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是年轻人最好的修行_年轻人,省钱并不是你最好的决策

1、专注,是年轻人最好的修行

专注,是年轻人最好的修行

文/十三夜

1

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老师说,小朋友们,回家以后记得要把课文后的生字,每个字都认真写一篇哦!

那时的我们,回家第一件事,不是想着去玩,不是想着吃东西,而是真的认认真真把课文后面那些个生字写完。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有了自己的主意。放学以后,我们不再想着老师说的,一定得认真把作业写完;也记不得妈妈嘱咐的,放学以后要赶快回家,不要贪玩。我们留恋于路边的小花小草、小猫小狗,某某家父母又给他买了新玩具,看着动画片的时候还要想着去游乐园,写作业的时候想着吃冰激凌……

2

时间飞逝,一眨眼,你就上大学了。上专业课的时候,你悄悄把手机藏在课本下面,老师布置小论文作业的时候,你去百度东拼西凑抄了几段。你说,从今天开始,你要认真背单词,争取一次把四级考过。你正背着单词,一个朋友的电话来了,于是,你就跟着他们去打游戏了。

一晃,四级考试真的来了。而后,你发现,你背的单词始终停留在第一页的第一个。期末考试的时候,你又挂科了……

回到家,妈妈问你怎么考试不及格,你说考试的时候你病了。妈妈急忙问,要不要带你去医院做个身体检查?你心虚地说,不用,不用,吃点营养的就好了。

第二天,你妈妈起得特别早,去菜市场给你买了用来熬汤的骨头和最新鲜的蔬菜水果。可是,吃饭的时候,你说汤太腻了,你不想喝。

哦,你总是这样,做事不认真,时不时地撒点小谎,怕被责骂的时候博取点同情。好吃好玩,混日子一段时间以后,你开始迷茫了。你想着自己不是学习的料,是不是该出去创个业;你想着是不是要嫁个有钱的老公,生个孩子,当个年轻的辣妈,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

可是,年轻的你,如果感到迷茫了,为什么不试着去改变一下自己的现状?为什么不能始终如一,专心致志呢?

3

什么时候,在成长的这条道路上,我们渐渐把自己曾经拥有过的最好的那个品质——专注——丢了呢?

当我们开始静下心来学会思考,当我们学会对每一件事都投以最大的热情,当我们学会全神贯注一心一意,我们的生活或许就会变得不一样。

母亲酿的手工米酒总是很畅销,品尝过的人都称赞那酒回味甘甜。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酿酒的每一道工序里,母亲都无比用心又专注。

酿酒的米选用的是家乡产的最优质的大米,蒸煮米饭的时候,无论火候还是温度都把握得很好。最特别的是,酿酒用水不是普通的自来水,而是可以直接喝的井水,这种井水有种回甘的味道,这也是为什么我家的水用来泡茶也会格外爽口。

我见过母亲最专注的模样就是酿酒,她系着围裙,在灶台边忙前忙后。酿酒时的母亲像一个朴素的手工艺人,用一双手酿制出味道特别的酒。

其实,学习也一样,需要像这样专心致志、全神贯注。

4

20岁以前,我常常喜欢三分钟热度,直到,我开始写文章。我记得一位作者曾经这样写到:当你真心想要一样东西的时候,你身上散发出来的就是那种能量的振动频率,然后全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当我能够排除干扰,不怕外界喧嚣,能够静下心来,在键盘上敲打出一个个文字,那个时刻的我就是专注的。

当我能够连续一两个小时,认真去读完一本书,并去思考书里的事儿,那个时刻的我就是专注的。

当我能够把自己写好的文章阅读几遍,校对错别字,增添删减,修补字句,不厌其烦,那个时刻的我就是专注的。

后来,我终于明白,当你无比专注地去做某件事时,效果就会显而易见地好,那些你想要的、渴望的就会与你不期而遇。当你无比专注地去付出、去投入时,不经意间,你也会邂逅那个更好的自己。

专注,是你在认真地做一件事,并一心一意把它做好。

专注,是每个年轻人都该修炼的品质。

2、年轻人,省钱并不是你最好的决策

年轻人,省钱并不是你最好的决策

文/林大俊

01

年纪轻轻的时候,我们总认为钱是最重要的,最有价值的。

每个月工资一发,立马存了一大半,然后紧巴巴的过着。

有时候会问他们:你们现在存钱是为了什么?

