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小故事:曾经自卑_高考励志故事:我也曾经掉过队

1、励志小故事:曾经自卑

励志小故事:曾经自卑

 

    励志感悟:名人的他们也会自卑,彻底摆脱他们才成为名人。

    十几年前,他从一个仅有20多万人口的北方小城考进了北京的大学。上学的第一天,与他邻桌的女同学第一句话就问他,“你从哪里来?”而这个问题正是他最忌讳的,因为在他的逻辑里,出生于小城,就意味着小家子气,没见过世面,肯定会被那些来自大城市的同学瞧不起。

    就因为这个女同学的问话,使他一个学期都不敢和同班的女同学说话,以致一个学期结束,很多同班的女同学都不认识他!

    很长一段时间,自卑的阴影都占据着他的心灵。最明显的体现就是,每次照相,他都要下意识地带上大墨镜,以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慌。

    二十年前,她也在北京的一所大学里上学。

    大部分日子,她也都在疑心、自卑中度过。她的一张18岁时候的照片,看起来比现在30多岁的她还老。她疑心同学们会在暗地里嘲笑她,嫌她肥胖的样子太难看。

    她不敢穿裙子,不敢上体育课。大学结束的时候,她差点儿毕不了业,不是因为功课太差,而是因为她不敢参加体育长跑测试!老师说,“只要你跑了,不管多慢,都算你及格。”可她就是不跑。她想跟老师解释,她不是在抗拒,而是因为恐惧,恐惧自己肥胖的身体跑起步来一定非常非常的愚笨,一定会遭到同学们的嘲笑。( https://)可是,她连向老师解释的勇气也没有,茫然不知所措,只是傻乎乎地跟着老师走。老师回家做饭去了,她也跟着。最后老师烦了,勉强算她及格。在一个电视晚会上,她对他说,“要是那时候我们是同学,可能是永远不会说话的一对。你会认为,人家是北京城里的姑娘,怎么会瞧得起我呢?而我则会想,人家长得那么帅,怎么会瞧得上我呢。”

    他,现在是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经常对着全国几亿电视观众侃侃而谈,他主持节目给人印象最深的特点就是从容自信。他的名字叫白岩松;她,现在也是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是完全依靠才气而丝毫没有凭借外貌走上中央电视台主持人位置的。她的名字叫张越。

 【阅读了本文的用户还阅读下列精彩文章,你也看看吧!】

[从自卑中超越自我] [成功励志:超越自卑]

2、高考励志故事:我也曾经掉过队

高考励志故事:我也曾经掉过队

——一位清华学子的自述

 

  班里充满了竞争与压力,而我的入学考试成绩并不让我乐观

  三年前,我带着兴奋的心情踏入了高中的大门。我像个天真的孩子,对周围的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与新鲜感。在高中,我开始了一种与以往不同的生活:由于家远,我不得不住进了学校宿舍,在家里被宠惯的我一下子要做太多只能靠自己做的事;由于是实验班,班里充满了竞争与压力,而我的入学考试成绩并不让我乐观。那时刚入校门的我依然如初中时那个勤奋刻苦、严谨务实的我,一进门就开始苦读,迎来第一个好消息是期中考试的第5名。

  也许那时真的是太小,也许是从未离开过家,又也许是不曾脱离过父母的导航,第5名让我从自卑中走出来跳上了自信的台阶。自信与自负只差一个字,而且它们的区别也只在一念之间。我把这次成绩定为比别人优越的证据,一下子完全信任了自己的头脑。满足感、虚荣心、骄傲、飘飘然的感觉一股脑涌进来,发昏的我在后半学期沉浸在小说、动画等娱乐消遣中。清楚地记得,在收到期末成绩单时脑袋里一片空白。我愣在那里,不知所措。班主任来找我谈心时,我的眼泪不住地淌下,湿了衣襟,湿了我的心……

