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里的优美句子_佛经名言

1、佛经里的优美句子

佛经里的优美句子

1、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万法缘生,皆系缘分。

2、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3、却物为上逐物为下,此乃是学道省力工夫。

4、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

5、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非达法也。

6、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

7、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国。

8、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缘到处闲。

9、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亦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10、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

11、离心者,非是远离于心,但使不着心相。

12、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13、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

14、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15、自性发时,业识来空。

16、一切诸法皆如幻,本性自空那用除。若识心性非形象,湛然不动自真如。

17、缘来天注定,缘去人自夺,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18、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19、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20、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21、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22、一心有滞,诸法不同。

23、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

24、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25、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26、念佛时,即见佛时,亦即成佛时。求生时,即往生时,亦即度生时。

27、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28、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29、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善恶变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会见无期。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欲何待乎?

30、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31、佛法在日用处,吃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

32、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33、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34、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35、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

36、人不如我意,是我无量;我不如人意,是我无德。

37、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38、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39、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

40、菩萨知烦恼性空,即不离空,故常在涅盘。

41、不见一切法,乃名得道;不解一切法,乃名解法。

42、我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43、缘起法身偈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44、自见性者一切业障刹那灭却。

45、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

46、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47、诸法不相到,当处解脱。

48、世间万物皆空。唯其空,便能包容万物。

49、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愿离爱缚诸结烦恼。归依世尊愿离诸缚。

50、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51、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52、云驶月运,舟行岸移,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

53、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54、认得心性,可说不思议。

55、一切皆流,无物永驻。

56、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生灭法,佛说皆是空。

57、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

58、净心之要,无如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59、着力今生须了却,谁能累劫受余殃。

60、终日不离一切事,不被诸境惑,名自在人。

61、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心既除矣,境岂实有。

62、心有所住,即为非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63、但性清净即是自性西方。

64、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65、一切善恶皆由自心,心外别求终无是处。

66、清净心智,如世万金,般若法藏,并在身心。

67、寂静不生,放旷纵横,所作无滞,去住皆平。

68、心中无三毒者,是名国土清净。

69、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70、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71、言若离相,言亦名解脱;默若着相,默即是系缚。

7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73、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74、千悟万悟悟不到,原来一句佛名号。

75、但有诸见,即是无边身。若有见处,即名外道。

76、世出世间思维遍,不念弥陀更念谁。

77、凡迷者,迷于悟;悟者,悟于迷。

78、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练;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

79、心无去来,即入涅盘。是知涅盘,即是空心。

80、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澈,净无瑕秽。

81、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82、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

83、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不如不来也不去,也无欢喜也无悲。

84、着相修行百千劫,无相修行刹那间,若能万法尽舍却,顿悟入道须臾间。

85、三世诸佛以自心为本师。

86、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87、净律净心,心即是佛,除此心王,更无别佛,欲求成佛,莫染一物。

88、前际无去,今际无住,后际无来。

89、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90、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91、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92、一切众生,皆俱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93、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94、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95、若了心修道,则少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费功而无益。

2、佛经名言

佛经名言

1、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世间过,即非真修者。

2、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方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3、佛言: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沙门当观情欲,甚于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4、念佛无难事,所难在一心。一心亦无难,难在断爱根。

5、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6、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欢善。得福甚大。沙门问曰。此福尽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数百千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7、个个恋色贪财,尽是失人身之捷径;日日耽酒食肉,无非种地狱之深根。

8、一切皆为虚幻。

9、佛言:夫为道者,如被干草,火来须避。道人见欲,必当远之。

10、人人爱此色身,谁信身为苦本;刻刻贪图快乐,不知乐是苦因。

11、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

12、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原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13、此身已在含元殿,更向何处问长安。

14、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15、建水月道场作梦中佛事。

16、不可说。

17、佛言:沙门行道,无如磨牛,身虽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

18、七佛通诫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19、为利杀众生,以财网诸肉。二俱得杀业,死堕叫唤狱。

20、当知虚空生汝心中,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

21、毗婆尸佛偈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22、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23、罗衣偏罩脓血囊,锦被悉遮屎尿桶。

24、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25、劝君莫借风流债,借得来时还得快。室中自有代还人,汝欲赖时她不赖。

26、佛菩萨虽修六度万行,广作佛事,但视同梦幻,心无住着,远离诸相;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无修而修,修即无修,终日度生,终日无度。”

27、淫人妻女毁人节万恶罪名集其身天理循环有报应我淫人妇妇淫人。

28、释迦牟尼佛偈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29、拘那含牟尼佛偈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惧于生死。

