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国旗下讲话母亲节
国旗下讲话母亲节(一)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很高兴能站在这里为大家做国旗下讲话,我讲话的题目是“感恩母亲”。美丽的五月已经悄悄地来到身边,空气里到处飘荡着芬芳的气息,在这暖意融融的季节里,五月永恒的主题便是母亲节。母亲节是我们天底下无数个伟大母亲的共同节日。这个节日是对母亲的赞美和颂扬,是提醒我们时刻记住,感恩我们的母亲。
有一个人,她永远站在你内心最深处,愿意用自己的一生去爱你;有一种爱,她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个人,叫母亲;这种爱叫母爱。
母亲给予我们生命的体验,我们感激;母亲使我们茁壮成长,我们感激;母亲给予我们教育和开导,是我们获取知识和力量,我们感激。在我们的生命里,总会有困难和曲折,是母亲给予我们关怀和帮助,所以我们更应该感激。
同学们,在这个平凡又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我们该为妈妈做些什么呢?妈妈不要华丽昂贵的首饰,不要价值不菲的礼物,送给妈妈最好的礼物就是我们自己,可能你以前也嫌母亲唠叨,对母亲发脾气,不如让我们今天开始,从孝顺母亲开始,学会感恩。有时候,表达孝意只需一些简单的话语,在妈妈忙完回到家里时,向妈妈问一声:妈妈,今天辛苦你了;在去上学的时候,向妈妈道一声:妈妈,我上学去了;在回到家的时候,向妈妈说一声:妈妈,我回来了。有时候,表达孝心只需一些简单的动作:在吃饭之前帮妈妈盛饭,吃饭时先夹菜给妈妈,在吃完饭之后帮收拾碗筷,在妈妈忙碌时帮她分担一下家务,当母亲空闲的时候为母亲洗一洗脚,在妈妈忙碌完回到家里帮妈妈捶捶背……有时候,认真做好我们自己,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知错能改,取得好成绩,对妈妈来说,就是多一份欣慰。
老师们,同学们,在这温馨的节日里,让我们给母亲一个暖暖的拥抱,一句真诚的祝福,一脸感恩的微笑吧!让我们用最温柔的心情告诉她:“妈妈,我爱你!”
国旗下讲话母亲节(二)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很荣幸能够代表我们一(10)班在这里演讲。
同学们,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着你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她愿意用自己的一生去爱你;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索取和享用,却不要你任何回报。这一个人,叫“母亲”,这一种爱,叫“母爱”!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温馨五月天,感恩母亲节》。
同学们知道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也就是我们下次双休返校的那一天,5月13日是什么日子吗?是母亲节!
现代意义上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由安娜·查尔维斯发起,她终身未婚,一直陪伴在她母亲身边。1905年母亲去世时,查尔维斯悲痛欲绝。两年后,她和她的朋友开始写信给有影响的部长、商人和议员来寻求支持,以便让母亲节成为一个法定的节日。查尔维斯认为子女经常忽视了对母亲的情感,她希望母亲节能够让人多想想母亲为家庭付出的一切。第一个母亲节于1908年5月10日在西弗吉尼亚州和宾夕法尼亚州举行,在这次节日里,康乃馨被选中为献给母亲的花,并以此流传下来。191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份议案,将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作为法定的母亲节。母亲节从此流传开来!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的首位。一个人如果对给予他生命的父母都不知道孝敬,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一代清官包公因为父母年迈不愿意随他前往他乡,便马上辞去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顺受到了满朝官吏的交口称颂。
汉时的黄香,家境困难,10岁时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走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安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
感谢母亲,也许你的一句“我爱你”。妈妈温暖心底;你的一个拥抱,妈妈温馨倍至;当你细心为妈妈翻好衣领时,妈妈倍感幸福;当你把你的小房间收拾得井井有条时,妈妈笑意盎然;当你将一张张奖状证书拿回家时,妈妈激动万分!
