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来我这么棒读后感
原来我这么棒读后感(一)
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名叫《原来我这么棒》的书。下面我就告诉大家这个故事的经过。
这本书是讲:有一个叫高小瑜的四年级学生,她对自己非常没有信心,所以事情总是做不好。她的妈妈听说有一个夏令营,去过的孩子都很棒。她的妈妈觉得这个夏令营很适合小瑜去,就帮她报了名。小瑜在夏令营里,一天比一天有信心,一天比一天棒。小瑜回去后,妈妈发现他进步非常快,很开心。
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做事情要对自己有信心,一定能比自己以前做得更好,如果没有信心,什么事都会比自己想象的糟糕。我们有了信心,就能更勇敢地去尝试新的事情,如果不去尝试,也许就永远不知道原来自己能做得这么好。我自己信心也不足,以后要加强信心:上课我要积极举手发言,课外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这是我的目标,我要尽力去做好。
原来我这么棒读后感(二)
文/潘镜之
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我读了好多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原来我这么棒》。它让我懂得要自信。
这本书主要讲了故事的主角小瑜是一个不了解自己优点的小学生,个性内向,总是习惯畏缩地躲在别人背后。不过,她的优点是善于倾听别人说话。有一次去参加了一个研习营,虽然是被妈妈半强迫着去参加的活动,但是却也从中体悟到自己的优点,因而找到了自信。
从这本书中我看见了小瑜的蜕变,看见她从不自信到自信,她的故事激励了我,让我也逐渐变得自信。()从前我遇到困难,不敢上前面对,上课不敢发言。但从我读完这本书后,我还增加了不少的勇气。
我有一个梦想就是当一名教师,可是总是缺少自信:自信的根源在于自己。读完这本书,让我对我的理想有了信心。我觉得教师需要大胆,会说,仔细,一定的领导力。自信更是关键。跟别人相比之余而来的自信是一种优越感说到底是一种自卑感。这本书也告诉我自信要从自己的有点开始。实现我的梦想需要许多实力。读完这本书后我也逐渐发现自己的优点,也同时发现自己的缺点。但梦想还离我很远。我需要慢慢改变。多学习知识,也是教师要做的。我要好好学习,快乐自信的成长。遇到困难要迎难而上。相信自己能行,这比什么都重要。有自信我会变得勇敢,有信心,我会更加努力。这样我能更顺利的实现我的梦想。
有梦想的孩子要多看书,书能教你如何完成自己的理想,书是自信的源泉。有一本好书,离实现梦想会更近一步。
原来我这么棒读后感(三)
小瑜一开始是个很不自信的孩子,后来,她参加了妈妈给他报的一个夏令营活动,使她改变了一生。使我知道了自信的根源在于自己。和别人相比之余而来的自信是一种优越感,说到底是一种自卑感。这使得双方不但无法彼此尊重,更会不自觉地互相伤害。真正的自信,是从对于自己的优点产生自我肯定开始的。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小瑜原本是个不起眼又胆小的女生。有一天,班长突然转学了,老师决定让每个同学轮流担任班长。小瑜吓得好几天做恶梦,结果,自信心不足的她果然在众人面前出糗。妈妈为了让小瑜重新建立自信心,安排她参加“勇气夏令营”。百般不愿意的小瑜,最后,还是答应了妈妈,后来小瑜真的在团体生活中变得更加有信心了,与之前的小瑜比起来,简直就不是同一个人。
2、原来你离我那样近
原来你离我那样近
文 / 安宁
她一直以为,在北京各个工地间辗转的父亲,与上大学的她不会有相见的机会,除非回家。
那一年她到北京读书,父亲跟随她一起北上打工。
她从没有去看望过父亲,亦无法找到他工作的地方。她只从父亲口中,模糊知道他在一个新开发的工地上当民工,风餐露宿。每个月领了钱,父亲便会定时地打到她的卡上。她也曾想过要去找他,像别的同学那样,领着他在学校四处转转,哪怕,只是在食堂里吃一顿简单的饭。但北京那么大,去任何一个地方,似乎都需要在公交地铁里辗转换乘,所以她想,或许他们彼此,在北京,很难会有见面的机会。