  那年的冬天,雪花纷飞,我望着四处飘扬的雪花,不自主的问道:“白雪啊,你懂什么呢?你那样自由自在、高兴快乐,傻傻地飞,可否懂得人的心事?”    徘徊在情绪的低谷里,妈妈很担心我会一蹶不振,因为以前太顺利。而班主任却不觉得我跌的跟头算什么,他帮我找出知识的空缺与漏洞后,对我说了句:“好好干,你能行的!”大概年轻气盛的我好胜心很强吧,擦干眼泪后又开始发奋了。

那时脑袋里只有一个信念,就是不再做掉队的人 

高一下半学期的时候,真的很辛苦,实验班的课程进度很快,我落下了不少课程,何况我补空缺的同时还要拼命跟上新课的进度。追赶是需要勇气和毅力的。心中总铭记着上一次的失败,所以不敢松弛。因为没有熬夜习惯所以白天争分夺秒。我记得那时不愿去费时间挤饭,于是会等到别人吃完饭后再去食堂买已经微凉的饭菜,因此从下课到吃饭前,我常常在教室里一边看书一边肚子饿得咕咕叫。我也没有睡午觉的习惯,所以中午又给了书本,一天24小时,9小时给了宿舍,用于睡觉与生活琐事,其他15小时除了吃饭外我全放在了教室里。长时间的集中精力是件很辛苦的事情。无数次,累得趴在桌上休息时不小心睡着,然后猛地惊醒接着顶着发沉的脑袋接着读书、做题。那脑袋里只有一个信念,就是不再做掉队的人。

我再次拿到成绩单时,揉了揉发疼的眼睛,疲倦地笑了 

后来的结果可以用一句大家见多了的话概括——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再次拿到成绩单时,揉了揉发疼的眼睛,疲倦地笑了。 

高二的我是真正进入高中生活正轨的时期,由于跟上了进度,融进了那个学习海洋,我不再像高一下半学期那样疯狂了。不过,依然不敢忘记教训的惨痛,只不过我的生活开始模式化的有规律起来。统筹安排好各种事情后虽然还是用功地学习,不过不再觉得“好累啊,好想眯一会儿啊”,相比较起来,学习上效率长了不少,时间也没怎么减少,所以效果很好。学习的方法也是那时慢慢形成的。数学老师说:课下要多思考,不要一味追求做题的数量,但得保证一定数量。不要碰上难题就问就跳跃,要去想。也许你做不出来,但这段想的过程很重要,它是你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量变积累过程。我一直把数学老师的话作为准则,而且班里有做题数量是别人几倍成绩却不出色的例子。所以每天我很认真地听课,很认真地做作业,把每个题都做好,不敷衍。我几乎没做过什么课外书上的练习。也许是老师的精心安排或是我的脑袋不够快,抑或是巧合,老师所布置的东西能够充满我所有的自由课时间,包括作业与看书,可能有时会充裕一点,我会再拿出比较经典的例题做一遍或总结一下思路或再仔细想一想与这些知识相关的知识,看能否让知识们形成系统形成网络;如时间再充裕一点,就跟班里同学一块儿看杂志啊什么的。大家再一块儿聊聊天,顺便交换一下经验与技巧什么的。 

那些爱好什么的,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沉迷,就拿电脑游戏说吧,我们班有正例也有反例 

我觉得不要因为学习而放弃自己的业余爱好或是其他的东西。只要能摆正它们的关系,把它们分别对待就行。永远要记得在这些之中学习放首位。那些爱好什么的,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沉迷。就拿电脑游戏说吧,我们班有正例也有反例。我有个同学,成绩很好,他特别喜欢玩游戏,但是他很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要干什么,他明白学习是学习,游戏是游戏。所以他虽然非常喜欢游戏,但他一到学习时间就会很安静地在教室里读书。我问他:“你脑子里不去想吗?”他说不会去想,因为他在学习不是在玩游戏。我觉得这样就很好。就像我,狂爱看电视,可是我学习时很专心的。另外一个同学就不那么乐观了,沉溺于网吧的游戏与聊天中,没有自制力,以致成绩没有丝毫起色。所以我觉得自制力的培养与保持是很重要的,它不仅对学习很有帮助,对做人也有裨益,一个人不会总有妈妈在身边督促他吧。 

走进一个优秀的群体首先要忍受与接受的事实是别人比自己聪明 

还有就是进入高二后跟同学的交流多一些会发现聪明人真的很多。这时摆正心态很重要,走进一个优秀的群体首先要忍受与接受的事实时别人比自己聪明。我记得曾经我有一个心里不平衡时期,总觉得“哎呀,你凭什么做题比我快呀!”