从今天起,从今年的母亲节起,学会爱我们的妈妈吧,放在嘴上,写进作文里,落实到我们的行动中,更要融入到你我的血液里。因为我们的生命都是母亲给的,我们的血液里永远流淌着母爱,挥之不去。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国旗下讲话母亲节(三)
春天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春风轻轻地吹红了花,春雨也静静地润绿了叶,朝气蓬勃的我们正像那红花绿叶一样鲜活一样有生命力,而又有谁曾想到过是谁做了那春风春雨默默地滋润着我们呢?
当我们早上匆匆忙忙地从床上爬起时,是谁已经为我们做好了可口的早餐?当我们背上书包急急地走出家门时,是谁的身影徘徊在窗前张望?当我们带着一身疲惫回到农时,是谁早已为我们烧好了洗澡水?当我们为了学习而挑灯苦读到深夜时,又是谁悄悄地在桌角放上一杯牛奶?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得这么多这么多却不求一点回报呢?是妈妈。
从小到大,妈妈一直是我们身边最亲最爱的人,嘘寒问暖,知冷知热。在我们还不能清楚地表达臫时,妈妈不厌其烦地教我们呀呀学语;当我们还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时候,妈妈义无返顾地用那博大无私的爱为我们遮风挡雨;当我们自认为已经长在要摆脱她的庇护时,妈妈不无担心地默默注视着我们;当我们开心的时候,妈妈用明亮的眸子微笑地看着我们;当我们难过的时候,妈妈明知道自己帮不了什么忙却还是陪着我们一起忧伤……妈妈为我们做的已经太多太多,可是她却从来没有要求任何的回报,这是一种多么广博多么无私的爱啊!
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竭力渲染沣母爱的伟大,它赐予了我们多少不能忘却的东西,我们从那里得到的远远比付出的多,学会了宽容,学会了理解,学会了广博,学会了为他人着想,可是我们又曾为妈妈做过什么呢?难道我们就这样心安理得地接受着妈妈无偿的爱吗?我们不应该做些什么让妈妈开心,让妈妈骄傲吗?
美丽的五月已经悄悄地来到身边,空气里到处飘荡着芬芳的气息,在这暖意融融的季节里,五月永恒的主题便是母亲节,在这个平凡又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我们该为妈妈做些什么呢?
妈妈不要华丽昂贵的首饰,不要价值不菲的礼物,送给妈妈最好的礼物就是我们自己,也许就在昨天,一枝初叶蓓蕾的康乃馨,一块干净整洁的桌布,一张纯洁无邪的笑靥,便让妈妈倍感欣慰。因为——孩子长大了,懂得如何疼妈妈了。这就是在告诉妈妈:妈妈,我爱你!
昨天便是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那美丽的母亲节,然面对于每一个爱着妈妈的孩子来说,每一天都是母亲节,让我们用最温柔的心情,拥抱妈妈,告诉她:“妈妈,我爱你!”
