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强的人永远可以重新出发](http://www.wenzidahui.com/tu/795.jpg)
1、自强的人永远可以重新出发
自强的人永远可以重新出发
乔丹丹,北邮的“自强之星”。这位家境贫寒的姑娘,去年参加了清华大学管理学院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过五关斩六将,成功通过笔试、面试,获得了到清华大学硕博连读的保送资格。
勤工助学收获自强自立
与以往见过的贫困生不同,乔丹丹总是笑盈盈的,从她的身上完全感觉不到生活的苦难与家境的贫困。
但乔丹丹心里一直很心疼自己的爸妈。“看着爸妈那么辛苦地生活,我很心酸”。
乔丹丹的家在河南省新郑市龙湖镇小乔沟村,父母靠种地和农闲时外出打零工支撑着家,经济条件一直不好。为了供3个孩子上学,丹丹的父母几乎做遍了各种各样的苦力活,做木活、修管道、滚涂料……
靠助学贷款解决了在北京邮电大学4年的全部学费,乔丹丹执拗地认为,“生活费再向父母伸手索要简直就是种耻辱”。于是,从入学的第一天起,乔丹丹就决定完全靠自己。
从老师和师哥师姐那里得知,学校里的“勤工助学中心”能够给贫困生提供助学岗位,刚入学的乔丹丹来不及感受初入大学的喜悦,就开始在每天下课后去邮局取报纸,然后再给行政办公室的老师们一一送去。这件看似很乏味的事情,丹丹却干得有滋有味。在丹丹看来,只要能让远方的家人少一些劳累,自己苦点累点又算什么呢?
在助学中心,丹丹一干就是4年,平均每天2小时,每月的收入大约在400元左右,再加上学校给贫困生提供的家教机会,她不仅可以养活自己,有时还可以接济家里。
参加勤工助学还有一个最大的意外收获,就是“提高了自强自立的能力”。
每一个认识乔丹丹的人都说,与刚上大学时相比,她简直变了一个人。
4年前刚入校时,丹丹一说话就脸红,而现在,她已经是学校助学中心的小主管了,将中心的业务打理得井井有条。曾经有人担心,助学中心的“工作”会影响丹丹的学习成绩,事实是:在校期间,乔丹丹不仅成绩一直稳居no.1,还连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并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
自强的人永远可以重新出发
谁也不会想到,这个老师和同学眼中不折不扣的“乖乖女”,曾是一个让父母头疼的“顽劣儿童”。
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乔丹丹的成绩很一般。当时,她的父母除了要供他们兄妹3人上学外,还要照顾常年生病的奶奶。父母曾经动过让丹丹辍学的念头,但最终还是忍住了。
后来,为了赚更多的钱,丹丹的爸爸跟别人合伙去做生意,结果失败了。
乔丹丹永远记得那天,爸爸手里的烟一根接一根慢慢变成灰烬。(励志故事 )这让她深切地感受到了父母的压力和艰辛,她暗暗提醒自己,“学习是我现在唯一能做好的事情,一定不能白花这学费。”
从此,乔丹丹在学习上像变了一个人。
小学六年级的暑假,看到二哥学英语,她非常好奇,就天天拽着二哥教她英语对话。从此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且一发不可收拾。初中时,英语老师看她如此酷爱英语,就给了她许多英语练习册,给一本她做一本,给一本她做一本……就这样,她的英语成绩一直很不错。
这样的好成绩一直坚持到高三。
但是,就在距离高考不到三个月的时候,在一次模拟考试中,丹丹突然从一二名滑落到二三十名。这让丹丹一度特别憋屈,最终影响到了高考——与自己梦想中的清华大学失之交臂。
不过,自强的人永远可以重新出发。
带着爸妈的鼓励,从踏进了北邮校园的那一刻起,乔丹丹就坚定地告诉自己,“这里,将是一个重新起飞的地方,青春年少,需要的是飞翔。”丹丹的努力没有白费,如今,期待已久的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博连读的录取通知书,为她铺展了一条继续前行的路,她终于圆梦清华园,飞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2、开讲啦麦家演讲稿:我想重新出发,坐船去伦敦
开讲啦麦家演讲稿:我想重新出发,坐船去伦敦
首先抛出的是我的儿子。我儿子今年18岁,在他8岁的那一年,有一天他跟我说:“爸爸我想学骑自行车”,我说你才8岁太早了,我没同意。但是他妈妈悄悄地违抗了我的意思,等我知道的时候他已经学会了。第一次看到儿子在这个操场上骑车,我还是很激动的,但转眼之间这种激动变成了紧张。为什么呢?因为我发现我儿子骑车骑得飞快,可能有每小时10公里的速度。这个速度对自行车来讲其实不快,但在我心里我觉得这个速度已经超过了每小时100公里。我非常着急,我怕他摔倒,我怕他出事。所以我一边追一边在喊:“儿子骑慢一点,骑慢一点。”但儿子还是骑得飞快,自行车飞快地从我们面前穿过来穿过去,怎么样都慢不下来,当它慢下来的时候就摔倒了。每次都这样。这个好像是很难理解,但事实上就是这样的,很多事情慢比快更需要技术,更需要花功夫,更考验一个人整体的能力。