“哎哟你学习时间比我少,还考得跟我一样好呀!”什么的,后来慢慢认识到在人口众多的中国能人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所以现在我觉得碰上很多人比我聪明是很正常的事情。但也有很多人,他们学得很好尽管他们并不聪明。我现在不拿脑袋跟人家比,就好像我不拿相貌跟人家比一样。因为那是天生的,我无法改变。我能改变的只有能通过后天努力改变的东西,就像学习结果等等。所以我不去偷懒,我相信“笨鸟先飞”。 

再有的心态就是不要跟别人比,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老跟别人比会失去自己,而且会在心中造成一股不平,影响平时正常的学习思考,把心中那股不平散去,追求自己进步后的结果放在别人的尺度上,那样如果发现好似退步之后会很沮丧没有动力。要学会为自己的进步鼓鼓掌然后再继续雄健地往前走,我觉得这点很重要。 

周围的人疯狂啃书熬夜的时候,我是那样不乱方寸地以自己的方式学着 

高三后进入一轮一轮的复习,很枯燥很烦人所以有人说是“黑色高三”。我的高三相对于那些到高三才开始用功的同学来说还是比较轻松的。总的来说,高一、高二的基础还算扎实,所以我的高三就按部就班地走,高一、高二怎么着还怎么着甚至更为轻松些。周围的人疯狂啃书熬夜的时候我还是那样不乱方寸地以自己的方式学着。熬夜是会传染的。我记得我们宿舍一开始有一个人熬夜,后来除了有个同学时不时熬一下,就是我不熬夜了。我问她们困不困辛不辛苦,他们说如果躺在床上想着别人在熬夜学习心里很不自在。这又是一种心态了。我倒觉得没什么不自在。她们熬夜第二天很困,白天就无法集中精力,而我睡够八个小时白天很精神其实很赚,何必吝啬那一、二个小时呢。 

我们的班是比较活跃的班,班里大部分是男生,而且大家都很明白自己该做的事情,所以高三的时候,上课、自习时班里很安静,一下课,班里就没有一个人了(很夸张吧!),都在室外活动。而且大家都很个性,不太在乎谁比谁优秀的问题,所以气氛很好,松弛有序,紧张有度。相比之下,我们的邻班就很“发奋”, 

我一进他们班就感到压抑,那些同学利用任何时间看书,所以什么时候都很安静,而且每次我都能看到一片人在学习。再加上那个班的人都很有竞争意识,所以更有压力感。( https://)我有个好朋友在那个班,有一天她面容憔悴地告诉我她真的快被压扁了。我对她说你不要老随着他们的节奏走,要走自己的路。她很赞同但没有施行,所以她直到高考结束前一直很疲惫。 

高三放松工作很重要,绷得太紧,学习效率会下降,你会有脑袋不转,半天做不出一道题的感觉 

我的高三在被班里气氛感染的同时又加入一些“佐料”,比如看一些杂志、小说集,听一些广播、音乐等等。因为高三嘛,尤其到后面一阶段老做面孔一样的题感觉很郁闷,所以就找一些事情当作消遣来做。有时会在中午跟好多同学聊天或是看他们玩游戏什么的,不过这些不是业余爱好,只是为了更好地投入到接下来的“习题大战”中而做。 

印象中,我们班学习前几名的到最后都不是拼了命似地学,有时我们几个会在一块儿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说实话,高三的放松工作真的很重要,绷得太紧,学习效率会下降,你会有脑袋不转,半天做不出一道题的感觉。 

其实我觉得高中如果被喻为战场的话,你不仅要打学习战还要打心态战。如果心态好的话你会事半功倍,发挥出自己的水平甚至会超常发挥;如果你心态不调整好会很影响你正常工作的运行,解下思想包袱,你会觉得干什么事情都精力充沛。

