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如酒_唐诗茗读后感

1、唐诗如酒

有人说,唐诗是一幅工笔的花鸟,写意的山水,散透的人物画卷,灵气而耐看,将气质的华丽隐于朴素的文字之后;简约的表达,勾勒着耐人寻味的意境。

但我要说,唐诗是一罐酒,引天上来的黄河水,采楚国的香花美草,吸日月江河之精华,贯天山云海之气势,醮几滴边塞征人的离泪,切几片少妇回首时眼波的忧愁,让贵妃素雅的纤手封装,包裹上宫廷的霓裳玉衣,然后撒上千树万树的梨花,埋在时间的尘土之下,千年后的今天,诗香熏得饮诗的人,酣睡不起。

历史远去了刀光剑影,时间销蚀着一切繁华,盛唐气象渐渐成为隐在人们心底的梦想,华美的诗句闪烁着大唐的光芒。卷帙浩繁的唐诗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诉说兴衰哀乐。在紧张的尘世生活中,选一个古典的黄昏或浪漫的春夜,独处僻静之隅,捧一本古籍,在清茗的氤氲烟气和书香之中,倾听那自远古而来却清晰的声音,让心也随同它飞越时间的沟壑。我们可以看到唐诗在马嵬坡下的长恨歌中哀悼,在成都草堂的茅草上飘扬,在长安酒家的杯盏中出售豪情,在浔阳江头琵琶女伤感的眼睛中停留。在霓裳羽衣舞的奢华中掠过,在哀鸿遍野的战场上空徘徊,在势拔五岳掩赤城的天姥山中漫步,在床前的明月光中结成细细的霜……唐诗是历史火化后珍贵的舍利子,闪放着那一时代的强光。没有唐诗就没有盛唐,就没有中华诗词最亮丽的瑰宝。

可以想象,如果没有了张继“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境,今天的寒山寺钟声将淡泊索然;如果没有了杜牧“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那痛彻心扉的忧郁,今日的秦淮河可能就少了一份醉人的伤感;没有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浪漫,今夜的月光将失去动人的想象;同样,若没有“会须一饮三百杯”的豪放和“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怀”的欣喜,今朝的美酒就只是酒精与水的混合;若没有了杜甫颠沛流离中“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呐喊,草堂就失去了广阔的胸襟和沉郁顿挫的风韵。唐诗是诗化的中国,读唐诗恰似与古人的一次情感对话,一次穿越时空的绿色交流,在诗句垒起的世界里寻找生命的真谛。

世事沧桑,时间的距离阻隔不了诗香的漫延。张继的寒山寺虽然寄托着他个人科举挫败和羁旅生活的凄凉,但今天的人们依然在寒山寺的钟声里,感受到忧伤在空气中平平仄仄地飞翔;秦淮河在诗人笔下是繁华掩盖不住的苍老,是歌舞升平中掩盖不住的时事哀怨,是一个时代留给知识分子心灵的伤痛,但今天的人们在流光溢彩、游人如织的秦淮河里,依然承继着关于繁华与衰亡的忧患与思考,耳畔依然有千年不散的后庭花在缠绵;走进草堂,就走进了唐朝最伟大而贫寒的殿堂,一个瘦弱的身躯撑起了唐诗的半壁江山,一颗伟大的胸襟,一声震撼千年的“呜呼……”,在今天依然哺育着文化的成长。诗是不变的,唐诗的明月光依然寒彻着中华游子的心灵,让整整一个民族不敢把目光露在夜里太久。

王维的清泉,岑参的早雪,杜甫的伤别,李白的青崖白鹿,王昌龄的秦汉明月……依然在文化里发酵,在民族的血液里奔流。

唐诗是酒。边塞诗是白酒,田园诗是米酒,爱情诗是香槟,婉约诗是茅台,豪放诗是60度的老白干,送别诗是五粮液、写景诗是啤酒、咏史诗是二锅头、咏物诗是鸡尾酒……

饮诗之后,就踏上了与古人沟通的文化高速路,唐诗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境是重要的文化驿站,温柔地啜,或是细细地品,或是豪爽地饮……醉了,就让心灵在李白的山水边或是王维孟浩然的田园中,感受着远古而浪漫的宁静与安祥,自由地呼吸、睡觉、做梦。【星火作文网 www.easyzw.com】

“自古饮者留其名”,“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多饮些唐诗,多储蓄些醉人的意境,在平平仄仄的命运中,会多一些洒脱,多一些情致。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张明高 作者年龄17岁零1个月
在读学校顺平中学 在读班级高三2班
性格特点机敏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笛子 平均成绩92分
指导老师周国祥 老师职务班主任