有的人会说,看着银行卡上的数字上涨,心比较有安全感。

也有的人比较实际一点,为了日后娶老婆用。

再问了,那你们一个月存个一千来块,存到什么时候才能消解你们的不安或者才够老婆本。

最后没人回答出来这个问题。也许连他们都不知道这个数字是多少。就觉得能省多少就省多少。

在除了本职工作以外,没有其他开源渠道的时候,节流就是开源,也就是说省钱就是赚钱。

但是,今天我想说的是,我们要学会合理利用钱,而不是单存的为了省钱而省钱。

02

前几天,我去菜市场买菜,走到一经常买菜的大叔摊前。

突然发现他家的韭菜涨了将近两块钱。我有点纳闷。问了下大叔,为什么涨价了?

大叔笑着说:这人民币眼看就要破7了,涨点是应该的嘛!

意思就是说,人民币在贬值,当初十块钱能买到的东西,现在要二十块了。

嘿,这大叔还蛮关心时事政治的嘛!我接着说道:“那我们的工资并没有上涨啊”。

大叔接着说了:“所以要自己当老板才好啊,这世道宁愿手里拿着实物,也不要拿着人民币”。

听完大叔的话,感觉被他上了一课,还蛮有收获的,于是那天多跟他买了一斤韭菜,压压惊。

03

且不说人民币贬值能给我们带来多大的影响,就算你拿着人民币能干什么。

你手里省了点人民币,可是你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并不算太好。

你手里省了点人民币,可是你每个月还是只能拿那么点工资,看不到增长的趋势。

你手里省了点人民币,你的朋友还是只有那么一两个,连80分都玩不起来。

所以,接下来我要告诉你,年轻人,现在省钱并不是最好的决策。而应该把钱投资到下面这三个地方。

第一:增强自己的能力。

第二: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

第三:结交更多的朋友。

这三个方面,就是卖菜大叔所说的“实物”,一旦你有了这些实物在手,人民币贬不贬值,其实跟你一点关系都没有。因为你的价值一点都不会贬值。

04

首先,先来说说增强自己能力这一方面的投资。

这一块的投资至少要在两个方面体现,一个是书籍的购买,一个是专业能力的培训。

当然了,像目前的线下培训课都比较贵,可以到线上参加一些网络课程或者微课,这会比较便宜一点。

书籍的话,可以在专业边缘做扩展,意思就是说,如果你是做运营的,那你可以读一些文案类的,营销类的书籍,做为自己专业能力的延伸。

懂得运营又懂点文案和营销肯定是极好的。

这样来投资自己能力的效果是,不仅自己的工作能更加完善的完成,还能更快的升职加薪。

至于每个月该花多少钱在这,这个由你定,反正一定要在这一块投入就对了。

05

其次,讲到的是生活质量方面的。

赶紧先去给自己置换一套崭新的衣物,不要太便宜,因为,可能洗一两次就又变得像旧衣服了。

很多人,一省起钱来,除了刚需,吃饭和房租省不了以外,其他啥都省了。

也不买衣服,不买裤子,不买鞋子,更不要说刷开叉了的牙刷了。

这些虽然都是身外之物,但是却是最能直观感受一个人生活品质的东西。

生活品质太差,影响社会观感,自己内心也不会富足。

所以这一块的投入是很有必要的。当你做了,你会发现自己变得更加的自在和自信。

都说女人爱美是天生的,男生爱美就变娘炮了。

但是我们要承认一点,美好的东西人尽趋之。就是说,漂亮好看的人,谁都想要靠近。

所以必须每个月给自己换点新的东西,不管是一双鞋子还是一件衣服,都是极好的。

这一块听话照做就行,很多感觉解释不了的。

06

最后,我们讲讲结交朋友这一块。