作为最后的总结我想说,有一些很对很正确的传统学习方法与经验我们听了一遍又一遍,所以脑袋里总觉得“啊,很对”却没有真正去做,我觉得那些方法与经验真的很有用,只要你真正去做。不过我自己也没有实施过多少,因为我认为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你可以在自己的模式中融入一些传统的方法技巧与别人的经验总结。但是主心骨是自己的,只有自己摸索实践出来的,自己用着才顺手。生搬硬套别人的经验很有可能会适得其反。愿所以还没参加高考的同学寻求出自己的一套来,创造出自己的辉煌!

推荐:[高三励志故事:一个高考落榜女生的自白] [高三励志故事:奇迹是自己创造的]

3、我曾经自卑了17年

我曾经自卑了17年

文/梦雅吖吖

时光的年轮已经走过27年,而真正把时光赋予美好的时间只有10年

1

小雅,女,足月出生时才3斤

90年的农村,虽然已经没有那么穷,村里也陆陆续续有了很多“万元户”,但,每一个生命都是被动的选择出身。小雅出生在一个连温饱都无法满足的家庭里,并且是个重男轻女的家族

那时候小雅妈妈是靠娘家送来的油条泡开水坐月子的,爷爷奶奶喜欢孙子所以把家里的粮食都给了生了儿子二叔家

所以,小雅从小就瘦,瘦的让人心疼。每次到邻居家,邻居婶婶都会好心的给她塞点馒头,或者一斤玉米粒,或者姐姐穿过的旧衣裳……,每次接过这些东西的时候,小雅都很难过。

有一种自卑,叫穷。

2

上了小学,小雅的成绩出奇的好,但却出奇的沉默。因为只有她没有零花钱,没有姑娘该有的蝴蝶发卡,没有长长的麻花辫子,甚至连学费都要拖欠半年。小姑娘敏感,紧张,又不断被同学嘲笑,她失去了童年原本应有的笑容。班级的姑娘又很嫉妒她,因为家长们总是拿小雅的成绩跟自己比,所以都不跟她玩,小雅越发沉默了

有一天,青青来到小雅面前,小雅,我跟你玩吧,你教我学习数学,我把我的发卡给你!于是,青青成了小雅的第一个朋友。那时候《还珠格格》正火,青青告诉她,她的大眼睛像极了小燕子,可是小雅家里没有电视不知道小燕子是谁,但她知道,像电视里的人物,一定是一件美好的事儿。

只有跟青青在一起,小雅是带着笑的,是敢抬头走路的,是能够闻到花香的。青青,让小雅的世界多了一点色彩。而这份色彩,是小雅的整个童年。

有一种自卑,叫因为穷而朋友少

3

要考初中了,小雅一次就考上了,青青却因为一门成绩不及格要上六年级再读初中,于是,小雅一个人进了初中

小雅虽然家贫,但穿的干净利落,十几岁的姑娘,遗传了漂亮妈妈的优良基因,大眼睛越发漂亮,小酒窝也越来越明显,出落的更加美丽了。情窦初开的年龄,收了一封封叠的像船,像飞机,像蝴蝶的情书,可是小雅一封也没有打开。因为她有了自己喜欢的男孩

可是,突然有一天,她喜欢的那个男孩,给她买了她心仪已久的圣诞老人,并让小雅跟他在一起。虽然,小雅内心激动的砰砰跳,但她始终没有接受男孩的表白,因为她知道,圣诞老人要100多块,男孩家里有钱,而她太穷了,她买不起贵重的礼物给他,她穿不起漂亮的衣服,她没有条件跟他在一起

有一种自卑,叫因为穷而不敢爱。

4

妈妈一直告诉小雅,你这么瘦小,你要好好学习才能走出农村,否则,你留在农村像我们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然却整不了几个钱,这辈子就毁了!