2、唐诗茗读后感

清爽的扉页中,一点点汉字相互磨合成句,句句珠玑,一首首诗自成一体,个个惊天。迷人的水墨气息透过略黄的纸页,我在旁赏《唐诗茗》,品诗味,是我在假期中的幸事。

“自在飞花轻似梦,天边丝雨细如愁。”淡淡的树影,隔着轻帘,若隐若现。“碧玉小家女,小家女来嫁汝南王。莲花乱脸色,荷花杂衣香。”江南水乡采莲歌女绕过长桥,浅笑顾盼。“读书消得泼茶香,只当是道寻常。”一袭长袍,一树萧秋,残阳余晖,孑然一人。于是我不能不佩服古诗人们敏捷思维,不染风尘的品性,将优美的句子化为至理纯美名言。唐诗其豪迈文风与清新淡雅味道洗涤人心。

翻开《唐诗茗》,不怕别人说我无趣矫情,唐诗是我国流传至今的优秀文化,其虽发源于春秋,成熟于唐朝,兴盛至今,文化思想价值深远。当我想放远目标,欲穷千里目,自然会独立高楼并欣然更上一层楼。即使没有壮丽山色,也是衣沾不足惜,但使登楼之愿无违。

我无法用诗的格律赞美唐诗,也无法用理解来全面解释诗的含意,我只知道唐诗,一种娟秀的文体,穿越千年屏障,传来阵阵书香,给现在世人以启迪,难道不是古人对生于今天的我们一种赠送,是千年洗涤过的文化瑰宝。

当一个人有高雅的气节,不苟且于同流合污的态度,写出的诗作也不落于俗套,像李白、王维等大诗人。李白不属于衰败的唐朝,他超越世俗、要自由,于是他不羁,超脱了凡世将这种精神写入了诗中,于是李白的诗便飞越了古今,一世的荣辱兴衰,飞越了天地八万里的悲欢离合。李白镶入了历史,他用唐诗作为自己经历作文的痕迹,阐释其人生。

唐诗中的李白教我不畏强权,自我洗涤,而王维等人却又告诉我隐居山林,与世不争,无欲无求。可见唐诗不仅是说明事理现象,其实更表达诗人此时的境地、理想。唐诗像水,如同水一般晶莹灵澈,沁人心脾,洗涤人心,将人从迷茫中指出道路,又像一阵风,吹走风沙,还人一个清静,让人在各种诱惑中清醒。

唐诗更多含有国家瓯缺,中原动荡之忧,它是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象征,它伴着国家发展,在贞观、开元盛世有它,在安史之乱也有它,在历史的洪流中,它从清雅转入豪迈,像一位幼稚的孩子转化为风霜老人。我想是不同时代影响诗人,诗人的笔下影响了诗,像李白生于盛唐,终日流连于山水,属于浪漫主义诗人,诗作笔力雄健,大有为国捐躯之雄伟气势而生于晚唐杜甫,忧国忧民,感时伤怀念家悲己,怎奈何一个“愁”字。看来是不同时代影响唐诗,唐诗也能记录历史,在后来影响未来,唐诗时刻在变,永不变的只是五言七律的格局。在历史中,唐诗的诗韵如同春秋时的蛹化为唐朝的彩蝶,越发成熟。

我以诗回想历史,那曾经的美好回忆,也以唐诗歌倾我们的时代,又以诗回忆那遥远的历史,看诸侯吞并,列强争雄,看塞外长城下黄沙聚起,看琴声中的止云停。

春来秋往,诗韵化蝶。因为唐诗的深度,我不会选择所谓的时髦,因为阵阵书香,才会选择细细品味!就像红酒绿茶,入口苦涩,回味甘甜,因为那是唐朝跨跃了时空留下的记忆。

捧着《唐诗茗》,看着窗外嫩绿的枝叶,我便在中国古典文化中,渐行渐远,一路化蝶。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武宋 作者年龄12岁零4个月
在读学校棋盘井第一小学 在读班级六年级6班
性格特点迟缓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吃美食 平均成绩101分
指导老师朱家峪 老师职务副班主任

3、人生如酒作文400字

人生如酒,酒如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醉,只要是真正懂酒之人,定能品味酒中之魅力,也能领悟酒中真谛,更能品出人生百态。

我们羡慕岑参“一生大笑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的豪迈,想像辛弃疾“长安故人问我,道寻常,泥酒几依然”那个豪放,现实却是张先那样“水淍数声持酒听,午酒醒来愁未上醒”的忧愁,最终只得是“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人生如酒,酒如人生,如若沉浸其中,当无药可救,若取舍有度,才是一壶真正的佳酿。

酒愈陈香味愈浓烈,在岁月的沉淀中作文酿成一坛佳酿。李白的那壶酒,从花前喝到了日下,从长安酒家喝到了桃花潭边,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酒愈存味是愈辛辣,在时光的存放中酿出一坛美酒,李清照的那壶酒,从黄昏后喝到了昼日,从三杯喝到两盏,谁能想到那样豪放的“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是出自女人之身。

我们也曾“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最后却只能“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让我们,在我们的人生中,酿一杯酒吧,酿一杯佳酿,酿一坛美酒。