接着,我要抛出的还是我的“儿子”,但这个儿子是加了引号的,它是我的一部作品叫《解密》。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当初写《解密》的情景。那是1991年7月,当时我正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读书。即将毕业前的一天晚上,我的同学们都已经开始准备离开学校,可我就是在这个时候突然发神经一样地坐下来,决定要写一个大东西。这种不合时宜的鲁莽举动,是否暗示了我将为《解密》付出成倍的时间和心力?但是我怎么也想不到,最后居然要用十余年来计算,准确的说11年,也就是我花了11年才写完这本书,真是受尽了折磨。我经常跟他开玩笑——《解密》是一个“作女”,我跟“作女”谈了一场恋爱,让我尝到了痛不欲身的感觉。
这部作品其实发表的时候总共也就是20万字,但我删掉的字数至少有4个20万,我在不停地修改、推倒重来。因为受尽折磨,我真是多次决定要跟它“分手”,但是每一次“分手”最后都是以更加紧密地“牵手”而告终。我无法和它“分手”,它已经和我的生命、血肉交融在一起。我要抛弃它,可能就要抛弃自己。在这十多年时间里,我不停地在心里臭骂自己,我说你怎么会那么愚蠢、那么没用、那么可怜,以至你自己全部的青春都可能要为它报废。但是当有一天,我终于把这个作品写完的时候,说实在的,我深深地拥抱了我自己,我流泪了。它是我的全部青春,半部人生。当这个作品写完的时候,我觉得我的人生已经经历了无数次逆袭、无数次的攀登、无数次的照亮。因为写作《解密》,我觉得我变成了另外的一个人,我已经非常充分地认识了自己,认识了自己的优点也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也认识到了我身处这个时代的优点、缺点。通过这一次写作被我无尽地放大了,也是被我非常清晰地看到了。由此我也就发现了自己,我认定了自己在这个社会当中应该完成的一个角色,就是写作。
那时候我常常告诫自己,当世界天天新、日日变的时候,我要继续做一个不变的人,慢的人,旧的人;当时代令人眼花缭乱的时候,我要敢于做一个气定神闲的人;当大家都在一路狂奔,往前追逐利益和名利的时候,我要敢于独自后退,安于一个孤独的角落寂寞地写作。
这个时代崇尚速度和更快的速度。每个人的愿望就像春天的花朵一样,争分夺秒、争先恐后地绽放。我用11年时间来写一部作品,就像坐船去伦敦一样,让人觉得有点傻。这就是一个追求速度和欲望的时代魅力。
但这是问题。我们迷恋速度、放纵欲望,却放弃了、丢失了我们人生当中非常多的可贵的品质。比如说真善美,比如说安心、安静、耐心、坚守,就这些非常好的品质,就在这种快速的速度、巨大的欲望面前丢失了。它们不是随风而去,而是随着速度欲望而去。当我有了名,有人抱着钱找上门天天催着我的稿子时,我就迷失了。我就忘掉了曾经对自己的告诫,失去了坐船去伦敦的那种耐心。当你可以顺流而下的时候,大部分人不会去逆流而上。这就是人,人本身是有重力的,欲望就是最大的自重。你在这种自重的惯性下,在这个时代面前,你的自重很容易让你顺流而下,而不是逆流而上。你们可能无法想象,我曾经用三个月时间,写完了一部30万字的长篇小说。这个和我写《解密》完全不是一种感觉,那个20万字写了11年。当我被很多人追捧的时候,我放弃了自己的一种要求,我丢失了本来应该有的一种耐心。去年我用大半年的时间,对这部作品进行修订。通过修订,我确实感到非常地羞愧。
这本书是《刀尖》上下册,在这里我真的要向你们道歉。那是我的一个伤疤,那里面真是破绽百出。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奇怪,我怎么会如此的不爱惜自己的羽毛。就现在一想就当初我怎么会这么轻率,这么愚蠢,简直是个谜,但其实谜底就在我的心里。在这个时代的巨大的欲望面前,我败下阵来,我当了这个时代的俘虏,我成了自己的敌人并且被打败。其实塑造自己是非常难的,但是毁掉自己是非常容易的。我非常遗憾,有这么一次让我羞愧的写作,我居然有这样的脚印。这个脚印让我不敢回首。真的,我刚开始说的,我也并不是想来演讲什么,只是想通过这个机会为自己的反省举行一个仪式,想请你们当我的证人,我认错了,我知错了。我想回到从前,重新出发,就是像以前一样的坐船去伦敦。
公开认错目的是为了更有力的纠错,你们就是证人。如果有一天,我又用三个月写出了一部作品出来的时候,那时候你们可以指责我,骂我,我无颜回头。也就是说这种仪式本身是有内容的。它是为了让我这个想回头的、想重新出发的这个主意或者决定变得更加牢固。我也想通过这种方式,找到和我愿意重新出发的同行者。有了同行者,有了你们做伴或者说有了他们做伴,我可能会走得更加来劲,也会走得更远。
时代确实非常地喧嚣,这个时代确实是惯性非常巨大把很多人卷走了。但没有被卷走的人其实也有。我特别想告诉你们的是,人生有很多美好的东西,这个时代也有很多伟大的东西,但是最美好和最伟大的东西肯定在你们的眼前,不是用物质打造而是在你们的心里,是用你们的心灵创造的。所以我也特别想和大家共勉,以一个长者的身份告诉大家,今后你们不管走到哪里,不管去做什么都不要让自己的心空了。心空了黄金是填不满的;心空了陷阱无处不在。如果有一天你不小心掉落到陷()阱,那我建议你们不妨向我学习,爬出来,重新出发。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