小雅更是不敢谈恋爱了,一心埋头学习,初三毕业,小雅以高出分数线4分的成绩,考取了县城最好的高中。那一年,小雅出名了,连方圆五里的村民,见到小雅就夸这姑娘真棒!小雅本以为,自己终于有出息了走出农村了,可是第一次来到县城,城里热闹的街道,川流不息的从来没见过的车辆,同学们聊的那些听不懂的名字,蔡依林,she……让小雅越来越害怕起来,城里人管小雅叫:村姑

有一种自卑,叫村姑

5

16岁的小雅,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中

比如,班里好多同学压根不是靠分数进来的,是靠花钱买分数进来的

比如,初中老师说,你考上高中就等于一只脚迈进了大学的校门,可高中老师说,战斗还没开始,想考上大学,你们现在开始要懂得自学,反复演练,不断做模拟,因为你是在跟几十万的考生比赛

比如,同学a每次好像都在玩,考试却能拿前三,她天天都在学,可总是在10来名

比如,为什么她们都在讨论什么海豚湾恋人,到底是什么鬼?

……

因为穷,买不起书,因为穷,家里没有电视,自己没有朋友,除了课本上的内容,她一无所知。

这时候的小雅,不是自卑,而是自闭了!一个学期下来,100多人的班级只有一个宿舍的姑娘认识她,仅仅是认识而已!一个人吃饭,一个人买东西,一个人复习,从未见她跟别人说过话。

有一种自卑,叫见识太少!

6

16年,小雅都背着这么一个心理包袱,穷导致的自卑。因为穷,没饭吃,靠别人施舍。因为穷,没人跟她玩,所以内心脆弱敏感。因为穷,跟对方不对等不敢谈恋爱,压抑自己的内心。因为穷,见识少,感觉自己和别人格格不入,这一切,都让她自卑的抬不起头来!

如果说16岁是花季,17岁是雨季

那小雅的花季里,是满满的雾霾

而小雅的雨季里,慢慢开出花来

17岁那年,学校的图书馆开放了,从名著到散文到小说到杂志样样俱全,杂志一周更新一次,其他类别均可长期借阅。小雅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好奇的去看书里的世界,刚开始是课余时间看,后来上自习也看。再后来一些历史地理自己不感兴趣的课也偷偷看。

三毛笔下的撒哈拉故事

张爱玲笔下悲伤的爱情

林微因笔下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超级女声的冠军李宇春

台湾人气偶像天团s.h.e

唱着双截棍出名的周杰伦

……

小雅在这里似乎找到了一点答案,手抄本上摘录的全部是一些好听的歌词,一些精美的句子,和一切她没有听说过的新鲜事儿

17岁那年,小时候的玩伴青青也考取到了小雅的学校,再次见面好欣喜,青青跟小雅讲着那些偶像故事,那些热追的电视剧,唱着那些好听的歌曲

小雅跟青青诉说那些过去了的小情事儿,青青鼓励小雅去跟同学们交流,慢慢的,慢慢的,因为在那些书上看到的资讯让小雅有了话题,因为青青的鼓励让小雅有了勇气,小雅仿佛成为了真正16岁的花季女孩,有着灿烂的笑,有些热情的心,有着那么些真挚的友谊。内心仿佛被打开,这些书和这些人,让小雅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开心,兴奋,欣喜,做梦都会笑出来,17岁,属于小雅的美好才刚刚开始。

这一年小雅才知道,穷,不应该成为别人看不起你的主要原因,你的真诚,你的见识,你的眼界,才决定你能有多少朋友。

7

19岁的小雅,走在大学的校园里突然有些迷茫。报专业时因为自己什么都不懂所以随便选了一个自己分数最高的科目,应用化学。可是,到学校后才发现,跟自己理解的完全是天壤之别,毕了业不是进去化工厂就是去实验室搞科研,这对美丽的小雅来说,简直就是煎熬。世界上有那么多职业,生活里有那么多美好,为什么选择的偏偏是这么枯燥的行业?毕了业怎么办?

后来,小雅在书里看到,要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这样才能让自己一直保持对工作的热情,那问题来了,自己对什么感兴趣呢?