她知道自己在心底,其实并不希望父亲能来看她。她羡慕那些总能收到父母寄来的包裹或是打来电话的舍友,看她们故意大呼小叫地在她面前,将漂亮的衣服、好吃的特产一股脑儿展示给她;或者听他们在电话里,温柔地朝父母撒娇,声音如一朵花儿,羞涩无比。她们与父母家人远隔千里,却如同近在咫尺;而她与父亲,明明同在北京,却好像远在天涯。常有舍友在挂掉电话后,漫不经心地问她:你父母什么时候来看你?她总是模棱两可地回答说:他们忙呢。
这也是父亲曾给她的理由。他来到北京,只主动给她打过一次电话,听得出是在嘈杂的工地上,应该是借了别人的手机。他只匆匆地说,很忙,记得自己照顾好自己,我会每月给你寄钱。(感恩 )她还没有来得及问及父亲的情况,便听见那边有人喊:“55秒了,快挂!”之后,电话那端便只剩下“嘟嘟”的声音。
她一直以为,在北京各个工地间辗转的父亲,与她不会有相见的机会,除非回家。但没有想到,她与他却以一种难堪的方式,相逢了。
那是学校社团组织的一次电影展,她的舍友临时有事,便让她在门口帮忙发放“意见反馈表”,并照顾嘉宾。就在她完成了所有工作打算回到座位上,安心观看电影的时候,门口突然传来一阵争吵。她随着看热闹的人跑去围观,发现穿着制服的门卫正拉着一个明显是民工的男人朝外走。周围一群同样衣着的民工,一哄而上,试图反击。一片混乱的叫嚷声中,她渐渐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原来这群在学校建筑工地干活的民工,听人说晚上礼堂里有免费的电影,便纷纷涌了过来;被门卫拉着的那个民工,假说找自己的女儿,试图混进去。
礼堂里的灯渐次暗了下去。她转身要走,背后突然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我就是要找我女儿,她叫陈叶,学外语的。她一下子怔住了。她想要挪动脚步,却发觉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而且,愈是挣扎着想要逃脱,心底的疼痛就来得愈是剧烈。
她没有回头,迅速地走开。但当所有的灯熄灭,电影在黑暗中开始时,她的泪水终于流了下来。
没有想到,父亲离她如此地近,近到不过是几百米,便可以从那片喧嚣的工地走到她的宿舍,近到她每天从5层的教室里透过窗户,便能够看到不远处的脚手架上,蚂蚁一样忙碌的民工,近到她每天打饭只要稍稍绕一段路,就会看到工地里,坐在钢筋上埋头吃饭的那群劳作者。
可是,父亲一直没有来找过她,直到那天晚上,他喝了点酒,终于在礼堂门口喊出她的名字。
她与父亲,原都是没有勇气的人。只是,她的怯懦,是因为卑微;而父亲的躲闪,则是源自对她最深的爱。
3、原来造句
原来造句
1、我的衣服已从原来的崭新,变成现在的破旧了。
2、轻轻撩开昔日珍藏的记忆窗帘,原来一切都那么遥远,又那么亲近。
3、都春天了今天怎么这么冷呀,原来外面刮风下雨了,听说这是倒春寒。
4、难怪人们称它为“向日葵”呢,原来它总是向着太阳生长呀。
5、读了这本书之后他才发现,原来这个故事这么感人。
6、妈妈原来那白嫩的手现在已经布满皱纹了。
7、经过反复思考,我才发现这道题原来这么简单。
8、妈妈原来那白嫩的手现在已经布满皱纹了.
9、回家以后,才知道原来村口的水泥路已经铺好了。
10、原来支持他的人中,大多数都没去投票。
11、经过一番了解,我终于知道,原来他经常在上课时记笔记,所以他的成绩提高很快。
12、当看破一切的时候,才知道,原来失去比拥有更踏实。
13、老师窗前的豆油灯怎么深夜还亮着,()原来她还在熬夜批改我们的作业
14、快到营子口时,我看到一个身影立在路旁,原来是父亲。
15、你原本以为最亲近的人,原来一直在骗你。
16、大家怎么都不在,原来今天是周末,都出去玩了。
17、我们不得不对原来的设计稍加修改。
18、读了这本书我才发现,原来诗人是多么伟大。
19、美好的童年悄然离去,回想起来,原来,父母的良心用苦我们一直不能理解,至今顿时明白了!父母的爱是多么的伟大!