很多时候,我们出门去见一个朋友,或多或少还是要花点钱。吃的喝的,在所难免。

有的人觉得没有这个必要,总觉得自己有一两个朋友了,再交就是浪费钱。

这种想法是错的。我有一个朋友,很喜欢结交新朋友。

有一次,刚好是我那朋友正在找工作的阶段,在一次欣然赴约的朋友聚会中,认识了一个比较年长的hr。

相互之间聊了一些工作上的事情,我朋友说到了最近面试的情况,那位hr听了之后给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

那次聚会之后,我朋友按着hr的意见做了修改后,很快就应聘上了一家不错的公司。

所以,当我们一个人想不通一件事情时,就出去结交一些新朋友,跟他们聊。

因为交流是最好的输出和更深层次的学习。或许答案就在交流中。

每一个新朋友都有价值,看你们怎么聊天,聊什么内容了。

07

想一想,如果把钱投资在这三块,一个月,三个月,甚至更久点半年吧。我们能得到什么呢?

我们能得到的可能是,一个月后,就交到一个漂亮的女朋友了。三个月后,就升值加薪了。半年后,可能我们看到的就不是钱了,而是更多的机会。

投入是短暂的,长效的收益才是目的啊,年轻人!

3、那些个成功的年轻人

那些个成功的年轻人

编者按:这是豆瓣网友“杰克叔”的日记,讲他在这些年遇到的优秀年轻人和其特质,值得细读。

第一个优秀的年轻人

我曾经碰到过一些优秀的年轻人,让我感到,其实人类中永远有一些人,值得我们学习。

这个年轻人比我大2岁,是一家对冲基金的基金经理,4年前我第一次和他见面的时候,我想和他请教的问题,是如何做职业选择的问题。

开始谈话的时候,他问了我一下对大部分互联网公司的看法,我遇到过几个这样的投资者,觉得有些无聊,但也耐着性子逐个说了一下对这些公司的看法,大都是泛泛而谈。有些投资者会听你说话毫无反应,有些人则会中间打断,开始滔滔不绝的谈自己的想法。他比较安静,仔细听完,在某几处赞同我的看法,其他大部分看法不予置评。(1。他的思维很灵活,有自己的看法,但随时考虑别人的想法)

唯一印象深刻的是,关于百度,我问他能不能short,他仔细想了想,说了一些理由,说short其实远远不如long的机会更大。因为他从百度上面赚了许多钱,所以我猜想他可能是惯性思维,也没在意。(2。后来百度又涨了好多倍,从400块到现在的1600块,他是少数在百度的大走势上面赚到大部分钱的人之一)

后来和他开始聊职业选择,他谈了一下他的经历,如何从华尔街来到中国,遇到的挫折等等。我问mba是不是必要的,他的回答很简单但是很肯定,有没有mba都没关系,但年轻很重要。(3。mba的作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否认mba的作用在金融业里更需要智慧)。

这次聊天印象很浅,回来就丢在脑后了,然后后来一次次的听朋友谈到他的战绩,越来越让人佩服:

4、看好分众而不是航美(分众的led是自己逐个去谈下来的,有壁垒,航美靠大客户没有壁垒)。

5、看好新浪但并不是完全乐观(因为认为新浪不是facebook,缺乏承载广告的能力,而在150元退出)

6、看好360buy,成为最大的股东并已经赚了5倍(通过研究管理层发现360buy的管理层更加有执行力,认为当当在目前的早期阶段不应该追求盈利而是应该追求规模)

他的逻辑从来都是很简单,别人都听得懂,而他一次次的从中赚到大钱。许多人喜欢谈论逻辑和思维,但往往复杂到不知所云。也有许多优秀的年轻人急于和别人争辩,认为自己比别人的看法更加高明,其实争论毫无意义。