于是,图书馆又成了小雅常去的地方。从一楼到四楼,从自然科学,成功学,到营养学,职业规划,在把每个类别的书翻了一遍以后,小雅终于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类别:健康养生

在接下来的两年,除了常规专业课考试,计算机考试,小雅还考取了英语六级(非英语专业考四级就可以),营养师资格证,高级美容师资格证,普通话资格证,这些都是为后期择业做准备的

大四的招聘会上,小雅最终以非专业类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了广东省一家美容养生培训行业,做培训讲师,也成了班里第一个夸行择业的姑娘。

一名优秀的培训讲师,要会讲课,要思路清晰,要有气场,要自信,要不断输出优质内容,为了不被同期的实习生pk掉,小雅实习期间每晚只睡三个小时,并且做梦都在练习如何阴阳顿挫,练习课程思路框架……终于顺利通过实习期,成为一名合格的讲师。

三年后的小雅,成了公司的培训部经理,谁曾知道,她曾经自卑了17年呢?那个曾经自卑的抬不起头的姑娘,在改变了自己的认知增加了自己的见识和坚定的为目标努力之后,终究成长为了讲台上熠熠闪光的姑娘!

小雅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一路成长为现在的样子

要感谢高中时期的图书馆,它让她有了见识

要感谢大学时期的图书馆,它让她开拓了眼界

要感谢小时候的玩伴青青,她让她有了带笑的童年和开花的雨季

最重要要感谢的,是自己!那个渴望改变的自己,那个专注兴趣专注目标的自己,那个一直求好的自己!总有一个人要变美变富,为什么不是你呢?(来源:简书)

4、若你和曾经的我一样自卑

若你和曾经的我一样自卑

文/伊心

这个世界上总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觉得胖就减肥,身体弱就锻炼,写不好文章就多写。也许经过一万种尝试之后,你和我一样仍然有些微的自卑。但至少,我们终于能够坦诚又宽容地爱这个不完美、有些胆小却总在进步的自己。

致那些和曾经的我一样自卑的你。

作为一个鲜在社交网站上发布照片的人,我曾经深刻地反省,根本原因是不是因为我如今仍然自卑。这也正常,长相差强人意,身材马马虎虎,总有一些自卑的理由。

有时候看偶像剧,看别人的高中生活都风生水起、热烈恣意,我的心底常常愤恨难平。因为纵观我的青春期,简直可以用“灾难”二字来形容。

那时候我是个小胖子,经常因此而受到朋友们的调侃。比如我站在窗前忧郁地说:“学习太累,真想跳下去一死了之。”朋友立马接一句:“别,别把地球砸穿。”

胖意味着我很难买到合适的衣服,你永远不能指望一个常年穿深色运动服的女生能好看到哪里去。

胖不说,我还经常生病,一个月里总有好几天的时间要吃药甚至打针。生病带来的不适给了我一种很消极的暗示,即使窗外的阳光再好也觉得心头昏暗。

所以我不仅羡慕那些花枝招展、袅袅婷婷的艺术班的女孩,我甚至羡慕一个从不生病、走路矫健的女同学,她看起来永远那么活力满满。

除此之外,我还不会唱歌,不会跳舞,不会任何乐器,几乎没有任何特长。所有属于青春少女的光芒,一到我这里就变成了一派黯淡。

这样那样的原因让我无比自卑。每次语文老师让同学们上台朗读时,就是我最恐慌的时间。

即使不脱稿,我也能感觉到自己在不停地打哆嗦。台下几十双眼睛,每一道目光都像探测灯,让我的紧张和心虚一览无余。

上了大学之后,我参加各种活动,慢慢地克服了自卑,但这却是被逼的。那时候我们班有个认真负责、积极踊跃的团支书,一心为班级的荣誉着想,但凡有什么比赛、竞赛,她总在不打招呼的情况下给我们报上名,以此来逼迫行为散漫的我们去参加比赛。

所以我“被加入”了长跑队,“被报名”了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甚至被迫参加了我最害怕的数学竞赛。每次我要打退堂鼓的时候,她都严肃地批评加温柔地鼓励,硬生生地将我推上战场。

