式,也就是能赚钱。很多鼓吹自己x轮融资的企业,一直在烧钱,不排除有成功的企业,比如滴滴、京东。但是这种从一开始就在烧钱的企业,成功的少之又少。最终融不到下一笔钱,资金链断裂,被收购算结局好的。有心人士可以查查看去年一年,号称融资到c轮的创业公司,倒掉多少,没记错的有上百家,这还是炒了新闻的,没报新闻的有多少?
3、行业尚处于良性发展阶段。
每过一段时间,都会有一些热门行业,资金、团队蜂拥而入,比如当年的团购、打车,现在的p2p、o2o、直播。风口行业,火得快,死得快。挑中一个刚创立、能火起来、能活下去的企业,既要眼光,也要运气。当年选择加入滴滴的人,成功了。选择加入uber中国的人,失败了。
4、行业要有一定的准入门槛。
有技术门槛的行业,成功率高。一些准入门槛低的行业,势必竞争会很激烈,比如o2o,短时间内会起一大批小公司,然后短时间内又死掉。如果你因为看热闹,进入这种行业,风险极大。而有技术门槛的行业,能起来的小公司,一般都有一定的背景,深入了解,也许会发现不错的有前景的公司。
如果你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你会选择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呢?
来源:大学生网圈(id:daxue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