30、缘起法身偈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31、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32、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33、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34、声在闻中,自有生灭。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

35、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疑物,何处染尘埃。

36、报君今日是十六,念佛须当戒淫欲。淫欲断时生死断,便是如来亲眷属。

37、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38、或毁他节行。而妻女酬偿。或污彼声名。而子孙受报。绝嗣之坟墓,无非轻薄狂生;>jnv之祖宗,尽是贪花浪子。当富则玉楼削籍。应贵则金榜除名。笞杖徒流大辟。生遭五等之诛。地狱饿鬼畜生。没受三途之罪。从前恩爱。到此成空。

39、一切惜身命,人畜等无殊。若欲食众生,先试割身肉。

40、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生灭法,佛说皆是空。

41、若信愿坚固,临终一念十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之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

42、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指南,皆不出于此也。欲广叹述,穷劫莫尽,智者自当知之。

43、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44、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45、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

46、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头落地,暗里摧君骨髓枯。

47、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48、弥陀好念,勿虚彼国之金台;阎老无情,莫惹他家之铁棒。

49、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50、佛言: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断阴。佛谓之曰:若断其阴,不如断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从者都息。邪心不止,断阴何益?佛为说偈: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静,非色亦非行。佛言:此偈是迦叶佛说。

51、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52、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53、一切法门,明心为要;一切行门,净心为要。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净心之要,无如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54、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55、若欲放下即放下,欲待了期无了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56、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57、厌离未切终难去,欣爱非深岂易生。铁围山外莲花国,掣断情缰始放行。

58、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59、毗舍浮佛偈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60、佛言:慎勿视女色,亦莫共言语。若与语者,正心思念: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华,不为泥污。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

61、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62、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63、我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64、嗟乎!凡夫例登补处,奇倡极谈,不可测度。华严所禀,却在此经。而天下古今,信少疑多,辞繁义蚀,余唯有剖心沥血而已!

65、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66、阿字十方三世佛,弥字一切诸菩萨。陀字八万诸圣教,三字之中是具足。一句弥陀是佛王、法王、咒王、功德之王。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即是总持总念诸佛、诸菩萨、诸经咒、诸行门。所谓「八万四千法门,六字全收。」亦谓「赅罗八教,圆摄五宗。」既得临终往生净土,亦获现世身心安乐。

67、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68、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

69、不如以慈心 回向于菩提是福为最胜无量无有边

70、芙蓉白面,须知带肉骷髅;美貌红妆,不过蒙衣漏厕。

71、见色起淫心,报之在妻女。

72、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73、拘留孙佛偈见身无实是佛见,了心如幻是佛了。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74、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

75、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76、佛言: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堕。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贤不可毁,祸必灭己。

77、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若不断淫,必落魔道。

78、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79、知见立知,即无明本。

80、心有所住,即为非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81、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82、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8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84、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85、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86、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87、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88、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心既除矣,境岂实有。

89、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

90、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

91、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92、死是极大苦,谁能不畏之。但当自观身,云何食他肉。

93、大可笑,大可笑!好汉多迷屎尿窍!

94、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95、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96、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

3、佛经名句

    佛经名句

    1、释迦牟尼佛偈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2、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3、大可笑,大可笑!好汉多迷屎尿窍!

    4、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

    5、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6、为利杀众生,以财网诸肉。二俱得杀业,死堕叫唤狱。

    7、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8、一切法门,明心为要;一切行门,净心为要。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净心之要,无如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9、佛言: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沙门当观情欲,甚于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10、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11、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生灭法,佛说皆是空。

    12、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13、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14、余供无过者 超踰不可计 如是菩提心必成等正觉

    15、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16、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

    17、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

    18、嗟乎!凡夫例登补处,奇倡极谈,不可测度。华严所禀,却在此经。而天下古今,信少疑多,辞繁义蚀,余唯有剖心沥血而已!