2、我的母亲不过母亲节
我的母亲不过母亲节
文/刘娜
1
我的母亲很少收到花。
她收到的第一束花,是那年她生病时,我回家看她。从医院输液归来,我俩走在乡间小路上。我看见路边灯笼花和油菜花煞是好看,就薅了一大把,用野草扎成一大束,递到她手中。
我打开手机的自拍,搂着她站在麦苗拔节的田野上,拍了张合照。照片里,眼角笑出皱纹的我,像极了年轻时的母亲;而抱着花束的母亲,仿佛就是年迈后的我。
掐指一算,我有好几年没和母亲单独合过影了。
仍记得那年我大学毕业,带着她和父亲去照相馆照相。小相馆的师傅摁下快门的一瞬间说:“母女俩长得真像啊。”
那时,她头上的白发还没这么多,脸上的皱纹也没这么深,后背不像今天这么驼,身体也比当下健康许多。
那时,年轻的我以为父母会永远康健,病患会一直遥远,只要我回家,他们就会站在门口的杨树下露出欢喜的笑脸。
2
我的母亲极少过生日。
她60周岁那年,我给她买了红袄红褂,提着一个大蛋糕,带着丈夫和孩子回家看她。
吃午饭时,我们把蜡烛点上,第一次给她唱生日歌。她高兴得不知所措,躲到卧室偷偷抹泪。
蛋糕切开后,她自己顾不得吃,用小盘子分装成七八份,端给那些年迈体弱也极少过生日的老邻居。她矮小的身影喜悦又忙碌地在门口进进出出,让我想起小时候家里包了饺子、炸了油条,她都要分出一些给邻居们尝尝。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馋嘴的哥哥、妹妹和我曾多次抱怨:“咱妈真是好显摆,生怕别人不知道咱家改善了生活。”
每一次,她都眼睛一瞪,教训我们说:“吃独食的人,没有好下场。”
后来,我们兄妹一个个也如她那样,开始把自己那些珍贵而质朴的东西和身边人分享,才明白她矮小而柔弱的身躯里蕴藏着怎样美好的能量。
3
我的母亲没怎么读过书。
她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从来没有给我们讲过童话故事,也极少坦诚地和我们沟通情感。
童年的记忆里,她总是在忙。家里院里忙,田里地里忙,灯下月下忙,灶前锅前忙。贫穷的境遇、粗粝的生活与捣蛋的我们,一度让她焦灼又绝望。
有一年,我不小心把装在方便面袋里的老鼠药当成猪饲料,拌到猪食里,一下子药死家里两头大猪,毁了她和父亲一年的指望。她坐在猪圈旁的石墩上,哭个不停。
还有一年,我因挨老师批评而萌发辍学的念头,她站在堆满金黄玉米的场院里,当着很多人的面恨铁不成钢地指着我说:“你不好好学习,就一辈子种地。”
有那么一阵子,我甚至怀疑我们家三个孩子,她最嫌弃我。
直到读初二那年的一个周末,我忘记找人给她捎话,跑到同学家疯玩一整天后,她发疯一样哭着哀求全村的老少爷们四处找我,我才明白:原来她那么害怕失去我,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是她最爱我。
4
我的母亲可能有过梦。
她那双粗糙却不失灵巧的手,会剪纸绣花,会裁布做衣,会剪发理发。
我们小时候过年过节时,她总爱剪下一张张形状不同的纸花,贴在破旧透风的窗户上,就像在贫寒操劳的生活里贴下一个个斑斓的希望。
她一针一线为我们织的毛衣做的衣服,领巾处与前胸口总有劣质彩线绣的花朵与汉字。在老家那个偏僻又闭塞的小村里,这总让我们显得与众不同。
手巧的她,义务为村里的乡亲剪头发,也爱变着花样给我和妹妹剪头发扎头发,就像做一场她从来没有机会去做的少女梦。
我自幼头发稀少柔软,常被村里的孩子嘲笑为小黄毛。她就把自己的长辫子齐根剪断,用红头绳嫁接到我头发上,供我四处炫耀。
直到多年后我也当了妈妈,才终于明白:在劳累又艰难的岁月里,母亲用细小而微末的物件装点的,不仅有粗糙而单调的生活,还有她被岁月磨砺后仍向美的女人心。
5
我的母亲不知道什么是母亲节。
上班后的第一年母亲节,我曾给她打电话。她淡淡地说:“只要你们好好的,我还用过啥母亲节。”
那一刻,我握着电话,久久说不出话。
此后,我再也没有给她提过这个节日。但我几乎每隔两天都要给她打电话,有空就回去看她。我知道,她的心里始终装着泥土和庄稼、村庄和树木,还有父亲和我们。
她记得我们每个人的生日,每当我们过生日时,她都会早早地打来电话:“别忘了,今天要吃个鸡蛋啊。”
她算着我们每个人回家的日子,每当我们快回家时,她就开始忙着张罗这准备那,然后站在门口的杨树下,和故乡的风一起等我们回家。
是的,我的母亲不过母亲节。只是在母亲节这天,我有些想她。
来源:闲时花开(id:xsha369)
3、国旗下的讲话稿
国旗下的讲话稿(一)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要讲的话题是“让心灵沐浴书香”。