这个人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善于倾听。如何保持思维的灵活性,在拥有自己的立场的同时,能清晰的听见别人在说什么并认真考虑,才是聪明的开始。

聪明人,从来不会捂上耳朵。

第二个优秀的年轻人

其实优秀和钱没关系,第二个年轻人就是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

8年前我创业遇到了挫折,心灰意冷的躲到学校里读硕士。

开学的时候,遇到一个圆圆的年轻人,他看起来真的是太圆了,大耳,厚鼻,宽额,像个小弥勒佛,斜背着小书包,一幅过去高中生的样子,交谈起来,非常认真听完你说话,然后认真回答你。

我对太老实的人往往在意不多,只是觉得他性情随和,就常常一起吃饭,聊天。他的生活很简单但没规律,睡觉,看书,打游戏。打游戏不分白天黑夜,必须一次通关,然后睡觉,看书也如此。

我那时没钱,就做咨询捣浆糊,看他没事可做,有些时候就拉他帮我干活,然后分他一些钱。几千元虽然不多,他却很开心,慢慢对做ppt有了兴趣,常常不睡觉的做ppt。经常是我飞来飞去做项目,他在后方帮我把ppt赶出来。

过了半年,我发现他的ppt做的非常快,也非常好。常常晚上说的东西,第二天早晨就做完了。这个让我吃惊不小。就问他为什么做这么快,他想了想,说也不知道为什么,觉得有趣就一直做下去了。

很快过年了,他回湖南老家,回来的时候,给我一个很大的文件,我打开一看,是两千多页ppt。然后和我说,在乡下没什么事情,就把专业的研究内容做成了ppt。白天睡觉,晚上打开电脑做ppt。

我总算明白,我遇到了异人。

仔细想起来,他不算勤奋的人(很少运动),也不善钻营,但乡下的纯朴和超越常人的执着认真,让他做事很难不成。

快毕业的时候问他去哪里工作,他说还没考虑,眼神很坦然。等学校发了证,他收拾东西去了湖南卫视做实习生,第二年给我电话,说转正了,再一年和我谈起,说深得台长起重,所有的发言稿都是他来写。我就笑问,ppt是不是也交给你做。

这个过程,可能没有几个毕业生经历过,但在他身上,一切都很自然。

这样的人,自然信佛。他写诗,常常短信我他的长诗,每每都谈及轮回无常,但虚无似乎和他没关系,他一直在认真的研究自己和佛之间的关系。

做成事情的人,都有一颗郑重的心。

第三个优秀的年轻人

这个年轻人比我大8岁,我不知道该不该叫他年轻人。

许多年前,我给微软做项目,他是客户方,见面前,同事就告诫我,这个台湾佬不好打交道,我也没当回事,共军怎么能打不过国军?

第一次见面,换了名片,他就开始背简历,我ucla毕业,最早在麦肯锡做顾问,然后在p&g做产品经理,然后在ebay。。。。。等我听晕了,他也说完了,然后开始看着我。

项目不好做,他要求很多,许多细节到标点符号的需求,让我很怀疑,这人是一个部门总经理嘛?感觉比一个小兵还要八婆啊。

我爱面子,虽然遇到很难做的事情,很变态的要求,总不好意思拒绝,就一次次在折磨自己中改进,4周后,项目终于做完,感觉好长的一个月,每天回到办公室都骂他许多遍。

但最后一天,还是被他感动了一下,他和我从头到尾过了一遍报告,确认没有错误。然后就一遍遍的教我去怎么讲,说麦肯锡会怎么讲,遇到别人提问怎么应对。讲的很认真,我觉得一个月的辛苦没有白费,总算有所回报。

然后,他和我讲了一番话,我知道你做项目很辛苦,但你日后看,这段辛苦的日子,应该会是成长很多的日子。只是在过程中,比较辛苦。把吃苦当作吃补,拥抱改变,热情学习。只要有正面的能量,其他的技术,都是时间磨,能学会的。