    19、个个恋色贪财,尽是失人身之捷径;日日耽酒食肉,无非种地狱之深根。

    20、佛言: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堕。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贤不可毁,祸必灭己。

    21、念佛无难事,所难在一心。一心亦无难,难在断爱根。

    22、缘起法身偈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23、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原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24、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

    25、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26、拘那含牟尼佛偈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惧于生死。

    27、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28、声在闻中,自有生灭。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

    29、淫人妻女笑呵呵妻女人淫意若何不欲人淫妻女报急将淫念立消磨。

    30、一切惜身命,人畜等无殊。若欲食众生,先试割身肉。

    31、我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32、若欲放下即放下,欲待了期无了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33、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

    34、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世间过,即非真修者。

    35、尸弃佛偈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36、当知虚空生汝心中,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

    37、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指南,皆不出于此也。欲广叹述,穷劫莫尽,智者自当知之。

    38、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39、不如以慈心 回向于菩提是福为最胜无量无有边。

    40、毗婆尸佛偈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41、此身已在含元殿,更向何处问长安。

    42、佛言:慎勿视女色,亦莫共言语。若与语者,正心思念: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华,不为泥污。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

    43、阿字十方三世佛,弥字一切诸菩萨。陀字八万诸圣教,三字之中是具足。一句弥陀是佛王、法王、咒王、功德之王。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即是总持总念诸佛、诸菩萨、诸经咒、诸行门。所谓「八万四千法门,六字全收。」亦谓「赅罗八教,圆摄五宗。」既得临终往生净土,亦获现世身心安乐。

    44、淫人妻女毁人节万恶罪名集其身天理循环有报应我淫人妇妇淫人。

    45、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46、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47、厌离未切终难去,欣爱非深岂易生。铁围山外莲花国,掣断情缰始放行。

    48、知见立知,即无明本。

    49、若信愿坚固,临终一念十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之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

    50、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51、佛菩萨虽修六度万行,广作佛事,但视同梦幻,心无住着,远离诸相;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无修而修,修即无修,终日度生,终日无度。”

    52、人人爱此色身,谁信身为苦本;刻刻贪图快乐,不知乐是苦因。

    53、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54、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

    55、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56、建水月道场作梦中佛事。

    57、佛言:夫为道者,如被干草,火来须避。道人见欲,必当远之。

    58、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59、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60、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61、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心既除矣,境岂实有。

    62、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63、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64、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65、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

    66、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若不断淫,必落魔道。

    67、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68、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疑物,何处染尘埃。

    69、芙蓉白面,须知带肉骷髅;美貌红妆,不过蒙衣漏厕。

    70、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71、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72、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方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73、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欢善。得福甚大。沙门问曰。此福尽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数百千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74、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75、毗舍浮佛偈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76、报君今日是十六,念佛须当戒淫欲。淫欲断时生死断,便是如来亲眷属。

    77、迦叶佛偈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78、弥陀好念,勿虚彼国之金台;阎老无情,莫惹他家之铁棒。

    79、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80、七佛通诫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81、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

    82、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83、佛言:沙门行道,无如磨牛,身虽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

    84、罗衣偏罩脓血囊,锦被悉遮屎尿桶。()

    85、死是极大苦,谁能不畏之。但当自观身,云何食他肉。

    86、心有所住,即为非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87、佛言: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断阴。佛谓之曰:若断其阴,不如断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从者都息。邪心不止,断阴何益?佛为说偈: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静,非色亦非行。佛言:此偈是迦叶佛说。

    88、劝君莫借风流债,借得来时还得快。室中自有代还人,汝欲赖时她不赖。

    89、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头落地,暗里摧君骨髓枯。

    90、见色起淫心,报之在妻女。

4、佛经里的人生感悟句子

佛经里的人生感悟句子

1、懂得了因果,也就掌握了改变命运的方法。

2、心有一切有,心空一切空;心迷一切迷,心悟一切悟;心邪一切邪,心正一切正;心乱一切乱,心安一切安;一切为心造,无心自解脱。

3、戒“气”是修养的功夫,戒“贪”是人格的表现。微笑是人生百病的良药。

4、知道感恩,同做一件好事一样伟大。

5、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6、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7、平安就是一种福气。

8、能让自己快乐自在,是真聪明真能干;能让自己和他人解脱烦恼与痛苦,才是真智慧真慈悲。

9、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10、从佛法角度看,逆境是增上的助缘,是成长的助力;所以在遭遇到逆境时应以欢喜心来积极面对处理,对给我们阻碍打击的人,应心存感激与感恩。

11、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对别人要宽容,能帮就帮,千万不要把人逼绝了,给人留条后路。

12、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13、不要固执于争执和怨恨。

14、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15、看到了阴暗,那是因为背对太阳。站在光明里,看什么都畅亮。

16、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17、看一切人都是好人,看一切事都是好事,看一切处都是好处,这才是解脱。

18、今日的执着,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19、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20、痛而不言。话,妙在说与不说之间。无言不是不痛,而是直面悲痛,疼痛和惨痛。