清楚的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家里很穷,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买书看呢?不只是我,我们村上的所有孩子只认识教科书,连课外书是什么样儿,见都没见过。直到我上初中一年级,老师派我去参加乡里举办的作文大赛,比赛的前一天下午,老师借我一本没有封面,内页有多处破损的又薄又发黄的书,老师还一遍又一遍的叮嘱我,千万要保管好,不能弄丢。这时我才发现课外书与教科书长得不一样,心里想:哦,原来纸发黄又比较破烂的书叫课外书。同学们说,是这样的吗?嗯,不是。因为我小时候处在那个时代,又生活在农村,见的世面实在是太少太少,能读到课外书的希望真是渺茫又渺茫。那时的我,能拥有这本书,心儿像插上了翅膀,感觉整个身子突然轻盈了,心里那个美呀,处在现在这个时代的你们是无法想象的。
到了晚上,我在家点上煤油灯,小心翼翼的打开书,生怕看漏了一个字,看了一页又一页,一点儿也不累,完全是一种享受哇。读着那一段段文字,就像有一股股温暖的气流,牵动着我的心,让我在不知不觉中陶醉,在悄然无声中领略她的魄力。
也许是我看书的时候太享受,也许是我感恩老师的愿望太强烈,也许是我妈妈的一句话太温暖,那次作文竞赛我居然获得了全乡第一名,整个村子的人惊喜不已。老师亲自为我戴上大红花,村干部特地派人敲锣打鼓送我去乡里的中心校领奖,发言。当时中心校的一位领导接过我的发言稿激动的说,你是个好苗子啊,认真学吧,一定能考上大学的。后来听老师说我的那篇作文铅印了好多份,分发到乡里的每一所学校,让老师们组织初中生学习。
这样的经历对你们而言实在是微不足道。可对我来说,意义非同一般。我想,如果没有那本书,也许我就没有这样的经历,如果我没有这样的经历,也许我就没有信心和决心考大学,如果我没有上大学,也就失去了与各位老师和同学们相识的这份缘分。
我想,如果没有书香滋润,我的生命将是何等乏味与孱弱。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了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了翅膀。可见,书籍对于我们来说,何其重要。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书籍;一个人的自我完善,也离不开书籍。
同学们应该有体会,走进书里去,与书中的人物相识,你永远都不会孤单,他们会给你智慧、勇气、力量。在《水浒传》里,你能结识忠义宽容的宋江;在《三国演义》里,你能认识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里,你能汲取战胜困难的力量!通过体会书中人物的语言和情怀,感悟书中人物的可贵品质,会让我们的生命变得特别开阔、灵动、乐观、旷达、鲜亮;会使我们的感情特别丰富和细腻,特别饱满和高贵;会使我们不断进取、大胆创新。
是啊,一本好书,能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变得文明而富有爱心;一本好书,能激发我们的斗志,让我们拥有向上的动力;一本好书,更能够给我们启迪,让我们获得无穷的智慧。
最后让我借用教育家魏书生集中精力读书的四个字送给大家,一是松,身体放松;二是静,心灵宁静;三是匀,呼吸均匀;四是乐,情绪快乐。只要读书的时候能做到松静匀乐,我想,我们就会好读书,与书为友,天长地久,就会让书香充满我们整个校园,让书香充满整个生命,让书香沐浴我们的心灵。
国旗下的讲话稿(二)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话题是:《细节决定成败,刻苦成就未来》。
“细节”,这似乎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但是请你回忆一下:你是否还在忽略细节,是否已经在竭尽全力地做好每一件事?你是否还会认为迟到一两分钟无所谓,一次马马虎虎的作业没关系?如果都没有,那么请你再想想:你是否每次都把垃圾丢入垃圾桶?你是否在请别人做事时,加上“请”字,在归还别人的东西时,说一声“谢谢”?生活中的细节太多太多,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笔画、一个小数点,这些都是细节。细节是平凡的、具体的、零散的,也是容易被忽视的,但是一个不经意的细节,往往能够反映出一个人深层次的综合素质,有些时候,甚至会改变我们的人生方向,决定着事情的成败。成功者告诉我们,“做事不贪大,做人不计小”,事情不在于大小,而在于是否精细,要想比别人优秀,只有在每一件小事上比功夫。细节是通往博大精神的必由之径。
细节这么重要,那么怎样将小事做细呢?