第二天,他请来了不少头头脑脑,我觉得自己讲的蛮好。讲完回去,收到他的邮件,赞扬我的项目做的好,还附了许多评价。

再后来加了msn,就常常骚扰他,和他聊聊工作,他先是去了商用事业部做总经理,后来因为win7黑屏事件离职,然后回了台湾。事业虽然起起伏伏,但感觉他一直兢兢业业,专业的态度让人佩服。

刚才和他在msn聊工作,他的最后一句话,突然让我有所开悟。

上班一定有瓶颈和压力,区别只是心态。

第四个优秀的年轻人

那年9月,在清华里面复习,准备考研。认识了一群考友,有一个女孩子,非常瘦弱,人非常沉静,也不说话,就一直复习。

中午吃饭,问她是应届还是在职,她想了想,说我是一个咨询顾问。我注意到她说这话的时候,眼睛亮了一下,然后不吭声,看我的反应。我比较土,没听过这词儿,就条件反射的问,咨询顾问干嘛的?

后来得知她大四考研没考上,就去北大纵横打了半年工,攒够生活费继续考研。

再后来就听她说了许多咨询的故事,让我对这个行业徒生好感。现在想,那是她眼里的咨询,并不是现实的咨询行业。

考完我们这群考友也就鸟兽散四方。她被光华录取了,然后读研,后来毕业去了广州,在watsonwyatt做顾问,后来换到另外一家,想起她的眼神,觉得有信仰的人得偿所愿,大善。

去年底我有一次去深圳,突然想起来,给她打个电话,正好她在深圳做项目,约好见面聊聊,n多年没见,看起来更加瘦弱,弱不禁风,不过已经是中国区的咨询总监,谈吐成熟自信。

聊来聊去就聊到了咨询,问她还加班吗?她说,比以前好多了,现在每个星期我只熬夜一天。

我无言以对,就再问她,你觉得做咨询值得吗?她说,我和其他顾问是不同的,我从来不忽悠,我只是承诺我能做到的,全力以赴面对客户,我是一个真正帮助客户解决问题的顾问。

听的我心里酸酸的,不是滋味。

这是一个让我感动和敬佩的女孩子,对于咨询,她有传教士一样的信仰。八年咨询,熬干心血累坏身体,辛苦吗?在一个充斥着“江湖骗子和自大狂”的行业里面一直坚持自己的原则,值得吗?这些问题对她似乎不重要,八年过去,她的梦想似乎没有褪色。

成事业者,多有宗教般的虔诚。

第五个优秀的年轻人

我认识他是在一家国内的小咨询公司,2005年。

那时候读研究生,没钱,去咨询公司打工,很辛苦,全职也不到1万块钱。他和我一样,读研究生,没钱,打工挣钱养活自己。

咨询公司的本质就是忽悠,无论大小,这是我后来明白的。当时只是觉得做的许多东西都是扯淡,尤其是移动互联网,web2.0神马的,常常感觉烦闷。我们俩总在一起聊天,我发现他心态很好,对于任何事情都是一笑而过。

我加班,他不加班,问他,他说反正都是忽悠。我在意项目的结果和客户的反馈,他不在意,问他,他说反正都是忽悠。我想去更牛逼的咨询公司去看看,他不想去,问他,他说反正都是忽悠。我常常觉得公司管理可以提高改进,他对这些毫无兴趣,问他,他说反正都是忽悠。

慢慢的,我把他归到胸无大志的一类人,觉得虽然聪明,但不够勤奋,难成大器。

后来我去了外企,后来我去互联网公司,后来我去了投资银行。他研究生毕业后,也想去外企,未遂,最终加入一个创业团队,继续做互联网咨询。

今年他告诉我,他去了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做总监,随便和我说了薪水,说实话,我很吃惊。但想想也可以理解,他们那家小研究公司现在也是行业的三家之一,名声慢慢出来了,很不错。

