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远方,不负花样年华_妈妈的花样年华经典台词

1、寻梦远方,不负花样年华

寻梦远方,不负花样年华

文/张翔雁

作者简介:张翔雁,2012年福建省高考文科状元,现就读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爱好:下中国象棋、看书。高考分数:语文120,数学147,英语139,文综261,省优秀学生加10分,总分677。

汪国真在《热爱生命》一诗中写道:“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这句话被漆在学校的楼梯上,白底红字。教室在五楼的我,每日多次上下楼梯劳累不堪、满腹怨言之际,一抬头,就会望见这两行字。久而久之,熟稔在心,再也不能忘记。

梦想

这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个苦苦追寻燕园而终实现多年夙愿的励志故事。

我的梦想最初并不是北大。

小时候,清华与北大常常并列出现,成为每个孩子心中的象牙塔。那些“我以后要上清华北大”的豪言壮语,总是能被人轻易说出,也总是如烟云般一吹即散,留不下任何痕迹。我虽然忆不起我是否也说过这样的话,但心中肯定有过这样的想法。这是梦想吗?这不是梦想,因为我还没有真正认识北大。

初中时,略知人事,稍读书文,北大在我心中的形象逐渐丰满起来。北大不仅仅是一流的学府,更是京师大学堂,是国学大师为自己选择的归宿,是“五四”熊熊燃起的烽火。手抚历史,我愈发向往北大,可儿时的戏语却再也说不出来。因为,在看到了北大的美好之时,我也看到了北大的高不可攀。我深知自己不够优秀,于是北大只是我心中特别的存在,不敢想,不敢为之拼搏。这是梦想吗?这不是梦想,因为北大还没有成为我奋斗的目标。

高中时,机缘巧合,我在短短的时间内先后参观了北大、清华和港大。夜游清华只是浮光掠影,并没有什么深刻的感触,我不敢置评。参观港大时恰逢招新活动和“港大星”命名仪式,我感到了一种极具感染力的活力和自由。在北大参加夏令营四天多的时间里,我几乎走遍了校园的每个角落,参观了著名的“一塌(博雅塔)糊(未名湖)涂(图书馆)”,在院系交流活动中深入了解了各个学院、专业。曾经遥不可及的北大突然向我展开了她的全貌,我呼吸着校园内厚重的人文气息,燕园梦冲破了一切不自信不敢想的藩篱。我终于可以说,我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是北大。当北大成为梦想,这一路注定风雨兼程。

失败

这一路走来,我一直铭记着这么一句话“evertried.everfailed.nomatter.tryagain,failagain,failbetter.”

高三以前,我的人生顺风顺水。小升初时,我上了一所昂贵的私立学校,但我凭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奖学金。中考时,我是全市投档分第一名,顺利地进入了最好的高中。分科前,我的文理科俱是年级第一;分科后,我依然保持着第一的成绩。

然而,一进入高三,我却完全找不对感觉,根本进入不了冲刺的状态,成绩起伏波动,名次掉到第七名,甚至学科优势也丧失殆尽,最稳定最拿手的科目也频频失利。那段时间,我陷入了低谷,开始不断地否定自己,不断地犹豫彷徨。

坎坷还远未结束。去年2月,我不出意料地获得了自主招生笔试的资格,却出乎意料地考砸了,以远远低于北大分数线的考分,只获得了一所省内大学的加分以及港大的面试资格,还记得查分的那天,看着屏幕上冷冰冰的数字,我笑着对自己说,没有关系,我不在乎这个。可是,我又怎么会不在乎呢?

在这个时候,铭记在心的那句话浮上心头。调整好心态,我全身心投入学习。或许是因为我的心态平和不再急躁,或许是因为我在失败中完善了自己,这之后的省市模拟考试,我的成绩迅速上升,很快恢复到了原来的水平。

或许在追梦的路上,每一次跌倒都是让自己更强大的机会。我们要做的,不是惧怕失败,而是在失败中完善自己。

高三这一年,最容易改变的是心态,最难以改变的也是心态。而心态,恰恰决定了我们能不能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在失败中调整心态比在成功时重要,因此学会面对失败是人生的必修课。

方法

学习方法,向来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每个人都应找寻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因此我希望分享的是自己在学习中的一些感悟。

首先,尝试,而后坚持或者放弃。在高一高二,可以尝试多种学习方法,视效果来决定是否长期实行。在高三,要有自己比较稳定并且长期坚持的学习模式,并且让自己成绩稳中有升。

其次,敢于调整。在学习的每个阶段,都有相对应的不同的学习方法。这个阶段用得顺心的方法,可能过了段时间,就成了烦扰的根源。(励志文章 )正如《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所表现的主题——改变,在学习方法上我们也要敢于改变,敢于调整,不断取得进步。

社会责任感

有些人,成日只顾着自己的事情,从不抬眼看一看世界;有些人,以天下为己任,时刻有一种历史使命感。

我们不能成为庸人,也还没有能力成为伟人。作为学生,我们不能忽视我们的学习任务,不能忽视高考;作为社会中的一个人,我们不能脱离社会,不能没有一点社会担当。

即便是在学习任务繁重的高三,我们依然不能忘记做人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感,依然要培养开阔的眼界和心胸。高三里,在课间课后,我总是与同学们畅论天下大事。或许我们有的只是幼稚浅薄的观点,或许我们的辩论还不具有完整周详的逻辑,但在讨论之中,我们时时刻刻感到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种责任感促使我们在个人的愿望之外为祖国为人民更加努力地完善自己。追逐梦想会给我们一种勇气,而社会责任感会给我们另一种更加生生不息的力量。

珍惜

珍惜那些日子、那些人。

高三是一段格外特殊的时光,让每一个人带着无法形容的憧憬与畏惧走近,然后带着无法形容的怀念与不舍走远;是难以言说的记忆,明明是苦,却能在苦里酿出难以忘怀的酸酸甜甜来。

活在高三,自然会觉得日子难熬难过,每一天都疲惫不堪。然后站在高三过后的今天,我却深深感到高三生活有一种别样的美丽。在那冲刺的365天里,为了一个目标而竭尽全力、奋斗不息,这种紧凑充实、向梦想逼近的感觉,很难再拥有了。

活在高三,最幸福的是和同学们一起拼搏的回忆。那些奋笔疾书的日日夜夜,那些或者欢笑或者悲伤的时刻,都因为彼此扶携而镀上一层金边。

若干年后,我不仅会记得这一路风雨,更会记得风雨中同撑一把伞的同学们。这是最难忘的记忆,这是最珍贵的情谊。

2、妈妈的花样年华经典台词

妈妈的花样年华经典台词

1、我们俩离了吧,我不想这么凑合下去了。

2、如果他一天不给我退房,我就闹一天。

3、没有过不去的坎,就怕离心离德。

4、卵巢癌晚期,癌已扩散。

5、梁东是不在了,这孩子不就是我最后的希望吗。

6、带着这么一个孩子,谁娶你呀。

7、这么冒昧约你出来,是有点事想请教你。昨天你拿的皮包,不知道在哪里能买到?

8、浮华褪尽,她比烟花寂寞,我要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是永远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一个人……

9、那些消逝了的岁月,仿佛隔着一块,积着灰尘的玻璃,看的到,抓不着。他一直在怀念着过去的一切;如果他能冲破那块积着灰尘的玻璃,他会走回早已消逝的岁月。

10、如果,我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一起走?

11、我和很多年轻人一样,把自己最好的最优秀的那一面献给了工作和恋人,却把最任性的那一面留给了父母。因为我们被宠坏了,所以觉得这一切都理所当然。

12、亲情和父母就像水和空气,当你发现没有时才是最致命的。

13、我们可以对自己的孩子无比地迁就,可往往我们对父母却缺乏耐心缺乏表达。

14、我们似乎习惯了逆反,更习惯用那些匆忙的物质去代替那些诚挚的情感陪伴。

15、我们不要忘了,在这个世界上最早教会我们爱的是我们的父母。最迟一个向我们倾诉和求助的,最不愿意麻烦我们的,也是我们的父母。他们是向我们贡献最多,却得到最少的,这种不平等关系是我们亲手造成的。

16、长期承受儿女忽略,却还能一如既然的去爱他们的妈妈,才是真正了不起的人。

17、回家去看看自己的父母吧,好好陪陪他们吧!

18、在这个世界上,真正的成功,不是你有多少名利而是始终相信爱,而且持续的付出并收获爱,我要努力,努力去做这样的人,就像我妈妈一样。

3、花样年华影评

花样年华影评(一)

先看的《2046》,然后才看的《花样年华》。因此《花》中的许多感触都是夹带着《2046》的些许记忆和感觉,觉得王家卫真是个将细节注重到极致的导演,他的电影总是因为细节而饱含着情绪,这通过寻找《花》与《2046》之间的关联便可以知道。那个在《花》中出现的2046号房间,那盏雨中的路灯,写武侠小说等元素和段落都在两部影片中实现了延续和对比,如果将两部影片分隔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看,相信会在影片中寻找到更加丰富的情绪,影片也更有味道,也许这正是王家卫的功力所在吧。

所有王家卫电影中的镜头用法几乎都是相同的,先将人物置身于小环境中,可以是街道、门廊、卧室,又或者是店铺,然后用不变的长焦镜头对准人物,而人物周围的环境就被虚化了,我们常常能在王家卫的电影中发现这样的镜头,前景是虚化的窗户或者门廊,人物在中景处谈话、思考,背景则又是虚化了的在平时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房间内景或者店铺内景。这样的安排,给我的感觉是,我知道那些人那些事就发生在那些地方,但我们又不清楚那是怎么样的环境。这可能也是王家卫的电影给人的暧昧不明的感觉的原因之一吧。

这样,回到《花样年华》,故事发生在出租房里,简单点讲就是一个有夫之妇与一个有妇之夫之间的暧昧故事。但王家卫通过展现丰富的细节将这样的小情节故事挖掘出极大的韵味。个人觉得并不是故事本身有多少令人深刻的东西,而是王家卫通过丰富的细节展示,将人在那样状态下应有的情绪和想法表达了出来,从而使观众依靠那些影像体会故事之下主角们的心理状态,细节的流露让观众不得不感受那样的状态,进而思考故事提出的问题。比如,片中设置这两对夫妇租住在同一个屋檐下,但男女主角各自的夫人和丈夫却并未真正在镜头前出现过,最多出现的也是他们的声音,这可能暗示着那一男一女离我们很远,他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这在随后陈太太拜访周太太那一幕得到了印证,陈太太一直被挡在门外,当周太太关上房门后,画外音传来周太太的声音:“那是你老婆。”这说明那一男一女有奸情了。之后,周慕云和陈太太都知道这奸情,两人在餐馆里吃饭那一段展现了当时的状态,这个谈话镜头用了越轴,刚开始镜头内周慕云在右陈太太在左,但随后吃饭的镜头马上把机位摆在了另一边,看上去像两人的位置换了一边,这样的转换会带给我们一种混乱的感觉,之后的内容是陈太太扮演周太太吃饭,而周先生扮演陈先生吃饭,两人借此相互安慰,这样角色的互换造成的混乱感恰好与镜头的运用是一致的。也让我们体会到两个人物关系也开始变得暧昧,为故事的下文做了应有的铺垫。

其实通过整部影片,我们可以知道,陈太太一直喜欢周慕云,周慕云更不用说,一直是扮演着主动的角色,但陈太太一直小心地跟周先生保持着距离。可是我们还是能在细节中发现陈太太对于周慕云的喜欢,比如周慕云生病想吃芝麻糊,结果陈太太就煮了芝麻糊。陈太太因为在周慕云房间里跟周慕云一起写武侠小说,但怕人误会,想在房外没人的时候离开,因此在周慕云房里等了一整夜,这也可以说明陈太太对周先慕云的喜欢,因为心里真的喜欢才会心虚怕别人看到自己跟有妇之夫在一起。影片临近结尾,周慕云想去新加坡,这时候陈太太办公室里的电话响起,首先是响着铃的电话的特写,铃声停止后,是打字机的声音,我们可以知道,陈太太没有接电话。接下来是周慕云在电话里的声音,叫陈太太一起去新家坡,画面上是钟表的特写。随后的镜头就是陈太太在房里流泪,并有一句独白,也就是周先生希望陈太太一起去新加坡的那句独白。我们马上可以知道,那句话只是陈太太对没有接的那通电话的遐想,希望周慕云接她一起去新加坡。这样,画面的意思已经传达得很清楚了,陈太太爱着周慕云,但没有勇气去实现她的爱。《花样年华》的丰富情感,就是在细节中积累起来的。除了以上这些,王家卫对其他人物的细节处理也巧妙道出了相应人物的相关状态,最典型的就是陈太太在公司的老板何先生,王家卫设置了一个影片先前从未提及的“余小姐”送礼物,礼物由作为秘书的陈太太代送,这时候画面给的清晰部是何先生的脸部,观众马上可以感觉出那余小姐与何先生有不一样的关系。之后陈太太观察出何先生领带换了,进一步印证了观众先前出现的想法,这也是陈太太与周慕云在餐厅印证各自丈夫和老婆奸情的方法,这样的双重印证调动了观众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相对于画面信息极难挖掘的小情节艺术片来说实在是一个有趣的信息爆炸。

音乐也是王家卫电影的一大特色,最近映象比较好的就是《蓝莓之夜》。自己就是在看完《蓝莓之夜》后喜欢上诺拉琼斯的。在《花样年华》中,那首总是配合降格镜头出现的《quizas,quizas,quizas》相信也一定打动了不少人。影片所述的内容直白点来说就是婚外恋,“婚外恋”这是一个传统道德领域里比较敏感的词汇,也是日常生活里比较有一个冲击力的词汇,我们无论从日常生活中还是其他相关的影视文学作品里,都可以得出这样i的一个经验来,那就是婚外恋往往都是被作为一个丑陋的事件以供那些无聊的人们的日常消遣为乐,最明显不过的例子就是托纳多雷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那样一个美丽的女人就是被流言压垮的。但王家卫却可以通过音乐将这样一个原本充满道德批判味的故事表现得如此风情,男女主角在街道的普通相遇用降格的方式表现,配合着极为风情的音乐。使观众暂时跳出故事感叹那真是一个美丽景象,然后认为这将是一段充满风情与浪漫的邂逅,从而忽视了那婚外情是违背传统道德的,只关心那男女主角最后是否会在一起。也因为这样《花》从一开始就体现出了一种矛盾,婚外恋与美好爱情的矛盾,这与陈太太想爱却不敢爱的心理矛盾是一致的,也使影片从始至终都透露出一股难以言说的纠结。

王家卫是一位风格极度统一的导演,从早前的《重庆森林》到如今的《蓝莓之夜》不变的小人物,不变的小故事,不变的暧昧,不变的长焦镜头,不变的开放空间关系,不变的极具蓝调的音乐,这一切都在这部《花》中得以寻找的到。但却有一点不同,那就是独白的运用,不像王家卫以往的电影,独白在这里已经很少出现,更不用说借助主角独白介绍故事背景了。其实,本片不用独白也很好,毕竟那些人物的心理状态都是通过细节的积累让观众慢慢体会出来的,如果用了独白倒反而显得外在和刻意了。

《花》可能是王家卫最具风情的电影了,《花》就像一个拼盘,王家卫将一个个小元素放在桌上,让观众一个个拿起、拼出自己的读解。

花样年华影评(二)

《花样年华》被称为一部怀旧经典。就影片所讲述的故事本身而言,古老而又普通,没有什么新意,无非就是一个讲述婚外恋的爱情故事;就影片的情节来说,既不曲折也不扣人心弦,可以说简单而又平淡。那么,为什么这样一部故事普通、情节简单的影片能被人们称之为经典?关键就在于导演王家卫在影片中所使用的巧妙而别致的表现手法,通过这些艺术手法为这个普通的故事赋予了一个内蕴深广、新颖脱俗的主题,使这部电影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艺术贵在含蓄,电影艺术也同样具有这个艺术法则。含蓄的表达使得艺术作品的内蕴更加丰富、使得整部作品的主题思想更具有韵味,令人回味无穷。《花样年华》中正是具有这样的艺术特色。导演王家卫用一种隐喻式和象征式的表现手法,为这部电影增加了内在韵味。犹如一首朦胧诗,每一个字包括每一个标点都有它代表的象征意义,也像是一幅写意画,每一个线条隐含喻意。颇具特色的隐喻和象征式的表现手法的运用,使得这部作品在主题思想的表达上显得既含蓄又有深度。影片不仅仅是反映了周慕云和苏丽珍因为各自的爱人出轨的不幸,也不仅仅是反映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而是映射了那个时代、那个社会,人们的普遍的感情生活和道德观念等内容。

《花样年华》中反复出现主人公周慕云和苏丽珍各自走过狭窄的楼梯,从家到小面摊和从小面摊到家的画面。这一画面反复出现,表面上是对主人公生活的表述。而实际上王家卫使用的是 “把表现同一内容的镜头画面在影片中反复出现,以突出、强调这一内容象征意义的蒙太奇技巧”,也就是重复蒙太奇技巧。导演之所以要这在故事的开始部分使用这一表现技巧,目的就是要,以他们不断地从楼梯上上上下下、进进出出画面来象征他们孤独、冷清的生活状况,为他的妻子和她的丈夫之间发生婚外情埋下了伏笔,同时也隐喻了他们两个人之间会有故事发生。在这部影片中,另一处巧妙使用重复蒙太奇的地方是,周慕云为了写小说在宾馆里租了一间房子,苏丽珍知道后去宾馆看他时,苏匆匆走上宾馆的楼梯,然后又匆匆地走下宾馆的楼梯的镜头反复出现。苏丽珍上去又下来、下来又上去,上下楼的画面重复很容易就让观众感受到了女主人的心理斗争。此处是一个矛盾,实质上对周慕云产生了感情,想去看他,但又因为自己身为人妻,受道德的束缚而避免“跟他们一样”。这里的重复效果,巧妙而贴切的展现了人物的矛盾心理,也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导演在向观众传达这些思想内容时,不是直白的告诉观众,而是把这一切都隐藏在画面的不断重复中,增加了电影的韵味。

在这部电影中,似乎没有多余的东西,每一个镜头、画面,每一段对白、音乐,包括每一件道具在影片中都具有不可代替的象征意味。王家卫没有放过每一个细节对主题的表现作用。影片中的旗袍、绣花拖鞋等道具,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象征意味。不但为影片增添了民族气息,也增加了主题的含蓄性。

旗袍是《花样年华》中最具象征意义的道具。苏丽珍身上更换了27次的漂亮的旗袍暗含着多层的象征意义。《花样年华》中导演把旗袍作为一种隐喻道具,无形中向观众传达了故事的信息、人物的情绪变化,起到了塑造艺术形象的作用。“旗袍是中国的传统服装,象征着高贵、典雅”,影片中的女主人公的服装样式都是旗袍。导演王家卫把这样一件代表高贵、典雅的服饰作为女主人公的唯一服装,可谓用心巧妙。在影片中旗袍象征着苏丽珍高贵的个性特点,她一直对自己、对周慕云说“我们不会和他们一样的”,表现了她心中高贵的个性特点。而且旗袍是中国的传统服饰,在一定意义上,旗袍在影片中也是传统思想的象征。正是由于苏丽珍的“高贵”个性,以及受到传统道德思想的影响,使她无法克服自我、冲破道德的束缚去追求自己的真爱。这就是成就了他们“无言的爱情”的主要原因。

《花样年华》中出现了四次的苏丽珍的一双绣花拖鞋,在影片中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房东的突然回来,苏丽珍被控在周慕云家里,为了避嫌,她穿着周妻的皮鞋假装成刚下班回家,于是就把他的绣花拖鞋留在了周慕云的家里。周把这双绣花拖鞋珍藏,就连离开香港去到新加坡,他也带着这双鞋。这就为赋予这双绣花鞋特殊的寓意。它象征着周慕云对苏丽珍纯洁而真挚的爱,是二人之间美好爱情的象征。后来,苏丽珍去了一次周慕云在新加坡住所,她并没有见周慕云,在周的房间里默默地停留了片刻就走了,临走时她悄悄的带走了那双绣花拖鞋……刻画出了她对自己和周之间没有结果的爱情的无奈心理。周慕云在屋内到处乱翻,却再也没有找到这双绣花拖鞋,它永远的消失了。绣花拖鞋的消失,是他们之间爱情永远不会有结果的象征。

《花样年华》的情节是非常简单的,从开始到结尾,没有丝毫的跌宕起伏。影片中情节的高度简化使得整部电影从头到尾都显得非常的整洁、干净,没有赘余。如从苏丽珍、周慕云租房到他们搬家的情节过渡。租房的画面之后紧接着就出现了搬家的画面,中间没有任何其它的情节。而且在周慕云去找房子租的时候,孙太太“真对不起,房子已经租给刚才那位太太了”告诉他隔壁有空房让他去看看,然后就出现了两人搬家的画面。场景与场景之间的过渡极度简洁、紧密。这样快捷的过渡虽然有时候可能会给观众对剧情的理解带来一定的难度,令人感到突然和莫名其妙。但是仔细体味,就会发现这种过渡对影片主题的表现效果是非常显著的,能够有力的强化、突出主题。犹如中国的唐诗宋词,语言简洁但意境深远。在《花样年华》中王家卫简化了周慕云的妻子和苏丽珍的丈夫是“怎样开始的”,高度简化了除主线以外的其他情节和内容。所有的情节和镜头都紧紧地围绕男女主人公的感情变化而进行,直奔主题。影片中周慕云发觉自己的妻子和苏丽珍的丈夫发生了婚外情、苏丽珍也觉察出自己的丈夫和周慕云的妻子发生了婚外情后,二人心理都很难受,不愿面对事实。这时影片的场景突然从公寓切换到了咖啡馆,男女主人公在咖啡馆的场面突然的出现。他们在咖啡馆里想要知道“他们是怎样开始的”?紧接着画面又一下转到了在狭长的街道上,二人模拟周妻和苏夫之间的恋情是怎样开始的,是谁先主动的?从公寓到咖啡馆再到二人在街上的模拟画面,情节跳动的跳跃性很强。再如周慕云在宾馆的客房里写小说,苏丽珍去看他,银幕上苏丽珍上楼的画面刚刚结束,就出现了二人在门口告别的画面,省略了苏丽珍进入房间后的内容。整部影片省去了一些过渡性的情节,只保留了最能表现主题的主要情节,强有力的突出了主题。这种对情节的简化造成了情节与情节之间的空白 ,也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使人不断地在回味影片所要传达的思想意图。

而且这种对情节的简化在无形中强化了对影片中人物飘忽不定、复杂微妙、难以捉摸的内心情态的变化的表现力,使得这部电影具有很强的抒情性质。()在《花样年华》中,除了在情节上的简化之外还有对人物的省略。整部影片中除了男女主人公之外就是几个与主题关系紧密的人物,几乎没有其它闲杂人物的出现。就连周慕云的妻子和苏丽珍的丈夫也没有实际出现,只是出现了几次背影和声音。有人把王家卫的这种手法叫做“人物的缺席”,其实就整个影片中出现的人物来看,应该用“人物的省略”更为恰当。就整部影片来看,出现的能够看得清面目、有台词的人物只有十个,其中包括只有一句话台词的搬运工、新加坡房东,就连房东顾太太也只出现了一次,只有一句台词。房东孙太太家就只出现了孙太太和佣人两个人物,孙先生、孙太太家的其他人根本就没有出现。并不是说孙太太家里就只有孙太太一个人,从“王妈,开饭吧、三哥他们都饿了”一句话中可以判断出他们家还有其他人,但是影片中并没有出现。此外影片中还省略了何老板的情人和太太、顾先生一家人、还有周慕云工作的报社的其他同事、苏丽珍上班的公司的其他同事等人物。导演设计如此多的人物没有出现,已经不只是人物的“缺席”了,实际上应该是对人物的省略。

这种大量省略人物的方式,增强了对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和内心情感的发展,使故事的发展紧紧围绕着周、苏二人,无疑对突出表现主人公之间的心理变化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强化了影片的主旨。

对白是电影声音中最主要的元素,“它有帮助了解人物性格、情绪,提供事件发展线索的作用”。《花样年华》中人物的台词非常地简练,人物的对白往往只有简短的一句话甚至几个字。如周慕云和何苏丽珍见完最后一面坐在出租车内离去时离开只出现了苏丽珍的一句话“我今晚不想回家”。周慕云即将要去新加坡时给苏丽珍打电话,只用了一句“是我,如果有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一起走?”来表现他内心希望和苏丽珍在一起的心理。短短的两句话使观众体会到了他们两个人一个在痛苦的抉择,一个在痛苦的等待的心理情态。再如,周慕云的妻子在给苏丽珍的丈夫打电话时,也只有简短的两句话“你到底给你老婆说了没有?以后不要给我打电话了。”而且没有出现苏丽珍丈夫的声音。只这么简单的两句话,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两个婚外恋者的人物情态。简洁精炼的人物语言,是这部影片一个特点,有时候简简单单几个字、几句话就把影片想要表达的内容贴切表达出来的,话语虽少但是句句都是意蕴很深,使整部影片充满抒情意味。

影片运用高度省略的艺术手法,简化了情节、简化了语言、省略了人物,为观众留下了大量的想象空间。取杂留精,使得主题更加突出、鲜明。旧的街道,老旧的音乐,久远的故事里深深的迷茫。她转身,她轻拭雨水,她无限深情的眼神,她的故事,在大银幕上,已凝固成经典。青春转眼逝去,就像花褪了色一般;应该追寻的是在昏暗中逝去年华的闪现,我们在明明暗暗中看到了生命的渴望,虽然好像转瞬即逝,但毕竟有过。

4、花样年华作文

花样年华作文(一)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朵花,盛开在纯净的世界里。这朵花,需要诚意去浇灌,需要时间去培养,需要耐心去呵护。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梦,成长在心底最深处。这个梦,需要努力去实现,需要汗水去灌溉,需要勇气去拼搏。

不知不觉自己已经初中毕业。一路记下的有含泪的笑,有相携的手,有迷茫时睿智者的指引,有开心时朋友的陪伴,有受伤时仁爱者的呵护。无论是收获成功时的喜悦,还是遇到挫折时的迷惘,因为生活,所以精彩。渐渐地,我们每个人都学会了成长,学会了用心去过每一天,学会了用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个人,学会了用心去追逐自己的梦想。

在那个教室里,寄存了我们太多的回忆。或苦或甜,或哭或笑,不管怎样,我们都曾手挽手,一同走过。在那个讲台上,我们共同许下奋斗的承诺;在那块黑板上,我们共同书写人生的篇章;在那个教室里,我们共同追逐不悔的梦想。

还记得再进考场的前一刻,我又一次跨上那亲切的讲台,说出了对同学的祝愿,对老师的感恩,对自己的勉励。我说:“永远忘不了我在最失意的时候,是大家给予我鼓励的眼神。我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当自己成为保送生梦想幻灭的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真的失败了,不知该如何面对对我赋予众望的师生们。但是,当我勇敢的抬起头时,我看到的是一张张微笑的脸庞,这每张微笑的脸庞都给予我莫大的鼓励。我告诉自己是,我还没有失败,我还有机会,就这样认输,我不甘心,现在不是哭的时候,中招考试在逼近,我该努力才是。我们即将分离,即将离开这个我们依恋的教室,步入考场,踏出理想的第一步。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学生的价值无法估量,一张试卷又怎能左右我们的人生?天生我材必有用。有第一,就有倒数第一,又何必对名次执着?不要因一张试卷而败掉了整个人生旅途。90后,要绝对有十足的信心,十足的勇气,十足的创意。在理想的世界里,不会有优等生,差生之分。只要敢拼,就是赢家!所以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自己认可自己,努力去追自己想要的!爱拼才会赢。”

当我话讲完的那一刻,每位同学都为我鼓掌。我也含着泪水亮起掌声,不是为自己,而是为每位老师,每位同学。初三,没有人说不累,没有人说不苦,但是因为信念,我们一起挺过来了,坚持了,付出了,应该为自己鼓掌!

初三,我会大声地说很累,很紧张,但同样很精彩!累不是我们放弃的借口,反而因为累,才是精彩的见证!

中招成绩出来的那一刻,证明了我们的努力是值得的。此刻我要自信的说自己无愧于心。当然,一些同学成绩并不理想,不过他们一定也问心无愧。因为我们知道:“人生的旅途刚刚起步,这,只是开始!”

大胆去追吧,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拿起手中笔,书写壮丽人生,从这一刻起!

花样年华作文(二)

如果说童年是一杯温热的牛奶,那么十三岁就是一瓶热情的汽水。十三岁,花样年华,有点任性,有点叛逆,带着青春少年少女的特有活力。童年无限好,只是已散尽。春去秋来,我已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变为了一个朝气蓬勃的女孩。

十三岁,一个爱幻想的年龄。火星上有生命吗?地球是怎样形成的?世界上真的有超能力吗?我总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呆在窗前思考问题,脑海里充满了一个个问号。在长大以后,我要成为一名科学家。我要研制出能造福地球、造福人类的药水。我要水变回清澈,我要天重返碧蓝,我要给树一片葱郁,我要还山一片青苍。我时常幻想着,我这些发明会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让人与人之间更和谐。

十三岁,一个充满活力的年龄。打羽毛球、爬山、游泳……一样样运动我都无比热爱。在炎热的夏天里,我依然坚持每天晚上都运动一小时。可精力依然充沛——这也许就是花样年华的特点吧。在明媚的阳光下,我笑容依旧,活力不减。

十三岁,一个美丽的年龄。我开始变得喜欢大自然,喜欢探索,喜欢沉思,喜欢亮丽的颜色。每一片树叶,每一朵鲜花,每一个小生物,都让我体会到生命的颤动。家里的钟表,马路边的路灯,都能引起我极大的好奇心。热情的红,温暖的橙,开朗的蓝,我都喜欢,它们总能给我的花样年华增添色彩。

十三岁,是一个美丽,爱幻想,充满活力的年龄。在十三岁,我和其他人一起踏入了花样年华那精彩纷呈的大门里。

花样年华作文(三)

什么人拥有阳光最灿烂?什么人拥有鲜花最芳香?什么人拥有天空最湛蓝?什么人拥有梦想最动人?那就是青春的我们。如花岁月,岁花绽放。

青春是一条,永不停息的河。在青春的我们会变的愈发坚强。老师的批评,父母的说教,考砸的分数,多病的身体,同学的疏离,内心的矛盾与痛苦。不仅不会让充满青春的我们,黯然泪下;还会让我们不服输,充满更多的信念,迈出成功的无数步。

青春是一本,读不厌的书。()在青春的我们,会体会到多姿多彩的世界。会读出快乐,会读出自信,会读出善良。

青春是一首歌,她时而充盈着小桥流水般的清新舒畅,时而包容着旭日东升般的激情飞扬,时而蕴藏着明月当空般的温柔典雅,时而又不乏波涛澎湃的刚健粗犷。她是生机勃勃的代名词,是坚强不屈的精神力量,是迎难而上的一种诠释。

青春是一座,知识的宝塔。洒下千千万万的汗水。在青春的知识宝塔里,我们学会了人情冷暖,喜怒哀乐,真情,感情,亲情,友情,在生命的起步里,增添了美丽。

青春是一座,屹立名族之林的高峰,刻印千千万万青年的足迹。

青春是一棵,正在茁壮成长的树,备受分吹雨林的考验。

青春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欲向世界展现独自的风姿。

青春的花朵需要我们用心浇灌,青春的汗水需要我们用心挥洒,青春的乐章需要我们用心谱写,需要我们用心歌唱!

朋友,用你的心去去营造属于自己的“花样年华”吧!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