其实,细节说到底就是态度问题。事情不论大小认真去做,即使是很小的事情也不忽视,长此以往,()态度变成了习惯,生成为能力,自然不会再粗心大意、顾此失彼。“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只有能把小事做好的人才有能力干大事。
树立了细节意识后,还需要持之以恒地努力去实现,而这就是勤奋刻苦的精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个世界上最伟大而又最朴素的真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刻苦读书方面表现得格外突出。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重温颜真卿的这首《勤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既然成才的航船注定要以勤奋为帆、细节为舵,就让我们扯起帆、扬起舵,挥洒青春的汗水,向着理想的彼岸勇敢进发吧!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国旗下的讲话稿(三)
文/李友元
——《把读书当作一种生活习惯》讲话稿
读书的作用,说小一点,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个人的成长、素质、能力、威信、口才等等都与读书学习息息相关的。读书多,知识就多,道路就多。说大一些,读书决定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我们要学习周恩来同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把读书学习当作一种历史责任,为国家而读书,为民族而读书,为祖国日益强盛而读书。
那么,读些什么书呢?世界上的书不计其数,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书都读完,这就要明确读书的目标,制定读书的计划,把握读书的方向。对我们小学生来说,除了读好课堂内的书之外,还可以选择课外书屋中推荐的名着;选择代表我们中华民族辉煌历史的古典文学经典着作。
知道了读书的重要性和应该读什么样的书,可有些人却不知道怎样读书,对读书提不起兴趣,这就要求我们创新读书方法,不能死读,要天天读天天新。
一是要培养读书的习惯。要把读书同吃饭、睡觉一样当作生活的习惯。可以先选择自己有兴趣的、容易理解、容易读懂、容易接受的书去读,循序渐进,逐步培养读书习惯。
二是边读书边思考。思考是读书的升华,带着思考阅读是一种学习能力。
三是要反复多读。读书不是看热闹,读书是一种艰苦的过程,有些书可能读到一半就读不下去了,有些书可能刚打开就打瞌睡了,因此,读书要有恒心、有毅力、要多读反复读,不要急于求成,读一遍就有一遍的收获。
一个人如果从学生时代起就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生都会受用无穷;一个民族具有热爱阅读的追求与渴望,这个民族就会充满智慧和希望。
4、又至母亲节
又至母亲节
文/田建新
又至母亲节,我恍然若失。
昨天,昨夜,窗外有微微的风,树下有沥沥的雨,当是在为我的母亲缓缓弹奏温柔而悠长的安眠曲。