和他相比较的,是这两年我见过太多的麦肯锡/bcg的顾问,纷纷加入百度腾讯这样的公司,甚至是奇虎优酷这样的小公司。那些勤奋的优秀的年轻人,在麦肯锡辛辛苦苦做三年,或者去美国读书,才能拿到加入百度腾讯的门票。和他们相比,我这个朋友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看好一个行业,然后呆下来了。

上面提到的那家本土咨询公司,出了许多互联网行业的总监vp,人称黄埔军校。我想起这个朋友,还有我行业里认识的许多朋友,就会联想到巴菲特关于池塘里鸭子的比喻,其实,许多时候,我们不需要做什么,只需要做出正确的选择。

形势永远比人强。有智慧,不如乘势。

第六个优秀的年轻人

第一次见到她是一个会场,阳光、青春、靓丽,过来和我换名片,然后就是习惯性的恭维,看了一眼名片,是一家本地投行的经理,看主业是做tmt行业并购的财务顾问。

此后就总是接到她的电话,请教各种行业问题,后来了解到她刚留学回来,看好互联网行业,就跳进来,从小公司开始做起。

再后来她跳去了德勤并购部门,她很喜欢组织行业聚会,我也会去参加,每次聊到最后,她就会讲她的金融梦想,说她最后一定会去做冲基金。没错,对冲基金,这是我第一次亲耳听别人说这个词儿,感觉很有意思,但想想,华尔街是很遥远的事情,超过我想象力了。

她认识了好多好多的人,似乎每天都在认识人,各种各样的人,tmt行业的,从企业老总、管理人员到普通的运营人员,她总是介绍各种人和我认识,我开始佩服她的社交能力。

有一天,我突然接到她的电话,电话那端,她平静在说,jack,我去了lazard。

我很为她高兴,lazard,华尔街并购业务第一名的投行,《最后的大佬》的主角。

梦想就是这么成为现实的,她开始成为street上的一员了。

她还是不断和我讲对冲基金的梦想,我不知道该相信还是不相信,不过并购和对冲交易确实差太远了,我也无法给她什么建议,只能听她说她的梦想。

故事的结局我还不知道,她今年跳槽去了一家投行的研究部,开始做sellside的分析师。我想,她总有一天会走到buyside,去做一只全球的对冲基金。

许多朋友一直期待我写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ok,现在,你得到了。

第七个优秀的年轻人

第一次和他吃饭是在前八家的一个大排档,零四年。那时候我对媒体感兴趣,他常给报纸电视台做顾问,大家都叫他博士,说他资深。我就约他出来吃饭,他吃的不多,话也不多,长的像周星驰,说话也像,话很少但没有废话。他的低调让我略微失望,这和我认识的麦肯锡的咨询顾问们截然不同。

然后我们俩就合作做了一个项目,给一家报纸做战略规划。(名人名言  )项目启动,我俩飞到客户的城市,我算真正开了眼,他还是话不多,但句句说中要点,深深的打动了客户,客户很满意,项目顺利完成。我就问他,你为什么能打动客户?他想了想,你得明白他们在想什么。

需要说的是,他只是比我大三岁,而且他并不是博士,这并不妨碍他在行业的声誉,他写书,讲课,还主持了一个高校的媒介研究中心,我很欣赏他的才华,把他介绍给我的导师,他跟着我导师读了媒介研究的博士,现在是名正言顺的博士。

几年后的一天,他突然邀请我去参加一个酒会,去了才知道,他竟然创业了,一家it企业给他投资了五千万让他做一个移动互联网的项目,他以创始人&ceo的身份侃侃而谈移动互联网的大好前景,和几年前一样,他谈论日本的创新,谈论新技术的美好愿景,谈论公司的未来,席间,vc投资人,互联网里各色面孔穿梭,大家都称赞他是移动互联网的技术专家,让我恍然隔世,想起几年前,人人都称赞他是媒介管理专家。

他邀请我说几句,我说,我认识博士多年,他善于发现产业的前沿趋势,多年来他的研究和分析给了我很多的思考,他是一个让我很佩服的专家。

我是由衷而言,他是专家,一直都是,时代需要他做什么,他就会做什么,而且会做好。他先成就了博士的声誉,然后获得了博士文凭,先建立了咨询顾问的声誉,然后成为咨询顾问,先当上了互联网公司的ceo,然后成为互联网专家。