21、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22、任何事任何人任何境,不起烦恼,这叫看破。顺境要心安,逆境更要安心。

23、事情本身没有好和坏,好坏是我们自己的分别执着。

24、不进责任不进义务,是罪过;乐于进责任尽义务,是功德,也是一种修行。

25、一个人内心怎样看待自己,在外界就能感受到怎样的眼光。一个从容的人,感受到的多是平和;一个自卑的人,感受到的多是歧视……一个人若长期抱怨处境冷漠不公缺少阳光,那出问题的也包括他自己的内心。毕竟,只有你自己,才能决定别人看你的眼光。

26、生气不如争气。愚蠢的人只会生气,聪明的人懂得去争取。人生中,处处皆有“气”,事事都有“气”。

27、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28、真正的神通,是把烦恼弄通。

29、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30、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31、你什么时候随缘,什么时候就顺利。当你无所求时,才会无所不有。

32、惊而不乱。宠辱很难不惊,心惊则心动,动中有静,惊而不乱则具有别致之美。

33、人无所舍,必无所成。心无所依,必无所获。自己的路只有自己去走,自己的心还须自己去度。能抓住希望的只有自己,能放弃自己的也只有自己。能怨恨嫉妒的是自己,能智慧温暖的还是自己。心中有岸,才会有渡口,心有所持,才能行之安然。

34、面对生活的纷扰,不是追究伤痛有多深,更不是追随内心的纠结去选择和判断,生活的智慧在于能够沉静下来,拓宽一种思维方式,安静的观察烦恼的发展过程,清醒的清楚烦恼的动态存在。古语这么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用一份宽阔的心地去安顿烦恼,在于一种大度的态度和承担。

35、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

36、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37、每天说一些欢喜的话,激励自己不要悲伤;每天做一些利人的事,激励自己融入大众;每天谈一些益智的事,激励自己增长智慧;每天审视圣者的慈像,激励自己增加内心的善美。不要以为幸福在遥远的彼岸,我们应该懂得将周遭的事物培育成幸福。

38、因果是同时存在的,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上努力,果上随缘。”一件事,只要把因做好,结果就会出现在那里。我们可以把握的部分要尽力而为,至于最终结果如何,就顺其自然而不是一味强求。正所谓:“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39、恶,莫大于纵己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施之君子,则丧吾德,施之小人,则杀吾身。

40、觉悟就是要你认识自己,找到永恒的生命。

41、人之所以会心累,就是常常徘徊在坚持和放弃之间,举棋不定。生活中总会有一些值得我们记忆的东西,也有一些必须要放弃的东西。放弃与坚持,是每个人面对人生问题的一种态度。勇于放弃是一种大气,敢于坚持何尝不是一种勇气,孰是孰非,谁能说的清道的明呢?

42、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43、迷而不失。淡定是人生修炼,痴迷和失态会伤及自身。

44、很多时候,我们看到了浮华,却看不透其下涌动的暗流;有些人表面很幸福,是他掩藏了难言的苦;有些人脸上挂着笑,心里满是无声的泪。

45、你相信什么,你就会创造什么,你给予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

46、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47、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48、淡定,不是看破红尘,不思进取,它是经过岁月磨砺后的沉稳含蓄;淡定,不是不屑一切,不顾一切,它是历经世事变迁后的从容淡薄。淡定的人,善待生命,沉稳而不缺少热情;淡定的人,处事不惊,安详而不缺乏快意。淡定的人生,历尽沧桑,却依然呈现随遇而安的美丽淡然。

49、打开幸福之门有四把钥匙:口中有德,目中有人,心中有爱,行中有善。

50、贪心是最猛烈的火,憎恨是最坏的执着,爱欲是最难渡过的河流。

51、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52、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53、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54、生活坏到一定程度就会好起来,因为它无法更坏。

55、一切事物都是因缘所生,缘聚则有,缘散则无。能得失随缘,则心地泰然。

56、有一些人的出现,就是来给我们开眼的。所以,人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百炼成精,淡定从容。

57、心的开放程度越大,可以接纳的人就越多。如果只是活在自己的感觉中,就会注意不到他人的存在,结果成了孤家寡人。

58、每一个人在人生旅途上都有高潮和低潮,应该以开怀的心态来看待无常,所以我很开心地面对着等待着失败。但这不是被动或消极,而是不理会结果不执着结果。

59、真正的快乐是知足。()

60、真正随缘了才能顺利,真的放下了才能得到。

61、笑而不语。微笑具有移山的力量,淡然一笑,有时胜千军万马。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