细细算来,母亲离开这个世界已经有两百五十二天了。躺倒数月的坚强的母亲,终于还是去了那个地方,从此远离病魔,毫无痛苦。母亲是否有遗憾?按照她的说法,她是去了天堂,到了极乐世界。然留下父亲一个人,时常呆呆地深深地想念,想念他们风雨六十三载的相濡以沫和相敬如宾,想念共同经受苦难却矢志不渝,想念超过一甲子并不平顺和富裕的共同生活。母亲的遗容被父亲挂在床头,特殊的日子,就郑重摆在堂屋正当门的桌子中间,我们回家第一眼就看得见。也许母亲热了,所以微风吹拂;想必母亲渴了,一场初夏的雨落下。
天明前,风渐息,雨已住。那就早早回家陪陪老父亲。母亲泉下有知,以为也是在陪她,她仍会微笑,欣慰地说,你们都长大了。她不用担心,家里的一切,父亲会向她娓娓诉说。
父亲的小型脚蹬三轮车是他行路的工具,类似一副拐杖。父亲因多年种菜买菜养家,拉着架子车走了太多的路,吃了太多的苦,留下了老寒腿的病,虽不太重却偶有发作。父亲一个人的跟班儿,也是他如今平时的伴儿,那条小体型憨憨的黄狗,平时总跟在父亲三轮车的后面或左右。它不怎么爱大叫,甚至很少听到它叫声,更没有过狂叫和吓人,温顺的就像这初夏的暖风。见到我们回家,这黄狗有时有些含羞躲在一边,有时也围着我们转,嗅我们的裤腿舔我们的脚尖。如今父亲有条件享用更好的营养和食品,但父亲坚持一个人做饭,父亲只能吃些煮的烂烂的容易消化的面食和菜蔬。这狗儿就容易得便宜,能吃到好多好的东西,长得肥肥的,就更温顺可人。
父亲的小马扎儿,总是与车随行。望见父亲时,他就坐在离家不远新修的文公庙的南墙下说话,阳光暖暖的,小黄狗卧在他身边,一旁停着那辆枣红色的三轮车,这景象看来很闲适。我们都不止一次劝慰父亲,希望他想得开,不孤独在家,常出来转转,常和前后街的几个老人说说话,了解一下当下的社风民情,适当凑一下热闹,便心情轻松,能把身体养得好好的。父亲还真的不错,应是参悟了人生,身体好像比伺候母亲时强多了。父亲反倒安慰我们,说你娘也算高寿,一辈子积德行善,走得安好放心,这就是修来的是福,说做好你们自己的事,我会很好的。
父亲老远就看见我们,并不答话,旁边的人也指给他看,意思是说你们家的人来看你了。父亲慢慢收起马扎儿,朝大家微微一笑,算是打招呼要离开,然后慢慢推车开始回家。我们就慢慢跟在后面走,问父亲还需要什么。他像自说自话:“需要什么呢?什么都有。”
楼房渐渐成了农村建筑的主流,而且高度不断攀升,水泥地面也坚硬地遮盖了院落里的黄土,很少照得下来阳光。我家老屋依然在,院落底色陈旧,院里还种了几种青菜,两侧老树枝繁叶茂,这才是情怀里老家独有的气息。老房子虽有破损,早几年修缮后还算坚固,父亲说他正适合住这样的房子,一切都熟悉,样样接地气,有农家的味道。我想最要紧的是,这里留有母亲的味道,那些家具物品的摆放,多是保留了母亲生前的形式。()这老房子的骨架里,就砌有母亲和泥父亲拖出来的土坯。几十年过去了,那时我还小,不怎么记忆得清晰,曾经只知道玩泥巴时的快乐,不知道他们的汗水和辛苦。
我们开始张罗做饭,父亲从床头墙上摘下母亲的遗像,轻轻地擦拭着毫无灰尘的玻璃和框架,然后郑重地将它摆放在正当门的桌子上,搬把椅子坐在门边。我们要打开电视和碟机给父亲放戏,父亲摆摆手,说今天不听戏了,说那些唱词他都能背出来。
我们疑惑。
父亲说:“我不老,还不糊涂,电视里都说了,知道今天是母亲节。虽然是洋节日,但这节日特别好,你们也正好回来看看你娘,我今天是傍了你娘的福了。”
我说:“爹,你知道还有父亲节吗?”
父亲茫然。
然后,他慢慢说:“要是有的话,也请你娘一起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