4、《原来你非不快乐》读后感
《原来你非不快乐》读后感(一)
这本书里,处处充满了哲理,然而,让人惊讶的是,他并非从常人的角度去看待,而是反常人的角度去看待,让你觉得,原来还可以这样思考。例如有一篇——《都是励志片惹的祸》,描述的是林夕对于当下励志片的看法。他认为当下的励志片是一样的套路。“不知道这算不算看德太多励志片的祸,不知不觉中了糖衣毒药。那糖衣,在于励志片卖座的方程式,总是有一群斜阳里气魄更壮的热血青年,以深处弱势之姿,向逆境挑战,剧情安排,如果是一支球队,总是先来吃几次败仗,然后高潮建立于逆反胜利,断不会有多番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再加油后还是战败收场那么扫兴。”仔细想想,还真的是。所有的励志片无一例外都是一个套路,失意之人经过别人无法想象的痛苦后,经过一番努力,最后取得了胜利。林夕认为励志片有时会好心做坏事,坏在没有一套励志片会以百炼钢的坚持下仍然以落败为结局,并描写出失败者如何调息失望的心态。是啊,我们都忽略了这样的一个事实,并非所有失败之人到最后都能成功,有许多终其一生,还是无法战胜事实的例子。有的时候,我们必须承认人之渺小,我们很多时候是无法战胜现实的残酷。在这时,我们假如一味地坚持坚持再坚持,最后坚执可能会沦为偏执。林夕认为“在奶酪的战场上跌倒万一在原地站不起来,何不顺势走出另一片草原,见识过大自然的力量后,能低头承认反省人的渺小,何尝不是值得歌颂的勇气”。是啊,我们很多时候都是太过于在乎成功了。很多时候,我们都为了赢得英雄的功名而一昧地坚持着,并没有去反思我们的坚持是否有用,倘若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道路,那么你的坚持最后只会沦为偏执。与其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妨停下脚步,反思过去,然后认清事实,向错误的方向报以内心的微笑,然后掉头离开,另寻他路。错的坚持并不比对的放弃更来得让人敬佩。这便是林夕式的思考,他总能在大众所推崇的潮流中冷静地分析时势,得出其利弊。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道理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其实都不难得出,然而为什么我们却很少人能做到这样呢?我想,是我们懒于思考罢了。
除了上面的例子,还有一篇是讲为人处世之道的,叫做《只看见别人眼中的沙石》。这篇短文讲述的是林夕认为对待人事时应该要多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一代高人诗佛顺双全的弘一大师道:“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林夕认为“这可能是和谐社会到人与人和谐相处的金句”,他说:“论断人是很容易的,向来怎样批评人都比怎样欣赏人容易,看见不顺眼的就弹弹弹,但我们渐渐不懂怎样用一种欣赏的态度去看人看事,赞人赞得有观点有启发,当中所需的修养和素养简直是一种艺术。”这不对吗?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有的人每天都在谈论别人的穿衣品味,把别人的搭配批得一无是处,殊不知他自己的造型是如此的俗不可耐;还有的人对别人所做出的成绩品头论足,说得自己就是该领域的专家一样。是的,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评论的权利,然而,当你在批评他人成绩的时候,是否有想过自己是否有那样的资格。别人无理无力,那么你自己是否又有理有力?事实或许就是你对于别人所做的专业,你也只是门外汉的底子以怀疑论向对方发炮。所以,在评论他人之前,请先想想,倘若是自己去完成这样的工作,自己能做得比他人出色吗?批评他人的前提在于你可以比他人做得更出色,如果你连别人的成绩都赶不上,真不懂还有哪里来的勇气去嫌弃他人。“各有各贡献的角色,只是论人时先念及自己做不来,也可体谅该工作有多艰难专业,商管理念之一,过分斥责痛骂,员工事后会小心得不做不错,宽恕鼓励往往更能令人不再重复犯错。”林夕的观点是正确的,他所指出的问题时常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会把这些简单的道理忽略掉,并不是我们不懂,而是我们被自己的狭隘面所遮蔽了。
这本书所蕴含的人生哲理还有好多好多,上述只是其中的两个。林夕他并不是圣人,他所说的东西其实只要我们认真想想都能懂,然而,我们却因为不去思考而忽略了罢了。林夕说过,他之前得过抑郁症,然而,从这本书中,看到的都是他积极的一面,他是如此地热爱生活,他活得是那么得明白。我想,这不仅仅是因为林夕后来信奉佛教,更多的是因为他静下心来,亲密地接触这个世界,并时常进行思考罢了。或许林夕的可贵之处在于他能启发你的思维,引领你去思考这个世界,并用最为温柔的语句和你讨论这个世界。
理性的思考加上感性的体会,才造就了如此的林夕。
《原来你非不快乐》读后感(二)