牛人,从来不需要准备。

4、挫折,是年轻人最好的礼物

挫折,是年轻人最好的礼物

他刚从军中退伍时,只有高中学历,无一技之长,只好到一家印刷厂,担任「送货员」。

一天,这年轻人将一整车四、五十捆的书,送到某大学的七楼办公室;当他先把两三捆的书扛到电梯口等候时,一位五十多岁的警卫走过来,说:「这电梯是给教授、老师搭乘的,其它人一律都不准搭,你必须走楼梯!」

年轻人向警卫解释:「我不是学生,我是要送一整车的书到七楼办公室,这是你们学校订的书啊!」可是警卫一脸无情的说:「不行就是不行,你不是教授,不是老师,不准搭电梯!」两人在电梯口吵半天,但警卫依然不予放行,年轻人心想,这一车的书,要搬完,至少要来回走七层楼梯二十多趟,会累死人的!后来,年轻人无法忍受这「无理的刁难」,就心一横,把四、五十捆书搬放在大厅角落,不顾一切的走人。

后来,年轻人向印刷厂老板解释事情原委,获得谅解,但也向老板辞职,并且立刻到书局买整套高中教材和参考书,含泪发誓,我一定要奋发图强,考上大学,我绝不再让别人「瞧不起」。

这年轻人在联考前半年,天天闭门苦读十四个小时,因为他知道,他的时间不多了,他已无退路可走,每当他偷懒、懈怠时,脑中就想起「警卫不准他搭电梯」被羞辱、歧视的一幕,也就打起精神、加倍努力用功。

后来,这年轻人终于考上某大学医学院。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他也变成一家开业诊所的中年医生,然而,他静心一想,当时,要不是「警卫无理刁难和歧视」,他怎能从屈辱中擦干眼泪、勇敢站起来?而那位被他痛恨的警卫,不也是他一生中的恩人吗?

这故事让我想起,念高中时,班上有位调皮的男生,成绩普通,并不杰出。一天,物理老师发下一艰深的试题,要同学当家庭作业,隔天上课时,每个同学几乎都答不出来,可是,却只有那调皮的陈同学解出来了!

「陈某某,你老实说,这作业是不是你哥哥帮你做的?我知道你哥哥的物理很厉害。去年我教过他.」老师问。

「是我自己做的啊!老师,你怎么可以诬赖我?」

「少来,你少骗我啦!不是自己写的,干嘛那么不要脸,硬是说是自己写的?」

物理老师站在台上嘲讽的说:「哎呀!你少丢脸了啦!你的程度我很了解,你不用骗我啦!」

当时,我转过头,看到小陈低着头,抿着嘴,眼光闪着泪水,他没有再回嘴,只是一直低着头,假装看着书,而他的眼泪,也一颗颗的滴在课本上。

联考放榜后,争()气的他,考上某大学物理系,毕业,当兵退伍后,他更留学美国,现在,已拿到「物理学博士」的学位回国。而我,永远忘不了在高中时他对我说的一句话:「那一题,明明是我自己做对的,他(物理老师)干嘛不相信我,还当众嘲笑我、瞧不起我?以后,我的物理,一定要比他更厉害!」

有人曾说:「失意时需要忍,得意时需要淡。」的确,人,都有失意,不顺遂的时候,然而,我更相信!「挫折,是年轻人最好的礼物!」人只有在遭遇挫折,被他人百般刁难、岐视、嘲讽时,才能「打醒自己」,让自己被「当头棒喝」而惊醒过来!这岂不是一生中最珍贵的礼物?因此。如果现在的挫折,能带给你未来幸福,请忍受它。如果现在的快乐,会带给你未来不幸,请抛弃它。「生命中的每个挫折、每个伤痛、每个打击,都有它的意义。」

5、猜你喜欢: