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灵隐寺游记
灵隐寺游记
文/马国豪
这个暑假,爷爷嫲嫲来看我们了。两个星期过得很快。因为他们快要回去了,所以爸爸特意请假,带我们一家去了杭州。
我们先去了灵隐寺。可能是因为放假期间吧,灵隐寺里人生人海的。一进门,我们最先去了一线天山洞。山洞黑蒙蒙的,简直伸手不见五指。我抚摸着四周的墙壁,发现墙壁上凹凸不平,还有些湿漉漉的。继续往前走,突然看到了一束光,大家纷纷仰起头—-是一线天!两片石缝中透出了微弱的光,透过光可以看见外面的树叶和空气中浮动的微尘。真是让人意想不到!看似普通的石头间竟然还有这般情景。
从一线天出来后,我们又去看了济公的雕像。一进济公殿,就闻到了一股香烛的气味。济公的雕像十分庞大,表情活灵活现,手中的扇子和头上的帽子都雕刻得十分逼真,一弯一折,生动有趣。我也学着爷爷嫲嫲的模样跪拜在济公面前,在心中保佑家人平安,还叩了几个头。
后来我们还去了药师殿和如来殿。这两个殿都很大。一进门就是他们巨大的佛像,让人不由自主地升起敬畏之意,跟着还去了500罗汉殿。
快乐的时光总是转瞬即逝,参观完如来殿后,我们也差不多到时间回去了。今天的旅程让我难以忘怀。()
2、游记作文:滁州游记
游记作文:滁州游记
文/andy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这是欧阳修名扬天下、流传千古的《醉翁亭记》。这个国庆,我们一家人追寻着欧阳修的足迹到琅琊山探访了一番。
琅琊山不高,我们差不多走了一半路,还几乎都是平地,过了琅琊寺地势才开始陡峭起来。我们很就登上了南天门,比登紫金山和栖霞山快多了。
我们沿路上山,道路两旁有很多郁郁葱葱的绿树,一眼望不到边,层林叠翠,非常幽深。巨大的树冠连接在一起,就像太阳伞一样,张开双臂,遮挡着阳光。这就是蔚然深秀吧!往下看,偶尔也能看见几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从眼前流过,潺潺的流水声伴着我们一路向上,为琅琊山增添了几分灵气,显得整座山都很秀丽。
到琅琊山,就不能不去醉翁亭。可我觉得这个醉翁亭一定不是以前欧阳修喝醉酒的醉翁亭了。《醉翁亭记》里写道:“有亭翼然临于泉上......”现在的醉翁亭是在山崖旁的,一点水也没有。但游客们根本不在乎这个。我听到好多爸爸妈妈都在跟他们的孩子说着《醉翁亭记》这篇文章。看来大家来醉翁亭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到滁州我还想去一个地方,这个地方跟一首诗有关: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我想去的地方就是滁州西涧,可现在的滁州真的没有叫滁州西涧的地方了。我们上网查了资料,上面说:在滁州城的西面,也就是原来滁州西涧的地方,现在已经建了水库。
我们准备回家时,绕路到了西涧湖。这里有个改名,这个湖本来叫城西湖,因为“滁州西涧”改成了西涧湖。我们登上了西涧湖的大坝,发现那里只有一片烟波浩渺,那些一千年前韦应物眼中的山涧、幽草、深林、孤舟,全不见了踪影。可就是最好的无字词典,是对“沧海桑田”最好的解释。
3、有关游记的作文
有关游记的作文(一)
暑假里到师河港的仙女潭游玩,那是我最难忘的一件事。我们一家、旺旺一家,还有好友刘界庭一家在一起玩得十分开心。
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叽叽喳喳,都很兴奋。要知道我们今天不是单纯地爬山玩水,还要野炊呢!
终于到了,下了车我们就直奔目的地——仙女潭。路边小草葱绿,草丛中开着一些星星点点不知名的小花……路过一片竹林,我们顿时感到丝丝凉意。再往前走有一个棚子,上面爬满了佛手的绿藤,还挂着大大小小的佛手,甚是好玩。
走到了小路的尽头,就有一个小潭。从上面悬崖上倾泻而下的水就像一匹白绫挂在空中。溅起的细小水珠扑到脸上,十分清爽。潭水清幽,像一块绿翡翠。青山绿树红花白云倒映水中,又为她增添了几缕斑斓的色彩和几分动人的韵味。
我们来到对面的一块大岩石附近停下来,准备在这里安营扎寨。我们在溪水边点了一堆火,把红薯和芋头放进去烤。然后,我们又用带来的锅下了方便面。阿姨和妈妈把采来的野菜洗净也放了进去。香气四溢,把我们的口水都引出来了。因为疏忽,我们竟忘了带盛饭的勺子。到最后才从锅中倒出了面汤。虽不是什么美味,但我们吃得津津有味。
吃过饭,我们稍作休息便又前行。此时正是采摘娃娃拳的好时候,它们从地里探头探脑地露出来,有的刚发芽,有的展开了几片叶子。开始的时候,娃娃拳很少,我心里有点着急。后来,一片一片全是的,简直令我喜出望外。我想起生物老师讲过,娃娃拳属于孢子繁殖植物。难怪它们总是成片生长呢!我们从路边采到半山坡,一个袋子都装不下了。我还采到一个“巨无霸”娃娃拳,有几十厘米长。让小伙伴很羡慕。
看看我们丰硕的收获,我们准备打道回府。路过一条小溪,里面有很多鱼游来游去。我们几个孩子便跃跃欲试,想捉几条上来。这次,我用上了捉鱼的秘密武器——谢氏捉鱼器。也就是把一个饮料瓶的下半部分截掉,是开口处打两个洞,穿上绳子,可用手提着。在瓶子里放进去米饭等食物。把“捉鱼器”放进水里,就等鱼儿上钩了。眼看一条鱼钻了进去,可是不等我们动手提,它就游了出去。大概是它并不饿吧!不一会有几条鱼过来了。我们屏住呼吸,等鱼儿进了瓶中,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提了上来。就这样,我们捉到了不少鱼。
在父母的催促下,我们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走在回家的路上,看着我们收获的娃娃拳,还有瓶中悠闲自在的鱼儿,我的心中充满了快乐。
清秀而有灵气的师河港、美丽迷人的仙女潭,我一定还会再来的!
有关游记的作文(二)
天下黄河富宁夏,宁夏枸杞甲天下。
宁夏的枸杞是天下一绝,到了宁夏是一定要到枸杞园看一看的。这不,我们正在车上呢!导游正在给我们讲宁夏五宝呢!宁夏五宝:蓝黄红白黑。蓝:贺兰石。黄:甘草。红:枸杞。白:羊毛。黑:发菜(因为几乎已经绝种,所以改为泰西乌金煤)。今天我们就要来了解枸杞。
进了展览厅,第一眼看见没有晒过的的枸杞,我竟然天真的说:“特小号西红柿吗?摆在枸杞展览厅干嘛?”
导游笑着说:“是枸杞。没晒过的。”我惊讶地小声说;“是枸杞!可为什么越看越变扭。”“是你觉得变扭,因为没见过吧!”妈妈笑谈。我生气地说:“哼!”听着解说员的讲解,我知道了枸杞生吃最好。我想:我经常生嚼枸杞,那样最香了!枸杞已经成为宁夏地标式的物种了。只要一提枸杞,人们准会想到宁夏。原因就在宁夏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造就了枸杞不可替代的优质。宁夏平原土壤谐和,温寒兼容,排灌适时,光照充沛,早穿棉袄午穿纱的温差辅以世代相传的几百年栽培经验,为枸杞提供了最优质的生长条件,从而使宁夏的枸杞品正久袭、名压群芳。想想真的是啊,一提枸杞,你不想到宁夏,一提宁夏,你不想到枸杞?
到了品尝区,我“独蜂而上”,抓起两三个就往嘴里塞,哇,好甜!嗯,嗯嗯,很真,嗯。嗯?我正笑的正开怀呢,一丝苦味开始攻击味蕾。我的脸色一下子差了好多,眉毛都快成一个锐角了,眼睛大大地瞪起来,嘴巴仰着撅起来,牙齿紧张得不敢再嚼,怕苦味重起来。“只是淡淡的苦味,有些回味,只是有些干涩。”解说员微笑着说。妈妈却大笑起来。“哼!”我不服气地叫。我接着吃枸杞,却发现越嚼越甜,呵呵!枸杞的学名为;枸杞子。《本草纲目》中说枸杞子“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现代营养分析表明,枸杞子含有甜菜碱、胡萝卜素、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氨基酸、多种维生素等。甜菜碱可抑制脂肪在肝内沉积,防止肝硬化,对保护正常肝细胞有作用。话说,我还知道了枸杞可是四季都是宝。枸杞:春采叶,名天精草。可以泡茶,舒缓疲劳。告诉你哦,再喝前,用杯内热气熏一熏眼睛,可以缓解眼睛劳累,对眼睛有好处。因为茶里有维生素。当然,喝完茶后一定要将叶子吃掉。(用枸杞泡茶,一定也要将枸杞吃掉。因为茶的四分之三营养都在枸杞里。);夏采花,名长生草。是一种药品,对人身体有好处,易长生;秋采子,名枸杞子。(这个上面已经给大家介绍过了。);冬采根,名地骨皮。凉血止血,清热退蒸,清泄肺热,清热滋阴,清热解毒。看过了枸杞的介绍,大家一定很想去买吧,然后吃。那么,又由我来告诉大家怎样挑枸杞吧!好的枸杞,不是圆圆满满,而是长长中圆两头扁;好枸杞不是鲜红鲜红,而是深红深红;好枸杞不是口感圆润很甜很甜,而是甜甜有些淡淡的苦涩,现在大家懂怎么挑枸杞了吗?告诉大家哦:用硫磺过度熏制可使枸杞子鲜亮,外观鲜红,选购时应注意不可单纯注重外表。但是大家记住哦,吃枸杞一般应以少量长期服用为佳,不可顿服过量。
总之——天下黄河富宁夏,宁夏枸杞甲天下。买点枸杞,买点枸杞果糕,买点枸杞芽茶(枸杞芽泡的茶功效跟叶茶一样,但营养价值高一些),叶茶……拎着大包小包回去吃喽!
下一站会是哪呢?你等我哦!
有关游记的作文(三)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没错,现在,我们就站在了红军长征翻过的最后一座山——六盘山。
我们坐着面包车上山。一路上云雾缭绕,一股股大自然的味道扑鼻而来,清新而又舒畅。盘山公路一个弯绕一个弯,一会儿上一会儿下,我不得不联想到了白云山。这里跟它简直就是同胞兄弟。绿绿的草地,缓缓的小溪,团团的灌木丛,曲折蜿蜒的公路,清新的空气,围绕着我们。每一片绿叶、每一株小草、每一滴露水、每一朵小花、每一块石头、每一块苔藓、每一棵树干、每一块土地,都为这里添了无限生机,都散发着自己独特的芬芳。
我们在小南川下了车,今天的旅游景点就是小南川。山清水秀,天然的氧吧!我们踏上了去寻找大自然的神秘之路。潺潺的流水冲击着一块块碎石,清澈的水儿便激起了浪花。
荷叶?水边那娇姿的荷叶,再敷面膜吗?一滴滴晶莹的露水在荷叶上透着太阳五彩的霞光。那片小一点的,喜欢黄色是吗?它的面膜是黄的呢!再看那位年纪稍大些的,躺在水里,洗澡?它竟然放了那么多蓝色的洗头膏。洗头膏,好象不对,用洗头膏怎么不起沫呢?是护发素吧?风儿姐姐送来了新鲜的面膜,灌木丛叔叔一弯腰,水儿和石儿一个拥抱,水珠妹妹便跳到了灌木丛叔叔的背上,坐着树叶哥哥制造的滑滑梯,一下子流到了荷儿的脸上。
用石儿和泥儿拼成的小路,硬硬的,又软软的,踩的时候很难受,起来的时候却很舒服!俯下身来,摸着石儿和泥儿,我知道,它们是大自然的按摩师,来它这里的客人一定很多!不知何时,飘下一片落叶,我捡起它来,格格(笑猫米儿)的博文,在我脑海中闪过,《叶的一生》。它是在为我们做贡献吗,按摩是要有床的!它还绿,落下来,一定是为了提醒按摩师按摩的时候不要太重的。我把它放回原位,却发现满地都是落叶,踩上去,真的不那么疼了呢!
一股馨香的气味飘来,()令人心旷神怡。我去找那气味,一朵小花就是那气味的源头,闻一下,就像中了迷药似的久久不能醒来。“我也有味道啊!”嗯?谁在说话,周围都是花花草草啊!“是我,大叔伯伯。”我起身去闻,树干上,树枝上,树叶上,都是它的芬芳,无比的清新,那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味道。“我也有味道的!先告诉你,我是土地老人。”抓起一把黄土,掺扎着水分,湿湿的水的味道冰凉冰凉,土地的味道又是一种无法言表的独特气味。“谢谢啦!土地老人!帮我把我的气味带给她!”是水儿,这是它的歌。
闻到了吗?那是大自然的味道。
一路归来,我想:原来红军翻过的最后一座山并不像想象中荆棘遍地,野草丛生,坑坑洼洼啊!最起码,六盘山,现在很好!
4、厉鹗:灵隐寺月夜
《灵隐寺月夜》
作者:厉鹗
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
月在众峰顶,泉流乱叶中。
一灯群动息,孤磬四天空。
归路畏逢虎,况闻岩下风。
注释:
1、灵隐寺,在杭州灵隐山东南麓,寺前有飞来峰,寺中有冷泉亭诸名胜,环境清幽。诗写灵隐寺月夜景象、感觉,意境清冷。
2、香界:指佛寺。明杨慎《丹铅总录·琐语》:“佛寺曰香界。”白:谓如雪如霜,喻清冷。
3、“月在”句:灵隐寺周有北高峰、南高峰、飞来峰,故云。
4、一灯:指佛殿中长明灯。群动息:语本陶渊明《饮酒》诗:“日入群动息。”谓万物俱息。
5、“孤磬”句:以佛殿孤磬之声,反衬万籁俱寂之幽静。四天,四方天空。沈佺期《从幸香山寺应制》:“岭上楼台千地起,城中钟鼓四天闻。”空,空寂。
赏析:
《灵隐寺月夜》是一首五言古体诗。灵隐寺,在杭州西湖西北灵隐山麓,附近有飞来峰、冷泉亭诸名胜,是西湖的游览胜地。“月夜”标题,可见这首诗描写的是灵隐寺的月夜景色。从诗中“夜寒”、“落叶”看,时间当在深秋。
首二句,“夜寒”点时间,在深秋的寒夜。“香界”,指佛寺。一个“白”字,未见其月,已见月光的皎洁。接着写透过寺门,可见曲折的山涧与寺门相连,一个清凉幽静的境地呈现在眼前。三、四句承上启下,抬头望“月在众峰顶”,可见月升中天,群峰相托;低头看“泉流乱叶中”,可见秋叶纷飞,泉水流淌。由静景而写到动态,以动衬静,更觉佛寺秋夜的静谧。四句读来,佛寺月夜,尽收眼底,俯仰之间,所见所感,妙趣横生。
五、六句先写进入佛寺。“一灯”指寺里的长明灯。“群动息”,语出陶渊明《饮酒》“日入群动息”,指一切都归于沉寂。“孤磬”指僧人夜里诵佛经的击磬声。“四天”指四禅天,佛教所谓色界诸天,即整个天空。两句意为,进入佛寺,所见一灯孤明,犹感四面静寂,只听到僧人夜里诵经的击磬声,悠然响在寂静的夜空中。末二句又承上启下,后写由于太冷清,太空寂,难免使人生出孤独惆怅之感,不便久留,只好出寺离归。山林多虎,使人生畏,“况闻岩下风”。俗谓“云从龙,风从虎”。闻风如见虎,使人更惊恐不安,欲离归而又难以回归。
全诗写灵隐寺的月夜景色,突出了山中佛寺的空幽冷寂,从而抒发了诗人孤独惆怅、处境难耐的心境。写法上,以景托情,情由景生,情景交融,水乳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