张国荣、陈奕迅、王菲、杨千桦······这些人想必大家耳熟能详,他们在香港乐坛乃至华语乐坛都有着无与伦比的地位。他们的歌曲流传甚广,说起他们的歌曲,大家一定都十分熟悉,像张国荣的《我》、陈奕迅的《十年》、王菲的《红豆》,这些歌,代表了一代人的记忆,特别是80、90年代的年轻人,可以说,是他们的歌声伴随着我们走过了青葱岁月,是他们用他们细腻的嗓音给以了我们无限的记忆。有多少失意落魄之人在无眠的深夜被他们的歌声所勉励,有多少在疲倦不堪的心灵被他们的歌声所抚慰。音乐是可以直通心灵的使者,然而,美好的音乐除了优美的旋律外,还离不开直击心灵的歌词。张国荣、陈奕迅、王菲这些天王天后级的人物,他们是幸运的,不为别的,只因为他们遇见了林夕。
林夕,原名梁伟文,他说自己林夕是自己的艺名,灵感来源于“梦”这个字,把“梦”拆开,就成了林夕。想必年轻的朋友们对林夕这个人并不陌生,毫不夸张的说,随便挑十首现代流行音乐,必定有一首是林夕的作品。林夕毕业于香港大学中文系,作为曾经香港会考的状元,他才华横溢,他的歌词,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着名音乐人高晓松曾经这样评价过他:“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为哥哥张国荣写的《我》,‘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很多笔杆子都能写出这样的句子,可是他下面接下来的‘天空海阔,要做最坚强的泡沫’,一下子就把差距拉开了。如果我以后教学生,我一定会大量运用林夕的词来作为教学例子。”林夕在过去的二十几年里,写了将近4000首歌词。想必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听到一首好听的歌,觉得他的词很有韵味,一查,不禁惊叹,原来是林夕的!然而,林夕并不单单靠产量取胜,更让人敬佩不已的是,他的每一首词都是费尽心思所写,每一首都包含了他浓厚的感情。有人说,并未觉得林夕的词意境有多唯美,他的词之所以被很好的接受是因为他能将我们内心的情感淋漓尽致的用文字表现出来,太过真实让人觉得他词里的主人公就是自己,而这种能力并不是任何人都有的。是的,这就是林夕,他能轻而易举地击中你内心最为柔软的部分,然后仿佛在跟你细细诉说,然后用最为温柔的语句把世上的爱传递给你。林夕无疑也是可爱的。曾经有歌迷有这样的疑问:林夕的情歌那么伤感,他肯定是在感情上受过很多的伤害吧?为此,林夕笑了:“我写了那么多的情歌,如果我要受了伤才能写出这样的歌词,那么我恐怕早就不在这个世界上了吧?”林夕为人处世的态度是明确的,他是那么地谦虚,他爱着这个世界。他的词是那么的贴近人心,他懂每个人的心境,他知道大家需要的是什么,很庆幸我们生活在有林夕的这个年代。
因为歌曲,我喜欢上了陈奕迅,因为歌词,我爱上了林夕。林夕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我一直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他能如此温柔地对待这个世界?直到我读到了他的《原来你非不快乐》,我才有所了解。这本书被誉为林夕心简,里面收录了许多篇小短文,无一例外,都是对林夕心境的反映,都表达了他对生活琐事的看法,从这本书中,你可以大概了解到林夕的世界观,无疑,他是积极的。读完他这本书,我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
《原来你非不快乐》读后感(三)
这本书文字虽不多,但我一向读书的速度都很慢,加上没有一整天的时间给我好好看,零零散散的,看得很不是滋味,所以直到昨天晚上才把整书看完。
读此名词人的书给我的感觉是在看自己的博客,并非有意抬举自己,发现里面的章节,说的都是我平时也有关心的社会话题、个人观点。而且,信奉佛教的林夕,写了大量佛教的思想,这些文字,对我来说,已经不陌生了,尤其是六祖惠能大师的故事和佛信徒最熟悉的《心经》。看着《原来你非不快乐》,仿佛听着他创作的歌,如他所说,象淡淡的流水一样,在不知不觉之中穿透着我的心灵。文字浅白、文章结构松散,却又恰如其分地把中心思想传达出来,而且也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文人那种儒雅的气质。
整书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烦嚣压抑都市生活的“救心圈”。说的就是如何从“修心”中找到平衡,得到快乐。所以,快乐人人皆有,无分贵贱、无分时日……世间万物,未必能受你所控,但无边的心境,你完全能操控!
所以,在全书的结尾,()林夕再一次引用他略加修改的一句歌词“原来你非不快乐,得你一人未发觉”。
很享受读书的过程,不断地检点自己学语文的肤浅,不断地欣赏林夕创作歌词的思路。
同样能领略到一些人生的道理,但是,只有林夕能大量地“生产”出撂动心灵的简单词句,附于歌曲中广为流传,是何种的修炼才能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