终于有一天,我发现自己站在台上时不再紧张害怕,即使即兴演讲也能游刃有余。当然,我也不是一天就变成这样的。

每逢比赛,我先是一遍一遍地背诵演讲稿,这样,就算再紧张我也能凭借记忆里的惯性连贯地顺下来。后来我到越来越多的人面前演讲,听她们给我提意见,然后一点一点地对着镜子练习、改正,终于我也变成了一个有台风的人。

从那之后,我终于知道,许多人并非天生能侃侃而谈的,他们和你我一样,在人后练习了无数遍,才终于得以侃侃而谈。

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哪一刻战胜自卑的,但一路走来,我觉得真正的成长是一个让自己越来越有底气的过程。

这种底气,有时候不仅仅在于考多高的分数、拿多好的offer,而在于积淀了多少足以让自己不忧不惧的东西。

在克服自卑的路上,我不过是用了最笨拙的三个方法——学习、读书、思考。

即使现在告别学校开始工作,学习仍然是最能带给我底气的方法。

掌握一项新的技能,考过一门含金量高的资格证书,在工作中不断地积累行业经验,这种学习当真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

学习或许不能立竿见影地为你带来一份高薪的工作,但至少给了你找到高薪工作的可能性,也顺带着给了你用高薪工作来证明自我价值的可能性。

有人觉得读名着没有用,读心灵鸡汤更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可我总觉得,也许一篇心灵鸡汤能让你在一瞬间燃烧起了斗志,可很难指望它去拯救一颗卑微的心。

反倒是那些流传了数百年的名着,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真挚、善良与美好,足以让你在暗自哭泣时,因为一个遥远的、未曾谋面的、惺惺相惜的人也曾走过相似的痛苦而心存余温。

我想起自己在情绪波动、忧郁绝望时度过的日子,是那些书拯救了我。那些伟大的、踽踽独行的灵魂,甚至那些充满力量的只言片语,成了我最好的止痛药。

读书也总是能够让人产生一种错觉——一个人一生的悲欢离合在五六百页的书中便可尽述,而你以造物主的姿态俯瞰万物时,眼下的痛苦不过是漫长人生河流中一朵最微不足道的浪花。

忘了是哪个哲人说过:“思考是人与人之间最后的区别尺度”。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沉迷于微博上的搞笑动态图和段子,沉迷于一遍遍地刷新朋友圈查看他人的最新动态,却鲜少有人愿意在人潮拥挤的嘈杂生活里像古人一样“吾日三省吾身”。

可思考如此重要,它几乎是最深刻的成长方式。他人走过的路只是参照,从自己的跌倒中思考为何会跌倒才能让自己走得更加顺遂。

曾有人发邮件问我:“你是如何变得这么内心强大的?”我回复了简单的一段话:“受伤,但不让每一场伤痛白挨,反复思索,一点一点地积累经验和教训,并努力将他们变成要义。看书,读史,相信时间的魔力,由此确信此刻自己的微弱痛苦之于一整个曼妙人生不过是瞬间。聊天,体会他人的生活,借鉴他人的经验,思索自己的人生,由此让自己的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厚。”

我当然不是天生就内心强大,不过是在一路走来的过程中,总结了这些所谓的要义。

这年头,大家都依赖“鸡汤”甚至“鸡血”,殊不知,真正给人带来自信的绝非仅仅“鸡血”。

工作之后,经常要向领导汇报工作、发表感言。最开始,一看到台下一群西装革履、严肃无比的领导也会紧张,后来的解决方法倒不是上台前给自己拼命打“鸡血”,而是在台下认真地查阅资料,一遍遍地修改工作总结,再往前推——也不过是将工作做得更好而已。

如此才有了些底气,去坦然面对台下那一双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从容应对他们的各种问题和质疑。

所以,克服自卑、懦弱和紧张的方法,不过是通过自己对自己的磨炼,变成一个更好的自己,变成一个让人心悦诚服的自己。

这个世界上总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觉得胖就减肥,身体弱就锻炼,写不好文章就多写。也许经过一万种尝试之后,你和我一样仍然有些微的自卑。但至少,我们终于能够坦诚又宽容地爱这个不完美、有些胆小却总在进步的自己。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