人生如酒,酒如人生。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郑庄 作者年龄13岁零8个月
在读学校营盘中学 在读班级初一8班
性格特点迟缓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滑旱冰 平均成绩113分
指导老师胡怀邦 老师职务副班主任

4、品唐诗作文

一首诗,能够看透一个人,看透一段人生,看透那些时光。

——题记

不知道如此美妙的诗韵,最初是谁的纸墨记下的。或许,最初诗不过是段段民谣,人们口口相传罢了。唐朝的盛时让那段段民谣,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升华,变得飘逸。也许,不尽然是好的。但是,她的美是有目共睹的。

诗,盛在唐朝,也许这是因为,只有在那个强大的年代才有这样富有才情的诗人,只有在那个宏伟的年代才有这样的景给诗人们描绘。

唐诗就像是唐时的美人——杨贵妃,称得上白居易《长恨歌》中的诗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唐诗,很少谄媚,又是甚至是尖锐的,她有时是婉转的,但有时她又是高傲的。她的豪放,她的傲骨,都是透着一股盛世唐朝的风气,端庄稳重。这样的唐诗用“天生丽质难自弃”来形容都是不过的。

品读唐诗的味道,读出当年的悲喜。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将进酒》的诗句,这首诗让我认识了这个豪放不羁的诗人,被贺知章称之为“谪仙人”的李白,李太白。他潇洒,高傲。“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太白这样写道。杜甫就写过“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样的李白是骄傲的,他轻蔑权威,这样的李白让我们感觉真实。将进酒作文让我看透了李白,那个潇洒的酒仙,那个豪放的诗仙。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是王昌龄写下的《出塞》,这是那个年代的悲壮,那时候的人们希冀着和平,希冀着没有战争的日子,镇守边关的战士们,用自己的生命守护者泱泱大国。多少年以后,抗日战争里的勇士们,不也是有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的承诺吗?保卫我们自己的国土,保卫着属于这个国家的尊严,即使,代价是我们的生命。愿意付出一切,换的你的尊严,更不愿如今的美好,被那些人破坏。出塞,让我看透了那个年代,那个沙尘纷扬的年代,那个期待和平的年代,跟让我看到了他们的坚持,和承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在他的诗中写到。在那个纷乱的时代里,家书比起金钱来说更是珍贵。安史之乱后,盛唐的风范开始慢慢落下,一代盛世就开始不再。“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离别是那样的痛苦,感伤现在这个即将落幕的唐朝。那个盛唐,随着李隆基和杨贵妃一同远去了。留下无数的悲伤,给那些平民。“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山河在又如何,国家已经灭亡,那些山河沉默地望着,这已经不知道是多少次的离别,已经习惯了,看着这些寿命短暂的人们,用自己或许是微不足道的力量改变这个久远的国家。春望,让我看透了唐朝的悲哀,那些平民的悲哀。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黄旭明 作者年龄14岁零6个月
在读学校武夷山中学 在读班级初三7班
性格特点罗嗦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吃美食 平均成绩90分
指导老师朱小贞 老师职务任课老师

5、国学如酒作文700字

国学如酒,不会喝酒的人总会醉倒在它怀里,迫不及待地想多饮上几口。每种酒都有自己的特色,二锅头性情刚烈,如同《水浒传》;葡萄酒柔情似水,如同《红楼梦》;啤酒家喻户晓,如同《三字经》……看吧,国学就像老酒一般有韵味,不同于酒的是,国学饮多了不伤身,而是有利于身心啊!

国学到底是什么?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包括医学。戏曲。书画等等,不仅仅是文学书籍,但文学书籍是最经典的,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是我们接触最多的,它总能使我们受益匪浅。从小我们就开始学习诗词,什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张嘴就来,伴随我们许多年。上了小学,我们学习了更多古诗,文言文,还学习了《三字经》,阅读了许多文学书籍,知识量大大提高。上了初中,我们更容易接触到国学,而且更广泛,更深入,更全面地去认识它。在此期间,我们充分感受到国学对我作文们的意义与帮助是很大的,如果没有它,我们的生活都将枯燥无味。

如果不是朱熹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怎能懂得感恩?如果不是岳飞的《满江红》,我们怎会更爱国?如果不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我们该如何知道那么多道理?如果不是司马迁的《史记》,我们又如何了解过去?……因为有了国学,我们有了思考,有了文化,有了对祖国的爱,有了道德,有了知识的源泉!不接触国学的人,他的生活是枯燥无味的。国学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可见它的作用与影响之大。

虽然国学很好,但要读懂它却很难。比如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陈太丘与友期行》有一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根据文言文翻译基本记法中的照译。添加后,其译文是:您与我父亲约定在正午,正午您未到,则是不守信用;对着儿子骂父亲,则是没有礼貌。告诉了我们做人要有诚信,有礼貌。

国学如酒,我愿醉上千万遍……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王永乐 作者年龄13岁零3个月
在读学校三乡博爱中学 在读班级初一6班
性格特点滑稽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单机游戏 平均成绩103分
指导老师高晶板 老师职务副班主任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